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范文1

课题研究的基础:

在全系统原有成熟的新人育成体系持续推广实施的基础之上,针对专业可以改善,培训可以解决的因素进行研究,通过不同形式,针对不同阶段和角色,搭建促进新人七留率提升的专业体系。

研究方案之根本诉求:

解决在队伍快速发展过程中,大量新人在入司半年内的被关注和被帮助问题。聚焦提升新人七留率的核心因素形成解决方案,搭建由公司原有培训体系、萃取分享、核心课程和主管辅导相互搭配的专业提升体系。

研究方案之研究需求:

明确新人七留率在新人育成全链条中的重要意义,用数据说明新人半年内留存对于新人育成的现实作用,以及对新人在寿险营销职涯规划方面的影响。

聚焦7个月新人的三大困惑:迷茫,怀疑,无助

研究方案之关键动作

建立新人七留率有效提升的专业系统模块

“三位一体”(三个关键因素)

1) 心态——榜样(选择相信)——经验萃取技术(新人个人成长、新人团队建立)

2) 能力——模式(基本工作流程和规则)——核心课程研发(新人认同的,符合业务拓展规律的基本保费生产模式,客户经营模式与基本晋升规则)

3) 成长——主管(应知应会和辅导)——重点课程优化(梳理出新人育成课程中阶段安排与关键课程,结合主管辅导十单元,明确新人半年内每一阶段主管的基本辅导任务)

“三位一体”(一个战略定位)

1) 对合格新人的基本画像(明确重视新人筛选)

2) 对半年内新人培养重要性的树立(强化七留的战略意义)

研究方案之基本框架

明确课题框架(纵横交错,各三点)

纵向:(内容)

1、七留概念与意义(不同角色的基本职责和协作——培训条线、主管推荐人、新人自身)

2、三位一体(榜样树立、工作模式建立、主管辅导——案例萃取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

3、追踪评估体系(选定一些优秀公司的经验和工具进行借鉴——KPI及追踪的工具)

横向:(”三位一体”的落地形式):

1、萃取课件/视频,解决信心与心态

2、核心课件(专业课程),植入基本模式

3、专属工具(追踪),掌控提升效果

研究方案之课题组人员分工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参与项目老师的岗位职责和核心优势进行分工。基本方向为:

1、概念认知篇(3-4个课件)——基层营管干部与省公司层面老师相互配合——站位高,接地气的老师

研究方案范文2

[关键词] 沼液 沼渣 实验 研究

[中图分类号] X7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141-01

随着我市农村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沼液沼渣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利用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沼液是沼气发酵后的水溶性物质,不仅含有作物所需的氮、磷、钾和多种微量营养元素,同时还存留了丰富的氨基酸、B族维生素、各种水解酶、某些植物生长素,对病虫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沼渣是形成沼气后残留的半固体物质,大多残留在沼气池底部,富含大量的有机质、腐殖酸、粗蛋白、氮、磷、钾和多种微量营养元素,是一种缓速兼备的优质有机肥,可用来作基肥、追肥和土壤改良剂。因此试验研究用沼渣作底肥、沼液进行灌根处理,并采用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新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中药材产量,同时缓减病害的发生,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在岷县茶埠镇茶埠村进行试验。当地海拔2314米,年平均气温6℃,年降水量500mm,黑垆土,属旱川地,肥力中等,耕层土壤含有机质2.33%,水解氮0.073mg/kg,速效磷8.2mg/kg,速效钾194mg/kg。

1.2 供试材料 试验主要在黄芪、党参等作物上进行。供试沼液取自充分发酵并正常产气的沼气池水压间中层,发酵浓度8%-10%,z所采用的原料主要是人畜粪尿,通常使用的是猪粪尿。通过发酵形成黑色液体,pH值保持在7.5左右,无明显粪臭味。

1.3 试验设计 随机划分区域并分组,重复两次,共设6个处理:①化肥习惯使用量+有机肥1000公斤/亩,②化肥习惯使用量+沼渣1000公斤/亩,③化肥习惯使用量+沼渣1000公斤+沼液喷雾1次,④化肥习惯使用量+沼渣1000公斤+沼液喷雾2次,⑤化肥习惯使用量+沼渣1000公斤+沼液喷雾3次。

1.4 施肥方法 沼渣及化肥全部作基肥,在定植前一次施入,沼液采用叶面施肥。

2 研究内容

2.1 取土样 分别在定植前和收获后,在试验不同处理区内取样,共取5点,用四分法分样后留1K左右,清除杂质,再经分干后,分别装袋并贴好标签。主要采用土钻、挖坑进行取样,挖坑时将坑壁修得垂直,深20cm,然后沿坑壁自上而下整齐切取0-20cm耕层、厚5―10cm的土样。用于测定土壤基础肥力和土壤团粒结构,包括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

2.2 观察测定项目 作物生育期间,调查出苗率、成苗率、田间密度等,并调查植株感病率、田间虫害情况;各生育期取样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植株鲜干重等。

2.3 测产考种及取样

作物成熟后进行测产考种,计算经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以及品质测试分析。

3 有关要求

3.1 定植前取土化验调查试验地土壤肥力状况(包括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全量及速效养分等)。

3.2 调查载田管技术及作物不同生育期生长势及经济性状(包括株高、叶色、叶片数、开花数等)。

3.3 测产方法 收获前,对试验田各处理的产量进行测产并鉴定品质。

3.4 效益分析 根据测产结果,分别对试验田各处理亩产量、亩产值、亩效益以及产投比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取样对各处理产品品质进行分析对比。

3.5 试验要求 试验要有专人负责,具体落实到人,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要求进行小区规划设计和不误农时的进行田间管理,搞好调查记载及取样、考种、化验和试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试验结束后,及时写出总结报告上报。

4 小结与讨论

4.1 经试验分析,可以看出几种处理对中药材麻口病防效与产量高低基本一致,证明该试验控制良好、误差小,符合实际,有在大田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价值。

研究方案范文3

从古至今,赡养老人一直是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不断出现问题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物质赡养问题基本解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精神需求凸现了出来。全国老龄办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其中老年人精神缺少慰藉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老年人精神赡养权益的保护正在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解决或解决得不好,不但会影响到亿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第六次人口普查发现,我国有1776亿多的老年人,其中农村老年人占70%左右,在整个中国老年人口中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质量会影响整个中国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状况。当代学者大部分都在关注城市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对基础设施薄弱的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关注却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变得极其重要。根据农村老年人的特点,为改变只重视物质需要,忽视精神需要的情形,制定出一套适合提升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政策和方案,对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选题上的意义:目前关于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研究还比较少,大多还停留在物质赡养和社会呼吁的层面上。

理论上的意义:有学者提出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下研究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但其更适合于城市老年人,对农村老年人则要从其自身的需求和现实出发,建立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

现实意义:党的十六大提出新农村建设,这其中就包括农村养老问题,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有助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新农村的建设。

三、相关理论

(一)社会支持理论

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现代社会,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社会都存在社会风险。由于社会弱者是一个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因此,社会风险也就最容易在社会弱者身上爆发,并构成危及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隐患。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随着该理论的发展,目前有学者认为社会支持不仅可以分为物质支持与精神支持,还可以分为内部支持与外部支持。外部的社会支持如同“输血”,但关键是我们要帮助社会弱者自我“造血”。因此,在帮助社会弱者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弱者的自我支持。社会支持理论对本文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二)需求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目前学术界关于需求的界定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个性》一书中,马斯洛系统地提出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动机可以区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他们构成一个有相对优势关系的等级体系,一种需求满足之后,另一个更高的需求立刻产生,成为引导人的行为的动力因此,人很难得到完全的满足,总是在不断的追求之中。马斯洛的理论认为,激励的过程是动态的、逐步的、有因果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一套不断变化的需求控制着人们的行为,这种等级关系并非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这样的中层需求尤其如此,其排列顺序因人而异。不过马斯洛也明确指出,人们总是优先满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最难以满足的。从需求理论可以看出,不同人、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环境是有不同的需求的,对需求的渴望程度也不同。

四、研究内容

(一)正式支持系统包括政府支持包括政策支持,经济支持。村委会支持,包括建立一种能长期为广大农村服务的自愿者和服务队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鼓励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建立和完善农村的基础养老设施。非政府组织支持等。探讨这些正式支持系统对老年人精神需要的满足的作用。

(二)探讨非正式支持系统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作用。其中,非正式支持系统包括家庭支持和同辈群体的支持。老伴的支持,老年人在精神和情感上是非常敏感的。子女的支持,注重和老人心灵上的交流,帮助老年人排忧解困。

(三)探讨老年人的自我调整对老年人精神满足的需要,实现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满足,一个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自我慰藉。哲学认为,内因是失望的决定性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

五、研究的对象、方法、周期

(一)研究对象

以沂源县某村的老年人的老年人以及子女为研究对象,以精神赡养为研究重点。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类型上,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农村老年人的调查,在了解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再通过访谈对问题进行深入了解,最后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

1、行动研究法:依据观察和行动的记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改变所需改变的行为,并根据观察记录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研究的推动力,修订研究计划,调整实施方案。

2、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基本情况,由于对我家乡的情况比较熟悉,就采取在家乡附近的村庄进行调查。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期间,根据不同的居住方式,采取分类的访谈:与儿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与儿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分别对他们进行访谈。

(三)研究周期

本课题计划用一年多时间进行研究,从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

六、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准备阶段(2013年9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订研究方案与具体的实施计划,方案与计划要切合当地实际,立改进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形,要经过广泛论证,要邀请专家指导。

(二)研究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5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四项:

1、查阅资料:查阅搜集国内外相关的课题资料。(2013年10月)

2、调查研究:调查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现状,包括人格尊重方面、情感慰藉方面、成就安心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并形成调研报告。(2013年11-2014年1月)

3、制订行动方案:根据调研报告,制订具体的促进老年人满足精神需求的行动方案。(2014年2月)

4、实践应用阶段:实验促进具体的促进老年人满足精神需求的行动方案。(2014年3月-2014年11月)

(三)总结阶段(2014年12-2015年2月)

形成以下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总报告。

2、促进老年人满足精神需求的行动方案。

3、。(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 冀相英.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研究,知识经济[J],2010,(04)

[2] 张晓璇.中国城市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

研究方案范文4

为了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了

《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应“加强师范院校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等专业建设,培养、培训适应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需要的中小学教师”,同时指出应普及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

技术等相关公共课,其目的无疑是为了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

由此可见,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师范生已成为时展和推动中小学信息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然而,当前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

如,只注重技术层面,没有与教育理论和学科课程整合起来,师范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没有起到示范作用,造成师范生不善于从全局的高度把握教育教学过程等等。这些都使得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流于形式,不能切实地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

作为未来的中小学教师,需要更进一步知道,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是学校必须重视的问题。而教育技术能力是我们师范专业学生体现信息素养的主要方面,因此我们要对此问题给予热切关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依据

随着现代教育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这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还增加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教育技术已经成为除教师、学生、教材等传统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之外的第四要素。目前,教育技术已经从一种视听教学方法的改革运动发展成为具有较完整的理论框架、实践领域的专业和学科,它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并对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深远的影响。

三、研究的主要目标

1.我校师范生对现代教育技术思想认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客观地定位我校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掌握程度;了解与其他发达地区师范生之间水平上存在的差距;了解师范生在现代教育技术的需求状况、学习态度以及动机。

3.提高我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资源的使用率,探索高效率培训的方法、模式。

4.提高我校师范生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课堂环境,探索我校对师范专业学生在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明确师范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全面提高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收集、整理符合我校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模式、方法;归纳我校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等,以更合理地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及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问卷法、统计法和比较法进行研究。

开展一定规模的社会问卷调查的同时,采取座谈和个别采访,进行个案研究,让调查真实、生动、丰富,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强调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有

机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

动,理论问题在互动中发展完善,实践问题在互动中得到解决。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时间为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实施方案。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我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方面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第二阶段(实验实施阶段):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按照课题实施方案进行研究。通过与和各师范专业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各师范专业学生在教学中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中存在的

各种问题,并且与他们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时间为2013年7月至2013年9月。收集整理课题资料,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方案范文5

关键词:电力基建;研究方案;项目工程

中图分类号:TK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125-02

近些年,政府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地方的经济建设,加大了电力基建项目的建设力度。数据显示,电力基建项目的资金投入量逐年增加,由此看来整个电力基建项目工程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更好地推动项目工程方案的实施,针对相关环节作出科学的研究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显得尤为必要。下面就着重探讨在电力基建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一些主要环节的具体发展方案,进一步规范整个项目工程的建设,提升整体的建设水平。

1电力基建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方案

对电力基建项目工程的造价控制主要从以下3个环节进行研究:

1.1初步设计环节

在项目前期,对项目投资影响最大的是各阶段设计工作,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投资的可能性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投资的可能性为5%~35%。从以上各阶段的项目建设成本来看,作为项目法人首先应从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投资成本的控制。

1.2项目实施环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和完善现场签证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明确工程量变更审批流程,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1.3竣工结算环节

电力基建项目的竣工结算管理是整个项目闭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要保证整个竣工结算报告编制是及时、准确和全面的,这样才能顺利对整个项目的资产移交和投资效益进行具体的评估工作。

目前,针对一些电力基建项目在竣工结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项目工程纷纷采用了分阶段竣工结算的办法,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建立一个完善的项目投产机制,同时能够将项目的开展情况通过这种形式及时反映到上级财务部门,便于进行相关的优化和决策工作。

2电力基建项目工程施工安全方案

电力基建项目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频率很高,因此,必须要作出相关的施工安全方案来确保整个工程在开展进程中的生产安全问题。在电力基建项目工程开展的这些年,在安全生产这一环节有关部门也出台了各种详细规定和制度来对施工安全进行指导和要求,但是并没有取得期望的效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安全生产的措施无法得到具体的落实,相关的要求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响应,这样无疑给整个工程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风险。为了更好地推动电力基建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下面简要提出几点建议:

2.1建设单位应该和施工单位签订相关的电网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协议

在前期的安全策划过程中,应该积极和施工单位取得沟通和联系,结合以往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事故的案例,编制“安全通病防治跟踪卡”,制定安全通病治理方案、印发安全通病防治手册,营造安全通病治理氛围、组织安全通病治理督查、开展安全通病治理总结评价等,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依靠这些规定进行施工,才能使安全得到足够的保障。

2.2督促各施工单位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

目前,土建单位和电气安装单位外协队伍和农民工较多,队伍之间素质参差不齐,作业人员流动频繁,素质不高,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差,对施工作业危险源点辨识不清,安全意识不强。尤其是土建施工队伍,从管理人员到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习惯和安全意识,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当前安全管理要求。施工单位应该组织施工人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安全教育,敦促他们在施工现场注意安全工作,降低甚至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电力基建项目工程进度管理方案

电力基建项目工程的进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设计因素、环境因素和设备因素。因此,为了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必须要作出具体的进度管理方案。一方面,在这些项目的开展前期,施工单位要对整个项目的进度进行相关的预测,主要内容包括:对项目的人力资源、投入款项、材料采购和施工机械设备等状况的策划;对相关风险因素的预测;对施工技术的预测。施工单位应该保障在每个建设环节,相关的资金、人力、材料和机械设备能够有一个高效合理的安排。另一方面,施工单位的进度管理工作应该具有一定的变动性。很多的电力基建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突然面临各方面因素的变化,从而使得整个项目的开展无法按照原有的程序进行。因此,在整个工程的进度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将这些因素考虑进来,让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控制,从而保证整个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的竣工时间和标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基建项目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项目单位和施工单位应该积极取得沟通,针对目前整个电力基建项目领域存在的造价管理、安全生产以及进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具体的解决和优化方案,使得整个项目能够得到优质的实施,继而推动整个电力基建项目的全面进步,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研究方案范文6

一、水政监察队伍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

水政监察队伍接触到各行各业,因此水政监察队伍要提高综合知识水平,以适应工作需要。还要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以文明优质的服务、扎实有效的工作,向社会树立良好形象。建立整个水利行业的内部和外部监督管理网络,接受对水利行业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公开、公正、公平的监督。强化素质就是在完善“八化”(执法队伍专职化、执法管理目标化、执法行为合法化、执法文书标准化、学习培训制度化、执法统计规范化、执法装备系列化、检查监督经常化)的基础上,加强执法队伍素质训练,逐步达到管理规范化、办公自动化、执法法制化、办案程序化、收费制度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二、建立和完善水政监察队伍制约机制

要积极向上级领导多做宣传,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达到人员经费全额拨付,配备必要地办公、执法设备,按照《水政监察工作章程》的要求建立起综合执法的水政监察队伍。这是建设高素质水政监察队伍的基础。

要在提高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就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是要把执法管理目标明确到岗、到人,严格考核,实行工效挂钩,把执法目标和岗位职责完成情况与工资发放结合起来,把平时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评定格和奖励的主要依据。约束机制就是要依据《水政监察工作章程》,制定工作守则,规范和约束水政监察队伍、人员的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的队伍是打不了胜仗的。水政监察队伍要依法履行职责,就必须有强硬的制度管理。要强化制度建设,就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水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责任制,还要完善评议考核制度、执法巡查制度、执法统计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装备使用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检查监督制度等。按照“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执法秉公”的要求,不断加强水政监察人员的训练,严格执行水政监察人员的考核培训上岗制度,在水政执法队伍中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机制,实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和谐执法。

三、加强水政监察队伍思想、组织建设

抓好思想建设,就是强化学习培训,全面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强化业务训练,明确执法规范,严格法律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强化大局观念,明确组织规范,使执法技能适应执法需要。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放在首位,积极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行业作风,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文明执法意识。

抓好组织建设,就是要完善队伍的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完善的组织指挥、指导系统,达到组织设置规范化、合法化、程序化,做到因事设岗、因岗设人、人尽其职。

四、严格落实水政执法责任制

在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上,应重点加强责任制的落实,把对水资源、河道、水工程等水事的检查、监督明确到人,实行个人包片、包线路、包目标任务。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以推动执法工作有效运行。具体地说应采取如下措施:

1、宣传教育与行政处罚相结合,宣传教育的目的是增强人们的水法律意识,水行政执法中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使当事人了解法律精神,使他们遵守水法律法规变成自觉行动。处罚的目地是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面,要善于利用行政处罚的手段,力求做到查处一案,教育一批,教育为主,处罚为辅。

2、项目审批与行政执法相结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取水许可、河道占用、水土保持开发建设项目等,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否则一经发现一律作为违反水法规予以立案查处,以促进项目审批规范化,保障水行政执法的有序进行。

3、个人分工与集体办理相结合,针对水政执法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发现的违反水法规的行为难以查处的情况,水政监察队伍应及时调集人员,集中力量迅速予以查处,取得重点突破。

4、定期检查与突击性活动相结合,对本辖区内的水事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审批手续、方案进行定期检查、回访,对已经变更的行为、项目应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对接到群众举报或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应采取突击性的办法迅速予以立案、查处,坚持查、管并重,重在执法。

五、加强水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一个水行政执法人员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不可能具有政治上的坚定性,只有每个水行政执法人员都具备了较高的职业道德,才能得到水行政执法相对人的信赖和支持,保证公正执法。

上一篇方案策划

下一篇考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