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广告市场前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广告市场前景论文范文1
楼宇视频广告作为林林总总广告媒介中的一种,自户外广告整合以来,以其精准投放和网络覆盖的优势,成为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传播媒介。楼宇视频广告作为一个人们生活的视窗,出现在各繁华城市的写字楼和公寓,以试听合一的方式让人们更真实、立体地感受事物的特征,从而影响人们的品牌认知,吸引人们的眼球,挑动人们对商品的购买欲望。
一、楼宇视频广告的现状
楼宇视频广告是指用液晶电子显示屏在商业楼宇、高档公寓、办公大楼等场所播放商业广告的一种新兴媒体形态。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媒介变革,信息科技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媒介的融合和裂变,新媒体层出不穷,楼宇电视广告媒体作为其中一种全新的媒体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异军突起。[1]正如实力户外媒体总监陈岩所说:“2002年是户外媒体市场收购与整合的一年。”在户外广告媒体整合的进程中,楼宇视频广告这一媒体形态传入中国,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迅速在全国扩展开来。即使是在电脑、网络普及的今天,楼宇视频仍然以电梯广告的形式,凭借受众的接受程度和喜好程度,跻身三大广告媒介行列,与电视、报纸媒介三足鼎立。
楼宇视频广告的自身媒体属性将消费者群体锁定在商务楼和高档住宅的白领阶层,这一群体具有相当的消费能力,同时也是社会的主干力量,公寓楼和写字楼犹如这个消费群体生活轨迹的两端,楼宇广告会成为人们每天看到的最后一幅户外广告,以及第二天出门看到的第一幅户外广告。广告传播的起点与终点奇迹般地重合,并且被牢牢占据。
楼宇视频广告通过对电梯口的这个设立场所选择,达到了对受众的分区性,同时抓住了人们在电梯口等候的特定物理时间构成收视强制性,又以视听结合的形式从打动力和表现力方面超越了传统的户外广告。譬如上海大众Polo1.6上市“太极篇”广告(图1),这则广告短短15秒,从时间上刚好和人们等电梯的时间相吻合,通过声音、画面、配乐、文字结合,以最强的震撼力吸引人,通过多频次播放强化记忆和强制接受。广告的内容是老师掌下生风,一出手便激起一地落叶,自以为神功已经练成,但他不知道背后刚刚驶过一辆动力非凡的Polo1.6。从商业角度来说,上海大众汽车属于偏高档消费,符合这个受众群体的消费,很好地满足了广告主想要传递商业信息的这一需求。从受众角度分析,这则广告以幽默风趣的表现形式、人物独白、完美配乐和文字解读,以及视觉效果与时长等因素放置于楼宇视频中恰是较为适当的表现方式,不仅带给受众视觉上的美感和听觉上的享受,而且准确地向受众传递出商业信息。
二、楼宇视频广告的市场效应
楼宇视频广告经过十余年来的发展,广告主对其的认可度已经很高。通过对设立的场所的选择达到对受众的区分,通过音视频结合的形式实现对传统户外广告表现力、打动力的超越性,通过选择电梯口的这个地点和电梯等候的这个特定的无聊时间而构成的收视强制性,这几点优势恰恰满足了当下广告主的需求,所以几年下来几乎已经成为许多广告主常规的媒体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2]电梯广告是动态受众群体与动态广告内容近距离的有机结合,有效弥补了现有主打广告媒体形式的不足缺憾,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广告在点、线、面、图文等方面融会贯通的传播效应。楼宇视频广告媒介作为电梯里主要的投放媒介,有其局限性,但更多的是它与传统的传播媒体相比之下的明显优势。
楼宇视频广告的目标受众十分明确,将消费者群体有效锁定在高档公寓、办公楼和商业楼宇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里,从而高、精、准地覆盖这一消费群体。传统的传播媒体则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的信息接收群体就相对分散、杂乱,没有楼宇视频媒介的受众集中,同时,这也是楼宇视频广告能迅速成为中高端媒体传播不可或缺的媒介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楼宇视频广告的传播空间具有限制性,例如空间狭小、隔离性差和必要通道,受众与楼宇广告的传播内容几乎是零距离的接触,强制性的收视心理和视觉效果,这些特性促成了收视的强制性。那么楼宇视频广告作为户外媒体的一种,通过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充分展示户外广告的生动性,强化受众的感知,改善受众的品牌认知。
传统的电视媒体制作费用和投放费用高昂,且制作周期较长;车载广告所使用的大型LED液晶屏相对来说价格昂贵,且受众不集中,流动量大。无论是传统的电视媒体还是与之类似的户外车载广告媒体,从制作成本和效率上来讲,楼宇视频广告传播媒体都更胜一筹。
三、楼宇视频广告的发展前景
通过抽样调查西安市高档办公楼受访者每天乘坐电梯的频率和接触电梯内视频广告的时长显示:78%的受访者是高档办公楼的动作人员,85%的受访者每天乘坐电梯的频率是一天4次,大约90%的受访者每天接触楼宇视频广告的时间为1到3分钟。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楼宇视频广告在三高人群中覆盖面的广阔性和分众的明确性,这是传统的电视广告和户外广告所没有的优势,长江后浪推前浪,楼宇视频广告正以一种新媒体代替旧媒体的形势逐渐发展壮大。
在传统媒体的碎片时代和分众传媒的有限影响下,以及整合后的户外广告进程中,楼宇广告的优势进一步彰显。它以各种中高端楼宇为基点,形成全国性的网络化终端媒体,投放精准、覆盖面广阔,为广大企业和广告主提供一条快速实效的传播途径。以楼宇电视为载体,商业广告综合公益宣传,有效提高媒体接受度和企业的公信度,增强同等品牌之间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楼宇视频广告不论是形成现状还是在市场中所产生的效应,在现代媒体下都占据一席之地,且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第一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广告市场前景论文范文2
关键词:创新营销,业务
一、案例背景
1、黑龙江省土地面积45.48万平方千米,幅员6.8亿亩,耕地面积约1.7亿亩,其中粮食作物1.3亿亩。全省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杂粮为主。全省叶面肥年使用量约1万吨,销售额约1亿元,叶面肥市场前景广阔。
2、喷施宝项目是中国邮政公司统一签订的项目,具有体积小、施用简单、便于操作、经营风险低的特点,适合刚进入农资市场的邮政职工宣传推广。
二、营销策略
自2005年开展农资分销业务以来,我省本着转变观念认识到位、领导重视组织到位、创新思路宣传到位、打造品牌服务到位的营销思路,采取边调研边分析、边宣传边推广、边总结边推进的工作方法,推动了喷施宝分销业务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主要营销策略是:
1、宣传策略。本着“不求人人使用、但求人人知晓”的原则,我省因地制宜,采取制作墙体广告,播放媒体广告、媒体新闻,制作商信,发放宣传单,播放宣传片,充分利用流动集市等形式全方位、多层面大力宣传喷施宝的优势、特点及效能。一是组织人员深入村屯,挨家挨户的走,直接与农户接触,边走访、边宣传、边讲课、边销售,入户率达到87%。二是利用农粮直补金的契机,制作了板式广告222500张,由农村财政所代为张贴,并随存折为每个农户赠送邮政农资分销业务的宣传折,宣传喷施宝。三是随集而动,哪里有集市,就把彩虹门支在那里,把条幅挂到那里,把产品摆到那里,把宣传单发到那里。四是利用县乡召开农村工作会、会计培训班、村长支书会议等有利时机,到现场宣传喷施宝。七是将喷施宝产品及服务“三农”的有关内容编成二人转,在各乡镇、农场演出。并将二人转刻录成光碟,发到各支局、“三农”服务站进行播放宣传。截止到目前,全省制作墙体广告13770块,条幅125199条,刻录光碟23万张,发放宣传单185万份。
2、培训策略。以会代训、自办报刊等形式对分销人员及三农服务站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厂家的技术力量和聘请的农技师,对三农服务站、代办人员、支局营投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分层的技术培训,深入村屯对农民进行农技知识培训。有些局还创办《服务三农资讯》,《三农之友》、《明义邮政服务“三农”信息报》等咨讯,刊登全国农业发展信息,邮政分销的农资、农药产品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科学种田小常识,以及气象预报、灾情预警等相关农业信息,设专家答疑解难专栏。通过农村支局或“三农”服务站赠阅给广大农户,帮助农民掌握科技种田常识。让农民了解国家政策,认可邮政服务。全省自办报刊发行1224期,发行邮政服务“三农”信息报达2225万份。
3、示范效果拉动策略。“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田间做实验”,各局选取大豆、水稻、玉米、蔬菜、瓜果等不同作物种类,精选位置比较醒目的道路两边、乡村地头、农家小园、邮政局所院内等不同地点广建试范田,竖立试范田标识,组织农民现场参观试范田的对比效果,让农民从心理认可喷施宝,每年全省建示范田过万块。为了让更多的农民了解使用效果,我们采集典型农户的示范效果,制作了宣传光碟,发到各支局、“三农”服务站进行宣传,有效地促进了下一年度喷施宝产品的销售。
4、技术服务策略。我们在推广喷施宝的同时,还把病虫害防治放在首位,在病虫害多发时期,我们分销人员、农技师和三农服务站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及时帮助农民治疗庄稼病虫害疾病。各局还制作了便民联系卡,解决农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于我省农民地多,喷施叶面肥的工作量非常大,为了解决喷施难题,各地市县局纷纷自筹资金购置喷施设备,为农民开展“代喷服务”。良好的技术服务得到农民的信任,使全省喷施宝销售突飞猛进。论文大全,业务。。
4、激励策略。为了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我省制定了喷施宝促销、攻坚活动方案,制定了透明度高,颇具吸引力的鼓励政策,设立了农资分销配送达标奖、突破奖和超常突破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奖,还设立了优秀三农服务站,优秀农技师,喷施宝分销骨干县,喷施宝分销状元,优秀支局长,优秀投递员等奖项,分别以现金、机动车、旅游等形式作为销售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分销人员及“三农”服务站人员的积极性。
三、营销成果
1、2005年以来,我省共分销“喷施宝”546.86吨,每年的喷施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
2、通过喷施宝的分销,锻炼了一支优秀的营销队伍,
建立了一批精品三农服务站。
3、 使用喷施宝,农民增产增收达到20%以上,树立了
邮政分销农资的品牌形象,为发展其他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论文大全,业务。。
四、营销体会
1、领导重视是业务发展的保障。我省的喷施宝分销工作,得到了省公司的领导和各地市县局的领导的高度重视,各地市县局都将喷施宝分销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和业务收入的增长点,为业务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2、服务营销是产品推广成功的关键。无论是请厂家、专家或政府联合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农技知识培训,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病虫害,还是为农民提供代喷服务。这些增值服务都让邮政分销的产品具有着持续的竞争优势。论文大全,业务。。
3、渠道建设是业务发展的基础。凡是三农服务站建设
好的局,喷施宝销售都很好。因为三农服务站了解农村,贴近农民,掌握农民购买信息,知道农民使用习惯,并能及时将喷施宝送到农民家中。而且三农服务站在数量上远远超过自建网点数量,依靠点多面广的优势,能够扩大喷施宝的分销规模。
广告市场前景论文范文3
关键词:湘西地区 大学生 体育旅游 市场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119-03
体育旅游以体育项目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在旅行游览过程中为旅游者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流等各种服务。首先,它具有规模大的特点。因为它不仅仅是体育旅游,或单一的娱乐活动,而是健身、娱乐、休闲、交流为一体。其次,它具有涉及面广的特点。它吸引了许多行业部门的参与,如交通业、传媒业、旅游业、餐饮业、通讯业、建筑业、广告业等。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这里自然风光奇秀,人文景观独特神奇,拥有众多著名旅游景区。例如这里不仅有着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两座小城之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还有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两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区,区内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主体。这里浓郁的民族风情,素有“最佳旅游处”之称,以其独具艺术魅力的多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风情吸引着芸芸众生,具有很大的体育旅游市场潜力。据此,本文通过对湘西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旅游现状与市场的调查与分析,为相关部门了解和掌握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情况提供信息,为促进湘西地区体育旅游事业的繁荣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湘西高校所有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吉首大学、吉首师范学院、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湘西广播电视大学)。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维普中外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体育资讯网、体育学院资料室等获取文献资料,查阅了体育旅游、以及体育产业等与本论文研究有关的年鉴类、著作类、期刊类的著作和期刊,全面了解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本论文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借鉴。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标和需要,确定调查问卷的框架。按照社会学原理设计问卷,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选择湘西地区四所高校发放问卷,每个高校发放问卷500份,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2000份,有效问卷1967份,有效回收率为98.35%,其中男生1015人,女生952人。
1.2.3数理统计法
在Windows7操作环境下,利用Spss19.0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保研究科学性。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旅游的性别特征的分析
从表1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湘西地区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男性中参与过旅游的为1087人,占总人数的55.26%;女性参与过旅游的为880人,占总人数的44.73%,经T检验结果显示男、女生参与旅游人数的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
2.2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性别特征的分析
体育旅游是旅游的一种方式。大学生在参与旅游时,往往会因为性别不同,选择体育旅游的方式也不同。从表2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1967人中,参与过体育旅游的有651人,占参与过旅游人数的33%。其中,男生参与过体育旅游的有375人,占总体的人数的57.3%;女生参与过体育旅游的有278人,占总人数42.6%,男女之间相差14.7%,T检验结果显示男、女生之间的人数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
2.3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态度情况分析
由表3的统计数据可知,参与过体育旅游的学生中,有518人,占总数的79.7%,表示喜欢体育旅游;选择无所谓的学生有100人,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15.3%,排在第二位;最后是不喜欢体育旅游的学生,仅有33人,占到了总人数的5.2%。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湘西地区高校的大学生群体拥有良好的体育旅游市场基础,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体育旅游之后,接受了这种旅游的方式。因此在湘西地区,我们更要把在校大学生作为拓展体育旅游市场的重要力量,加大对大学生体育旅游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的认识,不仅要巩固现有的体育旅游爱好者,还要挖掘潜在的参与体育旅游的学生。
2.4影响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育旅游的行为动因因素
对体育而言,体育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基础,否则就不可能有体育行为。表4表明,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动机体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其参与体育旅游动机排在首位的是为了休闲健身,有242人次选择了该项;其次选择调节情绪的学生仅次于休闲健身,有232人次,居于次位;然后选择提高体育文化知识的学生有145人次,排在第三位;排在第四位得是选择提高自身能力的学生有126人次;回归自然选项被选中的次数居于所有选项的第5位,有123人次;以下依次为社会交际、追求时尚、体验刺激、其他选项。以上数据表明:在湘西地区在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统计中,前5位选项次数较高,特别是“休闲健身”和“调节情绪”选项,这说明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主要是以休闲健身为主,而调节情绪和回归自然等旅游动机与其他动机比较而言层次性较高,这就表示湘西地区大学生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基础上,将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以不断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将进一步说明对湘西地区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因此,我们需加大对大学生体育旅游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的认识。
2.5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内容情况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体育旅游时,所喜爱的体育旅游的项目有差别,不同性别的人,参与体育旅游时,所选择的体育旅游项目也不同。体育旅游者所喜爱的旅游活动多种多样,其参与的主要类型有漂流、登山、野外定向、探险等拓展型体育旅游,还有观看体育赛事的赛事节庆体育旅游。大学生是比较喜欢独立自主、自由开放的,他们喜欢跌宕起伏的比赛情节和喧嚣、活跃的赛场气氛,喜欢刺激性的运动,喜欢表现自我、展现自我。表5数据显示,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所选内容排在首位的是休闲健身型,有307人次选择了该项;其次选择参与观光型的有239人次,排名第二;参与竞赛节庆型的有166人次,排名第三;而选择参与拓展型的有60人次,居于末位。以上数据表明参与拓展型体育旅游的人数最少,主要是由于拓展型体育旅游需要参与者有很好的体力、毅力、智力,而且拓展型体育旅游消费较高。而参与休闲健身型的人数几乎占到一半,说明大学生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健康问题也引起了重视。参与观光型体育旅游的人数占到参与本次体育旅游人数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在于湘西地区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特别是湘西地区特有的一些民俗风情和传统的体育项目,大受旅游者所喜爱。因此,在湘西地区应开发一些新兴的体育旅游项目,来满足大学生对体育旅游项目多样化的需求。
2.6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次数情况
由表6的统计数据可知,湘西地区大学生参加体育旅游选择每年参与1次的有18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8.1%;选择每年参与2-5次的有37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7.45%;而选择每年参与5次以上的有9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4.43%。由以上数据可知湘西地区大学生每年参与体育旅游2-5次的体育旅游者最多,这充分说明湘西地区高校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参与体育旅游的热情较高,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而每年参与1次的体育旅游者也较多,因此在湘西地区,我们要加强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做好体育旅游知识的宣传,引导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知识的了解,提高体育旅游市场的服务质量,挖掘潜在的客源,以此来拓宽体育旅游业发展空间。
2.7湘西地区大学生每年用于体育旅游方面的消费情况
体育消费指在参加体育旅游中的经济支出,适量的体育消费是进行体育旅游的基本前提,体育消费水平也是衡量体育旅游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表7表明:湘西地区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选择每年消费在200元以下的有20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1.91%;选择每年体育旅游消费在200-500元之间的有43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6.67%;而选择每年体育旅游消费在500元以上,只占1.38%。由以上数据可知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育旅游消费主要是200-500元之间。这表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体育价值观进步,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体育旅游消费能力,同时也表明大学生对体育旅游消费有了一定的认识,改变了以往通常仅将储蓄用于购买生产生活用品的传统;另外,由于高校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多,而湘西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体育旅游、人文旅游资源较丰富,吸引了大学生的参与。
广告市场前景论文范文4
“我们杂志的受众面非常小,虽然业界很认可,但要完全推上市场,我个人觉得很难生存。如果非转企不可,那我肯定是回主管单位去,不会跟着杂志走的。我同事都是这样想的。”某杂志的主编谢女士在一次聚会上这样坦言。
让人吃惊的是,谢女士的观点马上得到了聚会中其他学术期刊从业人员的赞同。田老师也是一位学术期刊的管理者,他表示,“我的编制本身就是主管单位的,如果杂志转企,那杂志走,杂志可以再招人,我肯定不会走,工作了一辈子,事业编制转企业编制,退休工资的差距还是挺明显的,我个人没办法接受。”
随着非时政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全面推开,我国新闻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涉入深水期。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过程中,学术类期刊的改革一直备受关注。据粗略估计,我国现有各类期刊9,000余种,除人文、社会类期刊外,科技类期刊就有5,000余种。其中,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有近2,000种。
事实上,在新闻出版总署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之后,各地一直热议不断,而这些学术期刊将面临着转企改制的大考。
转企迷局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刊,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专门性学术刊物,代表着本学科领域的最新与最高研究水平,也是海外中国学研究最常用的刊物之一,在学界享有较高的地位。据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严格按照学术期刊的盲评制度刊用稿件,不收取任何版面费。
对于转企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常务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傅光明告诉《中国新时代》,“我个人以为,一刀切式令所有期刊(时政类除外),包括学术期刊转企,在政策和操作指导上存在有待商榷和完善之处。世界上的文化是多元的,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衡量哪种文化更好的唯一标准,更不可能拿一个唯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文化。同时,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的存在与发展规律,违背这个规律,将事与愿违。让文化符合科学发展,首先要认清其自身规律性的特征。以博物馆事业为例,有目共睹,这些年来,我们的博物馆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国家为了更好地深入普及教育,提升博物馆服务社会公众的功能,补贴大笔的财政经费,使公益性的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简言之,博物馆是承载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文学事业。而许多纯粹靠着事业单位或财政全额财政拨款支持的学术类期刊,尤其一些虽发行量不大,却在学界,甚至国际学术界,建立起了一定地位和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让它转企,犹如让一个参观人数不一定多的专业性的公益性博物馆去自负盈亏。我们现在总喜欢提文化产业化,文化可以产业化,但并非所有的文化都可以产业化。一些承担着文化传承责任和使命的文化事业,人文社科类的学术研究以及出版学术类期刊,都需要‘养’,即‘喂奶’,而非‘断奶’。现在国家社科基金开始资助重点学术期刊,这样的资助便是重在一个‘养’字。”
而另一份科技类学术期刊的社长则表示,“我们刊物已完成转企。我们在转企之前,也在担忧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事实上,转完之后,我们发现可操作的空间大了很多,尤其在人员聘用和资本运作上比原来灵活了很多,效益也不错。所以我们算是尝到转企的甜头了。这可能和我们杂志所立足的行业背景有关吧。”
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业内人士对《中国新时代》表示,“总的来说,本轮报刊体制改革情况十分复杂,在此过程中有关各方将要面对诸多的现实问题和困难。其复杂性更在于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所面对的情况和考虑问题的立足点是不同的,因此有关各方对待改革的态度也就会有较大差别。”
“从国家和政府的立场来看:就改革发展的大局而言,报刊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无疑是正确的。通过资源整合并引入市场和现代企业机制,整体上将有利于报刊业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资源的效率,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也有利于报刊的行业管理。”
“从报刊主管和主办单位的立场来看:其一,对于转企后不改变隶属和产权关系的,自然问题不大。对于隶属和产权关系发生转移的,情况就比较复杂,毕竟这是主管和主办单位的一笔资产(包括有形和无形的)。这是好的,但也有的报刊家底单薄,甚至资不抵债,转企过程中主管和主办单位还需要为其注入资金,并且还不一定能让报刊继续生存下去并取得投资回报,这又将如何面对。其二,虽然多数报刊具备转企改革的条件,也非常有必要进行转企改革,但各报刊的具体情况差别很大,并非所有报刊都具备企业化运作的条件,这需要其市场需求达到一定的规模。另一方面,达不到一定规模,不能以企业化方式运作的报刊,并不等于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有些种类的报刊(如文化艺术类、科技学术类等)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普通产品,不但要充分考虑其社会效益,还应考虑其对主办单位业务或本领域的服务与支撑作用。”
“从报刊领导的立场来看:转企后发展前景好的,前面将是坦途,企业将会蒸蒸日上。市场前景不好的呢,面对的将是穷途末日。因此,作为报刊领导,其态度将取决于:报刊的客观条件和对转企后报刊发展前景的认识与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对工作、事业的态度。”
“从报刊从业人员的立场来看:对于报刊的老职工,他们原本大多是事业编制,图的是工作和待遇的稳定有保障。尤其是在现行体制条件下,事业编制和企业编制的人员在退休待遇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没有人会愿意在工作几十年面临退休之际再去转成带有较大不确定性的企业。对于年轻职工,有能力、想干事、对所在报刊未来有信心的,会希望通过转企改革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或增加收入;图稳定的,好不容易挤进事业单位,当然也不会愿意再转成企业。”
“由于以上复杂的情况,本轮报刊体制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将取决于在改革的过程中能否充分考虑不同报刊的具体情况,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切实解决好有关各方的各种现实问题和困难,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任何一项改革在取得整体收益的同时都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
转企的背后
事实上,报刊转企的第一批改革已经基本进行完,那些创办目的为“挣钱”的报刊本身就已经进行着实际经营行为,他们有的甚至成为主管、主办单位的主要盈利项目,虽然还有一个事业单位的身份,但大多数人员都已经实行了聘任制。
然而第二批来了,本轮体制改革面对的是那些不是独立法人的“编辑部”,并且这些编辑部以学术期刊、高校学报、高校校报等为主体。专业性强、读者面窄、发行量小是学术类期刊的显著特征,核心期刊更是如此,由于读者群十分有限,发行量难以增加,导致学术类期刊不仅市场化无从谈起,保本运行也很难做到。
经济学家智强表示,“如今学术期刊的运营模式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比较常见的、靠卖版面为主的经营模式;一种是靠拨款和卖版面结合的运营方式;一种是只靠拨款,而不收版面费。基于这样的特殊原因,不管卖不卖版面,有拨款的学术期刊大都不愿意转企,转企就意味着要自谋生路,会少了很大一块经费支持,加上自身经营能力的薄弱,这是他们所担忧的。”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曾参加过一个学术期刊经营问题的研讨会。会上,很多期刊负责人都在研究如何经营学术期刊,聊着聊着,很多人就开始分享自己刊物收取版面费的经验,有的几百,有的几千,还有的更高,大家聊得不亦乐乎。最好玩的是,新闻出版署的领导也在场,很尴尬地坐在一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所以收版面费是一个大家都没办法回避的问题。”那么,现在忽然对其断奶,要改革,彻底转为企业,他们的盈利能力有多强,能不能养活自己,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学术类期刊一部分依靠科研经费解决,或主办单位给些补贴,还有一些靠收版面费在维持。解决学术期刊出版难问题,需要大家共同想办法,既有国家政策支持,也有民间关注支招,生存环境可能会好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如果按现在改革计划,让大部分刊物转企改制,很多期刊将面临严重的生存问题。因此,学术类期刊改革时要充分调研,宜缓不宜急,不要搞一刀切。他建议把公益性基金引入到学术出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于永湛认为,当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期刊数量多、类型复杂。他建议期刊改革要加大分类指导,继续细分,特别是优秀学术类期刊对推进国家科技进步、繁荣学术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推动经营性刊物转制时,一定要“下相当的工夫进行科学分类”。
然而,经济学家智强却有不同看法,“一本杂志如果不能在市场上生存,其运营能力就有问题,其实有很过国外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借鉴,至少他们不是靠卖版面而存活的。学术没有国界,国外知名的学术期刊走的是国际化路线,而国内学术期刊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却少之又少,如果没人看,就要在自身找原因了。”
经营的魔力
众所周知,世界著名的学术杂志《自然》(Nature)跨越一百多年的时光而经久不衰,跟其与时俱进的办刊思路不无关系。
《自然》创办于1869年,持续保持世界学术期刊界领头羊的地位,其最值得学习的就是其办刊人能不断调整办刊思路,让品牌延伸,产生新的生命力,从而实现持续不断地盈利。1992年,《自然》创办了其第一份报道原创研究成果的子刊 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随后又相继开发出 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Nature Medicine 等一系列密切配合前沿热门学科发展需求的专业子刊,形成一个学术期刊的出版集团,各子刊共享品牌、扩展品牌,实现了品牌知名度高、盈利能力强的双赢局面。
而另一个值得国内学术期刊借鉴的是创刊于1880年的《科学》(Science)。与国内不同的是,《科学》是迄今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周刊。
《科学》是按产业化模式运作的,其运作模式为:内容+广告+品牌与资源。其每年的经营总收入在 4,000万美元左右,其中依靠内容的发行收入约为1,500万美元,依靠广告的收入约为2,000 万美元,通过单行本及其他的品牌资源获得的收入在500万美元左右。这是一串非常震撼的数字。这也就是说,《科学》除了销售期刊的内容和广告外,还销售期刊的品牌和资源,其以期刊为龙头,依靠品牌优势和规模经营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获得规模效益。
毫无疑问,无论是《自然》还是《科学》都具有其独特的运营模式,事实上,他们同时也都具有非常健全的审稿机制。以《科学》为例,稿件能否发表不取决于美国科学促进会、理事会意见,也不取决于科学家的推荐,而是从世界范围内快速选出最合适的审稿人,对稿子质量的严格把控是他们发展的坚实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与《科学》不同,我国很多学术期刊的发行量在2,000份以下,甚至有的只有几百本,发行量过少使得期刊销售获得的版权收益不足以支撑期刊生存;而学术期刊的读者群被限定为学术群体,专业性非常强,即使免费赠阅,也难以获得如大众期刊一样庞大的读者群,所以学术期刊不能通过广告等经营获得较好的收益。正因为如此,我国大部分自然科学和医学类学术期刊逐步形成了作者付费的出版模式。
《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仲伟民直言,“近年来,有关部门要求学术杂志走市场化道路,给的经费越来越少,甚至断粮。学术期刊自谋生路几乎不可能,因为单靠订户很难生存。”但他表示,现在国内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都不收版面费,“因为这些杂志追求的是学术质量,而不是经济利益;恰恰是一些学术水平很差的杂志要收版面费,这些杂志只看钱而不看学术质量,这实际上是一个恶性循环。”
《学术月刊》主编田卫平表示,目前国内的学术期刊对待来稿大致有5种情况:一是不收版面费,还给稿费;二是有些文章给稿费,有些文章不给稿费;三是不收版面费,也不给稿费;四是有些文章给稿费,有些文章收版面费;五是所有文章都收版面费。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编辑肖宏则认为,“学术期刊的市场经营,应重点关注品牌战略、资源战略、人才战略、效益战略四大问题。改制后,我们关注的话题,已经从单边效益转移到双边效益上来,更加注重学术效益与经营效益的战略平衡。因而,在注重学术效益与经营效益的具体实现中,要制定有操作策略的当年度、三年度、五年度效益发展规划,要从落实学术计划(组稿、引用,推广的人、财、物)和经营计划(质控、时控、财控,业务拓展的人、财、物),到考核学术发展指标(总引次、影响因子、即期因子、半衰期、基金论文比、零引次论文比、退稿率、发表周期等)和经营发展指标(产值、销售额、利润、利润增长率、资产增长率、成本率、现金流、无形资产等),实施分类管理,权重不同,突出重点,绩效挂钩,以求得学术期刊质量效益的最大化。”
但是有很多受众面比较小的期刊,如,海洋、地质、药学、天文等小众学科的期刊,其学术地位很高、专业性强、读者面窄、发行量小,有的甚至在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这种情况在核心期刊中更是常见,但他们又是学界必不可少的学术研究平台,具有不可取代性。但由于读者群十分有限,发行量难以增加,导致这类学术期刊不仅市场化无从谈起,保本运行都很难做到。
广告市场前景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市场调研在企业营销决策中的重要作用,重点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利用市场调研方法来提高营销决策的科学性,并指出了有效避免营销决策误区的方法。
引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由地区扩展到了全球范围。为了取得在产品与成本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相应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在制定新的营销策略或是改变营销组合的营销决策中,市场调研起着非常关键的先导性作用,它使营销决策能够建立在科学的市场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的定义:市场调研是一种通过特定信息将消费者(顾客、客户和公众)与营销者(生产商、销售商)联系起来的手段。
一、营销决策需要市场调研
(一)市场调研是进行营销决策的基础
企业营销就是计划并实施必要的控制手段以促成交换并满足有关组织和个人目标的过程。许多企业都有非常成功的营销经验。但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够认识和做到这一点,每年总是有大量的企业因新产品开发失败、公司经营不善等原因而濒临倒闭。所以,企业若要做出适当的营销决策,则必须依赖于及时和准确的市场信息。
(二)市场调研是营销决策的重要支撑力量
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商企业,市场调研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他们谋求更大市场份额的主要决策依据。目前,美国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独立的市场调查部,它直接对最高决策层负责。
我国企业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调研工作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中国加入WT0,伴随着经济体制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调研也在实践中日趋成熟。
二、市场调研在营销决策中的运用
市场调研有其特定的功能,它可以为企业营销决策提供依据,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能够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改善、增加销售、增强盈利能力。对于一个产品来说,根据产品对市场需求满足程度的不同,一般都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产品生命周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营销决策人员可针对各个阶段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市场调研的内容和侧重点当然也就应有所区别。
(一)产品开发期
对于企业开发一个新产品来说,通常都要经历一个新创意、新概念到新产品的发展过程。而且不可能每一个新创意都变成新产品。总是只有一部分新创意可能会最终变成新产品。此时,企业可借助市场调研的方法不断从内部、外部挖掘各种新创意建立起产品的创意库,并赋予每个创意各种评价指标,使得真正有前景的创意能够适时地形成新产品。同时,为了预测产品的市场前景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可通过对目标顾客的态度研究、产品测试、品牌转换研究等,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不同的市场机会,从而达到投放市场的最佳效果。
(二)产品引进期
引进期里,新产品初上市,竞争对手较少,顾客对新产品还不熟悉,故营销的重点不在竞争,而在于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知。为此,需对目标顾客的需求进行市场调研从而确定广告投放的媒体、广告的内容以及广告的策略,以使产品尽快被目标顾客所接受以打开市场。
(三)产品成长期
在产品成长期,市场整体快速成长,同时竞争者也开始增多。企业营销决策的关键在于面临新的竞争者如何陕速抢夺市场占有率。为此,需展开竞争者营销组合的调查,包括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调查、竞争对手产品调查、竞争对手价格调查和竞争对手的销售渠道调查等,分析出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我方优势和劣势,从而选择正确的营销策略。
(四)产品成熟期
在产品成熟期,竞争者众多,市场呈现饱和状态,市场竞争加剧,竞争的性质由成长期的抢夺市场占有率转化为保持市场占有率。成熟期的营销策略可采取产品调整、市场调整、调整营销组合、合并等策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因此通过对潜在竞争对手的数量、规模、发展变动方向等方面的调查,对替代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查,明确自己当前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从而在新产品开发、行业介入等方面准确决策,未雨绸缪。
(五)产品衰退期
产品进入衰退期后,产品的需求量在市场上呈现衰退的趋势。此时,企业可在对现有产品市场获得能力比率调查、未来市场定位分析等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产品退出市场的时机,并设计出原产品的替代品或是开发新产品以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进行市场调研的步骤和方法
(一)市场调研的步骤
1.市场调研的准备阶段。这是市场调查的决策、设计、筹划阶段。具体工作有三项:确定调研的任务、设计调研的方案、组建调研的队伍。2.市场调研搜集资料阶段。这一阶段是市场调研活动中最为重要,是要有较大投入的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在调研范围内,对调研对象,就调研内容相关的资料,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地搜集。3.市场调研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对市场搜集资料阶段取得的资料进行鉴别与整理,并对整理后的市场资料做统计分析和开展理论研究。4.市场调研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撰写市场调研报告,总结调研工作,评估调研结果。
(二)市场调研的方法
1.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常用的传统市场调研方法有问卷调查、用户回馈、访谈会、实验调查、收集有关部门上报的数据等,由于传统的方法存在的费用高、周期长、缺乏针对性、效果差等问题,目前许多企业正寻求更合适的方法开展市场调研工作。2.网上调查方法。互联网络( 简称网络) 调研方法是适应信息传播媒体的变革所形成的一种崭新调研方法,依附于互联网而存在,并因网络自身的特征而具有与传统调研方法不同的形式。目前数据的采集主要利用搜索引擎访问相关的网站( 如各种专题性或综合性网站) ,利用相关的网上数据库达到调查的目的。
四、如何避免营销决策依赖市场调研的误区
由于市场调研在营销决策过程中的显著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和运用。但许多企业没有深入把握市场
调研的运作规则,从而可能会产生调研替代决策、决策必调研等应用误区。
(一)市场调研替代决策
营销决策中由于市场调研的运用,营销决策者在决策时有了可靠的依据,从而为决策的科学性提供了保证。然而,由于调研过程中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的存在,调研的结果也难免会有误差。因此,调研的作用只是为营销决策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而不是准确地给出决策方案。
(二)决策必调研
为了做出正确的营销决策或减少错误决策的风险,决策前的市场调研至关重要,不过具体到某项决策,企业是否值得为其进行全面深入的市场调查,则还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例如,要考虑该项决策的重要程度、市场调研所需的费用、市场调研可能带来的收益等。
参考文献
[1]吴海建,如何认识企业营销活动中的市场调研[J],现代管理科学,2003(12)
[2]郝颜君,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市场调研[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
[3]高孝伟,市场调研是企业科学决策的保证[J],今日中国论坛,2005(10)
[4]梁忠,论如何实施有效的市场调研[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6)
[5]刘叶志,服务于营销决策的市场调研策略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1)
广告市场前景论文范文6
一、误读营销、视野模糊
在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看来营销管理作为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它需要选择目标市场,通过创造、传递和传播优质的顾客价值,获得、保持和发展顾客。营销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规范的系统。我们在现实工作中却又常常误读或者是曲解了营销,把促销、广告行为等同于营销,这就如同把报纸等同于媒体一样。这种误读的结果必然是景区缺乏整体性的营销意识,缺乏正确的营销视野,缺乏营销战略和计划,更谈不上对营销手段的有效性把握。我所接触过的部分景区负责人都很重视营销工作,严格来说真正对营销工作能全面、正确理解的却并不多见,营销视野模糊不清。
“我们究竟有多少人被专家忽悠”。因为我们误读或者是全然不懂营销,致使我们把目光投向了一些所谓的“专家”、广告商,委托他们策划、设计营销规划文本,最后因为可操作性太差或者是不切实际而搁置,承担了一笔不必要的经费支出。为什么呢?著名营销策划专家刘永炬说得很好:“因为企业不懂,它没有评判标准”。相信专家本身没有错,但问题是不要迷信专家,唯专家马首是瞻,把专家当作救星来看待就错了,专家方案很大程度上只要在理论层面上经得住讨论就行,具体实践他是不负责任的。说到底还得靠自己,要解决一个“懂”的问题。
二、定位不准、盲目营销
我们在凤凰谷景区的定位上走了很多弯路,甚至现在也还没有真正、彻底走出误区。我们原来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品牌定位的概念,我相信云南部分景区也会有同样的体会。
我所在的凤凰谷景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喀斯特地质景观,集溶洞、峡谷、瀑布、湖泊、壮乡风情为一体。因其溶洞外观形似“生命之门”,为性学专家、社会学家等所首肯,经过充分论证,主题定位为“生命文化”。投入近亿元巨资着力打造,旅游接待条件日趋成熟,处于全省3小时旅游圈的范围内,但经济效益尚未显现。除却资金困难等一些不利的客观因素,从旅游营销的角度,特别是定位来看,我们长期以来就没有做到位。目前经过努力初步完成了定位分析,市场定位,其实是关于目标游客群体的多角度定位,近、中期发展的区域性定位应该是以昆明为中心客源地、辐射周边地、州、市的游客群体,所以曾经参加的省外营销活动暂时没有必要;从景区特殊性和文化属性上来定位,生命文化的适应性很宽泛,可以适应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人群。但景区游览所需耗费的体力成本却很高,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主打客源应该是年龄在20至40岁左右的人群,正如同蒙牛酸酸乳针对的就是市场细分后的年轻、时尚一族。那么产品定位就是根据市场定位的细分制定出对应的旅游标准,符合游客的要求,初步提出了“奇景观光、水上漂流、生命文化、壮乡风情”的定位;品牌形象定位则是基于市场、产品定位作出的“上古玄牝门、天然祈福地”。这样一来,原来因为定位不准、对象不清、无的放矢的盲目营销得以避免,营销导向的明晰,对媒体的选择、营销手段的使用更趋理性,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仍然有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改进。
三、缺乏整合、单点营销
云南大部分旅游景区长期处于低水平营销运行状态,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容忽视,就是缺乏整合、单点营销。严格来说旅游产业是个关联度极高的综合产业,任何一个旅游景区必须具备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但在这里我更想强调的是旅游景区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加强区域性合作,才能具备组合优势,现在我们大力倡导的精品旅游线路就是实践证明最好的例子。
在云南,具备单个景区即可成为旅游目的地的也就是石林、丽江、西双版纳等屈指可数的景区,如果是长线旅游,这样的优势也同样不具备,类似于凤凰谷、菌子山这样的中小型景区就更不用多言,这主要是因为旅游者基于出行时间、交通成本的考虑所决定的。目前省内大部分景区缺乏整合意识,即使几条推得比较成功的精品线路也应该归功于旅行社,景区与景区之间除了简单的沟通、交流外,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形成这样的结果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行业主管部门缺乏实质性的整合措施;二是部分景区负责人没有良好的竞争、合作意识,没有正确理解旅游行业本身是个不会导致游客所有权产生的服务行业,举个例子来说,它不象顾客买一条领带,领带的所有权就归属于顾客,这是旅游服务行业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游客到石林旅游,并不意味着就不会到凤凰谷或者是罗平九龙旅游,风景区很难用市场份额的多少来衡量。这样看来,景区与景区之间应该是非零和竞争的一片蓝海,而不是非此即彼零和竞争的红海。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景区各吹各打,在缺乏组合、互补优势的情况下自主营销,罗平做罗平的,师宗做师宗的,游客在看到各自的宣传后,通过查看地图后,才知道原来是一条线上的两个旅游地域。没有认识到共同利益诉求点,有限的营销支付能力只能取得有限的营销效果。
从景区自身来看也同样存在缺乏整合营销理念,陷入单点营销的误区,因为没有认识到营销是个组合性的概念,传统的营销组合就是4P理论即产品、价格、地点、促销。据了解,大部分景区并没有制作完整的营销策划,没有形成完整的营销思路,就谈不上系统化的营销运用,有的景区总认为营销做得很好,其实全都是在单一的广告上下功夫,营销要素环节不协调、不统一。前段时间,师宗有部分同志认为凤凰谷景区现行的100元门票价格过高,要求降价。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这是典型的价格促销,企业实行价格促销是在行业整体下滑,或者企业为获取短期利润采取的促销手段,以此增加销量,保持利润的增长。门票价格的下降,从理论上讲,无疑可以达到降低景区进入门槛,增加游客流量的目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凤凰谷效益的低迷,关键问题不是单一门票价格的问题,而是整体营销薄弱的问题。另外从当前执行价格来看,通过游客问卷调查,90%以上的游客表示可以接受,价格的敏感不足以成为进入门槛。国际著名品牌管理专家凯文.莱恩.凯勒认为:“如果某个品牌靠价格来促销,消费者就会认为它是便宜的品牌,通常只有在大减价的时候才会购买”,“促销会造成一个危险,它使消费者很难愿意再回到促销之前的情况购买产品”。所以本人认为单一降低门票价格不会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现在所流行的节点营销手段的使用,如果不在整体营销战略的框架下采用往往会适得其反,短期内可能效果不错,但破坏的却是长期积淀的品牌价值。
四、内外失衡、适得其反
作为风景区,最好的营销模式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全面营销,需要外部、内部和互动营销。景区的内部营销包括为游客提供的一切资源设施、服务标准、接待流程规范。很多风景区往往高度重视外部营销,广告铺天盖地的上,获取了高度的市场知名度,但却忽视了内部营销,形成内外失衡的局面,结果适得其反。
现在很多人都以为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更多的是注意力经济,自以为只要更多的吸引眼球就能获得良好的市场知名度,从而占有市场,收获超额利润。我并不认同这样的理解,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满意度经济,因为高度的市场认知并不代表着市场认同。注意力属于外部营销、形象认知,满意度则归属为内部营销、体验评价,两者应该协同一致。为什么有的景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全力抓好外部营销,知名度很高,美誉度却很低,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现在我们所说的一个游客可以影响20至25个潜在游客,这样的公式早就应该丢在历史的垃圾堆里尘封,这个公式是信息不发达、不对称时代的产物,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个游客所能影响的可能是几十万游客。如果景区营销内外失衡,内部营销的失策,游客满意度不高,负面的口碑宣传将会导致最好的外部营销等于零。
在营销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广告在营销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在很多景区过分夸大广告对效益的贡献作用,形成严重的路径依赖,效益下滑就大打广告牌,把广告当成灵丹妙药,这是明显的认识误区。在广告活动中要结合景区实际,提出明确的广告主张,广告定位要表达什么样的诉求要搞清楚,广告愿景要明确,要根据市场细分找准目标市场,有的放矢。比如云南印象这种品牌的高档香烟,就只能针对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下功夫。广告语言的使用要能够较为准确的表达定位理念,随着当前社会娱乐化趋势,大多数游客属于感性消费,属于“老汉到此一游”式的旅游,过于理性化、唯文化都不可取。在云南,让我印象最深,最容易记住的景区广告是“不游九乡、枉来云南”,属于广告学中的说服广告和强化广告。这样霸气十足、唯我独尊的广告用语会在短期内产生良好的广告效应,让游客产生强烈的旅游欲望,师宗曾经也提出了一个类似的广告用语“世人请到师宗来”,饱受诟病。这样的广告存在的危险就是极大的提高了游客旅游的预期愿景,可进入景区游览后会出现极大的心理落差,重复游或者正面的口碑传播概率会很低,不利于品牌积淀和塑造。
五、几点建议
(一)强化景区负责人专业营销知识培训,提高营销意识和素质,逐步树立以营销为导向的经营管理理念。
(二)省旅游局牵头,按照构建成熟产业链的要求,对全省旅游行业全面梳理,加大整合营销力度。比如滇西的文化之旅,滇南的民族风情之旅,滇东的奇景观光之旅,按照线路设计,协调线路景区联合营销,加强景区营销主题类横向交流。
(三)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扶持发展专业旅游营销服务商。
(四)对资源潜质优越,市场前景较好,有望成为二次创业精品的景区,持续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