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考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考方案

高考方案范文1

一年一度的高考在2011年6月即将来临,为切实做好高考安全保卫工作,怀集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高度重视,结合本辖区交通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对广大考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周密部署,提前入手,采取有力措施,努力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为考生保驾护航。

一、提前制定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各项责任。大队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高考前期的交通秩序管理工作,成立了高考前期交通秩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科学合理部署警力,明确目标,量化任务,强化责任,切实将高考安全保卫工作置于重要位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求每一位交通民警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全力以赴投入到高考期间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之中。

二、科学安排警力,加强路面管控。为营造良好的考点周边交通秩序环境,大队决定在高考前期指派人员专门在辖区考场附近设点值勤,确保周边道路畅通无阻。高考期间,对人流、车流高峰期和易引起堵塞的重点路口路段提前制定预案,通过采取车辆分流、禁行等措施,保证道路畅通。同时在各考点门前及相邻路口安排值勤民警,设立禁行、禁鸣标志,联合相关部门,清理沿街商贩,降低噪音的污染和干扰,保证考生入场、出场集中时段的交通畅通,确保考生人身安全。

三、净化交通环境,切实消除隐患。大队组织民警对辖区学校及周边道路的交通流量、安全状况重新进行了一次排查,尤其是对学校门前和通往学校的主干道逐条逐段加大检查排查力度,及时发现存在的乱点和安全隐患,提前安装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标志和设施,部置警力控制。对学校周边有施工工地的,及时和他们联系提醒,最大限度降低噪音,确保考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集中时间和精力,加强道路巡逻和管控力度,最大限度地将警力部署在学校周边的道路上,严防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确保学校及周边道路的交通治安稳定。同时,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全市高考期间平安、畅通。

四、宣传教育到位。高考前夕,大队及时(!)组织警力,深入有考生的各中学,利用出板报、办宣传栏、学校广播、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广大师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力争在高考前使每一名考生都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使考生不乘座无牌无证、“带病车”、超员车和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等车辆,严防学生发生交通事故,进一步提高广大考生遵法守规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广大考生安全顺利地参加考试。

高考方案范文2

不同点之一:*、*省、*省的考试科目有自己的特点

*自20*年高考开始,增加了一项基本能力测试,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分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题考查必修内容,选做题考查选修内容。

*省20*年高考采用“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与其他省份相比较为复杂。其中的“3”指语文、数学、外语统考科目(语文、数学每科160分,外语120分,总分440分。包括语文、数学各设附加题40分),“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选修测试科目两科与必修测试科目5科。

*省2009年高考则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第一层次招生院校、专业为全国重点本科院校(包括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高校等),统考科目在“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基础上,加试自选模块;第二层次为普通本科院校、专业,统考科目维持了传统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第三层次为高职高专院校,统考科目只测试“语文+数学+外语+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考生自主选择报名和参加考试的相应类别,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

不同点之二: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和对其成绩的运用方式不同

*、*、*等省市实施全部科目考试,考试科目覆盖了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等11个科目,基本上都采用A、B、C、D等级制的方式来呈现考生的成绩;其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参考依据。其中,*省2009年高考还明确要求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C等级或补测合格,方能被二本及以上院校录取。大多数省份都鼓励高校在高考分数相同的考生中,优先录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A等级多的考生,而海南、*等省的学业水平考试则实施部分科目测试。

海南省的学业水平考试称之为基础会考,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实行文理科“反向考试”。文史类、艺术类的考生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理工类、体育类的考生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其成绩折算为10%的分数(满分40分)计入高考总分。

*省20*年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科,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科(文科必测历史、理科必测物理,再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一科),剩余的5科为必修测试科目。不同类别的高校在录取时对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设置不同的等级要求,且7科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为6A且技术合格的考生增加10分投档。

不同点之三:各地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各有特色

除了*省20*年高考针对不同类别的院校设置不同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门槛、*省2009年高考实行分类测试与分批选拔之外,*省2009年高考积极探索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在将高中毕业生的综合评价结果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的同时,还积极开展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经批准试点的高校,可划出一定招生比例,试行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测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的选拔办法;符合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可确定适当招生比例,依据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与院校测试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招生选拔模式的改革。

*市2009年高考方案规定:“本市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试行自主招生,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试行自主招生学校(专业)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校以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实施录取工作;被试行自主招生学校(专业)录取的考生可以不参加高考。”

二: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的共同点

共同点之一:统一考试科目的设置都以“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主体。

“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是近年来我国各省份高考统考科目设置的主流模式。由于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本着积极、稳妥的改革方针,20*年*、*,2009年*、*、*、*与*的高考改革方案都保持了原有高考模式的延续性,即将统考基本科目都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海南省的文史类考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也是以“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基础,只不过把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所含的学科分开考试而已。广东省20*年~2009年高考方案中的文科基础(政治、历史、地理占70%,物理、化学、生物占30%)与理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占70%,政治、历史、地理占30%)则是对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的拓展,但2010年广东省又将回归到“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模式。

共同点之二:统一考试内容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

由于高中新课程各科内容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所以各省份新高考的统一考试内容也都包括必修模块与部分选修模块,且以必修模块为主。尽管各地选修课程开设情况不完全一致,但目前被纳入高考范围的选修模块都属于选修Ⅰ课程系列。除了*省2009年高考暂时对选修课程指定必考外,其他省份基本上都采取了选修、选考的命题方式。

共同点之三: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标准,逐步构建高校招生录取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为了体现多元评价的特点,海南、*、*、*、*、*与*等省(市、区)的高考改革方案都无一例外地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了高校招生录取综合评价体系,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依据。如*省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方面评价,以学生主要行为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综合评价结果及其实证材料进入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三:教育部指导意见为高考改革明确方向

20*年1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是各省份制定与调整高考改革方案的基本依据。该指导意见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主要任务界定为:“促进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相结合,促进国家统一考试改革与高中综合评价改革相结合,促进考试改革与高校录取模式改革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国家统一考试录取基础上的全面、综合、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和高等学校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

具体地说,该指导意见将本轮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明确为以下三项:

首先是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

各地要加快建设在国家指导下由各省份组织实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且切实做到可信可用,逐步发挥其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对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评价,以及为高校招生选拔提供参考依据的作用。

其次是进一步深化统一考试内容改革。

考试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再其次是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选拔录取模式和方式改革。

高考方案范文3

由于高中新课程各科内容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所以各省份新高考的统一考试内容也都包括必修模块与部分选修模块,且以必修模块为主。尽管各地选修课程开设情况不完全一致,但目前被纳入高考范围的选修模块都属于选修Ⅰ课程系列。除了*省2009年高考暂时对选修课程指定必考外,其他省份基本上都采取了选修、选考的命题方式。

共同点之二:统一考试科目的设置都以“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主体

“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是近年来我国各省份高考统考科目设置的主流模式。由于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本着积极、稳妥的改革方针,20*年*、*,2009年*、*、*、*与*的高考改革方案都保持了原有高考模式的延续性,即将统考基本科目都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省的文史类考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也是以“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基础,只不过把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所含的学科分开考试而已。*省20*年~2009年高考方案中的文科基础(政治、历史、地理占70%,物理、化学、生物占30%)与理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占70%,政治、历史、地理占30%)则是对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的拓展,但2010年*省又将回归到“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模式。

共同点之三: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标准,逐步构建高校招生录取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为了体现多元评价的特点,*、*、*、*、*、*与*等省(市、区)的高考改革方案都无一例外地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了高校招生录取综合评价体系,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依据。如*省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方面评价,以学生主要行为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综合评价结果及其实证材料进入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的不同点

不同点之一:*省、*省、*省的考试科目有自己的特点

*省自20*年高考开始,增加了一项基本能力测试,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分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题考查必修内容,选做题考查选修内容。

*省20*年高考采用“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与其他省份相比较为复杂。其中的“3”指语文、数学、外语统考科目(语文、数学每科160分,外语120分,总分440分。包括语文、数学各设附加题40分),“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选修测试科目两科与必修测试科目5科。

*省2009年高考则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第一层次招生院校、专业为全国重点本科院校(包括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高校等),统考科目在“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基础上,加试自选模块;第二层次为普通本科院校、专业,统考科目维持了传统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第三层次为高职高专院校,统考科目只测试“语文+数学+外语+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考生自主选择报名和参加考试的相应类别,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

不同点之二: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和对其成绩的运用方式不同

*、*、*等省市实施全部科目考试,考试科目覆盖了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等11个科目,基本上都采用A、B、C、D等级制的方式来呈现考生的成绩;其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参考依据。其中,*省2009年高考还明确要求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C等级或补测合格,方能被二本及以上院校录取。大多数省份都鼓励高校在高考分数相同的考生中,优先录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A等级多的考生,而*、*等省的学业水平考试则实施部分科目测试。

*省的学业水平考试称之为基础会考,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实行文理科“反向考试”。文史类、艺术类的考生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理工类、体育类的考生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其成绩折算为10%的分数(满分40分)计入高考总分。

*省20*年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科,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科(文科必测历史、理科必测物理,再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一科),剩余的5科为必修测试科目。不同类别的高校在录取时对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设置不同的等级要求,且7科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为6A且技术合格的考生增加10分投档。

不同点之三:各地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各有特色

除了*省20*年高考针对不同类别的院校设置不同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门槛、*省2009年高考实行分类测试与分批选拔之外,*省2009年高考积极探索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在将高中毕业生的综合评价结果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的同时,还积极开展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经批准试点的高校,可划出一定招生比例,试行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测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的选拔办法;符合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可确定适当招生比例,依据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与院校测试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招生选拔模式的改革。

*市2009年高考方案规定:“本市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试行自主招生,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试行自主招生学校(专业)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校以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实施录取工作;被试行自主招生学校(专业)录取的考生可以不参加高考。”

教育部指导意见为高考改革明确方向

20*年1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是各省份制定与调整高考改革方案的基本依据。该指导意见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主要任务界定为:“促进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相结合,促进国家统一考试改革与高中综合评价改革相结合,促进考试改革与高校录取模式改革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国家统一考试录取基础上的全面、综合、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和高等学校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

具体地说,该指导意见将本轮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明确为以下三项:

首先是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

各地要加快建设在国家指导下由各省份组织实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且切实做到可信可用,逐步发挥其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对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评价,以及为高校招生选拔提供参考依据的作用。

其次是进一步深化统一考试内容改革。

考试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再其次是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选拔录取模式和方式改革。

高考方案范文4

一是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各项责任。结合辖区考点分布情况,制定了科学的“高考”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方案,科学合理部署警力,明确了考点交通安全保卫工作相关责任民警及车辆。同时要求各中队要提前和考点取得联系,及时了解考点需求和周边道路情况,制定本辖区高考交通保卫方案和应急疏导预案,适时增派警力加强考点周边道路的巡逻管控和指挥疏导,切实保证应考学生、监考人员所乘车辆以及运题车辆安全畅通,确保不发生因交通堵塞延误考试的事件。

二是加强宣传,提高安全意识。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活动,组织民警深入辖区各学校,利用摆放宣传展板、学校广播、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广大师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力争在高考前使每一名考生都受到一次深刻教育,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了解和认识交通事故的残酷与无情,并从中受到警示,进一步提高广大考生遵法守规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广大考生安全顺利地参加考试。

三是部门联动,加强校车管理。对接送学生的车辆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学生接送车辆管理档案,对接送车辆逐一进行了排查,并将车辆牌照号码、车辆状况、驾驶人情况一一记录在案,有效规范了管理。并开展对农用车辆接送学生、非客运车辆接送学生和无牌无证校车等违法行为的重拳治理,防患于未然。

高考方案范文5

录取工作实行分批公布分数线、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

(一)录取批次

文理科分为3批,与三类考试科目组对应。第一批为现行第一批录取学校的本科专业;第二批为其他本科学校(包括现行的二本、三本学校)的本科专业;第三批为高职(专科)院校专业。现行的提前批录取学校按重点高校、一般本科高校、高职(专科)院校分解到各批提前录取。

艺术分3批,第一批为专业校考本科和进入“211工程”建设院校及经批准列入该批录取的艺术类本科专业;第二批为专业省统考本科专业;第三批为高职(专科)专业。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专业校考的高职(专科)专业在艺术类第一批填报志愿,第三批提前录取。

体育分2批,一批为本科专业,二批为高职(专科)专业。

(二)分数线划定和公布

分数线由现行的一次性划定和公布调整为分批划定、分批公布。

取消现行高职(专科)线下的组档线。

(三)志愿填报

志愿实行网上填报,分批进行,现场确认。

1.志愿数:文理科每轮5个院校志愿;提前批5个院校仍为传统志愿,再设院校服从志愿。艺术类二、三批均设5个院校志愿;艺术类第一批3个院校为传统志愿。体育类每批5个院校志愿。

2.志愿填报方式:网上分批填报,每批第一次填报均需现场确认。

3.填报志愿次数:文理科分三批分别填报。艺术分二次填报,第一次填报一、二批,第二次填报第三批。体育分两批分别填报。

(四)考生电子档案

考生电子档案的内容分两种:

1.参加高中新课改的考生,其电子档案中除考生基本信息、高考成绩、体检、志愿等信息外,增加了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品质与素养、学习与能力、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等六个方面。

2.未参加新课改的考生和往届考生的电子档案仍与现行的一样。

2009年是我省实行新课改高考改革的第一年,各招生高校应根据我省新课改高考方案,结合学校实际编制招生简章,明确招生办法,确保明年新课改高考的顺利实施。

二、考试科目、分值和考试时间

(一)考试科目

现行考试科目为“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X(文/理综合)”,新课改考试科目如下:文、理考试科目,分三类设置

类别考试科目满分值

一类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X(文/理综合)+自选模块810分

二类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X(文/理综合)750分

三类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550分

艺术、体育考试科目分本、专科设置

类别考试科目文化分满分值

本科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X(文/理综合)+艺术专业/体育术科文化分满分750分

专科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艺术专业/体育术科文化分满分450分

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是三类的共同科目,X(文/理综合)是一、二两类的共同科目。自选模块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的18个选修模块(每门课2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编制1道试题,共18题,每题10分,由学生任意选答6题。

技术考试(信息技术或通用技术)和听力测试,一年提供2次考试机会,由学生自主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和次数(限定在2次以内),并从中选择一次考试成绩计入总分。成绩两年有效。

现行第一批录取学校自主选择使用一类或二类考试科目,现行第二批(一般本科)、第三批(民办本科)录取学校使用二类考试科目。

学生自主选择报考一类、二类、三类考试科目,三类可以兼报。

从2009年起,我省自主命题科目由现行语文、数学、外语扩大为所有考试科目。

(二)分值

1.各考试科目的分值:语文、数学及外语3科满分各为150分,其中英语笔试满分120分,英语听力测试满分30分;文、理综合考试满分仍各为300分;自选模块满分60分;技术科满分100分。

2.提供给考生的分数:若考生文理三类兼报,则提供三个文化总分:即总分①“3+X+自选模块”的总分;总分②“3+X”的总分;总分③“3+技术”的总分;若考生艺、体兼报文、理(本、专),则还须提供总分④“语、数、外”的文化总分,以及本科、专科两个综合分。综合分由考生总分和专业/术科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合成。

(三)考试日期

考试日期由现行的6月7日、8日两天调整如下:

6月7日:上午语文,下午文/理数学;

6月8日:上午文/理综合,下午外语;

高考方案范文6

在此5天前,包括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等高校专家在内的15位公民,联名向总理上书,提请国务院审查并修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呼吁取消有关“学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和招生”的规定。

2亿流动人口的权利

“关注教育公平”志愿者桃源(网名)已经接受了让孩子回老家复读高考的现实,但她依然出现在《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的会现场,她希望能和其他家长一同继续推动“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不希望像我们家这样的悲剧继续发生。”她说。

1996年,桃源夫妇俩从山东来北京发展,不久便购置了房产和汽车。随后,两人的事业也都稳定在了北京。1999年,桃源的孩子也跟随来到北京就读小学,从小学一直念到高三第一学期,直到今年3月,回到老家中学就读准备高考。

由于北京和山东的教材不一致,这位在北京读书时还是班上前十名的孩子,在2011年的山东省高考中成绩并不理想,只达到当地三本录取分数线。而孩子昔日的北京同学们,却纷纷拿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为了让孩子考回北京,桃源夫妇决定让孩子在山东老家复读一年。但一直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在那个极少回去的老家,始终找不到家的感觉。这种巨大的落差也让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变化,“孩子就不停地吃,买东西,现在胖得……”桃源话未完已止不住眼泪。

桃源的丈夫则为了孩子已经辞职回老家陪读。“这是我们把孩子留在身边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之一。”桃源说。

在北京,像桃源孩子这样的随迁子女已有40多万。而放眼全国,这个数据则更为庞大——数据显示,2010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小学和初中就学的人数已达997.1万。在中国的农村,尚有未能随迁的留守儿童约5800万。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现有2.2亿人离开户籍地迁居异地工作和生活。这些人以中青年居多,如果结婚生子,他们的孩子即“流二代”要么被留守在户籍地,要么随迁,但随迁最终还是需要面临在读初三时是否回户籍所在地的抉择。

这多少是个令人纠结的难题。孩子不回家读初三参加中考,将不能在户籍所在地获得学籍,也就不能参加四年后的高考;如果选择回去,就必须承受至少四年的骨肉分离生活,留守儿童问题凸显;如若举家回迁,工作难找,全家生活又成问题。

任何一种选择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丁香花(网名)1992年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但一直未能获得北京户口,如今孩子选择了在北京读高中,因为没有户籍地山西的学籍,三年后孩子只能以社会人士的身份回山西参加高考,但“社会人士高考录取有诸多限制”。丁对孩子的前途忧心忡忡。

中产维权撕开口子

根据北京市引进人才的相关规定,拥有北京居住证的外地人可以在一定期限内转为北京户口,而在转为北京户口前,享受与北京户籍一样的同城待遇。但很快,这种“期限”被无限期地延长。争取随迁子女高考权利的志愿者,首先就来自这些“绿卡族”家长。

北京的“绿卡族”家长大概在2005年左右开始进行维权。这两年,这个队伍不断壮大,他们自称“关注教育公平志愿者”,他们甚至已经拥有一个网站()作为维权的平台。在十几个家长志愿者QQ群中,家长们相互鼓励,任何有关异地高考、户籍的话题都能引起一阵讨论。

而他们的例行工作,则是街头或网上签名和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四去当地教育部门和国家教育部递交呼吁书。截至目前,这些志愿者已经征集到签名达51000人次,已连续16次向教育部递交呼吁书和建议书。

从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的志愿者家长来看,这些家长多为有房有车的中产阶层。在流动人口中,那些富贾们直接将孩子送去了国外。而收入不高的农民工,则被迫将孩子留守在户籍地。只有这些中间阶层的流动人口最为尴尬,也因此最有维权的动力。

随中国房地产市场而兴起的中产维权意识,在随迁子女高考权利的争取中得到了验证。这些随迁子女家长的利益诉求,也从最初的只为自家孩子权利扩展到流动人口群体的权利,甚至开始关注中国教育公平的问题。

志愿者的努力并非没有成果。北京小升初取消户籍限制就是例证。2010年5月份,北京市政府废除了1986年制定的《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随后北京各区陆续表态把非京籍学生也纳入电脑派位范围,外地子女就此进入北京公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尽管不敢断定这就是志愿者推动的结果,但多多少少和这些家长的鼓与呼有关。就此,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梁文永称:“希望这个(教育)黑幕要有一个口子,这个口子需要有人撕开,不管撕的对还是不对。”

孩子们等不起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曲相霏是上书的15位公民之一。据透露,她与北京大学张千帆教授等人有一个相关的课题研究小组,对异地高考等问题调研了两年时间,上书便是研究的工作之一。

她承认这次上书社会反响很大,但阻力依旧很大。她称,一个十几年未能联系的同学在看见他们的上书之后曾电话告诉她,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的私人答复是“不大可能放开,不仅不大可能放开,可能会越来越紧。”这让曲相霏感觉不可思议。

多位专家也表示,对于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要求在教育部是可行的,但压力更多的来自地方政府。

但他也说,来自地方的压力太大,教育部也是有苦难言。一致的担忧在于,在现有的分省高考和录取体制下,存在“高考洼地”,一旦放开高考户籍限制之后,可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流入北上广等大城市,产生大量的“高考移民”。

为此,民间方案建议,“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3年以上连续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北京、上海两地,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有连续4年以上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

这个过渡期的方案,被批评为是在用新的不公平代替旧的不公平。“我们现在拿出的这个方案并不是最公平、最完美的方案,按照我们的课题研究,我们最后要得到的是统一高考公平录取,绝对地让高考与户籍脱钩。”曲相霏说。

随迁子女家长的行动和15位专家学者的呼吁,也让部分北京、上海等本地户籍人士产生了担心。在微博上,有关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论战开始出现。部分北京、上海户籍人口认为,放开之后,外地人将抢占他们的子女的教育资源。

北京、上海是“高考洼地”,担忧很正常。但另一个流动人口大省广东并非“高考洼地”,其“取消高考户籍限制”改革同样难以推进。

上一篇改进方案

下一篇年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