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教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能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能教育论文

技能教育论文范文1

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由音乐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大要素构成。在音乐技能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歌唱、器乐、舞蹈、欣赏等方式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及理解能力,使他们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心理体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样获得的音乐技能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真实,也是音乐审美心理要素培养的价值所在。

音乐审美感知是一切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们把感觉到的美通过知觉反映、评价做出的情感判断。音乐审美想象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由感知到的事物(声音、图像等)通过高级神经活动对以往知识、经验的重新排列组合而产生的联想和创造。如果说感知是眼前形象的呈现,想象则是运用这种形象思维来设计音乐语言。丰富的音乐审美想象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大大激发人的审美感受力。学生在努力探求和挖掘自身亮点的同时,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接受了德育、美育教育,所以“感知与想象”这两个心理要素应作为教学的基础阶段,使学前幼师教育培养目标得到初步体现。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不仅进行认识,还会对它产生一定的态度和体验。音乐审美理解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用某种感性形式对审美活动意蕴进行直接的整体把握和领会。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是在聆听、体验、观察、欣赏某种事物产生情感之后才去活动的,审美情感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活动、组织活动。审美理解是审美活动的理性因素,广泛渗透在感知、情感、想象等整个过程中。学前专业音乐教师在音乐技能教学中,应运用以情感为主线的感染教学法,通过挖掘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行为、语言等要素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某种审美情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材施教,使学生向个体素质多元化的理性高度发展。所以,“情感与理解”这两个心理要素能够健全学前专业学生的人格品格,通过发展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开发自身的智育功能,具备适应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和需要的职业技能,从而成为优秀的幼儿教育者,这是培养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作用所在。

二、德育功能——学会做人是前提

学前幼师教育是一个集综合性、实用性、职业性为一体的专业教育,学生除了要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外,学会怎样做人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挖掘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德育功能,通过倾听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音乐作品来进行教学,这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中十分重视的音乐审美心理的教化作用。孔子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就强调了音乐在人格塑造中的作用。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人深也。”意思就是通过音乐学习完善审美心理培养品德,道德情操最终得到升华,这是沟通人类情感的桥梁,也是培养幼教人才的前提。

近几年,我国适龄人口中大学生的比例在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但随之带来的是一些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所下降,特别是现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些学生的入学水平,大致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中等教育的学生入学水平。一些学生素质差,也是导致职业技能教育起点低、培养难等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些学生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是孤儿、有的认识问题容易偏激、有的人际关系差、有的人格发展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认识。音乐技能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点。通过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综合课教学,改善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取向问题,使学生的音乐技能素质和心理素养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挖掘德育功能之学会做人的前提所在。

三、美育功能——学会学习是条件

美育功能具有启迪智慧,激发创造力,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是音乐技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手段。学前专业的音乐技能教育以声乐、钢琴、舞蹈等常用技能学习为主,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感受力和创造力,这对培养未来高素质、高技能的幼师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用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美育功能来评价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有前瞻性眼光和科学意义的。

在几年的音乐技能课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正是由于教师对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引导教育认识不够,才使得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例如,对钢琴小乐曲中旋律形象和风格的想象力,对声乐演唱中音乐旋律线条的运用力,对儿歌即兴伴奏弹唱中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对舞蹈中肢体语言的表达力等,这些音乐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开发音乐审美心理的美育功能教育才能实现。那么针对学前专业学生多、技能基础薄的实际特点,应对音乐技能学科采取综合性训练和集体性教学,比如,在教学形式上各种技能相互渗透,在教学内容上开设风格各异的欣赏课、电子钢琴集体课、合唱课、指挥课、创编课等,把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审美经验在“时间上贯穿、空间上拓展、课程中渗透”,启迪学生的智慧,张扬学生的个性特色,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不会学到会学习”。所以,挖掘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美育功能是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音乐技能快速而有效提高的必要条件。

四、智育功能——学会实践是准备

音乐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中之重,而目前学前专业音乐技能课从教法上在全国的很多学校都强调“专业性和技术性”,对“师范性、基础性、多元性”和学前特色“认识不透,突出不够”,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智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也很难适应当前幼师职业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以规划职业生涯为目标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课和实训基地,以音乐审美心理引导为核心进行知识结构的提取、分析、整合、运用,使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在理论学习阶段得到加强和巩固。

创新能力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学前专业音乐技能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音乐教师要特别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利用审美心理引导教育手段、方法的艺术性,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音乐技能学科(演唱、演奏、舞蹈、和声伴奏)的学习中,使学生运用丰富的感知力、想象力来表达即兴伴奏、歌曲弹唱、舞蹈的表现风格;运用情感力、理解力来进行儿歌、舞蹈、音乐活动的创编;运用音乐教育手段开启幼儿智力及初步的科研能力等,而学前专业音乐技能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多变的教学导入方式,重视简单节奏、童谣曲调以及给歌曲填词的简单创作教学;通过创设钢琴、声乐、音乐综合技能比赛、综合性的文艺汇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运用多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方法组织学前儿童参与各种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是集艺术性、实践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生要在表演、塑造、鉴赏的过程中运用学到的音乐技能知识,通过接受艺术熏陶创设更多有价值的实践机会来完成人格品格的塑造,全面培养自身的音乐素质,使音乐技能得到综合运用。同时,音乐技能教育也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充满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教育形式,将音乐审美心理要素引入到音乐技能教育中发展学生的德育、美育、智育,这将对学前幼师教育的培养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但菲.关于学前教育本科生艺术教育改革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1(4).

[3]钟武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现状与培训策略[J].继续教育,2006(9).

[4]胡松.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及实现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06(7).

技能教育论文范文2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1.参赛选手。参加大赛的全国13所高职类院校,6所中职类院校,76名学生(高职组52名,中职组24名)分别来自华北、西南、东北等7个不同地区。参赛情况见表1。2.比赛项目。比赛包括画经点穴、针灸技术、推拿手法、保健按摩、推拿练功5大项,每大项下面又包含具体的小项。具体的比赛项目及分值比见表2。[1]3.裁决与评判。裁判委员会下设命题组和评委组,命题组由业内知名专家担任,专门负责命题和建立题库工作,保证了竞赛命题的有效性和保密性;评委组由组委会商请各参赛学校,推荐作风好、技术精、经验丰富的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出任。其中每个比赛项目设5个裁判员,由每个参赛学校推荐的裁判员担任,从而保证了竞赛裁判的公正性。由于推拿手法和保健按摩项目操作类似,所以两个比赛项目由同一组裁判员评分。评分采用裁判员现场观察评判,不同性别、不同组别及不同地区的评判标准是统一的,每个项目的裁判人员也是固定的,最后的平均分就是该选手在此项目上的最终得分。

(二)研究方法

第一,样本所在总体,即全国高、中职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在针灸推拿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可认为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而且不同性别、不同组别的比赛得分可认为是两个独立的样本,故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不同性别、不同组别在5项技能上的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第二,由于对全国各地区高、中职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没有把握,因此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本研究涉及全国7个地区的独立样本,故采用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的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三)统计软件

运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假设的提出

H1:高职组样本所在总体不同性别间在针灸推拿5项技能上无显著性差异。H2:中职组样本所在总体不同性别间在针灸推拿5项技能上无显著性差异。H3:样本所在总体不同组别间在针灸推拿5项技能上无显著性差异。H4:高职组样本所在总体不同地区间在针灸推拿5项技能上无显著性差异。H5:中职组样本所在总体不同地区间在针灸推拿5项技能上无显著性差异。

(二)假设的检验

1.高职组不同性别间在各项技能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从表3的描述统计可以看出,高职组不同性别学生在5项比赛得分中,除针灸技术外,其他4项男生得分均略高于女生,但样本所在总体男生是否优于女生,还需进行显著性检验。对显著性进行检验(见表4),在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之前,先要通过两总体方差相等的F检验,根据F检验结果,选择两样本等方差T检验还是两样本异方差T检验。[2]从表4中可以看到,除针灸技术外,其他4项对应的概率P值均通过P>0.05的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置信区间95%),因此应看第一行(Equalvari-ancesassumed)T检验结果,其中推拿手法T统计量的观测值为3.284,对应的双尾概率P值为0.002,由于显著性水平为0.05,得出P<0.05,说明两样本所在总体在推拿手法上有显著性差异。而画经点穴、保健按摩、推拿练功对应概率P>0.05,说明两样本所在总体在以上3项技能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由于针灸技术F统计量的观察值为13.416,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1,小于0.05,所以两总体方差不齐,应看第二行(Equalvariancesnotassumed)T值及伴随概率P值,[3]由表4可知对应概率P值为0.087,大于0.05,说明两样本所在总体在针灸技术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部分支持假设H1。2.中职组不同性别间在各项技能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从表5的描述统计可以看出,中职组不同性别学生在5项比赛得分中,除画经点穴男生得分略高于女生外,其他4项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但样本所在总体女生是否优于男生,还需进行显著性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6),在总体方差F检验的基础上,5个比赛项目双尾概率P值均大于0.05,说明两样本所在总体在以上5项技能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支持假设H2。3.不同组别间在各项技能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从表7的描述统计可以看出,除保健按摩得分高职组明显高于中职组外,其他4项得分都是中职组略高于高职组,但样本所在总体中职组是否优于高职组,还需进行显著性检验。对显著性进行检验(表8),在总体方差F检验的基础上,只有画经点穴、针灸技术、推拿手法双尾概率P值大于0.05,说明两样本所在总体在以上3项技能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保健按摩、推拿练功的双尾概率P值小于0.05,说明两样本所在总体在以上2项技能上有显著性差异,部分支持假设H3。4.高职组不同地区间在各项技能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以华东、华中、西南、西北、东北5个地区的16所高职类院校52名学生在5个项目上的比赛得分为样本,分析5个地区的高职组院校学生在各项技能上的显著性差异。由于对全国各地区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没有把握,因此采用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该方法主要包括中位数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在两种检验方法中,前者比较适合观测值数量较多的情况,[3]根据本研究需要,选择Kruskal-Wallis检验。从表9中可以看出,华中地区的学生在画经点穴、针灸技术、保健按摩3个比赛项目中得分最高。西北地区的学生在画经点穴、推拿手法、保健按摩3个比赛项目中得分最低。对显著性进行检验(表10),针灸技术、保健按摩、推拿练功项目对应概率P值分别为0.029、0.007、0.013,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认为高职组不同地区间在以上3项技能上有显著性差异,部分支持假设H4。5.中职组不同地区间在各项技能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以华东、华南、华北、西北4个地区的6所中职类院校24名学生在5个项目上的比赛得分为样本,分析4个地区的中职组院校学生在各项技能上的显著性差异。同样选择Kruskal-Wallis检验来进行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从表11中可以看出,各地区学生在5个比赛项目上得分差距甚微。对显著性进行检验(表12),只有针灸技术项目得分对应概率P值为0.020,小于显著性水平,认为中职组不同地区间在针灸技术上有显著性差异,部分支持假设H5。

三、讨论

(一)样本所在总体不同性别间在针灸推拿各项技能的差异分析

从表4和表6中可以看出,不同性别间,无论高职组还是中职组,5项技能中除在推拿手法上有显著性差异外,在另外4项技能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推拿手法主要包括一指禅推法、衮法、搓法、抖法、振法等手法,对力量及力量的持久性的要求比较高,而男性力量相对要比女性要好,所以在实际操作中,高职组男生的推拿手法平均得分为23.718,较高于女生的平均得分23.306,且有显著性差异。而中职组的学生年龄偏小,男女学生正值发育期,在身体力量上没有太大差距,在比赛中女生平均得分为23.700,略高于男生的平均得分23.631,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二)样本所在总体不同组别间在针灸推拿各项技能的差异分析

从表8可以看出,不同组别之间在保健按摩、推拿练功上有显著性差异,在另外3项技能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由于高职组和中职组院校生源文化素质的差异,以及对针灸推拿专业重视程度的差异,所以在教学成果上难免会出现差距,这在比赛成绩上也得到验证,高职组在保健按摩上的平均得分为19.726,明显高于中职组的平均得分18.547,且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推拿练功上,中职组平均得分高于高职组,研究认为可能是因为中职组在推拿练功比赛中只有太极拳项目,没有易筋经项目的原因,所以出现分值的差异。

(三)样本所在总体不同地区间在针灸推拿各项技能的差异分析

从表10、12中可以看出,高职组不同地区之间,在针灸技术、保健按摩、推拿练功上有显著性差异,在另外2项技能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中职组不同地区之间在针灸技术上有显著性差异,在另外4项技能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由于全国高、中职类院校的学制都是三年,针灸推拿专业的教材基本上也是全国统一,差异的是全国不同地区的手法特点,如南派北派等划分,并不能说哪一派更好,但整体的手法类型还是大致相同的,所以全国各地区在针灸推拿各项技能上出现差异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四、结论

技能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技能;说课;说理

在当今教育模式不断进步和完善的大背景下,要求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不断地与时俱进,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说课就是老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

说课是在我国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进行教学研究的有效形式。最初的说课主要是指授课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提出改进意见,再由教师修改,完善教学设计的活动。随着说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语文教学这样一个有着自由创作的学科,赋予教师和学生多的自由性,这样就要求老师说课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基础性的说课要更加深入发展,说课的形式和内容及设计也要更加吸引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深刻研究教材,熟悉课程标准,研究和丰富教学方法。我认为,说课的过程不是教案的简单重现,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也就说明说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技能。在教学中老师要明白说课的重点是“为什么这样做”,要把教学构思、教学效果及其理论依据说清楚。说课不是宣讲教案,不是浓缩课堂教学的过程。说课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做”。在说课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说清怎样教,而且要说出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根据,力求做到言之有理有据。教师要明白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关键是要改变课堂教学形式,而说课在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说课这种教学技能,在不断的研讨中,我相信会使老师的教学能力有一个大的飞跃,可以更加自如地应对各种教学材料和教学问题,大大提高老师的教育成果。说课就是借助于语言把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呈现出来,在我的语文说课中,我认为这就是老师对自身的教学情境和经验作出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可以发现和澄清自身的隐性教育观念和思想,并在说课中发现新的教学理念,进而转化为老师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不断的说课中使老师不断成长。语文说课中老师可以运用无限的想象力和自由创造力,这样就更加保证了在语文说课中不像理性学科中有那么多的限制,可以让老师之间的交流更加有深度,更加有针对性,使老师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在传统的学校文化里,老师长期奉行“个人主义”,这样使老师的学习和教学与其他老师相互隔离,有时还会使老师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由此我也发现在教学中能使老师解决许多问题,在和参与说课的老师们通过对课堂内容分析、阐述、讨论,表达自己对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思路,就会让我学到很多知识,老师们各自分享想法,相互解答疑问,争辩、评价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可以使老师更好地改进课堂。

在语文说课这种形式下,我相信会对老师自身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在说课这样的教学技能下,通过沟通不断地反思、虚心求教,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老师的对话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老师能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老师的创造性。

说课,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肖峰.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技能教育论文范文4

本文通过讨论外语能力,提出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原则,供同行们参考并请批评指正。卡纳尔与斯温(CanaleandSwain)认为交际能力是由语法能力(grammaticalcompetence)、社会语言学方面的能力(sociolinguistic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所组成。所谓语法能力指的是对语言的规则体系和词汇系统的掌握;社会语言学方面的能力指的是对交际语境的理解,它包括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共有知识、交际目的等的认定;语篇能力指的是结合语篇来理解单句意义的能力;而策略能力指的则是对交际活动的开始、结束、维持、话题的转变、以及交际失误产生后的补救等策略与技巧的掌握。同时,卡纳尔与斯温还认为,由于外语学习者在前三种能力方面与本族语者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所以,外语学习者的策略能力方面还应包括回避难点、简化表达、应付交际失误等技巧的应用。当然,随着外语水平的提高,这类策略与技巧的使用会逐渐减少。

交际能力可理解为一个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海姆斯认为交际能力应该包括下列四个方面:(1)合乎语法,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在形式上可能;(2)适合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可行;(3)得体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得体;(4)实际操作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实际出现了。这就是说,交际能力包括对语法的合法性、心理上的可行性、社会文化的得体性以及实践中的概率等方面的判断能力。综上所述,从广义上来说,交际能力是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这种能力也体现了人的整体素质,包括许多因素:语言知识——组词成句、组句成篇的能力;认知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反应能力和有关世界知识的掌握等等;文化知识——文化观念和习俗知识;文体知识——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选用不同风格的词语和语篇等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他知识——包括非语言知识(体势语、面部表情等);情感因素——对他人及事物的社会态度、交际动机、个人品质以及性格和习惯等。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涉及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交际能力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涉及范围广,各种因素处于不同层次,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极为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交际能力的另一特征是相对性,即交际能力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达意”也许是交际能力的最低要求。不存在交际能力的最高限度。

这样,我们可以把交际能力理解为是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语、书面语)和非语言手段(体势语、面部表情等)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它包括理解与表达两方面。传统语言学,包括结构语言学或转换生成语言学,都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只是语言本身,语言习得的目的是语言能力的获得。其所谓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对语言符号系统把握的程度,语言仅仅是语音、语法、词汇的总和。这种理论起源于西方,对我国外语教学有很深的影响。长期以来,这种理论指导着外语教学,从而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的弊端,现在也到处可见。例如,学生在语言形式上的运用可以达到完全正确,但交际能力相当有限。他们在与英语为母语者交谈时,有相当一部分语句不符合文化语用规范,外宾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从而起不到交际作用,甚至产生与实际目的相反的效果。产生这种现象除了有传统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外,还有教学环境、条件等其它多种原因。我们认为,在我国的外语教学环境中要较快地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除了克服上述几方面的对交际能力培养的误解外,还要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我国的外语教学环境和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外语教学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广大的语言工作者和外语教师在学习、引进国外最新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刻苦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我国自己的外语教学方法。我国的外语教学和学习理念、方法、设备和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也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影响对外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1)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对外语教学和学习影响极大。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在中国影响很深,如:师道尊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等在外语教学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它制约着学生使用外语的积极性和机会。这些几千年来形成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要想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是不切实际的,需要有一个过程。

(2)汉语的特殊性对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汉语无论在语音、语法,还是文字系统、书写形式等方面与世界上绝大多数拼音文字的语言迥然不同。汉语深深地扎根在汉文化这块土地上,其文化传统、思维方式、风俗人情等与印欧语系的语言有着天壤之别。许多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研究证明,母语对学习外语有很大的影响。外语与母语有着同源关系和文化背景,语言特征也相近,学习起来困难要少得多,母语对外语的正迁移要远远多于负迁移。中国人学的外语与母语相比,由于语系不同,差距甚远,学习外语时困难要大得多,母语对外语的负迁移也多得多。

(3)外语语言环境十分贫乏,对提高外语交际能力不利。外语院校的学生所处的环境要好一些,他们在校园内到处可以见到外文书报,经常能看到外语电影,听到外语广播、外语交谈或朗读的声音。但是,他们看到或听到的并不一定是自己专业的语言,如果要和其他专业的同学交谈只得用汉语,出了校园他们接触的就完全是汉语了。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的外语专业学生的语言环境就更差了。除了在课堂上,他们几乎再没有多少语言环境。教师和教材是外语语言的惟一输入源,“语言输入”极其有限,更谈不上有多少语言实践的机会了。

(4)教学条件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培养外语交际能力的需要。我国绝大多数的综合院校和师范院校的教学条件简陋;教育投入不足,基本的语言实验设备、图书音响资料得不到保证。这些都制约了新的教育思想的贯彻实施和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5)师资力量不足,影响教学效果。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高等院校外语教师出现严重不足的现象。外语教师授课任务重,学生班级普遍过大,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另外,现有外语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自己的外语交际能力尚不足以展开交际教法。有不少教师仍把语言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目的,这可能是制约着新的教学理论和思想贯彻实施的瓶颈。

(6)学生学习方式不适合外语学习,影响着外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我国学生由于受传统文化、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与西方学生相比在个性表现上有很大不同。西方国家的学生强

调个性,课堂上无拘无束,敢于向教师提问题。而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深受其他课程教学方式的影响,习惯于小学、中学班级的课程教学方式,上课留心听,认真记笔记。对在课堂上大胆用外语民主、平等讨论不习惯。由于在以母语为主的生活学习环境中,课外使用外语的机会更为少。这种学习方式不能适合培养外语交际能力的需要。以上这些问题对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制约作用,影响到了外语学习本身。

二、了解外语交际能力的特殊性,认清其特殊性,把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交际能力正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在语境中的复现,它使语言知识在语境中得以应用。任何话语的运用,往往都同时完成三种行为:一是言内行为,一切以语音表达的有意义的话语,以及按句法规则连接的词所表达的概念、意义;二是言外行为,依照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的特定关系而进行的言语行为;三是言后行为,其功能并不直接体现于话语之中,而取决于言语的情境。在这里,言内行为已超脱传统意义上的语义学、句法学的范畴,而是视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的需要呈现出语言所固有的丰富品格。就是说,三者协调一致,共同完成特定话语的表意功能。外语交际能力在其本质和内容上与母语交际能力是一致的,所不同的主要在其获得的方式、程度、要求等方面。如前所述,一个人母语交际能力的获得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然的社会化过程,即一个母语使用者的交际能力的获得与其社会活动和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与此相比,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则遵循一种完全不同的途径。从获得外语交际能力的方式上讲,一般而言,外语学习者是在掌握了母语一般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外语的。母语交际能力对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必然产生重大影响。许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当母语结构与外语一致时,会出现正迁移;当母语结构与外语不一致时,就会出现负迁移。

同样,由于人类交际方式的差异,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的正负迁移是必然会发生的。这就意味着具有良好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如果母语与外语的语言结构上越相近、文化背景越相似,交际能力正迁移发生的概率和规模就越大;如果母语与外语的语言结构上、文化背景方面相差越大,交际能力负迁移就会越大。从获得外语交际能力的程度和要求上讲,研究表明,成年外语学习者无论采取何种学习方法,其外语交际能力只能达到native-like的程度,其语音、词汇、表达等总有某一方面带有母语的痕迹。另外,根据交际目的的不同,对外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可见,高校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应侧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能只讲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不讲语言的用途,还必须将语用和跨文化的交际性作为教学的主导原则,以语言的应用及交际能力为出发点,以用途—意义—形式”的逻辑思路设计教学,而非相反。目前,我国外语专业学生对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两个明显的不足:第一,缺乏外语交际规则的明确知识,因为他们没有重视并养成使用外语的习惯,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应尊重对方的交际习惯,不可以以自我为中心。超级秘书网

第二,缺乏对外语交际规则和交际模式的明确认识,因为他们不知道外语的语法结构中有一定的程式。前者过失在于学生的母语教学,后者过失则在于外语教学。中国的汉语教学历来注重书面表达,忽视口语能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只能靠在社会生活中自我领悟或模仿。因此学生以学习汉语的方式来学习外语。另外,中国汉语界也缺乏对汉语交际模式的研究。这对外语教学很不利,外语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辨析母语与外语形式上和功能上的差异,强化其“跨文化意识”,从而获得真正的外语交际能力。这一点,给我们所有外语教师提出了挑战。这就迫使我们在日常点滴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渗透和比较。

三、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依赖于语言知识和各种非语言知识的逐步积累。外语教学应在强调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其他有关的知识,包括语境知识,世界知识,并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仅凭所谓的交际教学法恐怕不能真正提高交际能力。任何外语教学都应坚持以下三项原则:第一,语言知识原则。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没有语言知识的积累、没有语言能力的提高就谈不上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时,把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训练、提高放在一定的地位。第二、交际原则。学习语言的目的是用该语言进行交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把语言结构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语言功能表达的多种可能性,培养学生使用外语的能力和习惯,以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第三,文化原则。采用对比分析法,使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养成讲地道外语习惯和能力。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按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教学环境,在贯彻以上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机械地使用单一的外语教学方法,设计自己最佳的教学方法。另外,交际语言教学的最初倡导者,在提出交际教学思想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关交际语言教学的原则和具体的方法。如KeithMorrow提出了五个原则。(1)知道你在做什么(Knowwhatyouaredoing),即不仅应知道语法的形式是怎样构成的,还应知道这些形式是用来做什么的,表达什么样的思想。(2)整体并不是部分的总和(Thewholeismorethanthesumoftheparts.),这个原则意思是人们交际时,不是说一句一句互不相干的话,而是上下文连贯的句子。因此人们应学习连贯的句子,而不是孤立的句子。(3)过程和形式一样重要(Theprocessesareasimportantastheforms.),这条原则是强调语言形式的掌握可以寓各种交际性活动之中,如通过信息差(informationgap),角色扮演(roleplay)等。(4)要掌握语言,必须实践(Tolearnit,doit.),这个原则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说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5)错误并非总是错误(Mistakesarenotalwaysamistake.),这个原则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肯定语言错误会影响交际;二是认为有些学习者之所以犯语言错误是还没有掌握某些语法规则,而这类错误并非是错误。教师在强调语言准确性的同时,要注意学习者掌握语言有一个过程,否则会影响学习者的积极性。

这五个原则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

技能教育论文范文5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今英语教师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相对比较简单。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完成相同的任务或者是不同的任务,之后进行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师生在讨论中完善学习任务,最终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作用,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中进行自主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完成知识点的认知,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言实践技巧。例如,在进行Howdoyoustudyforatest?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Step3:Consolida-tionandextension环节的教学中,通过groupwork方式进行语言教学点的巩固与检测,通过groupwork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基本句型进行机械操练,做到够脱口而出,句式、语法、短语、发音等准确规范。尤其是通过对“A:Howdoyoustudyforatest?B:Istudybyworkingwithagroup.”这样的核心句型训练,使学生轻松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并能够熟记于心,运用自如,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为学生搭建英语交流活动的平台,将语言教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积淀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

开展英语实践活动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最好载体。学生愿意参加英语展演活动,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很多学生具有独特的表演才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适时开展英语展演活动,活动内容要紧贴教学实际,要适合学生的表演,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的频数要高,活动要有总结,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知识点,丰富知识视野,延伸课堂深度,积淀语言素养。每次活动之后,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实现高效教学。例如,在进行Howmucharethesepants?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购物的情景剧表演,通过表演展示本节课的学习资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很好。通过表演,教师发现的语言运用规范性和科学性等问题,在表演之后统一更正,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尤其是通过表演使学生深刻理解了“howmuch”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以及“CanIhelpyou?”和“Letmehelpyou.”的用法等,理解了“Whatcolordoyouwant?”“Iwantabluesweater.”等多种句式的表达方法,综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技巧,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QQ聊天室进行英语交流,或者是在线与英语教师进行对话,收看英文原版电影,阅读英文书籍等。通过各种途径拓展学生的英语阅读与交流方式,提高英语运用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技能教育论文范文6

摘要:对外汉语教师作为传授汉语语言知识,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的主体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更高。本文从自身的汉办志愿者经历出发,对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技能以及如何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外汉语教师;教学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在观念和信号系统不同的人群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中的“跨”字指的是跨越了交际者之间的语言、社会、历史、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交际规则、思维方式乃至价值观念。平时我们在自己的文化圈子之内对许多文化现象也习以为常,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异质文化却显得十分敏感。这就造成跨文化的交际者可能会觉得对方的行为不可理解,甚至觉得十分荒谬。比如在中韩两国的饮酒礼仪之中,对于韩国人来说不能自己给自己倒酒,必须要让别人为自己斟酒之后才能端起酒杯喝酒。此外如果是晚辈向长辈敬酒,要等到长辈先喝之后晚辈才能端起酒杯并且是侧过身喝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而在中国,虽然我们也有为客人斟酒或者晚辈向长辈敬酒以示尊敬的礼仪,但是并不是像韩国人规矩性那么强,在我们中国的饮酒礼仪中晚辈像长辈敬酒并不需要侧过身去。小小一个动作的差异放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在韩国人就会觉得不可理解。

二、对外汉语教师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师作为传授汉语语言知识,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的主体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更高。根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外汉语教师在与外国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方面除了要具备语言的基本能力包括外语听力理解能力、基本的外语口头表达能力、基本的外语阅读理解能力、基本的外语书面语表达能力之前首先应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并且还应持有一种积极的对待跨文化的态度,并且能够及时准确地辨别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因此培养对外汉语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派往海外的对外汉语教师来说,他们生活在异国,在课堂上要与学生们进行教学方面的交流,课下还会与当地的同事朋友进行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沟通,从而保证自己的教学与生活能够更好地展开。这就要求这些海外的对外汉语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应具备一种敏锐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除了被派出的对外汉语教师需要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中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老师同样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因为留学生可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再加上年龄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汉语教师稍有不注意就会影响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在这个角度上看,在国内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可能会比赴海外教学的汉语教师面临的挑战更大,因为国内经常会出现“小联合国”式的班级。

三、以赴韩志愿者经历为例看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014年2月24日,怀揣着对新生活的展望我踏上了韩国汉语教师志愿者之旅。我们来韩国的任务是做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在这十一个月之中我们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忘使命;还要努力克服和接受异国的生活带给我们的种种挑战,始终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

在来韩国之前国家汉办对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从中我们掌握了很多科学的汉语教学方法。可以说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一直是对自己接下来的课堂充满信心的,想象着学生们会对汉语充满着极大地兴趣和热情。可是真正开始上课之后才发现现实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由于这个学校的汉语课属于课后课,所以学生们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的。既然是课后课学生们的课堂自由度也比较高,有时因为有别的事情跟老师说一声再见就早早地离开了。可能是受国内学习模式的影响,一开始我对这种行为特别不能理解,心想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好好学,最起码应该等到下课之后才能离开课堂。这种来一会儿就走或者上课很久了才到教室的行为会把老师的教学计划打乱。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的参差不齐,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也会参差不齐。

后来在跟搭档老师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了解到韩国学生的课后课都是这种风格,学生的自由度很高,学生完全是凭兴趣上课的。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我和搭档老师决定重新制定教学方案。因为本校的学生汉语基础很薄弱,又是小学生,所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坚持大量语言点的讲授就会使汉语课堂稍显枯燥,对于爱玩儿爱闹爱吃的小学生生来说时间长了会被吓跑的。因此我和搭档老师决定通过多向学生们展示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来吸引学生们的汉语学习兴趣。在学生们喜欢上中文课堂之后再慢慢地渗透一些实用的汉语语言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就会由“讨厌学”变成“喜欢学”。比如我们开设的“中华传统服饰专题”、“中华美食专题”、“剪纸专题”、“京剧脸谱专题”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在学生们开始喜欢来汉语课堂学习了,跟我们汉语教师的关系也更近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汉语语言讲授之前增强学生们的汉语学习兴趣是第一步,尤其是在课后课上。

四、怎样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关键是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跨文化交际的态度、跨文化交际的知识。

在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层面上,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有跨文化交际的灵敏度。除了一些常见的、显性的文化之间的差异,还应注意到不同文化之间隐性的文化差异。要善于对汉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归因,由文化差异引起的问题我们就运用跨文化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它,做到对症下药。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始终注意引导外国学生去了解、认识、感知并理解汉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达到中和、化解矛盾的目的。

在态度层面上,对外汉语教师要有一种开放包容的跨文化交际态度。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要求我们摒弃偏见和刻板印象,这两者的存在都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有自信和底气同时又对外国学生和他国文化尊重包容。对外汉语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保持倾听的姿态,化被动为主动,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将棘手的问题变成锻炼自己跨文化交际的机会。

在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层面,应注重对对外汉语教师知识体系的培养和完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和教学功底,对本国文化有深入透彻的理解,还要熟悉世界各国或者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貌。当下,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志愿者出国之前的培训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在一些表层的文化技能上,忽视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理解,这正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