名企实习项目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名企实习项目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名企实习项目报告

名企实习项目报告范文1

关键词:高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80-02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总体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劳动型的人才。教育部第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目前已将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发展的新突破。本文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就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做如下探讨。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工学结合是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方面,它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本质含义,即知识和劳动相结合,强调过程的结合;另一方面,它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形式,即院校与企业的结合、合作,强调对象的结合。工学结合及其相关概念均是基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是以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具体表现形式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的结合。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教育资源,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与企业、社会的广泛交流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项目开发中提高能力,在真实的生产性实训环境中得到最有效的锻炼。

2.教学与生产相促进。高职学院一般拥有科技、人才、信息资源和规范的教育服务体系,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主要场所,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但一般缺乏生产性实践场所特别是与产品制造技术同步发展的大型设施、设备。企业拥有的生产线和施工现场成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在这里可以得到最真实的技能训练,企业的技师和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以在生产现场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和实训。另外,教师通过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参与企业的应用性课题研究,既服务了企业,也提高了“双师”素质。

3.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学校能迅速而准确地明确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能力标准,通过对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适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动态结合。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从专业调整和课程开发入手,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有利的施展空间。第一,专业调整。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就是围绕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为企业培养合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从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出发,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是至关重要的。我系于2011年5月开始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回访了中部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的部分我院学生的就业企业,如上海正泰、广东托奇、武汉凯迪电力等多家电力或建筑行业的公司,根据目前企业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一步明确了我系各专业的方向。同时,我系还邀请多名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第二,课程开发。以企业生产活动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并以此推动课程建设与改革。2010和2011年,我系先后通过了《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和《发电厂电气一次部分》两门“省级精品课程”的验收,再加上我们之前已经建设的《电机及拖动》等院级精品课程和多个院级科研项目,都大大推动了我系课程建设的力度。同时,我系还结合新课程的开发,积极开展配套的教材建设和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

2.将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和生产性实训有机结合,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基本平台。所谓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就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我系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另一方面以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项目为载体,例如通过以制作某电子作品为任务,要求学生学会制作、调试。其工作任务包括读懂电路、器件插装、线路板焊接、电路调试、撰写项目报告等。通过亲手制作和最后研讨,学生既掌握了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同时,把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和生产性实训有机结合,则将更好地让学生在掌握高技能的同时,缩短岗位差距,培养良好职业道德,提高就业竞争力。如电子节能灯生产实训车间的建设,一方面,我们将安排学生参加实训,另一方面,在生产实训过程中,选拔优秀学生与专业教师共同参与新产品的研发。这样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完成整个生产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产品,既符合企业培养规律,又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

3.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力保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是要有一支能够工学结合的教师队伍。因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专业调整模式整合、课程体系及内容的设计并实施、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都要靠这样的教师队伍去操作完成。所以,要真正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下大力气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近年来,我系一方面在学院有关文件政策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双师”队伍建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在假期下企业锻炼学习,并每年不定期地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省市各级各类培训,鼓励考取“高级技师”证书等。同时,在不影响基本教学的前提下,鼓励倡导教师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提高个人研究水平,并为其个人成长和发展积极搭建平台。另一方面,我系还主动聘请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核心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4.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造必要条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真正实施,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是不可或缺的条件。首先,着力建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目前,随着学院加大了对我系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力度,特别是电力电子实训中心的建立满足了多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需要。其次,大力建设满足各专业顶岗实习需求的校外实习基地。近年来,我系一直致力于将教学实习基地与学生就业基地相互结合、同步建设,从而建立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三位一体的实施运作机制,且这一做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结语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各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