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信息技术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律与信息技术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律与信息技术总结

法律与信息技术总结范文1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 现代化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是社会发展的现代产物,它对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智能集合,应用到多个生活生产领域,提高了产业的效率。而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更进一步的推动了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但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较西方国家起步晚,技术落后,现代化的电子技术发展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一、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基本概念极其重要作用

电子信息工程主要研究电子设备和一些电子应用系统的开发,利用电子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技术,对信息进行智能化控制和处理。而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利用的基本学科包括有网络编程、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转化处理、通信原理等多方面学科。这也说明,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某些技术学科的发展,而应该是包括网络工程、信号通信等多专业的共同发展。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手机智能化、商业电子化、数据网络化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有效处理和相关控制,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智能化的发展。同时,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新产品的开发研究,推动了电子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电子产业链的整合分化,从而带动了更多的新兴产业的产生发展。

二、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一)国家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电子信息技术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虽然国家政府也加大了发展电子技术的力度,但是力度仍然不够。首先,或由于制度问题,或由于理念问题,国家对于电子技术型人才的培训效果不理想,对于人才的教育只是停留在西方国家已有的技术,致使我国现在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缺少真正的技术型人才,缺少人才就很难把这门技术快速的发展起来。其次,国家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类的企业不够重视,很多电子信息企业都是在自己摸索,走了很多的歪路,致使现代化电子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

(二)行业内的法律法规不够规范

国家制定了一些电子行业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理念、认识等多方面的原因,这类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这致使在电子技术行业,时常发生侵权行为,但是又不能很好的打击这种行为。过多的侵权导致了电子技术型人才对于电子技术的开发发展欲望不大,致使我国的现代化电子技术很难自主的快速发展。同时,法律法规不完善,不能提供企业发展的稳定环境,相关企业难以发展,也制约了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三)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发展困难

如上所述,由于国家的重视程度不够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致使企业缺少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人才,企业的发展也没有一个稳定健康的环境和发展的社会条件。企业得不到国家的支持,就只能自己摸索,这之中浪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加上本来企业就缺少资本发展技术,所以这类企业只能使用已有的旧技术。对于电子信息类行业,使用旧技术就很难健康的发展,企业就缺少竞争力,企业利润就不能提升,从而不能投入资本发展技术、培训人才,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三、解决电子技术发展问题的措施

(一)国家政府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应将更多的资本投入到电子技术的发展。只有更大的投入资本,才能把发展落后的现象慢慢扭转过来。同时,国家也应该适当改变教育理念,学习西方对于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方法,重视电子人才的教育培训,争取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开发型电子技术人才,发展属于自己的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力发展都是重要的作用。

(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国家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严厉杜绝侵权行为的产生。换言之,法律法规应该加大对技术知识产权的重视,鼓励技术型人才开发研究新技术。同时,法律法规应该为电子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企业拥有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就能很大程度上推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三)鼓励企业自身的电子技术开发研究

企业应不断完善自己企业的体制,加大创新力度,优化企业的机构。同时,企业还应该增加社会投资,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资本力量。只有加大了本身的资本投入,才能实现现代化电子技术的发展突破,实现自主创新。不只是国家政府,电子技术企业也应该加大对于人才培训的投入,为自己的人才提供去国外先进企业学习的机会,然后把他们的技术学为己用,研发出属于自己的技术。拥有属于自己的技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现代化电子技术的发展。

四、关于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总结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发展的速度极快,电子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而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成为了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技术。国家和企业必须认清这样一个现实,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进发展理念,同时加大技术开发人才的培训,努力发展我们的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只有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上去了,才能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促进国家或企业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刚,李元祥,于超鹏.综合化飞机环境监视系统研究及其数字仿真测试[J].航空学报,2012,(12).

[2]胡少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法律与信息技术总结范文2

信息技术具有不断更新、实践性强、富有挑战、感官刺激等一系列极富魅力的特点,决定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得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能大大丰富表现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维,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讲三大诉讼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对于刚刚接触法律知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形式相似,难以区分。信息技术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笔者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审判实录让学生观看,形象直观的审判现场让广大学生能够真切地“看”法,感受法律的威严,并对不同的案例进行比较区分,找出不同的诉讼适用于不同的案件,从而总结出不同的诉讼有不同的特点,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又为后面模拟法庭作了铺垫。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培养创新思维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妨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从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如初中政治八年级法律常识部分知识点多,术语生涩,不好掌握,笔者就组织一次法律知识百题大赛,把学生带到微机室,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五名答题手上机操作,其他组员是亲友团,每名答题手有三次求助亲友团的机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一百道选择题,按成绩排名颁奖。形式新颖,富有挑战,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并在交流合作中培养了竞争意识,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收效很好。

2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升华学生的情感

现代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扣住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如讲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点儿难度。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产生认同感,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再现某些历史场景。视频一2008年以来,云南、河北、四川、青海等11个省份先后遭受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其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房倒屋塌,道路阻断,人民生命危在旦夕;接着播放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难阻中国心,人民子弟兵冒死突进灾区,道路不通,就步行,公路被阻,就空降,一条条生命道路被筑起,一束束希望之光被点燃;灾区外的百姓也心系受灾同胞,一份份没有姓名的爱心捐款,一拨拨志愿者赶赴灾区。是什么让华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需太多的语言,此时学生感受到的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视频二2010年全国七大流域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道路被水冲断,街道商铺被淹,就连居民家也进水达1米多高,险情严重、损失很大。但是在灾难面前,坚强的中国人没有退缩,暴雨稍退,灾区的群众就开始奋力自救,力争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党和政府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组织各个部门全力救灾,保护灾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应对,奋力抗争,直面灾害带来的一切困难,进行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彰显的就是伟大民族精神。视频三播放汪锋的《直到永远》:“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心在一起会让我们勇敢”歌曲还没有播完,学生就已经声泪俱下了。这种感情是水到渠成、油然而生的,是触动心灵、震撼灵魂的,是除了现代信息技术,其他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法律与信息技术总结范文3

关键词:信息政策;信息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F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248-01

1 信息政策和信息化的基本含义

(1)信息政策的概念。

关于信息政策的概念,学术界作了不少探讨,笔者认为,信息政策包括信息内容以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技术、人才、投资、系统等信息活动要素相关的政策。其中,信息内容政策包括信息内容的搜集、组织、协调、配置、开发利用政策,信息传输的组织管理和控制政策、跨国信息流通政策;信息技术政策包括信息技术的配置和应用、开发和创新、引进与出口、标准化等政策;信息人才政策包括网络人才的培养、素质要求、选拔任用、考核晋升、地位待遇、管理与评估等政策;信息投资政策包括投资资金的渠道来源、构成、分配方式以及投资的强度、主体、调控机制等政策;信息系统政策包括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开发、设计、实施与评价等政策。

(2)信息化的基本含义。

一般而言,信息化是指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动态过程。从宏观层面看,它是指信息产业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也是从事信息产业活动的劳动力人数不断增加的过程,更是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不断渗透、应用和共享程度的过程;从微观来看,它是社会生产过程和劳动过程中信息资源投入越来越多、生产过程越来越智能化的过程,也是产品的价值构成中信息价值不断增加的过程。

所以,信息化就是以信息共享为核心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利用和再生过程,也就是以知识生产带动物质生产的过程。因此,信息化不仅要实现信息网络化,还要实现信息产业化,更要实现产业信息化。

2 信息化的发展对信息政策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整个社会环境面临着新的挑战,数字鸿沟、知识产权的保护及与国际接轨等对政策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1)信息化为当今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如何开发利用和管理控制信息资源,成为各国必须重视的问题。自二战结束以后的几十年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导致世界各国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信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些年来,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使工农业生产、商业服务行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科学教育文化部门、行政管理部门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信息化成为当今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成为与物质、能源并列的社会生产支柱,成为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资源。然而,迅猛增长的信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麻烦。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在信息社会里,没有控制和没有组织的信息不再是一种资源,反而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和控制管理信息资源,成为各国面临的严峻问题。而面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关键就是制定国家信息政策。“一个拥有严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政策的国家,需要有互补政策,以保证所需信息的提供与使用。”

(2)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国家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个崭新的产业一信息产业在崛起。据1983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65%与微电子技术有关。从事信息产业的劳动者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重来看,美国1987年达67%。90年代将达75%,这些数据表明,信息产业已经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信息产业是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高增殖型产业,也是一种社会化程度高,要求发挥整体效益的综合型产业,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研究和制订信息政策。以保障和激励信息产业的发展。

(3)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涉及到一系列社会问题,需要正确的信息政策进行规范和调控。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遍应用,无疑大大提高了人类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涉及到许多社会问题,如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尤其是通过传统的专利和版权难以识别和保护的数据库、计算机软件、固化程序等信息商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卫星立播或无线电广播传递信息时涉及的国家问题、信息的窃密与计算机犯罪问题、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信息产品的定价与税收问题,以及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和文化冲击等等。为了在促进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防止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所以必须特别重视对信息政策的研究与制订。

3 信息政策对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信息政策在信息化建设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包括导向、协调、干预、规范等诸多影响。这里以美国信息政策对信息化的影响为例:因特网与信息高速公路是20世纪末的最热门话题之一。可以说,NIl、GII、NGI以及Inter-net2计划是美国为发展信息产业而制定的行动纲领,也是美国以往几十年发展信息产业的先进经验的总结。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流,它本身就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牵引机”。1990―1997年间,信息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了高达10.4%的年增长,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快速向传统产业渗透,美国经济快速增长,从信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来看,20世纪50年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已达45%,美国的这一比例在90年代初已高达75%。一直保持领先,使美国的数字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而使美国经济能够保持连续增长的势头,成为战后最长的经济繁荣期。美国人在总结这个经济现象的时候指出,其经济活力有很大一部分是信息化带来的。同时,美国以立法的形式制定了《1996年电信法案》、《通信正派条例》、《网络环境下保护隐私权的新法案》等相关法律,以减少或避免信息技术对国家信息政策的冲击和国家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产生的冲突,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

虽然,美国政府在信息政策制定的时候,本质上是站在本国经济发展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其所制定的政策,不可避免地会损害、甚至牺牲他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是出于其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所决定的,但其制定的信息政策促使本国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经济发展、军事强人等方面仍然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法律与信息技术总结范文4

关键词:课堂总结;注意;信息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9-2046-02

心理学表明:学习程度不够的材料容易遗忘,过度学习50% 的材料保持的好一些。在学习活动中,倒摄抑制与前摄抑制对遗忘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在学习中,中间部分常常遗忘,开头和结尾部分较为容易记住。课堂总结是一节课的最后环节,是对整节课内容的归纳和提炼,通过总结能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把知识容纳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拓宽视野,激发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总结往往不尽人意,达不到课堂总结的有效性。归纳原因,有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课堂的特点。与传统的课堂不同,信息技术课堂中经常需要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作品展示,所以学生在课堂中更自主,当老师课堂总结时,有些同学的思维往往还停留在之前的展示或者操作中。

2)时间紧迫。课堂总结在下课前几分钟,有时由于前面教学内容的延迟,总结在铃声响起之后,教师急着完成总结,学生急于关机下课。

3)在课堂的最后,学生的注意力已经疲惫,再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望显得有些困难。

教师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达到最好的总结效果呢?我在自己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1)总结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注意分为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减少脑力消耗,是自发的,但是不能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完成艰巨的任务;有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事物发生的注意。在整个一节课中,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是相互交替的。上课一开始,需要有意注意,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一些简单的、不是重点的内容,只需要无意注意;而复杂的重要的活动就必须有意注意。所以在课堂结束,需要再次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1)首先,要使课堂恢复安静。信息技术课堂中,操作占了很多时间,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可能有些同学没有完成,还沉浸其中;也可能最后作品的展示,大家乐在其中。这时,老师必须让课堂安静下来。

(2)总结什么?课堂不同于上课,时间比较短,如果让我们把上课的板书或者把知识的标题读一遍,把这些都当做重点,那就都不是重点,起不到强化的效果。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罗列最重要的东西。例如:信息技术必修《表格数据图形化》的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图表分析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情况,从而掌握了表格数据图形化的方法。哪三个步骤?生:(1)分析需求,选定图表类型(2)选择数据区域(3)插入图表,按照图表向导一步步去做。师:借助图表发现和分析问题这种思想,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尤其是研究性学习中广泛应用。言简意赅,重点突出,记忆深刻。

(3)总结方式的多样化。常用的信息技术课堂的总结可以分为:归纳式、提问式、练习式、悬念式、课堂延伸式。在高二复习的时候,复习完一章内容,我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在最后几分钟把复习的内容加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比如《信息的获取》复习完之后,将提纲分支中标注“重要”的部分让学生补充完整。

如图1所示,通过三维导图把知识梳理一遍,既可以让学生加强知识的建构,又促进学生思维的培养,掌握复习的技巧。

当然,如果每次都采用这种方式,学生肯定要审美疲劳,经常使用不同的总结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有助于有意注意的集中。又如,在上《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总结时,我发现书上的内容已经很陈旧了,在讲述这些内容时,学生显得很轻松和不以为意。于是我以一段上海师范大学制作的有关信息技术发展的《Did you know》视频来总结那节课。伴随着急促的音乐,同学们感受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视频警示大家要适应快速发展的世界,必须学会处理海量信息;要从幼儿园就开始教学生全球交流;还要学会学习,懂得如何自我导向学习。当最后屏幕上显示:变化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必须面对。下课铃声响了,整个班的同学静静的坐在那,再也没有先前的轻松表情。

2)总结要师生互补。课堂总结能够让学生对整节课有完整和深刻的认识,从而锻炼学生的归纳、反思和总结能力。如果光是教师进行总结,学生就缺少对所学内容反思的过程,记忆不深刻。当然,如果学生回答的不全面,理解有偏差,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在这里,问题的设置也很关键。问题首先要方向明确,不能模糊笼统。例如: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你有什么感想吗?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可以找两位同学起来说说,比较一下大家的收获。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描述,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总结适度提升,确保小结到位。

3)总结中可以增加信息道德的培养。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一个人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能否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否遵守社会信息伦理的道德规范。目前,信息的发展也导致了真假信息的传播和滥用、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计算机黑客、信息版权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总结课堂内容的同时,不要忘记规范学生的信息行为,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例如很多老师在高一新生学完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之后,会让大家朗读一遍《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作为总结,给同学们的文明上网提出要求。虽然总结的时间很短,但是在信息道德这方面,有时只需老师稍稍一点拨,同学们就能悟出方向。

课堂总结看似平常,其实内涵深刻。正确利用好课堂总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课堂中,不忽略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成为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法律与信息技术总结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 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14-02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操作和实践为基础的新兴学科,是一门融合了知识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基础教育学科,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不爱听、不爱学,老师上课也觉着累,而且教学效果也不太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基本操作技能,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让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共同提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计算机的课堂氛围中去,更多更全面地接受多方面教育。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曾运用了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出来,真诚的希望同行们针对这些方法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以达到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现阶段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在教学中使用教材方面。新教材比旧教材变革比较大, 新教材注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应用。让学生学习书面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际拓展,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以来就增加了老师在上课时的难度。如果一味讲解书面知识会是学生感觉到课堂枯燥无味,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一味讲解应用步骤,就会使学生不知道所学科目的意义,不知所措。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期间,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好个度。这既是考验老师的时候,但也是老师自我提高的一种方法。

2.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现状。中学学校中,特别是高中学校中的学生有来自乡镇、市区的学生。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接收到的教育也有一定差异。面对这个不同的群体,在教学中学校要下很大功夫,因为这些学生所接受的信息化教育起点截然不同。市里的学生在日程生活中大部分接触过电脑,对电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乡镇的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和学习电脑知识机会相对城市中学生较少,因此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全体学生接受情况会有很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会影响老师的授课效果,假如不认真处理会影响一部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

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不能生搬硬套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要根据自身学校实际计算机硬件情况来确定,同时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的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对每个学生照搬教学大纲。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做到教学内容新颖化、 教学内容应用化、教学内容过程化、教学内容整合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参与性。很多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不认真,主要是一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不够重视。现在大部分学生虽然对网络游戏和电脑聊天比较热情,但是对信息技术课缺少必要的重视,感觉信息技术课枯燥无味。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不重视也直接影响到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使老师在教学中缺少激情,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只有引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热情才可以使教学过程良性的发展。在这过程中在课堂上有效地设置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关键。

1.激励教学法,就是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在全国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教学效果还不容乐观。由于信息技术教学存在软硬件发展不协调、教材与信息技术发展不同步等原因,导致不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不高。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激励的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学习法最早出现于法律和医学的教学活动中。师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法律、医学中的典型案例和疑难问题,从中得出规律性认识,并且提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基本知识,包括信息学的一般概念与原理等,涉及到一些比较艰深的理论和先进技术。目前的教材处理这些基本知识的方法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基本流程是:概念(或者原理)--阐述--举例--练习(主要是记忆与识别)。如果只是从概念到概念的讲解,学生只能记忆一些名词,难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意识与价值观的培育也不能只依赖说教式的灌输。所以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授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以及情感意识的培养,可以尝试采取人文社会学科中经常使用的案例学习法。

法律与信息技术总结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教学 课程整合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也随之走向现代化,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必然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顺应信息化的潮流,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也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

信息技术主要指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代表。教学中“整合”的含义,可通俗理解为把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各种技术手段较完美、较理想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真正的教学工具。信息技术教学直观形象,新颖生动,使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更加突出。而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相整合,就是在生物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是提供课程资源,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以及支撑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和谐互动的课程整体。生物学科知识是学习的载体,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去,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生物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与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中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学会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识工具。

(1)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生物课堂教学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用于生物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和生物课程整合的最低要求。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我们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能力。

(2)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生物教学的交流工具。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作用。要实现上述目的,必需在有互联网局域网的硬件环境下,采用简单的BBS、聊天室等工具即可。我们可根据生物教学的需要或学生的兴趣开设一些专题或聊天室,并赋予学生自由开辟专题和聊天室的权利,使他们在课后有机会对课程的形式、教师的优缺点、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进行充分的交流,另外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些通讯工具与外界交流,获取知识。

(3)现代信息技术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环境。用信息技术提供生物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接触到百家思想。

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一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纯理论教育,最多运用一些教具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往往使学生感到空洞、乏味,更不用说建立环保意识了。而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弥补这样缺陷。教师可以在课前介绍学生一些环保方面的网站,如国家环保总局(htttp://)、中国环保网(http://.cn)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和相应的资料,通过收集材料,包括文字、图片、动画、法律和法规以及相应的新闻材料,制作成自己的学习课件或网页,学生或一人完成或团队合作,给他们足够的个人想象、创造和发挥空间,有的以图片形式对比污染前后或者是改造前后的景象反映主题;有的摘录与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示警戒,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有的以网页、动画形式来映衬美好生态环境下生物的和谐生存等等,不在拘泥于一些简单的Powerpoint、word课件,这样可以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语文写作、美术绘画和欣赏、计算机课件制作、网络查询等其它科目理论知识,既完成了生物学科的学习任务,也使其它知识得到内化和升华,又可以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也加深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法律观念,更重要的是学生也真切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学习方式变革的紧迫感。在丰富资源环境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多层面的理解。

(4)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生物情景探究学习工具。例如《光合作用》一节,让学生通过网络,自己查询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从而建立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以其中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为例,将他所做的与小白鼠有关的实验以flas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一下子特别感兴趣,很容易就得出了跟普利斯特利一样的结论: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情绪下,以信息技术课件的形式继续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

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景。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创设同样的情景,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景体验,在特定的情景中理解事物本身。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让学习者进会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探究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从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结合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可以使探究性教学的效果更好,操作性更强。

(1)信息技术与课堂探究性教学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家通过科学探究来研究生命问题、解释生命现象,并最终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数据、结果,得出了许多重要结论。探究性教学注重以学生为出发点,强调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实践,通过与科学家类似的科学探究活动来获取科学知识。如何顺利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顺着科学家的思维进行探究呢?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信息技术课件,或者精彩的flas、影音视频文件,重设情景交融的科学家探究情境和科学意境,则有助于生物课堂中探究性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进入角色,在情趣盎然中展开对知识的探索。在这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中,师生互动,使信息技术教学与探究性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幻灯片的简单播放。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努力解决,使探究性教学顺利开展,寓教于乐,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2)信息技术与课堂探究性教学相结合,突破探究难点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要求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要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自己亲身参与,亲身实践,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理解和获取知识。然而,有些探究实验或探究历程学生理解困难,不易得出结论,这时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化枯燥为形象,引起学生兴趣,使探究难点轻松突破,使教学形象生动,轻松解决探究难点,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信息技术与课堂探究性教学相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要着眼和立足于学生的“学”,“教”要为“学”服务。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随着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日益普及和探究性教学的深入人心,二者为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生物课教学中,学生对有些概念、原理的学习理解是较困难的。而利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电教媒体,就能帮助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软件,通过亲手绘制曲线图等形式,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同时,通过识图、辨图、对比、类比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经过思维活动后,使学生由瞬时记忆形成短时记忆,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永久记忆。

三、要真正做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遵循以下原则基础上采取适合本学科的形式和方法。

(1)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作为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的过程,把计算机和网络用于教学,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大胆想象,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可通过网上浏览等形式收集信息和资料,再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进行分析、整理,提出建议、设想,再利用信息技术将自己的主题内容做成个性的网页或网站,展示自己的科技和教学成果,还可以进一步开展网上讨论和网上电子问卷调查及评比。学生自身发展又可以产生多方面影响,在认知方面: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倾听、说服、交流和沟通;情感方面,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品质、协作精神,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实践方面,促进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品质。

(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生物教学的整合,要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学科内的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上。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上。这一原则不仅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还要改变教育观念;同时也要求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信息素养,并具备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要与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结合。

①革新传统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学生学书本知识,教学功能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新的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功能,它既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还要培养品德,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现代信息技术恰好是这种变革和效率实现的最佳工具,作为生物教师,要把教育的观念转变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②改革教学目标和内容。新世纪的社会需要新型的公民,这也将使人们对教师和学生的观点产生变化,更加关心如何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为实现新的目标,教育内容也必须作出相应改革:应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联系,课程设计上重在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教育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的能力。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终将是其学科发展的主轴,尤其在现今的信息化社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着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所以改革是必然趋势。

③改革教育形式和方法。我们目前的教学基本形式是班级教学,大班上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注入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基本教学手段是口授、粉笔、黑板、文字教科书。这些单一、落后的教育手段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也必将被现代化教育手段所替代,只有这样才能是我国的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体现时代的特征。

总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合理应用将会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激励学生去自主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对生物学教学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同时,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尝试和摸索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要滥用。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盲目依赖信息技术,或完全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教学环节呈现,那教师就失去了指导者的角色,也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影响着,还需要解决很多根本性问题。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尽艰辛的过程,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应该继续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优化组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柳海民.现代教育 理论 进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