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退出汇报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贫困退出汇报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贫困退出汇报材料

贫困退出汇报材料范文1

一、驻村人员基本情况:

二、村基本情况

全村辖村民组7个、辖自然村寨5个。全村公安户籍430户1569人,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209户948人,贫困发生率8.48%,2014年以来已脱贫169户814人,贫困人口中有劳动力人口数量:538人,其中外出务工贫困人口:273人;低保兜底贫困户数:27户66人,五保兜底1户1人。2019年在档贫困人口40户134人,2019年拟脱贫33户112人,剩下7户22人在档,贫困发生率1.40%,达到出列基本指标条件。

其中全村十一类人群未脱贫40户134人,2014年-2018年已脱贫169户814人,低保户28户,已持证残疾人58人,其中一级残疾7人,二级残疾12人;五保户1户,大病或慢性病49人,2014年-2018年实施危房改造93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7户75人,实施透风漏雨改造43户,全村所有农户343户1529人,35岁以上未婚人员14人。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础设施。先是2014年,xx村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致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通组路、串户路、庭院硬化,为农户出行提供便利;同时,2014年在老xx组实施了人畜饮水项目,解决老xx组的用水问题;2016年在完成串户路和庭院硬化全覆盖的基础上,xx村向上级部门申请了太阳能路灯安装,太阳能路灯的安装一是美化了村庄,二是提升了农户的安全感;另外,2017年实施了四五六三个组的人畜饮水项目,解决三个组的人畜饮水问题;最后,就是新挖机耕道18公里,改善了农户生产条件,让农用车能够到达田间地头,提升农户的生产效率,有效提高群众创收能力。

(二)产业发展。一是香橘种植项目,2018年1月实施,规模200亩,由于属于长产业,暂时未产生效益和分红。二是生猪养殖扶贫项目,目前养殖场内有120多头猪,部分达到出栏条件,预计6月底左右能够实现第一次分红。

(三)就业帮扶。一是向外输送劳动力,成功输送1人到广东务工,解决1户3人收入问题;二是提供公益性岗位26个,其中9个护林员岗位,村寨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17个,帮助25户贫困户稳定脱贫收入,提升脱贫验收质量;三是开展种养殖培训班,目前为止,培训开班1期,受益贫困户55人。

(四)产业带动贫困户情况。一是xx村香橘种植扶贫项目和生猪养殖扶贫项目是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产生效益后的70%用着贫困户分红;分红模式均为以户为单位,平均分配,两个项目均是1000元/股,生猪养殖每户农户占股1.77股,香橘种植占股0.55股。二是合作社务工人员以本村贫困户优先考虑,目前发放务工工资9.5万元,贫困户占90%以上。

(五)民政低保兜底工作情况。全村低保户数28户67人,其中25户60人为农村低保,城市低保3户7人;五保户1户1人;1户1人享受孤儿保障。

(六)医疗救助情况。xx村贫困户参合率达到100%,基本解决贫困户就医费用过高而致贫的问题;全村大病患者2人,慢性病患者47人,全部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村医生对这部分重大病、慢病患者进行长期病情监管,帮助贫困户进行病情康复和稳定病情。

(七)住房保障情况。2014年-2018年实施危房改造93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7户75人,实施透风漏雨改造43户。

(八)教育保障方面: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医疗保障方面:排查登记患重大病人数2人,慢病。 住房保障方面:住房无保障情况存在1户4人,该户2014年享受危房改造,现为C级危房,经多次动员无搬迁意愿。

贫困退出汇报材料范文2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开展脱贫攻坚“百日攻坚”行动问题排查及落实六项重点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聚焦短板弱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一是扎实开展脱贫攻坚“百日攻坚”行动问题排查。按照拉网式排查、台账式管理、渐进式整改、围歼式销号的工作方式,以“户户清、项项核”的形式完成对全镇455户117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排查全覆盖,共排查出八类问题522条,其中:住房保障151条,易地搬迁76条,产业扶贫71条,就业扶贫4条,收入情况50条,户籍问题102条,基本医疗11条,兜底保障22条,其他类35条。二是认真抓好入户核查问题整改。按照一户一专班、一户一方案、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的“四个一”机制,成立由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为总指挥的“四支工作突击队”,分解细化危房改造、住房保障、易地搬迁、产业培育、挂牌督战、冲刺清零、政策宣传、资料整理等各项工作任务;对排查出的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措施,逐户细化整改计划,逐类建立整改方案,目前已整改问题?条。三是全面落实重点任务。全面核算校准455户贫困户2019年收入,逐村逐户逐项开展回头看,确保收入计算精准、真实、无漏项。紧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关键环节,按照到村、到户资料指导目录,分类分盒逐项逐条归档整理印证资料。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县级反馈第一季度37条信息数据及时进行核准、采集和清洗,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向全镇农户印发脱贫攻坚政策知识和应知应会,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清楚识别纳入程序、扶贫政策内容、易地搬迁政策、验收退出过程、收入来源状况,着力提高贫困人口政策知晓度。

二、加强全域治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一是持续推进乡村绿化。立足“四带一廊一道”建设,今年计划新增3100亩造林绿化面积已完成打点规划;凹凸棒产业园区10公里道路两侧110亩造林区域完成绿化带平整换土和外围国槐栽植,正进行供水调试;计划在沿过境32公里黑河北侧200米建成黑河生态带2600亩,同时对历年栽植成活率低的200亩进行补植补造;完成北部防风林网整体规划,壕洼、西湾、古城8公里40亩防风林带植树沟整理完毕。二是深入推进乡村美化。全力打造张罗公路瓜果长廊形象提升工程,先期建设的土桥段、古城段1.4公里张罗公路两侧10米绿化景观带已完成植树带整理和管道敷设,正在进行苗木预订,剩余27公里建设任务正进行前期规划;对张罗公路沿线葡萄管理房进行改造升级,10座“种养娱购游”田园观光小木屋已完成规划选址,正进行材料订购;按照“大协调,小美观”的原则,以交通干线、镇村道路为轴线,所有沿路居民点前预留2米绿化带栽植花卉,目前已完成花带整理和花种购置;友好美丽庭院示范点“小庭院”建设已完成农户后院清理,“小景观”已完成步道和生态渠建设任务。三是稳步推进“三大革命”。持续开展“全域无垃圾”三年行动,1000铺改炕和250户改厕完成入户核查登记,6个“清洁村庄”已完成方案审核;全力推进“三清五改六拆三治”和河湖“清四乱”行动,清理陈年秸秆320方,废旧木柴700余吨,回收废旧地膜307吨,清理生活垃圾680吨,清理残垣断壁52处960米,迁出“一沿六区”坟墓54座。四是有序推进高质量住房建设。紧盯“一户一宅”政策外房屋、空置住宅、废弃住房、闲置用房“清零”底线任务,分一般户、贫困户、五保户、孤寡老人户、空巢老人户、独居老人户等情形分类建立危旧房清单台账,经摸排,全镇可拆除危旧房屋?户,目前已拆除?户;因地制宜确定壕洼、西湾、板桥、土桥4个高质量住宅建设重点推进村确保在5月中旬达到“所有农户没有危房、彻底消除视觉贫困”目标。

贫困退出汇报材料范文3

关键词 高校 助困工作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An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Po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the Solving Measures

JIN Yan

(School of Geography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4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tate, society and school gave great support and help the poor students, so that they enjoy the fair education,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ir studies. But with the aid of strength increase and funding to broaden the scope of students work,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current university students work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o as to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funding mechanism,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campus,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work;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1 高校贫困生助困工作的意义和现状

1.1 高校贫困生助困工作的意义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涉及社会公平、民生及教育机会均等的社会问题,正确认识和加强高校贫困生助困工作,对社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贫困生助困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贫困生问题的存在不仅会直接影响家庭困难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人格发展,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完成,而且将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安定因素,对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产生不利影响。

(2)加强高校贫困生助困工作是实行教育公平的需要。我国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促进教育公平列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作为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1.2 高校贫困生助困工作的现状

为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顺利完成学业,我国政府一直在探索如何使广大学生,尤其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充分享有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从制度上基本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2007年5月,国家正式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以及关于国家奖、助学金管理、大学生勤工助学管理、生源地信用贷款等系列落实配套文件。在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配合下,建立起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绿色通道”等有机结合的新的、比较完善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新资助体系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后,每年用于高校助学的财政投入、国家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达到300多亿元,受助学生超过400万人。从制度保证了每一位考上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入学,都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虽然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入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不再面临失学的困扰,但目前的助困工作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解决。

2 当前高校贫困生助困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2.1 认定制度的缺失

2007年6月26日,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意见提出贫困生认定需先由申请学生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再经过班级、院系、学校层层审核,最终确定贫困生名单的认定方式和程序。该指导意见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各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办法,使认定有章可依,但在具体的资助工作中还会出现其他情况。比如假证明、假低保证、假残疾证的出现,当然也存在一部分贫困学生不愿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汇报等等。

2.2 后续管理的缺失

随着国家下拨助学金数额的逐年提高,如何对贫困生获得资助后的行为进行后续管理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事情。如何做好受资助学生的后续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资助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贫困生受到资助后却并不珍惜可以继续学习的机会,而是产生攀比心理,产生高消费行为,宁可不交学费也要将助学金进行挥霍。甚至产生依赖思想,不愿意通过自身努力来勤工助学,仅仅希望通过国家、学校的各项资助解决经济困难,这些行为会在高校中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有碍资助体系的良性发展。

2.3 全面育人的缺失

国家的财政资助、社会的慷慨解囊为贫困生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绝不是把资助金发放下去就算完成。除了经济的帮扶外,我们更要注重关注贫困生的思想情况、学业情况以及心理健康。目前有少数贫困生认为给予他们资助都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心安理得的享受经济资助,认为国家帮助他们是应该的,把家庭的贫困当成了获取经济资助的资本,觉得不要白不要,这是非常危险的思想,要求我们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通过全面育人来加以引导和扭转,要教育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立志于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3 当前高校助困工作中的对策建议

3.1 经济资助与困难认定相结合,加强困难生档案的动态管理

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将加盖民政部门公章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作为参考,由班级同学和辅导员老师组成评定小组,对贫困生进行贫困等级的划分,严格按照困难等级给予不同的资助力度。

加强贫困生档案的动态化管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经济好转的贫困生就应该退出贫困生行列,把资助机会让给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而原来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或较好的学生则也有可能因遭受天灾人祸而变成贫困生。所以,我们要建立起贫困生档案,定期跟踪调查,动态分析调整,做好贫困生管理、教育、扶助工作。另外,对于整个大学阶段每个学生曾经享受过的资助,也要及时更新备案,避免发生重复发放和遗漏现象。

3.2 经济资助与监管评估相结合,确保资助机制的良性发展

接受资助的同学有义务向学校提供真实的家庭收入状况和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得虚构,也不得随意夸大。同时,还有义务提供消费结构说明。学校有权力对贫困学生提供的信息进行核查,如发现贫困生有奢侈消费行为,应根据情况减少或暂停资助。而对于尚欠学费的同学,在助学金等经济资助打入学生银行卡后,学校应优先扣除学费。另外,经济资助可采取分期发放的方式,学校通知学生本人发放期限和发放方式,如此则有利于减少奢侈消费现象,确保资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3 经济资助与自我救助相结合,推进以勤工助学为主的资助方式

单纯的发放助学金、给予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无偿资助措施,容易使贫困生滋生“等、靠、要”的思想,而勤工助学作为有偿的资助方式,则很好地倡导了学生通过自食其力来完成学业。所以,高校要把勤工助学活动作为一种成长成才的方式来加以认识,勤工助学不仅是帮助高校贫困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且能增强高校贫困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树立自立、自强、自尊的品格。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生活中,要切实帮助贫困生把经济资助和自我救助结合起来。

3.4 经济资助与全面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其一,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感恩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而是要通过教育的不断引导。高校可以对于贫困生享受资助设置要求,如要求他们每学期参加一定时长的志愿服务,才能获得资助。通过这些为别人服务的活动,他们可以看到人与人是相互支持的,正因为有了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使他们能够完成学业,那么他们也必须用他们自己的力量来回报祖国,来奉献社会。

其二,加强对贫困生的朋辈教育。高校的贫困生普遍具有自尊心强,容易自卑等特点,通过与之有相同背景的人来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则易于被其接受。所以用身边人、身边事来对贫困生进行教育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倡导贫困生之间的互助,要善于发现贫困学生中品学兼优、励志奋斗的优秀典范,用他们的生动事例来勉励广大的贫困学生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其三,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贫困并不可怕,贫困也并不是丢人的事情,高校应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咨询机制的基础上,增强对贫困生心理教育的针对性与系统性。通过给贫困生开办讲座等形式,让贫困生逐步了解自己的心理,克服自卑情绪,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应付挫折、表达情绪的能力;鼓励他们协调好人际关系,指导他们调控情绪;使贫困生正确对待逆境和挫折,放弃不安全和戒备情绪,融入集体生活中来。

其四,加强对贫困生的诚信意识教育。高校贫困生在获得资助前,需本着诚信意识提供各项证明材料。在获得资助后,也因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就拿国家助学贷款来说,办理的学生不需要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这本是国家对贫困学生资助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在推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即部分受助学生不遵守合同规定,在规定时间内不予还款。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广大贫困生进行诚信教育,培养学生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信用意识,强化学生的信用观念,进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行为。

高校的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在国家、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努力下,高校助困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我们仍必须看到,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还存在着需要完善和加强的地方,只有不断根据社会发展和现实需要总结成功经验,修正资助政策,才能真正帮助高校贫困生全面成长成才,才能确保助困工作的良性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SZJ11224

参考文献

[1] 金晶.对当前高校贫困生管理工作的探究与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第25卷.

贫困退出汇报材料范文4

一、总体要求

通过本次核查清理,查找和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各类违规行为,进一步提高低保工作管理水平,促进城乡低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确保低保政策落实到位,切实维护城乡困难群众合法权益。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原则。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并强化动态管理,对自然减员以及条件改善收入超过保障标准的对象及时清理退出低保。

(二)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镇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民政助理员是具体责任人,包村干部是村级责任人

(三)坚持客观公正、阳光操作原则。做到评估核定家庭收入符合相关规定,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检查内容

本次核查清理工作的范围是全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批准程序。重点核查低保对象是否符合条件,是否存在拆户、合户和人情保现象,是否经过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各项记录、公示材料是否齐全,入户核查、审批是否规范。各村(社区)要按照国发45号文件要求,对城乡低保对象全部重新审核、审查,逐一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和张榜公示,确保低保申请审核审批各个环节公开、透明,审批结果公平、公正。

(二)重点检查工作机制是否建立,包村干部是否全程参与评议、公示、收入核算等工作,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等。

(三)重点核查低保证、低保存折是否滞留在村(居)干部手中,是否存在挪用、套取和虚报冒领低保金等行为,是否做到动态管理,是否存在假借动态管理、审核等理由,向低保户收取财物情况,有无“合户保”、“拆户保”、“亲情保”、“关系保”现象。

四、清退核减重点和范围

1、自然减员的人员;

2、“拆户保”、“合户保”、“平均保”、“福利保”和“关系保”的家庭;

3、低保享受人员虽然失业下岗,但其配偶在行政事业单位有固定收入或者在私企工作,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

4、年龄男60岁以上、女50岁以上已领取社保退休金的;

5、男60岁以下、女55岁以下,身体健康,具有劳动能力,非因特殊原因(因病、因残、因灾)造成家庭困难的,原则上不予救助;

6、子女年满18周岁,有劳动能力,能够正常就业,且已不再上学的;

7、不具备享受A类低保条件的家庭;

8、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但家庭收入超出低保标准的;

9、国家工作人员、村(居)委会干部及其亲属享受低保但没有单独备案的;

10、审批程序不规范或相关证明材料不全等不符合低保规定的。

五、核查清理方式和时间安排

本次核查清理工作自2014年5月20日开始,6月15日结束,采取全面自查和镇检查组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和工作部署(2014年5月20日-5月25日)。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机构,全面启动全镇城乡低保核查清理工作。第二阶段:收入核查和自查自纠(2014年5月26日-6月5日)。采取包片领导负责,包村干部具体参与,村(社区)委会协助调查、评议的方式,对现享受对象进行严格评议、审核并张榜公示结果,入户核查率要达到100%。认真填写《低保对象核查表》和《基层干部及其近亲属享受低保待遇情况表》,切实掌握低保对象家庭特别是一般保障对象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坚持“谁入户、谁调查”和“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入户核查工作责任。各村(社区)务必高度重视,保证每个入户调查组至少有两名工作人员,并确保包村干部在场监督。核查时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核查必须“一户一表”,内容真实可靠;二是核查表上申请人、村组干部、乡镇包村干部必须签字,申请人不能签字的,本人必须加盖手印;三是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民主评议、公开公示等方法自查自纠,并将核查出的问题迅速清理,及时整改。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及时纳八,不符合的要坚决清退。对自查中主动登记清退的“人情保”、“关系保”等,原则上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出,一律清退并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第三阶段:重点督查和检查验收(2014年6月6日-6月15日)。由镇纪委牵头,从民政、财政等科室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联合检查组,随机抽查不少于30%的村,采取听取汇报和进村入户实地查看相结合的方法,对全镇城乡低保核查清理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城乡低保核查清理工作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此次核查清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贫困退出汇报材料范文5

兵团党委、兵团办公厅高度重视“三民”活动,严格根据兵团“三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对办公厅住三师四十九团“三民”活动进行安排部署,确保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开展“三民”活动。

一、转变角色 深入群众

兵团办公厅住四十九团九连工作组自3月14日入团住连以来,迅速转变角色,俯下身子,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了解情况为前提、走访民情为重点、办好实事为关键、建立机制为保障,尽快地掌握了连队的基本情况,为深入推进“三民”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扎实打牢“访民情”这一基础

工作组在住连的6个多月中,严格按照连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坚持“走完最后一里路”、“走进最远一家人”,不仅访遍了九连职工群众、访出了实情、访到了问题、摸索出了做好群众工作的路子,诚心与群众交朋友、虚心向群众请教、耐心听取群众意见,深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惠民举措,坚持把访民情与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起来,解决了一批出行难、就业难、致富难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扎实做好了“访民情”这一基础性工作。

制定工作制度,打好工作基础。为确保“三民”活动有序开展和稳步推进,工作组迅速制定了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制度。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坚持每天学习,重点学习中央、自治区、兵团党委有关文件政策、民族宗教知识、团场经济社会等方面情况、维吾尔语常用语等,不断丰富各方面知识,切实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素质。同时,做到学习有记录、有心得体会。实行每周例会制度,每周六下午召开工作组全体成员会议,总结本周工作,交流工作经验,安排下周工作。按照相关要求,工作组召开全体党员会议,成立工作组临时党支部,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开展“三民”工作。

召开“三个会议”,了解基本情况。工作组首先与四十九团领导举行了见面会,随后又分别与连队领导、全体党员和职工代表举行了座谈会,说明来意目的,听取情况介绍,了解和掌握团场和连队基本情况。同时,积极与团场各部门联系沟通,收集汇总连队户籍、社保、失业人员等信息,夯实入户调查工作基础。

结合连队实际,制定入户登记表。在和团、连相关领导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工作组结合连队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设计、制作了项目齐全、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入户登记表》。工作组首先走访了连队退休党员干部、宗教人士和部分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随后按照计划逐户走访连队每一户职工家庭,确保做到连不漏户、户不漏人。

广泛走访群众,用心倾听基层心声。住连以来,工作组结合连队生产、生活实际,采取“入户家庭访、田间地头聊、街头巷尾问”等方式,持之以恒开展入户走访工作。在床前炕头、桌边院内,与职工群众唠家常、交朋友,听职工群众的真话、实话和牢骚话;认真填写《入户登记表》,及时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与团场综治办、连队提供的信息认真核对,及时回访和查缺补漏。

把入户走访与宣传政策相结合、与听取意见建议相结合、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做好“三民”工作,就是要取得职工群众的理解与信任,拉近与职工群众的距离,得到职工群众的支持,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工作组带着真挚感情、发扬优良作风,积极主动融入职工群众,扎实开展访民情。针对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对部分政策不了解、不清楚的情况,工作组认真归纳总结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诸如招录职工、享受低保、子女入学方面的政策法规,牺牲休息时间,加大力度集中学习消化,并在入户走访时逐一宣讲,为职工群众解疑释惑。工作组在入户走访了解职工群众家庭情况的同时,更加注重听取他们对于团场、连队、党员干部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认真向团党委、连队党支部汇报反映群众声音,协助团、连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改进工作方法。工作组始终坚持入户走访是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目的这一指导思想,在走访时认真听取、主动发现职工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并将问题认真梳理,分门别类后向团场和连队反映。

通过工作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6个月时间里,共入户走访436户、登记1568人,形成手工填写和电脑录入表格872份。工作组在入户走访的同时,做好职工群众接访工作,耐心听、仔细记、作疏导,建立接访台账,做好登记、汇总和分析,并积极协调答复或解决。已接访17批36人(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5件。

发挥优势,把握“惠民生”这一重点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更是工作组的责任和任务。在“三民”工作中,工作组带着真挚感情、发挥自身优势,以“为基层连队夯基础,让职工群众得实惠”为工作的着力点,扎实开展“惠民生”工作。

规范基层组织建设。长期以来,基层连队由于人手少、任务重等原因,党的组织建设、台账建设、基础资料的存储和应用管理工作较为薄弱。在工作组全体成员和连队干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终于形成了分类科学、覆盖全面、内容翔实的党建工作和连队工作台账。

节日期间真情慰问。入团住连期间,工作组一直情系连队困难群众,每逢节假日期间,更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记在心头。节日期间,工作组成员积极捐款,和连队干部一起共走访慰问贫困户及退休职工25户,发放慰问金及慰问品合计1万余元。

密切联系,达成“聚民心”这一目标

对于兵团办公厅住三师四十九团九连工作组来说,积极投身基层,扎实开展“三民”活动,既是硬指标、硬任务,更是新要求、新行动。从入住四十九团以来,工作组抓住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同工作、同学习、同劳动的机会,不断拉近党群、干群关系,有效达成“聚民心”的目标。

同工作,积极主动促和谐。在少数民族连队开展工作,离不开少数民族干部的支持。工作组主动拜少数民族干部为师,一方面学习农业生产知识和少数民族语言,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熟悉政策和电脑操作的优势,帮助连队党支部开展失业人口登记、集中摸排综合治理信息等工作,受到了连队好评。6月份,根据前期调研了解的情况,工作组先后与连队干部进行座谈、积极征求团场政工办、综治办等科室意见,进一步了解连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掌握团场对连队的管理方式和考核办法,制定了科学合理、有的放矢的工作方案。在工作组全体成员和连队干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九连台账框架及内容》。工作组成员发挥各自业务专长,分别承担了相应的台账建设任务。

同学习,取长补短共进步。一是与团场党委建立联系制度。为更快熟悉团场情况、更好地开展工作,经与团场党委沟通协调,工作组与团场建立了共同学习、工作联系制度,积极参加团场党委常委会、中心组学习等活动。二是与连队党支部建立周例会制度。工作组与连队党支部每周召开见面会,分别通报本周工作内容和下周工作安排,一起商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结合连队实际,集体解读和学习中央、自治区和兵团有关文件,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理论基础。

同劳动,俯下身子接地气。工作组结合连队生产实际,在农忙时期同群众一起进行各种形式的劳动。春耕时期,全体成员先后走进田间地头,主动参加连队组织的义务植树、发放滴灌带、播种铺膜、检查棉种等劳动,做到人人有岗、时时尽责,在田间地头向职工群众学习劳动技能,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卫生大检查期间,工作组全体成员同连队干部和职工群众一起拔草、打埂子、整理地垄,协助九连完成团环卫检查评比、报送材料等工作。秋末棉花采摘期间,工作组自带饮用水、食物等,义务帮助困难群众和家里缺少劳力的职工拾花。

二、不断总结 发现症结

依靠扎实开展入户走访工作和深入调研、广泛座谈,在对前期“三民”工作不断总结、思考的基础上,工作组对制约连队发展的症结问题有了更为清晰和具体的了解。

“双语”教育不够普及,影响工作有效开展。九连是以维吾尔职工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连队,连队11名干部中只有2人能流利读写汉语,有5至6人可以进行日常对话;广大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基本不懂汉语。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干部和职工群众学习贯彻中央精神,了解兵团、师、团政策措施,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学习种植养殖技术都受到很大限制。

农业结构单一,职工群众增收困难。九连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棉花为主,“一花独放”的情况没有改变。

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就业压力较大。随着近几年植棉成本上涨,大部分职工种植棉花一年所得并不多。同时,由于一部分少数民族家庭子女多,加之缺少技能,连队无固定职业的青年人相对较多。

连队基础条件薄弱,基层组织建设需要加强。连队作为兵团的最基层组织,工作任务繁重、懂双语的干部少;连队制度建设、“”等组织建设不规范;连队基础设施总体上较好,但有些还不完备,特别是文体活动场所欠缺、文体活动单一。

三、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职工群众多元增收。多年来,连队职工收入以棉花为主、“一花独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性改变,多元增收还停留在喊声大、见效少,想法多、方法少的阶段。要有效拓宽团场职工增收渠道,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团场首先要从有利于保持兵团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考核机制等方面加大力度,督促连队做好多元增收的功课。

在具体的措施上,要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减棉、优果、强畜”的思路,有序退出棉花低产田,重点发展抗旱节水、劳动密集、效益较高的红枣、大棚、苗圃等林果业、设施农业,提高单产水平和作物品质,基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要出台更多优惠政策,争取更多贴息贷款,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养殖能手牵头,成立股份合作社,推进畜牧业向养殖规模化、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方向发展,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要积极探索“田+园”、“田+棚”的承包模式。要抓住团场城镇化建设的契机,有针对性地引导、帮扶部分职工群众在家电汽配、建材装饰、餐饮服务等领域创业、就业。

狠抓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提升连队生产经营水平。针对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文化程度相对偏低,自身技能单一,缺少技术指导和支持的现状,要在提升职工群众“双语”能力的基础上,加大技能培训。一方面利用现有的政策和资金,鼓励引导初、高中毕业生主动到职业技术院校学技能、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合作,培养一批素质高、观念新、技术好的职工队伍。要在团场内部加大自身交流、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对口援疆力量和各帮扶单位的优势,制定专业技术力量委培、代培工作机制,帮扶培养一批专业技术干部、生产技术骨干、致富带头人。

贫困退出汇报材料范文6

真正让这个名字开始为更多人知道的,是在2008年2月,正当诸多房企纷纷谋求IPO或借壳上市之际,坐拥上市资源的袁建华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卖壳“退市”。

自此之后,袁建华开始较为频繁地出现在报纸杂志上,只是他为人处世的风格和公司特性未能让其成为商人中的明星――你不能告诉每个人,包括萧山国际机场商务楼在内,杭州众多楼盘建筑都是华盛达的作品;或者华盛达拥有某某银行的多少股份;或者,其实,你家的门窗、护栏使用的是华盛达的塑料建材……

作为一个典型的民企老板,袁建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潜行者,而潜行者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们总是不动声色,但当我们再次关注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走在了队伍的前面。

白手起家诚信为首

袁建华坐在那里,表情平静,语速缓和,看起来温文尔雅,但了解了他的商业履历后,他在商业上表现出的敏感度和进取精神令人惊叹。

1960年,袁建华出生在浙江省德清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兄妹四人,家境贫困。艰苦的生活铸就了他不怕吃苦的刚毅性格和敢拼才会赢的人生信念。

高中毕业后,创办村办企业――星火铸钢厂,跑过运输,当过电影公司经理……敢闯敢拼的他一直是县里有名的致富能人。不过,在袁建华看来,自己创业的真正起点是在1989年。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时候,袁建华亲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

“改革开放初期,市场发育还不健全,交通信息闭塞,很多东西都有很大的地区差价。只要脑子活络,动作快,就能赚钱。”袁建华常说,商机无处不在,缺少的只是会发现的眼睛。他走南闯北,随时随地都在捕捉着商机,只要有条件,他都积极尝试。

1989年,袁建华只身南下去广州、深圳、汕头、佛山等地经商,他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既开了眼界,又赚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1992年初,他重新回到了德清老家,创办了莫干山建材经营装潢部,这便是华盛达的前身。

1994年、1995年,袁建华相继成立建筑工程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公司,并在此基础上组建集团型企业――湖州华盛达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成功借壳上市,成为湖州市第二家上市企业。2008年,进行战略调整,主动“退市”。

如今,华盛达集团已成为主要经营塑料建材、房地产、建筑及自主经营型物业,同时涉及银行、担保、学校等多元化投资的大型企业集团。

2012年,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很多企业效益下降,甚至出现了亏损破产,而华盛达却是逆势而上,集团全年销售收入达30亿元,实现税利近5亿元,与上年同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没有奇迹,只有成绩。

创业,对袁建华而言,看似顺风顺水,实则步步惊心。1995年到上海做生意却险遭诈骗的经历,袁建华至今仍记忆犹新。

商场如战场,有人说,兵不厌诈。但袁建华坚持,诚信经营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这么多年过来,我们没有延期支付过一分银行的利息、没有一笔贷款延期,也没有拖欠过税收。”

付出总有回报。“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浙江省A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浙江省诚信企业”等等荣誉尽被华盛达收入囊中。袁建华本人也被选为浙江省企业信用促进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德清县企业信用促进会会长。

“华盛达在恪守诚信的经营理念中走得更稳更好。”这是袁建华不变的追求。

扎根房地产有理有据

虽然涉足的行业领域举不胜举,但是,在袁建华心中,真正成就华盛达、成就他袁建华的,还是房地产。

华盛达于1995年进入房地产行业,当时正值全国房地产市场低迷之际,很多房企纷纷退市,而袁建华却抓住了住房制度改革和德清县治搬迁的机遇,看到了房地产开发在德清的商机和今后长期发展的机遇,果断进军房地产行业,一举拿下了德清的第一块土地。

房地产行业,是个被国人认为油水丰厚的行业,但随着近年来国家与地方一系列严厉的调控政策影响,整个行业正在进行一场大变革,尤其是中小房企,生存环境急剧恶化。

摸爬滚打二十年,袁建华深深地感受到,今时不同往日。“以前,房地产开发真的很好做,有房子都好卖,不需要做广告,也不需要打品牌,因为整个市场是向上的,今天不卖,明天就涨,只有真正的傻瓜才会亏本。而如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遭遇大浪淘沙般的残酷竞争。”

面对生存发展难题,袁建华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思路。据他分析,未来房企间的竞争将是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一是资金,一个亿的项目可能100个人竞争,但十个亿的项目,可能就只有几个人竞争,项目越大竞争越少。二是品牌,如今购房者要买房,更要买好房。通过品牌管理,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从而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提升产品附加值,是企业的必走之路。三是优质的服务,将来不只是房地产开发,后期还需要提供优质的物业管理等系统的增值服务。

考虑到华盛达自身的情况,袁建华开出的药方是:根据房产形势走向,一方面调整优化房地产业,通过转让、联合开发等形式,调整房产投资结构,降低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增加自主经营型物业。

据公开资料显示,华盛达目前拥有浙江华盛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杭州华盛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德清华杰置业有限公司、德清华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红安华盛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房产公司,在德清、杭州等地分别开发了华盛达・格兰维亚、华盛达・曼城、华盛达・阅城、莫干山・华盛达山庄、华盛达・新天地商业综合体等众多楼盘项目。同时,集团已拥有萧山国际机场华盛达商务楼、华盛达科技产业园、华盛达产业化基地、华盛达综合楼等多个自主经营型物业项目,自主房产物业面积达20余万平方米。

“房地产业务,我们一直在调整,做适合我们做的,并不一定是求大、求多,或者跟人家去比较,自己的定位还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据袁建华透露,下一步,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华盛达将集中力量盯着刚需,做深杭州为中心的周边市场。

结缘金融一场美丽的邂逅

华盛达的发展一直都是多动力驱动,除了房产外,金融投资也是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010年,在持续不断的政策调控之下,依靠金融股权投资来实现净利润的增长,成为众多中小型房企的“被迫”选择。不过,对于华盛达而言,参股金融,是一场美丽的邂逅,也是一次主动出击。

很多民营企业家都有一个银行梦,但鲜有机会进入银行业去“圆梦”。如此说来,袁建华算是个幸运儿。入股银行,袁建华再次走在了同行的前面。

凡事都要讲求天时地利人和。2007年以来,湖州银行、德清农商银行相继公布了增资扩股计划,多个村镇银行也陆续设立,听到这个消息,袁建华第一反应便是,“机会来了!”

第一,经过近两年的“瘦身计划”,华盛达账面资金较为充足;第二,湖州银行和德清农商银行与华盛达有多年业务往来,彼此比较了解;第三,这两家银行属于区域性银行,资金需求相对较小,华盛达有能力承担;第四,银行对参股股东的要求,例如连续三年盈利,投资不得超过总资产50%等,华盛达恰恰都能满足。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做企业,袁建华坚持有加有减。经过多次“减法”后,袁建华也一直在不断寻找合适领域做“加法”。所以,对于袁建华而言,入股银行,水到渠成。

虽然是实业出身,但袁建华对金融投资具有天生的敏感。除了银行这类较为稳健的投资标的外,近期,袁建华又将目光盯上了民间借贷。

据了解,华盛达投资参股的民间资金管理中心现已正式营业,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撮合完成几十笔交易,累计金额达1.5亿元。

“我们有规范的交易流程,每笔借贷都记录备案,不仅对交易款项进行监管结算,还提供资产评估、借贷风险担保、法律咨询等相关服务。”袁建华坦言,这套民间融资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完全是一种创新,但是良好的试运行情况又在意料之中。“中小微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这是存在的问题,我们中心的成立正好可以缓解这‘两难’。”

对于金融投资,袁建华还有很多想法,“不只是银行,证券、期货、租赁……在资本领域,今后有机会,就可以积极参与。”

坚守实业守望收获

探寻华盛达的成长基因,集团旗下的华之杰不可不提。

华之杰的塑料建材业是华盛达集团的重要支柱产业,虽然对集团的利润贡献率并不大,但对袁建华而言,华之杰寄托着他的“实业梦”。“一个集团公司,需要有实业来支撑,虽然目前制造业环境不容乐观,但塑料建材还是个非常有潜力的行业,值得长期用心经营。”

华之杰,成立于1995年,2004年被华盛达收购,是全国知名塑料建材生产商,拥有80余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12万吨,总资产达3.5亿元,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波兰、德国等几十个国家。

正如很多企业家所言,如今,实业难做,塑料建材亦如是。华之杰的产品原本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出口额雄居全国同行业首位。但进入2008年以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市场迅速萎缩,与此同时,国内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也在不断蚕食本就不高的行业利润。

面对“内忧外患”,如何突围?袁建华给出了一个响亮的答案:品质铸就品牌。

华之杰公司将技术开发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设立了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强与华东理工大学等大专院校的合作,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实现科技实力的快速发展。目前,华之杰公司已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并先后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等荣誉,多项产品荣获省级新产品认证;同时获得专利81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24项,外观设计54项,为公司的产品升级与更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华之杰技术中心也成功入选为2012年湖州市“365”优秀创新团队。

再好的产品也离不开市场推广,外销转内销,加快布局国内销售网点一直是华之杰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仅去年一年时间,华之杰就完成了安徽、河南、山东三省的销售网点布局,形成浙江、江苏、上海等九省市主要销售区域,大大提高了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

谈及2013年的打算,袁建华的回答是,“继续培育发展塑料建材业。”

接班大业儿女各有安排

今年是华盛达成立21周年,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53岁的袁建华也不得不面对接班人的问题。如何将手中的接力棒顺利交给下一代,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困扰所有企业的难题。袁建华有儿有女,早在几年前便定好了“接班人计划”。

儿子统领实业,女儿分管股权投资。袁建华坦承,“我没有很大的欲望,要把公司做到多大。我的希望是他们兄妹成家后各走各的,可以合作,但不要在一起做。”

对儿女的培养,自他们上大学选专业,袁建华就已经开始铺路。儿子接掌实业,去英国留学学习建筑房产管理;女儿分管投资,如今正在澳大利亚学习金融会计。“前段时间我和女儿在视频交流的时候,我把我女儿骂哭了,就因为她没和我商量,就把金融专业改成了营销专业。”至今提起此事,袁建华仍旧心存不满,“我对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回来以后,让她去银行做股东董事。学营销,到那里能做什么?”

不过,这不意味着袁建华是个专制的老爸。儿子袁世杰2006年从英国学成回国,一进公司就担任了华盛达副总,分管集团下面两个小公司,开始熟悉公司业务。

“他不像有的富家子弟那么招摇,比我还节俭,做人比较谦虚、低调,而且做事比较努力、踏实,也比较冷静周全。”谈及儿子袁世杰,袁建华深感欣慰。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升级OA办公系统,在人事上推行“定编定岗定员”……一步步走来,袁世杰的表现得到了袁建华的认可。2010年,袁世杰成为华盛达集团总裁,按照公司制度规定,很多事情无需再向父亲汇报,自己就可拍板。

袁建华计划五年内真正退休,不过,现在他已经开始憧憬退休生活:找几个好朋友,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建一个有一定规模的休养所,包括餐饮、娱乐、医疗、车队等配备齐全,大家喝茶聊天,一起生活,或者一起坐着大巴去游山玩水……

对话袁建华

盈利本身就是企业最大最起码的社会责任

《小康・财智》:2008年华盛达卖壳退市,在业界反响比较大,您做出这个决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袁建华:真正的原因,坦率地说,我想简单一点。上市以后,成为公众公司,很多事情比较麻烦,今天这儿要开会,明天那儿又要检查,监管部门有时候突然叫你去,你就得去。有次我正在烟台出差,刚到烟台,证监会一个电话让我第二天到北京去,我说有事延后行不行,还不行。所以,就是感觉有些事情很无奈。

另外就是作为上市公司,人家做可能比我们做更好,对企业而言,对中小股东而言,我觉得退出反而更好。

《小康・财智》:我看到当时有篇报道,因为这件事情,将华盛达称之为“套利者”,对此您怎么看?

袁建华:这个不对。作为企业,哪一家不想获利的。“套利者”也好,还是怎么样,我认为关键是一个,这件事情合不合法。合法的就无可非议的,不合法的那就不行了。

《小康・财智》:不过,您选择的时机非常棒,2008年华盛达退市后不久,就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简直可以称之为“神来之笔”,您怎么做到的?

袁建华:我只是在恰当的时候做了该做的事情。

《小康・财智》:其实,无论是游戏机、建筑材料、房地产,您涉足了很多领域,对商机的这种把握相当敏锐,您的这种敏锐是天生的吗?

袁建华:这个,我觉得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后天培养的。很多人智商很高,但就是对这方面不敏感,他可能有很多机会,但因为没有进入这个角色,就没办法把握住这些机会。

天赋是一方面,但是后天环境也有很大影响,如果我一天到晚在农田耕作,也不可能知道什么游戏机、房地产的商机。

像我们长期做经营的人,可能这个生意我不是很懂,但靠不靠谱,我们还是比较有判断力的。经历得多了,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会有所提高。

《小康・财智》:那凭您的判断,下一步中国的楼市政策会走向什么地方?

袁建华:总体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城市化、城镇化进程还在不断推进中,刚需和改善性需求都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政府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已实施多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我相信,政府下一步的调控将会更加科学、有效,最终会使房地产业逐步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这也是我们的期望。作为企业,下一步除了继续关注国家政策走向外,要更加重视企业管理、提升房产品质,练好内功,增强竞争力。

《小康・财智》:现在大家都在说,房企下一步就是打品牌战略。您在房地产领域摸爬滚打二十年,对于房企做品牌怎么看?华盛达的品牌核心是什么?

袁建华:品牌核心实际上很难说。凭良心说,我们也曾做一些尝试,比如打造“城市美丽风景”、比如“与理想同行”,以及我们的理想是什么、业主的理想是什么,等等。但是我总觉得比较空泛。做企业,不管有怎样的理想,关键是能够顺应市场,不顺应市场,这个理想就是空想。所以我们的理想就是我们的房子适应市场需求,要有人要,同时公司要能赚钱。

《小康・财智》:对于房地产行业,大家有很多非议,就连房企做慈善,讲社会责任都被人们讲成作秀,您如何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

袁建华:慈善我们每年都在做,社会责任我们也在积极履行,但是在我看来,一个企业,最基础的还是能够赚钱,上缴国家税收,解决公司这么多人的就业,大家能够安安心心工作,团结和谐,有问题有困难,大家帮忙,能够内部解决。这是我们做企业的最基本的事情。

《小康・财智》:华盛达马上就要迎来21周年了,打算怎么庆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