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战略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竞争战略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竞争战略管理

市场竞争战略管理范文1

关键词:竞争战略战略管理竞争情报

strategicmanagementofenterprisesandcompetitiveintelligence

abstract:strategicmanagementisderivedfrommarketcompetition,petitiveintelligenceisoneofthemostimportantcompetitiontool,isfoundationofstrategicmanagement.basedontheconceptsandtraitsofstrategyandtactic,discussestheproblemsdealingwiththestrategicmanagementandcompetitiveintelligenceindetail.

keywords:competitivestrategystrategicmanagementcompetitiveintelligence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和制定关系着企业参与市场较量的成败,所以,关于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的现代管理模式——战略管理受到现代企业的关注。竞争战略的选择和制定是竞争情报研究的核心问题,竞争情报的研究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因此,企业竞争情报及研究就是以战略管理为目的的关于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活动。

1企业竞争战略和竞争战术及其特点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来源于军事术语的战略一词逐渐用于经济领域。70年代,以哈佛商学院为渊源的一股战略研究热潮风行美国,80年代,michaele.porter等学者的开拓性工作不仅推进了战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而且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迄今,战略及战略管理在理论界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厚,在实践界的认同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受到企业界的热烈反映。

在军事上,战争的胜利既有赖于战略又有赖于战术,良好的战略和高超的战术都是必要条件,仅有其中之一是不行的。在商业经济活动中,战略和战术同样是互不可缺的。但战略与战术是有区别的,为了更好地理解竞争战略情报研究的具体内容,我们将首先讨论两者的概念、区别和特点。

1.1竞争战略和竞争战术的概念和区别

在经济界关于战略和战术的概念有多种提法,如战略表示重要决策,战术表示次要决策;战略是长期的,战术是短期的。这些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两者的区别,但在实际操作上难于鉴别,因此,我们采用将军事上的概念移植到商业中的作法来界定竞争战略和竞争战术的概念。在军事上竞争战略是关于战役的地点、时间和条件的决策,而竞争战术是在战役过程中有关兵力的分组、行动的决策;或者说竞争战略指明的是在哪里(where)与敌人作战(竞争),竞争战术指明如何(how)去实施。那么,用在经济活动中,竞争战略就是关于企业在何处的选择,包括地域、产业和部门的选择的决策;竞争战术就是关于企业战略实施如何具体执行的决策,包括有关职能部门的各种事情:管理、科研、生产、营销、会计等等。例如:tcl欲进入新的产业——it产业的决策就是竞争战略决策。而进入后,在广告宣传上,是通过电视还是通过报纸进行产品推销的决策就是竞争战术决策。

竞争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如何凭借实力进入某地、某产业和某个部门并在其中确定自己的竞争目标与方针,以指导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竞争战术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如何在战略性竞争策略指引下,制定出能够捕获市场机会的能够发挥其竞争优势的一系列措施与计划,最终赢得竞争市场。

1.2竞争战略和竞争战术的特点

竞争战略的特点是:战略不仅受环境力量和资源可得性影响而且受战略的决策者价值观和期望的影响,作为企业的关键管理资源要素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并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战术的选择或制定。

竞争战术的特点是:战术可以是灵活而多样的,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通过战术的创新,不仅可以很好地使企业的竞争目标得以实现,而且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作为企业的动态管理资源要素,连接着企业的竞争目标与竞争市场,影响着战略实施的结果,而且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2战略管理

2.1战略管理的含义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复杂多变和竞争战略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的深入,出现了战略管理的概念,7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大公司着手重视战略管理,学术界也积极探索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战略管理的提出和运用,不仅使战略研究更加科学、全面、系统,而且标志着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对于来讲,战略管理则是研究企业高层管理者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效地制定、实施和评价企业竞争战略和战术,以使企业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会和避开外部威胁,达到企业竞争目标的动态过程。

2.2战略管理的阶段

战略管理过程(strategicmanagementprocess)包括三个阶段:战略制定、战术运用(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

战略制定——包括确定企业任务,分析企业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和企业内部优势与弱点,建立长期目标,制定可供选择的战略,以及选择特定的实施战略。战略制定过程所要决定的主要问题有:企业进入何种新产业?放弃何种产业?如何配置资源?是否进入新的地域?是否扩大市场范围?是否扩大经营或进行多元经营?是否进行合并或建立合资公司?如何防止被敌意接管?由于没有任何企业拥有无限的资源,战略制定者必须确定在可选择的战略中,哪一种能够使公司获得最大收益。战略决策将使公司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与特定的产品、市场、资源和技术相联系。

战术运用(战略实施)——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公司树立年度目标、制定政策、激励雇员和配置资源,各个职能部门制定具体的战术,以便使制定的战略得以贯彻执行,也就是战略实施阶段。战术运用活动包括培育支持战略实施的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制定预算,建立和使用信息系统,制定各种行动。方案和具体计划措施。战术运用往往被称做是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实施意味着动员雇员和管理者将已制定的战略付诸行动。已经制定的战略无论多么好,但如未能实施,便不会有任何实际作用。战术运用活动受企业中的所有雇员及管理者的素质和行为的直接影响,往往被看作是战略管理过程中难度最大的阶段,因此,在该阶段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关键环节。为激励整个公司的管理者和雇员以自豪感和热情为实现已明确的目标而努力工作,要求每个分公司或部门在战术运用阶段都必须回答诸如这样的问题:“为实施企业战略中属于我们责任的部分,我们必须做什么?”以及“我们能将工作做得多好?”

战略评价——这是战略管理的最后阶段。由于外部及内部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有战略都将面临不断地调整与修改,所以管理者需要及时地了解哪一特定的战略管理阶段出了问题,而战略评价便是获得这一信息的主要方法。战略评价活动包括:重新审视外部与内部因素;度量业绩;采取纠正措施。战略评价是必要的,因为今天的成功并不保证明天的成功,成功总是和新的、不同的问题并存,自满的公司必然失败。

3战略管理与竞争情报

战略管理属企业高层管理活动,其核心是战略决策。战略决策必须根据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在对企业的内部优势和薄弱环节、外部威胁和市场机会进行系统化分析基础上制定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竞争情报。竞争情报一般指搜集、处理、分析和利用反映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各要素和事件的状态、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数据或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向企业的管理人员描绘出一个全面的、动态的竞争环境的图景,以使企业充分地准确地估计自身的竞争能力、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外部环境所蕴藏的各种机会和威胁,从而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竞争战略,创建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这一意义上说,竞争情报是战略管理的基础,无论是战略的制定,还是战略的实施和评价,都需要对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战略进行基于信息的搜集、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3.1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的目的是能够提供所需的信息和信息加工能力,使企业能够执行其所期望的在市场中取胜的战略。选择和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是竞争情报研究的最关键环节,是在竞争环境及竞争对手的情服研究基础上开展的,关系着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图1是竞争情报的过程和竞争战略管理的关系。

3.2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的主要问题

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是体现信息活动价值和效用的重要环节,是体现竞争情报“智力性”、“谋略性”的主要过程。竞争战略管理情报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的问题有:

(1)在特定的环境及竞争对手分析的情况下,企业能否进入新的或改变原有的地域、行业和部门?进入的标准有哪些?

(2)在企业现有的资源实力的基础上,企业在战略改变过程中如何定位?

(3)在战略制定过程中有哪些战略可以选择?

(4)在可选择的战略中企业能够和最期盼实施的战略是什么?

(5)在竞争策略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监测的环境及竞争对手的因素有哪些?

市场竞争战略管理范文2

【关键词】传统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 现代企业 运营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管理会计已难以满足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战略管理会计以其长期性、整体性、外向性、灵活性和宏观性的特点,从战略的高度,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对传统管理会计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传统管理会计局限性日益凸显

(一)传统管理会计已无法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风险也进一步扩大。企业破产、兼并、重整、集团企业、跨国企业、战略管理等许多新问题出现,亟待新的管理会计理论的指导。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不仅有财务指标,还要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

(二)传统管理会计观念落后,缺少对高新技术发展的适应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制造技术、电脑辅助设计与制造、弹性制造系统等的普及与发展改进了企业的生产工艺,引发了制造技术革命,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

(三)传统管理会计对外部环境的战略观念重视不足

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既为企业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又可能对企业的经营造成某种威胁。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优胜劣汰是客观规律。因而,管理会计作为信息的输出者,应明确企业所处的相对竞争地位,提供便于企业竞争战略的会计资料,达到预警的目的。而传统的管理会计不能真正做到了解竞争对手分析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

二、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要求催生了战略管理会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信息社会化的发展,企业管理的特征逐渐发生改变,企业界特别是跨国公司对企业的管理不再局限于内部管理,而是在重视内部管理的同时,又重视企业外部环境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即是企业战略管理。企业为了达到战略目标,获取核心能力和超额回报,必须研究自身所处的内部环境―――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还要研究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竞争者、客户、政府、国际市场等,并及时传递环境变化的信息。由于传统的管理会计无法满足企业的这种需要,故这种重视外部性因素和长期性信息的任务便落在战略管理会计身上。由此,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新时代特征

(一)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

战略管理会计提出了超越传统管理会计主体范围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站在战略高度,着眼全球,面对竞争对手。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又是建立在相对成本对比的基础之上。相同条件下,谁拥有了成本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全面的会计资料

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包括非财务信息在内的更为全面的会计资料。传统的管理会计只强调服务于企业的内部职能,对企业的外部环境有所忽略。因而提供的信息同企业的战略决策失去相关性。战略管理会计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在这方面的缺陷,大量提供了包括宏观与微观的、经济的与非经济的、财务与非财务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数量与非数量的、乃至天时、地利、人和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在掌握全局、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做出制胜的决策。

(三)战略管理会计改进了企业绩效考评的尺度

传统管理会计忽略了相对竞争地位在获得投资报酬方面的作用。实际上,企业相对竞争地位是企业持续稳定盈利的主要来源。这就要求把战略思想贯穿于整个业绩评价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投资指标。

四、战略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一)制定战略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公司战略目标主要是确定经营方向和业务范围方面的目标;竞争战略目标主要研究的是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上的目标问题;职能战略目标所要确定的是在实施竞争战略目标过程中,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应发挥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运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系统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时参考。

(二)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传统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共同关注的焦点,它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与销售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传统管理会计主要考虑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控制,而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

(三)开发人力资本,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年度的员工绩效评价。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分析。

参考文献:

[1]郑玲战.战略管理会计初探[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

市场竞争战略管理范文3

[关键词] 战略管理过程 战略理论 战略选择

在21世纪,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是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是当前竞争环境的主要特点。面对高度复杂和迅速变化的生存环境,现代企业为了生存和达到盈利的目标,必须对外部和内部的各种信息进行搜集和分析,把握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通过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以达到内外部各种资源的动态平衡。这也正是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战略管理要将企业的主要目标、政策和行为整合起来,使其成为有内在有机联系的整体模式或规划。

一、现代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可以归为战略分析、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三个环节。战略分析是指对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这是战略管理的基础,战略分析主要包括内外部环境分析、战略目标和意图设定等几个方面。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战略制定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公司战略、竞争战略、职能部门战略以及各种战略方案的评估抉择。战略实施是贯彻执行既定战略规划所必需的各项活动的总称。目前战略管理研究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对战略实施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这里的战略实施主要是指为具体落实企业选定的战略方案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使预期的目标能够实现,必须对战略的实施进行控制。换句话就是说将经过信息反馈回来的实际绩效与预期的战略目标进行比较,如二者有显著的偏差,就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当这种偏移出现的时候,甚至可能会重新审视环境,制定新的战略方案,进行新一轮的战略管理过程。

二、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理论的新发展

对于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在理论研究方面得到了更全面的和更深入的发展,并在实践的应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以环境为基点的战略管理理论。以环境为基点的战略管理理论形成主要以钱德勒《战略与结构》的出版为起点,通过分析环境、战略、结构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应当适应环境,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随着战略的变化而变化。在其后,就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形成了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设计学派以安德鲁斯及其同仁为代表,他们主张经营战略是在使组织自身条件与环境机会相适应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将战略构造分为制定和实施两个部分的基本模型。计划学派以安索夫为代表,他认为战略构造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通过目标、项目、预算的分解来实施所制定的战略计划等,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的全过程,而具体制定和实施计划的人员必须要对高层管理者负责。

2.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波特在其出版的《竞争战略》中,阐述了竞争战略理论的基本思路,“是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结构一行为一绩效这一范式引入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之中,提出了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战略忽视企业对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与选择的缺陷。波特认为,企业盈利能力取决于其选择何种竞争战略,而竞争战略的选择应基于:(1)选择潜在利润率高的产业。不同的产业的利润率和发展潜力是不同的,因为企业所选择的那个产业的内在盈利能力决定了企业获利能力与机会。(2)在已选择的产业中确立自己的竞争战略地位。在一个产业中,不管它的吸引力,以及提供的盈利机会如何,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的企业要比劣势企业更有利可图。而要正确的选择有吸引力的产业,以及给自己的竞争优势定位,必须要对将进入的一个和几个产业结构状况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

3.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由于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强和环境的快速变化使企业面临更多的挑战。战略理论研究的眼光从企业的外部转向了企业内部,并强调能带来价值的独特性资源和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企业战略理论称为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该理论假设企业具有不同的资源,构成了独特的能力,资源不能在企业间自由流动,而且其他的企业很难复制某企业特有的资源;企业利用这些资源的独特方式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实现战略管理的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关键在于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现代企业战略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企业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发生各式各样的关系。现代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正确处理这种相互关系基础上,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发及现有的经营资源能力,而且要动态地分析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各经营资源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由此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以保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还要分清战略决策与业务决策的区别。最后,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决策目标要明确具体,不能含糊不清或抽象空洞。

2.制定战略决策要考虑企业获利能力,选用能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或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方案。

3.战略决策必须要可行,即能够为内部各部门和外部环境所允许,并能顺利地实施。

4.制定战略决策要考虑社会责任,企业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制约,应该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起来。

四、结论

企业竞争是市场经济件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发动机和推进器。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观念,强化竞争意识,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并抓住有利时机,集中企业各方面的优势,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3]赵黎明:现代企业管理学.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

市场竞争战略管理范文4

    一、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看战略管理会计 

    1981年, 英国学者西蒙斯最早将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相结合,提出战略管理会计之说。战略管理会计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及相关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是一种外向型和具有长远意义的管理系统。它站在战略的角度上,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旨在帮助企业管理层从长远利益出发,科学地审视、分析企业的经营现状, 持续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把握各种潜在机会, 回避可能的风险, 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依据战略管理会计, 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本企业自身情况,以市场为导向, 从长远利益出发, 全方位地制定动态的战略战术,才可避免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成本浪费现象, 时时为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运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系统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时参考。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及特点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传统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虽然能够使企业讲求核算和加强管理,但是,它不仅没有考虑企业的远景规划,而且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风险。为了克服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性和不顾风险的缺陷,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应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权衡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企业价值是企业现实与未来收益、有形与无形资产等的综合表现。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协助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2)协助管理当局编制战略规划;(3)协助管理当局实施战略规划;(4)协助管理当局评价战略管理业绩。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 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特点。 

    (1)战略管理会计具有明显的外向性;(2)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3)战略管理会计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4)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5)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6)战略管理会计拓展了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范围。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市场竞争战略管理范文5

关键词:战略;质量成本;价值链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在当代经济生活中表现的越来越明显,由此导致的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求生存、谋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是当今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质量管理作为经营战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不少企业已经在企业内部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但由于缺乏战略规划,导致质量管理目标和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协调,因其忽视了质量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质量成本的提高,所以实施后的成效并不显著。“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一样只会在原地转圈,又像个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战略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基于企业的战略视角,质量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的效益:成本与收益。质量成本控制应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收益率为目标,管理层也应根据战略规划,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内植入质量成本控制理念,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自身价值。

二、战略定位分析――质量成本控制的前提

一个企业能够选择恰当的竞争战略是企业成功的必要前提,战略定位分析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帮助企业选择适合自己所处行业特征及自身特点的竞争战略。把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提升到战略层次,从根源上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改变了传统质量成本管理以“产品”为对象的管理方式,根据不同的战略定位,采取不同的对策,为优化质量成本提供战略定位的分析框架。

美国战略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不同的战略选择需要不同的成本分析观和成本管理方法,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质量成本战略,以获取竞争优势。例如,在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下,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的重点是在产品设计到生产的各个阶段,在保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以实现和维持行业内的成本最低。企业可制定目标质量成本,将目标质量成本指标落实到责任单位,建立质量成本控制体系,确保目标质量成本的实现。而在差异化的竞争战略下,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则在于产品的设计阶段,更加注重产品的功能分析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标新立异至关重要,然而实施的直接后果就是有可能导致成本上升并最终带来商品销售价格的上升。企业在质量成本控制中推行差异化战略,关键要做好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企业要想持久地保持成本领先和差异领先的地位是有一定难度的,通过战略分析,企业可选择目标集聚战略。目标集聚战略是指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种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段或某个细分市场,以取得在某个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三、价值链管理――质量成本控制的拓展

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是指通过对企业内外部价值链的每一项价值活动及各项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的分析,通过区分增值和非增值作业以及分析联系点对价值活动的影响来为企业选择竞争战略和维持竞争优势提供及时的决策信息。传统的成本分析只是局限于企业的内部,开始于材料采购,结束于产品销售。可以说是,开始的太迟,结束的太早,丧失了通过了解企业的供应商和顾客联结关系来改善企业自身成本的机会。

价值链质量成本管理是一种从产品设计和投产开始,就以“零缺陷”为最终目标的管理观念。在实施价值链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质量标准的设定因时因地而异,要不断改进。产品设计、生产与售后服务质量并重,实施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在企业实施全面质量成本管理即发动全体员工积极参加,从供应商的选择开始,到产品的设计,生产流程的确定,产品的生产、销售各阶段都要加强质量管理,通过相关人员的自我控制实现故障的实时消失。运用战略管理原理,管理质量成本,提高本企业竞争优势。

四、提高企业收益率――质量成本控制的核心

产品质量和成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两个轮子,能否协调好两者关系,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使自己的产品满足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并获取最大利润。顾客满意又能减少过高质量所带来的不经济现象为判断标准的“合理质量”的管理观念越来越受到青睐。对企业来说,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关键问题就是通过不断实践和优化,找到适宜的质量成本结构,在满足产品符合性、适用性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中的质量成本。

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企业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过程中都应关注成本和收益的均衡,以“高收益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导向。基于质量成本的质量集成控制追求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和收益率为目标而采用的质量改进方法和技术。在产品设计阶段,以顾客需求为中心,挖掘顾客潜在需求,运用质量功能配置、系统可靠性设计、产品成本与投资收益预测等方法和手段,以全面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进行产品设计。在产品生产阶段,采用“功能整合”的思想,尽可能利用大批量生产的优势降低成本;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减少不合格品;同时,严格控制质量过剩造成的成本损失。在产品的市场销售阶段,尽可能采用企业原有的销售渠道,以维系老顾客、吸引新顾客为主,在成本和收益权衡的基础上提高售后服务水平。

五、结束语

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以及新的制造环境等条件下,传统质量成本管理的缺陷已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则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质量成本控制的战略管理价值也正被更多的企业所认识。本文以战略管理为立足点,探讨了质量控制的前提、拓展、核心,以期企业管理层树立战略管理意识,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最终提高企业价值。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市场竞争战略管理范文6

[关键词] 战略性激励战略优势制度激励管理激励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

基于西方学者多年来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成果,前瞻企业管理实际发展大趋势,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战略性激励”,相对于传统人事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特性是“战略性”;相对于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激励为核心的。

所谓“激励”,就是从满足人的多层次、多元化需要出发,针对不同员工设定绩效标准和奖酬值,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实现企业目标。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利用效果如何,是由许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管理的激励作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非人力资源的根本特征就是,它依附于员工活的人体而存在,与员工个人密不可分,其他人或企业要使用人力资源,都要经由它的天然所有者个人的“积极主动”配合才能实现。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否“以人为本”,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就成为决定企业运营绩效优劣的关键因素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问题。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获得和保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所谓“竞争战略优势”,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相对于竞争者更为优越的稳定市场地位或发展潜能。竞争战略优势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它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卓越行动、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雄厚扎实的要素能力等的有机统一,是不断获取、保持、发挥、强化和更新优势的动态过程。一般来说,企业竞争战略优势可通过实施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人力资源全球化战略三种基本方式来获取。

第一,企业低成本战略。其核心思想是以比竞争对手较低的产品或服务成本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低成本战略优势的实质是较高的企业工作绩效,较高的工作绩效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创新和管理创新等途径来实现,而提高工作绩效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改善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产品差异化战略,即通过为顾客提供独特的差异化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特殊需要,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如何满足利益相关者个人或群体的需要,这同样可以通过工艺改进、售后服务或营销宣传等多种途径来达到,但所有这些与人力资源管理直接相关。只有在企业内部推行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投资方略,满足员工的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需要,才能获得市场竞争的人力资源战略要素和人力资本股权激励效应,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凝聚力,有条不紊地应对外部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与利益相关者群体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取得利益相关者的理解、长期支持和合作,它才具有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可能和条件。

第三,人力资源全球化战略。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人力资源将成为企业健康运作和市场竞争成败的战略性资源,企业拥有全球经济霸权的标志是看是否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和专业化人力资本,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各类企业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成功扩展其人力资本运营实力,不断提高跨企业管理水平,实现全球化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是企业取得竞争战略优势的关键问题。

三、现代人力资源激励体系的两个基本层面

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合理构建有效的现代人力资源激励体系。企业人力资源激励体系包括制度激励与管理激励两个方面,在实践中辨证地整合在一起。特别是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来说,制度激励问题相对于管理激励问题来说更具有根本决定性和现实意义。

由于存在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现代企业在人力资源激励管理上自然各有侧重。经济学的制度激励理论与管理学的管理激励理论,实际上是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管理活动在市场经济具体文化背景下的理论反映。东方文化背景下人力资源激励管理的典型形态是日本模式。日本企业更多的是从人的社会性层面实行激励管理,注重“管理激励”,强调员工从业者,充分利用了人的“社会性”或“合群性”动机,通过终身雇佣、年序工资、内部晋升和开发培训等,进行人力资源激励管理。西方文化背景下人力资源激励管理的典型形态是美国模式,更强调“产权”制度约束,在人力资源激励管理中多从经济人理性层面考虑问题,与经济学中的制度激励理论相接近。美国模式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侧重“制度激励”,注意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在企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对在职员工进行契约化制度管理。

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制度激励与管理激励的区分都只有相对的意义。在企业战略层面上和操作实务中,制度激励与管理激励都必须统一纳入人力资源管理这个本体系统,将之有机结合起来,并整合为完整的企业激励体系和运作机制。管理激励措施及其实施必须建立在制度激励的民主基石之上,制度激励必须为管理激励的有效实现提供制度前提、企业保障和人文环境。

四、现代人力资源战略性激励体系的三次整合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大都是按照基本管理职能来安排理论体系,难以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战略管理逻辑。以“战略性激励”为核心,本文通过三个基本层面的整合激励使企业保持战略的竞争力,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新模式。

1.基本管理层面的战略性激励。企业是由个体和工作团队组成的,其运作和发展必须有基于专业化分工企业技术基础的一系列约束企业成员行为的契约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从获取和保持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出发,根据企业结构变革进行相应的工作职位设计,随时招募和选拔企业所需人力资源,并通过制定和形成适宜的契约化管理规范,将员工的日常工作绩效与基本薪酬挂起钩来,不断调整和协调企业成员的行为倾向、化解人际矛盾和利益冲突。这是保证企业在物质技术层面上正常运行的基础。

2.产权制度层面的战略性激励。现代契约理论证明,任何企业实质上都是一种由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组成的“特殊合约”。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制度安排中具有一种特殊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非人力资本产权权能和权益必须通过人力资本的直接参与和使用而间接发挥作用和实现;企业制度安排随契约条件的改变而在企业成员的互动博弈中实现变迁,其基本趋势就是:人力资本及其所有权在企业契约中具有越来越大的竞争优势,并在与非人力资本进行竞争与合作的博弈过程中不断演化出多样化的企业制度安排及公司治理模式。因此,现代企业应按照“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和经营理念,彻底变革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通过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管理者收购或经理股票期权计划等,实现人力资本股权化运营,以保证企业长期经营战略目标的完成和通过市场的长期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