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明修身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文明修身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文明修身总结

大学生文明修身总结范文1

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近几年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加大了学校基础设施投入,校区大了,学生多了,而针对过多的强调学分,学生道德修养水平普遍下滑的现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培养上如何加大工作力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真正发挥大学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单位的作用,如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如何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课题。

10月24日下午,山东师范大学北校区举行了校区文明建设启动仪式,以期从基础文明抓起,以加强大学生的文明修身为突破口,不断强化和提高大学们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带动广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铸就更加完善的人格,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校党委宣传部孔祥华部长、校学生处初乐娟处长、李效宽副处长、校团委贾海宁副书记及北校区管理处领导出席了仪式。动员大会及校区文明建设启动仪式由北校区党总支副书记于铁主持,北校区学总支书记隋文慧宣读了《山东师范大学北校区创建文明校区实施意见》,北校区管理处处长杜保国做了动员讲话,仪式上,北校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代表耿楠代表北校区青年志愿者向校区全体同学发出争做文明大学生的倡议,北校区学生会主席王嘉廉代表全体同学宣读了决心书,表示应对挑战,积极投身校区文明建设,修身、成才,做合格大学生。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山东师范大学,多年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十分重视育人环境的建设和全面素质人才的培养,以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和校园文明建设作为突破口,大力弘扬“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努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各项工作相协调,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建设、发展和稳定工作,学校多次荣获高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校园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及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五十多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拥有较高素质的毕业生,他们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今年,山东师范大学在北校区投入数千万元,新建设的高标准的综合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改善了学生就餐条件,修建了新的校园广场,建立了校园超市,全面更新了校园环境,优良的设备条件和较规范的管理赢得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赞誉。但是在开学一段时间来,学校的管理者们也看到了在校园内一些同学的行为与美丽的校园环境不和谐,与我们大学生应具备的文明素养不相称,与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不相吻合。为了强化校园管理,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素质水平和文明修养,他们在校区内全面启动了校区文明创建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为目的,从基础文明抓起,向一切校园不文明行为亮出红牌,要求校区内每一个成员自觉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坚持文明修身,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争做文明大学生和高素质的祖国建设人才。山东师范大学北校区文明校区创建工作在总结学校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在加强制度管理与检查督促的同时,突出建立和完善了各种学生自管组织,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创建文明校区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利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文明创建活动,培养广大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强化了大学生自我修身的作用和效能。

大学生文明修身总结范文2

关键词: 大学生生活园区 思想政治教育 新思路

自从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实行宿舍公寓化管理,“大学生生活园区”这一概念蕴育而生。如何在生活园区内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作为一名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以园区课堂为依托,探索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1.以园区课堂为依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园区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展与延伸。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校逐渐由学年制向学分制、弹性学年制转变,学生群体越来越趋向于分散化、个体化、小型化,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娱乐大多数以寝室为单位、以生活园区为平台来进行,这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1]。在新形势下,学生在校内第一课堂学习知识所用的时间只占到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用于在园区内生活、学习和娱乐。如何创造性地在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针对性地提高生活园区的育人功能?如何有效加强对学生行为的指导?园区课堂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特点特长等因素开设课程,把上课地点放在大学生生活园区内,使同学们可以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继续学习知识。园区课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触角渗透至大学生生活园区,营造“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2]的浓郁氛围,它是第一课堂的拓展与延伸。

2.园区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园区课堂的开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特点、知识结构等因素设立课程,着重从文化艺术熏陶、思想道德培养、良好行为养成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激发创新思维。学生做授课老师可以提高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生参与课程互动、讨论可以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因此,园区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园区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队伍配置上,学生可以被聘为园区课堂老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手工艺术教授、生活技能培训等课程为主;在课程性质上,学生凭兴趣参加,不设学分。可以看出在这个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个性化特征,完全由学生自己把握主动权,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园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2.园区课堂模式的构建

园区课堂是指在大学生生活园区的大环境下,充分整合园区育人力量,通过置换教学场所场景,以教师、学生为教学主体,教授文明修身、文化艺术、手工艺术、生活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是一种具有实践性、互动性的教学模式,是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的教学新理念。

1.在教学队伍配置上以物业员工、学生相结合。“育人”是园区的中心工作。社会化管理模式下,物业管理员成为园区管理、服务、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也要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3]。物业管理员与学生接触较为密切,能够较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且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与生活技能,由物业管理员工开设的课程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文明行为的引导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是生活园区的主人,让学生担任园区课堂老师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自己的特长来服务同学,从而凸显自我教育的功能。

2.在教学内容上以文明修身、文化艺术、手工艺术、生活技能培训为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园区工作的重心,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水平、综合素质。现在的大学生以“80后”、“90后”为主体,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交流障碍、团队意识差等问题。园区课堂开设的文明修身、文化艺术、手工艺术、生活技能培训等课程,克服了第一课堂“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它的实践性、互动性能更好地被大学生所接受。

3.在课程性质上不设学分,学生凭兴趣参加。园区课堂课程按专题来分,每个课程的开设时间都不一样,像礼仪修养等课程可能需要上几节课,而像端午文化等课程只需一节课就能达到效果,所以园区课堂的课学生可以选择上,也可以选择不上;可以选择上这节课,也可以选择上其他课。课程的选择全凭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意愿。

3.园区课堂的运行过程

以园区课堂为依托开展大学生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

1.课程选择。每学期,园区课堂项目组向广大同学发放调研问卷,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培训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制定本学期课程目录。项目组提供课程目录及园区课堂开课申请书,由校学生处大学生园区教育服务中心审核。通过后再由项目组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全校同学公布。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意愿,为园区课堂的参与度和顺利举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选聘。根据项目组的调研结果,以及我院园区课堂任课老师要求,在全园区招聘园区课堂老师。有一技之长的学生、符合条件的物业人员等都可以参加应聘。园区课堂老师由我院学生处大学生园区教育服务中心聘任,受聘老师应准备充实的授课内容和完整的教学大纲。授课老师根据课时量由我院大学生园区教育服务中心支付课时费。

3.课程指导。在上课过程中,园区课堂老师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而且要走下讲堂亲手示范,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师生间注重彼此交流和互动,在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中提高和促进本身的理论知识、人格魅力,实现了师生间以园区课堂为平台进行的良性互动。

4.成果展示。在每学期末,由园区课堂项目组对园区课堂一学期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结,整理出席率、满意度、学员感想等资料提交校学生处大学生园区教育服务中心,由校学生处、园区课堂项目组、园区课堂老师共同组成评审小组,根据上课的情况、作品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审,评出来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并颁发证书。

参考文献:

[1]杨自保.加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7.

大学生文明修身总结范文3

文明礼仪主题班会稿 篇【1】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12月15日我班举行了“文明礼仪伴我行”的主题班会。此次活动的目是培养同学们做文明人,做文明事,增强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和自豪感。通过这次活动的展示和表决,学生们都有了责任感和荣誉感,让我们知道了做文明人应该: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说脏话讲普通话,用文明语等等。

通过这次班会让我们学到了:

顺手捡起的是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

有意擦去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更让我们懂得了: 文明也许是一张纸的厚度,也许是一点耐心的等待,也许是一句善良的问候,更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一言一行总关情,在不经意间,我们传播着热情,尊重,关爱和友谊,这就是文明。这点点滴滴的赞美和欣赏,如甘霖似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陶冶着我们的情操,提升着我们的道德素质,促使我们茁壮成长!

想必每个人的父母和老师都曾经告诉过你们,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做人。做人就是做一个讲文明的人。人要是不讲文明,再富也会变成穷人,再聪明也会被人鄙视。有些人以为做一个讲文明的人很难,其实只要你去做了,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

通过班会课,更进一步加强了同学们对文明礼仪的认识。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 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最后,我们齐声念出了简短的文明宣言:“我们要向不文明现象宣战,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校园!”

文明礼仪主题班会稿 篇【2】对小学生进行礼貌教育,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讲文明、有礼貌、重礼仪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需要,是他们个人内在修养的表现,也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如果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将来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就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就能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要从小抓好这一教育,因为不仅关系着一个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关系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为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班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

这次主题班会总的来说是开得比较成功的。这次的活动目的是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美德;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增强爱国情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把礼仪常规贯穿到表演形式之中,让学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一些熟悉的礼貌用语,也能根据一定的场景正确地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学生觉得主题班会的形式很好,乐意参与到活动中来,连平时从不发言的学生也抢着说,抢着演,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课后的一段时间,学生也能把礼貌用语常挂在嘴边,文明之花开遍班级。

当然,也有小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只能坚持很短的时间,一旦没有提醒,他们就会忘记,尤其是在上放学路上,不能主动向老师问早、问好。同学之间没能礼貌相让、使用礼貌用语。其实要真正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班级、开遍校园,不能只靠一节班队课的,而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常抓不懈。

文明礼仪主题班会稿 篇【3】活动背景:在我校大力倡导提升我们大学生文明修身的环境下,我们系组织我们各团支部开展针对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道德文化修养的主题活动。根据这个主题,我们班开展了一系列为期一个月的关于大学生文明礼仪的主题班会。

活动时间:20xx年4月25~5月23日

活动地点:6教605室

活动形式:xxxx10位同学分别以演讲的形式针对文明礼仪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了自己的感想。

活动过程:

xxxx在文明礼仪修身通则中说到,“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礼仪的四个原则:不卑不亢,信守承诺,遵守时间,尊重隐私。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五个习惯很重要:女士优先,以右为尊,身份对象,修饰避人,不妨碍他人。

xxxx认为仪容仪表在我们生活中可以体现出我们的精神风貌和状态。在个人行为举止中,站姿、坐姿、走姿在公共场合都很讲究,衣着、体味、言行谈吐都要注意,避免一些不雅行为。

xxxx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和残疾人相处时应注意的常识。在与残疾人交往时,我们的称呼、谈话和与他们相遇时都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由于他们身体上的缺陷造成了他们的心理状态可能与正常人不同。如自卑感强,性格内向,胆怯等。他们可能还会很好强。若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擅自去帮忙可能会被拒绝。

xxxx以一个故事开头,形象生动的将文明礼貌用语“对不起”“你好”“谢谢”的重要作用和语言效果和魅力印在大家脑海里。

xxxx针对我国渊远的历史文化,就用餐礼仪做了详细的介绍。如敬酒时酒杯要低于敬酒对象,尽量避免剔牙,用牙签时应先用手挡住口部等。陈家群则针对我们南方男士喝酒的一些习惯做了提醒。男性喝酒时猜码要注意场合、音量,酒性要把握好,尽量在包厢猜码,以免影响他人用餐。左贤也讲了一些打电话的常识,如时间的选择,语气、名片和握手都是我们应注意和经常用到的知识。

xxxx为我们介绍了比较详细完整的事项。面试技巧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很有必要进行面试礼仪的学习和掌握。郭静认为文明在我们生活很重要,文明是礼仪的前提和基础,文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风貌,素质修养和为人处事的巧妙,希望大家多注意这方面的形成。

大学生文明修身总结范文4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启示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明确指出了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质量。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来实施这种素质教育方针呢?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以孔子教育思想作为核心指导理论,充分发挥出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并据此来获得一些有效的启示,从中吸取有益的思想元素。

一、孔子教育思想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教育内容方面的影响。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就是仁、礼思想,它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可以说,我们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此作为内容的借鉴。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仁、礼思想内涵是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这与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不谋而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孔子教育思想的仁礼思想出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教育活动。

(二)教育途径方面的影响。孔子教育思想中的道德教育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途径借鉴。孔子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得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生道德教育方法,比如说,中庸、内省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品德修养和修身励志。具体来说,立志有恒为学生成人成才导航定向,身体力行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必经之路,克己内省是学生修身自律的有效方法,诚实守信是当代学生取信于人的必备品质,处事有度体现学生立足社会的应有素质,改过迁善是学生不断进步的成功法宝。

(三)教育原则方面的影响。孔子教育思想的原则是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逐渐积累和总结出来的,而且孔子本人也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能够以自己的威信来感化学生,从而产生了较大的教育力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孔子教育思想原则一般包含了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宽严有度,关心爱护。这些教育原则给了我们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借鉴,让我们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知错就改的正确道德观,要对一些问题采取宽容的态度,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有效的环境和氛围,让他们做到兼收并蓄。

二、孔子教育思想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孔子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视教育的社会地位,认为教育可以培养人才,治国安邦。那么,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各种思潮涌动。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来讲,他们的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前高校教育之本,以学生为根本,不断创新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它也将起到治国安邦的巨大作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明确教育目标。孔子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视“仁”、“知”、“勇”、“美”、“才”等几方面的全面发展。那么,对应到现代社会来,就是重视学生的“德”、“智”、“体”、“乐”、“才”全面修养培养与发展。因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借鉴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人全面发展教育目标,进一步使得自身的教育目标更为清晰化,也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接班人,全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丰富教育内容。孔子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多样,崇尚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等“四教”,推崇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因此,我们当前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道德教育并以此作为教育核心内容,坚持实践教育,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内容,强化历史教育和礼仪教育,重视生态伦理教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完善教育方法,重视发挥师生主体间关系,提高教育者的素质,重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师德要求。

总之,孔子教育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启示。我们应该借鉴其教育内容、途径和原则,根据其给予的重大启示来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四象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重视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从而让孔子教育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出积极的影响和启示作用,让学生们学到新时期的孔子教育思想精髓,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杜永红,冯涌.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7):11-12

[2]傅丽霞,张兴华.论孔子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J].泰山学院学报,2005(2)

[3]刘颖.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3(4):5-7

大学生文明修身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校学生;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12501

嘉兴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特色浓郁的本科院校,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特点,培养了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然而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学生工作所涵盖的方面日益多元化,对学生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管理工作难度也日趋加大。如何通过日常管理促进学生的学风转变,建立学习生活相互促进,创建文明有序,团结奋进的和谐校园是当前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议题。同时随着教育体制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式空前严峻,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通过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增长从而增加就业,也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目前嘉兴学院校内学生工作的形式

在党政领导的领导下,继续深化落实学校的文明修身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风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本着“巩固深化、形成合力、扩大成果、发展特色”的学生工作理念,以教育为根本,服务为核心,管理为基础,形成有特色学生工作管理体系,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在这一指导思想的下,紧紧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学风创建活动,并收到了明显成效,课堂出勤率明显提高,四、六级通过率,考研率位于工科院系前列。党团工作成绩显著,挑战杯再创佳绩,新生始业教育后续教育系列讲座精彩纷呈,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学风建设工作具体内容入下:

(1)课堂出勤率检查和晚自习检查。抓好课堂出勤是我们学风建设的工作重点。一直以来严抓考勤工作。以班级自律委员记录与学生会学习部成员固定检查相结合,范围覆盖全院所有班级,并制定了详细的考勤制度。根据前检查结果显示,到课率均在95%以上,晚自习出勤率达94%以上。良好的出勤情况是学习的重要保障,在全方位的督促下,出勤率较同期有所提高。

(2)英语四、六级考试及通过率。四、六级考试前都做好充分的动员工作并为方便学生备考提供一系列的便利条件,经常公布一些与四、六级相关的信息,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同时还出台了分院相关奖励措施进一步推动四、六级考试工作。截止到目前为止,四级累计合格率为90%,六级为60%,分别高于同类工科院校平均累计合格率。

(3)考研工作指导及经验总结。近年来,在全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我院的就业率一直保持98%的水平,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可喜的。我院的考研工作开展的也是如火如荼,考研成绩屡创佳绩。新生从入学开始,就把考研当作一次提升学风的机遇,通过考研促进我院学风建设。

(1)开设考研教室,发挥群体考研的优势。为了给考研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专门调整了教室,供学生复习准备考研专用,也为他们相互间的交流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充分发挥群体考研的优势。

(2)报考院校及专业的指导。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组织专任教师为学生辅导专业课。共组织了多位专业教师为准备考研的学生作报考院校、专业课程等的指导,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3)重视复试指导工作。为了提高上线学生的复试成绩,我们在面试前组织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脱颖而出,增加复试成功率。

(4)重视考研学生的心理辅导。为了让考研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精神风貌去备战考研,及时组织老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以及考研准备情况,同时进行专业课程的辅导和答疑。

(5)讲诚信,反舞弊宣传活动。为了端正考风,树立良好的学院形象,在期中、期末及英语四、六级考试之前,各班班长、学习委员开展了考试纪律强调会,强调考试纪律,组织各班签订了考试承诺书,并出宣传板向大家倡导“讲诚信,反舞弊”。

2 如何应对嘉兴学院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提高对学生工作的认识。

(2)对事务性的工作由点到面,点面结合。抓重点,以班风带学风,以学风促考风,抓三风建设。

3)培养学生干部,创建学生自治管理主力军,开展朋辈教育,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标兵形成。开展学雷锋活动,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嘉兴学院学生工作发展探索

嘉兴学院学生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网络优势,进一步拓展工作渠道;营造良好的学生工作氛围,加强管理,提升工作实效等。

(1)建立学生工作体系,布置并检查工作,撰写年度和学期学生工作计划制定和总结。学风建设,校规校纪教育,学生宿舍管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心理咨询和辅导,学生的思想动态研判,综合考评,评奖评优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违纪学生处理和善后工作,新生始业教育、军训,毕业生文明离校,学生工作的资料统计和材料归档,保持信息畅通,维护校园稳定等综合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创新工作方法。

(2)学生心理工作咨询与辅导。积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建立学生心理动态分析库,做好疏导与帮助工作,力争做到不因心理问题发生意外事故,及时发现并给予充分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帮助其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避免不良事态发生,总体平稳,心理工作成效观测点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3)继续深化落实学校的文明修身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风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并完善相关的考核办法和工作细则,开展学风创建活动,继续推动具有本院特色活动。

总之,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加强嘉兴学院学生工作力度,保证学生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把其变成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道华.论新时期大学生学生管理探索[J].高教探索,2008,(04).

[2]赵丽娟,杨俊杰.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途径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8).

大学生文明修身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人文素质 教育资源 诵读经典

[作者简介]罗元(1958- ),女,海南文昌人,广州大学社科部党总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与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 51000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61-0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优秀部分贯穿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之源。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二是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十分重要;第三诵读经典是汲取优秀传统资源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如何认识和实现自我身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最有特色的精华部分。

1.自我身心和谐的理想人格资源。孔子把古代文化传统加以提升,使之理论化,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仁礼之学,确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以“仁”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主导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

孔子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有精神需求,最高的精神需求是道德需求,道德需求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孔子主张“圣人”“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他还提出了“仁、智、勇”作为理想人格的三要素。仁是德性,智是才学,勇是魄力。理想人格要以仁为统帅,以智为基础,以勇为推动,三方面缺一不可,否则会造成人格的重大缺陷。这种以理想人格为培养目标的教育传统,强调道德修养应成为每个社会成员自觉的人生选择和实践。塑造理想人格的途径是,发挥道德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修身养性、道德践履。

2.人与社会和谐的道德精神资源。中国古代哲人认识到,人是社会的人,人“能群”,在家庭和社会中过着群体生活。因此,人在群体中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道德的人文精神并非只是要求人们被动地遵守道德信条,而是强调人的道德自觉,主体自愿自觉地履行道德规范,把人的主体德性与规范道德结合起来。这种伦理道德,孔子高度概括为“仁”。孔子把爱人作为仁的一种定义。“仁者爱人”的主体德性外化为行动,体现为遵守伦理道德规范即 “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常”是对人与人关系双方双向的协调,不仅约束平民百姓也约束君主贵族。

在对待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方面,孔子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在人和人的相处中,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特别重视主体自我修养和道德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克己复礼为仁”,符合了“礼”,就实现了“仁”,达到 了“和”。儒家以追求“仁”为起点,从爱父母、爱亲属、爱朋友,推而广之爱人民、爱祖国, 达到“仁”的目标,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即“人和”的理想境界。

3.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念资源。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追求“天地人和”的境界,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精神。在这方面,道家学派留下了丰富的颇有价值的人文思想。老子探索了自然和宇宙的起源,认为“道”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 主张朴素的唯物主义。他把天地万物的运行生灭看作纯粹的自然规律“道”,“道”具有物质和物质变化的特性。老子把“道”视为宇宙万物运行的必然规律,主张人不要违背自然规律,要遵循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天地人和”的境界。庄子进一步探索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在庄子看来,从生到死,从死到生都是自然之气运行的结果。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十分重要和迫切。

二、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给予中华民族以悠长的审美烙印。中国历代都出了许多重修养、重气节、重独立人格的仁人志士, 他们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培养和激励分不开的。当代大学生也莫不如此,迫切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补我们大学生活的精神营养之不良。人与自我的关系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话题,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中,从每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案件原因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大学生难以调节自我以实现身心平衡的和谐状态。当代大学生需要用祖先留给后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来塑造高尚的人格,实践证明,人格的完善与否,对一个人的立身做人至关重要。有了高尚的人格,就能坚持做到“见利不忘其义”,就能抵制各种诱惑。如果丧失人格,寡廉鲜耻,就必然失去做人的操守,难免见利忘义,乃至出卖人格国格。在今天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自我身心和谐的理想人格资源,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现代人格塑造有机结合,对于大学生修身养性,培养健全心灵,塑造自我身心和谐的健康人格,将起到积极作用。

2.以“仁”为核心、人与社会和谐的道德精神在涵养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加强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和谐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中国传统道德精神的滋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莫不如此。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首先就是缺乏以“仁”为核心、人与社会和谐的道德精神,因此迫切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补我们大学生活的精神营养之不良。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以“八荣八耻”明是非、知荣辱为主要内容,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指导当代大学生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应当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将其精华有选择、有目的地加以改造、整合到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体系中。譬如儒家的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观念;道家的“上德若谷”“为而弗争”的宽容精神;墨家的兼爱博施、助人为乐主张;法家的依法共存、合法共荣思想等,先哲的智慧对于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调整,对于遏制私欲极端膨胀、恶性竞争都有重要的认知价值,有助于大学生修身养性,可以滋养当代大学生的和谐精神。大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仁爱”“贵和”的和谐精神,可以涵养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人文精神,培养仁爱和谐的人文品格,学会做人,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达到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

3.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保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合二为一”,要找出矛盾对立双方的同一性,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并且是建立在人的内在心灵完整性这一伦理基础之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伦理思想,可以启发大学生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道德伦理的高度来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自觉地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极其重要的任务,纳入高等教育的内容。大学应该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丰富多彩的形式通过各种途径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其中,诵读经典是汲取优秀传统资源的有效途径。

三、诵读经典是汲取优秀传统资源的有效途径

诵读经典是汲取优秀传统资源,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以广州大学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的教育实践作为案例。

作为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试点高校的广州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之源。学校认为,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有着基础性作用。

1.以第二课堂为阵地。学校将《中华经典诵读》作为全校学生第二课堂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出台了《广州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实施办法。实施办法规定自2010级新生起,“凡我校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必须课内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通识类选修课之规定学分外,还必须至少累计获得4个第二课堂学分方能毕业(其中中华经典诵读学分1学分为必修学分)”。如在校期间未通过中华经典诵读考试,取得相应学分,学生则不能毕业。这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进第二课堂的重要制度保障。

2.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学校建立了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带头,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各个学院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投入了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效地推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展开。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发挥校团委网站以及各学院网站、QQ群、宣传栏、宣传海报等宣传平台,广泛宣传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倡导“每天半小时,经典记心中”的经典诵读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各学院围绕活动意义和主题,通过学院的网站、QQ群等宣传阵地广泛开展相关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工作,使同学了解中华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3.以教材建设为抓手。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中文教授学者)亲自带头组织编纂出版了《中华经典诵读选本》,作为中华经典诵读必修课的教材。本书体例简单,以实用为目的,研究遴选反映中华文化传统精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典名篇,共收录了诗、词、曲、赋、文共100篇,涵盖了自先秦至近代的经典文学作品。中华经典诵读考试以此书为准,要求学生背诵经典篇目,以机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4.以网络媒介为平台。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最能满足大学生信息需求、知识需求、娱乐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媒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着强烈而深刻的影响。学校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占领网上阵地,率先开设了“中华经典诵读”网络教学平台,及时为学生搭建一个中华经典诵读网络学习交流平台,旨在着重提高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影响力,着力培养经典诵读的学习习惯和氛围,充分推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全面开展,并为新生参加中华经典诵读学分考试提供良好的网络备考环境与手段。

该网站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形式多样,其内容包括:诵读角、专家讲坛、经典100篇、经典拓展、诗书音画、交流园地、诵读考试等栏目,为同学们提供丰富的中华经典音视频学习材料,提供了学习交流和模拟测试平台。

5.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深入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经典诵读文化活动,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博学讲坛专题讲座,邀请相关专家对中华经典进行解读,帮助同学们在充分消化理解的基础上记诵中华经典。还有各种中华经典诵读竞赛与交流,如演讲比赛、诗文朗诵会、读书讨论会、读书征文活动、学术交流等。在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礼仪等领域也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还颇有创意地开展类似“英语角”的中华经典“诵读角”活动,校学生会、沧浪诵读社组织各学院学生会每周在大学城校区和桂花岗校区开展“诵读角”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激发诵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此同时,全校各个学院都围绕中华经典诵读各自设计开展主题班会和团日活动,认真总结提升,努力做到中华经典诵读进课堂、进网络、进宿舍,增强诵读活动的实效性。

6.以社会实践为桥梁。学校积极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从校园走到社会,使经典诵读得以与提升全民素质、建设文明城市、文明社会有机融合,使这一活动影响更深远,意义更重大。

其中“广州大学中华经典诵读文化宣传实践服务队”获批作为2011年社会实践省级重点社会服务队。例如由校团委、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共同组织策划,以“经典浸润人生,文明共建和谐”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文化宣传服务进社区展示活动,在广州番禺区坑头村隆重举行。这标志着学校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启动。此次在坑头村的经典诵读展示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为坑头村小学生讲解中华经典文化、做有关中华经典学习情况调研以及经典诵读文艺演出。文艺演出将经典诵读的高雅本质与社区群众文化的活跃性有机地结合,用舞蹈、朗诵、歌唱等形式将中华经典文化融入节目的表演当中,引来近千名村民冒雨观看,不时对我校学生精彩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

广州大学通过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既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大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无穷魅力,从源头获得丰富的人文精神,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净化了灵魂、提升了人文素质;又把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落到了实处,而且还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如2010年广州大学先后举行了校园第二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和承办了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的“中华诵·端午篇”2010经典诵读晚会,该晚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广州电视台、南方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播出,社会反响热烈,为推动“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作出了积极贡献。国家语委2010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广州大学被授予“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特别贡献奖。又如《传承中华经典,滋养大学精神,培育具有民族文化品格的当代大学生——广州大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获得了2011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这是广东省唯一获特等奖的高校。

广州大学正在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实践活动,是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和积极探索。

当然,汲取优秀传统资源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不仅仅是诵读经典,本文仅从这一角度做了探讨,由于文章篇幅所限还有许多方法和途径并未涉及。如何更有效、持续地使大学生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源获得丰富人文精神的滋养,还必须把它作为一个长远的目标不断地去努力追求和积极地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季羡林.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和可能[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6(1).

[2]章启辉.发掘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资源服务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大学教育科学,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