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测量学试题及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范文1
12、一辆汽车的车牌号在水中的倒影是: ,那么它的实际车牌号是: 。13、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1 ﹕2﹕3,边长是8,则它的最小边的长是: 。 14、如图4,如果AB=AC, ,即可判定ΔABD≌ΔACE。 图515、若 ,那么(a+b)2009的值为 _________16、如图5,已知等边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三、解答题(满分52分,请将解答过程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1 7、计算(每小题4分,共8分)
18、( 本题满分5分 )如图,A、E、F、C在一条直线上,且 AED≌CFB,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答出5个即可,不需证明)
19、(本题满分5分)有两条河流交汇形成一个三角地带,此地域风景宜人,土壤肥沃,小猪想择此地建造房屋P,他想到两条河流距离要相等,并且与两河交汇点的距离需200米。小猪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能帮助他吗?(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20、(本题满分6分)如图所示,已 知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M=CN,BM=DN,∠M=∠N,求证:AC=BD 。
21、(本题满分7分)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 ,且AB=BD,AD=DC,求∠BAC的度数。
22、(本题满分9分)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OABC中,已知A、C两点坐标分别为A( ,- ),C(2 ,0)。 (1)求B点的坐标(2)将平行四边形OABC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求所得平行四边形O′A′B′C′的四个顶点的坐标。 (3)求平行四边形OABC的面积。
23、(本题满分12分) 已知点C为线段AB上一点, 分别以AC、BC为边在线段AB同侧作ACD和BCE, 且CA=CD, CB=CE, ∠ACD=∠BCE, 直线AE与BD交于点F.
图1 图2 图3 (1)如图1,求证:ACE≌DCB。 (2)如图1, 若∠ACD=60°, 则∠AFB=;如图2, 若∠ACD=90°, 则∠AFB=;(3)如图3, 若∠ACD=β, 则∠AFB= (用含β的式子表示)
凤城中学 教研片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查卷初二数学科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选项 C C B B B D B B D B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1、-2 12、K62897 13、 4;14、∠B=∠C(答案不) 15、-1 16、60º三、解答题(满分52分)17、(1) 解:原式= -----------------------------------------------------------2分= ----------------------------- -----------------------------------------------------4分 (2)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范文2
关键词:课程考试;测量;题型;分析;评价
1.课程考试及考试的特点
课程考试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方式完成事先编制的题目,教师按学生对题目解答的结果进行评分的过程。考试是考核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经常被学校及有关机构在考核被测试者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场合中应用。
1.1 考试的特点:
(1)抽样性和统计性:考试内容只是抽取课程教学内容的部份知识点来判断考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对考生考试结果的评价具有明显的统计学特征,即考核结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情况。
(2)特定性和时效性:一次考试只能考核一定的特定对象,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即考试只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方式(如笔试、口试、技能测试等)对特定的对象进行。
(3)严肃性和保密性: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真实水平,考试的内容具有严格的保密特性,同时考试过程(包括出卷、考试、评分等)也具有很强的严肃性。
(4)公平性和权威性:考试是具有权威性的组织者对理论上具有相同条件的考生进行的,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1.2 考试的积极作用
考试的目的是测量考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考试,教师能掌握教学的效果,调整教学进度,改革教学方法,学生能检查自己学生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学生方法,学校能相对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因此,考试具有积极的作用。
(1)证明作用:通过考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考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诊断作用:考试结果可以用于诊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3)激励作用:通过对考试结果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4)选拔作用:通过考试,可以选拔出某种方向的优秀人才。
1.3 考试的缺点:
考试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是不可替代的,但考试本身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存在一定的缺点,产生消极作用。
(1)考试结果经常被用作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但由于考试内容的不全面性和考试方法的不完善性,一次考试实际只能测试特定时间范围内学生掌握特定内容的大概情况,因此,其评价有其不可靠性。
(2)考试的目的是测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但教师所编制的试卷是否能真正测量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的问题,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均被考试的组织者忽略,从而其考试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3)由于在特定时间和范围内考试方法的局限性,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和考前的“突击冲刺”,造成“高分低能”现象。
(4)现代考试和考试复习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导致其它综合能力的缺失。
(5)分数虽然能对成绩好的学生发挥激励作用,但对成绩不理想,或对一定考试失误的学生自信心产生不良影响。
2.考试题型
考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命题,一份内容、题型、题量是否适当的考卷是影响能否通过考试结果评价考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各种不同题型的组成要求和考核目的极其重要。
2.1 客观题
指评卷者不因主观意见而影响评卷结果的试题,如选择题、是非题、配伍题等。客观题一般都有统一的答卷格式要求。
2.1.1选择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选择题的基本格式为:向应试者提出问题(称为题干)的同时,提供若干个答案供选择(称为备选答案)。
选择题又分为单项选择题的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又称为最佳选择题,其答案具有唯一性,即只有一个最佳答案,一般单项选择题的备选答案数为4―5个;多项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可为备选答案中的若干个。
在编制选择题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内容为学生教学中要求掌握的,对枝节问题或凭常识就能作出正确判断的考题应尽量避免;
(2)试题内容应与教学大纲要求一致,难易程度适中;
(3)根据考试知识点选择合适题型;
(4)题干叙述简明扼要;
(5)在同一份试卷中,各考题内容相互独立;
(6)每一道题围绕一个中心;
(7)考题备选答案不能相互重复、包括;
(8)排除人为的提示。
选择题考试时,最好设计标准答卷页,以便利用计算机或人工阅卷和统计。
2.1.2 是非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理解程度及判断是非的能力。其答案只有两个:是或非(对或错)。
在编制是非题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避免暗示;
(2)题目表达意思要完整,条件要充分,无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
(3)试题编排顺序应随机,不应存在答题规律;
(4)对学术上有争议、无定论的问题,不应作为命题。
2.1.3 配伍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区别能力。
配伍题中两组有关的素材组成,一组为一系列、有序号的题干(试题),另一组为与相匹配的选项(答案),要求学生从选项中为每一题干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在编制配伍题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试题题意应明确,让考生容易领会;
(2)试题的结构和形式应简单、明了,尽量减少考生阅读时间;
(3)题干和答案配伍个数一般为3―4对;
(4)为增加考试难度,答案数可多于题干数;
(5)题干之间的内容应具有相同或相近性质。
2.2 主观题
指无完全固定的答案,应试者根据题意自主作出应答,阅卷时容易受评卷人主观影响而导致评卷结果不一致的试题。主观题一般有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作文题、操作题、口试题等。
2.2.1 填空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填空题一般是在完整的一段叙述中删去关键字、词、句,让考生在空白处填写。
在编制填空题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删去的字、词、句应是测量的关键部份;
(2)删去的字、词、句不宜过长,一个考题中的填空数量不宜过多;
(3)填空部份一般在句中或句尾,不宜在句首。
2.2.2 名词解释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词的记忆和掌握程度。
名词解释题的结构较为简单,只要写出需要解释的名词即可。
在编制名词解释题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应是学习内容中重要的名词;
(2)名词应为教学内容中的基本概念。
2.2.3 简答题
简答题(又称为简述题、解答题、比较题等)一般要求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简要说明,主要考查学生对某一理论、观点、问题的论证、实验的操作等的理解、掌握情况。
在编制简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题目直接了当,命题简要、明确。
(2)背景材料取材有科学性、正确性,叙述简明扼要;
(3)题量不超过4题,每题4―5分;
2.2.4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而且重点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运用、操作等综合能力。论述题根据题目中心的设问和材料或借助于情境、漫画等,根据题意进行论述或说明。
在编制论述题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命题准确、清楚,具有科学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语言表述明确;
(3)出考卷时应配有评卷标准,列出主要的答题点,以供阅卷时参考;
(4)最好能做到多个考题,供考生选择答题(如3选2,2选1等);
(5)必答题量不宜过多,最好控制在2题左右。
2.2.5 计算题
计算题不仅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计算公式运用是否准确,同时还考查学生解答问题时是否具有独特的见解和创造能力。
计算题要求学生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和应用的步骤。
在编制计算题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提供的条件应充分;
(2)数据准确、图示清晰,表述简明扼要;
(3)除特殊要求外,避免出现繁杂的数据计算(包括过长的少数位);
(4)提供明确的答题要求;
(5)准备标准答案,供阅卷使用。
2.2.6 程序阅读题(程序改错题)
不仅考查学生对开发工具的熟悉程度,同时考查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
程序阅读题一般结合某种开发工具(如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开发工具、操作系统管理等)写出一段程序,要求考生阅读该程序后提供程序运行的中间或最后结果。
程序改错题则重点考查学生掌握程序设计中语法、格式的要求,命令、语句、函数等的正确应用等能力。
在编制程序阅读题(程序改错题)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提供程序内容正确,模式规范,目标清晰;
(2)说明答题要求;
(3)尽量避免程序执行的多义性;
(4)提供标准答案,供阅卷使用。
2.3 不同题型的考题比较
题型是呈现内容的形式。不同的题型,在考察不同知识、能力及其层次上有不同的功能,比较如下:
2.3.1主观题(论述题、问答题、计算题等)
测试知识的回忆水平、理解(解释力)及应用(解决问题能力):
(1)优点:考核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既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又能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解释和理解能力;命题较容易。
(2)缺点:考题有限,命题内容覆盖面窄;评分易受主观(写得多、写得整洁、平时表现等)影响;文字的表达或错别字可能影响评分结果;评分标准难以统一。
2.3.2 客观题(选择题、是非题)
测试知识的记忆和较简单的解释力。
(1)优点:考试内容覆盖面广,反映教学内容详细;评卷容易,标准统一;易于调整试题难度;考试结果分析容易、准确,反馈信息详细;容易把握考试题量。
(2)缺点:命题技巧高,且费时;难以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容易误导学生死记硬背;对学生有提示作用,有“撞答”机会;学生答题的技巧对结果影响大。
3.考试分析评价
评价是评价者对测量结果作出有意义的解释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考试分析评价是对考试命题和考试结果作出可靠性、有效性的判断,进而测量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重要过程。考试分析评份的主要指标如下:
3.1 难度指数
难度是指应试者解答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难度一般用以下公式计算:
(1)客观题的难度指数:
P=\S]RN\s,或用校正公式:CP=\S]KP-1K-1\s
P代表试题的难度指数,CP代表校正后的难度指数,R代表试题的答对人数,N代表考生人数,K为备选答案数。
(2)主观题的难度指数:
P=\S]X\s,P代表试题的难度指数,代表该试题的平均得分,X表示该试题的满分。
(3)难度指数越高,表示试题越容易;难度指数越低,则表示试题越难。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5-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指数最好掌握在0.6左右,高于0.7和低于0.5的试题不能太多。
3.2 区分度指数
区分度指数是反映试题区分应试者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标。区分度指数高,可以有效拉开不同水平应试者分数的距离,使高水平者得高分,低水平者得低分,而区分度指数低则反映不出不同应试者的水平差异。试题的区分度指数与试题的难度指数直接相关,通常来说,中等难度的试题区分度指数较大。另外,试题的区分度指数也与应试者的水平密切相关,试题难度只有等于或略低于应试者的实际能力,其区分度指数才能充分显现出来。区分度指数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1)客观题的区分度指数:
D=\S]2(H-L)N\s
D代表区分度指数,H代表高分组(27%)答对该试题的人数,L代表低分组(27%)答对该试题的人数,N表示高分组与低分组人数之和。
(2)主观题的区分度指数:
D=\S]2(-)\s,D代表区分度指数,代表高分组对该试题的平均得分,代表低分组对该试题的平均得分,表示高分组和低分组人数的平均得分。
(3)区分度指数越高,试题的区分性就越强。一般认为,区分度指数高于0.3,该试题便可以被接受。
3.3 平均分
评价学生成绩的集中趋势。
(1)=\S]∑Xn\s,其中:为算术平均分,X为原始成绩,n为考生数。
(2)一般情况下,班级学生的课程平均分应在70―80之间。
(3)当成绩分布为偏态分布,或平均分过高或过低时,应有书面分析原因,说明其理由。
3.4 标准差
评价学生成绩相对于平均分的平均离散程度。
(1),其中S为试卷的标准差,X为各考生成绩,为平均分,n为考生数。
(2)S越大,表示班级成绩分布较分散,结构差,反之,则表示班级成绩分布较理想。
3.5 标准成绩
(1)Z=\S]X-S\s,其中Z表示标准成绩,X为各考生成绩,为平均分。
(2)当某考生的考试成绩的标准成绩Z>1.96时,表示该生考试成绩较好,反之,若Z<1.96,则认为该考生考试成绩较差(在试卷可靠性系数C≥0.9的前提下)。
3.6 试卷难度
表示试卷的难易程度。
(1)P=∑\-iZ\-iN,其中,P为难度,\-i为某试题的平均得分,Z\-i为该题的满分,N为试卷考题总数。
(2)一般试卷难度在0.5―0.7之间较为合适。
3.7 试卷的区分度
表示试卷对考生的鉴别能力,即该试卷能否区分出考生的实际水平差异。
D=\S]∑D\-iN\s,其中:D为试卷区分度,D\-i为某试题的区分度,N为试卷考题总数。
3.8 可靠性系数(信度系数)
评价该次考试成绩是否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
(1)客观题的可靠性系数:
其中:C为试卷的可靠性系数,K为评分单位(考题数),S为原始成绩的标准差,p\-i为题目难度,q\-i=1-p\-i,N为考题数,M为平均答对题数(平均原始分数)。
(2)主观题的可靠性系数:
,其中:C为试卷的可靠性系数,K为考题数,S\-i为第i题得分的标准差,S\-x为全部题目得分的标准差。
(3)C<0.70,该次考试既不能用于评价个人,亦不能用于进行班组间的比较;0.70<C<0.90,考试结果可用于班组间的比较;C≥0.90,可用于评价个人。
4.结语
课程考试工作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学业情况和道德水平的综合检验,是学校教风、学风的集中体现。在组织考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明确考试的局限性,合理命题,规范考试过程,严肃考试纪律,公正评价考生的成绩,才能实现教育目的。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范文3
关键词:无纸化考试;考试分析;区分度;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2682-02
Research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No-Paper Examination Quality
ZHANG Dong-sheng, ZHENG Wen-kui
(Computer Center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0, China)
Abstract: Follow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statistics and edumetrics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No-Paper Examination, this paper bring forward a list of Analysis method on No-Paper Examination, include Analysis method of difficulty, discriminati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moreover gave the programming way.
Key words: No-Paper Examination; examination analysis; discrimination; reliability; validity
1 引言
考试是通过命题测试来评价教学目的是否达到的一种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反映和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人们往往只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或未能对考试工作本身进行深入的分析。考试分析的内涵主要是运用教育测量学、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考试工作和结果进行一系列科学分析与评估,进而实现考试的功能。具体内容包括:考试成绩分析、试题质量分析和试卷质量分析。考试分析不仅可以揭示教与学的情况,还可以发现试卷命题及组卷中的问题,对于正确评价教学、规范考试、改进教学工作等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无纸化考试一般基于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一定类型和较大数量试题组成的题库,根据考试对象、目的和要求,按照一定策略和算法组成试卷,并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对应试者的测试。对于无纸化考试的分析,往往存在着试题、试卷和考生众多,分析对象复杂,数据量庞大等特点和难点。必须通过有效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才能高效、准确地实现无纸化考试的分析。
考试分析返回的结果有三个方面的意义:指导下一周期的教学活动;重新界定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修改、删除不当试题;评定试卷的信度与效度,评估组卷策略与算法。
2 考试分析的内容与指标
考试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定量分析:一是考试成绩分析,二是试题分析,三是试卷分析。考试成绩分析主要包括分数分布情况、最值、均值、及格率和标准差等统计学指标;试题分析主要包括试题难度和区分度;试卷分析主要包括试卷的信度与效度。
成绩分析是考试分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广泛,研究者也多有涉及,本文不再赘述。下面谈谈试题和试卷的分析内容。
2.1 试题分析
1)难度分析:
一般通过难度系数标定试题难度。客观题第i题的难度系数Pi定义为:
式中Ri为第i题的正答人数,Ni为抽中该题的总人数。
主观题第i题的难度系数Pi定义为:
式中Si为抽中第i题全体考生所得的算术平均值,Si为该题的满分分值。
难度系数越趋近于0,难度就越小;难度系数越趋近于1,难度就越大。P≤0.3表示试题难度较低;0.3<P<0.7表示试题难度适中;P≥0.7表示试题难度过高。
2)区分度分析:
试题区分度是指试题对学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区分度高的试题能对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加以区分,使能力高的学生得高分,能力低的学生得低分;区分度低的试题则不能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有效的鉴别,使水平高和水平低的学生得分相差不大或无规律可循。
试题区分度的计算方法为:首先把抽到该题的全体学生的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前27%的学生作为高分组,后27%的学生作为低分组,分别计算第i题高分组学生的平均成绩xik和低分组学生的平均成绩xil,设第i题满分为wi,则第i题区分度di定义为:
一般认为,di>0.4的试题区分度为“很好”;0.2≤di≤0.4的试题区分度为“良好”;di
2.2 试卷分析
与试题分析类似,试卷分析也包括难度和区分度指标,分析方法相近。下面介绍试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方法。
1)信度分析:
试卷的信度指标用来衡量试卷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信度高说明考生分数不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误差,考生分数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
试卷信度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对于无纸化考试系统,适合采用同质性信度计算法。计算公式为:
式中B表示试卷的信度,n表示试题总数,si表示第i题分得的标准差,si2表示第i题得分的方差,s2表示试卷得分方差。其中:
m表示考生人数,xij表示第j个考生第i题的分数,xi表示全部考生第i题的平均分xj表示第j个考生的试卷得数,x 表示全体考生的试卷平均分。一般认为,B0.8的试卷信度很好。
2)效度分析:
试卷效度是衡量考试结果对考试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标,反映了考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试卷的效度可以通过试卷的平均区分度来衡量:
其中R表示试卷效度,di表示第i题的区分度,n表示试题总数。一般认为R≥0.4的试卷才可以有效地实现考试目标。提高考试的效度需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试的目标要明确,是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要考核学生应用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二是试题的设计要能有效地体现考试目标,客观性试题一般用来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客观性试题则用来考核学生应用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3 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把握题库结构与组卷方法:
进行考试分析必须首先掌握题库情况和组卷方法。无纸化考试的试卷类型,一般包括客观题与主观题两部分。以我们已经实现的VB程序设计课程试卷为例,包括5个大题,分别为单项选择、双项选择、填空、代码填充和编程。前4个大题由考试系统自动判分,第5大题由教师通过考试系统人工评分。客观题试题库结构为:试题库表(试题编号,题干,备选项,答案,分值,知识点ID,得分,难度,区分度)。其中的难度和区分度值,由拟题教师建库时预估,考试分析后修正。
2)分析方法:
在进行考试分析时,前4题按客观题分析,第5题按主观题分析。
由于一个试题可能随机地分布于多份试卷中,所以先按试题编号对每一道试题进行难度和区分度分析,所得结果替换当前值。并列出与当前值区别较大的试题,以便查找原因。
按照前述算法,分别分析每份试卷的信度和效度,最后根据每份试卷被抽取次数的加权平均值,得出本次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3)实现技术:
具体的编程实现,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通过ADO技术调用试题库编程实现各种分析;二是将考试数据导出到Excel工作表中,利用Visual Basic for Microsoft Excel,在VB程序中直接调用Excel单元格进行各种分析。
4 结语
本文所讨论的分析算法,系根据统计学和教育计量学中的成熟理论与我们实际运用相结合而得出的。事实上,分析方法有许多,如,可以运用试题特征曲线(Item Charateristie Curve)同时查看多个试题难度、区分度、猜测率等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另外还可以通过寻找试题的误差方差来分析试题偏差,检测试题质量。
在具体的实现方法上,由于我们对双项选择题的判分方法比较复杂(选对两项得满分,选对一项得一半分,选错一项不得分),因此感觉对双项选择题的分析偏差较大,敬请专家同行指导。
参考文献:
[1] 李勇,宋晓霞.通用试卷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4):55-57.
[2] 张敏强.教育测量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 王青青,鹿瑾,蒋海明.基于ASP的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2008(5):158-160.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范文4
关键词:物理章节测验 试卷编制 测量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39-02
教学评价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之一。新课程要求评价方法多样化,如观察法、实验法、实践法,试卷法等,试卷法是最常用的评价手段之一,教师应具备编制适合学生发展的试卷的能力。
1 编制章节测验试卷的理论基础
教育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是指导试卷编制的理论依据,其理论可以解决如何考查和怎样考查的问题。
1.1章节测验的两个重要指标
章节测验是按一定的科学程序灵活组织、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误差不做严格控制的形成性评价。借用常模原理,实现了教学测试的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可逆转换。编制章节测验试卷时必须充分考虑和科学预设测量的难度和效度这两个指标。
1.2编制章节试卷时首要考虑的是考试目的
章节测验是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的短期阶段性考试。目的是对学生在本章节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策略等方面的发展所作出的考查,诣在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师生有效调控教和学的过程。
2 编制物理章节测验试卷的基本要求
2.1认真研读物理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中的科学内容范围是编制试题的依据,包括“学科知识”与“科学探究”。科学探究题要以物理知识为载体,以物理事实为依据,以促进探究式学习为导向,来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
2.2体现三维课程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它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课程培养中的基本途径。物理试卷的编制也应从这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
2.2.1注重知识与技能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知识大都来自生活实践,正确运用物理知识观察、分析、解释生活现象是考查的一个主要方向,编制试卷时要避开纯模型试题,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让学生抽取有用的信息自主建立物理模型。例如:利用一只秒表和一个半径为r的小球,设计一个估算凹面镜的半径的方法。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单摆周期公式T=2π√(L/g),解此题的关键是把小球在凹面镜上的小范围内的滚动看做一个单摆,建立单摆模型,找出有效摆长。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是利用知识提高技能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2.2.2注重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测验中应减少机械性记忆的物理知识,增加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试题,增加对物理过程和方法、实验分析、归纳以及实验方法创新的试题。比如:根据你所学的电、磁知识分析超导体处于外加磁场中时,其内部有没有磁场。该题不但要求学生具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公示
E=nΦ/t的知识,还必须掌握处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2.2.3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理念。编制试卷时,应体现这种原则,像以“自行车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称、电热水壶”等作为情景素材的试题,既考查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又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还有助于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又如以“三峡水利工程”、“城市建设”“山体滑坡”等为背景材料的试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应用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再如以“航天飞船”为情景素材的试题,让学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做到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3面向全体学生
物理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物理教育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编制物理试卷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章节测验是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老师要对该班级的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特点、认知结构和能力水平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编制试卷时才能有的放矢,试卷在具备一定的区分度前提下,难度必须以大部分学生达到及格为准,使每个学生通过测试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前进的动力。
2.4让学生参与试卷的编制
新课程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考试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互动,只要不是竞赛性或选拔性的考试,试卷的编制都可以让学生参与,参与的方式有:(1)把学生分成两组或多组,给出每组不同的要求,让他们为他组拟定试卷,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重新组合出新题等方式完成。测验后,老师还要组织学生讨论,评判每组试卷的优劣,加以改进。在这个过程中,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锻炼了查阅资料的能力,还让他们学会了合作,在合作中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2)教师指出要考查的目的,集思广益,让同学们讨论要测试哪些目标、用到哪些知识点、采取什么题型、做什么实验等,教师搜集整理出这些信息,据此完成试卷的编制。通过这样的方式编制的试卷,测验中不管成绩好坏,人人都“有题可做、有题会做”。
3 确定试题的形式
试题分主观题和客观题,客观题答案是客观的,题量大但信息量少,可考查记忆、理解、简单运用等目标,比如填空题,缺点是学生任意猜测,不能考查学生的独创性;主观题像论述题或设计题,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反映学生的创造思维水平。缺点是评卷没有统一标准带有很大主观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特点确定试题的形式。
4 中学物理试卷编制的基本原则
4.1科学性原则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要求严谨正确,科学性是编制试卷首要遵循的原则,是保证试卷质量的根本,每一道试题都不能有原理性缺陷,不能与自然规律相冲突,不能凭主观想象随意臆造试题。
4.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物理试题要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避免纯高深理论的或须要繁杂计算的习题,以学生能直接接触到的环境或了解到的信息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运用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开放性原则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实践的联系,物理试题也应有一定的开放性,解开束缚、放宽条件,启发引导学生多思考,增加解题的自由度,鼓励创新,欢迎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开放的思路。比如一道关于万有引力知识的试题:嫦娥一号卫星环月轨道为圆轨道,轨道高度为200km,周期127min,若还知道引力常量和月球平均半径,利用以上条件尽可能多的求出一些物理量,并写出求解过程。学生只要知道万有引力公式,至少可以求出一个物理量,但要求出最多物理量,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孟昭辉.物理教学论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1).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Z].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3]胡正芬.新课程教学对物理教师的新要求[J].教师管理,2011年8月.
[4]王晨.论中学物理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J].2010,9.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范文5
所谓“基本图形”是指那些由一个或两个简单图形组成的图形,由它的变化可以进一步演变组合成各种不同的图形变式形式,如果再赋予它不同的现实背景就构造出了形式多样的作业题、考试题目。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善于抓住这些基本图形,让学生牢固掌握其常规的解法,有助于学生几何学科解题能力的提高。
下面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为例来谈这一问题。本章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边的关系)、三角形三内角和为180度、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角的关系)等知识基础之后,进一步学习由于边的变化进一步引起角的变化、角的变化引起边的变化的相关联关系,应该说“一个直角三角形”就是本章最基本的图形,但它的变化不多,尤其是出现图形组合的情形和以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档的考题时较少。因此,我在教学法时以下面的图形作为本章的基本图形。
[基本图形]如图1有公共边AC的两个直角ABC、ADC
解题模型1:根据AC=AC建立方程
设DC=x
在RtADC中,AC=x•tanα
在RtABC中,AC=(x+m)tanα
xtanα=(x+m)tanα
解题模型2:根据BC=BD+DC建立方程
设AC=x
在RtADC中:DC=x•cotα
在RtABC中:BC=x•cotθ
x•cotθ=m+xcotα
题例:(2009年成都中考)要测量学校一栋教学楼的高度。如图2先在点C测量得教学楼AB的顶点A的仰角为30º,然后向教学楼前进60m到达点D,又测量得点A的仰角为45º,求出这栋教学楼的高度(计算过程均不取近似值)。(答案:30+30 )
[图形变化1]将基本图形中以对称轴翻折得到图形3
题例:在5.12汶川地震后的灾民安置中,建造了数十万套活动板房。已知某地援建的活动板房房屋顶的人字架(等腰三角形)的跨度BD为10米,中柱AC(C为底边的中点)的长约为2.44m,如图4,试求人字架的底角的度数。(精确到1º)(答案:26º)
[图形变化2]将“基本图形”中的图形以C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º以后的图形,如图5。
题例:在旧城改造中要将一棵没有观赏价值的树放倒,种植白玉兰,在操作过程中,师傅甲要直接放倒,师傅乙不同意,他担心会损坏这棵树周围4.5m处的花草和建筑,请你通过图6中标注的测量数据,通过计算证明:师傅乙的担心有必要吗?(答案:5.5>4.5,师傅乙的担心是有必要的)。
[图形变化3]将基本图形中的ACD沿AC翻折后得到的图形3以B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90º得到图形7。
题例:如图8,某人站在楼顶观测到对面笔直的旗杆AB,已知观测点C距旗杆为8m,测得旗杆顶的仰角∠ECA=30º,旗
杆底部的俯角∠ECB=45º,求旗杆的高度。(答案: )。
[图形变化4]将基本图形中两个直角三角形错开一下放置成图9的样式。
题例1:教材中的“登山缆车问题”。
题例2:(2006成都)如图10某校九年级3班的一个学习小组进行测量小山高度的实践活动,部分同学在山脚点测得山腰上一点的仰角为30º,并测得的长度为180m,另一部分同学在山顶点测得山脚点的俯角为45º,山腰中的点的俯角为60º。请你帮助他们计算出小山的高度(计算过程和结果都不取近似值)。(答案:90( +1)m)
[图形变化5]将基本图形中的线段隐去,使之成为待画待求线段,图11。
题例:今年入夏以来,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不断下降,达到历史最低水位。一条船在松花江某水段自西向东直线航行,在A处测得航标C在北偏东60º方向上。前进100m到达B处,又测得航标C在北偏东45º方向上(如图12)。在以航标C为圆心,以120m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有浅滩。如果这条船继续向东航行,是否有被浅滩阻碍的危险( ≈1.73)?
其实在几何中像这样用一个基本图形就可以将全章知识概括其中的情形是比较多的。
如:在相似图形中,可以将 (其中DE∥BC)
作为基本图形,其变化形式有:
从图形①到图⑤相似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再到⑥中的相似引出射影定理,又经历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范文6
一、情感教育测评的意义和要求
(一)情感教育效果测评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小学德育目标的整体实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内容。情感目标的测评与认知目标的测评一样,具有形成性、教育性和指导性作用。只有经常不断地开展情感教育目标效果的测试与评价,才能改变目前许多学校和教师只重视道德认识的形成,忽视道德情感培育的现象;才能对教师的情感教育效果作出较为科学的判定,对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方面付出的辛勤劳动做出公正合理的肯定;才能督促教师认真实施情感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德育目标的整体实施。
2.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健康发展
在思品课教学中,广大教师已经普遍重视于道德认识的形成、理解、运用等,并把“是非判断法”、“事例分析法”、“故事说理法”等方法的研究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在道德情感教育的领域里,同样可以通过“入情体验”、“情感测评”、“自我情感保健能力”等的培养和研究,来提高学生自我情感的评价能力,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3.有利于增强人们对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在我国,凭认知目标来评价学校的教学工作,已有很长的历史了。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根据学生学业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并以此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优劣等各种等级。那时,学校领导和教师很少有人认为,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态度或性格等等来评定学生,才具有合理性。事实上,处在情感目标某一端的学生,可能受到学校和教师的惩罚;而处在另一端的学生,又可能博得教师的喜欢,得到各种奖励和荣誉。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也应如此,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让情感教育处于可有可无或名存实亡的地位,要通过实施情感教育测评,来提高和强化人们对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二)情感教育测评的基本要求
实施情感教育测评,其基本要求是:
1.测评的方法,不仅要科学、准确,而且更要易于接受和操作。测评中的信息收集与处理必须简捷、明快、反馈及时。
2.测评的过程应该具有导向性、调性、激励性和促进性等功能。
3.测评的结果,要把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有数据的量化,又要有显示内涵的意义表述。
4.测评的素材要规范、标准,以确保测评的可比性。
二、情感教育效果测评的基本方法
就测评的方法与技巧来说,情感领域比认知领域还显得贫乏和幼稚。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个原则出发,下列一些方法可供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情感教育效果测评中参鉴。
1.观察法
这种方法所采取的是对学生言行举止的直接观察。在较长时期内进行大量的不同类型的观察,能减少对情感发展状况作出不正确推论的可能性。运用观察法,要求教师能够系统地记录要使用的观察资料,记录学生的可观察行为和其发生的特定环境,这样就能增强测评结果的可信性。这种方法适合于重点观察少数学生。
2.报告法
通过问卷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行为作自我报告。分隐名式报告和署名式报告两种。隐名式允许学生不论采用何种测量手段,都可以不署名。其好处是可以阻止一些学生试图取悦教师,或喜欢作出他们认为在社交活动中受欢迎的回答倾向。这种形式可以准确测出那些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署名式报告,是让学生在确信测量的结果是保密的,不受威胁的情况下署名,它可以准确辨认个别学生,掌握特殊情况。
3.会谈法
教师向学生询问精心准备好的一系列问题。分个别会谈和群体会谈。个别性会谈,便于推心置腹,足膝谈心。群体性会谈,便于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无论采用哪种会谈形式,教师都应注意察颜观色,掌握学生答话的神情、姿态,记录学生答话的内容。会谈式的测评最忌学生的沉默寡言和对问题的歧义理解。前者,教师要费时多鼓励;后者,教师要费时多暗示、引导。
4.测验法
这是一种被普遍运用的测评方式。分诊断性测验和形成性测验两种。诊断性测验是教学前对学情的“诊断”(又称课前测试),它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已有道德情感的原状,便于把学生分置在最有益的情感教育序列中。形成性测验,是教学后对情感教育目标达到度的检查。采用测验法,关键是围绕情感教育目标编制一套能够准确测出学生情感发展水平的题目。情感水平测试试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是非题(又称正误题)。它是要求学生对一个陈述句或问句作出对或错判断的测题。这类题目中往往隐含着情感行为或态度,或者以第一人称出现,或者以第三人称出现,要求学生对题中的行为、态度表个态,对,是不对,从而看出学生对类似问题的情感水平。
②选择题。分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种。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在所提供的几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测题为单项选择题;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在所提供的几个答案中选出几个正确答案的测题为多项选择题。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根据题干和选项组合的方式不同,选择题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a、肯定式选择题:从测题中挑选出正确的答案。
b、否定式选择题:从测题中挑出错误的答案。
c、最佳式选择题:从测题中挑出最佳的答案。
选择题适用于各种性质和种种认识层次的材料,学生作答方便,选项越多(4-5个)猜测的机遇越小,所以,这种形式在情感教育测评中被广泛运用。
③情境题。针对情感教育目标,在测题中设置一个具体的情境,观察学生阅读、体验这个情境时的表现,然后记载下来。记载这件事最好不让学生知道。这种测题,与前两种相比,测出的情感水平更具有可信性。但困难的是,教师无法逐课、逐人进行,有时还需要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的配合。
三、观察情境测量法
(一)观察情境的设置
观察情境设置得越自然,越巧妙,学生的情感流露得越直接越具体。如果围绕着某种具体的道德情感内容,设置类型不同,层次有别的观察情境,来测量学生的道德情感,其结果会比那种只凭单一的,无层次性的观察情境测量来的结果真实可信得多。
1.从观察情境的特性分,有动态情境和静态情境。
所谓动态情境,是指以活动、操作为主体的情境。情境的参与者总以动态出现。观察者教师通过情境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测量其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立场和态度。动态情境的优点在于观察者容易观察和记载。设置动态情境要使参与者人人都有“动”的机会。
所谓静态情境,是指以观看、倾听为主体的情境。情境的参与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实际上是明“静”暗“动”,参与者的内心实际上充满着激烈地矛盾运动。因此,设置静态情境,一定要考虑,是否能够把参与者引进“静思”的意境。
2.从参与情境的成员分,有个体情境和群体情境。
个体情境,只有一人参与,具有独立性和排它性。由于不受外来干扰,参与者呈无拘无束状态,所以,情感流露得较自然、真实。设置个体情境,便于准确把握学生的特殊情况。
群体情境,参与情境的是一个群体,是某个集体中的所有成员。设置这种情境最大的优越性在于:造成学生的心理平衡。在学生看来,教师的要求是对准我们大家的,不是针对我们少数几个人。设置群体情境准备工作要做充分,防止学生情感行为的“人云亦云”。
3.从设置情境的途径看,有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
直接情境,具有直接性,设置者将学生直接带进生活现实,让他们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从中观察学生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在教学实际中,经常用到的有参与活动、现场参观、调查访问等形式。
直接情境与间接情境相比,自然性较强,人为痕迹少。但往往受教学时间、空间的局限,观察情境不可能全部“直接化”,还有相当一部分要靠教师去设计、加工和创造,这样来的情境便为间接情境。设置间接情境要巧妙、自然,要独具匠心,还要尽量排除干扰因素,尽量减少“人为痕迹”,要让被试者感觉不到在被试,这样,他们的情感才会不受压抑,才不会出现为取悦测试者而作出违心的反应。
上述几种观察情境,是互相联系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绝然分开的。它们互相交叉,彼此渗透,融为一体。动态情境中有静态情境,静态情境中有动态情境,时而先动后静,时而先静后动;时而又动静结合。若干个体情境,可组成群体情境,群体情境中有个体情境。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也可互为凭借,相互转化。所以,设置观察情境时,一定要注意考虑其联系性,用联系的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测量工作。
(二)在观察情境中,测量学生道德情感的方法和技巧
在观察情境中测量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以下三个环节:检测、量化和分析。
1.检测:是整个测量工作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键性环节。它包括立标、观察、记载等内容。
立标:就是确立道德情感测量的目标。测量哪种道德情感,这种情感具有怎样的发展等级,怎样测量等工作,都需要在这个环节里考虑成熟。否则,下一步的“量化”工作将无法进行。确立目标时,一定要紧紧抓住《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着教学目的来进行,切切不能偏离标准、教材的航线。
观察:从特设的情境中,审视学生的种种表现:神态、表情、言语、动作……。观察的方法有两种:直接观察式。教师作为情境的参与者与学生一道活动、对话和操作,从中直接观察学生的情感行为;间接观察式,教师作为情境的旁观者,或远离或隐蔽,远观学生的情感行为。不论采用哪种观察方式,最好不让学生知道有“观察者”在“观察”他们。“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大量不同类型的观察,能减少对情感成果作出不正确推论的可能性”。
记载:对观察来的资料作详细的“原始”的记载。资料记载得多与寡、虚与实、真与伪,都与观察者观察时的细心、留神程度有关。观察者观察时,对观察的目标领悟得越准确,和在观察中越细心、越留神,得来的素材就越丰富。如果观察者事先不认真钻研和领会情感目标的内涵及外延,不学习和掌握学生情感表现的特点和规律,就会对某些很有价值的情感表现状态,如皱眉、叹气等,观而不察,察而不记。记载的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可观察行为,而且还包括产生这种行为的特定环境。记载的方式有三种:一是表格式记载,把观察到的有关内容,填写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以示学生情感的发展变化状态;二是描述式记载,用语言文字直接勾勒学生的情感行为;三是表格式+描述式记载。不论采用哪种形式,其内容都应具有“原始性”,尽可能不加或少加主观色彩的词句。
2.量化:对学生情感行为的数量化。
对学生道德情感的量化,教师要首先主观规定学生道德情感的不同等级,并指派相应的数字。这是整个测量工作中最困难的事情:因为,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不稳定性,既抽象又易变,所以很难制定和使用情感等级。但是,只有我们深入实践,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搜集资料,全面掌握学生道德情感产生、发展的规律及其表现特点,就能够确立较为准确的量化法则。有了准确的量化法则,就能得到正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3.分析:对量化结果的定性与归因。
分析这个环节是很复杂的,也是很具体的。因为影响、制约着学生道德情感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所以,分析时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的道德情感在各个年龄段产生、发展、变化的特点,把握准学生情感产生的现场环境,还要把握准测题及测法的可信度。
四、情感教育效果测评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与理论水平
首先必须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等文献,从理性上明确实施情感教育测评工作的重要意义,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彻底更新旧的教学观念。同时还必须认真学习一些有关情感目标分类学,情感教育评价、情感教育论等理论书籍,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
2.熟练掌握情感目标参照表和情感教育测评的几种主要方法和操作程序
情感目标参照表,是情感教育达成和编拟测评试题的主要依据,而测评方法与操作程序,又是测评过程有机、有序、有效实施的关键之所在,所以必须熟练掌握。测评过程实施程序大致如下:
附图{图}
3.不断总结,开拓进取
实施小学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测评,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奉献精神,以保证这项工作的长期进行。
[1]《教育评价》,布卢姆,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年版。
[2]《教育测量》,王孝玲,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