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文体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闻文体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闻文体知识

新闻文体知识范文1

关键词: 影像素质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培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飞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200多所院校开办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广播电视机构或相关单位培养具有宽广知识面,又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广播电视记者、编辑、编导、摄影等人才。进入本世纪以来,广播电视有了新的发展趋势,网络媒体的崛起,对以第一媒体相称的电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迫使电视节目不断提高其视觉的吸引力;高清晰数字电视的发展使得图像的生产越来越精致和专业。读图时代的到来,对跨媒体的图像传播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图片在报纸、杂志等传统纸质媒体中的地位提高,图片成为抓住第一注意力的有效力量;图片成为提高可看性的重要手段;视觉风格成为媒介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网络视频传播越来越便捷,网络视频新闻和视频内容成为各大网站竞争的一个重点。在这样的媒介变化环境下,对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而言,图像素质的培养也显得更加突出。但从目前的情况上来说,因为广播电视教学人才非常缺乏,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影像素质的培养,存在着较多的误区。比如在教学中着重于传统新闻的采写编评,忽视了广播电视利用视听语言传递信息这一重要特性,学生对电视画面和视听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些教师简单地把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影像素质培养理解成纯粹的技术问题。因此,关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影像素质的系统思考成为目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新时代跨媒体的需求,我校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对学生的影像素质培养作了系统的思考,并对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以期在学生图像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提高,使之能更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及媒介形式的变化发展。

一、明确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影像素质的内涵

我们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图像能力的内涵进行了定位,根据从静态图片到动态镜头的拍摄构思,到后期剪辑蒙太奇思维,再到整体影片的视觉构思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认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影像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影像技术能力。

指的是能熟练运用制造影像的各种设备,包括会操作拍摄静态图片的各种型号的照相机,掌握摄影技术的基本原理、各类镜头的成像特性,根据拍摄意图进行测光和准确的曝光控制等。动态图像方面,必须掌握几种专业级和广播级摄像机的基本操作,能进行准确的白平衡调节和曝光控制,了解视频拍摄的各类技术调节等。后期制作方面,能熟练应用计算机非编平台,熟悉几种基本的剪辑软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视频技术。

2.画面意识。

画面在信息传递方式上和文字相比更为古老,也更为形象。文字在表意过程中是通过概念来完成,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画面通过此时此地的具体形象在框架中以平面构成的方式排列,观者通过一个形象到另一个形象的阅读,构建形象之间的关联,来获取意义。在静态的摄影中,形象和形象之间是空间上的前后上下的关系,在动态的影视画面中,除了每个镜头内部元素之间的关系外,还要加上单个镜头内的形象和前后镜头之间的时间关系,来形成意义和判断,也就是蒙太奇理论中所谓的1+1>2。拍摄和编辑永远不是复制现实,而是在现实中抽取元素进行对现实的重构。所以,对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影像素质的培养,要注重对画面独特表意方式的训练和培养;要强化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画面构图的意识;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拍摄距离对画面美感和意义的影响;使之掌握光线、色彩、影调在画面气氛营造中的作用。

3.画面叙事能力。

目前的研究已经广泛地认同,叙事不仅仅存在于虚构的故事中,各种纪实文体,包括新闻、纪录片或者一个文艺节目甚至一台晚会,叙事都是重要的元素。广播电视新闻教学需要强化学生运用画面叙述事件的能力,这在我们传统的新闻教育中是被忽视的。静态的图片和动态的影视画面有不同的叙事方式。静态的图片摄影中,照片将事件翻译成情境,也就是说,照片通过空间内的形象关系来凸显事件中的冲突。布勒松将它称之为“决定性瞬间”[1],也就是说在构成事件进程的无数个情境(瞬间),只有一个情境(瞬间)是最有代表性的,这个情景能展示、暗示、隐喻……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拍摄下这个决定性情境来反映整个事件,这是静态摄影的叙事特性。而在影视叙事中,事件是通过镜头的序列呈现的,正如爱森斯坦所强调的,单个镜头的意义是不完整的或是模糊的,镜头间的关系把具体的意义凸显出来。镜头和镜头之间可以是各种复杂的关系,顺序的、交叉的、对比的、隐喻的、暗示的……正是这些关系让画面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叙述方式。影片创作者通过控制镜头间的关系和镜头数量的多少来实现对叙事快慢的控制,形成了叙事的节奏和风格。虽然各类节目在叙述上差异较大,但组合镜头的能力对于任何节目制作者而言都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4.构思的视觉化。

对于广播电视的记者、编导而言,制作一个节目不仅仅是把需要传递的信息翻译成视听语言,而是需要从创作的第一步开始就处于视觉、听觉的思考方式之中。因此,在广播电视新闻的教学中要强调从视觉和听觉上构思。语言文字通过对事物进行抽象和概念化,能表达复杂的思辨的内容,而画面具有形象、个体的特征。在语言文字中,“树”表示的是一个类概念,是所有树的抽象的集合,而画面上的树只能是这棵或那棵,是某一棵独特的树。所以视觉构思要求在制作节目时能发挥画面传递信息方面的特长――表现具象、具体、个体的东西。电视在表达抽象信息的时候,在构思过程中要注意采用把它转化成个体故事的方式来演绎,通过对具体的、有代表性的、形象的叙事,来体现抽象的概念。电视不同于报纸等媒介的“文字传统”,而承接了“口述传统”[2],它需要更强的故事性,有事件、有人物,才有鲜活的画面,才有吸引观众的“情节”,最后通过感情来打动观众,从而在观众心目中上升为抽象的理念。这种描述个体的行动的构思,才能被画面记录,称之为视觉构思。

影像能力这四个方面,是互为联通、互相依存的关系,它们整体构成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所需要培养的影像能力。

二、培养方式的改革

在明确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影像素质的目标后,我们从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安排等多方面进行规划。

新闻文体知识范文2

20xx年3月14日,这个伟大的日子,是我生平第一次进行认知实习,今天的任务是参观资环学院的一系列实验室,主要包括:服装设计工程实验室、染整实验室、污染控制实验室、皮革生产实验室。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大型仪器,例如,sbr反应器,去肉机等。从皮革在水场的准备工作到湿工段时的染色,鞣质,填充,再至涂饰设计,一系列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紧密相连,而且各方面都极其精密。现在染整的效率已经达到了每天30万米,但工作人员仍认为这样的效率不够高,并在努力的提高效率。各个实验室的仪器丰富且精密,他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在这里我从展览室中看到了资环学院学生的强大,一件件成品,皮鞋,皮包及各种布料等,种种都给我们这些外行带来了惊喜,并从这次实习中深刻认识到了各专业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应该各方面都有所闻,有所知。

这不仅仅代表着资环学院的强大,而是象征着我国皮革业的强悍,技术水平的强大,这足以证明我国在发展在壮大。

但是为什么皮革会发展的这么好呢?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其中,技术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这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项。服装设计中,我们要学会利用原料,取自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设计者要有独特的思想,大胆创新,不拘泥于现有的事物,将服装的款式设计的大胆新颖加之以独特的做工。除此之外,我们各方面人才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也是极其重要的,这里的工作人员要紧随时代潮流,紧跟时代变化,将自己的思想充分的表现出来,并使产品得到充分的优化。

这不仅仅是资环学院的学生应该具备的,我认为,作为一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这些品质是应该具备的,我们应该从他们的身上有所启发,汲取有用的东西运用在自己的学习中,可能并不是所有的专业知识对我们都有用,但是或许他们的思维方式会对我们有大影响。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大胆创新,不要被传统思维束缚住,在科学的领域,向别人不曾想过的东西,做别人不曾做过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略胜别人一筹,鹤立鸡群。

新闻文体知识范文3

【关键词】职业幸福指数 心理问题 教师

一、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

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呢?心理学表明,人的幸福感觉受到压力的影响,人的心理问题与其所受压力有关。笔者通过仔细分析,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造成。

(一)社会的压力

由于教师育人工作的特点,人们对教师有着很高的期望,这就需要教师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与专业修养,而且还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但是培养人才的工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形势又在不断变化,教师与社会期望之间总会有差距。而且现在社会又处在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公现象,这就导致一些教师在与别人进行比较时心态容易失衡。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增加教师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二)工作的压力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其工作压力大,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工作量满负荷,节奏紧张,教师担心担心差生的工作难做,担心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担心所教班级学生的升学率,担心自己的工作得不到重视;另一方面,学校管理机制不合理,管理人员不称职,学校形式主义的活动或检查太多,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要求太多,学校用学生考试成绩衡量教师工作水平,学校根据学生考试成绩评定教师的职称、奖金,等等。这些种种担心与问题都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其中,管理机制不合理是教师产生压力的重要因素。

(三)收入偏低

我国向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社会地位高也在情理之中,但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教师的收入水平偏低。我国教师工资大约为比利时的1/7,美国的1/6,巴西的1/3,在被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垫底,甚至比不上同级别的国家公务员。特别是我国偏远地区教师的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职业自信心,导致教师外流和转岗的情况屡见不鲜。

(四)自身的心态

职业幸福感来源于自己。生活中,值得我们敬重与感激的人或物很多。之所以有人总觉得生活在亏待自己,是因为他们过分地强调自我,弱化了别人的存在。如果我们带着欣赏、宽容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或事,就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反之,如果总是充满埋怨、指责、敌视、不满,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很糟糕,自然就没有幸福感可言。

二、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的做法

教师要学会享受教育带给我们的幸福,主动去发现和感受生活的真善美。如果教育给不了我们足够的幸福,我们就积极去创造幸福。社会各界和教师所在的单位也可以为教师创造幸福的工作环境。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一)幸福的教师应有爱心

情感是人一切行为的动力。一位幸福的教师,必然拥有亲情、友情、爱情,是一位感情上的富翁;一位幸福的教师,其内心必然充满着满腔的热情和澎湃的激情,必然充满着暖暖的温情和甜甜的柔情,同时还拥有高雅而有品位的闲情。

作为幸福的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用自己这把火去点燃学生求知、求美、求善的火把;作为幸福的教师,要保持住自己的热情、激情,就要努力地挖掘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内在价值与趣味性,使自己对工作、事业有一种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的感觉,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

(二)教师需要到学生中寻找职业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获得职业的幸福,就要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为伴,甘愿成为一名“孩子王”。教师来到学生中间,就增加了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为建立师生情感创造了条件。当学生爱戴教师的时候,即使一句小小的问候也会让教师感到无比幸福。

(三)学校应为教师搭建幸福平台

新闻文体知识范文4

薪酬是劳动力价格的支付形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同时又是人力资本竞争的价格表现。薪酬分为经济性报酬(也称为外在薪酬,extrinsic compensation)和非经济性报酬(也称为内在薪酬,intrinsic compensation)。经济性报酬,包括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其中直接薪酬包括基本薪酬、绩效薪酬、各种激励性薪酬和各种延期支付薪酬。间接薪酬包括各种员工保护项目、各种非工作薪酬和服务与津贴。非经济性报酬,主要包括工作保障、身份标志,给员工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晋升、对突出工作成绩的承认、培训机会,弹性工作时间和优越的办公条件,是一种内在的报酬。

员工的心理收人是指员工个人对企业及其工作本身在心理上的一种感受,属于非经济性报酬的范围。员工希望通过工作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和承认,从每一次成功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所谓的心理收人就是人们常常说的人文关怀。无视心理收人的企业,只把员工看成是金钱的奴隶,实际上是在贿赂其员工,将员工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逐渐抹杀殆尽,企业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过多地看重物质激励因素而忽视了员工的心理因素的作用,不仅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带来如下一些负面的影响:

(一)影响企业产值

人文关怀在大多数的企业中还是极其缺乏的。多数企业领导从没有仔细去想过,怎么样去真正关心自己的员工,他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一个企业如果内部人际关系非常复杂,不团结,许多员工不愿意在钩心斗角的环境中上班,即使工作,积极性也不高,这些必然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收人和产值。这些都是提高企业产值很重要的一部分。

(二)工资成本增加

企业为争取或留住某些优秀的人才不得不增加工资开支,导致企业的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工资是企业的很大一笔开支,尤其在一些服务性行业里所占比例更高,如果仅用工资这唯一的杠杆来解决员工的激励问题,必将会引起工资成本的大幅提高。

(三)情感缺失

缺少感情联系的纽带和必要的信任基础,公司与员工的关系只是雇用与被雇用、工作与报酬的关系,会导致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一种对立的局面,很难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以及培育员工的主人翁地位。

(四)价值观偏向

忽视了员工的心理报酬,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正常的价值观体系。导致企业中人性化和精神层面的东西没有了,大家只是看钱干活,多给钱多干活,少给钱少干活,不给钱不干活。

(五)管理难度增加

新闻文体知识范文5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教育;课堂管理

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决定着学生能否健康和全面发展。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终归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说高职教育中所有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课堂。高职教育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课堂管理。现阶段高职院校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张”到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的转型期,优质高效的课堂管理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基础性的保障意义,对学生职业素养尤其是规则意识的养成尤其重要。

一、高质量的课堂管理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

1.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要求高质量的课堂管理

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已经发现的规律、定理为经济社会提供直接服务。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促进个体职业行动能力社会化的过程,实践性、社会性、职业性、应用性是促进个体职业行动能力社会化的途径和手段。高职教育不能在黑板上完成所有的“操作”,必须通过认识实习、校内实训、生产实习、教学实验等实践性课程来达成培养目标。与理论性课程的思辨和静态不同,实践性课程是操作的、动态的,教师和学生的物理位置在不断地移动,教师边讲解边操作,学生要听讲、观察、模仿、操作和展示,其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多为项目导向法、活动引导法、问题中心法等实践性非常强的方法。如果课堂管理跟不上,则容易导致课堂热闹非凡却杂乱无章,教师的讲解和操作被学生的声音湮没,学生需要指导时教师不能及时接收到信息,少部分学生认真实践、卷入学习中,而大多数学生在闲聊、玩手机或看热闹。课堂管理是教学双边活动中的一个子系统。教师在课堂中的“教”不仅指“教学活动”,还包括“管理互动”。教学活动旨在达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发展,管理活动旨在建立和保持一个有益于教学的课堂组织环境,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有效进行提供保证,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二者缺一不可。课堂管理通过良好课堂环境的创立,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了各种活动有计划、有效率地开展,课堂必须维持一定的秩序与常规。但由于在高职课堂活动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各种冲突与矛盾,发生各种偶发的干扰事件,尤其是在实训(验)课中,学生的自主活动较多,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受到干扰。有效的课堂管理首先就必须创立良好的课堂环境,有了良好的课堂环境,课堂秩序的维持不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不会扼杀反而促进课堂中的创造,为课堂的持久发展创造条件。

2.新媒体环境呼吁高质量的课堂管理

新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开放性、隐蔽性、即时性、海量信息等特点给课堂管理带来不小的冲击。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思维更加活跃,眼界变得开阔,观念更新快,学习的途径和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拓展。但也容易出现对新媒体过度依赖,沉溺其中,轻者成为“手机控”,重者抑郁成疾,导致其缺乏独立、理性的思考能力,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产生惰性,不愿思考和实践,不愿在现实中与人交往。遇到问题时,不少学生首选的解决途径是网络而不是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优势不复存在,教师权威大有被网络权威所替代的趋势,从而使高职教育的课堂管理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当前高职课堂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常见的问题有:课堂秩序不规范,说话、睡觉、听mp3、玩手机等现象普遍存在;迟到、旷课现象严重,到课率低,特别表现在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卷入率低,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在讲课时,学生大多低着头做自己的事情,或者睡觉,或者看小说杂志,或者网上聊天,教师询问不搭理,使教师总似在自说自话。

二、当前高职课堂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职学生特点亟需高质量的课堂管理

计划生育政策的直接后果是独生子女比例占绝大多数,独生子女易遭受“同胞剥夺”,也就是说,缺少兄弟姐妹可能让他们变得更加地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结协作精神,不喜欢与同龄群体相处,在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影响下,这些学生容易出现独生子女病:自私、不相信别人、胆怯、缺乏竞争感、悲观厌世、责任感不强。网络时代是“90后”大学生独特的成长环境,各种资讯的获得途径更加多样和迅捷。后现代的高职学生,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思想灵活,不喜欢循规蹈矩,但同时也容易导致责任意识淡化、价值取向扭曲、道德修养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受扩招及分批择优录取的招生政策影响,高职院校的生源持续减少且质量明显偏低,不少学生具有学习主动性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特点;由于我国职业预备教育的不足,学生不能理性、明智的选择就读专业,某些学生是迫于父母的压力而就读某专业,导致其专业忠诚度极低,甚至厌恶所学专业,部分学生抱着混毕业证的心态。因为这些特点,以往学生常出现的迟到、旷课、早退、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这就对高职的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课堂教学需要

高职课堂,尤其是实践类课堂,对教学资源的要求非常高,是其达到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其教学资源方面的经费投入明显增大,但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仍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一是班额较大,尤其某些热门专业,师资力量不能及时补充,导致合班上课,出现了七八十人、上百人的课堂,教师要带麦克风,学生要戴望远镜。教师精力、教学时间、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大班额的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教师不了解学生,学生之间也不认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无从谈起,实训时要排队等待,小组汇报时要花好几节课才能完成,布置一次任务或作业,教师指导/修改到头疼加手疼;二是教学资源数量不足,某些专业的实训设备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一套,不少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的院校,以及某些院校的非主打专业,其实训设备等硬件资源存在严重缺失,正常教学需要得不到满足,生均占有实训设备远低于教学需要;三是教学资源落后,缺乏现代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为落后,实践教学水平不高,实验设各、设施陈旧落后,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严重不足。

3.管理者及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念不能适应新情况

教师的“教”统治着学生的“学”,教师仍然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学生被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是被教师管理和控制的对象。教师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属于监控者、管理者,这种形式的教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甚至主张“退一步海阔天空”,即放松课堂管理的要求,只要不干扰正常的教学进程,对学生玩手机、看小说、睡觉等行为都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传统教育将课堂管理简单地理解为学生上课时不能捣乱,为达到这一目的,往往采取严格的控制管理策略。教师上课摆出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学生表面上服帖顺从,实质上课堂管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高职院校的课堂管理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更加剧了高职院校课堂管理的艰巨性。

三、提高高职课堂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合理利用新媒体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要充分了解新媒体时代下学生学习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趋利避害,将新媒体引入课堂管理加以合理利用,使课堂与网络融为一体。可以利用新媒体丰富的信息资源,来补充、更新课堂教学的内容,使之更加丰富,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新媒体可以把一些枯燥的、难以描述的、抽象的教学内容和现象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以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手段,具体形象地展示出来,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理解事物的本质,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活创新性联想,提高教学质量。新媒体可以将教育内容以文字、图片、声像视频和多媒体形式传播,通过电邮、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接收,而且在这种传播和接收之间,随时随地都存在着双向或多向互动交流,改变传统教育主要依靠教师和课堂集中统一的、自上而下的、单向说教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再次,新媒体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可以消解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界限,增加交流互动的机会,缩小心理距离,减少心理防范,有利于教育参与者敞开心扉交流思想和情感,取得较好的交流效果。线上交流与课堂现场交流相结合,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人际互动,最终利于课堂管理质量的提高。

2.从学生角度出发改进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方式和知识就一定对学生也适用。我们要从高职学生的定位出发,紧密联系高职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和身心发展特点,不断增强时效性、针对性和适应性,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客观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充分依据教材的特点和高职学生们的接受水平,换位思考,注重课堂的细节,这样才能使课堂更加活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高,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气氛和良好的授课环境。

3.制定并严格执行课堂纪律

要改善高职的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改变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要求,让学生承受必要的毕业压力,使学生明白必须努力学习才能顺利毕业,通过外力的约束,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鼓励学生的正面行为。这就要从每一门课程严格要求学生做起,要改变课程的考核方式,从终结性考核变成形成性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都纳入课程考核范围。通过严格的纪律惩罚,让学生自觉矫正行为,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目的。在每次课程开始的时候,就要让学生明确奖惩规则。规则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规则的执行情况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做到公平、公正,有据可查。

4.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课堂管理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教,而没有考虑学生如何学。教学相长,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学生高效率的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高职课堂,教师应重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从信息收集、项目制订、项目实施、成果评价到反馈修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和管理的主体,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的建设中来,每个人都有事可做。通过自我管理,使学生最终获得个人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霄飞.技术素养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管理探究[J].管理观察,2013(31):105-106

〔2〕任春梅.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管理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4(10):78-80

〔3〕卫嵘.高职院校有效课堂管理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36-38

〔4〕何云剑,何红华.大学课堂管理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30):164-165

新闻文体知识范文6

一、“新媒体思维”的特征

所谓“植入新媒体思维”就是电视新闻按照新媒体的原则和工作流程来调整优化,最终让电视新闻的制作播出更符合传播发展形势,从而树立更强的权威和影响力。与传统电视新闻工作理念相比,新媒体思维具有如下特征:

1.迅速。新媒体对新闻的反应更灵敏、传播更迅速。电视新闻存在“break news”这种突发新闻播出模式,但受编排的限制,只有极少数重大新闻才能马上播出。新媒体不受这种限制,无论新闻大小、何时何地发生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平台马上推送到客户端。

2.直接。新媒体的表达一针见血,无论微博还是微信,新媒体永远能让受众在最短时间内获知最重要的新闻点。这种最大限度节省时间的方法,对集中受众的关注非常有效。

3.互动。新媒体的每一条新闻都会留下评论空间,受众可以轻易发表观点。这种互动让受众体会到更大的自主性,更有利于把游离的受众聚集起来。

4.个性化。不同的新媒体对同样的信息在传播上是不同的,从题目配图到观点,不同的信息者都力争发出不同的声音,借以提高关注度、扩大影响力。这种个性化传播推动了创新,也在细分市场上为自己建立起了稳固的受众基础。

二、电视新闻利用新媒体的现状及误区

事实上,电视新闻已经开始与新媒体融合,但由于思维转换滞后,这种融合仅是形式上的简单移植并存在误区。

1.目前,电视新闻利用新媒体的三种形式。第一,把新媒体当做信息来源渠道之一,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寻找新闻线索,进行新闻采制播出。

第二,把新媒体当做信息渠道之一,开设微博、微信等账号,通过这些账号进行信息。

第三,在网络电视台开辟专属空间或者同步新闻传送,利用新媒体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2.电视新闻利用新媒体的操作存在误区。首先,用传统思维做新媒体。电视新闻的官方微博,作息时间通常沿用传统观众的习惯。调查显示,网民在晚11点后、中午11点至下午2点等时段上网比较集中。这恰恰是电视新闻官方微博维护最差的时段,工作人员在休息,微博量急剧下降。而上午8点以后,当网民开始工作无暇上网,电视新闻官方微博却开始大量信息。另外,电视新闻官方微博的大部分信息只有文字没有图片,视频更少。在当下追求迅速直观的“读图时代”,这种传播的效果往往不好。

其次,原创少、反应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差。电视新闻对来自新媒体的线索往往不够重视,经常是新闻事件在网上形成热点之后,电视新闻才跟进报道,以至于大部分新闻热点往往发端于网络。即便电视上的重点报道,在网络投入的力量也不够。电视上的新闻热点在官方新媒体平台常常是信息的简单复制,没有按照网民的阅读习惯重新加工,难以形成关注。

另外,电视新闻虽然已与新媒体逐渐融合,但鲜有个性化表达。这就造成了同样的新闻事件,大家的报道千人一面,难以形成突出的吸引力。

三、电视新闻“植入新媒体思维”必须调整观念,改变现有操作模式

虽然努力向新媒体靠拢,但包括电视新闻在内的传统媒体还未从这种转变中获利,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转变仅仅是把电视的内容简移到了电脑,生产和传播模式没有做出改变,最终无法实现深度融合。电视新闻从业者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资源。

1.强调时效,扩大传播渠道。时效性必须放在首位,电视新闻应搭建起包括广播、网络、手机在内的多渠道播出平台。基于电视仍是第一媒体,应在目前的“编排――播出”模式下降低“break news”门槛,让突发新闻成为一种常态,并利用滚屏字幕等手段第一时间信息,同时进行多渠道的信息推送。

2.特点制胜。在“独家新闻”已不复存在的今天,电视新闻只有形成独特风格才能引起关注。独特的表达语态、信息的梳理、整合,尤其是提炼独特的观点都是打造风格的有效手段。

3.找准定位,对受众进行一定程度的细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忠实观众。因此,电视新闻必须要对自己的定位有清楚认识,对自己的目标受众有准确把握。从选题到内容都要按照目标受众的习惯进行加工,着力形成稳定的受众群。

4.强调互动,官方新媒体平台提供点对点服务。互动是吸引观众的有效手段,电视新闻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为受众提供互动空间,让受众真正成为新闻的评论者、参与者和提供者。同时,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要对受众提供点对点服务,让每一个受众都感受到重视,从而形成持续关注。

5.按照网络规律维护官方新媒体平台。要建立专门的新媒体维护团队,让专门的工作人员按照网民的作息时间和习惯进行信息。增加中午时段、晚间时段和上班早晚高峰的信息量,同时对粉丝的及时反馈,让电视新闻的官方新媒体平台成为受众真正的网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