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1

 

写作课是高等师范教育中文系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但是在各高师院校往往将其放在一个角落里来对待,无论是对师资的培养,还是对课程的投入、课程的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是一门被打入“冷宫”的学科。如果照着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写作课在高等师范教育中已经没有出路了。高等师范教育如此对待写作课正确吗?显然是不正确的,这就需要我们寻找新的办法,改变写作课目前的尴尬状况。

 

一、教学定位要准确

 

写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实践性精神创造活动。就其过程而言,写作是借助书面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认识,制作文字作品的精神劳动。通常我们将写作分为广义写作和狭义写作。广义写作就是关于普通文体的基础性写作;狭义的写作一般专指作家的写作,即文学写作。

 

我们弄清楚了写作的概念,就应该思考高等师范教育的写作课应该侧重于哪些方面,如何来开设。有些高师院校只重视写作的基础理论,而忽视了具体文体的讲解,使得学生们误认为写作课是一门不得不开的课程,在学完写作课程之后,写作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只是通过写作课了解了许多写作理论,现实指导意义不大。还有的高师院校只是简单讲解写作的基础理论,把重心放在文学文体写作上,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这两种情况都是片面的,不够科学的。我认为高师院校的写作课教学,应该以写作基础理论为根基,以文学文体教学为辅助,将实用文体教学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大对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培养,真正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写出一手好文章来,实现既传授写作本领又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双重任务。

 

好的课程设想应该有好的教材来辅助,但现有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写作课教材对实用文体重视不够,比如现在好多高师院校使用的由尉天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3月第一版的《基础写作教程》一书,共为十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七章都为写作的基本理论,第八章是散文,为文学文体,第九章是科普文,第十章是评论文。纵观全书,仅仅是第九章、第十章两章为实用文体,可见实用文体在此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再看由董小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6月第一版,2007年4月第20次印刷的《现写作作教程》,全书共12章,只有第6章的新闻文体,第8章的理论文体和第9章的实用文体属于实用类文体,实用类文体只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可见该书对实用文体的重视也是不够的。由此可见,要重视实用文体教学,首先就应该在教材编写上突出实用文体的地位,这样才能更好的彰显其重要性。

 

二、培养目的要明确

 

大学学习是学生投身社会的前期准备,“应世”是他们的急务。社会需要英才,但英才是通才基础之上的英才。人首先是社会的人,因此必须具备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其中,极为重要的就是实用写作能力。有些学者认为。高等师范教育是培养中小学师资的,不必要把实用文体的写作教学放在重要的地位。这种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一个人不管他具有多么高深的专业知识,不管他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但如果连一份像样的实用文书也写不出,自然很难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法正常交流,也就难以适应工作,适应社会。因此,应当强化实用写作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需要一个讲解-练习-评析-再练习的反复过程,非朝夕之功可奏效的。正如我在讲课中对学生所说的,写作课要本着“以讲为辅,以练为主;精讲多练,重在实践”的原则,使学生在学完写作课后能“学有所得,学能所用”。

 

通过对写作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写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常用实用文的写作技法,不但能完成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任务,而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能够独立撰写各类实用文体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不管从长远看,还是从学生眼前的利益看,写作课所肩负的使命不光是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所学到的写作知识转化成写作技能,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用写作能力责无旁贷。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及时借鉴新理论、新观念,以提高教学效果。

 

社会上多有大学毕业生因不会写自荐书、通知、调查报告之类而不能胜任工作或者失去竞争力,或许他们写起诗歌、散文、小说来相当不错。何以如此呢?究其原因是写作课没有应社会所需,急社会所急。现在的高师院校的毕业生也不全是去做教师,随着全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相当一部分师范院校毕业生不能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他们就需要到社会上自谋出路,因此,适当的实用文写作能力就成为他们面临就业压力,成功就业的一门必要本领。

 

三、教学重心要抓牢

 

写作教学既然加强实用文体教学,那就应该有所侧重,抓牢写作教学的重心,即实用文体的写作教学。教学内容要既有广度,又有针对性。广度,是指内容要广泛,行政公文、规章文书、会务文书、事务文书、礼仪信函、经济文书和科技文书。如此多的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全部讲完,这需要教师精讲部分内容,其余的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针对性,是指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讲授,如,新闻专业要讲授消息、通讯、专访、评论等文体的写作方法。

 

为了保证实用文体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还应该改变原有教学方式:

 

1、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

 

改变填鸭式教学,采用讨论式教学,加强互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大胆评论。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要根据社会现实,编选适当的案例,多进行例文分析和病文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适当调整教学程序。

 

教材一般都是按概念-分类-作用-特点-文体举例-写作、注意事项及要求的体例进行编排。教师上课不可墨守陈规,以精讲多练为原则,由例文分析人手讲解文种的写法特点、注意事项及要求,这样化枯燥的抽象说教为生动可感的具象。然后再进行病文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进行分析、讨论,在比较鉴别中进一步掌握写法。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用文体写作重在应用。因此,必须多写多练,使学生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在练习中达到巩固和提高。可采取模仿练习,依照课本例文,按教师命题要求学习写作规范的实用文;填补练习。对一些实用文有意省略写作格式要求的某些部分,然后让学生予以补充完整;改错练习,找几篇在格式或内容上有错误的实用文让学生进行指正;比较练习,引导学生对相似文种进行多方面比较,辨其异同;情境模拟练习,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换位,可使学生真正把握实用文书内容的处理方法。

 

4、精心设计,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2

绪论

实用型文章的特征(4点 p2—4。以下只标开始页)。

第一章行政公文

1.公文的特点(5点p10)。

2.公文各要素划分为哪三部分(p14)。

3.公文发文字号的构成(p15)。

4.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的涵义(p22)。(以下请同学自己找)

5.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请示、报告、函等公文文种的用途。

6.通报的分类。

7.通知、报告、请示、函等重点公文文种的写作。

8.会议纪要的特点。

第二章事务文书

1.调查报告的分类、特点及写作要求。

2.计划正文的一般构成。

3.计划的写作要求。

4.总结的分类及写作要求。

5.讲话稿的涵义。

6.章程、条例、办法、规定、守则的涵义。

7.规定正文主体部分一般应包括的内容。

第三章公关文书

1.推荐信 、求职信 、介绍信的涵义。

2.开幕词、欢迎词的涵义。

第四章财经文书

1.新闻标题的拟写。

2.新闻导语的涵义及常见写法。

3.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新闻背景材料的类型。

4.产品说明书的作用。

5.产品说明书的特点。

6.产品说明书的写作注意事项。

7.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功能。

8.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注意事项。

9.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注意事项。

10.合同的涵义、特点。

11.签订合同应注意的事项。

第五章法律文书

1.民事起诉状、民事答辩状 、行政起诉状的涵义。

2.民事起诉状的核心内容。

3.民事答辩状正文的主要特点。

4.行政起诉状的正文时,怎样进行事实的陈述。

5.民事诉讼文书、刑事诉讼文书 、行政诉讼文书的涵义。

第六章生活文书

1.便条的特征。

2.字据的主要特点。

3.人们常用的检索工具主要有哪几种。

4.检索文献资料的主要方法。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5-0110-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2.031

1 . 前言

教材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载体和手段,它决定着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规格及质量,对于各级各类学校而言,教材的研究应该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目前,在我国对英语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等的学术研究很多,而对英语写作教材研究相对较少,近几年对写作教材进行的研究有:黄友嫦(2004),唐青叶、苏玉洁(2009)等,这些学者们对教材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但研究对象主要是本科写作教材。英语写作课程,作为高职类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教材使用量非常之大,而对写作教材理论原则、内容布局、材料安排、编排体例、学生使用情况反馈、教师使用情况反馈等的研究还没有先例。有鉴于此,本文以已经出版的正在使用的高职英语写作教材为研究对象,探讨现行高职英语写作教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以费厄斯坦的认知运行步骤的三步论和增进工具理论为依据提出教材建设及改革的思路、设想及教学建议。

2 . 高职英语教材调查及存在问题

作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基于AAWP教学模式的高职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研究》(2012JK266)的研究内容之一,笔者带领研究团队从亚马逊网上书店及京东商城网上书店推出的2005至今共31本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材进行统计分析,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性调查及研究。

2 . 1 编排体例和编排内容

2.1.1 编排体例

如图1所示,高职高专写作教材编排大致分成三种类型:(注:由于旅游英语写作教材比例甚少,故忽略不计)第一类型主要是基础写作教材。教材的编写体例采用原来的本科体例:导入+范文研读+写作技巧+操练。这类教材包括传统的结构大纲为核心的基础英语写作教材,应考教材(IELTS, BEC, BAND 4)和专业写作教材,例如: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高职高专英语系列教材?英语基础写作教程》,2012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基础写作》等等。这类教材基本的编写理念还是沿用传统的本科教材编写顺序,从字、词、句、段落到语篇以至于标点符号的使用指导,从作文常见的四种体裁到实用文体写作,这类教材基本没有根据高职高专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来编排。第二类教材是以任务型和过程写作大纲为核心的教材,可分为引进版和国内版。这类教材采用了国际主流教学法,有全新的交际教学理念和全方位的语言技能训练及多层次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等等。流行的引进版教材是:雅思系列的《情景技能训练》《博采英语》等。国内也有少量的新理念教材,如:钱亚敏编写的《大学英语过程法写作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这类教材在编写体例和方法上较第一类有所突破,但是在使用中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特定的对象,在写作内容和选材方面,或者侧重于creative writing,如:诗歌、故事等文学题材的阅读和写作,或者是雅思、BEC等特定的内容,很难符合高职教育“实用性强”的特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第三类是以外贸商务流程和情景教学为特点的教材。从2007年至今,随着教育部16号文、24号文的颁发,高职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我国的高职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教材的编写理念也随着改革观念的转变而转变,各大出版社纷纷成立商务英语及应用英语写作教材编写委员会,并出版了大量的商务英语或应用英语写作教材。例如:《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写作?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列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新编商务英语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商务英语写作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等。这类教材的编写体例包括两种:要么是按商务流程,要么是项目、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安排如下环节:文体简短介绍+范文+单词与短语+写作小常识+练习。这类教材没有基础写作能力培养步骤而直接进入写作,对于高职高专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是只学会了作文的框架而没有充足的词汇、语法以及基本写作能力去充实文章的内容。

2.1.2 编排内容

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材编排内容可分成三类:一类是写作基础知识铺垫,也就是从词、句子、段落及篇章的语言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对PRETCO(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题进行分类、归纳、加工,围绕PRETCO中的重点和难点及历届考题来编排篇章写作,特别是应用文写作。另一类完全是商务活动为中心,主要涉及电话留言、传真、议程表与日程表、会议记录与会议笔记、会议总结与会议摘要、备忘录与通知、商务社交信函、电子邮件、求职信和简历、新闻稿、广告与单张宣传册、简报、业务报告、图表及合同与协议等方面的内容。第三类是以应用文为主体。主要包括社交礼仪文体的感谢信、邀请函、致歉信、讲演等,日常应用文体的应用文诸如:通知、启事、海报、报告、摘要等,还有协议、合同、广告、简历等其他应用文体,有些应用英语写作教材编写内容中也包含了商务英语写作的一部分,例如: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在2008年11月出版的世纪英语系列教材中《应用英语写作》就属于应用文写作内容涵盖了商务英语写作部分。

2 . 2 使用者调查

本调研组利用问卷及访谈形式调查了来自全国各地从事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的60名教师及使用上述31种教材的600名学生对写作教材中存在问题的主要看法,并将他们的看法总结归纳为以下8种。

(1)改制后的出版社迫于竞争压力及利益驱使,更重视教材数量、价格及销售量,而忽视了教材质量,造成写作教材比较杂乱。

(2)教材普遍老化,脱离写作真实意义,范文和写作实践与实际应用脱节。

(3)范文种类不够丰富,形式呆板且较难,教材之间雷同内容较多,不适用于课堂教学。

(4)写作理论太多,练习较少。

(5)教材使用对象不明确,没有针对某个专业,对很多教材而言,英语类各个专业都只能使用其中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内容。

(6)编写体例较陈旧,范文中语言错误较多,可借鉴性遭到质疑。

(7)没有把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写作教学相结合,选材欠新颖,没有足够的动态语料库支撑。

(8)现有教材对帮助学习者自身来收集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学习者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的指导太少,没有把知识传授及素质培养相结合。

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现行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材存在如下问题:教材所选范文不够地道规范,有些与未来就业岗位需要的写作能力相差太远,有些教材所选内容难度超出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造成学生盲目背了一些范文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提高写作能力;教材编排体例中没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及职业素质培养,与高职培养目标不相吻合;教材编写者的编写能力及出版社校对质量要求降低,造成教材语言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误导现象;因为没有一本教材适合某一专业学习,结果是教师在讲授时要临时填补许多材料,一本厚厚教材的使用率并不高,学生对花了教材费却没有使用太多内容不满。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使用者对教材的评价及看法,现提出高职高专写作教材的编写设想,谨供广大英语教师及教材编写者们商榷。

3 . 高职写作教材改革建议――以认知加工理论为指导

3 . 1 费厄斯坦理论

费厄斯坦(R. Fuerstein)是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色列国的缔造者之一,也是心理学和教育学家,他的学说来源于犹太移民儿童教育的实际工作,在犹太儿童蒙受巨大的精神创伤、学习能力受到损害情况下,费厄斯坦及其合作者提出了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概念,及中介作用理论(theory of mediation),在解决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和困难时,费厄斯坦提出了学习增进工具(instrumental enrichment)来解决这些困难。费厄斯坦认为认知地图是一个表达智力行动的重要参与因素的模式,认知地图的7个因素是:(1)智力行动所围绕的整体内容;(2)智力行动的表达媒体或语言;(3)智力行动的复杂程度;(4)抽象度,即完成智力行动的速度和准确度;(5)效率,即完成智力行动的速度和准确度;(6)认知运作形式,如辨识、分类、排序、比较等等;(7)认知运行步骤。

费厄斯坦又提出了认知运行步骤的三步论:第一步,学习者必须选择、收集、吸收适当的信息,此为输入;第二步,学习者须以某种方式对输入的信息加以处理和利用,此为精细加工;最后,学习者需要将某种信息或自己的理解与发现恰当地表达出来,此为输出。在这三个阶段中均可能出现问题和困难,而这些困难可以通过使用他的学习增进工具得到解决。学习增进工具(instrumental enrichment)可以用于各种学习者。这套工具系统包括分析性感知、空间定向、比较等14个工具。每一个工具配有一系列难度渐进的任务。通过变化内容、语言表达、抽象度和认知操作形式等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进行越来越复杂的思维,教师所起作用是中介作用。费厄斯坦认为:语言学习任务不仅应有意义,而且应有教育的目的或价值;要使活动具有教育目的,就应使活动与学习者个人相关;还应能发展思维能力。用学习增进工具则可以帮助学生既发展语言又发展思维。

3 . 2 教材改革建议

3.2.1 编排体例建议

根据学习增进工具理论,在编写教材时首先打破写作理论在先、范文在后的传统编排体例,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教材的体例编排要体现“帮助学习者完成任务时提供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和有实用性的工作模式(provides a coherent and carefully workedthrough model with concrete practical outcomes for the teacher in terms of designing tasks and helping learners with their learning)”(Feuerstein et al. 1980, 1991)原则,每一个学习情境(learning situation)(注:本文所指的是学习情境,而不是某些教材中的学习情景)的设计要体现一个完整的工作模式,并呈现由简单到复杂或并列与包容的关系,在设计内容时既要考虑到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能力和可拓展性、可迁移的能力,又要考虑培养学生越来越复杂的思维。学习增进工具理论要求:“语言学习任务不仅应有意义,而且应有教育的目的或价值;要使活动具有教育目的,就应使活动与学习者个人相关”,因此,每个工作任务或项目的内容具有内在联系,把具有某些共性又能共同处于某种情境的应用文编排在一个单元。同一单元所述内容尽可能务实和互相呼应,每部分后面的习作练习要设计成具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题,训练内容以学生学习和工作需要为线索编排顺序,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例如:编写商务英语写作教材时可从某个大学生的毕业求职文书开始设计,以商务助理到外贸业务员岗位调动经历为中心,以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岗位变动和提升为线索,一步一步,由浅入深,有故事情节和工作情境,建议把对应岗位的工作内容分五个进程体现,即求职应聘篇(求职信、个人简历),商务交际篇(邀请函、祝贺信、感谢信),事务处理篇(通知、备忘录、商务报告、会议纪要),对外宣传篇(名片、公司简章、推销函),业务磋商篇(询盘、发盘、还盘、下订单、拟订合同)。这样编排的体例就能够体现费厄斯坦的学习增进工具理论。

3.2.2 单元内容建议

在本文3.1费厄斯坦理论中,已经详细叙述了费厄斯坦认知运行步骤的三步论概念。在这里建议教材编写可以根据三步论设计单元内容。

在Part I中设计学生选择、收集、吸收与写作主题内容相关的信息训练环节,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相互沟通、合作学习,也提高未来的职业能力。Part II中,设计学习者对收集的写作资料及信息进行精细加工,也就是围绕写作主题组成句子或段落训练环节。Part III中,设计学习者围绕写作主题,将句子、段落组织成语篇的环节,也是语言输出。当所有前期准备写作阶段完成后,在Part IV中,给出范例,让学习者在自我认知中提高能力。最后,还要设计出与未来工作岗位相关的写作实践训练任务,以实现费厄斯坦的“语言学习任务不仅应有意义,而且应有教育的目的或价值”。而写作理论部分应放在每个单元后,写作理论教学采取“重点讲授”原则,可放可收的灵活教学,引导教师在“模拟情境”中重练不重讲,其作用只是中介主导作用,而不是教学主体。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4

关键词:颜氏家训 文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作文教学

《颜氏家训》是封建士大夫阶层训诫子孙的家教范本。虽受时代限制,《家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带有忠君色彩的封建落后思想,但其包含的作文教学理论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值得被继承和发展。

一、创作主体:严谨为文,天赋至上

写作在理论研究中常被看作一种实践活动,“由主体、客体、载体、受体四个部分组成,缺一不可”[1]。写作主体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创造文章的主体,写作主体的精神气质和人格品位必然会对写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文章》认为写作主体必须具备严谨为文和明哲保身的意识,若恃才自傲,就会得到不好的命运。“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宋玉体貌容冶,见遇俳优;东方曼倩,滑稽不雅;司马长卿,窃货无操……”[2]若过分夸耀自己作品的言辞精妙,甚至在文章中讽刺别人,就会招来祸患。事实上颜氏之所以对写作主体提出这样的要求,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颜之推生于乱世,“自春秋已来,家有奔亡,国有吞灭,君臣固无常分”[3],饱经战祸之苦的他深知生存的艰难,自然会担心子孙后代因文章遭遇不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也是提倡严谨为文的。首先,“严谨为文”始于语文思维模式的培养。新课标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4]。要“写”得严谨,首先就要“想”得严谨。其次,“严谨为文”具体表现为行文准确,思想健康。这一点与当下的作文评价标准相吻合。与新课标配套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就要求学生的作文要“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这就说明,写作不得随意,行文要严谨,要讲究基本的规则。

明哲保身的思想不适用于现代的写作教学。课程改革后的作文教学是为了引导学生合理地表达自我:“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5]一味地规避矛盾也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

《文章》还强调写作主体的天赋是写作的前提。颜之推认为做学问的人有聪明和迟钝之分,他们写的文章也有精巧和拙劣之分。“驽学累功,不妨精孰,拙文研思,终归蚩鄙。”[6]缺乏天分之人,不必勉强去写文章。这种观点在当时文坛上是很流行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也表明写作需要特殊的天赋才能,这就是“气”:“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7]。天赋至上的写作主体观是由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所决定的。当时的人才选拔依据是门第,“士族享有受教育的特权和优先选官的特权”[8]。不同于后世寒门学子尚有科考为官的希望,南北朝时期,文章的好坏并不能直接改变读书人的命运。若无天赋,专攻他法谋生也是不错的选择。

天赋至上论并不适合现代作文教学。因为现代作文教学的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9]。现代的教育理念是培养人的能力,发展人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当本着教育公平的原则,既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又应当重视学生的特质,因材施教。

虽说颜之推的写作主体观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文章》所倡导的写作主体应该主动学习主流道德,提高修养,增长学识,做到高瞻远瞩,心怀天下的思想倾向,是符合现作观对于写作主体的要求的。新课标在课程的实施建议中反复强调写作是交流和表达的方式,是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方式。因此,教师应当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以此扩展学生认识世界以及认识自我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总之,我们要辩证吸收《颜氏家训》中的写作主体观。

二、写作方法:明辨文体,修辞为辅,心怀读者

《文章》的写作方法观涉及文体意识、文辞修饰以及写作主体的读者意识。

首先,颜之推拥有清晰的文体意识。他认为文章分类始于《五经》,后世的诏命策檄,序述论议,歌咏赋颂,祭祀哀诔,书奏箴铭等都是由《五经》演变来的。《文章》把文章分为两类,即立足于实用的“朝廷”“军旅誓诰”和立足于审美的其他文本。颜之推重视前者,因为前者能“敷显仁义,发明功德,牧民建国”[10]。据《勉学》分析,当时社会风气不佳,作为官吏主要来源的贵族子弟不学无术,他们檐车隐囊,生活奢侈,一旦亲族,就彻底成了废物。而有“艺”者,可以凭自身技艺在乱世里安身立命。因此,颜之推鼓励读书人将读书看作一门可以谋生的技艺。《涉务》中也提到学习和社会生活脱节的现象。因此,《文章》强调实用是为了迎合时展的趋势,而在写作前辨明文体,则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写作。

现代作文教学经历过一个“淡化文体”的阶段,批判教材开启了“淡化文体”之门。20世纪80年代的高中教材就以文体组元。到了90年代后期,这套教材遭受了强烈的社会批评。因为这种做法虽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基本写作技能,但有过分重视文章技能,扭曲作文教学的本质之嫌。过度重视行不通,那么只有“淡化”。1988年的高考作文就提出了“文体不限”,而后出现的“话题作文”更是解除了“文体”对学生作文的限制。于是,越来越多的“四不像”作文出现了。所以从长远角度看,“淡化文体”不利于学生学习写作。当代的作文文体观是“淡化文体”,而不是“淡化文体意识”,基本的文体意识必须贯穿在写作的主题、题材、构思、语言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是为了便于教学对文体所做的分类,而不是具体的文体”[11]。结合《文章》的经验,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文体观念。只有在学生写作前教会他们明确文体,学生才能更好地表达自我,与人交流。从“新材料作文”的流行趋势来看,文体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应对考试。

在文辞修饰方面,《文章》归纳了“皮肤冠冕”说和“古今本末”说。“皮肤冠冕”说是指文章以义理为心肾,以气韵为骨,这些是文章的内在部分;典故和华丽的语言则是文章的皮肤和冠冕,这些是文章的外在部分。“古今本末”说是指“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12]。颜之推认为写作时,古人的体制格调和今人文辞音调都要学习,不可以有所偏颇。颜氏反对当时文章的浮艳之风,但重典故词藻的浮艳文风已成“时俗”,不可能轻易地被废除。况且当时文章有音律和谐、章句对偶、避讳得宜的长处;古人文章虽在遣词造句方面体现出了简约质朴的风格,但失之严密细致。于是颜之推兼取古今文章之优点,作“本末之说”。

新课标的亮点之一就是将写作教学的要求分段归纳为“写话”(一、二年级),“习作”(三年级)和 “作文”(初中),这是为了“反对部分学校教学中大搞‘提前量’的做法。写话是“写心中的话,写想说的话”[13];习作强调的是语言素材的积累以及书信交流能力的提高;到了作文部分,写作才强调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新课标的写作训练,鼓励学生逐步提高。这,给了教师两点启示:其一,在不同的写作阶段引导学生借鉴合适的范文,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乐于尝试;其二,选择范文时应借古鉴今,不得私美。

“读者意识”是一个文艺界的经典命题。“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批评应该指向读者,朱自清先生也曾表示写作练习可以没有假想的老师,但不可以没有假想的读者。而现代语文教育中对于写作的定位是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生活需要的写作能力。因此,只有在写作前先明确文章的读者群,才能写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文章。

《文章》的读者观念是“心怀读者”:“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通,取笑旁人也。”[14]写作时,先与读者交流,充分考虑他们的阅读心理、审美习惯和认知水平,然后动笔,可谓善矣。“先谋亲友”更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文训练不应当只局限在学校,更应当重视课外。家庭环境与光怪陆离的社会环境相比,更倾向于为生活经验不太丰富的学生提供较为健康的、较易获得的教育资源。在“写话”和“习作”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和家人分享,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在“作文”阶段,教师应该提醒家长与学生保持交流,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不良思想倾向,也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得更为密切,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评价标准:地域差异,字朴句实

写作评价是写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颜氏对这个问题提出了颇具新意的看法,即文章的鉴赏风格和方式具有地域性差异。字朴句实是颜之推推崇的审美方式。

写作评价具有地域差异是习惯使然,也是政治使然。首先,是否接受他人意见的评价观就具有地域差异。“江南文制,欲人弹射……山东风俗,不通击难”[15],江南地区的人写了文章后,希望得到别人的批评,会主动修正文章中错谬之处,而山东地区的人则不然,这也佐证了“严谨为文”的重要性。其次,南北文坛的审美观并不同。《文章》中记载了“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例子。南朝文人十分赞赏这句诗,甚至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而北朝才俊却认为这根本不能被称作诗。事实上,轻视北朝文学是带有政治色彩的必然趋势。在《洛阳伽蓝记》中,陈庆之醉后吐露了轻视北朝文学之语,盖“正朔相承,当在江左,秦皇御玺,今在梁朝。”[16]政局不稳,兼之文人的地域流动性,南北文章之正统之争、高下之较存在着极大的主观色彩,实在难有定论。

新课标关于写作评价的审美差异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法。首先,正视创作主体的地域差异,作文课要自我调节。“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17];其次,关注因个体差异而引发的学习需求差异,努力开发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最后,应该设立多样化的评价标准,“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18]。课程标准的改革通过不断自我调整以促进教学,顺应时展,而新课标更在固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设想。

文章评价标准虽有地域差异,但《家训》所认可的审美标准是固定的,即沈约的“三易”说:“易见事”“易识字”“易读诵”。好文章,用典要明朗,不过度使用生僻华丽的字词,注意节奏和平仄的搭配。《文章》在用典方面补充了“三易”说:首先,用典要用合适的典故,不能用错典故。诸如“破镜赋”“敬同”“恒山之鸟”之类的例子,若使用不当,会使得整个文章显得可笑。其次,用典还不能背离文章的文脉,切勿善恶通篇。如《齐讴篇》前半部主写山川秀美,民风淳朴,后半篇却用典来鄙薄山川,这使文章文脉不顺。而追求文章音韵之美,对于作文学习的初学者来说,要求过高,沈约的“四声八病”说也曾为人诟病。所以,现代的作文教学应强调句子的通顺,反对矫揉造作。新课标的作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鼓励学生在学习写作时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因此,在现今的作文教学中有必要回溯古人的“三易”之法,使作文教学真正地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服务。

《颜氏家训》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专著。除了上述归纳的方法,《家训》还提出了其他可供借鉴的教学原则。比如“博专结合”,教师既要鼓励学生阅读与课程有关的专业书籍,又要广泛地阅读对学习有帮助的其他书籍,以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比如学生学习的态度要谦虚,学习的动机要纯正,不然就是“为学自损,不如不学”,写作更是如此;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勤学”和“博思”相结合,既要刻苦学习,又能对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有所反思,这样才能提高作文学习的效率。这些教学原则都是古人读书治学的优秀经验,教师应当在实践中用好这些方法,以促进教学。

注释:

[1]邬乾湖:《当作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2]檀作文译注,颜之推:《颜氏家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41页。

[3]檀作文译注,颜之推:《颜氏家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50页。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页。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页。

[6]檀作文译注,颜之推:《颜氏家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48页。

[7]李道荣:《中国古作学概论》,郑州:文心出版社,1994年版,第35页。

[8]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29页。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页。

[10]檀作文译注,颜之推:《颜氏家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41页。

[11]曾祥芹:《曾祥芹文选》(上卷),《实用文章学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89页。

[12]檀作文译注,颜之推:《颜氏家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55页。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页。

[14]檀作文译注,颜之推:《颜氏家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49页。

[15]檀作文译注,颜之推:《颜氏家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59页。

[16]曹虹今译,王伊同英译,[北魏]杨f之:《洛阳伽蓝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44页。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页。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5

关键词:四字词语;科技英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317-02

四字词语是汉语言中的精华,因其本身言简意深、节奏明快、句式整洁、音韵悠扬等特点广为流传。而科技英语作为英语语言中一种常见的实用文体,主要以严谨准确、逻辑性强等特点著称。在进行科技英语翻译实践时,如能结合相关理论合理运用四字词语,势必给译文增添不少光彩。

一、四字词语特点

四字词语是汉语文字中的特色,种类繁多,并且很多词语背后都带有典故,增加了人们对其词语的探究性。四字词语无论在句式的运用上还是在整体文章的运用上都能起到生动、传神的效果。具体来说,四字词语具有几大特点,具体包括:简洁干练、音律和谐、意味深长等。

二、理论分析

(一)韩理德的功能语言理论

韩理德是伦敦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功能语言理论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对语言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在韩理德看来,语言是由三个层次的符号系统构成,包括语义系统、词汇-语法系统,和语音系统。每个系统都是一个意义潜势系统,是选择的范围,每个层次依次在下一个层次中体现,语音层体现语法层,语法层体现语义层。理解原语的关键在于理解系统中的语义层。语言的功能可以归为三大类: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这三种功能必须通过具体的语义系统得以体现。韩理德认为,在英语中这三种功能的体现形式为:1、及物系统 。2、语气系统、情态系统。3、主位系统、信息系统和衔接。这些系统要通过更加具体放入语义系统表达。在翻译时要对原文的功能系统做准确的解读,再进行翻译。

(二)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

奈达是翻译研究界无法跨过的高山,其主要贡献在于以一种新的姿态对待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他认为,任何语言表达的东西都可以用另外一种语言同等表达出来。其“动态对等”翻译理论主要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最贴切最自然的方式对等再现原发语的信息。翻译过程要着重原文意义和表述内容,无需拘泥于形式。

三、四字词语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四字词语具有的各种优势,如果能在翻译时恰当使用,将使译文大为出彩。由于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所以在翻译时要灵活变通,采取适合的、相应的翻译策略,而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要在保证原文的真实信息的同时,结合相应的汉语文化环境,翻译的内容要符合中国人的思维逻辑,理解方式。

根据美国翻译家奈达的理论,译文和原文在意义上要求对应,但在形式上可以不用对等。在翻译时,要深刻理解原文的意义。理解原文的技巧,根据韩理德的功能语言理论,要深层剖析原文的三个系统,语义系统、词汇-语法系统、语音系统。从原文出发。寻找合理的翻译方式。在科技英文翻译时,英语中的单词、词语、句式都有可能用四字成语表述出来。

(一)英语短语的翻译

这主要在英语的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等语言中运用的比较多。如:

The phase 2 extension became available for use in March 1991.Ulike phase1,phase 2 laboratories and offices were designed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This unique feature posed a major challenge in network capacity planning the bandwidth requirement would likely be higher,especially in laboratory areas.

第二阶段为应用提供可靠保障的扩建工程开始于1992年3月。有别于第一阶段的是,第二阶段中实验室和办公室是为教学和研究工作所设计的。这个独一无二的特点,在网络容量规划中构成了重大挑战―对带宽的要求可能更高,特别是实验室领域。

根据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概念功能主要是用于描写人物、事物、事件以及事件的状态等。韩理德认为现实是由过程本身、过程的参与者以及过程所处的环境三个部分组成。过程可以分为六种。在相同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时态、主体等手段来表现不同的状态。在翻译时,要综合考虑三种成分,对于不同的的过程,要有相应的侧重点。在本段英文文献中,结合语境,重点是要强调实验室和办公室是为教学和科研工作设计的这一特点,unique如果翻译成独特的,就缺少了它唯一性的特点,所以用四字词语,独一无二的翻译法既反映了它的独特性,又体现了它的唯一性。对文章重点的把握准确到位。

(二)英语短语的翻译

英语中的介词、副词、不定式短语等多可以翻译成四字成语

So in this sense the universe is intractable,astonishingly immune

to any human attempt at full knowledge.We cannot on this level understand a grain of salt,much less than the universe.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要了解宇宙是很棘手的,对于任何饱学之士也不例外。

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不能了解一粒盐,对宇宙的了解就更是知之甚少。

语言具有美学功能,它的美学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字的表现形式上,它作

为一种信息符号,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传播信息。在进行科技英文翻译时,既要保持原文的整体意思。四字词语的恰当运用,不近能使原文自然贴切、而且能使文章文采飞扬。

(三)英语句式的翻译

It(jelly)is a popular food 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it’s good,it’s sweet,and it’s simple to make―doesn’t take a rocket scientist to put it together.

果冻仍然是一种倍受欢迎的食品,因为它不仅外形美观、味道可口,而且制作简便,并不需要什么高科技人员才能弄出来。

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强调可以动态对等的类似对比。进行抽象化或者对等化的对比。以一种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的内容。“重视意义,而非形式”在科技英文翻译时,用四字词语来表述,既保持了科技文精简严谨的特点,又提高了文章的整体写作水平。

四、结束语

在进行翻译时,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强调要综合运用语言三个层次的符号系统,包括语义系统、词汇-语法系统,和语音系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翻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强调翻译要注重意义,而非形式。主张在形式上灵活变通。本文结合具体事实,了解到英语中的词语、短语、句式、习语都可能用四字成词来翻译。四字词语的应用既能保持科技文体,干练、严谨的特点,也能增强文章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贾柱立.实用英汉翻译基础教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辛凌.大学英语实用翻译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3]石春让,覃成强.四字词语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1,27(2).

[4]张慧霞.解析四字词语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6).

[5]周晓玲,卡力贝努尔・木台力甫.浅论科技英语翻译中四字词语的合理应用[J].金田,2013(8).

[6]林克难,籍明文.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J].上海科技翻译,2003(3).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库;高职英语教学;应用

高职院校要实现英语教育的信息化,以网络和计算机为代表的硬件是基础,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为代表的软件是关键,其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是核心。数字化资源库中的资源不但信息量大、易传输,便于教学,而且集音像、图片、文字、动画于一体,使语言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形象具体。数字化资源库应用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和课外活动,能够改变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收”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数字化资源库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精读课中的应用

英语精读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综合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建设英语数字化资源库时,要建设与课程和教材配套的课程资源库。精读课的课程资源库包含课程文档和课件视频两部分:课程文档有课程大纲、教学计划、各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详细的电子教案;课件视频有每个教学单元的课件、MP3格式的课文音频以及其它与教学相关的英语音视频等[1]。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库中的图片、文本、课件、音频、视频等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资源库为课堂教学服务。

以《实用英语综合教程》(Book l)中的Unit 2“Rock and Roll”为例,教师提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包括阅读课文、听课文音频、了解文章大意、查阅所涉及的新词汇和短语。在导人时教师先播放一段迈克尔・杰克逊演唱会的视频,让学生对摇滚乐有个感性认识,然后再听英国的甲壳虫乐队的作品及国内崔健的歌曲,以了解摇滚乐的特点及国内外的摇滚乐发展现状。课文学习可采用篇章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段的中心句(topic sentence)、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主题(theme)。接下来学习语言知识点,可以播放课件,着重讲解重点词汇、习惯用语、固定搭配以及俚语等[2],要求学生掌握。在讲解课文中关于美国的蓝调、乡村音乐时,教师播放一些歌曲如约翰・丹佛(John Denver)演唱的Take MeHome,Country Roads等;讲述猫王的生平时,教师可展示一些猫王演唱会的图片、视频片段及歌曲如Love Me Tender的音频文件等。课文串讲完毕,则让学生做课后的阅读练习以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可安排一些课堂活动如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或要求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等。这样,精读课就不再是单一枯燥的课文阅读和知识学习课,而成为能够调动学生视、听、说各种感官,集音乐欣赏、文化了解、知识吸收、活动参与于一体的语言活动课。总之,通过恰当地利用课程资源库中的资源,教师可以寓教于乐,圆满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在听说课中的应用

听说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听”是“说”的基础,“说”可以促“听”,把“听”和“说”结合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力资源库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可以在听力资源库中建音频库、视频库,必要时配备文本、图片、动画等,并将其中的听力资源分级以方便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使用。口语资源库中的资源应围绕口语教材或会话主题(如问路、购物、旅行、就餐、求职等)进行建设,口语资源也可以分级,如有配套的音视频供观摩则更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库中的英语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采取以“听”为主、以“说”为辅,或以“说”为主、以“听”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时间的安排上,教师要把握两个“三分之一”的原则,即“主”的时间占三分之二,“辅”的时间占三分之一;严肃听说内容占三分之二,休闲听说内容占三分之一。

以《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Bookl)的Unit3为例,在进行听力部分(关于问路)的教学内容时(以高职院校两节课连排,时间90分钟为例),可以调取资源库中的相应听力资源,先让学生听教材内容并完成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并给予一些听力方法上的指导(这部分即以“听”为主的部分占三分之二时间,40分钟);然后教师把关于问路的英语表达法和常用句型总结出来,可能时辅之以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掌握并进行对话表演或练习(这部分即以“说”为辅的部分占三分之一时间,20分钟)。在完成教材学习内容(即严肃听说内容共60分钟)后,教师留出30分钟的时间进行休闲英语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听力水平从资源库中选取一段大约5、6分钟的英语视频(如最新的英语动画片《冰雪奇缘》等)播放,第一、二遍可以带英文字幕,教师对其中的生词进行讲解或要求学生查阅。当学生能够理解并看懂后可以播放第三、四遍,这时要不带字幕的,以训练其听力。当学生看没有字幕的影片也可以听懂时,教师可利用剩下的约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把影片的内容试着用英语复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听”、“说”结合,而且实现了讲练结合和劳娱结合,能够消除学生在单一学习模式下的倦怠,提高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在写作课中的应用

英语写作资源库包含三个写作资源分库:普通写作资源库,介绍普通的记叙文、说明文及议论文的写作;学术写作资源库,针对高职院校课程和科研的学术写作,如毕业设计、学术论文等;实用写作资源库,各种实用文体,如信函(申请信、邀请信、祝贺信、感谢信、介绍信、求职信等)、留言、便条、通知、名片、传真、请柬、海报、启事、广告、简历、说明书等的写作。每个写作资源分库中不但下设范文库,为学习者提供本族语文章及中国学生的优秀习作;还有语料库,包含各种文章中常用的词语、表达法和句子;写作知识库,介绍各种语言知识、主题知识,文体的写作格式和要求等;写作练习库,其中要有各种练习如改错练习、写作练习及其参考答案供学习者使用。资源库应用于写作教学,能为课堂贮备丰富优质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

以西方国家最常用的感谢信(letters of thanks)教学为例,英语教师可采用英语范文仿写法,即从仿写到原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信心[3]。教师从范文库中选取几篇典型的英文感谢信,让学生了解一下其形式和内容,指出感谢信的使用范围――当西方人收到朋友赠送的礼物,得到别人的帮助,受到盛情款待时,除了当面致谢,他们还会写信以表谢意。教师首先启发学生从范文中总结出感谢信书写的三个步骤:表达感激之情并说明原因;详述对方给予的帮助;再次表示感谢并表达回报的愿望。接下来从写作语料库中调出英文感谢信的常用句式并要求学生掌握:Thank you very much for…,Iamwriting to express my thanks for…,l am writ-mg to show my sincere appreciation for…(开头常用).I must thank you again for your gener-ous help,I am most grateful for your gift,Ifeel most obliged to thank you once more(结尾常用)。最后教师从写作练习库中寻找一两个作文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英文作文仿写或原创。当作业完成后老师可以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请学生参与评改或评讲,以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将一些典型的错误句子等收集起来供学生参考借鉴。

二、数字化资源库在高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要真正实现英语教学的信息化,高职院校除了要建设英语数字化资源库,还要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库和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优势。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能够为师生提供集学习、答疑、作业、考试等教学任务于一体的虚拟空间[4]。作为一门公共课,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课时少、所授信息量有限等缺憾,而有了数字化英语资源库和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就能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自主学习,不但使学习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保证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英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把某一门或某几门课,或者某门课程的部分内容制作成网络课程到教学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库中,并设定其开放权限。学生选取该门课程后,可以通过各个单元或章节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听力音频、文本图片等资料等进行学习,然后可完成相关的练习。师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收发学习资料,也可以完成网上作业的布置、提交和批改。教师在线辅导时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加以指导,也可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并给出每次的作业成绩,还可以开发试题库,为学生提供在线测试。学生完成一定学时的学习后,综合其平时的作业成绩和期末的在线测试成绩,系统可以自动生成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这样某些英语课程和教学内容不需要纳入课堂教学安排计划,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分。这种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库自主学习课程的模式既节约了课堂教学资源,又能使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三、数字化资源库在英语课外活动的应用

英语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高职院校负责英语教学的部门可以组织一些社团如英语沙龙、英语俱乐部、演讲协会、翻译协会、戏剧协会等,并以这些社团为依托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如英语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口语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文书法比赛、英语翻译比赛、英语写作比赛等)、英语讲座、英语技能培训、英语夏令营、英语文化艺术节(讲英文故事、朗诵英文诗歌或散文、唱英文歌曲、做英语游戏、英语知识抢答、表演英文小品或短剧)等。数字化资源库能为高职院校的师生开展英语课外语动提供充足的资源基础,如资源库中的口语、翻译、写作和竞赛材料能够在赛前供教师进行培训和学生进行练习;资源库中的讲座、演讲、歌曲和影视资料可供师生在举办各种活动时进行观看、学习和模仿。而在举办这些课外活动时,组织者可以把整个活动的过程完整地录制下来进行保存,事后对这些视频进行编辑,必要时加上中英文字幕等,然后选择其中优秀的部分放入英语数字化资源库。这样,资源库为课外活动提供了资源,同时,课外活动也为资源库积累了资源。

在进行英语短剧表演时,指导教师可从数字化资源库中直接调取英文剧本,或者把英语影视中一些适于表演的场景的对白提取出来改编成英文剧本,也可以从资源库和网络搜集相关资料自己编写英文剧本。选择、改编或编写剧本要注意语言难度适中、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表演;主题鲜明、健康向上,这样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其综合素质[5]。以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为例,在确定了剧本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收集相关的中英文资料,如莎士比亚的生平、《威尼斯商人》的中英文译本、电影及评论等;然后通过朗读、讨论来让学生了解、体会、分析剧情和人物。在对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排演剧本。首先要排除语言障碍,对一些较难的和易读错的单词进行识别和纠音,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台词;然后通过听录音和看视频来体会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如Shylock的贪婪、可悲,Antonio的镇定、无畏,Portia的机智、坚定;最后学生通过模仿和自己的创造性发挥,用语言、动作、表情,加上服装、道具、场景、音乐的配合,最终把剧本再现出来。英语表演不但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训练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挖掘整合校本及网络教学资源,加快英语教学资源库的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给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和教学环境;英语教师则要有效使用数字化资源库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教学资源,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培养他们的英语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总体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淑敏,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英语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5).

[2]林英,英语精读课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篇章教学[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12):82-83.

[3]陈桂花,大学英语写作综合教学模式探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0):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