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 农村小学 语文教师 教学方式转变
【课堂项目】此文为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BY[2013]G007)“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63-01
一、课题研究背景:
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今后工作、生活的质量。在语文教学中,虽然老师们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来自各方的批评、指责还是此起彼伏,原因何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教师的主宰意识很难改变,社会对语文学科的认可度不满意等。为此,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自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正式实施。如今已是2014年,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到了深化阶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摒弃固有的,陈旧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建立全新的语文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师生合作观,与此同时,还对语文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堂教学方式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只有转变教师固有的“旧”的教学方式,努力适应新课改对当代教师教学方式的多维要求,才能使新的教学方式更有效,才能构建符合农村学情的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中,采用案例法、问卷调查法等,以常规课堂教学为载体,教研活动为平台,以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典型案例的收集,常规教学、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利用多种形式与教育专家进行沟通,不断提升自我,进而探究出符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研究结果分析:
1.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是新课程的创造者,教师们都能意识到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对教师教学等多维度的要求。
问卷显示,96.1%的教师能够意识到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师角色的变化,认同新课程实施对教师要求的提高;80%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对教师负担有所增加;73.5%的教师能基本把握新课程改革。可见,当今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教师角色的变化,对自己在新课改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准确的定位。
2.语文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具体情况
(1)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
语文学习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不单单依靠教师的讲授,教师应根据学情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注重问题的层次性,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参与探究的机会,教师在加以适当的组织、引导后,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合作交流,进而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深入课堂观察、参与常规教研活动、走访调查,了解到有近20%的教师认为语文学习只要教师教的好,学生就能进步;认为语文学习靠学生,老师关系不大的占到10%;认为语文学习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占到70%。可见,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师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在多媒体运用及其他教具使用方面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教学情景,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结果显示,80%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经常使用多媒体及其他教学具辅助教学,使抽象变直观,学生容易进入课堂教学情景,又增大了课堂容量;13.5%的教师偶尔使用;6.5%的教师几乎从来不用。问卷结果中显示,44.5%的教师认为最欠缺的知识就是现代教学技术;40%的教师选择了语文专业知识不足。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意识到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3)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
评价语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大,能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通过课堂观察及常规教育活动来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有了质的变化。以前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几乎不评价或评价少、形式单一,现在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很好把握评价时机,评价语言中肯、委婉,以学生为主,采用适时评价和延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并且采用多元评价、多角度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讨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4)在课堂教学方式方面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方式在新的理念下是必须更新的。通过课堂观察、常规教研活动、调查问卷结果来看,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85%的教师能根据学情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实行充分、开放的预设,坚持适度有意义的讲授,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在最喜欢的语文教学方式中,66.9%的教师选择“讨论法”,选择“讲授法”的教师占到12.5%,90%的教师选择“教学方式不固定,课堂上比较关注让学生思考”。可见大多数学生能适应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而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注重学生思考。
五、问题探讨:
首先,农村学校由于受各种客观原因的影响,高效课堂实施学校有限;家校联系少,家长对高效课堂认识程度参差不齐;老教师较多,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专业知识不够充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课改的实施。
其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仅限于本乡所属小学语文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普遍意义,以后的研究工作要多与兄弟乡校交流,全面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潘瑞娟.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青春岁月.2011
[3]周健仁.做有魅力的语文教师.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
[4]陈华红.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2013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范文2
关键词:课堂提问 问题设置 善于启发
一、问题设置不合理的原因
1.问题的重复。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这种不良习惯把学生训练为只会抓住“重复”的问题而不去认真地或直观地注意问题的初次出现。这种习惯会导致大量有意义时间的丢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这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重复问题和老师的回答。
2.不注意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要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而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必须注意两个方面:肯定的态度和听的技巧。作为教师,你可以自己观察你自己或请别人观察,你是否集中你的注意力,,对学生感兴趣?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因为“听”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涉及到人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各个层次,而且需要心与心的理解。
3.提问到的学生面窄。走进学校,经常听见学生的抱怨“我的老师从来不点我”或“老师总是喜欢点那几个学生”。从这些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不满和挫折感。仅点几个学生的教师给了大多数班级成员一个消极的强化——反正我的学习不好,老师比喜欢我,也不会关注我,尽管玩吧。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学业越来越没兴趣,在课堂上开小差,从而导致集体斗志的丧失。
4.自问自答。你见过这样的课堂没有,就是教师很认真地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是让学生回答后又打断学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或者是在学生答错之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了个人的评价。结果,整个课堂上只能听见教师的观点,而没有学的观点,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这些都是极端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行为。当学生知道教师不让他们完整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时,他们怎样学会去思考、去形成逻辑思维?教师的这些行为往往使学生感到万分沮丧,学生难以形成自己回答回答问题的逻辑系统,从而使学生消极地对待教学。如果确实是问题太难,教师应该充分地启发学生或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5.给予学生消极的反馈。当学生回答只是部分正确或不完整甚至完全错误时,很多教师仅仅只是简单地说:“你离题了”,“不对”,“不正确”。在有些时候,教师故意出些刁钻古怪的题目让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回答,当学生答不上来时加以冷嘲热讽,以示惩罚。实际上,着都是消极的反馈方式,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策略。如用“你再仔细想想,看还有没有要补充的?”“不,并不全对。”或“你能告诉我是怎样得到这个答案的吗?”这些不带任何消极感彩的中性词语。
6.不擅长解答学生的提问。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于是因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提问题的学生只能是越来越多。教师忽视学生的提问是导致学生不爱提问的罪魁祸首。
以上这些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限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导致的后果令人担忧。
二、课堂提问应注意的方面
有鉴于上述种种后果,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通过课堂提问来组织教学活动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大胆质疑。教师既要给出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给i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2.积极提示,善于启发。在整体把握全篇的基础上,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巧设问题,吸引学生。有意识地把设问的过程当作开启学生思路的过程,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性。在学生思路梗塞时巧言启发,在对立或矛盾中诱其比较,站在新的角度,新的层面锻炼学生的思考力,使他们思维向纵深拓展,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3.要由浅人深,循序渐进。一个难的大问题,可以科学地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设问要结合学生年龄、研习课题、能力实际,使他们回答问题时可望又可及。
4.由具体到抽象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范文3
【关键词】课堂提问 小学语文 有效性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有效的提问对学生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效的提问能开发学生思维,小学生正处在智力开发的黄金期,发散思维的提问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散思维;二是可以促进课堂上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三是有效的提问可以加速学生理解,渐进式的提问,由易到难,可以逐层深入加速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已学的知识。但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仅仅局限于这几个方面,语文是一个交流的学科,通过交流获取知识。因此,课堂提问在语文课堂上显得尤为必要。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教师虽然将语文课堂提问作为重要课题深度研究,但是却是理论多于实践。大部分语文课堂上还是采用“一讲到底”的模式,课堂枯燥乏味,导致大部分学生上语文课都昏昏欲睡。其中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内容空洞广泛、枝蔓繁杂、凌乱无序、浅显直露、过于简单、深奥难懂等。当前课堂提问遗留的问题需要广大小学教育者敢于研究,多探究,多讨论,开辟出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吸收。
三、就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精心设计,考虑提问的多面性。内容空洞的语文知识大部分会让学生们昏昏欲睡,加之“一讲到底”循规蹈矩的上课方式,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就普遍降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们要学会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思维创造从惊奇和疑问开始,教师们可以在课前拟定一个小故事或发散性思维式的提问,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再引入课堂的内容。提问不仅仅要考虑到趣味性,还要考虑到启发性、条理性和抓住思维发散点。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且小学生正是处于想象力丰富的年纪;具有条理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们整理知识点时了解得更透彻,不会因为条理不清而对所学内容茫然无措;抓住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让学生们能够更愿意加入到思考问题的队伍中去,感染力强,可以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总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多面性,包括趣味性、条理性、启发性等,这样才能从多方面抓住学生们学习的心。
2.创设情境,把握提问时机。提问的艺术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计上,还有提问时机的把握。大部分老师不是在提问的时候直接让同学回答,就是不断重复问题。大部分老师都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提出问题后便对答如流,根本不考虑学生们是否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样的提问方式即使问题设计得多巧妙都无法实现它真正的作用。因此,教师们在提问时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时机,二是等待回答问题的时间。课堂提问的时机要在学生们学习情绪被激发、被调动的时候,学生思维受阻的时候。同时,教师要学会等待,教师要在等待时给予适当地引导,这样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会给出更加详细的答案,也会更愿意主动给出答案。这种提问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刚踏入课堂的小学生来说,具亲和力的提问更能激发他们回答的欲望。
3.面向全体,提问保持广度。提问不仅要考虑问题本身,还要考虑被提问对象。所谓的提问要保持广度,即提问时要考虑到全班同学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理解程度,要让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期待,培养同学们积极参与思考和竞争的能力。同时,要考虑到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不能将问题难度都定在同一水平线上,要让每个同学都能理解这门课的知识,尽量不出现“遗忘的角落”。提问保持广度不仅能照顾到每位同学的理解程度,使他们学有所获,还能提高学生们的自信感及在解决问题时的满足感,以此来调动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促进课堂上的交流。尤其是在小学课堂上,从小培养学生们的自信感,有助于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积极参加活动和积极发表看法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们身心发展。
四、结语
总之,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敢于发现和勇于解决。学习不是一种拷贝和传递的过程,而是学生们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吸收和融合新旧知识。提问作为一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如果运用得当,提出的问题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并且考虑到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还能活跃课堂氛围。因此,教师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多方面考虑设计出趣味性、条理性、发散性思维强的问题, 让提问成为师生间沟通的桥梁,成为打开学生心房的钥匙。教师们要做个提问的有心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俞燕娟.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4(19) .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师提问 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尤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的经验有限,自学能力差,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领悟更需要教师的引领。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问题
(一)关注提问技巧,忽略提问的价值源泉
当前对于课堂提问的技巧讨论异常激烈,比如:提问时要面向全体;提问后要停顿等候;对灵感显现时给予追问;及时评价等等。
(二)增加提问难度,把有效理解成有难度
并不是简单的问题就没有意义,无人问津的问题就有效,这明显是把有效理解成了有难度。在追求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今天,这种认识并不令人费解。
(三)方式不够灵活,课堂提问缺少灵动
课堂教学中的直问过多,常出现教师一问到底的情况,教师甚至无法做到设计追问;也不会变换提问的形式,发问乏味,令课堂沉闷呆板。
(四)提问表述不明,难以把握提问意图
教师表述不清也是课堂提问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负责任,并没有进行充分备课,而是讲到哪,问到哪,缺少逻辑层次。
二、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因素
(一)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不仅决定着问题的质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技巧更是操控在教师的手中,教师的素质是教学课堂提问有效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对学生的看法、对教材的理解,影响着教师对问题的设计。
(二)学生特点
课堂提问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是发展中的人,具有与成人迥异、需要教师关注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小学生的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他们是不断变化的。
(三)师生关系
自古就有亲其师、信其道,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个人情绪极易受到教师的感染。如果教师和蔼亲切,总是能与学生平等交流,就会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对提问内容给予积极的思考,主动发展自己。
(四)环境因素
教学环境对于教师的课堂提问效果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干净整洁的环境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的提问上来;而杂乱无章的学习环境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关注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上来,分散对教师提问的兴趣。
(五)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目标
不能再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对字、词的认读上,而要从促进学生个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出发设计内容新颖、学生喜爱、能够激发思考的问题,不只是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要注重对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加强学习、丰厚积累,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更新理念、丰富理论,强化有效提问的意识。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提问的设计和提出也需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加以引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会促使教师以这样的标准衡量自己的课堂提问设计。
钻研业务、增长才干,练就高效提问的本领。教师既要以积极的心态、阳光的心情带给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也需要教师有卓越的交往能力,在学生回答有误、表现欠佳时,如果教师能以幽默的发问、机智的应答融洽课堂气氛。
(二)目标明确、深入挖掘,理解把握学科特点
凸显人文性,升华课堂提问的灵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要以能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为主的创造性问题,引导学生勇于表达对文本材料的独特感受。教师也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错误理解给予订正。
落实工具性,把握课堂提问的根本。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师提问,承担着为语文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奠基的责任,只有关注课堂提问的根本任务。
(三)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了解学生个性特征
以生为本,有效提问要依托学生天性。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认知特点的问题,不为学生的发展设障碍,同时也不能提太简单的问题。教师在提问过后要停顿留白,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保护学生自尊心。
尊重差异,有效提问要设计多样问题。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设计还要关注个性突出以及班级中的个别生,要为他们量身定做他们喜爱的、且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四)师生平等、课堂和谐,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师生平等,为有效提问搭建交流平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对话的基础就是民主、平等,失去了民主平等,师生之间就失去了相互的尊重和信任。
表扬鼓励,为有效提问开凿动力源泉。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都要精心设计对学生的积极评价,教师应以微笑的表情、点头或抚摸的动作,或用表扬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成为学生积极发问的动力。
【参考资料】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范文5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课堂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提问具有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的功能,而无效的提问则会让学生感到反感,甚至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因此,课堂提问需要艺术,只有艺术化的课堂提问,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在自己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长期的教学经验表明,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讲究提问的艺术,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
课堂提问实质上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互动,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性,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励、参与的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控制整个教学,这种状态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采用课堂提问手段能让教学变得活泼生动,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善于动脑,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状态。
(二)督促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实际上是一种测验方法,能检测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并且还能对学生产生一种潜在的心理压力,有效地促进教学水平。
(三)反馈、调控的作用
课堂提问能让教师及时获得比较准确可靠的反馈信息,起到衡量教学效果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注意力变化,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四)启迪、暗示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且通过课堂提问还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拓展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一)课堂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目的性。比如,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起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并为学生设定问题,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能自主阅读文章。课堂上教师提问的问题一定要抓住题眼,这样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于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一开始并没有兴趣。因此,学生应当深入钻研教材,从问题的题眼入手,有针对性地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疑问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果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话,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让学生初读课文,就可以了解到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起来也会比较顺利。问题的题眼,通常指的是从问题中寻找关键词词语,这种词语往往能概况题目的特殊性,甚至可以反映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写作目的,题眼是文章重点叙述的部分。利用矛盾设置的疑问,吸引学生进行精读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不能直接进行,应该让学生在一步步地思考中,得到答案。如果教师只是直来直去地问问题,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对此感到乏味,甚至还会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思维,因此,课堂的提问一定要具有目的性。
(二)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应该围绕学生展开。可以说,在设计问题前,教师应该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充分地掌握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并对此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提出问题。在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因为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状况,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各不相同。学生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也应该考虑这些因素,促使学生的参与,推动课堂中提问的问题能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在提问问题时,应该明确问题的提出是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可以说,学生应该善于从不同的方面启发学生,让学生能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拓宽思维空间。
(三)提问应该具有层次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层次性,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层层推进,并经过不断的探究,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提问问题时,问题不能太过简单,这样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出来;问题的提问也不能过于困难,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不愿意思考,不爱动脑子。只有适当的问题,学生才会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从中得到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产生快乐的感觉。并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往往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问题的设计还应该新颖有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问题新颖,才会让学生感到愉快,愉悦地接受,轻松地完成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的设计并不是要让学生回忆什么,而是要具有启发性,使学生能受到思维训练。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完全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才回答问题。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勤于动脑,要把是否有利于激发思想,培养能力作为问题设计的出发点。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策略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积极探索优化与提升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措施及其方式方法。我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也进行了大量探索,现从“生活化理念”“趣味化理念”和“情境化理念”三种教学理念的运用入手,针对有效提升自身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做法进行探讨,旨在以个人见解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鸣,推动大家都能采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高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以确保语文学科合理组织与开展的同时让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引入生活化理念,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引入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即挖掘学生生活中所蕴含的语文教育资源并在语文教学实际中加以灵活运用。这样既能为学生创设一种亲切熟悉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至这一情境中,去理解、去运用,进而提升自身的实践运用能力,这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果正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有力证明。例如:在某次语文课上,我为学生展示了众多生活中常见的广告词,像药品广告为“咳不容缓”、山地车广告为“骑乐无穷”、眼镜广告为“一明惊人”、驱蚊器广告为“默默无蚊”、透明胶带广告为“无可替带”,等等。随后,我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到的语文知识挑出这次广告中的错别字,并进行改正。这一任务的布置可谓是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与语文学习之间建立起了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找茬”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让他们把所学的语文汉字知识进行了灵活的运用,同时更使得他们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认识,即每一个汉字都有它们自己的运用规律,我们要写正确的汉字。如此,学生既复习了汉字知识又养成了端正的汉字书写观念,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得以保障。再如:在平时的语文写作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挖掘生活中可用的写作资源,并将其写到自己的作文之中。像在以“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为主题的写作教学活动中,学生认真思考日常生活中留给自己最深刻影响的事情,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想到的内容也有极大的不同。有的学生想起了国庆阅兵期间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阅兵场面,接受检阅的战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出了恢宏的气势;有的学生想起了自己某次跟妈妈一起回老家,看到姥姥家种的辣椒又红又小,便摘着吃了一个,没想到这一品种的辣椒特别辣,当时辣得自己都说不出话来,嘴唇更是像着了火一般,感觉变得又厚又麻木,没有了感觉……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的写作素材与资源得以丰富与扩充,而且其写出来的文章也变得贴合生活,富有真情实感,文章质量也能因此得以显著提升与优化。引入生活化理念对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价值有目共睹。
二、引入趣味化理念,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引入趣味化的理念,即结合所学的语文内容灵活组织一些趣味化的语文教学活动,以此为学生营造一种有趣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热情,并在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中,切实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效果,可以说,趣味化理念也是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这一寓言故事的时候,我除了带领学生学习其中的生字词,还特意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情景扮演的活动。有的学生扮演正在寻找食物的老虎,有的学生扮演被老虎逮住的狐狸,还有的学生扮演森林里的野猪、小鹿、黄羊、兔子等等。正在寻找食物的老虎发现了从自己身边窜过的狐狸,送上门的食物让饥饿的老虎迫不及待地想要吃掉这只狐狸。就在危急时刻,狐狸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只见他问老虎“你敢吃我?”。看到狐狸不但不怕死,竟然还质问自己,老虎也愣住了,脱口而出“为什么不敢?”……在惟妙惟肖的表演过程中,学生不但有效梳理了整个寓言故事的发展脉络,而且还对里面各个角色的表情、心理、动作等等细节有了细致的认识与了解,因此,他们很容易就能理解森林里的百兽并不是怕狐狸,而是害怕狐狸后面跟着的凶恶的老虎,而狐狸就是仗着老虎的威风才把百兽吓跑的。如此一来,《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内容就很好地被学生理解与吸收了,相较于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寓言故事中心思想的做法,趣味化的情景扮演活动让学生玩得尽兴,同时收获了深刻的学习认知与理解,这便是恰当运用趣味化理念,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优势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通常较为简单,适合孩子们进行情景扮演,为此,教师可以从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课堂扮演活动,以让他们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学好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