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和繁衍的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繁殖和繁衍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繁殖和繁衍的区别

繁殖和繁衍的区别范文1

一、原核生物界

原核生物是指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不具有核膜、核仁,没有膜包围的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的生物。如细菌、古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①细菌最普遍的繁殖方式是裂殖。少数进行出芽繁殖,如普通生丝微菌;有的种类还以很低的频率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将部分基因组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进行准。②放线菌通过形成孢子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③古细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多以二分分裂方式繁殖,少数支原体以出芽方式繁殖。④蓝藻又称蓝绿藻或蓝细菌,繁殖方式主要为营养繁殖,包括细胞直接分裂(即裂殖生殖)、断裂和形成段殖体(或藻殖段),少数种类可形成内、外生孢子进行无性生殖。

二、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是最简单的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内不具有细胞核和有膜的细胞器。大部分都是单细胞生物,亦有部分是多细胞的,但不具组织分化。

(1)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①二分裂是原生动物最普遍的一种生殖方式,包括等二分裂,如变形虫;纵二分裂,如眼虫;横二分裂,如草履虫;斜二分裂,如角藻。②出芽生殖又叫芽殖,指从生物体的母体上生长出芽,芽再经发育而形成与母体一样的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变形虫。③多分裂,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多次,形成许多核之后细胞质再分裂,最后形成许多单核的子体。多分裂也称裂殖生殖,多见于孢子虫纲,如疟原虫。④质裂,这是一些多核的原生动物,如多核变形虫、蛙片虫所进行的一种无性生殖,即核先不分裂,而是由细胞质在分裂时直接包围部分细胞核形成几个多核的子体,子体再恢复成多核的新虫体。⑤孢子生殖是由亲体的特定部位产生许多称为“孢子”的生殖细胞,孢子不经结合,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如疟原虫、变形虫。

(2)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和)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①大多数原生动物的有性生殖行配子生殖,即经过两个配子的融合或受精形成一个新个体。如眼虫、变形虫、疟原虫。②接合生殖是指由两个亲体细胞相互交换一部分核物质后,再分开进行分裂生殖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如草履虫。

三、真菌界

真菌是一种单细胞或多细胞异养真核微生物,无光合色素,细胞壁含几丁质和纤维素。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菌,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

(1)无性生殖。指体细胞(菌丝)的断裂、体细胞分裂成子细胞、体细胞或孢子的芽殖,如酵母菌、各种无性孢子(如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的产生,每个孢子可萌生芽管,再形成菌丝体。无性生殖在真菌的繁衍和传播上起重要作用。

(2)有性生殖。真菌的两个可亲和性细胞核的结合。这种核的结合,是通过:①游动配子配合,又分为同配、异配、卵配;②配子囊,如接合菌类;③配子囊接触,如鞭毛菌、子囊菌类;④性孢子配合和体细胞配合,如担子菌类。真菌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核相变化有两种情况:一是质配与核配相继进行;另一种是质配后,相距较长或很长时间才进行核配,即有一个相当长的双核期,以后再发生核配和减数分裂,这也是真菌独特的生殖现象。

(3)准性生殖。准性生殖是不经过减数分裂的方式导致低频的基因重组的一种生殖方式。常见于霉菌中,特别是不产生有性孢子的丝状真菌如半知菌类特有的遗传现象。

四、植物界

植物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多细胞真核生物。

(1)无性生殖。①孢子生殖是无性生殖中的高级方式。藻类、苔藓、蕨类主要行孢子生殖,称孢子植物。②营养繁殖是植物营养体(如根、茎、叶)的一部分脱离母体后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又称克隆生长,是植物界中普遍的繁殖方式。如人们常用的扦插、压条、嫁接等繁殖技术。③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

(2)有性生殖。①接合生殖是有性生殖的低等阶段,多发生在低等生物类群中。如水绵。②配子生殖。依配子间的差异程度可分为:1)同配生殖的两种相互结合的配子形态、结构、大小、运动能力相同,从形态上难以区分其性别。存在于较低等的藻类中。2)异配生殖的两种配子在形态、大小和结构方面有区别,同时有性别分化,通常大的配子活动性差,相当于雌配子;小的配子活动性强相当于雄配子,大小配子融合形成合子,合子长成新个体。多见于低等藻类。3)卵式生殖的两种配子其大小和形状相差悬殊。雌配子较大,常为卵形,无鞭毛,不具运动能力,特称为卵;雄配子较小,细长,有些种类的具鞭毛,可运动,特称为。精卵结合成为合子(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这是高等植物中最普遍的生殖方式。

(3)单性生殖。单性生殖是指由雌性或雄性生殖细胞未经受精而独立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包括孤雌生殖和孤雄生殖。如蒲公英和一些早熟禾类常可见孤雌生殖,也见于黄瓜、番茄中。

五、动物界

动物是自身无法合成有机物,须以动植物或微生物为营养,以进行或维持生命活动的多细胞真核生物。

(1)无性生殖。①再生作用是指生物体的一部分重新生成完整机体的过程。如涡虫、海星、海胆、水螅、海绵、蚯蚓等。②出芽生殖。如水螅、海绵、水母、珊瑚虫等。③克隆是指人工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是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组成的一群细胞或者生物的个体。

(2)有性生殖。①卵式生殖是大多数动物的普遍的生殖方式。依受精卵的发育方式又可分为:卵生、卵胎生和胎生。②单性生殖。可见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无脊椎动物中,昆虫中常见的蜜蜂、蚂蚁、家蚕、蚜虫和竹节虫等都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的。

繁殖和繁衍的区别范文2

万国才的龙虾都来源于鄱阳湖,是来自于自然的,没有任何污染,品质好。国外进口商都很希望养殖出的小龙虾能更接近纯天然的品质,这样加工出来的产品吃起来就会更美味、更放心。可这龙虾究竟怎样才能养出天然品质呢?过去有些地方的虾农也曾试着像养鱼那样用池塘来养龙虾,但这种方法并不能让搞龙虾出口的万国才满意。万国才不提倡去搞一个池塘精养,因为池塘里养是能养,但是小龙虾早红,就不好吃了。

早红,其实就是小龙虾性早熟。本该四个月成熟的现在两个月就成熟了,早熟的小龙虾总也长不大。如此一来小龙虾规格小,自然出肉率就低,这和万国才所要求的天然品质相差甚远。并且池塘养殖的小龙虾有时还会受到同伴的威胁,因为小龙虾性格凶猛,密度超过一定限度就会自相残杀。

那么,究竟怎么养才能保证小龙虾的品质,让它们更天然、更本色呢?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泊,在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帮助下,万国才他们在鄱阳湖给小龙虾养殖找到了一种最佳模式。利用当地闲置的的湖泊湖叉,进行龙虾的增值养殖。

原来他们是利用那些闲置的鱼类养殖的浅水性湖叉,进行小龙虾的人工增值法养殖,那么这小龙虾在湖叉里究竟是怎么一个增值法呢?万国才认为,所谓增值一个品种就是要让它们在这里安家落户,达到要求的群体数量,正因为小龙虾具有繁殖能力强这个优点,所以它们可以一年又一年保持一个良性循环。

很多鱼类都要四五年才能性成熟,而小龙虾从它出生到性成熟只要4~6个月,这时候它们就可以进行正常的繁殖、孵化,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世代繁衍,就能使小龙虾在特定的水域里更容易形成自然种群,从而达到增值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用增值法养殖的模式,事实上是给小龙虾的生长找到了一个最自然的生态住所。不需要施肥、投饵,养殖出的小龙虾和野生的没有任何区别。

不施肥、不喂饲料、不用怎么管理,这小龙虾还能长得很好,那么这些龙虾靠什么存活呢?原来小龙虾的食性比较杂,不仅湖泊湖叉里的螺蛳小鱼是它们的美味,各种水草也成了它们的大餐。而小龙虾等所排出的粪便一方面给水草正常生长提供了养分,另一方面又在肥水的过程中培育出浮游生物,这些浮游生物则成了螺蛳等的最佳饵料。小龙虾、水草、螺蛳,它们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在水里形成了一个小生态链,完全实现了自力更生,所以当然不需要再人为地施肥投饵。

“虾多少,看水草”,在天然饵料充足的湖叉里,虾的品质和成活率自然就高。那么从外观上怎么才能看出水里的天然饵料充不充足呢?

这里有一个判断依据,在万国才进行增值的这片湖面,露出湖面的都是水草,覆盖面很广,已经达到了80%以上,而空的水面大概只有20%。由此看来,能搞增值的水面水草覆盖率起码要80%以上,可并不是所有湖泊湖叉等大水面都有这么多天然饵料,那么又该怎么实现增值养殖小龙虾呢?

有些条件比较好的水域,但在天然饲料不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种植水草或投放螺蛳。其实万国才选择这个增值基地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些大水面的潜力,想办法给小龙虾一个天然的生存空间。就拿种水草来说,别看“水花生”在别的地方是一害,在这儿就不同了。

在有些地方水花生是一害,因为它的生长能力太强,像水葫芦对防洪是有害的,但是对养殖龙虾来讲又是有益的,可以作为虾的饵料。水花生又叫水浮莲,繁殖力过强使它们肆意生长,所以在投放水花生时一定要投放在网绳限定的范围之内,不要让它随意蔓延。

同时我们还可以种植一些野菱角,这两种水草都属于浮水植物,它们不仅是龙虾的饵料,而且高温时还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一般浮水植物的覆盖面积应该达到每100亩水面的40%比较合适。除了浮水植物,还要在水底种些沉水植物,这些长在水底的水草一方面给小龙虾提供了栖息的场所,另一方面也是小龙虾最喜欢的美味,比如像苦草、金鱼藻、轮叶黑藻等,种植这些草一般可以采用直接播种的方法。沉水植物的种子在冬天初春时就要播撒下去,投放量在一亩水面三两左右。

除了种植水草,在底栖生物较少的水域,还可以投放一些螺蛳和蚌类,这样能增加养殖水域中的动物性饵料,更好地满足虾的营养需求。一般每亩投放螺蛳5~10公斤就可以了。

营造好小龙虾的生态环境,现在就可以投放虾苗虾种了。虾苗到4月份就能捕得到,一般每亩放养5~20公斤到增值水域里。如果当年没有捕到虾苗,还可以在秋天直接放养亲虾。

同时万国才建议选择在大水面增值,如果能搞到合适的亲本,那么在10月份左右按1:3的比例,放1只雌的3只雄的亲本虾。

雌虾和雄虾很好区分,长有交接器的就是雄虾,没有交接器的就是雌虾。一般每亩放养体重25克以上的亲虾10~20千克。虾种一般连续投放3年,形成自然种群进行繁衍,就可以不用投放虾种了。

每年5~8月份都是龙虾最丰满的时候,也正是收获的季节,可增值基地的虾农反而把捞上来的一些虾又放了回去。原来他们有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捕大的,丢小的。也就是说15克以上的小龙虾才能捕捞上市,低于15克的小龙虾就要被保护起来,重新放回湖里,让它们在养殖水域里继续生长。这可以让小龙虾在天然环境里世代繁衍。

利用它繁殖能力比较强的特点,投放用于增值的虾,不是当年就把它们全部捕捞上来,而是要留一部分增加小龙虾种群的基数,通过繁殖自然形成第二年的虾苗,用这种方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就是万国才的增值法养殖。

繁殖和繁衍的区别范文3

一、木材损害原因

防菌害:菌害是木材在生长和贮运过程中,受到真菌的侵蚀而引起霉变或腐朽。真菌引起变色的木材,其物理力学性能与正常材几乎没有区别,且损害了木材的外观。如若控制不好,还易引起腐朽。

真菌可在温度2~35℃下繁殖,最适宜的温度是16~25℃;同时,大多数真菌能够在木材含水率18%~120%的情况下繁殖,最适宜真菌繁殖的木材含水率是30%~60%。因此,防止真菌活动和繁殖的办法是:

使木材含水率少于25%,或增加木材含水率达到120%以上,致使真菌不易活动和繁殖。同时也可采用各种化学毒剂(防腐剂)喷浇或涂刷在木材外表,限制和消灭真菌。

木腐菌是导致木材腐朽的主要菌害。木材在贮存阶段,只要控制木腐菌的生存和繁殖条件,即营养物质、温度、空气和湿度。尽可能阻止其生存条件,其关键是减少或增加木材含水率,使木腐菌没有生存环境。化学防腐措施,指的是防腐剂,只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有、油类或油类混合防腐剂;第二种是可溶性的无机盐类防腐剂;第三种是挥发性溶剂有毒药物防腐剂。但在大批原木贮存中受可靠性、可行性的限制,而不能完全做到。

目前,在贮木场施用防腐剂预防菌害是不现实的,应考虑其他预防措施。诸如加快木材调运,缩短木材在贮木场时间,对病菌原木采取隔离保管,进行木材湿存或保持高含水率

2.防虫害:木材没有剥皮或经过带状剥皮以及乱堆散放,最容易遭受虫害。主要虫害有:天牛、吉丁虫、象鼻虫与树蜂等。侵蚀木材的昆虫,有些只限于损害树皮及表层,担有的昆虫咬破树皮后,就在那里繁殖、促进真菌的侵袭,另有的昆虫在繁衍期间将会透入到木质蛀成孔眼,破坏木材的完整性,且引起变色及腐朽。

害虫的繁殖需要一定的光和热,并要求一定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大部分害虫喜欢栖居在楞堆上部或在阳关照射下的原木上,小部分害虫则喜欢栖息与楞堆内部,甚至在覆盖的楞堆内的原木上。

我们知道,当木材的含水率高于80%时,昆虫将不能再木材中繁殖。所以把原木剥皮或保持较高的湿度,是防止虫害的较好方法。

3.防开裂:开裂是木材干燥过程中出现的。带皮的木材在保存的第一年里,仅在断层面上开裂,剥过皮的原木不仅在断层面上开裂,但在表面上也会产生裂纹,但在剥皮(保留韧皮)比净剥皮的开裂现象大为减少。

木材干燥愈快,则开裂现象愈厉害。当木材的局部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时(30%左右),就开始收缩而出现裂纹。在原木贮存期间,裂纹缺陷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采取适当的剥皮(保留韧皮)和使木材保持较高的含水率等方法,防止木材的开裂或减少木材开裂的程度。

4.防火:木材是易燃物质,容易发生火灾。特别是场地存放大量木材时,不注意防火就有可能发生破坏性的火灾。因此,搞好贮木场防火工作是至关重要、时刻不可忽视的一件大事。具体要求是:

(1)必须建立防火组织机构,健全防火的各项规章制度。

(2)贮木场与居民区之间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20~30m(从围墙起),并应设置永久性围墙。有条件的贮木场墙外应留有防火线。

(3)贮木场内除设有防火墙通道外,还应有完善的灭火措施、足够的灭火用具、充足的水源。

(4)每个楞区用面积不大于2hm?的楞坊划分若干个单元,楞坊与楞坊间用宽6~8m的防火通道隔开。每两个楞坊间再用宽12~16m的防火间距分开。每个楞区面积不宜大于8hm?。

(5)消防通道的布置,应保证从两个方向引进楞组。采用供水消防管道灭火措施的贮木场,应沿楞区纵向防火通道与横向防火通道交叉处,设置给水栓,每处消防栓的灭火半径以100m为宜。采用机械或非机械供水井、消防车灭火措施的贮木场、消防通道的设置应使消防车能在短时间内到达火场进行扑救。

(6)经常保持楞地内清洁卫生、易燃杂物、树皮木屑等应及时清除干净。

总之,贮木场的全体工作人员,必须遵守防火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饭可以一日不吃,火不可一时不防。

5.防洪

水灾可把大量的木材冲走,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防止水灾,应建立防洪的组织机构,健全防洪的各项规章制度。对靠近河川的贮木场,应选在

最大洪水淹没不到的地方。并根据地形,布置好排水沟,准备还必要的防洪设备。

二、木材保管方法

根据上述防菌、防虫、防裂的要求,木材保存方法主要是干存法、湿存法和水存法。

1.干存法:干存法师在最短期限内,把原木边材的含水率降低到25%或25%以下的保存方法,以防止菌、虫繁殖,但不能完全防止干裂。

进行干存法时,最好是把木材剥皮后,归成通风良好、易于干燥的层楞或捆楞。一般楞高不超过2m,为更合理的利用机械作业和楞地,可允许堆较高的楞,但楞间距的净距离应少于楞高。

为了减轻木材的干裂,可采取粗剥皮(保韧皮)、遮阴和端面涂料(如沥青煤焦油)等措施。

2.湿存法:湿存法是使木材保持较高的含水率(80%~120%)的保存方法,以避免菌、虫与开裂的发生。湿存法最适用于新采伐的木材和水运到场地木材,但要求保留树皮。

采用湿存法保存木材时,归楞工作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为保持木材的含水率,楞地结构采用密实楞,楞长在40m以上,楞间隔要小,最好在1m左右。同时,最好创造一种小雨气候环境。这样,菌、虫的生命活动受到限制,并且在楞堆表面应尽量覆盖一层细枝条或树梢,使原木边材保持较高的含水率。

3.水存法:水材水存法师保持迷彩最高含水率的保存方法,以防菌、虫害和开裂的发生。

通常在水运贮木场中,利用河川的深处,河绠和流速不大的集水区进行木材水存。为使木材达到较高的含水率,可把原木编成木排,完全沉没在水中或是半漂浮在水面上。沉没在水中的木材可不带皮,但漂浮在水面的迷彩不能剥皮,且堆得紧密些,甚至在夏季须洒水和覆盖。

4.化学处理保存法:除了采用控制原木含水率的方法来保管原木外,为了减少菌虫、危害程度和端裂,还可以辅以化学药剂处理。

繁殖和繁衍的区别范文4

“卵”、“蛋”、“子”虽然有时指的都是一回事,但细究起来,还是有区别的。一切动植物的后代,无论大小都可以称为“子”,但蛋和卵只用于动物,且有大小之别:习惯上称大者为蛋,小者为卵。例如,恐龙蛋为蛋,蚕卵为卵。也有人认为,卵:软壳,较小,胎生或自然发育而生,多为哺乳类和爬行类的生殖细胞;蛋:硬壳,较大,经孵化而生,多为禽鸟类的生殖细胞。

产卵冠军

一只母鸡一年下蛋200~300个,但一条翻车鱼一次就能产卵三亿粒,是自然界中当之无愧的产卵冠军。一种动物下蛋或产卵的多少,是它们在世世代代的繁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最佳模式。所有的生物都会尽可能广泛地散布自己的基因。对一定的产卵能力而言,若卵的体积较大,数量就会太少,即使存活率较高也不合算;若卵的体积过小,虽然数量较多,但存活率太低,也划不来。因此,它们必须在卵的体积与数量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以确保后代的存活数量最多。

一般说来,凡是对卵保护较少,幼体的成活率不高的,产卵数就很多。除了翻车鱼,其他的产卵大户还有鳗鱼(10007/粒),胖头鱼(50万粒),黄花鱼(30万粒),癞蛤蟆(10000粒),青蛙(8000粒)。它们都以产大量的卵来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后代存活下来;反之,那些具有完善繁殖机能和护卵习性的动物,产卵就相对较少。小海鲶将卵含在口中孵化,它就只产50粒卵;鼠鲨的卵成熟了却留在母体内,等孵化成了小鱼后再产出,它们产卵也不多,一般3-5粒至多20-30粒。蛇、蜥蜴等爬行动物及鸟类,由于繁殖机能更趋完善,产下的卵包裹在坚硬或柔韧的外壳内,具有很好的保护结构,所以,下蛋一船只有几个十几个。

千奇百怪的蛋

大多数生命都是以卵或蛋开始的,千奇百怪的蛋孵化出了五彩缤纷的动物。

鸟类是产蛋大师,最大鸟蛋是鸵鸟蛋,重达2千克,最小的鸟蛋是蜂鸟蛋,只有0.2克重。现存的9500多种不同的鸟类都是从这古老而新鲜的蛋中孵化出来的。

蛋不仅体积有大小,形状也千差万别。猫头鹰产的是球形的蛋。那些蛋产在四周环抱得很好的鸟巢里,而不是狂风呼啸的悬崖峭壁上。尽管蛋下垫着的骨头和粪便臭不可闻,但它却是安全的。在这里,蛋的所有滚动都处在雌性猫头鹰的严密监视之下。呈球形的蛋便于雌猫头鹰用爪子将它们放到窝中最合适的地方,确保这些蛋能紧紧地依偎在它身下。

燕子的蛋细而长。因为燕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空中度过,它们不可能为了让蛋生长而长时间停留在一处。带着细长的蛋,燕子飞起来当然更加灵巧。还有的鸟蛋是尖尖的金字塔形状的。这种蛋可以嵌入悬崖峭壁的石头缝隙里,而不至于掉下去摔个粉身碎骨。专家们认为,这种金字塔形状的蛋还有一个好处是更易于孵化;把尖的那头塞到海鸠的身下,蛋就会有更大面积接触到它那温暖的胸脯。

颜色中的秘密

食火鸡的蛋壳像鳄梨,共鸟的蛋壳像玻璃球一样亮闪闪,布谷鸟的蛋壳上有着漂亮的网格状花纹,塘鹅蛋则有着白垩般的外壳。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呢?

其实,这是一个生存问题。有些鸟把蛋下在秘密的地方或自己保护得很好的巢穴里,这些蛋的颜色多半都比较浅而明亮,因为它们不需要什么伪装。而那些巢穴暴露在外的鸟则需要一点艺术想象力,蛋在产下来之前,先在蛋壳上加上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图案。如果蛋经过色素腺时是移动的,那么蛋壳上面就会有条状花纹;如果不动则会留下点状斑纹。目的都是为了便于伪装,保存自己。海鸠的蛋壳上甚至有指甲一样的图案,供自己辨认。

美丽的塘鹅产下一枚枚白垩状的蛋,在一块典型的塘鹅领地里,淤泥、潮湿的植被和其他鸟类的粪便都会黏附在蛋壳上,堵住蛋的呼吸孔。不过,塘鹅蛋不怕,有吸收能力的白垩状蛋壳会挡住所有的油污,只要蛋一翻身或滚动,油污就会被擦掉,呼吸孔又会再次畅通。

脆弱与坚硬

蛋壳是脆性的,把鸡蛋往碗口轻轻一敲,它就破了。蛋壳又是坚硬的,把鸡蛋放在伸开的手心正中,然后握住它,任你怎么使劲,也握不碎这薄薄的一层鸡蛋壳。蛋壳就这样结结实实地保护着在里面生长的雏鸟。

为了食用鸵鸟蛋,埃及秃鹫会朝这个倒霉的蛋上扔石头,一次又一次,直到打碎为止。一只普通的鸵鸟蛋重达1.5千克,可食用的部分超过一升;显然,秃鹫费这么大的劲绝对是值得的。一旦成功,慰劳它的无疑是一顿丰盛的大餐。

然而,蛇吃蛋时就远没有那么优雅了、为了把整个蛋吞下去,蛇让自己的上下颌都脱臼了。尽管它的身子不过才你的拇指般粗细,但却能很轻松地吞食一个鹅蛋。一旦蛋入蛇腹,两排经过特殊改进的脊椎骨,就会用尖锐的珐琅质骨刺把蛋壳弄碎,将蛋汁吸进胃里,然后把它不需要的蛋壳整整齐齐地裹成一团,反吐出来。

在树上产卵的鱼

在巴西亚马孙地区,有一种奇怪的“离开水的鱼”――亚马孙脂鲤,它们居然把自己的卵产在岸边的树叶上。产卵前,先由雄鱼跃出水面观察、寻找合适的地点。它们喜欢那些表面容易附着东西的树叶,以便对产下的卵有保护作用。然后,一对对伉俪便在选好的树叶下,倾尽全力进行一场花样游泳的表演。雌鱼用嘴轻轻地碰了碰雄鱼,给他一个信号,然后雄鱼一个“托举”,让雌鱼尾巴向上跃出水面,并把卵产在了选好的树叶上。

卵产下了,但雄鱼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它必须要让有鱼卵的叶面保持湿润,直到小鱼孵出来为止。为此,它要不断地跃出水面并甩动自己的尾巴,把水洒到树叶上。产在树叶上的卵远离了水中的捕食者,显然要比产在水里安全得多。经过两天辛勤的洒水,小鱼孵出来了。用心良苦的亚马孙脂鲤在护理孩子方面无疑是劳动强度最高的鱼类。

父母的艰辛

在所有的产蛋者中,新西兰的鹬鸵是最值得怜悯的。这种习惯于夜间活动的外形奇特的鸟跟鸡差不多大小,但产下来的蛋却是鸡蛋的十倍之大。一个鹬鸵蛋的重量相当于雌鹬鸵体重的四分之一,而且体积上,几乎充满了它的整个身体。由此可知,产下这样一个蛋对雌鹬鸵是何等艰难。但是,这个巨大的蛋的营养成分很高,能在靠雄性鹬鸵孵化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养活雏鸟。雌鹬鸵的艰辛和雄鹬驼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一只比父母稍小的鹬鸵出生了。一个星期之内小家伙就可以自己外出觅食了。

繁殖和繁衍的区别范文5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这篇课文内容深刻,是对学生进行爱情启蒙教育的极好的范例。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爱情教育。笔者利用本课教材内容,从不同侧面引导孩子认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爱情。

一、让学生明白爱情是人类正常的基本情感

当14岁的女儿问“爸爸,什么是爱情?”时,作者写道“你的问题使我心情非常激动。”“一想到我今天已不是跟一个幼稚的孩子在说话,我的心就跳的益发欢快。”“千百万女性,尤其那些十四岁的少女,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在思考着:什么是爱情?……每个男青年,当他们已萌发成年男人的气质时,也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爱情是人类正常的基本情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健康心态的表现,就像春天花一定会开放,到了秋天果实一定会挂满枝头。随着少年陆续进入青春期,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性生理和性心理的作用下,少男少女自然会产生对异性的好奇和爱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我们了解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一棵盛开的苹果树下一直坐到很晚时,我们并不感到什么担心和害怕。我们深信,他们之间的一切都是纯洁而高尚的。”少男少女拥有这种美好的感情,是十分幸福的,也是十分可贵的。他认为“社会的重要任务,首先是家庭和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道德高尚的,美好的爱情”。可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爱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构建一个健康的情感世界,既是中学语文的教学要求,又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让学生明白能患难与共的爱情才不会枯萎

“什么是爱情?……在上帝创造世界时,他就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并且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孙。给男人和女人都分了土地,教给他们如何筑造窝棚,又给男人一把铲子,女人一把谷粒。‘生活下去,繁衍你们的后代吧!’……”接着文章以上帝三次视察人间为框架展开故事叙述。刚过一年,上帝带着大天使加夫里拉第一次来了,“他看到窝棚旁坐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面前的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而在他们旁边放着一只摇篮,摇篮里躺着熟睡的婴儿”。在这一年里,他们已盖起了窝棚,种出了谷物,生育了婴儿;五十年后上帝同大天使加夫里拉又来了,“这次他看到,原来有窝棚的地方已盖起一栋圆木造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地里一片金黄色的麦穗,几个儿子在耕地,几个女儿在收麦子,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五十年的漫长岁月,使男人变成了“老头子”,女人变成了“老太婆”,但他们的窝棚变成了圆木房,荒地变成了果园,种出了更多的庄稼,生育抚养了更多的儿女,家庭的人口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火红。这些变化原因是什么呢?是爱情的责任。

人类的爱情离不开生活,源于生活。只有在劳动中才会产生真正的爱情;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发展爱情,巩固爱情。因为两个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互相了解,才能懂得生活的意义,才能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生活下去,繁衍你们的后代”,这是他们美好的生活理想,为此他们无怨无悔地辛勤耕耘,种出更多更好的庄稼,盖出更大更牢固的房子。承担起了抚养子女,维持家庭生活的责任。他们在共同劳动中实现了他们的美好愿望,丰收了爱情的甜美果实;在共同劳动中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牢固。事实证明用汗水浇灌的爱情之花才不会枯萎!

三、让学生明白忠诚是爱情甜美的金钥匙

爱情需要忠诚,只有忠诚才能浇灌出美丽的爱情花朵。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第一次上帝来到人间,从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传情的目光中,发现了“一种他所不能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这种美胜过天空和太阳、大地和麦田——胜过上帝创造的一切。”第二次来到人间,“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有一种新的东西”——忠诚。第三次来到人间,看到:“有个男人坐在小土丘。他的一双眼睛充满忧郁悲伤的神情,但目光中却仍然使人感到一种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

文章把男女爱情放在五十多年漫长的岁月中去表现,说明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五十年的患难与共,五十年的相濡以沫,五十年的对对方赤胆忠心,使爱情更加美好。是彼此的忠诚、责任让他们维系了五十多年的爱情;是彼此的扶持、依靠让他们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雨人生!爱情经过五十年的沧桑,不但没有消退,反而更加美好,这就是忠诚!从上帝“迷惑不解,惊慌不已”,“怒不可遏”到上帝“思索着离去”,证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

德国谚语曰:“忠诚是爱的桥梁,忠诚的胸怀是爱情的安全港口”。苏联谚语:“爱情的火焰需要不断添加忠诚的干柴。”这些都说明爱情要忠诚。我国传统古代戏曲《铡美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西厢记》等,从反面对那些忘恩负义的男子,大加鞭挞,倡导的也是忠诚。感情世界也是有规则的,如果失去了忠诚就动摇了爱情的基石,爱的大厦就有倾覆的危险。忠诚是爱情甜美的金钥匙!

四、让学生明白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

文章开头这样写道:“……你跨越这个界限,但愿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现在,亲爱的女儿,我给你的信再不是从前那种信了,我的宿愿是把生活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但愿父辈们的每一句话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从中萌发出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

苏霍姆林斯基在另一部著作中写道:爱情的种子,要在我们的青少年性心理成熟以前很久就播到他的心田。苏霍姆林斯基解释说,所谓爱情的种子,不是谈情说爱的技巧,而是培养人尊严感的过程,培养忠诚、义务、使命感,培养人性美,培养人的责任感的过程。所以不仅仅让学生懂得爱情,而且教学生懂得真正的爱情。只有这样,你才会有幸福的将来。

我们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但过早地摘取爱情的果实,品尝到的只会是苦涩,爱情不仅仅是浪漫的花前月下,还有深深的责任。青春不是爱情的的季节,同学们单薄的双肩承载不起感情的重荷,也没有能力为爱情买单,只有努力学习,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业做基石,才能到达美好圣洁的爱情殿堂。

五、让学生明白爱情闪耀着人性中的真善美

作者在文章结尾写到:“上帝随后深深地思索着离去。从那时起人就成为大地上的上帝”。上帝面对人的爱情的表现,多次写到上帝的愤怒态度,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爱情不仅仅是一种本能的欲望,更有丰富的人类思想意识贯穿其中。真正的爱情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了很多美好的人性:尊重、关心、真诚、专一、责任、忠诚等真善美,而不是自私、自利、冷漠、虚伪、尔诈我虞等丑恶的人性。

“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人的爱情与动物的生理需要有本质的区别。人的爱情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受理智的支配,要以社会法律道德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真正的爱远远高于生存、繁衍、传宗接代等生理需要,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从生物的角度,动物也知道繁衍,但人与动物不同,人类的繁衍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只有人才有爱情。“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如果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就应该教育学生像人那样去爱对方,就应该以真正的人的方式爱对方。人类美好的爱情,闪耀着人性中的真善美,积淀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六、让学生明白事业永恒是生命的最强音

中学生渴望爱慕异性的心理是正常的,但由于他们涉世未深,对爱情的理解还很肤浅,以为爱情就是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语,就是卿卿我我的儿女情长,不顾学业沉湎其中,难以自拔。受“爱情至上”观点的毒害,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居里夫人说:“如果一个人把生活兴趣全部建立在爱情暴雨般的感情冲动上,那是会令人失望的。”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人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尤其正在求学问,长知识的初中学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引导学生懂得在人生的交响乐曲中,事业永恒是生命的最强音!

繁殖和繁衍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记忆载体;族群文化;图腾崇拜;女性文化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苗族服饰在苗族文化体系中,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载体。苗族的支系繁杂,因而服饰工艺技术的特点鲜明、形式绚丽多彩,其中不仅积淀着苗族悠久的历史传承,也浸染了苗族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苗族服饰不仅仅是苗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更是根植于一个富有个性的民族群体和民俗文化之中的产物。

一、苗族服饰——历史记忆的载体

苗族是一个历经磨难并经过无数次战乱和迁徙的民族,苗人每迁徙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会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记录他们迁徙的足迹。苗人的祖先会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纹饰绣在衣物上,也会把本民族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生活情节等用图形、纹饰记录下来。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延续本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生活习性,并昭示子子孙孙世代传袭。苗族服饰,有不少的表现形式寓意独特。笔者去湖南实地考察时,从老一辈的苗族人那里了解到,在数百种苗族服饰中,最具特色的服饰当属于风姿卓越的百褶裙。所谓“百褶”,是说明裙摆的褶子很多。过去的苗族妇女曾用自己所喜爱的布料,一个褶一个褶地进行折叠,最后形成大量层层叠叠的褶皱,再用针线把它们串连起来。这些褶皱,苗人多用来代表湖水的波浪,蕴涵着苗人对祖先居住在洞庭湖时期的怀念。除此之外,百褶裙上的装饰图案也同样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苗女的百褶裙,图案构成多为“X”形,裙上必有的三道红黄相间叠压并行的横条纹,裙角和腰部两道条纹横贯始终,分别代表长江与黄河,中间一段间断的则代表着灌溉的水渠,而裙体上的飘带则代表着春风和流水。不仅百褶裙如此,苗人的刺绣也具有丰富的寓义。在黔东南苗族服饰里,以“江河”象征的纹饰应用也十分广泛。苗族的花边或者花带上的“骏马飞渡图”便是较为流行的图案之一,此图案主要由一些骑在马背上的骑士和多匹骏马组成,横穿在象征江河的饰带上,整个场景浩浩荡荡,集中体现了苗族祖先过江涉河的壮观气势。在苗族的历史传说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地处贵州省榕江县和云南的马关、文山一代,有一种绣满鸟纹的祭祀服,此衣无论是袖口还是裙摆,都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图纹,总体色调为白色,苗族人把她称之为“兰娟衣”。相传,兰娟是苗族某一部落的女首领,为了纪念自己与同胞迁移的路线,她就用不同颜色的丝线在自身所穿戴的衣物上绣下了不同的图纹。在过长江时,她用蓝线在自己的右袖口绣上了标记;过黄河时,她又用黄线在自己的左袖口上绣了起伏的黄线。同时,她又在所穿戴的裙子下摆上用各种颜色的丝线缝制出不同的纹理,红色象征红河,白色象征黑河,黑条上的花纹则寓意自己的祖先曾在此定居过。最后,她的衣物上就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纹,而“兰娟衣”也被后人复制了一代又一代。苗族人爱唱山歌,他们也试图以歌唱的形式记录苗族的历史。如果我们离开服饰,走入苗族荡气回肠的山歌对唱中,也不缺乏其讲诉民族的迁徙史。“我们离开了浑水,我们告别了家乡,天天在奔跑,日日在游荡”,苗族人民通过类似的歌声来传唱自己的情感、文化和历史。虽然这种表达看似较为随意,却为记录苗族历史留下了永恒的见证。无论是从民族服饰的图案上,还是从民间传说的古歌中,苗族人民把本民族的千载传奇和先辈的艰辛岁月,记录和刻画得抽象而又生动。时至今日,一些图案记录了什么典故、那些古歌之中吟唱了什么传说,可能连他们自己也慢慢地说不清楚了,但这并不妨碍证明服饰对苗族历史文化的记录。从一定意义上说,苗族人有意识地借助服饰图案,成功而又有生动地记叙了本民族的迁徙史和生存史。

二、苗族服饰——族群文化符号

苗族服饰,不仅记录了苗族的历史文化,而且在表现族群特点方面也有充分的表现。“亚族群”是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学术用语,我们通常把同一个民族的支系称之为亚族群,他们有相同的社会血缘关系,也有一定的文化差异。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中,苗族是支系最多的一个民族。直到今天,即使是从事专业研究苗族的大部分专家也难以真正系统地理清苗族各支系的确切数量和分布。从识别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看,服饰除了具有御寒、审美等功能外,还被苗族先民用来区别“我族”与“他族”的差异,成为识别亚族群的认同符号。不同的苗族服饰,可以成为界定不同支系的文化符号。不同苗族支系的服饰区分了亚族群的差异,也代表了不同的风俗习惯、行为方式和审美特点,这些风俗、特点对于苗族社会的存在来说,也是一种象征性的表现。例如,流传在黔东南一带的苗族传说,是这样来阐述不同支系的苗族服饰所形成的差异的:古时候,在一个叫乌颖的地方有一位苗族姑娘叫榜香,她心灵手巧,挑花绣朵样样精通。出嫁后,榜香先后育有七个女儿,七个女儿长大后也如同母亲一样能缝会绣。榜香为了把手艺传授给女儿,先后在七个女儿出嫁时为她们缝制了七种不同花色的出嫁衣裙,并叮嘱她们将来有了自己的子女之后,也要按照她给她们绣制的服饰纹样流传下去。随着岁月的流逝,各地衣裙的差异也就形成了。事实上,从上述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苗族服饰不仅体现了同一族群的血缘关系,而且仅根据外在形式也可以了解到族群内部的联系。相似的服饰成了识别某族群的共同标志,也加强了本族群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因而说苗族服饰是一种识别亚族群的文化符号也不为过。在我国民族遭受入侵或战争频发的年代,苗族服饰作为特殊的符号标识,便有着超强的感召力,它就像一面旗帜,无形中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激发了民族的凝聚力。他们讲,他们的服饰与别的民族不同的原因是为了打记号。生活在云南省马关县一带的苗族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三兄弟、三妯娌,因为不堪忍受官吏的压迫而远走他乡。逃难前,三兄弟商量大家的服装、花饰要绣得一模一样,其目的是为了便于以后相认。也正因如此,这个规矩也就被一代一代地沿袭了下来。后来,在苗族一年一度的“踩花山”时,四面八方的苗人凑到一起,虽然大家互不认识,但只要看到衣裙一样、花绣一样,也就知道都是同宗同族了。因此,听着声音认老乡、看着服装识家人,这些朴素的认同感马上转化为一种亲和力。这,大约也是民族文化强大凝聚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苗族服饰,除了上述成为界定不同支系间的文化符号、识别同一血缘的文化功能之外,在苗族内部的社会传统中,同时也扮演着区分社会角色的作用。在苗族的传统社会当中,整个社会群体是由不同的角色构成的,就如同我们现在不同行业的着装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社会职能一样,苗人也对自己本民族的宗教角色、成年的与未成年的、结过婚的与未结婚的、性别、年龄以及人死后的服饰,都有着比较鲜明的区分。苗族的先民们崇拜祖先,相信“万物有灵”,因此,苗族服饰也成了他们祭祀神灵时的道具。在他们认为比较重要的“鼓社祭”或“砍牛祭祀”等活动中,主持人以及仪仗队均有自己的独特服饰,以示庄重。这些服饰,不同于一般百姓所穿的普通服装,而更像是参加某种重要仪式时的经典古装。虽然祖先的服装已不再流行,但还是作为隆重的传统仪式而保存了下来。这种特殊的礼仪服装,不仅是区分社会角色的重要标志,也是部分苗人在苗族的传统社会中所具有的社会公信力以及某种职能或所持有的特殊权威的象征。此外,苗族社会还通过服饰的色彩、款式、造型等方面的特点来区分未婚与己婚、未成年与成年等特点。在贵州省黄平县一带,未婚的苗族姑娘主要以头戴平顶褶花帽和一脸粉黛为标志,而婚后就必须变戴帽为包头帕且脸妆要淡化。即使不是苗家人,我们也可以透过头部的装饰变化,对其婚姻状况了然于心。对不同的年龄段,我们也可以通过所穿戴服饰的色彩、配饰等来进行区分。通常情况下,年纪比较小的苗族妇女所穿戴的服饰颜色较为鲜艳,配饰也比较多,而年龄大的老者所穿戴的服饰颜色则较为淡雅,纹饰也较为简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苗族服饰不仅具有界定不同支系间的文化符号、识别同一血缘的文化功能,是区分本民族人物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性别的一种符号,也是辨别其复杂社会关系的一种重要标识,同时也是苗族人生活礼仪、社会身份、行为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苗族服饰——图腾崇拜的文化体现

所谓图腾崇拜,主要是源于少数民族“万物有灵”观念的原始,这也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原始、最古老而又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苗族服饰作为苗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受其影响颇深。在苗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当他们遇到很多无法抗拒的自然力量或者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时,他们都会把这些自然界所带给他们的神秘现象寄托于神灵。在他们的思想意识当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可以相互渗透或通过神灵来相互庇佑的,他们甚至认为自己的祖先与自然界中某些动物或植物有着特殊的关联,甚至把某些动物和植物视之为自己的始祖来加以供奉。因此,苗族对始祖图腾崇拜和生命、生殖图腾崇拜的图形能够流传至今,便是与当时苗人的敬畏神明之心分不开的。在苗族服饰图案中,自然界中的“蝴蝶纹样”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在苗族的“童帽”、衣袖和所带的荷包上随处可见,这主要是因为苗族人视蝴蝶为其始祖,苗语发音为“妹榜妹留”,即尊称为“蝴蝶妈妈”。在《苗族古歌》中有这样的描述:枫树生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与泡沫“游方”生了12个蛋,从这12个蛋里孵化出了“姜央”和雷、龙、虎、蛇、象,以及善神、恶鬼等。蝴蝶成了苗族的集体图腾和神话传说的象征物,也印证了“蝴蝶妈妈”是人、神、兽的共同始祖。从苗族孩童的童帽、荷包及“盛装”上频繁出现的蝴蝶纹样,既说明蝴蝶是一切生命的源头,也表明了苗族人想借助这种“图腾同体化”来祈求“蝴蝶妈妈”的庇佑。实际上,苗人这种祈求神灵保护的心态,至今也是中国世俗宗教的普遍特点。在苗族的刺绣图案中,鸟也是图腾崇拜的表现形式之一。从苗族服饰上来看,苗人不但将鸟纹饰于衣服上,而且在银冠上也普遍使用鸟的造型。在汉族古籍中,曾将苗族服饰描述为“卉服鸟章”。在衣服上绣上许多花鸟图案,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装饰,早在《神异经西荒经》中即有这样的描述:“西方荒中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名曰苗民。”胳下有翼之鸟,并不是指某种自然的鸟形,而是一种想象中的鸟崇拜造型,其中的图腾崇拜意义就成其为最主要的诉求。事实上,在《苗族古歌十二个蛋》中,关于蝴蝶和鸟也是有内在联系的:枫树生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与泡沫“游方”生了12个蛋,这12个蛋就是由“姬宇鸟”孵化成人类和其他动物。因此,时至今日,“姬宇鸟”在苗族的祖先当中也扮演着母亲的角色,而这种表现鸟崇拜的意义在苗族至今仍然经久不衰。当然,图腾崇拜不需要什么可靠的历史依据,当传说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寄托时,特定的纹样也就被赋予了图腾意义,于时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苗人在这种图腾崇拜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祖先的敬畏与怀念。在原始的宗教观念习惯及服饰习俗中,苗族图腾的生殖意识便源于原始社会的早期,当苗人为抵御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威胁时,就格外注重强调种族的繁衍。因此,生命、生殖图腾崇拜在苗族服饰当中也表现得较为突出。苗族人把自然界当中的鱼,常作为生命、生殖图腾崇拜的主要载体。鱼,腹内多子,产卵较多,繁殖能力较强。苗语里有一句俗语来形容鱼的生殖能力:“旧欧若旧然”,意思就是“想要让鱼绝种,除非水断流”。这种喻指,体现了一种超自然的生命力,也寓意苗族子孙多得像鱼仔,生生不息。若仔细分析,在动物界,鱼是被掠食的对象,而它却通过自己繁衍的数量来取胜,从而实现了种族的延续。远古时期,人类以鱼象征女阴。为了实现种族繁衍,尤其是远古苗民的女性,对鱼的生殖繁衍能力已然达到了非常羡慕和崇拜的境地,她们渴望能够通过对鱼繁衍能力的崇拜将其生殖功能转移到自身上,或者通过这种崇拜能够加强自身的生育能力。换一个角度说,这就是苗民想通过对鱼繁殖能力的崇拜,希望能够产生一种功能的转化效应。因此,现今苗族服饰上的“鱼纹图案”,不仅代表了苗族人民对生命、生殖崇拜的意义,也是苗族食色男女、世俗生活的实际体现。苗族服饰能够世代流传,也与这些社会内涵是分不开的。事实上,图腾崇拜在苗族服饰文化中还远远不止这些。特殊的社会生活使得苗族在服饰图案中沉淀了许多历史的、社会的、习俗的内容,而在这种历史的传承中又包含了强烈的民族自我认同意识。在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服饰文化里,也许某些图腾崇拜的原始意义会被遗忘或淡化,但这些具有千般寓意、万种风情的文化符号所蕴含的历史记忆,则是苗族历史文化的一种体现。现在,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现象,仍然具有其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意义。

四、苗族服饰——女性文化的创造

当我们把苗族服饰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来进行研究时,不能不联系到苗族妇女的生活特点。苗族学者古文凤女士曾用“民族文化的织手”来形容苗族的妇女,这既是对苗族妇女社会角色的一种认可,也是对苗族女性独特技艺的赞美。在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中,苗族妇女为其民族服饰发挥了独特的创造作用。受祖辈们影响,苗人自幼就开始了学习本族群的各种技能,如男孩学吹芦笙、女孩学习绣花织布等,他们以不同的性别特点,创造了共同的民族文化。从传统的苗族孩童诞生的礼仪上就可以看出,苗人无论生男生女,自出生第三日,都会由亲人们在杀牲祭祀之后,抱到门外看一看天象,取一个寄托希望和祝福的名字。这种祭祀礼在其传统社会中看似区别不大,但是,当他们被父母抱到祭祀的桌旁时,放在男孩面前的大多是书、笔和钱物,暗喻男孩将来能够成为通过读书来挣钱养家的好汉。在女孩面前则大多会放一些针、线和布等物品,希望女孩长大后能够成为能织会绣的服饰创造者。显然,这种性别定位及暗喻,并不是那些稚嫩的小手可以选择的。但从这一点上却足以证明,苗族女性从小就受到苗族社会的直接影响,她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习织绣、创造服饰,直至最终成为“民族文化的织手”。生为女性,有自然赋予的特点,而成长为生活中的女性,也便有社会化再造的意义,只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所给予的生活轨道和社会意义不同而已。苗家女孩从小被置于培养“能织能绣”的环境中,她们在相对封闭的生活氛围中接受熏陶,远离了男人们的功利和争斗,相对男性在社会中磨练出来的理性和生硬,她们更多地保存了人类原始的情趣和柔情。因此,苗族女性在苗族传统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在其苗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更多地担当了苗族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苗族女性的群体意识和社会行为,也为其族群文化的团结与合作发挥了独有的凝聚力。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民族侵犯时有发生,个人或小家庭显得太弱小,只有凝聚群体的力量才能保有个体生存的条件,这也是苗族特别重视同祖、同宗、同支系团结的主要原因。而苗族女性的精神品质,则主要表现在她们于纺纱、织布、刺绣、蜡染以及制作衣饰的合作互助中,用不同的花纹来表现不同的地域文化,由此世代流传。久而久之,这些传统的刺绣纹样也自然成为了一种程式化的符号,而这些程式化的符号在苗族内部也自然约定俗成,经久不衰。继而后人看了这些图案和符号,也就知道是同宗同族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苗族女性不仅是苗族服饰文化的守望者,也是苗族族群文化团结与合作的缔造者,更是苗族服饰文化艺术的创造者。结语文化艺术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它不可取代的独特性。千百年来,苗族服饰一直以其传统的艺术魅力和特有的艺术形态传承下来,它不仅记录了本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也反映了苗族人民特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独有的艺术创造成果。我们挖掘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也是因为苗族先民长期的生活积淀值得今人倍加珍惜。

参考文献:

[1]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民族风情[J].贵州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23集),1985.

[2]伍新福.苗族文化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

[3]赵国华.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杨(昌鸟)国.苗族服饰:符号与象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5][美]玛格丽特米德.三个原始部落性别与气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