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学观念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学观念论文范文1
关键词:司马光;朴儒;文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2)06-0180-005
司马光是宋代的名臣大儒,一生著述极丰,根据《郡斋读书志》所载,司马光共留下经学、史学、哲学著作三十余种。司马光在史学领域地位崇高,其所著《资治通鉴》被《四库全书总目》称为“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1],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界的“两司马”。在经学上,司马光弘扬儒术,力辟佛老,对儒家经义做了许多开创性的阐释,朱熹将其与同时的周敦颐、邵雍、二程、张载合称为北宋“道学六先生”[2]卷八十五。司马光的文学成就不如史学、经学耀眼,然而著作繁富,成就斐然,如今留有赋一卷,诗十四卷,制诰、奏议、章表四十三卷,书启、论说、纪传、杂文十四卷,序跋、《疑孟》、《史剡》、《迂书》等二卷,墓志、祭文、青词等六卷。司马光留下的大量著作,为研究其文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司马光不以文学自矜,他评价自己“至于属文,实非所长”,实为自谦之词。司马光在《答怀州许奉世秀才书》中说:“光性愚鲁,自幼诵诸经,读注疏,以求圣人之道,直取其合人情物理,目前可用者而从之。前贤高奇之论,皆如面墙,亦不知其有内外中间,为古为今也。比老,止成一朴儒而已。”[3]453司马光自诩“朴儒”,结合司马光的立身处世、学术观点来说,这一自诩可谓恰当。司马光的文学创作观念也都明显受这一思想的影响。本文对司马光的文学创作观念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及诗学倾向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务为可用之文,推崇文以载道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序》中说:“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为可法,恶为可戒者,为编年一书。”[4]9607这是司马光治《资治通鉴》的初衷,即从繁多的史料中撮其精华,汇为一书,务为可用,于军国政事有益。司马光在《答范梦得书》中也曾说:“诗赋等若止为文章,诏诰若止为除官,及妖异止于怪诞,诙谐止于取笑之类,便请直删不妨。或诗赋有所讥讽,诏诰有所戒谕,妖异有所儆戒,诙谐有所补益,或并存之。”[3]1743这是与范祖禹讨论《资治通鉴长编》的书信。在司马光看来,若是诗赋仅有文采,连《长编》也可弃之不取。《长编》对于史料具有收集性质,务为广博,“弃之不取”可见司马光对诗文之“用”的重视。而有益之文,诗赋、诏诰、怪诞、诙谐等文章都可以选用。《资治通鉴·陈纪二》记载了隋治书侍御史李谔的上书:“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4]5476这是李谔对江左文风的批评,也可视作司马光的代言。由此也产生了一个《资治通鉴》引起广泛讨论的问题,即屈原在《通鉴》中无一字提及。
对于这一问题,有些读者将其理解为司马光对于屈原“露才扬己”、“暴露君恶”的行为不以为然,因而不屑齿及。更有甚者,将司马光列为屈原的对立面,如闻一多曾说:“我记得,至少有两人了解屈原,一个是教人‘痛饮酒,熟读离骚’的王孝伯;一个是在《通鉴》里连屈原的名字都不屑一提的司马光。前者一个同情的名士,后者一个敌意的腐儒,都不失为屈原的知己。”[5]这未必是司马光的原意,司马光并非敌意屈原,在七言绝句《醉》中有句云:“果使屈原知醉趣,当年不作独醒人。”如五律《五哀诗·屈平》有句:“冤骨销寒渚,忠魂失旧乡。空余《楚辞》在,犹与日争光。”可见,司马光不仅同情屈原,对于《楚辞》也报以极高评价。之所以在《资治通鉴》中对屈原只字未提,恐怕是由于司马光对于《资治通鉴》严格的取舍标准。《邵氏闻见后录》卷十曾说:“司马文正公修《通鉴》时,谓其属范纯父曰:‘诸史中有诗赋等,若止为文章,便可删去。’……《通鉴》并屈原事尽削去之。……《通鉴》掩日月之光,何耶?公当有深识,求于《考异》中无之。”[3]2042或许在司马光看来,辞赋仍属于“载之空言”,因而不仅在《通鉴》中不提《离骚》,甚至连屈原的事迹也只字未提。
司马光对藻绘雕饰的文辞不以为然。司马光在《答福昌张尉耒书》中说:“然窃见屈平始为《骚》,自贾谊以来,东方朔、严忌、王子渊、刘子政之徒踵而为之,皆蹈袭模仿,若重景叠响,讫无挺特自立于其外者。”[3]1285司马光对于屈原以后的赋作家几乎一概抹杀。司马光自身创作也务为可用,苏轼评价他:“其文如金玉谷帛药石也,必有适于用,无益之文,未尝一语及之。”(《司马温公行状》)[3]2046
司马光与当时文坛上兴起的古文运动相呼应,也继承了从柳开、穆修、石介等人传袭而来揄扬韩、柳古文的传统,司马光强调“文以载道”。司马光《在答陈充秘校书》中说:“然光未知足下之志,所欲学者古之文邪?古之道邪?若古之文,则某平生不能为文,不敢强为之对,以欺足下。若古之道,则光与足下并肩以学于圣人,光又智短力劣,疲倦不进者也。……足下所称引古今传道者,自孔子及孟、荀、扬、王、韩、孙、柳、张、贾,才十人耳。若语其文,则荀、扬以上,不专为文;若语其道,则恐王、韩以下,未得与孔子并称也。”[3]1238司马光一生推崇扬雄,认为扬雄“不专为文”,有道存之,是司马光心中的文人典范。尽管扬雄有辞赋传世,然而司马光所尊崇的则是扬雄《太玄》、《法言》等阐述儒学义理的著作。对于“文以载道”的观点,司马光在对庄子的评价中可以很鲜明地体现出来。
或曰:“庄子之文,人不能为也。”迂夫曰:“君子之学,为道乎?为文乎?夫唯文胜而道不至者,君子恶诸。……而子独嗜之乎?”或曰:“庄子之辩,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迂夫曰:“然则佞人也,尧之所畏,舜之所难,孔子之所恶,是青蝇之变白黑者也,而子独悦之乎?” (《迂书·斥庄》)[3]1518
这是司马光对庄子之文的看法。在他看来,庄子之文离道甚远,虽然文采斐然,然而文胜而道不至,是颠倒黑白之文,不足贵。司马光对扬雄“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的说法笃信不疑,对于扬雄“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思想深有感触,因而排斥辞藻富丽而不以道贯之的作品。像这类观点在《迂书》中尚有很多,如“君子有文以明道,小人有文以发身。夫变白以为黑,辕南以为北,非小人有文者,孰能之?”(《文害》)“言而无益,不若勿言。为而无益,不若勿为。”(《无益》)“使庄为扬言,斯与之矣;扬为庄言,斯拒之矣,孰党焉。”(《无党》)这些都表明司马光对于无益儒道的文章是弃而不为的。司马光自己的作品也大量谈道解经,其儒学著作详列于下:
经类:《温公易说》一卷,《无逸讲义》一卷,《古文孝经指解》一卷,《中庸大学广义》一卷。
子类:《疑孟》一卷,《说玄》一卷,《潜虚》一卷。
注疏类:《集注法言》十三卷,《集注太玄经》十卷。
杂类:《道德述要》二卷,《居家杂仪》一卷,《温公书仪》一卷。(以上目录及卷次据《郡斋读书志》)
二、诚实不虚的创作态度,严谨素朴的文学表达
司马光行文不求工巧组丽,而是平典自然,娓娓道来,成就虽不如同时期的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人,历来却不乏读者,且评价颇高。苏轼在《司马温公行状》中称赞司马光的文章是“文辞醇深,有西汉风”[3]1802。司马光在行文技巧上没有过多的讲究,但在文章中诚实自然,纤毫不隐,读其文可知其人。
《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一记载司马光少年时期的一则轶事,“光年五六岁,弄青胡桃,女兄欲为脱其皮,不得。女兄去,一婢子以汤脱之。女兄复来,问脱胡桃皮者,光曰:‘自脱也。’先公适见,诃之曰:‘小子何得谩语?’光自是不敢谩语。”这是一则轶事,司马光为人诚实不欺在当时实是有口皆碑。司马光终其一生忠厚正直,他曾说:“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耳。”[6]苏轼在《司马温公神道碑》中也说他:“论公之德,至于感人心,动天地,而蔽之以二言,曰诚曰一云。”[3]1831司马光为人磊落坦荡,有君子之德,行文也是发于胸臆,纤毫无隐,给人一种诚实自然的动人力量,后世读者常因文考究其心,从文章中窥见司马光的德行。清代沈德潜在《重刻司马文正公集序》中评价:“故自奏对扎疏,以及辞赋记赞,其微者根乎天人性命,显者关乎宗社生灵,皆发乎道德功业之余,非有意于文,而不能不文者也。世之读公文者,因辞以求其用心之不欺,即大《易》所谓‘修辞立其诚’者。”[3]1922司马光认为,文如其人,有德君子不当为怪异之文,失之不经,“有兹事必有兹理,无兹理必无兹事。世人只知所怪希见,由明者视之,天下无可怪之事”[3]1508。司马光以名节自矜,无论言行举止、论文著述都不失君子之风,今天流传的司马光作品,绝少怪力乱神之事,大多发于胸臆,娓娓道来,正气凛然又不故作姿态,不少评论家都曾评价司马光作品持论甚严,道德俨然,使人读其文可想见其人。如范成大《跋司马温公帖》:“旧传字书似其为人,亦不必皆然。……惟温公则几耳,开卷俨然,使人加敬,邪僻之心都尽,而况于亲炙之者乎?”[3]2094宋代楼昉《崇文古诀》卷十七评司马光《谨习书》曰:“此书说礼与他人说礼不同,援据得当,措陈明白,诚笃恳切。可以见此老爱君忧国之心。”宋代刘炎《迩言》评价:“或问:‘欧阳、司马之文,孰优?’曰:‘欧阳本之韩退之,学而至者也;温公远齐先汉,自诚实而充也。’”[3]2096元代吴澄《张氏自适集序》也曾说:“欧、曾、王、苏同时,司马文正公岂出于数子上哉?然读者不肯释手,何欤?盖其心术正,伦纪厚,持守严,践履实,积中发外,辞气和平,非徒言为之尚,以人论文则然也。”[3]2097-2098司马光的文章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感人至深的力量,是因为他在文章写作中贯穿着“诚”这一朴实自然又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清人在《培远堂重刻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序》中评价司马光:“邵子以公为脚踏实地人,朱子以为笃学力行,有德有言,岂虚语哉!窃尝以为古今人才力难以强同,中心之诚可以自勉。公平生事业,皆从‘诚’字流出,故无不可对人者。”[3]1913
此外,司马光对大言无羁、诡辞谩语的文学表达也深为不满,因此他对《孟子》、《战国策》等雄辩之文多怀不满。为此,他还特地作了《疑孟》,对孟子的言说表示质疑。如《疑孟·告子曰生之谓性犹人之谓性乎》:“疑曰:孟子云:‘白羽之白,犹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告子当应之曰:‘色则同矣,性则殊矣。羽性轻,雪性弱,玉性坚。’而告子亦皆然之。此所以来犬牛人之难也。孟子亦可谓以辩胜人矣。”[3]1491司马光对孟子的诡辩不以为然,认为孟子混同概念,以达到“胜人” 的目的。再如《策问十道·第五道》对孟子的言说又进行了批评,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对此,司马光认为孟子是在非圣毁经,使得后世学者认为《尚书》不可信,而对圣人、对经典轻加诋议。司马光反驳道,孟子自己曾说过“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难道只能用来说《诗》,不能用来评价《尚书》吗?不仅如此,司马光对于逞口舌之辩的历史人物多有贬斥。司马光在《贾谊论》中认为“世皆以贾生聪明辩驳,晓练治体”,而自己认为“贾生学不纯正,虽有俊才,任之为治,必不效矣”。原因就在于贾谊所言过当,言辞激切却又不识时务。司马光对于德才之辩看得非常深刻,对于缺乏敦厚的思想内涵又大言欺人的人物多加批评,认为贾谊“世人不察其所由之术,苟见其材之茂,学之博,其言暐晔可观,而不得施于世,因从而叹之,不知失夫驳滥刻深,非吾党也”[3]1425。虽然司马光“文似西汉”,但对于大言不惭的贾谊,司马光也大不以为然。
司马光对于舞文弄墨的否定或有来自于现实的考虑。王安石曾引荐一批在司马光看来巧言令色,用伶牙俐齿为改革鼓吹的官僚。司马光在《与吴相书》中说:“州县之役,困于烦苛,以夜继昼,弃置实务,崇饰空文,以刻意为能,以欺诬为才。”[3]1274史载王安石引荐吕惠卿时,神宗与司马光之间有这样一番对话:司马光谏曰:“惠卿险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也。”……帝曰:“惠卿进对明辨,亦似美才。”光对曰:“惠卿诚文学辨慧,然用心不正,愿陛下徐察之。江充、李训若无才,何以动人主?”帝默然。[7]司马光赞同孔子的说法:“我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在司马光看来,真正的儒者是道德高远、博雅渊默的,对于言辞浮夸、为文缛丽者不足以称之为儒者:“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不息,为之儒也?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颜太初杂文序》)[3]1324
三、陶写林泉之乐,诗贵平淡闲远
司马光曾评价自己“至于属文,实非所长”,“尤拙于诗”,实为自谦之词。司马光留有一千零二十九首诗,还著有《温公续诗话》,仿欧阳修《六一诗话》的体例而著,兼有纪事、诗评。大量文献为研究司马光的诗歌创作态度提供了条件。
司马光有着极强的用世之心,《宋史》本传记载,元祐后司马光再度拜相,“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业。”[8]司马光在《疑孟·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中反驳孟子道:“君子之仕,行其道也,非为礼貌与饮食也。昔伊尹去汤就桀,桀岂能迎之以礼哉?孔子栖栖遑遑,周游天下,佛肸召欲往,公山弗扰招欲往,彼岂为礼貌与饮食哉?急于行道也。”[3]1492在司马光看来,只要人臣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君主如何礼遇自己是可以不计较的。然而司马光在诗歌创作领域却极力推崇高蹈归隐之诗。
司马光在《通鉴》中于高士、隐士一概不取,在诗歌方面却颇推崇隐士之诗。在《续诗话》多有记载。第二则便是记载九诗僧之一的惠崇的诗,然而这一则褒贬却不甚明显。他引用欧阳修的原话,称《九僧诗集》已经散佚,九诗僧除惠崇以外,其他姓名皆不可考。司马光则通过他人之口将九诗僧全部罗列而出,可以补史记之缺。《续诗话》还多次摘录隐士诗并加以褒扬,如赞美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曲尽梅花之体态”[3]1791, 赞美魏野的“千林蠹如尽,一腹馁何妨?”(《啄木鸟》)“吉凶终在我,翻复谩劳君”(《竹杯挍》)为“有诗人规谏之风”,并称赞“妻喜栽花活,童夸斗草赢”是“真得野人之趣”[3]1792。除此以外,《温公续诗话》还记录了韩退、刘概等处士。对于隐士生活,司马光表达了发自真心的向往与倾慕。
司马光自己也创作了许多此类诗歌。较为有代表性的是《自题写真》:
黄面霜须细瘦身,从来未识漫相亲。居然不可市朝住,骨相天生林野人。
还有如《河边晚望》:
高浪崩奔卷白沙,悠悠望极入天涯。谁能脱落尘中意,乘舆东游坐石槎。
再如《自嘲》:
英名愧终贾,高节谢巢由,直取云山笑,空为簪组羞。浮沉乖俗好,隐显拙身谋。惆怅临清鉴,霜毛不待秋。
司马光功业煊赫而作这些诗,可谓“心缠机务,而虚述人外”,司马光汲汲于仕进,但对“蔬食饮水、曲肱枕之”的儒者风采却未能忘怀。
司马光与欧阳修、梅尧臣等宋初著名诗人交好,他自己也十分喜爱平淡诗,并对梅尧臣的“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9]十分称赏,并在《温公续诗话》中多次提到。司马光称赞父亲司马池的诗《行色》为“岂非状难写之景也”,并说“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司马光对梅尧臣的诗赞不绝口,在《园中纪事二绝》中说:“坐嗅白莲药, 卧看青竹枝。闲斋不成寐, 起读圣俞诗。”梅尧臣去世后,司马光还作有《和不疑送虏使还,道中闻邻几圣俞长逝,作诗哭之》、《梅圣俞挽歌二首》、《和吴冲卿三哀诗》等。在诗歌上,司马光比较倾向于欧阳修、梅尧臣的观点,作诗讲究含蓄有味,得味外之旨,司马光不是诗新的主将,但是以实际行动以及自身的政治地位为欧、梅、苏等人起到声援作用。
即使作者并非隐士,司马光所称赏的仍然是平淡闲远、隽永有味的诗篇,如寇准的“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陈尧佐的“雨溜蛛丝断,风枝鸟梦摇。诗家零落景,采拾合如樵”,杨朴的“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诗”,大名进士耿先之的“浅水短芜调马地,淡云微雨养花天”,等等。
司马光的创作中有许多是讲求平淡风格的,俯拾即是。如《夏日西斋书事》: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晓霁》:
梦觉繁声绝,林光透隙来。开门惊鸟鸣,余滴堕苍苔。
再如《湖上村家》:
万顷寒烟外,茅茨枕碧流。枫林巢乳鹤,沙溆乱鸣鸥。漠漠菰蒲晚,苍苍芦荻秋。欲过南浦去,篱下出渔舟。
司马光作为一代重臣,其诗心却常在山水花鸟之间,这与司马光几次出都经历及进退自如的人格修养有关。同时,司马光的诗歌追求也是对唐诗以来崇拜隐士群体的诗歌传统的继承。“无论是寻访旧友、煮茶谈天、学禅问道还是兴起闲游,在某种意义上都体现了诗人对当下现实的暂时逃离,对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对一种能够安顿自己心灵的精神境界的寻访。……因此,诗歌文本的抒情对象常常不只是停留在那群高士身上,而是引向包容高士、藏匿高士的远离人烟的化外之境。”[10]
司马光曾公开表态自己不善作诗,甚至认为诗无关紧要,在《答齐州司法张秘校正彦书》中说:“光素无文,尤拙于诗,不足以揄扬盛美,取信于人。况近世之诗,大抵华而不实,虽壮丽如曹、刘、鲍、谢,亦无益于用。……诗何为哉!诗何为哉!”[3]1268司马光有时又会显示出自己的矛盾之处,不仅自己留诗甚多,而且将诗作为权衡人才的标准,他在《冯亚诗集序》中说:“文章之精者,尽在于诗。观人文者,观其诗,斯知才之远近矣。”[3]1332由此可见,司马光并非认为诗“无用”,而是华而不实的诗无用,司马光所称赏的不是辞藻堆砌的诗,而是平淡闲远,抒发真性情、真自我的诗歌。
参考文献:
[1]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53.
[2]朱熹.晦庵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司马光. 司马光集[M].李文泽,霞绍晖.校点整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4]司马光. 资治通鉴[M]. [元]胡三省,注.北京:中华书局,1976.
[5]闻一多.神话与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43.
[6]苏轼.东坡志林[M].北京:中华书局,1982:67.
[7][明]冯琦原,编.[明]陈邦瞻,纂辑.张溥论正[M]//宋史记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57:255-256.
[8]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1632.
文学观念论文范文2
下面我以“按三维特征摆放图形”的教学活动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首先,根据“按三维特征摆放图形”(如图一)内容本身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和幼儿的个体差异,我有意识地提供了同类型经验、不同层次的相关结构的活动,如看标记画图形、图形身份证、填图形片、按二维特征摆放图形等。
(附图{图})
图一
“按三维特征摆放图形”是指要求幼儿按照图形的颜色、形状、大小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在表格上找出符合三个特征的位置,并正确摆放图形。表格的上下两横排和竖排第一行的特征标记使表格具有坐标的性质。表格中的每一个空位都表示着一个图形的颜色、形状及大小三者的统一。它要求幼儿不仅能准确地分别感知图形的三维特征,而且能理解表格空位表达的是某一图形的三个方面的综合特征。而“按二维特征摆放图形”(如图二)要求幼儿按图形的颜色、形状这两个特征在表格上正确地选放图形。这比按三维特征摆放图形少了一个维度的综合,在操作要求上显然低了一个层次。“填图形”活动是根据图形和差异线(注),找出某差异线与某图形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它只是对两个图形片进行直观的比较和分析,没有前两个活动所具有的空间感知上的难度。“看标记画图形”和“图形身份证”这两个活动要求幼儿根据标记画出相应的图形,或根据图形画出相应的标记,它与前几个活动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准确地感知图形特征为目的的,但它没有比较、分析、概括图形特征的要求,只是巩固对一个图形特征的感知,显然它在这几个相关活动中难度是最低的。
(附图{图})
图二
上述几个活动都是关于分析、综合图形特征的同类活动,却有着不同的层次。选择和提供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主动地储存、建构有关图形特征的知识经验,理解表格(即坐标)所表示的数学意义,获得多维度地分析、综合图形特征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在小组活动时,我注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发展水平选择适合自身学习的活动,并针对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节活动内容与要求,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尽可能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
例如,对个别必须通过反复操作才能理解图形、表格的综合意义的幼儿,我鼓励他们先操作难度层次低的活动,再操作属于同类经验但较为复杂的活动,促使他们通过感知多种材料来逐步积累同类型的经验。对于能正确地按三维特征摆放图形的幼儿,我要求他们讲述摆放的理由,提高其对几何图形特征的综合、概括能力,使外部的动作逐步内化为相应的认知图式,进而理解并抽象概括出相应的概念。
经过几次操作活动之后,大多数幼儿能正确地在三维排列板上摆放图形,不少幼儿能运用语言表述操作的结果。为什么幼儿能较快地掌握按三维特征摆放图形的操作规则呢?我认为这是幼儿在感知图形特征的活动中积累了有关经验,并在同类操作实践中得以迁移和运用的结果。
文学观念论文范文3
(一)青春期的矛盾与逆反心理
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历程中极为特殊的阶段,心理水平尚处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既摆脱不了儿童的幼稚,又想有成年人的成熟,可以说是既幼稚又成熟。“成熟表现在遇事想做主,不愿当小孩子,想参与家庭事务并发表意见;幼稚表现在容易偏激,易受外界影响,从众心理比较严重。对家长不太信任,处于半服从、半逆反的矛盾状态。”[1]他们的身心发展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的心理发展上的矛盾。通常表现为勇敢与怯懦、封闭与开放、反抗与依赖相互矛盾的心理特征。他们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对老师、父母的说教滋生厌烦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对老师、父母不太信任,不再盲目崇拜老师。他们心理压力比较大,有的变得比较内向,有的则性格暴躁,脾气很大。他们大多数会很茫然,会无所适从,会不知所措,会产生一种焦躁、紧张、恐慌不安的情绪。
(二)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目前,许多初中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动力不足。有的是为了应付父母而来的,有的只是为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混个文凭。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对学生目标的明确定位,认为学习的前途渺茫,学不学无所谓。另外,许多学校地处边远山区,教学条件较差,同时由于很多学生家里经济条件较差,甚至难以承担学校的费用。在这种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动力普遍不足,上进心不足,学习不是处于“热爱”及其“我要学”的主动状态,更多的是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因而难以发挥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读书无用”论广为流传,厌学情绪严重
近年来,受高校毕业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读书无用”论在广大家长与学生中盛行。特别是对于一些许多有严重自卑心理的学生,认为前途渺茫,大多数人知难而退。这种“读书无用”论调致使许多学生上课请假、缺课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凡事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特别是有些后进生认为老师偏爱优等生,而使自己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绝大多数后进生因为父母和老师不能正确的引导,总是以为自己学习也不会有出息。强烈的“读书无用”论使学生们普遍茫然困惑,有的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对老师缺乏应有的尊重,甚至与老师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二、当前学生管理应树立的观念
鉴于初中学生的思想状态与行为特点,作为学校教师如果还是套用传统的家长式的老办法去管理学生,将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因此,作为教师不但要充分认识学生,更要充分认识自己,及时把握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从而做到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
作为学生管理者,教师要将学生看作动态发展的人,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使他们同样拥有自由、民主、平等的基本权利。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疾苦,并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们的合理需求,密切联系学生,热情关心学生。将学生管理工作建立在“以人为本”的观念之上,建立在对学生关心、爱护、信任、同情的情感之上,学生就会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师,信任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与管理。同时,教师要注重发挥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做到恩威并重、宽严有致、张弛有度,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在融洽、和谐、有爱的心理氛围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意识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一种施与和接受的关系.管理者是被管理者的自然对立面。那么,学校、教师就成为绝对的权威,而受教育者—学生就只能扮演服从者的角色,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不同程度地受到忽视,他们的一些正当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2]而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要为学习者服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管理观念。因此,教师要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观念,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具有奉献精神,不厌其烦地为管理做一些烦琐的小事。教师只有具有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学生管理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实行素质教育观念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使考试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是否努力的一种标准。这种观念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被扭曲的心态,即使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危机感和优越感,心灵也变得相当脆弱。这样的教育已背离了我们的教学原则。因此,教师必须实行素质教育的观念,推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体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步入积极健康成长的道路。
(四)确立刚性管理观念
建立在刚性管理观念基础上的学生管理工作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目的,以规范化和标准化为显著特征。在目前,有些学生由于多种复杂原因,养成了一些了恶习怪癖,他们不服教师管教,经常会惹事生非,制造矛盾,惟恐天下不乱,这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具有麻烦。同时学生中的迟到、旷课、打架、上网成瘾、喝酒、顶撞辱骂老师等现象也较多。因此,针对这些学生,教师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他们以恰当的惩罚与批评。只有把说服教育和适当惩戒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管理好这类学生。
文学观念论文范文4
(一)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矛盾
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是教学生成重要还是教学预设重要?这是教师在个性化课堂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如F小学教师在“科学”学科中学习“电气的作用”时,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利用2节电池怎样使小车跑得更快?于是,让学生去进行试验和探究,有的学生用两节电池去做“串联”与“并联”的实验,观察小车到底是串联时跑得更快,还是并联时跑得更快,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进行串联和并联并进行“试车”。但是,在日本专家加藤幸次和中泽米子等看来:“为什么只是规定让学生用两节电池却不是3节电池或其他数量的电池,比如10节电池呢?”此例说明,教师过分强调了对教学过程的教学预设,预先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该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会怎么样?”“结论是什么?”等等都在“掌控”之中,从而使学生缺少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缺少了更多的创造空间。
(二)学生主体和教师中心之间的矛盾
新课改主张和倡导新的教学理念,并明确指出:“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与评价者,而不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裁判者”“法官”,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目前,仍然存在的状况:如F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分配律”教学中的提问:用文字表述下面式子:“(a+b)×c=a×c+b×c”,有些学生回答:“a加b乘以c等于a乘以c加上b乘以c”,这个答案其实没有错,但由于与教师的答案不符,被教师阻止回答,并“正确的”替学生说出了乘法的分配律应该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结果不变。”在此,笔者认为,第一,教师没有尊重学生和学生的话语权和个性化回答的权利。第二,教师没有真正转变自己的角色观念,仍以“课堂教学中心”自居,缺乏从学生视角去思考问题,从而出现教师“越俎代庖”,剥夺了学生的学习选择权。
(三)划一性与选择性的悖论
开放式个性化教学强调由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案走向学生的“学案”,由教师的教教材到教师“用教材教”,将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需要改变教案的划一性,关注学生的学案的可选择性,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节奏,让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开放式个性化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关注,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探究,但是在教师如何将学案的可选择性充分发挥出来的过程中又往往会出现教师教案的划一性的弊端,如规定学生的探究的问题和范围,不能有效体现学生的可选择性。
二、教师观念文化的障碍因素分析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阻碍
我国古代,老子就主张以“一为本”,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且,唐朝的颜师古也主张:“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一直左右着人们认识事物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以至于在更多的时候“强调统一”“强调一致”,绝对不允许有其他的异端文化和分歧观念的存在和个性差异,以至于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强调书本上的答案一致性,学生解答问题的方法的“统一性”和“同一”。在过于保守的去个性化教学文化权威面前,教师的个性抗争显得“不堪一击”。在教育学理论中,“一”被彻底地内化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精神”和“灵魂”。如学生座位要排列整齐和一体化,让学生把手放在背后面,回答问题必须举手;教师提问的答案也是统一化和标准化的,否则就是错误的或是“大逆不道”。在长期的“去个性化”“同一的”“标准化的”教育情境下,教师的个性缺席,学生的差异被泯灭。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导致开放式教育文化理念的缺失。开放式教育理念是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将开放式看做是自变量,将个性化视为因变量。”。不难发现,教师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具有了一定的开放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但是,由于对开放式个性化教学理念的精神实质并没有清楚的理解和内化为个体行为,所以,出现个性化教学视域下的集体化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甚至出现违反个性化教学主旨的教师教学行为。
(二)教学思维的固化
(1)剥夺了学生探究的需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早就指出,学习是当前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正如终身学习“四大支柱”:学会做事(learntodo)、学会认知(learntoknow)、学会生存(learntobe)、学会共同生活(learntolivetogether)等倡导的学习对学生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去“参与”和“探究”以及“动手”,去“自主学习”、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然而,由于“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等的影响,一方面,教师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中心地位”和尊严。另一方面,出于关心学生,正如F小学数学教师担心学生出错,而打断学生的个性化回答而教师自己将“乘法的交换律”告诉学生,这样做恰恰是剥夺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剥夺了学生“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学习体验的需要”及“获得认可和欣赏的需要”。
(2)对学生自己评价思维的忽视。
一直以来,教师就是学生考试成绩的“法官”和“裁判者”,在家长和教师面前,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往往是“最听教师的话”,而且教师也是最喜欢“听话的学生”,因此,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左右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以及学生的思想发展。由于忽视了学生自己的评价,从而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父母、教师与父母的一种矛盾状态,导致了一种学生自我评价意识缺失的状态。
(3)对不同个性和差异的忽略。
个性化教学强调关注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选择性。由于教师在集体化教学思维的影响下,更加愿意关注共性的内容,关注学生的共同学习和基础性学习,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共同学习上,而对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或者拓展性学习以及学生的差异性学习方面,教师常常是疏于指导和引领。如F小学的个性化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往往会重视学生的集体化学习,而对学生个性化学习情况往往“不去过问”,不管学生的“对”与“错”,就像数学学科中学生出现“那些简单的错误”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固有的共性思维,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此,教师不能关注到哪些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指南上的内容,哪些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指南上的学习课题。
(4)集体化教学导致固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直以来,学校的学生座位都是“秧田式”排列的,因此,教师对于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显得“得心应手”、“驾轻就熟”,但是面对小组合作学习,面对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往往显得“手脚无措”、“无所适从”。一方面,面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能有效的去指导学生去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面对学生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往往也不能进行做到恰当的指导和引领。所以,笔者认为,由于传统的教学思维的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于个性化教学实践中的教师来说还是需要进一步去突破的一个重大难题。
(三)考试文化的强势存在
公元605年隋朝开始科举考试以来,考试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的一大特色,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许多学校放弃了更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教育转变成为考试的一种工具,以至于在考试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学校的考试文化。有学者认为:“延续了千余年的考试文化是课程评价改革的深层桎梏。”笔者在对F小学一个从事27年的语文学科LYH老师访谈时问到:“您认为哪些因素在影响您的个性化教学?”他的回答:“我认为中高考的指挥棒片面地追求高分对个性化教学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个性化教学当中,我们会全面地关注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培养,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尊重差异,重视能力。过于关注知识传授和考试分数,往往会干扰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强势存在的考试文化在不断的考验和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判断力,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个性的发挥,以至于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的选择权也就无关紧要了,“因为考试已经帮教师和学生选择好了。”因此,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教师的代替学生的选择,正如F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公式的学习过程中,主动替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而不愿意让学生有自己个性化的回答和差异性的答案。
(四)办学理念的“趋同”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文化也会深刻地影响教师文化。当前,我国学校教育特色就是一种“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局面,以至于被认为是:没有特色就是中国教育的特色。从学校布局一样到学校岗位设置一样,从学校教室布置一样到学校课程一样再到学校教学方式一样,从学校文化一样到学校培养方式和目标一样等等,都表现出“同化一”和“标准化”的教育模式,从而使学校特色丢失,也限制了教师个性的发挥和导致产生学生的去个性化。在主流文化“趋同化”的学校文化的背景下,导致教师与学生都绝对不允许有差异和个性化出现的文化,那么,差异往往被看做“大逆不道”,差异也不看做“洪水猛兽”,差异还被认为“离经叛道”,差异更被当作“异端邪说”,这样以来,差异就无形中消失了。在趋同化的学校文化背景下,教师就很难实现个性化的表达,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过程。因此,学校文化对教师的影响也是影响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教师观念文化的推进策略
(一)深化开放式的学校教育文化理念
1.形成开放式的学校理念。
形成学校开放式的教育理念,是开展个性化教学,形成开放式的教师群体文化的重要方面,一个学校的发展不是教师个体的个性化教学理念的形成,而是全体教师的个性化生成,通过对F小学教师“您觉得开放式理念与个性化教学具有多大的关系?”的调查,发现没有教师选择“不太大”和“没有关系”,而选择“很大”的比例达到“93.33%”,而选择一般的则为“6.67%”,可见,开放式教育理念与个性化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进一步去“打开班级的墙壁”、“打开年级的墙壁”、“打开教师的墙壁”、“打开部门的墙壁”,“促进学生之间、教师之间、部门人员之间的合作”。
2.形塑开放的课堂教学理念。
在形成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文化过程中,教师需要形成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理念,只有从作为上位层次的意识层面和观念层面上去进行变革,才能从行为上去形成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文化,因此,我们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根除一本教材、一个大纲、一间教室、一位教师、一个教条、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开放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个性化教学的生成。
3.构筑敞亮的师生关系。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曾经指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的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在开放的教育理念中和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敞亮的“我-你”的关系,而不是“我-他”关系,是一种开放的心灵对话和学习合作,是一种“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展示自身的个性,而且,教师也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元是尊重的,并倡导学生的个性的丰满和人格的完善。
4.开放的教学资源观。
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被提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那种过去传统的教学资源观,即仅仅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作为教学资源,而需要注重更加宽泛的教学资源,将教师自身等也纳入到教学资源,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条件下,“云教育”的产生,开放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彻底摆脱了传统教育的诸多限制,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有效地整合跨区域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开放的教育资源观的形成,改变现有的教师文化观念,教师能更加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从而促进个性化教学。
(二)个性化教学背景下的教师文化特征
1.教师文化的共享性。
首先体现在教师之间的互惠互利,指教师之间成功经验的共享或是遇到困境或问题时的共同承担。第二,体现在教师之间的相互发展。教师之间能通过“同伴”关系来促进相互之间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网络等信息手段比较发达的时期,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E-mail以及云平台等信息工具来进行对话与交流,分享其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从而改变过去那种缺乏交流与封闭的状态,促进共同的发展。第三,体现在教师的反思。教师的反思不仅来自“吾日三省吾身”,来自教师自我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总结,也体现在通过学科组的教师、年级组的教师、学校其他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享”而得到的一种“反思”。
2.教师文化的创新性。
陶行知曾说“处处都是创造之地,时时都是创造之时。”教师文化的创新性,首先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师勇于接受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如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学习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资源观、知识观、课程观、评价观、师生观等等,能主动去适应去接受。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主动形成与创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或者超越当前教育教学所需要的观念。二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更新。新课程改革时代,新课程需要教师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为课程的建构者、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与合作者、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转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等角色的转变。三是体现在教师能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等教学方式的创新。
3.教师文化的合作性。
哈格里夫斯指出“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与“巴尔干状态的教师文化”,从而走向合作性的教师文化。首先是教师的合作,一是教师之间“形式上的合作”。在学校中教师往往是属于某个学科小组,某个年级组等某个小团体,这些团体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二是教师之间“内容上的合作”,主要是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包括教师的集体备课、上课过程中的分工合作,教学评价中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学习等合作。第二,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大学具有专业的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培训等特点,能给中小学教师更多的专业指导,但是中小学具有更多的教师实习环境和研究场所,通过对中小学的研究,大学教师能更加适合对教师进行指导。因此,两者充分的合作能给教师带来更多的益处。第三,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合作。学校、家庭都是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改变“5+2=0”的现象(即五天的在校学习和两天的在家休息结果出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零),教师需要与家长合作共同教育学生,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第四,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教学与教学管理都是学校的工作,两者相辅相成的,通过教学管理能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4.教师文化的专业自主性。
主要是指教师职业所具有的专业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自从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教师是一种专业以来,被社会广泛认同。首先,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就属于某种专业,如语文教师属于语言学科的专业,物理教师属于物理学科的专业,特别是大学教师更加突出其比较强的专业性。其次,教师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从事某一种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在工作上也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性。正因为教师文化的专业性,所以教师文化也凸显出其自主性,面对教师的工作,教师具有自己的独到的专业判断,具有自主的教学行为。但是,“时至今日,各种干预、扰乱、冲击教师专业化的势力盘根错节,教师专业自主的声音非常薄弱,造成了当今口号横行、专业弃守,乃至教师文化衰微的尴尬局面。”因此,在当前教学行政权力需要进一步“淡化”,教师的专业自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专业自与教育行政权之间,需要进一步划清边界权力的边界,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自,做到“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5.教师文化的开放性。
当前,教师文化是具有时代信息特征的多元性的开放文化,它要求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不断与外界交换信息,以适应变化发展的社会主导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亚主导文化,从而形成追求胜任与卓越的教育品质。可见,个性化教学视域下的教师文化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在个性化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保守、封闭的现状,积极实现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到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转变,积极形成开放的、多元的教学。
(三)教师文化变迁规律及扬弃教育文化传统
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特质、文化因素的量的渐变以及进而都的文化结构、文化模式的变化,其一般规律是从量变到质变、从自发到自觉、从外部到内部等这样发生的一个过程。固然,教师文化的发展也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从文化继承———文化选择———文化冲突———文化整合等过程。可见,在构建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文化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看到集体化教学视域下的教师文化与个性化教学视域下的教师文化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区别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个性化教学视域下的教师文化与之前的教师文化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所以不能片面的去构建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文化,需要在扬弃的前提下进行构建,即一方面需要对传统的教师文化进行反思和审视,对个性化教学视域下的教师文化特点进行理解,另一方面,不能讲以前的优秀的教师文化传统全部抛弃,成为“虚无主义”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在构建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文化过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教师文化发展的规律,理解教师文化变迁的原因,也理解教师文化变迁的规律和过程,从而做到有序的进行。
四、结语
文学观念论文范文5
实施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内容的手段即为教学方法,固有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暴露出一些弊端,“填鸭式”的教学观念存在一定的强制性,压制和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会因此受到较大的限制,美术教育需要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完成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入手,引领学生对美进行感知和领会。课程内容不同,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就需要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充分重视写生教学,引领学生们用心体验和领悟自然美、人性美和社会美。课时和场地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写生教学的实施。对于没有条件进行户外写生的学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因地制宜,对校园周边的物、景、人等进行写生,有助于绘画创作的开展。教师不能单纯利用介绍趣闻轶事和情节内容讲解美术欣赏课,对于作者的艺术观念,作品本身的色彩、构图、肌理、空间等也要有所涉及,提升学生对艺术形式的感知能力。在艺术设计中,一些抽象艺术语言的创意和应用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学生体验美术与科学、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对直观的图例进行利用的时候,要将一些优秀的作品选择出来,对科学性和新颖性要予以关注,在确定学生的练习内容时,要按照学生的具体水平将坡度、难度把握好,鼓励具有独特创意的学生,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有效调动起来。
二、对中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予以强化
首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构建新的教学体系。第一,进一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对课改的方向把握明确。第二,对美术教学模块要引领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用专题的方式探究模块中的知识,并将研究课设置出来。第三,对美术工作室和学科基地的建设予以强化,持续开发和编写校本课程。第四,应用现代教学理念开放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开展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的交流和征集活动。第五,将青年美术教师组织起来,开展业务进修工作,有效评测青年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适时开展美术专业基本功比赛。其次,将课题研究做好,强化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第一,将美术教师组织和发动起来,对专门的课题研究予以重视,要不定期地组织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第二,组织青年教师对新课程的教学评价进行探究,对青年教师进行特别指导和帮助。
三、结语
文学观念论文范文6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98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8例,年龄30~70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5例,高中20例,初中33例,小学40例。随机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为心理护理、保持病室的干净、疾病宣教等。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提高专业素质
由于心血管疾病病情变化较快,抢救工作就必须立即展开。因此,对医护人员要求严格,必须掌握专科急救常识和重症护理的知识。还要对常见病人抢救程序熟练;抢救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熟练;抢救药剂量作用熟练,确保分秒必争的抢救患者生命,若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降低死亡率,才能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2.2对便秘护理
①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②晨起多饮水,如凉开水、蜂蜜水、淡盐水等,可促进肠蠕动,产生便意;③多吃水果、豆类、蔬菜,含纤维素食物;④进食植物油多的食物,可以润肠通便;⑤每天沿结肠运动方向按摩腹部4~5次[1],可以达到行气、通便。⑥适当做一些简单的运动;⑦对于多次中风的长期卧床的患者,习惯性的便秘者,在每次排便前几分钟前用开塞露或者甘油栓尖端纵行剪开一口,插入注入直肠内。⑧粪石形成导致了肠梗阻,应戴橡胶手套用手指掏出,可以用中药排便法番泻叶煎水口服;⑨在便秘时,还可以适当的用下剂,如便乃通,具有润肠、降气、通便等作用。⑩老年可以使用坐式马桶,为了防止用力过大,导致腹腔压力升高,心律加快,引发猝死。
1.2.3安全用药护理
药物治疗是防止疾病最重要的环节,口服给药方便、安全,是预防与治疗重要手段。作为心血管科的护士,不仅要熟悉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作用、剂量规格、给药时间、使用方法等常规,还必须高度重视其毒副反应的表现、禁忌证的种类、注意事项的规定,严格遵医嘱给药。由于老年心血管患者并存疾病比较多,服用的药物种类复杂。由于老年人年龄偏大,记忆力较差,护理人员必须严密监督。首先,确保患者准时服药,发药人员,监督提醒患者服药,以免患者遗忘漏服,给患者讲解正确的服药方法。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不能服用自备的药物,解释擅自加服自带药物的危害,告知患者药物间不合理配搭,不仅影响疗效,还对身体带来伤害。安全用药注意事项:如使用洋地黄类药,使用前测心率,<60/min,遵医嘱决定是否减量或停用,若继续给药,必须严密监察心率变化;β受体阻滞剂使用时也要严密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异常变化[2];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给予静脉使用,要严密掌握滴速,观察血压的变化;在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观察尿量及其中的电解质变化;而扩张血管的药物,就要定期地测量血压、控制药物浓度、使用时间等。尤其要重视新药的使用前,不仅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还要注意配伍禁忌,而且要重视新药的使用后,组织护理人员多次反复学习、讨论,力争把用药风险消除在萌芽之中,把用药风险预见在萌芽之前。
1.2.4压疮的护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皮肤出现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压疮,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乏营养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由于老年患者,受疾病的影响和年龄的增长,皮肤变松弛干燥,皮下脂肪萎缩变薄,营养不良等,导致老年患者成为发生压疮的多发人群。因此,预防压疮是治疗疾病的关键之处。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全身营养,加强全身的局部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或家属要协助患者定期翻身,如可以下床活动者尽量多下床走动;保护骨隆突和支持身体空隙处,避免摩擦力;要保持患者皮肤清洁,要经常用温水擦拭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局部刺激。做到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才能有效的减低压疮的发生率。3、讨论
随着人口的老年化,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在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较为复杂,不仅需要家属与患者的全面配合,而且有效的护理工作。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因此,护理工作处于重要位置。护理过程贯穿着患者入院、治疗、出院的全过程。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安的情绪,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同时配合便秘、压疮、用药护理,从而满足患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