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造价师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造价师学习计划范文1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是起病凶险部分患者可以治愈的一种白血病亚型,全反氏维甲酸(ATRA)或三氧化二砷(As2O3)的临床应用,使APL患者的早期死亡率明显降低,完全缓解率(CR)显著提高。大宗病例的研究结果显示ATRA合用或不合用化疗的CR率已高达92%~95%。五年存活率已达60%~70%。但以上治疗方案都未能根除APL白血病细胞克隆,仍有60%左右患者最终复发。如何发挥现有药物的作用,提高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问题。2002年以来,我们采取ATRA、联合As2O3及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APL1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①病例资料 我院自2002年4月~2006年4月收治初发APL患者12例,全部符合FAB协作组急性白血病APL的诊断;均经骨髓穿刺确诊。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2~60岁,平均36岁。
②方法 所有患者一经确诊即给予ATRA25mg~40mg•m-2•d-1口服直至CR。开始治疗时注意有无凝血功能异常,及时监测凝血指标并给予相应处理,每1~3天复查血常规,观察患者有无ATRA相关反应,每周复查肝、肾功能。治疗过程中若凝血功能正常,外周血白细胞>10×109/L加用羟基脲1~3g/d口服或标准DA(柔红霉素40~60mg/d,阿糖胞苷150~200mg/d)方案或HA(高三尖杉酯碱2mg/d,阿糖胞苷100mg/d)方案联合化疗,白细胞<4.0×109/L时停化疗。CR后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AA(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EA(足叶乙甙、阿糖胞苷)、HA(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HD/ID-Ara―C等方案序贯化疗。第1年每月化疗一次,第2年每2个月化疗一次。第3年每3个月化疗一次,第1~3年每个病人用2~3个疗程三氧化二砷(AS2O3)10mg/d,15~28天,化疗间歇期加用ATRA20~40mg/d,分次口服,每次服用7~15天。CR后所有患者间断进行鞘内注射(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6~8次,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如果合并CNSL每周2~3次鞘内注射,直至脑脊液正常后再巩固6~8次。
2 结果
① 疗效
2例患者在入院后的第2天因颅内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其余9例患者均获得CR,CR率91.6%,获得CR的时间21~28天。
② 白细胞变化
8例患者初治时WBC<10×109/L,其中6例(75%)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升高至25×109/L,最高达98×109/L,白细胞开始增高的时间为治疗第3~8天,达到高峰的时间为治疗第5~15天,使用羟基脲或联合化疗白细胞降至正常的时间为3~10天。
③ 不良反应
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干燥和头痛、发热等症状,对症处理后减轻,1例出现严重的阴囊溃疡并结痂,停药后恢复。1例出现维甲酸综合征,给地塞米松后能耐受继续服用至缓解。
④ 出凝血变化
9例(75%)患者初发时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及明显出血倾向,表现为PT、APTT、TT延长,3P试验阳性,Fg减少,阴道、皮肤黏膜及眼底出血,均在治疗1周内恢复正常。其中1例治疗第9天合并颅内多发血肿,5次出现脑疝抢救成功存活至今。
3 讨论
自从1986年及1992年我国先后应用ATRA和AS2O3 治疗APL以来,APL的完全缓解率(CR)率已达85~90%。研究结果显示5年生存率可达70%左右。动物实验证明ATRA和砷剂联合应用可以根除白血病细胞克隆。二者联合应用对ATRA耐药患者的疗效比单用要好。
ATRA治疗APL可获得80~90%的完全缓解率。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引起PML/RARα融合蛋白降解,诱导细胞分化。与细胞毒药物相比,ATRA能改善APL患者的凝血障碍而不引起骨髓抑制。但ATRA可能引起药物相关综合征,单用ATRA进行维持治疗常常引起APL复发,长期生存率不理想。AS2O3治疗APL,CR率87.9%,3年复发率为26.7%,5年生存率90%,7年生存率70%。研究证明AS2O3治疗机制是诱导APL 细胞分化、凋亡及杀灭,抑制白血病细胞增生等综合作用。研究还证明AS2O3不但能诱导初治APL取得CR,同时也可诱导经细胞毒药物、ATRA等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且可达90%左右的CR率。这种作用对APL有重要意义,并且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提供了基础。
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否获得既能提高疗效又能降低毒性的作用,国内专家认为对于初治的APL ,无论是应用AS2O3还是ATRA或加化疗,作为诱导及巩固治疗都有长期存活的可能。AS2O3与ATRA无交叉耐药性,因此初治时选用AS2O3或ATRA加化疗诱导和巩固治疗,等复发或产生耐药性时,再用ATRA加化疗/或AS2O3,即可能获得两倍的长期生存或治愈。文献报道在缓解后治疗中是否加用AS2O3,则对远期预后有明显差异;加用组3年、5年CCR分别为69.2%和50.0%,明显好于不加AS2O3组,并可使单类药物的用量明显减少,降低了各类药物的副作用。国内部分专家不主张在诱导期间联合应用ATRA和AS2O3,但在缓解后的综合治疗中应及时使用AS2O3,与ATRA和化疗药物一起组成序贯交替方案,作为一个重要巩固治疗手段,有可能延长APL患者CR期,争取达到治愈。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沈悌,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4.
[2] 孙关林,黄水光,常晓芬.等.全反氏维甲酸治疗54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2,12(2):135~137.
造价师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房屋建筑学 数字化环境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剧秀梅(1975- ),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注册二级建造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与工程造价。(吉林 四平 13600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131-02
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源于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毕业生及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社会人员,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精力充沛但组织纪律性较差,大多数人不是学习不努力,主要是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甚至不少同学对十几年来一贯沿用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抵触心理,导致他们不愿意在学习上投入过多的精力。也有部分学生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只会被动地充当知识灌输的对象,老师教多少就学多少,不会自主学习也从不对所学知识产生怀疑,毫无创造性,依赖教师的心理特别严重。
二、“房屋建筑学”课程现状
(一)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所有建筑工程相关专业普遍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房屋的基本构造,理解建筑和结构专业在工程实践中的相互影响(包括相互制约和促进),为他们将来从业后在工作中与建筑工程各工种的沟通以及协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了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大部分,涉及公共、民用建筑设计,单层、多层厂房设计以及重要组成部分的细部构造,内容较丰富。
(二)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房屋建筑学”这一学科属于工科,选择建筑专业的学生一般习惯于较为抽象的思维方式,各建筑部位的构造做法具体且纷繁复杂,例如基础的构造这一章,单就结构形式来说就分为条形基础、箱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等;楼梯的构造这一章,楼梯的设计、平面、立面、剖面的画法也是一大难点,另外还有屋顶的构造、楼地层的构造等等……而这些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一直以来的成长历程就是从一个校门跨进另一个校门,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消耗在课堂上和家里的书桌前,可以说几乎没有除书本以外的生活积累。这些复杂的建筑做法和施工工艺对他们来说宛如天书,即使死记硬背下来过段时间就忘了,没有达到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的程度。而且本课程教学计划安排的课时量相对比较少,正常授课加上课程设计,总共只有68学时左右,部分内容的讲授只能一带而过,学生往往一知半解,不能做到由点到面的掌握。
其次,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覆盖面广,而且各部分之间往往缺乏联系,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差,例如前面提到的许多建筑做法、构造的要求等,往往是一些建筑规范性做法,并且带有一定的地域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做法不尽相同。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分不清主次,容易面面俱到而面面不通,不能将所学知识系统掌握住并且轻松自如地运用。近年来,“出书热”席卷整个教育业,某些院校教师为了评定职称或为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纷纷出书,各式各样的教材层出不穷,大多数教材主要内容基本一致,只不过把章节顺序进行前后改动,这样一来学生选择参考书的时候往往一头雾水,原本就不太明白,现在更加搞不懂各施工工艺之间的逻辑关系了。
再次,本课程的应用性较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本身就相对薄弱,再加上建筑构造、建筑规范等理论知识略显枯燥难懂,所以单凭课堂听讲,很难使学生从理论联系到实际的施工过程,而且受可实际参观的建筑工地的限制,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存在很大的难度,学习效果不佳。
另外,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意识到了以上问题,并针对自身教学过程总结出很多改进的方法,如教学反思、课程改革新思路等,但是这些只是站在“施教者”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而没有站在“受教者”的立场上去思考作为学生用何种学习方法才能学好这一课程,所以学生们几乎得不到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教+学+实践”三者并重的教学体系思考
(一)如何“教”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沿用的是“以教师为主”的原则,把教师认真备课,讲课内容丰富、有条理,学生成绩好作为判定一门好课的标准。在课堂上,教师总是以“师长”的身份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进度的掌控到学习结果的评定都由教师决定。教师极少刻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使学生成了知识的消极接受者。
对于“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来说,大量的专业术语、复杂的构造做法和各种施工规范让学生们望而却步。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到认真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需求,并由此为不同理解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引导他们对必须牢固记忆的知识,如规范和一些强制性做法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理解到掌握;而对那些可以活学活用的知识,如工业与民用建筑涉及设计方面的内容时,运用启发式教学,侧重引导,点到即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走进了教育,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学习模式、思维模式等方面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带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多维的学习模式。所以,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全面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外,对于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尽量为学生提供施工现场的实景照片、影音、影像或模拟施工过程的动画等,使教学过程变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并且最好能实现全课程课件上网,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随时利用网络更新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学科发展的新信息。
(二)怎样“学”
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局限于教材之内,可学习的知识面狭窄,学生没有自主能力,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重学习结果,轻知识的学习过程与能力培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数字化环境下,作为学生该怎样去学呢?
1.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很多同学“不愿学”或者“不会学”。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工艺型的、既懂得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各种实用技术的优秀人才,对学习建筑专业的学生尤其如此。相对于一些文科专业,建筑业人才需求市场广阔,就业后工作量大,但相应的回报也比较丰厚,所以理工科学生拼的就是“技能熟练”,因而仅仅满足于学校学到的教材内容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应该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己,并把终身学习作为人生的目标。
2.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面对数字化资源的包罗万象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式交互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只有具备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够享有信息时代、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数字化信息蕴涵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例如“房屋建筑学”课程,网络资源多如过江之鲫,各种视频教程、现场施工录像、实景照片、局部做法、新型材料等等,从主要内容到课程设计,资料应有尽有,在如此多的资料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且熟练掌握,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
3.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具有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主动尝试解决某个问题的多种方法,查阅众多资料,构建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观念,得出自己的结论。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努力理解和构建所学到的知识,而不是依赖教师、死记硬背、被动接纳。对“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来说,除了强制性规范,有些实际施工过程、工程材料之间的搭配选用,都有可分析可改进的空间,学习者不能盲目遵从而放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4.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自控能力。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的信息之间的不断交互过程中实现的。可以说,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能否成功是学习的关键。因此,在学习中得到的各种教学信息呈现的形式、结构顺序等方面一定要最大限度地符合学生本身的认知结构特征,以有利于自己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概括和吸收。
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应该有能力确定自己应在学习上投入多少时间,为某一目标投入多少精力,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从而据此制订最佳的学习计划。并且运用网络学习时,能够控制自己不被某个网站、某个网络游戏所吸引而转移兴趣,导致最终不能完成学习目标。
(三)全面实施实践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结合。为了保证“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在课堂讲授的同时配合课程设计,首先对各章重点和难点进行阶段性总结,对教材提及但未详细介绍的部分做补充,然后与章节结合给出具体的设计任务。例如,在讲完第四章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后,安排学生做教学楼设计和住宅设计,内容包括平面空间的划分与组织、立面造型设计、剖面结构设计和总平面设计;在第八章楼梯构造中,安排学生做平台下有出入口的教学楼楼梯设计。再如,在本书所有内容讲授完毕后,安排学生画出楼地面构造图、屋面防水和保温隔热构造图、门窗构造图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结合任务书要求,精选典型实例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开拓性建筑设计的新思想、新方法;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准确表达其设计意图。
2.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院系定期组织知识竞赛、课程设计竞赛等,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种专业竞赛,鼓励学生假期进入工地实习,通过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易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对本课程的掌握,有利于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建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考取工程造价员、施工员、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等,而“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的知识是必需的基础储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培训机构成功的经验,推进“三个相结合”,即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以岗位技能要求,指导实践教学,努力摸索出符合本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法。
4.校企共建,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建立与建筑施工企业密切而广泛的联系,深入到企业的内部,建立水融的校企合作关系,才能率先掌握本行业内最新科技和最新技术、设备的使用情况,才能为学生找到一个能够最大限度使理论上升为实践的空间。
5.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任课教师、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的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等,鼓励他们走进工地,化理论知识为实践技能,同时鼓励他们带领学生进入工地,在不影响正常施工的情况下,边观看边讲解,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小的施工过程,将呆板的“我说你听”式的封闭型的教学转变为开放型的教学,使得学生能有机会通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以及接触工程实践来感悟和理解建筑专业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并领会需要协同工作的相关专业之间知识点的相互穿插及其实际应用,使“言传与身教”统一起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的专业各自具有不同的专业特点和需求,开课的时间段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各有侧重。由于实际上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需要多工种协同工作的特点以及建筑和结构专业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相关关系,因此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在专业知识链的相应环节上与重要的相关建筑专业的知识形成交叉。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了解必要的建筑专业的相关基本知识,尤其是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房屋建筑的基本构造;理解建筑和结构专业在工程实践中的相互影响,以培养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与建筑工种协同工作的能力,适应国家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崔千祥,赵武.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山东农业教育,2005(4).
[2]傅文庆.现场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
[3]刘志麟,刘丰贤.浅谈《房屋建筑学》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6(4).
[4]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