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语文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语文教案

中学语文教案范文1

一、课题实验构想

本课题实验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案教学为抓手,融合宁晋县基层学校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采用分工协作备课的方式,完成繁重的备课任务,达到创新教学设计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为保证课题实验的有效性,课题组将精心筛选教研整体水平高的学校作为实验基地。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做出一套完整的学案资料;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第二年做好学案的反思完善工作,使学案教学模式趋于成熟;第三年争取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二、实验过程的做法与控制

1.构建学案教学设计思路

经过反复学习研讨,我们构建了“1234”学案教学设计思路。“1”即一个对接,课标与课堂教学对接,每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必须在研读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确立。“2”即两个体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3”即三个倡导,倡导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倡导教学预设留白,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即四个板块: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突破重点鼓励质疑,能力迁移练习巩固,全面提升。

2.建立教案编写与使用制度

为保证学案编写的质量,我们成立学案编写领导小组。将学案编写的任务合理地分配到学校,建议采用周备课方式,要求备课组分工协作提前一周备课,学校统筹安排半天的时间对已备好的学案展开研讨,形成通案,教师上课前对通案进行二次加工,突出个性化。同时,要求实验学校的教师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针对学案设计、学生反馈等做好教学反思,为下一轮学案的修改完善积累素材。

为保障学案教学的有效实施,加大过程性指导力度,及时纠正教师在学案编写及使用中的问题,课题组定期深入实验学校参加学案研讨活动,采用推门听课的形式观察教师的学案使用情况。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教师将学案作为教案的代替品,当堂下发后,未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便照搬学案讲授。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研究制定了学案使用原则:①下发学案后,必须留给学生充裕的自主学习的时间;②授课前,教师必须批阅学案,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3.完善教师备课评价机制

为解除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与教师的担忧,教育局研究决定,取消参研学校及教师的教案检查,试行“两结合两检查”的教师备课评价机制。

“两结合两检查”,即学校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授课效果与教学反思并检查。学校评价与学生评价分数权重均为50%。学校评价方式为检查教师授课效果及教学反思,具体为:学校成立以正职校长为首的评价小组,每学期听教师1节公开课、2节推门课,量化打分,权重为70%;学期末随机抽取两篇学案的教学反思,评阅打分,权重为30%;两者相加即为学校评价得分。学生评价即学生依据教师平时的授课效果打分,采取等级制(优秀、合格、不合格),按优秀率×100计分。

新的教师备课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兼顾终结性评价,对教师授课的评价更趋于合理化,避免了以检查教案评价教师备课效果的低效机制。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1.学校教研氛围浓起来了

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基层学校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注课堂教学的研究,逐渐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校本教研从做样子、走形式转向了重内容、看实效,形成了校长、教师齐心协力抓教学、搞教研的喜人局面。

2.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了

“1234”学案教学依据新课改理念建构,凸显了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开放性(有可供学生完善的留白处)、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案教学的实验打破了单一而沉闷的灌输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民主开放式课堂教学逐渐遍布我县各个学校。

3.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了

中学语文教案范文2

一、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目前我国的大学外语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目标偏差。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由于受“应试英语”加“证书英语”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忽视了外语教学中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使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技能,但是他们缺乏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缺乏自觉抵御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霸权文化侵蚀的免疫力。

第二,由于现行大学外语教材的内容大部分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为背景,所以大学外语教学中对中国的文化介绍很少涉及,对中西文化的对比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欠缺的是培养学生用外语表述本土文化的能力。

第三,无论是外语教学还是外语学习过于强调它的工具性、实用性、功利性,忽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这主要表现在现有教育方式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外语的内驱力不是为了强国,而是为了考试过关或者为了出国,难以获得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安全教育的对策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笔者认为教育者应从树立正确的外语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对外语教学中的母语运用进行正确定位,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等方面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安全意识的培养。

第一,大学外语教学应充分遵循“尊重民族文化”这一教学原则。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哲学、道德、宗教等方面的理论、思想,还包括科技成就、文艺创作、文物古迹和民风民俗等等。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认为:“每一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虽然其自在形态没有阶级性,但其内容却与意识形态息息相关。教师应该在外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外语学习目标,自觉克服文化虚无主义倾向,加强民族精神的建构。

张正东先生在《外语教育学》一书中说,要尊重通用目的语民族和我国的文化传统,纯外语无法充分表达与传播中华民族本民族的文化。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普遍性、继承性、民族性和渗透性”。我们既不能把整个民族文化系统照搬到今天,也不能把整个目的语文化系统照搬到中国。重视外语的学习和使用同时不能削弱或忽略本国语言文字的学习。正确的做法就是尊重民族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中积极的文化要素,在分析、综合、改造的基础上进行吸收以及再创造。

第二,对外语教学中的母语运用进行正确定位,发挥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处理好外语与母语的关系。外语教学法中的直接法、交际法、结构法、功能法都重视模仿和交际,而弱化甚至排斥了母语的作用。然而,外语教学中排斥母语,过分强调口语,由此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并为我国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因此我们需要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重新定位。

母语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最直接的语言。无论外语重要到何等程度,我们都不能颠倒二者之间的关系。语言与思维是直接联系的,外语和思维的联系需要把思维从一种语言的基础上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基础上,这个过程离不开母语。外语学习不能排斥母语的作用,而应该充分发挥母语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有学者认为:“一般情况下,外语学习者是在基本上掌握母语的一般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外语的。母语交际能力对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必然产生重要影响……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其外语交际能力获得相对容易一些。”“外语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辨析母语与目的语形式上和功能上的差异,强化学生‘跨文化意识’,从而获得真正的外语交际能力。因此,在大学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母语对外语教学的作用和反作用,使母语与外语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母语对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第三,充分利用外语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增强学生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文化差异对比是大学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外语教学中无论是词汇运用、句法分析、翻译还是篇章理解都离不开中西文化差异比较。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提高民族主体意识,振奋民族精神,而且可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对全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贡献。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重视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继承与弘扬意识的培养,从而促进外语教学中的本民族文化安全意识培养。

中学语文教案范文3

摘 要 本文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然后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贯彻落实安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希望对提升中学体育安全教育的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 安全教育 体育教学 中学 对策建议

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导致体育教学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安全隐患,如果不对此加以重视,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安全事故一旦出现,不断无法完成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且还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学习积极性造成负面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对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 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安全教育指的是人类在活动的过程中预防自然危险、认为危险以及其他有害的危险因素的理论和实践的一种科学知识,是关注学生自然生命的健康与安全,并同时关注学生生存技能的培养和提升的知识内容体系。由此可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安全问题自觉和负责的态度,能够让学生掌握如何认识和评价生活环境中危险的或者有害的因素,并能据此有针对性的选择正确的防御措施或在危险出现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消除、降低不良后果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体育活动自身内在的规律决定了体育教学中出现伤害事故的几率要比其它文化课教学高的多。而且在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时,不可避免的要开展一些危险性较大的课程,例如:标枪、铅球等。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大大降低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发生几率,是对中学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也是提升体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方式。

二、 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出现伤害事故的原因十分多样,但是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意识类和能力类。因意识类原因导致的伤害事故,十分常见,例如:在集体项目中运动过于激烈,只顾输赢,不注意安全;在投掷类项目中,只顾围观,不注意安全界限等等,这类伤害事故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差造成的。因能力类原因导致的伤害事故,多出现在体育动作教学或者体能锻炼的过程中,例如:在体育动作教学的过程中动作要领不对;或者保护操作技能不到位等引发的伤害等。这种伤害事故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体育任课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三、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贯彻落实安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 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虽然体育任课教师和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两者都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因此,体育任课教师的安全意识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样重要。所以,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不但本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而且同时还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培养和树立安全意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但不能有任何弱化,还要进一步的加强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达到这个效果,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与讲授工作,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 重视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

多数体育教学活动需要在室外开展,活动的场地比较大,参加的人数也比较多,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不止涉及一个活动项目,因此,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或者干扰,而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汇中,一定要重视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认真备课、科学的安排体育课的课程表、提前对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使用做出统筹安排,尽量避免不同班级、不同体育教学项目之间的互相干扰,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体育伤害事故的出现几率。

除此之外,体育任课教师还应向学生明确宣布和讲解课堂活动要求,让学生明显活动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的动作和行为,并时刻监督学生对纪律要求的遵守情况,提高学生遵守课堂记录和要求的自觉性,以保障体育教学活动有组织、有纪律的高效进行。

(三) 建立完善可行的体育课教学常规

体育课教学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则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以及安全教育的重要方式。在中学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也不例外,要想针对中学生开展高效的安全教育,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完善可行的体育课教学常规。要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体育课教学常规,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落实考勤制度,杜绝无故旷课、请假等现象。其次,注意关注学生的运动着装。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应要求学生穿运动服,并且不能佩戴胸针等饰品,不能带有锋利的硬物。第三,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一定要充分。教学活动开始时的准备活动与教学活动结束后的整理放松活动都要科学充分,切忌虎头蛇尾。第四,在开展投掷类等危险性较大的体育项目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教学程序和教学原则,以保障教学顺利进行。除以上几点之外,在体育教学中需要遵守的规范还有许多细节性的内容,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善于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斐.如何有效预防体育教学中意外事故的发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4).

[2] 王忠礼,刘国忠.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预防[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

中学语文教案范文4

【关键词】课前预习读;课堂拔高读;课后巩固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阅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学生而言,阅读能带领学生去搜集信息,获取知识,发展思维,体验更多的精彩。可见,阅读对学生学习、发展和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小学语文新大纲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加强朗读指导,方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以读促听,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共同提高。在这我主要谈朗读的功能、朗读的要求和朗读的原则这三方面的浅薄看法。然而,朗读对语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在教学活动中是如何实施这一环节的呢?

一、课前预习读

课前读文会让学生巩固旧知的同时探究新知,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读中,学生识记字词、积累词汇、熟悉语法句型;读中,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与作者思路;读中,学生初步感知文章情感与思想……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反复的预习读中,学生会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掌握,一个基本的判断,在领悟若隐若现、情感呼之欲出时,老师再进行课堂教学就挥洒自如、水到渠成了。

为此,我专门设计了“课前三人听读”预习形式:学课文前,每位同学都要把课文分别读给三个人听,听的同学要在听的过程中扮演老师的角色,给读的同学纠错、指导。合格了,听读学生给诵读学生签字证明。整个过程,读的同学要“舒缓不迫,字字分明”,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听的同学要“明察秋毫,有错必纠”,不疏漏一处,不徇私一位;班干部负责监督安排,要求听与读的学生都认真对待、各尽其责,做好记录并及时汇报老师;对于学困生,我固定人员负责给他们听读――小组长、学习委员、老师,安排小组长和学习委员是为了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让他们读会,安排老师是为了给他们压力和动力,让他们读好。

“三人听读”的方式全班循环进行,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读和听,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拔高读

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的认知达到一个新水平,对文章的理解也深刻透彻了,这时候就需要精心设计组织朗读环节,用读把领悟体现出来,把情感表现出来,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字精妙之处读出来……因此,老师就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技巧和语音的多种变化(譬如重音、语速、语调、语气等),把文章中的人、事、意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绘声绘色地读出来,从而强化学生的认知,加深体验,升华情感。这一过程中,老师的范读、引读和放录音,学生的赛读、接读等多样而灵活的形式都是很好的方式,对学生的单独、重点、难点指导也尤为重要。

三、课后巩固读

教语文就是要教会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达到厚积薄发、学以致用的目的。那么,在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读――熟悉课文”、“课堂拔高读――理解课文”后,就需要“课后巩固读――背诵文章”来实现这一目的了。

香港大学教授陈耀南在《谈背诵》中说:“背书,就如练字、练舞、练拳,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生,好文章背诵得多了,灵巧的修辞,畅达的词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惟,不知不觉,变成自己的能力。”所以,背诵是朗读的目标,是教与学的法宝,学生于背诵中增加积累,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读的次数多了,背也就不是难事了。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遗忘,背了又忘了,那前功尽弃。所以,老师得督促安排学生的复习,让学生在记住之后再强化背几次,每隔一段时间把以前背过的温习温习,甚至默写一遍,这样才能“经久不衰”。

综上所述,朗读是重要的,让它伴随教学活动始终,必将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抓好朗读训练,让课堂充满读书声,坚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长此下去,学生的读书能力以至说话能力、写作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必能实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这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卜星星.用朗读引领小学语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9).

中学语文教案范文5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1]。“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因此,本文认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效果,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以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为前提(基础)。也就是说,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而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提高与发展。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兴趣的递增、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2]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是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在考查理解和运用基本知识的同时全面地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备考学习要以落实基础为前提,以能力培养为首要任务。现在,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教练案是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设计有效的学教练案呢?本文就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比较鉴赏》来谈谈学教练案的设计。

一、目标设计是否有效

学教练案设计是否到位,关键在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任务”的设计是否按照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进行。既要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巩固语言知识的作用,又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还要能激发思维,提高学生语文思维的能力。

1.首先给出本学教练案的目标,让学生了解本次学教练案的任务。

2.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类。

教师应尽可能详细的把所要学习的语言点、知识点罗列出来,并把握好重点、难点。

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上,注意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激发学生兴趣,重难点突出,与高考考点接轨。我通常是按照“课前积累及作业——课堂解疑——课外巩固——自我小结得失”这四个步骤来设计的。

在以往练习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做诗词鉴赏题时,尽管老师反复强调“七看(题目、作者、注释、题干、正文、意象、情感词句)”,但是在实际练习中,学生往往凭自我感觉,出现了很多啼笑皆非的错误。如果诗词情感更隐晦些,那么很多学生甚至无从下手。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抛弃了以往诗词讲授的方式,在学教练案中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使我们的课堂充分实现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使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得到体现。 转贴于

二、学教练案使用的有效性

学教练案设计制作完毕后,我都是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完成课前预习部分。第二天收取部分学生的学教练案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标识出相关的难点与知识疑难点。课堂上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订正答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出疑难较多的题号,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再进行提炼、解读、讨论,直到全部解疑为止。这样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有利于落实知识和把握范围,也有利于掌握水平程度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中学语文教案范文6

学生课前准备旅游接待相关背景知识,阅读案例材料,熟悉案例中使用的日语词汇,把握案例主要事实,并确定案例情境中所包含的关键问题,拟定解决关键问题的初步方案或行动策略等。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导入在开展上述案例前,教师提出如何接待日本客人,有哪些程序,使用哪些常用语等,以“迎接服务”为例介绍如何接待日本客人。导入完毕后,可以讲授接团前准备工作、迎接服务和见到客人后的导游相关用语。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案例中的导游哪里做错了;在旅游过程中,如有客人丢失物品、感冒发烧等突发事件发生应如何处理;案例中有一名儿童和一名老人,应该注意什么。

(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学生熟悉案例、调动所学相关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过程。例如,上述案例,在学生阅读后,引导学生对案例做出如下分析:案例中情景是去机场迎接客人,这和今天所学内容是一致的,但是案例中并没有交代去机场之前的准备工作,可以通过所学知识,假设自己是旅行社的导游应做哪些准备工作;案例中导游私自给客人药品这一行为险些酿成事故,这种行为错在哪里,如果你是导游你应该怎么办;案例中游客有儿童和老人,在接下来的旅游中应该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三)案例讨论首先,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进行讨论。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也可以对别人提出的观点发表不同见解。各小组形成一个最终方案再与其他小组讨论,全班形成一致方案。其次,全班讨论。在全班讨论中,可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说明该组的讨论结果,如果各个小组有不同意见和质疑,可以对该小组的代表提出问题,该小组代表进行答辩。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各小组的观点不一致可能会争论不休,教师应该控制这一场面,使之有序辩论。可以对个别偏离主题较远的观点给予指正,对一些不发言的小组给予启发,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三、案例总结

课堂讨论结束后,对整个案例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一)教师总结首先从宏观角度对整个案例进行总结,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其次强调重点知识环节,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上述案例教学中可包括对旅游案例教学准备的总结,对讨论情况的总结,对案例本身的总结,对课文相关日语词汇、句型的总结。

(二)学生总结学生总结应该形成一个书面报告。总结案例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将课前准备知识与案例相结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是否掌握了旅游知识和相应的日语词汇、句型,还有哪些方面应该进一步改进。学生通过总结,能够更清楚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