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分析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自我分析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自我分析论文

大学生自我分析论文范文1

关键词:考试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时间提醒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255-02

一、引言

在影响大学生考试成绩的众多动机因素中,学业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影响教育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理论在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有学者将学业自我效能感定义为: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和主观感受。

尽管已有研究证明了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然而未有研究探讨时间因素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考试成绩的共同影响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探究时间提醒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考试成绩是否具有预测作用,以及预测的方向和程度。实验假设包括:①时间提醒对大学生考试成绩存在影响;②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考试成绩存在影响;③时间提醒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交互作用。

二、研究方法

1.被试。经过筛选后自愿参加实验大学生28名,14男14女,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无神经系统疾病,此前未参加过公务员考试或类似实验。

2.实验设计。采用2×2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被试间变量为学业自我效能感,分为高和低两个水平;被试内变量为时间提醒,分为提醒和不提醒两个水平。因变量是大学生考试成绩。

3.实验材料。①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王振宏(2000)根据Pintrich和De root(1990)编制的自我效能问卷发展而成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问卷共24题,总分越高代表学业自我效能感越强。该问卷共有五个等级,A代表完全不符合,B代表基本不符合,C代表难以确定,D代表代表基本符合,E代表完全符合。计分规则是9~13题为反向记分,依次记5、4、3、2、1,其余都是正向记分,依次记1、2、3、4、5。最后将学生在所有题目上的得分加在一起,即为该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9,内容效度良好。本实验条件下,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73,分半信度0.861。②自编行政能力测试模拟题。将两份国家行政能力测试真题等量缩减后,整理成两份试卷,这两份试卷在难度、区分度上基本一致,用以测量大学生被试的考试成绩。满分100分,共50道题,每题2分,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推理判断、基础常识、资料分析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各10题。③计时器一个,并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实验步骤。①初选被试。经过调查是否参加过公务员考试后,对未参加者发放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28份,并全部回收。计算问卷总分,从高到低排列,将14个被试作为高自我效能组,后14个被试作为低自我效能组。②情景实验。每个被试都参加两次考试,中间休息30分钟避免疲劳效应。第一次考试,被试在50分钟内需完成行政能力测试题1,考试过程中主试分别在考试进行20分钟、30分钟、40分钟时,提醒被试已经过了多长时间。第二次考试,主试不进行任何时间提醒活动,考试结束立即回收试卷。两个实验情景的照明、监考员人数、教室大小、指导语、评卷人员完全一致。③数据整理。将实验数据汇总整理,结合性别、年级数据,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时间提醒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否存在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三、结果分析

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在无时间提醒条件下,高学业自我效能组均值为77.5、标准差为5,低学业自我效能组均值为65,标准差为5.29,总体均值为71.25、标准差为8.21;在有时间提醒条件下,高学业自我效能组均值为78、标准差为7.83,低学业自我效能组均值为77、标准差为5.29,总体均值为77.5、标准差为6.21。其次,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两个水平(高、低)的鉴别力进行t检验,t(6)=4.021,p0.01。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有时间提醒的条件下,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F(3,4)=2.821,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有时间提醒条件下,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F(3,4)=1.941,p>0.05。

四、讨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时间提醒的主效应显著,即实验假设1成立,时间提醒对大学生考试成绩存在显著影响,大学生在有时间提醒条件下比无时间提醒条件下考试成绩好。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主效应不显著,即实验假设2不成立,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不显著。时间提醒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交互作用显著,高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有无时间提醒对其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影响,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有时间提醒时的考试成绩显著好于无时间提醒时的考试成绩。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了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正向影响,本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样本量过小、对因变量(考试成绩)的测量试题副本信度不高造成的。有关时间提醒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研究较少,研究者初步证明了时间提醒对大学生学业成绩有正向影响,本实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根据罗特控制点理论,分析时间提醒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交互作用,高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更可能具有内控型的人格特质,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故时间提醒对这类被试没有显著性影响;相反,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则可能具有外控型的人格特质,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直接影响,时间提醒与否能影响被试的考试成绩。

未来研究一方面可以补充被试数量,严密控制实验,运用回归分析预测时间提醒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使用更准确、全面的评价方式测量学业成绩,提高实验的效度,发现其他中介和调节变量对学业成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有智,王淑珍,欧阳仑.贫困地区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内部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826-829.

[2]岑翠.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肖志玲.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4]刘盛敏.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大学生自我分析论文范文2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从总体上看,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 参与意识和竞争进取观念增强, 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观念正在形成, 开放意识和务实自强的价值取向得到拓展。

【关键词】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

【本页关键词】自然科学 工程 财会 会计期刊征稿

【正文】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从总体上看,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 参与意识和竞争进取观念增强, 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观念正在形成, 开放意识和务实自强的价值取向得到拓展。但是, 我们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思想进步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当今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表现出新的问题, 不应忽视。其主要表现是:1.功利主义倾向明显, 价值观扭曲目前, 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 他们往往将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就业相联系。在知识学习中, 学生们特别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从而, 大学校园内出现了辅修热、外语热、计算机热、考研热、出国热等等。当然, 这无可厚非。但这样一种过于功利化的学习目的, 使得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于狭窄、功利, 大学生们的人文素质普遍下降, 出现了一些专业成绩好, 公民道德水平不高的学生。2.集体主义观念淡漠, 个人主义思想较重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行为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调节与他人、集体的关系上, 表现得无所适从。加之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 从市场领域渗透到人际关系上, 加剧了人际交往中的功利化、孤立化和情感淡化倾向, 致使一些大学生注重个人利益, 自主观念意识增强, 却冲淡了集体观念和团结合作意识。3.考试作弊泛化, 诚信失范, 社会公德意识差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 大学生数量的急剧攀升, 高校疏于管理, 在大学校园里考试作弊已形成了风气, 考试不作弊就等于吃亏。因此, 在大学校园里, 每逢一场考试下来教室以至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散落着各式各样的夹带, 甚至伪造证件, 雇佣“”代考等现象, 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学风。有些学生不讲信用, 随意拖欠学费, 不偿还助学贷款等大学生诚信失范的现象也日渐突出。另外, 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不讲社会公德, 诸如卫生习惯差、酗酒、斗殴、语言不文明、不爱护公共财物、浪费严重; 不尊重老师和同学, 在课堂上聊天、吃东西、听音乐、接打电话、互发短信取乐等。这些都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社会公德水平滞后于他们的智力水平。

【文章来源】/article/65/3199.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大学生自我分析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信仰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转型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共道德问题不断暴露,使得道德信仰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深入探讨。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问题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我国大学生道德信研究的回顾和梳理,归纳总结已有的经验和不足,为开展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研究提供基础,以便更好地指导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实践。

1 2004-2013年大学生道德信仰研究的文献回顾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来对我国大学生道德信仰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以2004-2013年中国期刊网(CNKI)学术文献数据库为调查对象,进行论文收集(包括博硕论文)。同时,以主题词组合来进行搜索。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文献库用主题词“大学生+道德信仰”、“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 “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大学生+道德信仰现状(状况)”、“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等分别进行标准检索,获得的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

从学术文献的发表时间和发表数量来看(见表2),近十年来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共有190篇,平均每年19篇。从发表的数量来看,说明学术界关于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的研究一直未停止,且始终是研究热点之一。从每年发表的期刊文献数量来看,自2004年起,基本呈现出递增趋势,且大致在2011年和2012年达到顶峰。

从文献的篇名来看,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大学生道德信仰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探讨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困境等问题;探讨大学生道德信仰培养的教育方法、实践路径。

从文献的作者来看,作者的专业背景、工作性质比较分散,相对集中研究该主题的主要是人文社科部、学院及从事哲学或思政研究的学者教师,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研究较多的作者有吴云(阜阳师范学院)、 魏雷东(河南师范大学)、张希梅(赤峰学院)、熊英(武汉工业学院)、王建民(天津师范大学)、王强(云南大学)、徐志勇(天津师范大学)、 崔秋灏(广东警官学院)、田磊(太原科技大学)、罗艳妮(广西民族大学)、武敬杰(吉林化工学院)、李卫(吉林大学)、汪德平(武汉工业学院)王良青(天津职业大学)、贾丽民(哈尔滨理工大学)等。

从期刊文献发表时所依靠的项目、课题资助情况来看,关于大学生道德信仰方面的研究课题资助数量数量不多,但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项目、课题承担人或主持人均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研究经验(见表3)。

2 2004-2013年大学生道德信仰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通过对上述所收集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发现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道德信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大学生道德信仰现状调查

2004-2013年大学生道德信仰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迁,大学生对道德信仰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正面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负面的情形。

张希梅(2009)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可以把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状况概括为:对道德信仰持认同态度,但仍存在道德信仰缺失现象。汪玉娣(2011)通过问卷调查认为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道德信仰缺失的现象;同时指出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状况有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等。徐志勇等(2011)调查统计后发现,多元文化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状况可以概括为:大学生基本上认为应该有自己的道德信仰,但很多学生存在着道德信仰多元化、道德情感冷漠化、道德意志薄弱化的现象。彭国胜(2011)对贵州省6 所高校490 名大学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现实道德信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追求自我实现的“个体化”特征,集体主义道德信仰已相对式微。

2.2 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研究

历年来的学者研究表明,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的客观原因,是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加剧,国内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问题呈现出复杂性、多元性。而其根源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出现一定的扭曲、负偏离。武敬杰(2011)认为,社会风气的熏染、市场经济的效应、政治发展的影响、多种文化的融合、大众传媒的导向等社会因素对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影响较为突出。贾丽民(2012)认为,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主要表现在道德信仰核心价值缺失、道德规范失位、道德实践无力等方面,其根本原因是功利主义在大学生中泛滥。

2.3 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

大学生自我分析论文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择业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信心程度[1]。该理论最早由Taylor和Betz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是自我效能理论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结果,具体包括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和问题解决五个方面的任务[2]。高校扩招和我国人才市场的饱和趋势,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严峻现象持续存在,择业压力与职业决策困难等是大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职业决策效能与就业压力[3]、职业决策困难[4]、职业价值观[5]和职业成熟度[6]存在显著相关。因此,注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所不可忽视的内容。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就必须首先了解其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才能使效能感的培养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事物的普遍性寄予特殊性之中,一般自我效能总是和特定领域相联系,是择业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7],由此推测个体感知到的一般能力可能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影响。本研究将通过探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现状特点、性别、专业、学校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寻找可能的途径,增强大学生的择业自信心,在心理方面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

随机抽取重庆市6所高校的500名学生进行施测,共发放问卷500份,剔除数据不完整及不合格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率为80%。其中男生203人,女生197人;文科125人,理科139人,医科136人;重点本科144人,一般本科137人,高职院校119人;大一98人,大二95人,大三106人,大四101人。

(二)研究工具

1.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

采用彭永新等修订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8],包括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和问题解决五个维度。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其中1代表“完全没有信心”,5代表“非常有信心”,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越高。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51~0.66之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0.95,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在0.76~0.82之间。

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选用Schwarzer等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为单维量表,共10个项目,各项目按“完全不正确”到“完全正确”给予1-4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0.87,重测信度系数为0.83,折半信度系数为0.90[9]。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收集的有效问卷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分析

参照CDMSE量表的评分与解释标准,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职业决策效能感的现状分析

表1数据显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均值较高,处于中等稍偏高的水平;各因子均分从高到低分别为自我评价、制定规划、问题解决、收集信息和选择目标。

(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发展特点分析

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数据显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各因子的年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事后检验发现:大一学生总体效能感、收集信息、制定规划和问题解决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大四学生自我评价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大一学生选择目标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

(三)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分析

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3。

表3数据显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显著,男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分、选择目标、制定规划和问题解决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表3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分析

(四)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专业差异分析

对不同专业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表4数据显示:不同专业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各因子的差异显著。事后检验结果表明,理工科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水平及能力明显高于文史科和医科的学生;医科学生在效能感总分、自我评价、收集信息和制定规划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文史科学生。

(五)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学校性质上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性质的学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学校性质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各因子的差异不显著(F=1.357,p

(六)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分析

1.不同等级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分析

按正态分布曲线的6个标准差为准则将一般自我效能感分为3个等级,即较差组(68人)、一般组(262人)和优良组(68人),并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5个因子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

表5结果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不同组别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5个因子上差异均显著,优良组的得分显著高于一般组和较差组。

2.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相关分析

分别以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各因子进行积差相关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关分析

表6数据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分及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和问题解决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3.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回归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一般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各因子为因变量进行简单回归分析,结果见表7。

表7 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及各维度的简单回归分析

表7数据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都具有显著的预测性。

三、分析与讨论

(一)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分析

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即介于有一点自信和比较自信的程度之间,这与毕云飞[3]、林建珠[5]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在职业决策效能5个因子中,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得分最高,选择目标得分相对最低,但同样达到了中偏上水平,说明大学生对自己职业决策各方面的能力具有较高自信。大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思维能力发展到了较高水平,他们能够较清晰、客观地认识与评估自己的需求、兴趣爱好、能力及优缺点。许多高校也通过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座谈等措施,帮助学生了解分析诸多与就业相关的问题,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与此同时,各种传媒介质的普及,大学生能够方便且快速地获得大量职业信息。这些因素使得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较高。

(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发展特点的讨论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显著,大一学生的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其它三个年级,大二学生的水平最低,三、四年级学生回归趋中。这可能是因为大一学生刚进校,面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认为只要认真努力就会取得好成绩,而且进入大学,特别是自己梦想的大学本身就是对其能力的肯定,这使得他们的自信心较高,因而自我效能也较高。但随着专业难度的增加及对学科就业困难等现状的开始了解,大二学生对学习可能会失去积极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并在缺乏直接社会锻炼的情况下,对未来逐渐变得迷茫,导致其自信心的明显下降。大三、大四的学生由于社会实践或求职经历的增加,其效能水平有所回升。李磊琼[10]的研究显示了相同的发展趋势,不过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只在自我评价因子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讨论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男女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效能感水平高于女生,主要表现在选择目标、制定规划和问题解决三方面。这与中国传统的“男主外”的社会文化、男女性格差异及社会就业过程中对女性的歧视现象等密切相关。部分学者[11-12]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但朱华珍[13]等研究却表明是女生的职业决策效能感更高,且有研究发现[14],大学生职业决策效能的性别差异不显著。有学者认为在没有控制职业取向的情况下这种差异是不存在的,男女学生在其传统职业领域中都能表现出较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本研究由于囊括理工、医学及文科三个类型的学生,相对倾向男性传统职业的取样较大,这可能也是得出男生效能感水平高于女生的原因之一。

(四)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专业差异讨论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差异显著,理科学生的效能感水平高于医科,文科学生效能感最低。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本研究性别差异显著的结果关系密切。康少果[12]研究发现大学生职业决策效能的专业与性别交互作用显著。研究中由于医科有部分被试来源于护士专业,因此理科男生最多,而文科女生比例最高,这间接导致文科效能水平相对偏低。另一方面在于目前社会对理科生的需求相对较大,市场提供给理科生的就业信息和机会也多于医科和文科,因此在进行职业决策时,理科生表现出更高的自我效能水平。

(五)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学校性质的差异讨论

不同学校性质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趋势表现出高职院校学生的效能感水平最高,其次是重点本科的学生,一般本科学生效能感最低,这与毕云飞的研究结果相近。与本科教学相比,高职院校往往更侧重对某一领域或技能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这些能力恰好满足社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加上大部分高职生能够安于从基层做起,拥有了更宽的就业选择空间,因此对自己未来职业充满自信。而一般本科学生择业时不仅受到来自于重点本科的压力,还包括自身职业期待与现实需求矛盾的影响,导致其效能水平偏低。

(六)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讨论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同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优良组的职业决策效能显著高于一般组高于较差组,提示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往往有较高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结果验证了Paulsen A M和Betz N T对两者关系的推测。回归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和问题解决的有效变量。因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个体面临各种各样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对自己一种总体上的自信[9],会影响个体在职业决策时心理动力的发挥。一般效能感水平高的个体往往充满了自信,面对职业决策能对自己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积极有效地收集各方面所需要的信息,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不退缩,而是努力寻找解决方法,并不断规划和修正实现目标的途径与策略,因而在进行职业决策时能体现出较高的自我效能水平。

参考文献:

[1] 许存,马红宇.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因素及干预研

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5):760-766.

[2] 龙立荣,方倒洛,凌文辁.职业成熟度研究进展[J].心

理科学,2000,(5):595-598.

[3] 毕云飞.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焦虑

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 刘长江,郝芳,李纾.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其与效能的

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502-503.

[5] 林建珠.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决

策的相关研究[J].校园心理,2010,(5):308-311.

[6] 赵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

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1):72-76.

[7] 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与实施(缪小春等译)[M].上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 彭永新,龙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

[J].应用心理学,2001,7(2):38-43.

[9]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

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10] 李磊琼.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职业未

决的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1] 朱洁义,张楚.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分析

[J].皖西学院学报,2010,26(2):130-132.

[12] 康少果.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职业决策自我

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13] 朱华珍,樊文有,周上玖,等.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的差异与影响因素[J].当代青年研究,2009,(2):28-32.

[14] 冉红琼,郭成,吴镝.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人格

大学生自我分析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

 

大学生就业是一件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缺乏和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其在求职时缺乏竞争力而陷入困境。本文所说的社会实践,指大学生在学校课堂之外的一切实践活动。包括假期实习、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和考察、社团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兼职工作、创业活动,自助旅游等。正如徐小平老师所说,成功就业是教育和经验的均衡。大学生在追求知识和学历的同时,增加个人的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的一些难题

笔者在日常就业指导教学和就业心理咨询中发现毕业生在求职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现将部分问题分类整理如下:

1、信息缺乏

很多学生对招聘单位、具体岗位、所在城市和行业的了解不多,搜集信息的渠道少,获取信息的能力差,掌握的信息表层化社会实践论文,过于依赖学校和老师等。调查显示,50.2%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该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就业岗位信息不足”是毕业生求职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比如一些同学经常会问:这个岗位好吗?会有发展吗?工资能养否活自己?您能给我说说各大银行的岗位情况和相应的待遇吗?一些北方的同学很少关注南方企业,究其原因是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甚至其没有出省的经历。

2、简历内容不充实

简历是用人单位筛选应聘者的第一道关口,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和学习经历的浓缩,直接关系到能否参加面试。有些同学的简历比较丰富,参加了校内外的诸多活动、担任了一定的职务、获得了一些荣誉和奖励、取得了若干资格证书、具有突出的爱好和特长。但这部分学生在大学生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多数同学都属于简历内容比较匮乏:无社团活动经历、无兼职经验、无获奖和证书,专业成绩平平,爱好特长就是上网、看书、听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有些同学除了基本信息就无话可说。

3、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不强

“工作经验和就业能力缺乏”是毕业生求职面临的主要问题中位列第三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欠缺的问题也比较常见。有些单位会在面试中问求职大学生一些专业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难以令考官满意。某银行、某药业公司和某财务集团在招聘现场考察学生使用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能力,学生的表现均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使之失望。但社会实践经历丰富的同学普遍反映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了坚持、忍耐,学会了重新审视自我,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提高了具体操作能力、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更能坦然面对求职中的困难。

4、职业决策困难

在上海一家公司招聘电话营销岗位的面试中,笔者遇到两位同学,一位同学兴高采烈说:老师,我这次面试成功真是太高兴了。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听您讲在大学期间最好做份兼职,我就在商场做了段销售,我特别喜欢那种顾客接受你的感觉,能接受你推荐的产品,而且我一直想去上海工作。这时另外一个女同学则紧锁眉头、愁容满面,“我也被录取了,但是我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这份工作,能不能干好社会实践论文,我也没做过营销类的工作,到底去不去呢?”。还有些同学面临升学或就业,考公务员还是去企业,接到几家用人单位的录用通知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二、社会实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彻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毕业生本人的努力与配合。但正确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创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和营造积极参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的氛围,对提高的学生的求职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社会实践是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必由之路。人的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社会角色、有着健康人格的社会人的过程。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出现了适应不良的情况,这是“儿童我”向“社会我”转变过程中发生的反应。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广泛了解和深入社会,全面地、恰当地评价自我,找到理想中的我与实际中的我差距。调整角色期望值,不断完善自我,积极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社会化。

2、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职业化的有效途径。大学期间完成了“儿童我”向“社会我”转变以后,大学生求职时面临着从“社会我”向“职业我”的转变。高考的评价标准和职场的评价标准截然相反:我国的教育体系大量依靠记忆,分数几乎成为高考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但职场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的说写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的毕业生,个体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标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积累工作经验,大学生能认识并深刻体验到评价标准的变化,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生活以获得平衡的职业生涯。

3、社会实践有利于形成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社会需求往往是具体的、不断创新的,二者不能做到完全对接社会实践论文,需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的目标。社会实践能让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和方向,架起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学校也可根据社会的需要适当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三、构建完善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来促进大学生就业

构建“政府重视、社会参与、学校组织、家庭支持、个人践行”的社会实践网络体系来促进大学生就业,能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改变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保障体系。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在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引导,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必要的人力和经费投入;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呼吁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的实践岗位和多层次的职位;政府出面整合社会、高校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关问题研究,提高社会各界对开展大学生实践的责任意识,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建设。

2、高校重视和参与,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体系。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应针对不同专业、年级、层次的学生特点,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提供师资指导和后续辅导,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3、家庭支持和学生投入,完善大学生自我发展体系。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应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家长一般不太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得兼职、志愿者等经验。“一个好工作靠的是关系”之类的想法,也影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但到求职时社会实践论文,“实习经历”被专科生认为是就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个人因素。有超过2/3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把“提升个人素质,促进自身成长”作为出发点和主要目的。大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有选择参加适合自己的实践,在各种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社会经验和完善自己性格。

大学生就业影响着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成功就业是文化基础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平衡,个体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是多种角色平衡的结果,因此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成长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1]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首选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18).

[2 ] 宋江照,王俊京,赵海娟,王晶晶.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0).

[3] 尹德树.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7).

[4] 李霞.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状况的调查分析.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5] 刘同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注:本文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大学生专业学习动力与高中生报考目标群前置的关系研究》(课题编号:06AIL0210196.)的子课题《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后续指导必要性与实现路径探究》(项目编号:D203022)的研究成果。

大学生自我分析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ZHANG Xihan, LU Huazha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Pick to professional valu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value system with a review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is paper sums up the study for professional values define the meanings of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vocational values, and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study concludes the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factors influencing college students' vocational valu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vocational values; influencing factors

1 职业价值观的界定

Super于1970年最早提出了职业价值观(Work Values)的概念,他归类了各种工作特质,然后用职业价值观统指这些概念。虽然对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从Super开始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学界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的界定。Super(1970)将职业价值观定义为与工作相关的目标表达,表达个人内在需求及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 Schwartz(1999) 从信念、偏好等心理特征的角度对职业价值观进行了定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通过工作来寻求的一种报酬和目标。Elizur(1999)则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关于工作行为及在工作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结果的总体价值判断,是一种直接影响个体行为的内在思想体系。

在综合借鉴了国内外多位学者的职业价值观量表之后,王振华(2005)在其学位论文中确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应该从组织安全、人际关系、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安定休闲和社会价值六个维度进行测量。而俞宗火、滕洪昌、 戴海崎等(2004)的研究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结构分析,表明硕士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可以分为四个因素:保健因素、职业人际因素、声望地位因素和自我实现因素。

2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根据俞宗火、滕洪昌、戴海崎等(2004)的研究,最被大学生所看重的职业价值观因素是自我实现因素,大学生普遍希望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而余华、黄希庭200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与已就业员工相比其职业价值观具有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更重视利他主义,而不太重视上下级关系。大学生在读书期间接受集体主义教育,而员工在工作历程中无私奉献的取向逐渐减弱,个人取向逐渐加强。而企业领导的权力之大,作用之重要,单纯的大学生还不能切实体会到这些,而企业员工对此却有较深的体验,从而更重视监督关系,这可能是差异的原因。张玉柱2005年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细分为25个与择业有关的因素,开展了针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的研究,也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

3 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职业价值观是后天人们踏入社会后逐渐形成的,必然会受到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由于人们的性格、价值观、能力、气质等的不同,因此个体差异在所难免。所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3.1 外部因素

3.1.1 家庭因素

俗话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家庭和父母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个体小的时候是最具有可塑性的时候,也是学习和吸收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父母和家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魏银霞(2010)所做的一项调查报告中,24.7%的大学生表示在选择职业时父母的意见是最重要的参考依据。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李宜嵘的博士论文《家庭因素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研究》一文中,得出结论:家长干预程度与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相关系数高达0.388显著线形正相关。

3.1.2 长期居住地

研究者闫明在其2007年的研究中将职业价值观分为20个具体的职业价值观条目,经方差分析得,入学前长期居住地对职业价值观的一些具体方面(如“工作地点”)有显著的影响,入学前长期居住在大城市的毕业生与居住在其他地方(村镇、县城、中等城市)相比在“工作单位要在大城市”这一小条目重要性的差异上具有显著性,高于来自村镇、县城、中等城市的毕业生。说明:长期居住地原本在大城市的毕业生相比其他地方的毕业生,就业的选择更希望留在大城市。在“希望通过工作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一条目的重要性上, 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均值高于来自其他地方(村镇、县城)的均值。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来自大城市的高校毕业生更希望到大城市找工作,来自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高校毕业生对社会地位的渴望程度更高。由此可见,长期居住地对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有显著地影响。

3.2 内部因素

3.2.1 性别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否存在性别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达到了何种程度、差异的突出点在哪里。龚惠香、汪益民(2000)通过对浙江大学362名不同性别的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男大学生对职业的评价更注重经济利益和社会效果,女大学生则更看重工作环境和个人特长的发挥。而在职业选择方面,男大学生更偏爱有较高经济利益、更需要行为能力和冒险精神的单位。而女大学生则更喜欢有较高文化素质、较高社会地位和较为稳定的工作单位。总结起来,男大学生更注重职业的经济收入,女大学生更注重个人兴趣和特长。男大学生更注重职业的外在效果,女大学生更注重内在的个人感受。男大学生表现出更强烈的进取意向,女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追求安稳、舒适。一般认为,这种职业价值观性别上的差异主要是由男女两性被赋予的社会责任不同所造成的。不过,也有一些学者(郑伦仁、窦继平,1999;阴国恩、戴斌荣等 ,2000)研究认为男女的职业价值观总体上看差异并不大。

3.2.2 年级

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年级差异,周萍等(1994)郑伦仁等(1999)李锐(1999)的研究表明,临近毕业大学生的择业意愿更加的现实,更重视经济报酬。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待遇好、地位高的职业,如进企业、公司经理等。于海波(2001)的研究也得出相思结论,发现职业价值观物质条件这一因素上存在显著的年级主效应:大一的学生和其他年级的学生在物质条件这一维度上差异显著,大一年级不太看重就业的物质待遇。喻永红和李志(2003)的研究表明,物质福利待遇时高年级生所重视的,社会贡献程度是低年级生所重视的。睦国荣等(2005)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在调查择业标准的过程中除了证明上述现象,还发现四年级比一年级更加看重工作的环境是否舒适以及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否良好。

4 结论

职业价值观将会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既有现实的一面,也有理想主义的一面。时代要求与传统观念共同塑造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特点。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对于社会的贡献是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最基本的、最突出的特点,这对于大学生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存在的一些缺点:比如“目光短浅”“不愿意下基层”等。这需要高校和教师展开进一步的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以促进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更全面的发展。

总体上,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性别、年级、长期居住地等因素影响下,职业价值观的某些方面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表现出共性与个性并存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龚惠香,汪益民.男女研究生职业价值观比较.高教探索,2000.5:55-58.

[2] 何华敏.我国内地四类企业职工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101-106.

[3] 李锐.西南边班少数民族地区师专学生孺要结构特点的研究.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l999.5:62-65.

[4] 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我国青年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心理学报,1999.31(3):342-348.

[5] 马剑虹,倪陈明.企业职工的职业价值观特征分析.应用心理学,1998.4(1):10-14.

[6] 睦国荣,张晓文,王洪洲.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理工高教研究,2005.24(3):81-84.

[7] 宁维卫.职业价值观研究综述.社会心理研究,1991(2):34-40.

[8] 王立新,廖冰.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5:100-105.

[9] 王振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其与职业兴趣的关系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0] 魏银霞.当代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无锡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10.9(3):26-28.

[11] 阴国恩,戴斌荣等.多级估量法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中的应用.心理科 学,2000.23(5):513-518.

[12] 于海波.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大学生论文,2001.

[13] 于海波,张进辅.职业价值观中分析当代大学生需要的特点.广西民族学院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9(2):68-76.

[14] 闫明.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2):73.

[15] 余华,黄希庭.大学生与内地企业员工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心理科学, 2000.6:739-740.

[16] 余嘉元.职业指导的重要参照系——工作价值观.教育与职,2001.6:28-29.

[17] 喻永红,李志.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教育探索, 2003.12:42-44.

[18] 俞宗火,滕洪昌,戴海崎,胡竹菁.当代硕士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应用心 理学,2004.10(3):37-40.

[19] 张玉柱.师范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报,2005.18(1):57-60.

[20] 郑伦仁,窦继平.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定量比较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 报,1999.25(2):70-76.

[21] 周萍.师专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昆明师专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1994.16(2):51-59.

[22] Abraham, Dov Elizur. (1999).Facets of Personal Values: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Life and Work Values.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48 (1): 7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