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距离为话题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以距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以距离为话题的作文

以距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1

2.天津以“晒出我的______”为题;本刊2015年3A56页以“我的另一片天地”为题

3.重庆文题一以“我们携手走进______”为题;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25页以“一路有你,不孤单”为主题

4.重庆文题二以“爱的传递”为主题的材料作文;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156页以“传承爱心”为主题

5.山东青岛以“身边的风景也动人”为题;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74页以“风景”为主题

6.山东东营以“向_____鞠躬”为题;本刊2014年12A31页以“鞠躬”为题

7.山东济南以“那声音,常在我心田”为题;本刊2014年8A71页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

8.山东德州以“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为题;本刊2014年9A 9页以“留在心底的温暖”为题

9.山东聊城以“风景在路上”为题;本刊2015年4A56页以“曾经错过的沿途风景”为题

10.山东菏泽以“留在______的深处”为题;本刊2015年3A6页以“无声的爱,留在我记忆深处”为题

11.山东日照以“在岁月的堤岸慢慢行走”为题;本刊2015年3A57页以“时光伴我同行”为题

12.山东泰安以“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为主题的材料作文;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23页以“我和你”为主题

13.山东滨州以“有你陪伴真好”为题;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25页以“一路有你,不孤单”为主题

14.山东枣庄以“喜欢”为题;本刊2014年7A25页以“喜欢就够了”为题

15.山东淄博以“有那么一棵树”为题;本刊2014年10A12页以“老树”为题

16.山西以“传统节日”为话题;本刊2015年6A8页以“团圆的味道”为题

17.浙江丽水以“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为题;本刊2014年9A24页以“等待下一个晴天”为题

18.浙江温州以“月亮离我有多远”为题;本刊2015年1A60页以“月悟”为题

19.浙江宁波以“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为题;本刊2014年11A57页以“梦想的力量” 为题

20.浙江杭州以“书香”为话题的材料作文;本刊2015年1A30页以“四季书香”为题

21.浙江湖州以“挥挥手,出发”为题;本刊2014年10A41页以“从终点出发”为题

22.湖南长沙以“书, 我的良师益友”为题;本刊2014年11A30页以“与书为伴的日子”为题

23.湖南邵阳文题一以“一封家书”为题;本刊2014年10A6页以“妈妈,你听我说”为题

24.湖南邵阳文题二以“ (勇气、自信、坚强……)让我走出困境”为题;本刊2014年8A48页以“那_______,带我穿越青春雨季”为题

25.湖南永州文题一以“有一种声音牵动我心灵”为题; 本刊2015年2A29页以“倾听你的声音”为题

26.湖南永州文题二以“那一刻,我_______”为题; 本刊2015年3A37页以“那一刻,_______”为题

27.湖南衡阳以“爱的力量”为题;本刊2014年8A50页以 “时光里的爱”为题

28.湖南郴州以“一同成长”为题;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202页以“那些一起成长的日子”为题

29.湖南娄底以“乐在其中”为题;本刊2014年7A25页以“喜欢就够了”为题

30.四川成都以“挥手自兹去”为题;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73页以“紧跟心灵前行的脚步”为题

31.四川眉山以“有一种记忆叫温暖”为题;本刊2014年11A7页以“那温暖,我难以忘怀”为题

32.四川宜宾以“背后”为题;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105页以“_____的背后”为主题

33.四川南充文题一以“突破”为话题;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45页以“跨越”为主题

34.四川南充文题二以“______伴我前行”为题;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222页以“怀揣梦想前行”为题

35.四川遂宁以“风景”为话题;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74页以“风景”为主题

36.四川广安以“_____去哪儿了”为题;本刊2015年3A23页以“岁月去哪了”为题

37.四川内江以“距离“为题;本刊2015年5A23页以“最美的距离”为题

38.湖北武汉以“慢慢成长”为主题的材料作文;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20页以“珍贵的东西慢成长”为主题

39.湖北荆州以“那天,雨一直下”为题;本刊2015年3A59页以“雨中遐思”为题

40.湖北十堰以“最美的____”为题;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246页以“最美”为题

41.湖北襄阳以“独自面对成长”为主题的材料作文;本刊2014年10A60页以“孤独不寂寞”为题

42.湖北黄冈以“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为题;本刊2014年10A31页以“心中化不开的甜蜜”为题

43.湖北鄂州以“有种幸福在心间”为题;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128页以“幸福”为主题

44.湖北咸宁以“是苦也是乐”为题;本刊2015年6A43页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为题

45.江苏南通以“一次相逢一份暖”为题;本刊2014年10A34页以“青春的相逢,甜美如歌”为题

46.江苏淮安以“回味”为题;本刊2015年3A12页以“味道”为题

47.江苏苏州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 本刊2015年3A53页以“带着画笔出发”为题

48.江苏无锡以“读书滋味长”为题;本刊2015年4A30页以“带着书香一路前行”为题

49.广东佛山以“我真幸运成为你的____”为题;本刊2014年12A4页以“做你的女儿真幸福”为题

50.广东汕尾以“我感受到了____的魅力”为题;本刊2015年4A47页以“____的魅力”为题

51.福建潭州以“守护______”为题;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114页以“珍惜与把握”为主题

52.福建厦门以“品”为题;本刊2015年5A32页以“滋味”为题

53.贵州安顺以“我与明天的自己有个约定”为题;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193页以“写给未来的我一封信”为题

54.贵州黔西南以“珍惜”为话题;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114页以“珍惜与把握”为主题

55.贵州毕节文题一以“相伴”为话题;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180页以“一路有你”为题

56.贵州毕节文题二“最美的_____”为题;本刊2015年6A 56页以“最美的风景”为题

57.安徽以“难忘____的眼神”为题;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14页以“难忘的目光”为主题

58.陕西省以“我的老师”为题;本刊2014年9A 61页以“父亦吾师”为题

59.河南以“____的微感动”为题;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250页以“那令我感动的目光”为题

60.吉林长春中考作文题目以“师师生生不了情”为题;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49页以“师生情”为主题

61.辽宁沈阳文题一以“____小天地大”为题;本刊2015年3A 56页以“我的另一片天地”为题

62.辽宁沈阳文题二以“安然握住”为题;本刊《2015年中考作文高分必读》114页以“珍惜与把握”为主题

63.内蒙古呼和浩特以“____(书名、文章名)让我受益匪浅”为题;本刊2015年3A 27页以“因为爱――读《海的女儿》”为题

64.新疆乌鲁木齐文题一以“触动心灵的_____”为题;本刊2015年5A 47页以“温暖心灵的____”为题

以距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2

一、别具一格巧拟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好的标题能给文章增彩,令人过目难忘,从而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别具一格地对自己的标题进行鲜活新颖的包装呢?

1. 套用法。即把歌曲名、歌词名、电视剧名、影片名、诗文名句、成语俗语、名人名言、广告词等或直接或加以变化后用做标题。如《九百九十九个心愿》套用了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都是足球惹的祸》套用了流行歌词“都是月亮惹的祸”;《笑傲初三》套用了电视剧《笑傲江湖》的片名;《何以解忧,唯有文章》套用了诗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些标题通俗明了,妥贴自然,让人耳目一新。

2. 修辞法。即拟题时灵活巧妙地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如《彩霞映红半边天》(比喻)、《粉身碎骨为考试》(夸张)、《初三老人和我有个约会》(拟人)――这些标题新颖具体,形象生动,使文章锦上添花。

3. 悬念法。即拟题时运用悬念的方法,给读者以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如《他盯着女生看》一文,乍一看标题,你会大吃一惊,这男生怎么会这样!再读文章,你仍会吓一跳,他还是个班长呢,真不像话!读到结尾,你才如梦初醒:原来班长为了给大家画肖像作毕业留念,才盯着女生看的!这样的标题使人悬念顿生,一下子抓住了阅卷老师的心,使之不得不读下去。还有《地球上最后一个人》、《三个人一双眼》、《老师的秘密》等都属此类。

4. 反弹琵琶。即拟题求新求趣,克服思维定势,追求陌生效果。如《我讨厌星期天》、《世上只有爸爸“狠”》、《真想做个差生》、《5+2≠7》等。这类标题新颖、出奇,内涵丰富,能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5. 生动幽默。这类标题清新俏皮,诙谐幽默,一看标题便能令人爱不释手。如《“咋呼”妈妈》、《“马屁”爸爸》、《大战老妈》等,幽默、生动、形象,拉近了读者和文章的距离。

二、别出心裁巧构思

考场作文的构思既要求快速,又要求新颖巧妙,有个性。

那么,如何包装才能使自己的构思别出心裁、富有新意呢?

1. 三段式构思。元代著名戏曲家乔梦符曾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即开头小巧玲珑,精美好看;中间内容丰富,饱满充实;结尾收束有力,短小精悍。而且,这样构思的文章中心突出、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2. 反弹琵琶式构思。反向思维,独辟蹊径,使考场作文脱颖而出,熠熠生辉。一考生在以“关心”为话题写作时,跳出“叙写关心者之美德,抒发被关心者之感激”之类窠臼,别出心裁,由众人对一个百日小孩起名的关心,引起被人漠视、歧视的老人(小孩的爷爷)的悲惨故事。家人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对比鲜明,反映出具有现实社会意义的深刻主题。

3. 片段组合式构思。即将不同时空的场景像蒙太奇般的组接合成,形散神聚,结构呈现内在的严谨性。一考生以《体验初三》为题作文,文章主题部分的四段分别以“酸”“甜”“苦”“辣”为小标题,可谓匠心独具,使全文呈现出既整齐又跃动的结构特色。

4.答题式构思。一位考生在以“对与错”为话题作文时,自拟题目《自证对与错》,除首位简约的环境描写外,文章主题部分由“已知”、“求证”、“证明”这三部分组成。作者以这种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罚抄500遍”的认识。通过这一新颖别致的形式把主题“对与错”表现得轻松而幽默。

三、施朱傅粉巧润色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流畅、醇厚、生动的语言更有利于情感的流露与思想的表达。因此,考场作文应精心为语言施朱傅粉,力求打磨精美生动的语句。

1. 利用修辞,合理想象。要使文章“出彩”,可以使用片断性、局部性的生动形象的修辞来“点亮”读者的眼睛,展示自己的语言功底。这可以是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句,如“记忆中的冬竹和山楂,孤零零的秋千以及那座有顶的小屋,仿佛是一根根长长的绒线,一头系着我的心,一头牵着绵绵的乡情与童趣”,读来启人深思,情动人心;可以是气势磅礴的排比句,如“家是什么?是一方温馨的港湾,是一把育树的黄土,是一束柔和的萤光,是一把慈爱的花伞,是天边一抹美丽的云彩”,读来气势雄壮,动人心魂;还可以是风趣幽默的移用句、深邃含蓄的双关句、脍炙人口的引用句、妙趣横生的仿拟句等等。这些句子点缀、穿插在文章之中,会有亮人耳目、怡人心扉之效。

2. 调动感知,引发共鸣。日常生活中,我们接受外界信息,都是通过感知来完成的。因此,考场上如能恰当地调动感知系统,就会引发同感,产生共鸣。如:我想起那个温暖的冬夜,室内一灯如豆,我把昔日朋友送的贺卡连同尘封的往事一同从抽屉里翻出来。贺卡微微泛黄,带着一种陈年的温和的香,很淡,很好闻。我拥被而坐,小声读着上面的祝辞。我的声音像豆子一样,轻轻滑落,敲碎一屋子的沉寂。这段文字调动了视觉、嗅觉、听觉,而且把听觉化为视觉,动静结合,引发读者产生共鸣。

以距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3

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由他律走向自律,不断地减弱依赖性、增强主动性的过程,因此,只有帮助学生实现由“自在”主体向“自为”主体的转变,才能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自身的发展与构建过程。

一、先入求感知。魏书生说:“好作文不是讲出来的,也不是靠老师批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有了好的方法,不去练习实践也是没有用的。如对于以“纸”为话题的话题作文,我就让学生自行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入手,把自己熟知的觉得没有思考价值的“纸”作多角度的联想和想象,逐渐由表面的浅层的“无意义、无价值”,发掘出本质的深层的“新的意义和价值”,由浅入深,逐层推进,使学生学会感知事物,进而精炼为有意蕴的文章的方法。通过对“纸”的多角度联想和想象,学生的头脑中对感知事物的方法会有一定的感悟,他们一定有了用这种方法感知一下其它事物的冲动。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感知一下另一个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东西――“水”。通过这样一个迁移训练,学生的方法意识就会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来,很多一些原来“没什么好写的”、“无话可说”、“不会组织造句”、“不知从哪里说起”的学生,或许就会因为会思考,或者说会有效调动自己的思维而变为“有可写的”、“有话可说”、“会组织句子”、“知道从哪里说起”了;那些原来不关注日常生活所见所闻的学生也许会有意识地去关注生活了。解决问题不从根源入手就会走很多弯路。然后让学生自己探求得出:走近他人与自我,多角度地感知人物的独特风采;走进校园,全身心地感知校园的丰富多彩;走进家庭,感知家庭的喜怒哀乐;走进社会,感知社会的日新月异。在此基础上,我还对学生作进一步的引导。如感知时要用心感受,要静心凝神,这样才可以感受到自然极细微又极重要的特征;感知时可以边感知边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时要倾注自己的情感、态度,把自己融进去,把主观的内心与客观的外物协调、统一起来。

二、先写求知得。感知是内化的吸收,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认识、发现、理解的过程,是学生感知世界逐渐丰富、自我精神逐渐提升的过程。写作是外化的表达,是学生将自己对自然与社会的感知抒写出来的过程,是自我感知与他人、外部世界的交流、对话。因此,让学生将上述原本模糊的、残缺的、纷乱无绪的感知明晰化、系统化,将原发的、粗糙的感知外化为优美的语言与结构,呈现为一种思想、文化。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自己要表达的,而不是他人要自己表达的;第二表达的是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的感知;第三表达的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为了功利目的的假话、空话、套话。之所以强调真实表达,是因为写作“立诚最为贵”,一个人在表达的时候,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才能真正培养出健全的人格。而且只有在诚实表达的基础上,才会使别人正确地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与外部世界达成一种和谐和沟通。不管是审题、立意,还是选材、布局都能任其想象的翅膀在蓝天上飞翔,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这是先入与先写的关键所在。

三、后导使悟得。我所说的“后导”的“导”是以学生讨论、自辨、评析为主,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按预定的教学目的,分别予以指导和修正的过程,是对已完成的“作品”进行修正和评估的过程。学生仍然是“评”和“改”的主体。教师只可适时予以补点、点拨、指正,导其完成预定的训练目的。如有个学生写《水的畅想》。开头是这样写的:“一滴水在众人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它宛如人们迈出的一步,可能只是一段很短的距离,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举动。有的人因为勇敢地迈出这一步,成就了一生的辉煌;有的人却因为犹豫于跨出这一步,造成了一生的遗憾。一步,成就一生;一步,改变一生。”结尾是:“沙漠不会因风吹散了一粒沙而失去浩渺;洪流不会因日晒蒸干了一滴水而消散波涛;春天不会因一朵花的凋谢而不再芬芳四溢。”这两段话词语优美很有文采,但在语言的衔接方面是有欠缺的,通过我的补点、点拨、指正,此学生受到很大的启发,也从中学到怎样才能写出一片文质优美的作文。由于学生有了一个探索的过程,那些受肯定的学生会有一种丰收的愉悦,那些曾百思不得其解的学生,经点拨,又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欣喜。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做到变导为学。

以距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日常生活;写作素材;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83-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以生活为依据,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写作不积极与写作练习少、难度大、素材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很多学生有总结、摘抄的习惯,但将素材运用到写作中还存在难度。因此,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找出学生写作犯难的原因,制定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写作上的迷茫期。

一、高年级小学生写作的难点

(一)写作教学模式僵化,难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从教学现状看,教师向学生提供了记叙文写作的模板,为学生描写人物、自然等各种情况设定了空间,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自由,让写作转化为考出高分的工具,放弃了培养学生写作与丰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厌恶情绪,更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模式僵化给小学生写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对其长期的学习研究有害无利,需要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

(二)写作素材的机械性积累, 内容空洞

学生的写作素材分为教材内容、名人事迹、阅读总结、生活见闻几个部分,生活见闻占有的比重十分小,名人事迹和教材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内容上重复使用古代典故;形式上套用固定的句型;修辞上机械性搬用排比、比喻、夸张等手法。从单一层面看,学生的写作内容可圈可点,但整体看来,写作内容是对平时素材的机械堆积,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对写作话题的理解不够深刻,难以达到写作的教学要求。

(三)对生活的关注度低,缺乏真情实感

小学生生活阅历少,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有限,无法充分挖掘素材的深刻含义,灵活地组织语言,导致写作内容枯燥无味。从小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对生活的关注比较少,没有认真体会过春夏秋冬的美景,也没有设身处地思考同学情谊,反而,按照教材和学习材料的指导进行照搬照抄,无法在写作中流露出真情实感。

生活是艺术的来源,是学生放飞梦想,增强写作能力的土壤。如果学生长期处于学习材料的影响下,就会限制思考方式,难以做到综合发展。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的教学策略

(一)改变写作教学理念,增强写作教学灵活性

教师应该根据现代教学理念,更新写作教学方法,减少写作模板对小学生的影响。语文知识具有发散性、灵活性、自由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个性化表达,把握好写作中的字、词、句、段,充分考虑写作的文采,形成写作乐趣。例如,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同学投篮进球的一刻。教师指导学生写这个细节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整个过程分为接球、跳起、投球、落地几个阶段,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思考,创作出内容丰富的投篮一刻。

(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需要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和信息,充实写作内容。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注意观察,还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将生活与写作联系起来。优秀的作品不是辞藻华丽,而是表达真情实感,体现出写作者在生活中的收获。例如,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中,学生常写“看病”“做自己喜欢的饭”“来学校送伞”等内容,缺乏真情实感,与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应让学生抓住生活的某个细节进行描写,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展现,而不是依靠单纯的故事。只有将细节描写到位,才可以触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三)加强对学生写作素材运用能力的培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应让学生勤练笔,勤动脑,不断增强对写作素材的运用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动词在文章中发挥的作用,通过有效地改变动词,增加优美词汇,提升文章的价值。例如,学生在写《十年后的自己》这篇文章时,将自己定位为教师、科学家、工程师、医生等多种角色,但在写作的过程中找不到与这些职业匹配的写作素材,使文章成为流水账。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生对生活留心观察的能力差,对写作素材的运用能力低,难以将同样的事情转移到不同角色身上。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

三、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对学生的认知、兴趣、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将其充分体现在创作上。

参考文献:

[1]王希全.小学高年级引导学生搜集写作素材的点滴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

以距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5

【技巧点拨】

一、发散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

发散思维是一种多角度思维,运用发散思维多向求新,可以帮你在广阔的领域里纵横驰骋,使你妙思泉涌,为你创造写作新空间。

1.发散思维为审题提供多个角度。运用发散性思维审题,对同一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从题目或材料的重要信息中确定出文章写作的主旨这是第一步,根据主旨多方面地展开联想,在众多的角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角度来写,这是第二步。

2.发散性思维为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运用发散性思维选材,向四面八方辐射,追求视野的广阔性,从不同角度的选择有新意的材料。例如以“根”为话题作文,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思考,确定立意角度。

(1)跳出了植物的“根”,把根当作依托。从这个角度立意你会发现:母亲是孩子的根、土地是农民的根、祖国是游子的根、地球是人类的根……

(2)追本溯源――寻根,化实为虚。文章以“寻找”为线索:寻找生命之根、思想之根、文化之根、情感之根……

(3)把根留住――重视根、珍惜根。文章涉及到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继承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问题,实际也是个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例如:留住文化的根、留住中华文明、留住做人美德的根等。

(4)从环境保护角度立意,警示人们。揭示出人类之根――地球,正在承受越来越多的负担和伤害……呼吁人类爱护地球,为了我们共同的根。

总之,可以从有形的根谈到无形的根,揭示根与生活、人生、生命、人类的关系,体现立意多元化,选材多样性。

佳作示例

精彩瞬间

一片嫩叶,一滴秋雨,一声鸟呜,一丛风中的芦苇……都是那么撩人心弦,耐人回味。是呀,大自然的美往往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

一、轻舞飞扬

你看,秋日的斜晖,投下一个个俏丽的倩影。叶儿像一叶叶扁舟,在半空中翩然起舞,时而盘旋,时而上下分飞,时而相互竞逐的追奔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尽情地演绎着自己的美丽。当叶儿悠悠然与大地“亲密接触”时,显得是如此的宁静,如此的安详。那一瞬间,演示的是如此完美的“落叶归根”呀!

落叶,真美!

二、近乎完美的抛物线

你瞧,在那无垠的苍穹中,一颗流星划破了夜空的寂静。给苍穹留下了一道近乎完美的抛物线,也给人们留下了无垠的希望与遗憾。人们说,流星其实是月亮的眼泪,当月亮寂寞难耐时,躲在一个无人的角落偷偷流下的眼泪,当她的泪落到了凡间,便成了流星,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是呀,看着别人的悲伤感觉竟是如此美丽。或许,流星之所以如此美丽,正是因为它稍纵即逝吧!

流星,真美!

三、此时无声胜有声

你听,灰色天空飘落下的雪花在这一瞬间与冰面结成一体时,那扣人心弦的震动,毫不亚于人从心底深处发出压积已久的呐喊。父亲说,兄弟姐妹其实也正如这天上飘下的雪花一般,本无关系,一旦飘落到地上,结成了冰化成了水,就再也分不开了。

雪花,真美!

落叶是时间的见证,流星是代表着一个故事的结束,雪花则是相濡以沫的蕴意。它们在演绎生命最后的那一瞬间,是如此的动人心魄呀!正因为有了这无数美丽的瞬间才构造了这如此完美的永恒。人生又何尝不是呢?短暂的人生,转瞬而逝的美丽。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去聆听,美便俯拾皆是。悲伤时的一份慰藉,失落时的一个微笑,孤独时的一声祝福……都能给予人美的享受。

底蕴揭秘

这篇散文以“美的瞬间”为轴心,辐射出“落叶,真美!”“流星,真美!”“雪花,真美!”,最后点出正因为有了这无数美丽的瞬间才构造了这如此完美的永恒,人生亦如此。作者运用发散思维,使文章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二、纵向求新,身边事深思考――纵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

纵向思维是一种围绕问题由表及里,浅中见深,由现象到本质,力求“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思维模式,也是我们写好应试作文的又一途径。如果我们能够用解剖者的眼光看待事物,寻找事物的内外因关系,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深层原因,我们就能写出角度新、立意高的文章。

三、逆向求新,旧观点新认识――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

逆向思维是从人们常规思路相反的方向考虑问题的思维。超越常规、怀疑常规、确立新观点,阐述新发现,这是我们所说的“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常常显示出作者与众不同的见解。

佳作示例

弄斧何不到班门

“班门弄斧”意为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领,如同“关公面前耍大刀”,历来为传统观点所不容。而今,我要说:若要弄好斧,还必须到班门!

到“班门”去“弄斧”,其利不一而足。

首先,班门是弄斧者自身功底的检测场所,使人自知;自己的水平多高,一到班门就高下自明,优劣自现。“班门”是“弄斧”者绝好的参照物。

其次,到班门去弄斧,实是一种勇气的培养和意志的历练。要去弄,首先要有一种胆量,即勇气;为了弄好,也必须先横下一条心刻苦学习,求得一定的长进。

再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班门弄斧还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因为敢于表现自己,就是不满自己的现状;善于表现自己,就是愿为天下先。

另外,到班门去弄斧能够得到促进。从弄斧者角度看,弄好了,定会喜不自禁,若不骄傲,还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弄“砸”了,说明距离甚大,若不气馁,定会力寻不足,加倍努力以求东山再起。从另一角度看,“班门”有时也有美中不足,长中有短;“弄斧者”也可能平中见奇,短中见长――这对班门并无害处。

有人耻笑到班门去弄斧的人,那么不到班门还能到哪里去弄得更好呢?

有人弄斧于“棋逢对手”者,难有长进。

有人弄斧于“弟子”前,一般都会博得喝彩,然而又要滋生自满。

有人弄斧于“外行”,只能落得让人家看热闹。

有人弄斧于“闺中”,只能是“自得其乐”,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为了个人的进步,为了社会的发展,何不潇潇洒洒“弄”一回!

底蕴揭秘

作者以逆向思维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千百年来人们观点的否认――用新眼光看待弄斧者,“班门弄斧”无可厚非,论述了“若要弄好斧,还必须到班门!”的道理。文章分成“正向”与“反向”的思维格局,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有力。

【误区提示】

1.运用发散思维审题构思,不管“散”得多广,“散”得多远都不要离开写作的中心,否则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以距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6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渗透德育

(一)讲述法渗透。依据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解有关思想教育的内容,如时代背景的讲述,相关故事的讲述,人物内心世界与作者写作缘由的介绍等。例如教学《土地的誓言》时,笔者先介绍时代背景,再组织学生听故事《》。同学们都静静地听,好多学生眼含泪花,有的学生甚至泪流满面。同学们听了这些讲述,了解了的艰辛,知道了关内的东北人无家可归的艰难处境,深感和平生活来之不易,进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阅读理解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讨论等形式对课文中重点段落、重点语句自主阅读,感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教学《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时,笔者指导学生阅读文中的重点语段,理解“雄健”一词,使他们明白了中国人一定要自立自强,否则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坚定了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一定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笔者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引导他们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加强阅读理解,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了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三)比较对照法渗透。根据课文中反映的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及思想内容进行比较对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羚羊木雕》时,笔者引导学生将文中每个人对羚羊木雕的不同看法进行比较对照,使他们在比较中体会万芳仗义的品质,并下决心向万芳学习。

(四)联想法渗透。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从而受到思想教育。例如教学泰戈尔《诗两首》中的《金色花》一诗时,笔者启发学生想象自己长大后该如何回报母亲。在教学《荒岛余生》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情况,假想自己就是鲁滨逊,如何在逆境中克服困难,做一个坚强的人。

(五)写作练习渗透。笔者认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把文本中的德育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写作练习之中。例如教学了《济南的冬天》,笔者就指导学生写《我爱家乡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了《藤野先生》,就指导学生写《我最尊敬的一个人》,以此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教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就指导学生写以“诚信”为话题的文章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讲究诚信的美好品质。学生在这样的写作练习中就会很好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渗透德育

笔者认为老师应该爱生如子,常把微笑带进课堂,积极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要把学生当作朋友,常和学生平等交流,这样才能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才可以体验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人人平等,更能懂得互敬互爱的道理,并做出互敬互爱的表率。

例如在本学期,笔者所在班级转入一名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刚开始时,她回家告诉母亲不想读书了。原因是觉得自己比班上的学生低一等。知道这一情况后,我不敢直接找她谈话怕她本就敏感的心灵受到伤害,于是就想运用课堂来温暖她。我将平时营造出的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更进一步深入到学生中间,并特意安排机会与她的心灵进行碰撞,让她产生自己的思想总是能与老师“不期而遇”的感觉。如在教学《心声》一文时,我特意安排她来回答“京京读课文的效果如何?”,这个问题,她很快找到答案:“京京充满真情的朗读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他自己。”笔者因势利导:“李京京这样一个极不起眼的学生凭着他的真诚与勇敢感染了老师和同学们,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给自己机会,相信自己和别人一样很棒。”那时,笔者看到竟有泪珠从她的眼中缓缓流出。久而久之,她感到自己与老师息息相通,自己和班上的同学一样受到尊重与关爱。现在,她不但爱学习了,而且比以前更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尊敬师长。

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师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热爱学生,用美好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让德育借助语文教学如涓涓细流一般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之中。

三、在课堂内外的融合中渗透德育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设生活情境,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统一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样他们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才不会感到无法适应。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笔者课前请学生观察母亲为自己做了些什么,父母经常对自己说什么,由于学生在课前获得了感性材料,上课时便被文中老斑羚们自我牺牲的精神感动不已。后来,我班还开展了“在家如何做小孝星”的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了父母的辛劳。

课余时间,笔者还组织学生举行一些活动:①在重阳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来临之际举办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如做家务,帮助邻居等。培养学生关心、理解别人的习惯。这样一来在实践活动中便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习泰戈尔的《金色花》时,笔者不仅让学生懂得应该关心、体贴父母,还激励学生要落实到行动上,多讲让父母开心的话,多做让父母开心的事,并布置“为父母洗脚”的课外作业。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改正了不良行为,促进了良好品德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