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扶贫工作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扶贫工作方案范文1
1、积极申报20__年项目。根据各乡镇、街道、大茅山集团等单位上报材料,积极申报20__年度扶贫开发和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上半年,已上报扶贫开发项目8个,金额80万元,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119个,金额达1202.58万元。
2、移民直补资金及时发放。根据移民动态管理要求,对第一季度死亡、农转非、上学、入伍、移民繁衍人口中嫁出到非移民户的、服刑人员、其他按政策应核减的等七类人员进行核减,并将今年第2季度直补资金发放至移民“一卡通”上。上半年,我市享受现金直补移民__030人,直补资金42.09万元。
3、移民村组调查有序推进。上半年,根据省扶贫和移民办统一部署要求,我办全面深入开展了大中型水库移民村组现状调查工作,为掌握大中型水库移民村组现状,科学制定移民发展规划,促进全市移民村组全面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调查,全市20__年水库移民直补人口为__030人,主要分布全市15个乡镇街道和大茅山经济开发区,79个行政村,351个自然村组。
4、向上争资立项积极主动。上半年,我办积极主动与省、市办对接并汇报,并加大力度积极争取了移民示范村建设、发展提升、产业扶持、搬迁扶贫移民进中心村、进乡镇等项目。
5、精准识别工作精心部署。为抓好落实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我办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进行了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一是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全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工作总体安排部署与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__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二是动员部署安排。根据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相关工作要求,及时召开班子会、全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动员会,就全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了布置安排;三是开展调查摸底。目前,通过调查摸底,农户申请,二次公示公告,确定全市贫困户6912户10757人,贫困村识别工作已全部完成,下步将研究制定结对帮扶方案和帮扶计划,填写《扶贫手册》。
6、资金监督检查扎实做好。今年上半年,根据省办《全省扶贫和移民资金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及《__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要求,我们于20__年3月联合财政局等相关部门,20__年6月联合审计局、财政部门,分2次再深入到各乡镇、街道村组,采取资金核对、入户调查、现场查看等形式,对全市扶贫和移民资金进行了拉网式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及时摸排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按照“问题及原因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的原则,全面要求整改到位,确保扶贫和移民资金运行安全,最大限度地惠及于民。
7、群众路线教育深入开展。一是召开动员会和班子会,认真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群众路线活动精神,并对全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布署和安排。二是组织全办人员集中学习了《关于群众工作的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等资料,并要求全办人员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三是创新“1+3”帮带工程,即1名领导干部帮带一名干部职工、帮扶一个贫困村、帮富一户贫困户,以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助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四是精心组织安排,认真抓好落实,通过学习教育、查找不足、谈心谈话、查摆整改、对照检查,扎实做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前期准备工作。7月18日,我办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全体党员科级以上干部深入贯彻学习了兰考等重要讲话精神,并以反对“”、服务群众为重点,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
8、库区移民稳定切实维护。结合“三访三解三个全覆盖”和“三问三促”活动,落实移民工作领导干部包案制,变上访为下访,主动进村入户为移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彻底消除移民的心理障碍,同时,整合社会人脉资源,动员移民人员身边亲朋好友、子女教师等社会关系,深入细致做其思想工作。
今年上半年,虽然我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及省、__市扶贫和移民办的精心指导下,全市整村推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扶持、移民后期扶持等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项目资金争取难度不断加大。扶贫和移民项目资金争取主要是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当前由于乡镇街道申报扶贫移民搬迁项目不积极主动,加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
国土、建设、财政等相关部门的配合,而配合协调当中缺乏有效的联动运行机制,造成项目实施进展相对缓慢;二是帮扶政策难以执行到位,缺乏有效的落实督导机制;三是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仍然短缺。由于我市不是原中央苏区县、国定贫困县,没有产业扶贫资金,而金融信贷对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经营的支持渠道不畅,严重制约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步伐;四是扶贫和移民项目管理资金管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1、做好贫困人口识别工作。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和移民办《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文件及全省扶贫和移民资金监督检查暨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与帮扶工作会议、__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及扶贫和移民资金监督检查工作调度会议精神,将于20__年底前,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电子信息档案。一是结对帮扶。根据要求,由市人民政府研究制定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成立驻村帮扶办公室,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落实相关帮扶措施,实现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二是数据录入。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于8月底前指导各乡镇将相关数据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
2、加强资金监督检查工作。一是不断完善建立扶贫和移民资金监管机制,提高扶贫和移民资金使用管理水平。同时,加强部门协调主动性,不断完善建立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二是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监督检查资金使用情况的形式,对监督检查工作做到常态化。三是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整改。
生态扶贫工作方案范文2
朝阳村位于石阡县青阳乡东北部,为精准脱贫一类贫困村,总面积18.82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204户804人,有党员18名,多为仡佬族、侗族,全村共有耕地873亩(其中田384亩),人稀地广,地势陡峭,林木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油茶、畜牧、中药材等产业。该村现有贫困户55户171人,贫措施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脱贫16户63人、社保兜底脱贫13户18人、发展教育脱贫16户56人、发展生产脱贫10户34人,2016年脱贫15户55人,力争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调查发现,该村贫困户现状主要表现在:一是收入水平不高,二是经济结构不优。针对扶贫攻坚工作形势严峻的村情,笔者形成了以下观察论见:因势制宜,加强指导,用好用活建档立卡贫困村“543”专项资金,确保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县乡两级应该加强对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编制的指导,确保方案要覆盖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就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贫困村脱贫致富、改革创新与保障机制、政策支持与重点扶持对象等方面内容,确保每一个贫困村找准发展方向,落实脱贫措施。
2016年11月,铜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铜仁市脱贫攻坚定点帮扶工作方案》,明确了建档立卡贫困村按贫困人口一类贫困村人均5万元、二类贫困村4万元、三类贫困村3万元的标准匹配扶贫专项资金,通过调研后笔者认为,建档立卡贫困村“543”扶贫专项资金政策是朝阳村的重大历史性机遇,解决了资金老大难的问题,扶贫开发政策不是永久性的,必须以时不我待、争分夺秒的紧迫感,借势借力,借水行舟,把握好这次重大发展机遇。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朝阳村要实现全面脱贫,面临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三大难题,是具有代表性的贫困村,武陵山片区其他贫困村同样面临着这三个难题。为此,笔者建议,推进类似朝阳这样的贫困村扶贫攻坚工作,县、乡、村三级应搞好统筹,形成联动,做到扶贫攻坚推进能力、发展质量、要素保障水平“三个提升”。
完善机制
提升脱贫攻坚推进能力
建立大扶贫工作机制、合作机制。对贫困村项目统一安排、分类管理、精准实施,把农业、林业、水利、民政等部门优惠政策集中起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项目资金,“打捆”统筹使用,形成资金集聚、技术整合、措施配套、拼盘开发的态势,提高使用效益。
强化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与考核。一是建立县扶贫攻坚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组织领导。联席会议制度的目的主要是负责领导、督促和协调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从全县出发,及时对扶贫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促协调,特别是对贫困村致富产业项目的发展进行调度,切实加强对村级经济建设的指导,最大可能降低创业风险。二是采取“领导办点、部门包村、干部驻村”三级联动包村扶贫攻坚考核制度,由帮扶部门对贫困村脱贫工作全面负责,责任到底,特别要突出产业扶贫,培育“造血能力”。实行整村脱贫考核验收制,做到群众不脱贫、扶贫不脱钩、干部不离村。
增强后劲
提升区域发展质量
打好生态牌,着力培育以生态经济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朝阳村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应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走“后发赶超、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切实保护片区生态资源,农业上,全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有广阔市场前景、具有可持续发展优势的生物资源相关产业。将休闲观光农业作为重要产业来抓,做到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加快禽畜、果蔬等优势生物产品产业化;积极培育林下经济、有机农业等新型绿色经济形态。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结合《石阡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要求,建设以农、林、茶、药等生物产品深加工为特色的扶贫产业园区,争取建成辐射周边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打好山地旅游牌,着力打造生态文化、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目的地。要加大力度发展乡村旅游业,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建议县、乡两级每年拿出资金支持村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尽快使朝阳村的山地旅游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积极开发农业休闲观光类旅游项目,探索旅游与农业相结合的产业融合道路,努力提升特色农林产品附加值,增强旅游富民能力。
强化支撑
提升要素保障水平
加大村级乡土人才培养力度。每年遴选更多的优秀乡土人才“走出去”。实行上级优秀技术人才“请进来”结对帮扶,结对援助。广泛开展各类形式的培训活动,立足服务扶贫攻坚,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让一批批村级乡土人才不断涌现,成为朝阳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力军。同时,为了吸引更多雁归村民携带资金与技术扎根家乡创业兴业,培训实行全程免费。
激发金融扶助活力。要进一步释放农村金融改革红利,大力推广“三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担保贷款、农村信用贷款等多种形式的涉农信贷业务。进一步放宽上述银行股权认购条件,吸纳民间资本,尤其是农村小额资本参与金融收益分配。建立贷款担保风险补偿金,引导金融信贷资金支持村级经济发展。
生态扶贫工作方案范文3
一、黑龙江省涉农资金投入基本情况
近年来,中央、省和市县各级政府不断完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持续加大对“三农”工作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
(一)涉农资金投入增长快、占比高。据统计,2010―2012年,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投入涉农专项资金1645.2亿元(中央1395.3亿元,省级249.9亿元)。涉农资金投入年均增长率达到22.7%,高于同期全省公共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11个百分点。2010年,涉农资金投入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为17.2%,2012年已提升到20.7%。
(二)支持范围广泛。近年来,各级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理念和制度机制不断创新完善,逐步由过去重点支持农业生产向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公共财政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以2012年涉农资金为例,中央和省共投入135项专项资金,在农业生产、政策补贴、财力补偿、流通加工、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城乡一体化建设等7个方面对“三农”工作予以支持。
(三)使用管理情况。按资金支持方式分类,主要有直接补贴、专项转移支付、政策支持三种方式。直接补贴方式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以及汽车(家电)下乡等补贴类资金;专项转移支付方式主要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生态、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专项资金;政策支持方式主要包括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退耕还林等专项资金。按资金管理模式分类,主要有两种模式: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分配的资金,主要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等专项资金;相关部门与财政部门共同管理分配的资金。按资金投入方式分类。主要包括直接补助、“以奖代补”、“以奖”、“先建后补”、“民办公助”、财政担保、贷款贴息等多元化投入方式。
二、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总量仍然不足。黑龙江省是转移支付大省,自身财力有限。近年来,尽管该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把各种资源要素重点向“三农”领域配置,不断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力度,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然还有较大差距。虽然中央财政近年来加大了对黑龙江省涉农资金的投入力度,但总量仍然不足,与黑龙江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还不相匹配。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到1152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11791亿斤的9.8%。中央财政当年用于涉农方面的投入达到12287亿元,其中安排黑龙江省565.9亿元,仅占中央财政涉农投入总量的4.6%。同时,由于黑龙江省绝大部分县市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各市县对“三农”的投入十分有限。全省除哈尔滨、大庆和十强县等少数市县外,其他市县基本无力投入。
(二)资金投入尚未形成合力。按照分类统计,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的涉农专项资金共有7大类135项,分属近20个政府部门管理,资金投入呈现点多面广、交叉重复和分配零散的特征。表面看照顾了各个方面的需求,实际上由于没有形成合力,很多涉农项目都投入不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由于相关部门对各项涉农政策的具体理解、执行落实和资金使用要求存在差异甚至抵触,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衔接,导致各涉农项目之间难以有机融合,制约了涉农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作用的发挥。
(三)项目安排过于分散。按照现行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由于各项涉农项目缺少统一的总体规划,资金管理部门只能根据自身职能和建设需求,确定本级分管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支持重点,市县难以根据当地实际发展需求去选择合适项目,其结果导致各涉农项目各自为战,缺乏关联机制,不能与各项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加之部分单位还存在重项目争取轻项目管理现象,造成涉农项目重复申报、多头管理、交叉安排、分散实施,导致涉农项目难以发挥应有效益。
(四)政策支持存在缺位。虽然国家现行的涉农政策已经覆盖了农村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但由于黑龙江省各地资源禀赋、主导产业不同,特别是按照“两大平原”总体方案确定的10个方面38项建设任务要求相比,国家的现行政策还不能满足全面推进落实“两大平原”各项改革试验任务的需求。比如在黑土保护和治理、创新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深松整地、农业产业化、良种研发等方面还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存在政策“空白”。
三、整合涉农资金的初步思路
鉴于黑龙江省涉农资金使用管理现状,迫切需要以整合资金为抓手,创新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进一步突破部门条框、专项规划以及资金管理办法限制,建立健全有利于资金整合工作开展的组织机构、总体规划、工作机制以及政策支撑体系,从而保障“两大平原”改革试验各项任务顺利开展。
(一)总体思路。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为统领,按照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创新机制、集中投入。着力建立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机制,创新涉农资金投入方式,完善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体系。搞好整合资金与各类专项建设规划有效衔接,实现涉农资金“投入科学、安排规范、使用高效、运行安全”的目标,保障“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各项任务顺利开展,为在全国率先实现涉农资金有效整合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二)整合原则。一是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建立各级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涉农资金整合组织领导,结合部门职能分工,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相互协调、全面推进的工作局面。二是分类施策、稳步推进。对现有的各类涉农资金进行全面清理统计,并结合资金性质和特点,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对不能纳入整合范围的资金,仍按原政策规定和渠道下达;对能够纳入整合范围的资金,整合统筹下达,并允许在同类别资金之间适当调剂。三是突出重点、统筹使用。以“两大平原”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为统领,分别制订详细具体的专项实施方案,并与现有的各类专项建设规划进行衔接,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统筹安排,集中投入,最大限度发挥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完善机制、封闭运行。对于纳入整合范围的涉农资金,进一步完善整合后的资金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机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确保整合后的各项资金封闭运行和集中规范使用。
(三)整合范围。
按照“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试验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为了统一政策、便于操作,除了对“两大平原”覆盖的51个县(市、区)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外,将全省其他县(市、区)也一并纳入整合范围。资金整合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2013年至2015年;第二阶段,从2016年至2020年。
整合工作要将目前中央、省和市县级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进行梳理,对其中现代农业发展类、农村社会事业类和扶贫开发类3方面专项资金进行整合。一是现代农业发展类。主要包括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保护、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节水增粮行动、重大水利工程、大型灌区改造、测土配方施肥、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畜牧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森林生态培育与保护、农村环保等方面专项资金。二是农村社会事业类。主要包括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资金、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建设、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和危房改造、以工代赈、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等方面专项资金。三是扶贫开发类。主要包括财政扶贫专项和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等专项资金。
四、有关建议
涉农资金项目多头管理、分散投入的现状已经形成固化的部门利益,而整合资金势必触及部门利益。因此,在现行的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体制下推进资金整合,必须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议省级层面成立由省领导为组长,各有关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各涉农部门为办公室成员单位,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县(市、区)也相应成立各级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组织领导。
(二)完善工作机制。建议建立省级层面涉农资金整合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资金整合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在资金整合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障资金整合工作顺利实施。
(三)明确职责任务。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确定整合资金使用方向,下达年度具体工作方案编制指导性意见,审批各市县年度具体工作方案;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制定“两大平原”改革试验资金整合总体方案以及整合后的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并加强涉农资金使用日常监管。其他成员单位按照领导小组批复的市县具体工作方案,对本部门负责的实施项目进行检查指导,推进项目落实。
(四)强化资金监管。按照国务院和财政部有关要求,坚持推进整合与加强管理并重,对涉及资金整合的各专项规划、资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调整,制定涉农资金整合后的相关监督管理办法,确保整合后的涉农资金封闭运行,安全规范使用。
生态扶贫工作方案范文4
既要绿起来,又要富起来,习水巧妙地将大生态与大扶贫相结合,努力探索生态扶贫的路子。
“马上就搬进新房子了,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习酒镇大湾村生态移民安置点的村民黄勇正在张罗着搬家。他说:“以前在老家种地仅仅勉强维持糊口,不外出打工没有办法,父母年纪也大了,孩子又还小,常年在外心中总是会有牵挂。”
在新家楼下,黄勇租了一间商铺,开起了农村淘宝店,开业两个月来,每个月销售额都能达到2万多元。“在家就能赚钱,还能照料家里老人,多亏了易地扶贫搬迁这样的好政策。”
和黄勇一样,大湾村生态移民安置点还有175户村民即将搬入新房,开始新的生活。习酒镇镇长杨胜说:“在习酒镇也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情况,生存环境差,扶贫的成本很高。我们在大湾村建设的这个生态移民安置点,就是为了解决这群人的脱贫问题。”
“这里的区位条件好,不仅交通方便,附近还有学校和医院,在我们的宣传动员下,很多村民都乐意搬到这里来住,从源头上解决了贫困的生存环境。”习酒镇组织委员任登平告诉记者。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习酒镇采取多种方法鼓励村民就业创业。杨胜说:“习酒镇有大大小小20多家酒厂,这些企业都优先面向易地扶贫安置的村民招工用工。移民安置点配套建设了一些商铺,这些商铺也都优先给安置点的村民租赁,并且价格相对较低。村民在老家的土地,我们统一规划了用来发展蔬菜产业,采用订单式的生产模式,盘活村民的闲置土地,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改善了农村环境和村容村貌,还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迁出区的生态环境破坏状况,农业产业化得以加速发展,农民收入结构日渐多元化,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根据习水的《易地扶贫搬迁攻坚工作方案》,2016年11月30日前将完成0.9万贫困人口的搬迁入住,到2018年将完成2.7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易地搬迁挪穷窝,生态扶贫治穷坡。在习水更多的贫困乡镇,则是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靠生态产业的发展来根治穷根。
赵兴明是回龙镇洞湾村柏杨林组的贫困户,今年4月,柏杨林组成立“习水县众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后,他加入了合作社,负责看管合作社新建的鱼塘,每个月工资2400元,加上土地和资金入股能得到的分红,赵兴明每年至少收入6万元。
“理事长帮我垫付了加入合作社的股金,我家里的4亩地全都加入了合作社,之前还有不少顾虑,担心合作社赚不到钱我还得欠账。现在看着合作社越办越好,日子会越来越红火的。”赵兴明高兴地说。
赵兴明所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4月以来总共流转了1300多亩土地,有58户农户入股,其中包括14户贫困户。农户的土地采取流转付租金的方式参与合作社经营,农户入股的股金则通过股金分红的方式来增加收入。对于贫困户则通过“特惠贷”资金入股合作社参与经营,解决了发展能力弱和无发展条件的贫困户增收脱贫问题。
合作社+绿色产业,盘活了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也扩大了村里的产业规模。合作社与习水富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种植了青花菜260亩,预期收益104万元,户均增收1.8万元;合作社建起了50亩的冷水鱼养殖区,可饲养鱼30万尾,年产量有40万斤,预期户均能增收3.15万元;合作社建设的黔北麻羊繁殖场,喂养200只种母羊,年出栏麻羊800只,收入近80万元,预期户均可增收0.6万元。
生态扶贫工作方案范文5
(一)扶贫贴息贷款存在期限额度错配。通常情?r下,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期限为一年期限,特别是针对农业、养殖业、加工业等行业,贷款期限都比较短。由于农业的生产周期基本不会超过一年,需要经过长期的生产经营才会取得明显的收益,所以仅仅一年的扶贫贴息贷款会给农业等相关项目的生产和建设带来的困难,难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人口的脱贫。另外,针对经营个体而言,金融机构发放的扶贫贴息贷款资金数量较少,与实际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使实际的生产建设在规模和运行等方面受到资金的限制,难以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建设,只能根据实际的资金额度情况开展后期的工作,这种“扶而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给扶贫工作直接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扶贫信息共享不充分。扶贫信息的共享程度影响着影响金融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程度,通过对实际的运行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在扶贫信息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一方面,相关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等对信息没有进行统一的汇总和分析,在信息资源的共享体系建设方面也存在漏洞,导致各个部门在扶贫信息方面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限制了扶贫工作开展的进度和识别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各个贫困地区的自身差距上,由于贫困地区所处的地域、环境等普遍不同,在扶贫需求、扶持对象等方面也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具体的金融扶贫工作中,相关部门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对各层次的贫苦原因、贫困对象以及贫困的程度等都缺乏足够的认识。
(三)扶贫金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的金融扶贫环境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人均收入以及社会教育程度三个方面。首先,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方面,通常贫困地区的区域经济水平与该区域内的经济水平高的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就影响了扶贫工作的针对性,由于贫困人口的占比有限,在总体扶贫工作中造成的经济压力有限,就使得相关的地方政府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政策难以针对性的、有效的落实下去,相关的风险补偿金或担保基金也就难以进行切实的完善。其次,目前贫困地区的家庭人均收入在该区县或市内的占比较小,分布缺乏规律性并且较分散,尤其是边远的深山区、高寒区、少数民族集中区等,生存环境较差,大多老弱病残且就业创业能力差,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金融机构近很难参与到他们的扶贫建设工作中去。最后,扶贫区的社会发育程度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脆弱,生产力发展滞后,扶贫开发成本高,脱贫难度较大。加上地方财政的不富裕,难以拿出足够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加大金融精准扶贫的相关建议
(一)搭建平台,构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1、积极创建“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示范区”,支持片区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人民银行、扶贫办、财政局、金融办、银监分局共同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明确重点领域和具体措施,加快推动工作开展,切实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建立定期或不定期会商机制,共同研究区域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政策,并督促、引导金融机构贯彻实施。2、将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农村金融创新示范县(市)创建和培育工作相结合,突出扶贫开发重点领域,加强扶贫、财政、金融政策协调配合,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探索建立符合贫困地区特点的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新机制、新模式,为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创造经验。
(二)银监部门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1、放宽网点设立条件:各级金融监管部门对在贫困地区设立银行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实行更为宽松的准入政策;2、强化利率监管:各级金融监管部门应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允许上浮扶贫小额信贷利率,切实减轻贫困户负担;3、强化基础设施监管:银监部门应进一步要求各地进一步规范、提升正在实施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逐步充实查询、银行卡、小额贷款申请受理、基础信用信息收集和多种业务等服务功能。
(三)整合扶贫信息资源。1、探索实现扶贫部门、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扶贫信息系统的对接和共享,完善贫困对象的基本信息、信用信息和金融信息,实施信息动态维护和管理,实现金融扶贫对象“有进有出”。2、探索建立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统计监测制度,对金融扶贫开展情况进行统计监测,有效识别并动态掌握贫困农户和产业的金融需求及发展变化情况,使金融精准扶贫可识别、可统计、可跟踪、可监测。
生态扶贫工作方案范文6
关键词 “三变”改革;进展;经验;建议;贵州安龙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64-02
安龙县作为贵州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之一,在省、州“三变”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县情,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州总体安排部署,以财政资金变股金为突破口,积极稳妥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1 2016年1―9月工作推进情况
安龙县把“三变”改革、产业发展、精准扶贫作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以农村“三变”改革统领“三农”工作和农村各项改革,围绕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脱贫攻坚3条主线开展试点工作,以资金变股金为突破口,进一步厘清“三变”改革受益主体、承担主体、运营主体、要素主体,重点把握好、开展好搭平台、清资源、确产权、估资产、融资金、搞经营、推改革等七大工作任务,按照制定的改革工作试点方案,稳步推进,逐步规范运行。作为全县农村“三变”改革先行先试的栖凤街道坡脚村、者贵村和洒雨镇o金村、堵瓦村4个村,涉及农户2 369户10 110人,其中贫困户314户,贫困人口1 073人。通过“三变”改革,实现了村级集体组织成员和贫困户全覆盖、受益人口全覆盖,农民变股东2 369人(其中贫困户314人),资金变股金560万元,带动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投入资金4 552万元,预计可全部实现空壳村脱壳。栖凤街道坡脚村以“三变”+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为重点,以安龙县南盘江沿江立体高效示范园区建设为平台,与村级集体资产股份量化改革相结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农民变股东120人,资金变股金130万元,村集体上半年增收5万元。者贵村以“三变”+产业扶贫+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为重点,以安龙县南盘江沿江立体高效示范园区建设为平台,依托州级龙头企业――安龙县西城秀树农林有限责任公司,以村集体资金124万元入股西城秀树公司发展铁皮石斛产业,资金变股金124万元,农民变股东602人;抓好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建设实施精准扶贫,按每户2万元共88户精准扶贫户以176万元入股西城秀树公司发展铁皮石斛产业,完成资金变股金176万元,农民变股东88人;西城秀树公司以收益率5%进行保底分红向农户和者贵村分别支付红利,者贵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农户通过红利收入和务工收入实现脱贫目标。洒雨镇o金村和堵瓦村以“三变”+产业扶贫为重点,依托州级龙头企业――黔西南州金清茗茶业有限公司,各入股30万、100万元到金清茗公司,指定用于茶叶加工厂建设,实施精准扶贫,每年以7.5%的收益率上缴村集体,收益的60%用于精准扶贫即本村贫困农户的生产发展,40%用于村级积累、滚动发展和公益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引导21户农户以荒山入股龙头企业发展茶叶产业。o金村和堵瓦村农民变股东分别为874、773人,资金变股金分别为30万、100万元,村集体上半年各增收4.5万、7.5万元[1-2]。
2 主要经验与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
安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把该项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积极贯彻落实好省、州“三变”改革文件精神和会议要求。加强对“三变”改革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安龙县农村“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定时间表、定工作量、定路线图、定责任人”的要求,制定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细化分工,确保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宣传培训、统计调度、建档立卡等工作落到处,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积极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工作,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3-4]。
2.2 强化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农村“三变”改革宣传力度,搞好宣传发动和培训指导。领导挂帅,组织安龙县农业局、栖凤街道及者贵村有关人员到六盘水市学习考察“三变”改革工作,学习和借鉴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全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暨培训会,县政府分管领导及农业局、扶贫办、栖凤街道、洒雨镇共7人参加培训。并在县委常委会专题学习时传达会议精神,安排布署全县“三变”工作,启动安龙县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各试点镇、街道积极推进“三变”改革,采取召开动员会、制作宣传横幅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栖凤街道坡脚村、者贵村和洒雨镇堵瓦村、o金村先后召开村“三变”改革工作培训会议9次,培训村组干部、农村致富能人140人次。编辑、发送安龙县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简报13期,建成洒雨镇农村“三变”改革永久性宣传牌1块。
通过考察、学习、培训,全方位、多形式宣传“三变”改革的意义和方法步骤,引导农民知晓“三变”、参与“三变”、受益“三变”,进一步取得了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三变”改革一线核心力量和广大群众对改革的支持,统一了思想,并且取得了实效,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2.3 把握关键环节,分类推进改革
在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中,把握关键环节,按照试点工作原则、步骤、内容,细化资源变资产,推进资金变股金,推进农民变股东,注重防范“三变”改革试点的潜在风险,建立支持保护机制、确权颁证机制、产权交易机制、融资担保机制、风险防控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6项机制,积极稳妥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进农村改革作示范、探路子。
加快推进全县9个镇(街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和资产,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出台了安龙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并划拨财政专项资金300万元在农业局设立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
做好农村政策性保险工作,建立农村“三变”改革支持保护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积极推进集体资产入股,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为载体,引导各级各部门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生产和扶持类财政资金(财政补贴、补助、社会保障救济救灾、应急类等资金除外),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入股到各类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规范精准量化股权。
3 建议
当前,安龙县2个试点镇(街道)4个试点村虽都已在“三变”改革工作中迈出实质性步伐,但各镇(街道)及村发展不平衡,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农村“三变”改革整体推进难度大。下一步工作要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按照安龙县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措施,认真、及时总结、提炼“三变”改革做法,以进一步加快推进试点工作。
3.1 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不断规范试验运行
在改革中,要加强各部门、单位与各镇(街道)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形成合力,把握好工作方向和路径,发现问题,并及时纠偏,进一步规范试点运行。不断总结、提炼改革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同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已获得财政、扶贫等部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支持的村和工作基础扎实、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较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有支撑、农村集体组织健全、群众支持度高的村。
3.2 加强宣传培训,加强试点督促指导
应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三变”改革的意义和方法步骤,加强对试点镇(街道)党政干部、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等重点人员的培训,形成“三变”改革一线核心力量。加强试点督促指导,不断推出可借鉴、可推广的成熟典型,及时总结宣传各行各业的成功案例,提供更多改革样板。以农村“三变”改革顶层设计为指引,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尽快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
3.3 防范改革试点风险,完善保障机制
把握好关键环节,注重防范“三变”改革试点的潜在风险,建立和完善支持保护机制、确权颁证机制、产权交易机制、融资担保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及权益保障机制,为推进“三变”改革提供政策保障,积极稳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力争到2018年初步取得一定的改革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全县深化农村改革提供支撑,推动安龙县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刘远坤.农村“三变”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行政管理改革,2016(1):29-32.
[2] 孔祥智,穆娜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以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2016(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