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理念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设计理念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理念论文

教学设计理念论文范文1

(一)课程设计理念

高职教育所有课程的设计都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同时也要适应我国技术进步和更新的要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程理念设计中,我们始终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侧重能力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立足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职业性四项原则。作为一门集幼儿五大领域(科学、健康、艺术、社会、语言)教育教学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学》课程自身综合性的优势和亮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师生合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同时选取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相对接的教学内容,在安排学生动脑动手活动(如探索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活动方式与内容、幼儿游戏活动创编规则和形式、制作幼儿园教学课件、儿童歌曲舞蹈视频化、儿童文学创编故事化、手工教具制作卡通化)、幼儿园教学实践模拟演练(如模拟幼儿课堂、故事角色扮演)方面给予倾斜,努力做好教育与“生产”的对接,从而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二)课程目标设计理念

《学前教育学》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我们将其情感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儿童观,具备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职业精神,勤奋钻研的敬业精神,严谨负责的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等。将其知识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掌握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和教育方法,了解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掌握科学的学前教育规律、方法以及育儿知识等。在能力目标设计上,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运用所学学前教育理论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具备科学的育儿能力;优秀的学前教学、管理、教研能力和评价能力,可以科学合理编制幼儿园课程,制定教育计划,并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有效设计组织幼儿教学和游戏活动,科学评价幼儿园课程方案和幼儿发展水平,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三)课程思路设计理念

1.课程内容项目化。选择对学生未来从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内容作为课程的具体内容,用综合性的项目串联、反映、优化知识,将知识、能力相互联系和衔接,做到理论、知识、能力相辅相成,用理论催生能力,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巩固知识,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我们将课程划分为五大项目:学前教育基础知识项目,学前教育基本要素项目,学前教育教学项目,学前教育衔接项目,幼儿教师必备技能项目。

2.任务分配具体化。在每一个项目下,具体、明确地设置任务。如:项目二——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项目,设置学前儿童观、学前教育观、幼儿教师角色、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幼关系等五项任务;项目三——学前教育教学项目,设置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日常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等五项任务;项目四——学前教育衔接项目,设置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衔接、与社区的合作、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等三项任务;项目五——教师必备技能项目,设置教师观察能力、沟通能力(与幼儿、家长、幼儿之间的沟通)、制定教育活动方案能力、组织教育活动和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共七项任务。

3.教学方法多样化。主要教学方法包括:传统授课法和示范教学法以及以此为基础而衍生的案例分析法,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法、社会实践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及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要做到授课精练;观摩学习,善总结反思;模拟练习,多强化实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案例分析——设疑:小组讨论——讲解/模拟——指导/实践——巩固提升”,或“任务驱动实践——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讲解/示范——实践巩固”,或“观摩——重新创编——情境/角色表演——自评/他评——讲解总结——强化巩固”等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课程效率。

4.能力培养过程化。在课程项目教学中始终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以学前教育教学项目——幼儿游戏任务为例,教学过程由幼儿游戏概念、功能引入——游戏观察记录方法学习——自己动手设计游戏活动方案——指导小组模拟游戏活动等组成。再如,以学前教育教学项目——幼儿园日程生活为例,教学过程由教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内容理论——观看附属幼儿园一日生活实例录像——自己写出心得感想——幼儿园实践——反思——写一份幼儿一日生活安排的建议等组成。通过项目任务的模块化、具体化,将“教学做”贯穿在课程教学的每一项任务中,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5.考核评价阶段化。作为基础理论课,需保证期末书面闭卷考核60%的比例,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教案撰写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余40%的分值科学合理地运用到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小组作业、个人作业分别占考核成绩的10%,充分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准备小组讨论和情境模拟、实践活动等作业任务。

二、《学前教育学》课程设计理念

教材资源包括李生兰教授的《学前教育学》,桂景宣的《学前教育概论》和黄人颂的《学前教育学》。其他课程资源主要有《幼儿游戏与表演》《儿童文学欣赏与表演》《幼儿舞蹈与创编》等。数字化资源包括省级、院级精品课程网址中的素材,国家及各省学前教育网等网站中的课程、活动视频及附属幼儿园实践教学提供的光盘案例素材。实践资源包括学院专业项目活动实训室、校内外两大综合实训基地及附属幼儿园实习资源。

三、《学前教育学》课程建设思路

(一)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课程改革向深度推动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多参加国内外各级培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为课堂教学对接学生未来的幼儿园实际教学管理提供助力。

(二)推进院校教材编订改革

在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已编订的精品教材《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儿童文学鉴赏创编讲演》《儿童歌曲弹唱》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从学院实际、理论教学需要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出发,编订学前教育理论专业教材,以项目为模块,以具体任务作为完整课程学习的过程,重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育教学能力和幼儿园组织管理能力。

(三)高职院校与幼儿园合作深度发展

教学设计理念论文范文2

课程改革的灵魂在于创新,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不同于本科院校,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2]。高职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等特点,因此,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对课程关注并产生兴趣,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保障过程性考核的顺利实施。如针对每年举行的食品包装作品设计展,利用分组讨论、确立方案、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学生互评、教师参评等环节,使人人参与其中,表述设计理念,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作品展示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发散思维来表述作品。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为师生带来全新感觉,如有的小组以情景剧形式展示,有的以栏目组采访形式展开,有的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设计理念,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展现了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了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分享与合作,设计作品中体现的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如在学习“食品包装标准与法规”一节时,采取讨论式教学法。教师随机挑几名学生表演关于食品包装法规、标准的情景剧,目的是考查其应变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在短短的8分钟准备工作后,6名学生以法庭审判为场景,展示了一场关于食品包装标准与法规的生动案例。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学生学习了食品法律法规这门课的基础之上,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过程中发现,由于没有事先安排,学生对一些细节把握不准,出现概念模糊的情况。情景剧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并将事先搜集的论文发给学生,让他们从论文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然后进行论文讨论;论文讨论结束后,由各组代表发言,表述本组对论文的理解,教师进行总结。这样的讨论式教学可充分锻炼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使一些不善言表的学生开口讲话,克服胆怯心理,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情感共鸣。

2严格的考核评价方式

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包括包装材料调查汇报、包装作品展示、包装实例讲解等)。结果性考核要求学生写论文,论文要求和毕业论文要求一致,为学生今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奠定基础。过程性考核成绩与结果性考核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每次考核结束后教师会及时将成绩记录在授课手册上。由于将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整个考核过程体现出公平原则,不像过去以一张试卷成绩定结果,因此,学生对该门课的教学效果评价较好。

3讨论

教学设计理念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教学设计思想的发展现状,对多元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理念进行评述,认为当前教学设计的特点主要是教学设计思想运用的非线性,教学设计思想研究的开放性。指出今后在教学实践中如能更好的运用教学设计的各种思想理论,将会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指导教学设计的多元思想 

 

当前,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多元的,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许多思想仍被教学设计所采纳;人本主义认识理论,后现代主义认识理论等哲学认识论观点的合理成分也被教学设计所吸取;新知识观、新人才观等观念也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阐释学、模糊逻辑、混沌理论中的一些理论、思想也正被教学设计所吸取。 

人本主义认识理论从个体自我实现的角度来考察学习的价值。强调从学习者,而不是观察者的角度来解释人的行为;后现代主义认识理论可归纳总结为:矛盾、不连续、随意、无节制、流程短五个特点;新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内含在团队和共同体中的,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不完全相同,甚至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广泛的相互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才能达到共识;新人才观强调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应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竞争的能力;通过阐释学原理的应用,可以在解释者对世界所熟知的意义和世界拥有的某种未知的意义之间架构起一道理解的桥梁,缩短二者之间隔阂的距离;模糊逻辑存在的基本依据就是世界上的事物绝大部分都不是非此即彼,它们处在彼与此之间。实际上,人们在获取精确结论的时候,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模糊的信息得到的;而混沌理论是指非决定论的不可预测性与无序性、复杂性、不平衡性、多样性、非线性及不稳定性的存在。 

 

二、教学设计思想发展现状 

 

1、基于不同学科的教学设计 

随着教学设计学科的整体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科依据自身的不同特点,来利用教学设计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目前,运用教学设计来设计教学的学科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数学、外语等传统的学科,有许多新兴学科的教师在授课时也非常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力图设计优化的教学,诸如心理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等都尤为重视教学设计过程。同时,当前的学科划分得越来越细致,就算相同学科的同一授课内容,教师们的教学设计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对同一节课来说,教师们可以采用有多种形式:双语教学设计、探究式教学设计、主题式教学设计、基于师生互动的教学设计、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等等,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和当堂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众多教学设计中的一种甚至多种,这样可以保证更快、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可以说目前几乎每个学科的每堂教学都充满着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2、基于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设计 

当前,教学设计已经深入到学习的各个阶段,从传统的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发展到幼儿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研究生教育等等,其中的授课都充满着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并且对于每个学习阶段中的每个年级的学生,也都有针对他们年龄、兴趣等特点的专门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深入理解、掌握当代教学设计,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者,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3、基于不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教学设计 

当前的教学设计形式多种多样,在保留传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又有多种基于不同理念和思想的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下面是比较常用的几种。(1)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和亲身体验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2)自主学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自身因素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进行积极主动、富有个人特色的自我控制,使其行为或产生特殊行为的性能发生变化的过程。(3)协作学习。处于相互作用这一环境中的人或集体,其中一方一旦达到目标,同时也会助长他方达到目标。(4)探究学习。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5)互动教学。能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增进课堂教学效能的教学方式,同时又是能够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方式。(6)任务驱动教学。是任务、教师、学生三者的互动,即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基于不同教学媒体的教学设计 

当前,教学设计中媒体的应用既有电视、电声、电光教学媒体,又有计算机、互联网等教学媒体。这些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不是排斥、取代关系,而是互相补充、有机结合的关系。 

 

三、多元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理念评述 

 

综上所述,从指导教学设计的多元思想来看,人本主义认识论、建构主义等促进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发展,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这类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当前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并代表了今后教学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当前的教学设计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如超文本的随意性,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多路径,教学软件允许学生不按照线性流程,而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习等等都体现出后现代主义认识论的若干观点已被教学设计所吸取利用。新知识观、新人才观代表了新时代对教学设计的知识内容要求和人才培养要求,新知识观、新人才观强调教学设计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应重视学习过程,应力求学习方式的优化。这使教学设计有章可循,有的放矢。阐释学为教学设计思维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视角。阐释学强调教学不仅要为学习者留出理解的空白,而且要利用这种空白,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为学习者提供有意义填充“空白”的机会。阐释学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认真考虑和融合学习者的元认知技能,应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善于使用学习者熟悉的术语,给学习者获得正确理解提供高度的可能性。模糊逻辑和混沌理论对教学设计的主要贡献在于打破了传统教学设计的线性思维模式和教学程序。在线性教学设计中,设计者认为只要按照既定的教学程序,对学习者施加影响,就可以得到预期的学习结果,但在事实上,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众多的,要周全精确地考虑所有因素和所有变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学设计应该设计灵活、弹性的非线性教学过程。此外,模糊逻辑和混沌理论还强调教学设计应重视培养学习者元认知能力以及情感教育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上述各种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教学设计已经在新世纪的各种课堂上全面开展。总体来看,当前的教学设计特点可以归结如下:第一,教学设计思想运用的非线性。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线性系统,这个线性系统严格规定了设计过程的阶段性和顺序性,但过于机械化,不够灵活,在当前复杂的教育系统中这种设计过程十分不适用。当前的学习,主要是以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围绕能力培养这一核心,我们可以来设计各式各样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在各个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步骤中运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思想理念,只要能够在各个步骤中都有可能培养能力,那就是成功的教学设计,这样可以形成一种多维的、非线形的教学模式,也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和充满动态性,以适应复杂的教学系统。第二,教学设计思想研究的开放性。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复杂化的信息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教学设计思想必然要与周围环境相结合。首先,教学的开放过程是无始无终的,既不是从某个特殊起点始发后沿直线进行的,也不在终点界定其目标、评价或控制。其次,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活动,它并不遵循简单的线性途径。最后,开放的教学思想研究能快速有效地适应未曾预料的各种偶然事件。这 

样的教育环境导致了教学设计思想研究的开放性。 

 

参考文献:

[1]加涅.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教学设计理念论文范文4

关键词:经济法;参与式教学;教学设计

课题项目:此论文为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指导性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Z2011453)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3日

经济法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达到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而有针对性的、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理念的更新迫在眉睫。

一、目前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特点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强调法律知识与职业能力的联系,注重法律的实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际应用性。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与学生的职业能力挂钩。经济法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是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更好地从事专业工作服务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性。经济法与其他法律比较,其修订、更新的频率更高,它受到国家经济发展阶段、政策形势变化等影响更大。经济法律的快速更新,就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必须不断地更新,增加新的内容,以适应这种变化,从而保证学生学到的是最有用的和最有价值的东西。

(三)广度大于深度性。经管类专业就决定了该专业的经济法课程要求是完全不同于法律专业的,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强调的是广度,并且针对具体的专业方向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对营销类专业应以《企业法》、《公司法》、《合同法》和《知识产权法》为重点内容;对于金融、财会类专业应以《证券法》、《会计法》和《票据法》为重点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与安排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分析

参与式教学,就是教师按照参与式方法的要求和途径,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特点,以学生容易接受、便于参与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亲自操作掌握教学内容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学生平等互动的理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接受者、互动的推动者,乃至指导者。如此,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三、经济法课程参与式教学设计基本特点分析

(一)开放性。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开放性,是指经济法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过程等均是开放的。首先,开放性体现在目标的开放性。区别于传统教学设计,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灵活的、开放的。其次,体现在参与内容的开放性。参与式教学设计对其内容并没有规定与限定,只要是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均可成为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内容。最后,参与过程的开放性。参与式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现实情景、根据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情况等灵活地开展下去,即参与式教学设计的过程是随现实情景、现实需要等而动态变化的。

(二)多元性。经济法课程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多元性,是指参与式教学设计的设计主体是多元的。传统教学设计中只有教师这一个设计主体,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重要环节统统由教师包揽,容易导致设计的片面、偏激、武断,容易脱离实际。在参与式教学设计中,教学所服务的所有学生均参与教学设计过程,大大丰富了教学设计的主体。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有助于了解各方的情况,吸纳多方的观点,进而全面综合地看待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第二,有利于主体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进而激发思维的火花,促发创造性的灵感,推动教学设计优质高效地开展;第三,有利于第二章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基本特征促进多元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使各方成为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设计共同体,有助于促进各方关系的融洽与和谐。

(三)协作性。传统经济法教学设计由教师独立完成教学设计,设计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合作与协作,或者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而在参与式教学设计过程中,既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在参与教学设计过程中,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首先,协作体现在教学方案形成过程中。在参与式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环境分析,学生分析以及教学条件的创设等均需要师生共同做出努力,也均体现出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协作。其次,协作体现在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在参与式教学设计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案是师生共同设计的,师生对教学的成败都负有责任,师生均需为教学方案的顺利实施做出自己的努力,所以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过程。最后,协作还体现在评价反馈阶段。学生自身最了解自己的收获,最了解是否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师生之间协作有利于更好地明确教学方案对各个学生所形成的结果,而且对教学设计进行改进与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这有助于推动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协作,认真总结本次教学设计的经验与教训,共同为下一次教学设计的改进与优化出谋划策。

四、结语

经济法参与式教学设计是对传统教学设计的一种创新,它蕴涵了从目标导向到过程导向、从知识本位到学生本位、从“为学生”设计到“由学生”设计、师生关系从主客体关系走向平等的关系等理念,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协作性等特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为教学设计做出贡献,以设计出更切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案,更好地达成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理念论文范文5

【关键词】通用教学设计;全纳教育;网络教育;ADDLE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2-0104-05

前言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信息技术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重要推动力,作为信息技术融入教育的主要形式――网络教育已成为信息社会中人们在学校或工作内外获得教育的重要途径,网络教育因其载体――网络的特质而拥有人们所共知的伦理特征,即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学习任何内容。通过网络教学设计可以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机会平等,有效、有意义的学习环境,达成同等的学习目标,促进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绩效。

由于网络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或培训过程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教学目标多元性、教学内容多媒体化、学习者的适应性、学习绩效的评价等,一些网络教学仍采取学校教育或传统培训的隐喻,使得网络教育实践的表现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学习者的学习绩效差异性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网络教学设计仍然沿袭传统教学设计模式,不能适应网络学习用户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偏好。本文借鉴通用设计的理念,探讨在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设计一一通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实践模式。

一 通用教学设计溯源及其内涵

1 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又称“全方位设计”、“万能设计”),源自于建筑业术语,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Ronald L.Mace提出,即产品和环境的设计不需要调适或特殊设计而能为最广泛的用户去使用。

美国1998年通过了《辅助科技法》,其中也对“通用设计”作出了界定:术语“通用设计”意指设计和分发能够为最大范围内不同能力的人们所使用的产品与服务的一种观念或哲学,包括可直接使用(不必借助辅助科技)的产品与服务,以及与辅助科技并用的产品与服务。通用设计是一种设计理念,而不关乎某种具体的设计方法:通用设计是一种设计哲学,不仅仅是科学的设计,更是一种伦理德性上的关怀。

2 通用教学设计

通用教学设计(Universal Instructional Design,UID),是指在设计和传达教学时,包括考虑所有学习者潜在需求的一个过程,意味着界定和消除教和学过程中不必要的障碍。它由物理世界中的通用设计和教育领域的教学设计概念融合而来,并把灵活性(flexibility),一致性(consistency),易访问性(accessibility,又译为无障碍),清晰性(explicitness)和支持性(supportiveness)作为其关键特征。它是一个普及的理念――超越了无障碍,思考如何使不同背景和不同学习倾向的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最大化,以及同时实现学习过程中对于特殊调适的需求最小化。

从教学过程来看,通用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教和学的设计(Universal Design for Teaching和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在教学内容、产品的设计,应用和管理过程中或在提供相应服务过程中,要考虑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潜在的教学需求,帮助他们消除教学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必要的障碍。而后者是指在学习内容、产品的设计,应用和管理过程中或在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过程中,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偏好和需求,消除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各种障碍。在《美国国家教育计划(2010)》中“通用学习设计”或“通用教学设计”出现频率近15次,指出:当把个性化学习和通用学习设计原则结合在一起时,那些在很多教育环境被边缘化的学习者(来自低收入社区和少数民族的、英语语言学习者、残障学习者、天才学习者、跨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以及来自农村地区的学习者)也能获得学习的体验。而从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来看,通用教学设计的中心应该是学习者,因此,本文讨论的通用教学设计主要是指(或等同于)通用学习设计。

二 网络教育中实践通用教学设计的意义

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人。使用不同设备上网的用户比例在逐渐提高,年龄在50岁以上的用户占4.8%,各类群体的用户都在逐年增加。庞大的网络用户群,必然造就庞大的网络教育用户群体,而为这个多元化、差异性大、个性化教育需求复杂的群体设计教育内容、传送方法、呈现形式、学习平台,将面对很多复杂的问题,而遵循通用教学设计无疑将解决诸多问题。

1 为所有人获取(Access-for-all)和使所有人获益(Benefit-for-all)

通用教学设计将使更多的人获得网络教育的机会,使更多的人受益,通用教学设计是实现网络教育理想的保障之一。在网络教育过程中,遵循通用教学设计,是对学习者多样性、差异性的一种正确体认,为所有学习者创设平等学习机会,也将让所有学习者受益,也是实现网络教育理想的重要前提。

2 是提升网络学习绩效和扩大网络教育规模的根本方法

通用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所有学习者融入网络学习环境为己任,不排斥任何潜在的学习者,保障所有学习者的网络教育机会平等;通用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提升所有学习者的学习绩效为目标,不定位某类学习者群体,保障所有学习者的网络教育过程平等;通用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所有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均能获得同等意义上的学习结果,不以分数定等级,保障学习者全方位的发展。因此,通用教学设计既提升了学习者网络学习的绩效,也使更多人获得网络教育的机会,扩大了网络教育的规模。

3 能更有效地指导网络教育、全纳教育的实践

网络教育环境不是传统学校环境的隐喻,因此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并不能适应网络教育,而通用教学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开放的、灵活的、全纳的设计理念,更能适合网络教育过程。全纳教育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全纳教育的理念是融所有学生(包括残疾学生)于同一教学环境之中,在学校教育实践操作中总是存在种种问题,难以令人满意,而在网络教育环境中遵循通用教学设计让所有学习者均能获得同等的学习体验,成为全纳教育实践的理想选项。

4 将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提供重要的实现途径

在2012年3月我国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明确将以“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指导方针之一。如何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因此,通用教学设计必须和信息化教育过程相融合。

5 为消除数字鸿沟和构建和谐网络教育环境提供支持并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在信息社会中,数字鸿沟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遵循通用教学设计,能够使不同年龄段、不同语言、性别、持不同网络设各、不同网络技能、不同学习基础的学习者均能在网络教育环境中获得知识、技能和体验,从而能够为消除数字鸿沟提供教育支持;通用教学设计的贯彻也将极大地包容所有学习者的群体,将为实现网络教育平等,构建和谐的网络教育环境提供保障;通用教学设计理念的实现也将有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三 网络教育中通用教学设计践行基本原则

1 通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由梅斯提出,并得到了各界的公认。美国北卡罗拉州立大学设计学院通用设计中心对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阐释如下:

(1)使用的公平性:对于身心能力不同的人,设计应该是有用的和明显的。

(2)弹性的使用方法:这种设计涵盖了广泛的个人偏好及能力。

(3)简单易学:不论使用者的经验、知识水平、语言技能或注意力水平如何,这种设计的使用都很容易理解。

(4)易觉察的指导性的信息:不论周围状况或使用者的感官能力如何,这种设计有效地对使用者传达了必要的信息。

(5)容错性:这种设计将危险及因意外或不经意的动作所导致的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6)省力设计:设计可以有效、舒适及不费力地使用。

(7)便于使用的体积和空间:不论使用者体型、姿势或移动性如何,设计应提供了适当的大小及空间供操作及使用。

通用设计是针对建筑设计或其他产品设计而言的,严格意义上并没有涵盖教育领域。但是教育也是向教育者、学习者提供教学设计的内容、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所以,通用设计理念也可延展至教学设计领域,斯科特(Scott,S.)等人根据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通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见表1)。

斯科特提出的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信息、教学交互等方面均有指导性的指向,为教学设计的全纳性(inclusive)实践给出了框架。

2 在网络教学中践行通用教学设计原则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主体的多元性,比学校教育或相关培训过程更为复杂。表现在教学人员的多元性(有教师、教学课程的管理者、教学内容和媒体的开发者、在线辅导者等);学习者的多元性(学习偏好、学习风格、原有学习水平层次、年龄段、经验层次、计算机技术能力层次、使用上网设备配置和种类等);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进程安排上与传统教育或培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环境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上与传统教学环境具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在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应用上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内涵是相同的,只是外延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这里对通用设计原则和斯科特的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在网络教育环境中进行了延伸和扩展:

(1)使用的公平性: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能够适合各种不同能力的用户。访问;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同样的易访问的(accessible)学习内容,或提供相应同等意义上的替代内容;不应把某些学习者排除在网络环境之外;使网络课程设计对所有学习者都具有吸引力。

(2)弹性的使用方法: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能适应不同个体的身心状况和各自的偏好(学习偏好和操作倾向);提供多种网络课程的访问途径;能帮助学习者准确而清晰的访问和使用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内容的设计能够适合不同学习者的浏览、学习节奏。

(3)简单易学:不论学习者的经验、知识、语言能力、文化背景及当前注意力集中程度如何,网络课程的导航机制应很清晰且容易理解;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与学习者的期待和直觉相符;网络课程内容的设计应适合多种文字语言的学习者;网络课程中应提供必要而充分的指导性和帮信息,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反馈。

(4)易觉察的指导性的信息:无论学习者的周围环境或感官能力如何,学习者都能够有效地理解网络教学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可使用多种方式(图像、声音、触觉)提供必要的教学信息;网络教学过程中的内容信息与非教学信息之间的信噪比要高;网络教学内容信息与非教学信息之间的对比度要高,如前景色和背景色;为感官功能缺失的学习者提供多种辅助技术和必要的技术支撑,以帮助其访问网络课程。

(5)容错设计:对于学习者来说,有相当比例的是新手及一些残疾学习者(如手臂残疾者),他们访问网站时,由于技能的陌生或者手臂的灵活性受限,从而导致与网站的交互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误操作。网站的设计应尽量降低意外或不当操作引起的负面影响,允许误操作的返回,或者在发生误操作时给予一定的提示。

(6)省力设计:网络教学设计尽量提高学习者访问的效率、访问的舒适度、访问的一致性和访问的简单性。如果是一些网络教学内容本身教学目标需要复杂的操练,则不必考虑这项原则,如软件的模拟操练。

(7)便于使用的体积和空间:这里体积和空间既可以是学习者在真实物理环境中的体积和空间,也可以是虚拟学习环境中相关学习对象或操作对象的体积和空间,如图片、操作的菜单和按钮等。因此,一方面要求计算机硬件设备系统能够适应用户的身体能力,另一方面网络学习环境也能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偏好和特殊需求,推送适合学习者的信息。

(8)构建学习共同体:网络教学设计应该提供多种的交流方式以便于生生、师生间的交流和讨论,形成一个虚拟学习共同体,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如同步和异步相结合,文本、语音、视频多种媒体中介相结合等。

(9)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网络教学设计应该是受欢迎的和全纳的。所有参与教学的主体(设计人员、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学习者等)均以积极的态度为网络教学做贡献,为达成所有人取得同等的学习绩效和学习目标而努力。

(10)多元化的网络教学评价:网络教学的评价内容、标准、方法应该多元化,以肯定学习者的成长,促进和加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四 网络教育过程中贯以通用教学设计原则的模式

对于教学设计,显然还没有集普遍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教学设计理论。……在教学设计领域,模型往往不是用来使某一教学理论更精确或更完善,而是旨在建立某种教学观念的范例。因此,在不同的理论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型(式)。本文不探讨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在某一具体网络教学情境中的应用模式,网络教学由于学习理论的多元、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学习偏好多样性和网络环境的复杂性,所以网络教学的具体应用模式也丰富多彩,无以大一统。网络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应用通用教学设计以满足所有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设计的各要素和各阶段中如何嵌入通用设计原理和原则,提升所有用户对于获得网络学习的体验。

任何网络教育过程均由两大支柱组成:网络教育载体和教育教学活动,其中网络教育载体是网络课程、教育网站或课程管理系统平台等,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内容、网络教学活动和网络教学交互等活动组成。因此在网络教育开发过程中有两条相互交叉的设计线,一条是在网络教学内容、活动、交互等要素的设计中贯以通用教学设计理念和原则(Universal Instructional Design,UID),由学科专家、教学人员、教和学的相关主体共同完成;另一条是在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的设计中贯以通用设计理念和原则(Universal Design,UD),主要由软件工程人员、系统设计和开发人员、系统管理员等完成。见下图1。

1 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的设计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其主要载体一般的是网络课程、课程网站或相关系统平台等,这些网站、系统和平台本身属于软件系统,它的开发应当遵循软件工程开发的流程以及通用设计原则,而软件开发流程也多采用ADDIE(Analysis、Design、Develop、Implement、Evaluate)模型,即分析、设计、开发、应用、评价。

为了使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具有通用性,能够为更多的用户所使用,应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融入通用设计原则。如,导航系统的设计、多媒体元素的设计、超级链接的设计等应嵌入通用设计原则,以使它们具有较高的可用性,为更多的用户所访问。在美国教育技术计划(2010)中就提出了:提供多重的和灵活的信息和知识呈现方法,包括数字书本、专门的软件和网站、文本到语音的应用和屏幕阅读软件。在我国的信息产业部制定的标准《YD/T 1761 2008.信息无障碍身体机能差异人群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对于网站、网页等网络技术应用给出了无障碍设计目标和方法。在我国《残疾人保障法》(2008修订版)中对于物理环境和信息无障碍环境的设计也作了相应的规定,如: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国家采取措施,为残疾人信息交流无障碍创造条件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获取公共信息提供便利国家和社会研制、开发适合残疾人使用的信息交流技术和产品国家举办的各类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盲人参加的,应当为盲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等相关内容。

2 网络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交互的设计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除了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的设计外,教和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信息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交互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是紧密联系的。在网络教学内容、活动和交互的设计开发流程中,ADDIE模型应用比较广泛,该模型并不涉及具体的教学设计指导理论,应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指导理论,就有着不同的教学隐喻,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任务和目标,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水平。在网络教学内容、活动和交互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嵌入网络通用教学设计原则,以使更多的学习者,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达成同意义的学习目标。同样的在美国教育技术计划(2010)指出:应向学生提供多多元的和灵活的、可替代的表达方法来演示他们已经学习的内容,例如采用包括网络概念图和语音转换为文本的程序;提供多元和灵活的联系方法开发不同学习者的兴趣、给他们适宜的挑战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例如在不同情景(scenarios)或不同内容中学习同一种技能的选择并且增加协作或支架的机会。

应当指出的是,两方面的设计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联系,是一个整体进程。尽管设计开发人员是来自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群体,但是在具体的网络教学设计进程中,他们是一个设计共同体,在各自设计的范围内均融入了通用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理念论文范文6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 课程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列课程分析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列课程中包含了许多门专业课,如: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等很多门专业课。电气自动化控制系列课程是学生以后专业技能的基础,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学生以后的就业问题,可见电气自动化控制系列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列课程以理论知识为核心,实验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以理论知识为主线,一切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线。的确,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知识是什么都做不了的,但是各高校教师在理论知识为主线的教学环境中的同时自己的意识也受到了影响,对实验和实践环节都放松了,所以会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再遇到一线设备的操作维护、查询故障、排除故障问题的时候就不知所措,导致了大批的“纸上谈兵”的学生。还有就是目前各高校的教学考核系统尚不完善,考场作弊的现象非常严重,制定出一个严格的教学考核系统对电气自动化控制教学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2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课程教学设计

2.1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列课程的设计理念

CDIO 设计理念:将教师或者经典的实际项目引入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课程设计中,通过实施项目的 C(构思)-D(设计)-I(实施)-O(运作)完整过程,如果这样做会使得学生不仅牢靠地掌握了专业课的知识,又能使学生了解到在工作现场是如何运用已学的知识,使得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工作现场技能两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集成化课程设计理念:可以把一个完整的项目引入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课程中来,我们把这个项目称作“Ⅰ”项目,“Ⅰ ”项目里面包含许多门专业课,再把这个“Ⅰ ”项目中的每个分支拿出来分发给各个专业课的教师我们把它称作项目“Ⅱ”教师通过讲解各个分支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具备了整体的概念,把“Ⅱ”项目和“Ⅰ ”项目有机的联系到了一起,这样就做到了把电气工程自动化课程集成化的目的,这样做能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更完整的掌握了各门专业课知识。

2.2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由于社会的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原有的教学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进行改革,新的教学设计中要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列的教学设计的教学手段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根据每门课现有的条件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手段进行教学设计。

2.3 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无缝对接教学与生产

现有的教学内容只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线,有很多的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仍然是不知从何入手,导致工作后工作效率低,最终影响自己的专业生涯。所以我们要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把原有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列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缩减三分之一,把实践内容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去,因为原有的理论知识抽象、难理解,还有就是学生在学习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的时候会思索一个问题,学了这个知识能在以后的哪些地方用到?学生们找不到答案就会认为学习它们也没有太大的用处,所以有的学生干脆放弃了学习,但是我们一旦把实际问题引入到教学环境中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再把教学和生产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之后还会激发学生无穷的兴趣,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把理论和实际生产的知识牢牢地掌握住,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列课程如此设计就能高效地完成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4 结合新教学内容体系,编写生产性教材

教学内容设计重构后,原有的教材就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教学方法了,所以我们要结合新的教学内容重新编写教材,把实际生产等实践内容编写到教材中去。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材是实验部分和理论部分分开,而且实验部分不占有大部分课堂时间,所以同学平时更是很少翻看实验教材,如果把实验教材编写到理论教材中,就是使得实验和理论部分捆绑,这样在无形中就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实际生产内容,让学生拥有良好配套教材。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专业课知识和实践技能。

2.5 加强实验教学设计

(1)以“基础+工艺+应用+综合”为主的实验内容设计。课程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实验、工艺实验、应用实验、综合实验4种类型。基础实验主要包括:并励直流电机调速、星三角降压起动。工艺实验主要包括:交流异步电机的结构认识及装配、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单向连续运行电气控制柜的装配。应用实验主要包括:工作台的自动往复控制、皮带传输机的电气控制、生产设备的多地控制。

在实验内容的编排上,改变了过去的一味验证理论性实验思路,更强调了电气控制的综合设计及工艺应用性。

(2)以“必做+选做”为主的实验任务设计。在任务的安排上,分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基础实验为必做实验,占实验总学时的50%。工艺、综合、应用实验为选做实验,占总学时的50%。授课教师根据大纲给定的选做内容,有计划地选择实验内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有2学时的机动时间,可以自主设计方案,也可以从教师提供的实验中选择实验。并且在每个实验中,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及教学效果,将实验内容分为必做内容和选做内容。必做内容为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内容,为实验的基础部分。选做内容是教师提供的相关环节或学生自主设计的环节,为层次较好的同学服务,为实验的提高部分。

2.6 严格监管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列课程的考试情况

更好地设计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列教学的内容,就是为了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课知识以及实践技能,但是现在部分高校虽然做到了高效的课程设计,但是把这其中的重中之重给忽略了,就是考试作弊情况。所以各高校要严格监管考场纪律,不要让我们辛辛苦苦做出的教学设计成为泡影。

3 结束语

按照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列课程教学设计来实施教学任务能够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实验器材的利用率,使得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有效避免了由于大学生毕业后对专业掌握不熟练而与工作机会失之交臂的情况,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高技能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世兴,黄向慧,黄梦涛,汪梅.现代电气自动控制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陈渝光.电气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