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1

本节课是在我校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公开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版本为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

二、案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每人发一张条格纸,然后请每位同学利用手中的条格纸,任意选取其中的两条线作l1、l2,再随意画一条直线l3与l1、l2相交,用数字标出 8 个角。(图略)

问:图中那些角是同位角?那些角是内错角?那些角是同旁内角?

【生】思考回答

(二)进行新课

【师】1、量出(图略)中的每对同位角的度数。

2、没有带量角器的学生将上图的8个角分别剪开比较每对同位角度量关系(鼓励他们在无需测量的情况下,利用多种方法探索找出图中角的度量关系)。

3、随后同桌同学交换,再次测量,情况又是如何?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实际操作,通过度量―填表―比较―猜想每对角具有相等的关系。

【师】:1、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猜想

2、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师】问题:如图2,如果a//b,c与a、b相交,那么∠2与∠3,∠2与∠4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并说出理由.

【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探讨推导过程,并推荐一人在班上交流,

【师】评出叙述最好的两名同学板书说理过程,给予评析。

因为a ∥ b (已知)

所以∠ 1=∠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1=∠ 3(对顶角相等)

∠ 1+ ∠ 4=180°(邻补角的定义)

所以∠ 2=∠ 3(等量代换)

∠ 2+ ∠ 4=180°(等量代换)

【师】问题5:根据以上结论,你能说出平行线还有什么性质吗?

【生】答: 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师】平行线性质2:两条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例题示范:

例:如图3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o,∠B=115o,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师】析解…

【生】思考、尝试运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四)应用练习:

1、课本146页练习1、2

2、题目: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在两次转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这两次转弯的角度可以是( )

A、先右转80o,再左转100 o B、先左转80 o ,再右转80 o

C、先左转80 o ,再左转100 oD、先右转80 o,再右转80 o

【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踊跃回答

【师】评价、强化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归纳本节教学的主要内容。

(六)布置作业:课本146页练习3、5

六、教学反思

俗话说:“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学会”,关键是使学生“会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本节平行线性质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选用启导探索法来开展教学,通过教师、学生共同活动,采取分工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课堂上在与学生的对话和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使用规范性的几何语言。通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人交流的合作性等多样评价目标的积极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对表现不明显的学生予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自由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2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2.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已知线的成已知比的作图问题.

4.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5.通过定理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设计

观察、猜想、归纳、讲解

三、重点、难点

l.教学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正确性的说明及推论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叙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要求:结合图形,做出六个比例式).

【讲解新课】

在黑板上画出图,观察其特点:与的交点A在直线上,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有:……(六个比例式)然后把图中有关线擦掉,剩下如图所示,这样即可得到:

平行于的边BC的直线DE截AB、AC,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

在黑板上画出左图,观察其特点:与的交点A在直线上,同样可得出:(六个比例式),然后擦掉图中有关线,得到右图,这样即可证到:

平行于的边BC的直线DE截边BA、CA的延长线,所以对应线段成比例.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

推论:(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六个比例式).

此推论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基础.

注:关于推论中“或两边的延长线”,是指三角形两边在第三边同一侧的延长线,如果已知,DE是截线,这个推论包含了下图的各种情况.

这个推论不包含下图的情况.

后者,教学中如学生不提起,可不必向学生交待.(考虑改用投影仪或小黑板)

例3已知:如图,,求:AE.

教材上采用了先求CE再求AE的方法,建议在列比例式时,把CE写成比例第一项,即:.

让学生思考,是否可直接未出AE(找学生板演).

【小结】

1.知道推论的探索方法.

2.重点是推论的正确运用

七、布置作业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3

关键词:数学教学;运用三个并举;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047-01

一、曲直并举

辅助线的寻求过程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其中直觉思维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作为教师“不能用我们已熟练了,甚至形成‘条件反射’,思维已经隐去的水平去看待学生”。否则,一方面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学生;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会学生。因此,我们要努力按照学生思维规律设计好与学生思维同步的教案,并注意不光讲怎样作,更要讲怎样想,讲触发基点,讲演变过程,讲成功经验,讲失败教训,讲迷途知返。事实上,只有充分揭示这一迂回曲折的思维过程,才能有助于学生真正的懂和真正的会。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认真体会、顿悟,使之成为学生的真受实感。

例1:在ABC中,D为AC上一点,E为CB延长线上一点,且BE=AD,DE与AB交于点F。求证:■=■。

分析:本例提供的条件是“BE=AD”,所要求证的结论是比例式“■=■”。然而根据题设作成的图形中,既找不到相似的三角形,也不存在相互平行的线段。此处进一步考察待证式,不难发现:纵向的EF、FD共线,横向的EF、AC的四个端点不能同时构成一个三角形。综上,我们只能考虑添加平行线,使之过E、F、D三点中的某一点(为什么?)。首先不妨过点D试作BC的平行线DG(见图1),显然有■=■=■,至此本例得证。联想到AB、BC相对点D地位对等,试作DH∥AB,同样有■=■=■。其次因意识到点E与D地位也对等,可以类似地得到第三、第四种辅助线EM和EN。最后再考虑一下,过点F作平行线能否解决问题,答案固然是否定的,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前述所作的四种平行线,之所以能解决问团,都与点D、E所处的特定地理位置(AD、BE的端点)紧密相关,使得“BE=AD”这一条件得到充分运用,起了不容忽视的连接作用。故此留给我们的教训是:光知道作平行线,不考虑与已知条件挂钩,是同样解决不了问题的。(证明略)

值得一提的是,本例分析只是笔者的教学设计,至于施教时的分析,应根据学生答问情况随机调整顺序,那种不顾实际,照“案”引导,甚至包办代替的做法,都会影响其教学效果。

二、同异并举

大家知道,求同与求异在思维过程中尽管方式不同,任务各异,但它们是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从添加辅助线入门起,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辅助线的发现过程,了解积累一些添加辅助线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经验,着眼于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不断增大学生思维跨度。譬如,当遇到求证垂足就是中点或中点就是垂足时,应很快意识到在一般增况下,都是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来加以解决的,因而应注意引线构造出与之相关的三角形,尔后着力证明它是等腰三角形。在教学中,教者还要善于捕捉契机,多方位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求异,以逐步过渡到应用已有的经验创造性地解更新更难的问题,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高度。比如,在例1中,教者不妨提出,点E与D所处的地位有无相同之处呢?启发学生运用地位对等法作出辅助线EM或EN;在下述例2中,教者可以建议,能否考虑运用射影定理呢?诱导学生引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三、巧拙并举

添加辅助线如同证(解〕题一样,也有巧拙之分,巧作的辅助线往往给人新颖奇特、干脆利落之感,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誉;而拙作的辅助线往往给人平淡无奇、多杂繁琐之感,因而受到人们的冷遇。其实“巧”与“拙”也是相对而言的,它们在积累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中却有着同等的地位与作用,诚然,巧作能使问题得以巧妙和简捷解决,是思维品质优化的表现,但拙作也不乏具有创造性,在扎实基本技能上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况且巧作又得益于基本技能的形成。因此,当学生寻求辅助线思维出现停滞时,教者应从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本着由拙到巧的策略,引导学生努力挖掘辅助线的多种添法,既重视巧思巧作,又不忽视一般作法,巧拙并举,定能相得益彰,借此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锻炼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巧性和机制性。

例2:在ABC中,AB=AC,BDAC,垂足为D,求证:BC2=2CD・CA。

分析一:由待证式BC2=2CD・CA的特征,联想到动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启示我们造相似三角形,不妨以RtBCD为基准,造一个与之相似的三角形。注意到BDAC和AB=AC及BC2=2CD・CA(即■BC2=CD・CA)中的“■”,采用折半法作辅助线AE,使AEBC(见图2(甲))。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4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作为数学老师必须要付出更大努力,进一步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方法,培养能力。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2017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17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一)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科学的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教育局和学校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全面深入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配合学校达成“安全校园”和“家长满意学校”的办学愿望。积极深入探索“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放眼于学生终身能力培养,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有用的栋梁之材。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第十二章 数的开方由平方根和立方根开始,进而学习实数的相关知识。

第十三章 整式的整除主要介绍了幂运算、整式的乘法和除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几个基本的运算,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第十四章 勾股定理主要探索勾股定理及其应用,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模型的建立为主。

第十五章 平移与旋转主要介绍了图形的基本变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总结规律。

第十六章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介绍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征以及几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对几何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落实

通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落实最终实现能力的培养。钻研教材,突破重点、难点,抓住关键,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因人而宜,制定课堂上有效的辅导、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使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四、教学常规落实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学习,团结协作。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上好每一节课,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上好每一节课。布置作业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认真批改作业。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有效,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反馈,针对作业中的问题确定个别辅导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五、深入业务学习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充分备好每个教案,做到备学生,备教材,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六、将“多媒体”渗透于教学

充分利用课件,提高课堂效率,突破教学难点。使教学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楚,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提高。

七、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落实课标理念。

将“合作分组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渗透于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教学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2、培养学生兴趣和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补充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扩充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教育关键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习兴趣与良好习惯培养。

3、创设和谐教学氛围。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目标实施。

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做好课题研究。

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学习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师生共同提高。

6、实行分层教学。

关注各类学生,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类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待转化三类学生。发挥优生的帮扶作用,打牢基础知识,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能力。

2017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二)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两班比较,83班优生多一些,但后进面却较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84班学生单纯,有大多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平 行线是在七年级上第七章提出平行线的概念、画法后的延续,这章将继续学平行线的有关判定和性质;教学时把握证明难度,避免概念超前,加强形的建模。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说理的过程仍以填空为主,注意避免综合性较强的说理出现。

2、要避免证明、命题、定理、公理等词的口头出现,课本是以判定方法、性质、结论来描述。

3、要注重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情景抽象为相交线、平行线等数学图形的建模过程。

4、还应注意画图、探究性题的教学。

另外对教材中

(1)P8 例2出现了添辅助线的说明方法,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不要作深入展开,

(2)P20 第5题:不是很明确其意图。

第二章 特殊三角形是在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基础知识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一步熟练几何符号语言的表达、书写;教学时要控制证明的综合难度,侧重计算与形状的判定。本节与以往教材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1、加强了对等边三角形的学习要求;

2、强化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

3、淡化了30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

4、P28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说明、P36 例3,教师可简单提出辅助线的作法、作用、要求,但不要藉此来提高难度。

5、可以在勾股定理的知识上,让学生去研究探讨,增强数学人文性教育。

另外教材中的

(1)P24—4、5两题的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教师要作提示、作小结;

(2)教师最好还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30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

(3)勾股定理这节中出现了不少“定理”一词,是否在教学时可改。

第三章 直 棱柱是从七年级上册提出立体图形概念后第一次对立体图形的研究,与原浙江版义务教材相比,是较新的一章(原教材有立体图形直观图的画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也是为高中阶段立体几何中棱柱的学习做准备;教学时要借助实物、课件的展示,逐步构建空间想象基础能力,教材重点落在两处:

1、直棱柱特征及表面展开图2、画三视图,关键要理解“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法则。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1)充分利用实物、课件、实际动手操作等途径,使学生能慢慢的在实物与空间想象之间找到一些转换的经验,

2、在教学时对解答过程、说理过程不作过高的要求,避免过高的严密的要求挫伤学生学习本章的积极性。

第四章 样本与数据分析是在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收集与图表的基础上,对科学取样、数据分析、合理化决策的研究学习,是实用性较强的一章;教材以生活现象为导入背景,以解决问题为达成目标,教学应注意

(1)避免对样本、总体、个体的定性的描述;

(2)增加了对某一事件研究抽样与普查的方法选择;

(3)加强了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这些数据处理方法的决策判断,

第五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在掌握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及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学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教学时应注重与方程、等式的迁移类比,发挥数轴工具性,建立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习惯

第六章 图形与坐标是函数知识学习的开始,与老教材比较也是较新的一章,重在突出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与运用,其中也有一部分知识与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图形和变换相关;教学时应重视场境模拟,降低坐标表达的抽象,侧重变换图形的坐标描述。 当然更应注意多利用实际场景图示,降低点的位置表达的抽象性,增加点与有序数对的对应性。

第七章 一次函数是在第六章建立直角坐标系后通过对实际生活中变量间变化关系的刻画,侧重了函数是刻画现实生活的又一数学模型。注重函数建模,降低函数抽象图形分析,融合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统一,教学中应做到:

1、突出了函数是生活中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刻画。

很多问题是以实际生活背景为载体。

2、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教学顺序做了调整。

3、要加强函数基础知识的练习,要注重解题时从应用中来到应用中去的理念。

要充分利用合作小组讨论,有足够形成建模的时间,切忌分析模式化,练习呈式化。

另外,本书的设计题(P95, P181)切合学生实际,容易操作,要好好利用,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题学习P181-182《怎样选择较优方案》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建议作为一堂较重要的方程、不等式、函数综合应用课来讲。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

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5

关键词: 教师 专业成长 正确心态 教研

【中图分类号】G420

谁都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是优秀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成长。怎样做才能做到呢?

一、要想自身专业得到成长,教师要有正确的心态

(一)不怕麻烦,任劳任怨,持之以恒

(二)不怕挑缺点,不怕丢面子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只要改进就向前迈了一步,你的进步就可以挽回你的面子。

二、要想自身专业得到迅速成长,教师必须做好两项教研

(一)、个体教研

我认为教研,不是非得很多老师在一起探讨才叫教研,一个人认真钻研也可以称教研。个体怎样教研呢?

首先是学习。要向书本学习,向身边的老师学习,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和学习。读教育专著等书刊,聆听来自教育界前沿的声音,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教师自身教研要先学习先进理念和先进方法在课堂中进行实践,努力发现和借鉴别人的长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其次是课后写反思。不仅每天要认真备课、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还要把备课和反思作为教研的起点。课后一定要写反思。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有些老师不愿意写反思,觉得太麻烦,还得想怎么写,不愿意拿出不好的文章,其实把它想成每天的记录,可能没有文采,却是一种记忆,有记录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改进,改进了这不就是自身的提高吗?

(二)、集体教研

集体教研就是依靠集体的力量开展的教研。去医院看病发现有时医生要会诊。医院的医生为什么要会诊?是因为每次会诊都有需要解决的新问题,通过会诊,医生个人的医术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医生的专业成长。集体教研实质上也是“会诊”,通过会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来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刚参加工作的老师数学学科知识十分丰富,但经常讲完一节课效果不好,主要原因是她不懂得“如何教”,就是这些“教学问题”严重妨碍教师的专业成长。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1)“一课多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个体教研最终要大家一起集体分享、交流和合作,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年级同内容互相听评课,以“一课多上”的形式,使每个教师有不同的成长。例如四年级“垂直与平行”这一课,最先上课张健老师,在帮助学生建立平行的概念时,没有很好地突破“同一平面”这一教学难点,所以学生在判断题“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只有72.3%的学生判断正确。在评课之后,由其他老师再上这一节课,结果,那班学生在这一判断题时,正确性率已高达94.0%,而最后上课的是一位刚出来工作的老师,虽然她远没有张老师的工作经验,但是,她在课堂上也较好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做同一判断题时,正确率也高达93.6%。很明显,经过教师集体的努力,教学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而在解决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年龄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长。

(2)不同年级同系列互相听评课,让教师驾驭教材之上,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这项教研就是针对数学学科系统性强的特点,以发展的眼光,同一系列的知识在不同年级教学时的不同把握。例如四年级的“商不变规律”、五年级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六年级的“比的基本性质”是同一个系列的内容,它们在本质上都有相同的地方,可以利用迁移进行学习。但由于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都不相同,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既要考虑它们的共性,也要考虑它们的个性,更好地做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所以我们这把三节课放在一起研究,让教师们能够从教材的知识体系准确地把握这三节课。同一系列的互相听评课显得更有意义,因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概念的建立几乎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一节课在教师的眼中已经不是一节孤立的课了,因为已经知道,每一节课的内容在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中都有它特殊的地位,教师们已经可以驾驭教材之上,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网络记载促进教师专业迅速成长

经验积累很重要,记载经验更重要,老师们费尽精力的研究成果一定要保存下来,给下届老师示范参考。学校要把每个年段老师在讲课中学生的难点、关键点及有效的突破方法统计备案,收录示范课、观摩课,配套课件,名师教案等优秀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研活动的开展,不管是个人自身的教研还是学校集体的教研活动,还有和教研员及专家的学习都直接促进着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6

【关键词】 激发兴趣;循序渐进;精读巧练;建构思想

初中阶段,不少学生总觉得几何很“难”,其实初中阶段才刚学习平面几何,只是整个几何学习的入门阶段. 如果一定要说平几这门课程难的话,那只能说是“开头难”. 从初中平几教学的目的要求来看,几何“难”就难在初学阶段没能过好入门关. 因此,搞好几何入门的教学极为重要和关键.

一、激发兴趣是几何入门的动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对平几的兴趣,在平几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兴趣者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学习、去掌握,否则,只是勉强地应付着去学习,甚至由不喜欢这门学科,而导致不喜欢任课教师. 平几入门教学中,必须十分注意激发与培养学生对平几的兴趣.

一是要联系平几应用实际激发学生对平几的兴趣. 如: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后,要求学生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我军舰在正北方向发现一艘敌舰,要准确炮击目标,必须知道敌舰与我舰的距离,我舰经同在正东方向10里的一座小岛上的雷达联系,得知敌舰在岛正西北方向,这时我舰就知道了准确距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二是要深系教材实际,设疑问难,激发学生对平几本身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直角三角形性质之前,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任意三角形两边的高的垂足,到第三边中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从直观图上看到,无论怎么作图都有同样的结论:“距离相等”. 学生觉得奇怪,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兴趣也就来了. 三是要联系学生自身实际,让学生在证题中获得成功,以诱导方式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平几的兴趣. 教师应通过家访、个别交谈,分析作业与试卷,向有关老师调查等多种渠道,尽快掌握班级整体情况和每名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习惯、家教情况、心理特征等,以利于通盘考虑,面向多数,兼顾两头,依据基本要求和章节难度而把握证明题设计的弹性,让优等生尝到丰收的果实,让后进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 总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克服较大的困难而获得成功以后,使学习平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二、循序渐进是几何入门的阶梯

俗话说,再笨的建筑师,在设计大楼图纸时,也不会忘记楼梯的设计. 我们平几教学中也必须注意这个问题,努力按照平几课的逻辑系统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系统周密的思维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循序渐进是平几入门的阶梯. 如果不重视平几前几章基础知识的教学(如:线段、角、三角形等的基础知识及应用),学生遇到有关这方面的基础问题就难以解决. 例如:“已知正方形ABCD,E是CD上一点,AE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交与F点,求证:AE + AF > 2AC”. 遇到此类题目,基础知识不牢就不易解决. 实际上,学生缺少的基础是G是EF的中点,则AE + AF = 2AG. 外角性质及斜边中线的性质为基础,学生自然会把问题化难为易,转化为证明“AG > AC”这个简单的问题了.

当然在设计每节课教案时,也必须注意这节课必备的基础. 实践告诉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能沿着这个阶梯步入几何的大门. 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地进行讲授,而是区别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地讲才能收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化难为易的效果.

三、精讲巧练是几何入门的钥匙

适当的训练是培养平几题解题技能的有效方法,但是盲目的多练并不一定能提高质量,何况学生还有其他许多课程要学,课业负担过重是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 因而教者必须课前认真备课,有侧重点精选例题、习题.

例如学习梯形有关知识后,复习课上有这样一道题:“已知梯形高为5,对角线为12,求梯形的面积.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明确:本题用分析法解为好,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求面积还差上、下底的和,而题目已知对角线为12,从而得知本题作辅助线(对角线的平行线或高)是关键,至于具体解题过程不必讲述了. 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有所侧重地进行练习. 明确分析方法,是否作辅助线,有无其他的,证明的主要过程是本题的关键. 这说明,在几何入门教学中一定要精讲巧练,掌握要领,领会关键性内容,如此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解题能力.

四、建构思想是几何入门的翅膀

解决几何问题,一般都离不开图. 几何中的概念、命题等都有与之对应的基本图形,所以抓好基本图形的教学是学生几何入门的基础;而随着学生年级的渐进升高,几何内容的逐步增加,其观察、应用图形能力的提高,许多几何问题变得较为复杂,许多几何图形都是通过基本图形的拼、变、叠而成的. 所以此时教给学生建立联想、合理增添辅助线等构造思想显得十分重要. 学生掌握了联想、合理增添辅助线等构造思想,则犹如增添了几何入门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