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异地挂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异地挂职总结范文1
一、结对帮扶范围
县27所受援学校与市27所学校建立“校对校”结对帮扶关系。
二、结对帮扶内容
(一)“教师交流互派”项目
由教育局选派27名教师来县结对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11名挂职干部到结对学校指导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县选派5名教育管理人才和后备干部到结对学校挂职锻炼;30名骨干教师到结对学校跟岗学习。
(二)“讲师团”讲学交流项目
由区教育局牵头,选派30名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来县讲学交流。
(三)“金凤凰异地代培”项目
县选送20名初一学生到去就读,该项目由经开区实验中学校具体实施。
(四)日常教育教学交流
以“校对校”结对帮扶为载体,各结对学校加强沟通联系、深化结对帮扶,通过开展送培送教活动、工作坊研修、心连心、手拉手活动等智力支教活动,促进学校间、师生间的交流交融,为帮扶学校提供物资资金支持,帮助藏区学校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三、组织管理和考核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各校(园)要按本方案的要求,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帮扶学校共同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帮扶方案,加强日常管理,专人负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强管理,督促考核。
“校对校”结对的考核工作由县与对口支区教育“校对校”结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校(园)每年除要形成“校对校”结对工作方案、总结外,还要及时通过报刊、网络等多途径对工作进行宣传,撰写经验交流文章,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对校”结对工作氛围,注意收集相关照片、视频等过程性资料存档。
异地挂职总结范文2
一、建体系,为教师搭建成长阶梯
首先,建立了教师培训的组织体系。将师资提升工程纳入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程,由分管市长任工程总指挥,教育、财政、人事、组织为组成部门。具体工作由市教育局牵头,安排师资处、教科所、电教中心、职成教中心、基教处分工协作,充分利用培训资源,有效地开展师资培训工作。
其次,建立三级培训平台,分别是以学校或片区为单位的校本基础培训、以县区为单位的全员提升培训、以市为单位的骨干高端培训,三级培训有机结合,有效衔接,层级提升,梯度攀升,形成良好的培训生态。
其三,建立了五级梯度攀升机制。2008年启动“兰州市师资提升工程”,先后出台了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名师(名校长)等培养、评选、管理办法,建立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教师成长的“五级梯队”建设,形成了“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金城名师”层级梯度攀升的“金字塔”式教师能力提升机制。
二、创模式,关注高层次人才培养
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长出来”的发展策略和“分类、分层、分岗”师资培训模式。“走出去”方面,我市在美国、瑞典、新加坡等国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每年派100人出国研修。与中国教科院联合举办“全国校长发展学校”,在北京、南京、深圳、苏州等教育发达地市组织开展了16期培训活动,400多名骨干校长参加了高端培训。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建立了兰州市中小学校长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3期远程培训班,实现全市中小学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全覆盖培训。还选派近200名骨干校长到外地挂职,选派320名校长到实践基地担任“影子校长”,贴身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请进来”方面,近年来加大了交流合作的力度,每年邀请100多名全国知名专家到兰州开展学术讲座,进行教研课题合作交流、教育教学活动观摩指导,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在兰州落地。
“长出来”方面,为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尽快建立工作室,市教育局为每个工作室拨付活动经费,在西北地区率先创建了40个名师工作室、2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5个名校长工作室,使名师工作室成为新的名师脱颖而出的孵化器。另外,举办了“教师发展学校”,有30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通过名家讲座、名校考察、观摩教学、专家评课、课例解析、学员交流、岗位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在教师培训中,我们加大了分类培训、分层培训和分岗培训力度。分类培训主要为普教师资培训、职教师资培训、特教师资培训和幼教师资培训,分层培训主要为新教师的“入格”培训、青年教师的“升格”培训、中年教师的“风格”培训,分岗培训主要为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班主任培训、教师培训等,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师开出丰富多彩的“培训菜单”,增强培训实效性。
三、搭平台,促进农村教师发展
一是搭建农村教师进城培训平台。每年让1000名农村学校教师进城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与到名校结对跟班培训;采取“一课两上三活动”方式,即:农村教师到城市优质学校后要在自己认真听课、精心评课的基础上,邀请城市学校教师帮助自己一起备一节课,参与说课、备课、上课及评课。二是搭建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平台。选派100名农村教师到城市进行为期1年的跟班跟师培训,还将选派100名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学习平台。依托兰州教育网,建立了“兰州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兰州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资源平台,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为所有教师免费提供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方面的优质资源。
四、优课程,贴近教师实际需求
科学的课程设置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此,我们重点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一是树立大课程观,优化课程诸因素。将课程视为一个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合作、教学过程等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来优化课程。
二是按需施教,因师设课。校长发展学校与教师发展学校的课程,采取异地办班方式,每期不同主题、不同师资、不同选题;课程内容上,突出实践性,尽可能选最优秀的专家讲课;在培训形式上,努力做到集中与分散交流结合,考察参观与论坛结合,高端专家为辅与一线教师为主结合等。对到外地挂职学习的校长、教师,提出“贴身式学习,影子式培训,深耕式研究”的要求等。对农村进城顶岗跟师培训课程,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课堂教学情境,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
五、抓研训,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首先,创建三方互动机制。在校本教研实践中,创建了以教育行政支持为推动,教育科研部门积极引领为导向,教师大面积参与研究为基础的有效机制。
其次,形成点面结合、大小互促的研究体系。鼓励教师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资源优势和特色开展行动研究,形成“个人小课题研究校本教研与培训联片教研国家和省级课题”的研究体系,激励教师在工作中研修,在研修中发展。
其三,创设教师研修路径。倡导“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发展模式,创造了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鼓励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加深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最大化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保投入,培训经费逐年增长
异地挂职总结范文3
破难关:坚守大漠的执著情怀
“永刚,根据上级安排,今年我们院要派一名业务骨干到新疆挂职一年。院党组经研究拟派你去,现征求你的意见……”2015年4月初的一天,正在外地办案的王永刚接到院领导电话。经过短暂的考虑,在家人的支持下,王永刚接下了这个任务。
2015年4月8日凌晨,经过一天的长途颠簸,王永刚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奎屯垦区检察院,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疆生活。刚到新疆,王永刚就遇到了一些事先无法想象的困难。第一道关是饮食。“一天三顿都是面食,拌面、汤面、烙饼、糊糊……到新疆一个月,只吃了一顿米饭。肠胃不适应,难受得要命,那段时间,发疯似的跟家里打电话。”回忆起最初的情景,王永刚有些不好意思。第二道关是气候。新疆空气干燥,晚上洗好的衣服,从来不用晒,因为挂在屋子里,第二天早上就干了。晚上休息时,衣服一脱,全是皮屑。
自然条件的恶劣,生活的清苦,与淮安完全不同的风俗和饮食习惯,如同一只只“拦路虎”,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王永刚的耐心和毅力。“但更让我觉得煎熬的,是强烈的孤独感。”谈起刚到新疆的那一个多月,王永刚笑着说道。每天下班,当地干警都回家去了,空荡荡的单位只留下王永刚一个人。身处异地,举目无亲,环境陌生,强烈的孤独感便会塞满心头。而消除孤独的唯一办法,便是和妻子、女儿视频聊天,寻求精神慰藉。
好在来新疆之前,王永刚早就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虽然面临一个个困难,但他还是主动向奎屯检察院领导提出,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不需要单位任何特殊照顾,要求把自己完全当做垦区检察院的一名普通干警看待。
办大案:洞察秋毫的职业敏锐
“我和永刚共事多年,对他太了解了。他勤奋好学,业务水平高,个人品质好,在反贪局一直挑大梁,听说他去援疆,我们都有点舍不得。”谈起王永刚,淮安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反渎局局长许海沐赞许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业务素质过硬,并有丰富的反贪工作经验,援疆期间,王永刚担任奎屯垦区检察院检察长助理,协助检察长负责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来到奎屯垦区检察院第一天,王永刚了解到,因为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匮乏,侦查技术手段落后,奎屯检察院每年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很少。王永刚默默将此记在心里。第二天上午,王永刚前往奎屯检察院各个科室,与新同事们见见面。在公诉科,科长随口告诉王永刚,他正在办理一个诈骗案,犯罪嫌疑人通过QQ聊天的方式编造各种谎言,陆续骗取了奎屯垦区一市民40多万元。该市民发现被骗后,立即向警方报案。
涉案金额高达40多万元,这相当于当地两套两居室商品房的价格,可不是个小数目。听到这里,王永刚随口问公诉科科长,被骗的是什么人?公诉科科长说被骗者叫雷某,是七师某团团场的一名出纳。
“他的身份是公务人员,每天又与钱打交道,他被骗了这么多钱,会不会挪用或贪污单位的资金?如果是的话,那就涉嫌职务犯罪了!”听到科长的回答,在反贪工作多年形成的职业敏感,让王永刚脑子里一下跳出这样一个疑问。
想到这里,王永刚立即将想法向检察长做了汇报,得到了检察长的大力支持,并当即安排由王永刚负责对该线索进行评估。
随后,王永刚顾不得旅途劳顿带来的疲惫,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与反贪局同事制定了详细的初查方案。当天下午,王永刚亲自带着当地一名干警前往雷某单位,以职务犯罪预防为名查阅单位账目,果然发现该单位资金流向存在明显问题。
针对初步掌握的证据,王永刚发扬快速作战的风格,当天晚上立即依法传唤雷某,围绕雷某被骗钱财展开谈话,雷某很快就彻底交代了自己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单位公款49万元的犯罪事实。
“王助理真是神了,刚来两天,就查办了一起职务犯罪案件,不愧是来自总理家乡的检察官!”消息传开,奎屯院的同事个个竖起了大拇指。
啃骨头:亲历亲为的攻坚克难
一炮打响,让王永刚在奎屯院树立了自己的威信。而作为负责反贪工作的检察长助理,王永刚也迅速进入角色,开始积极谋划奎屯垦区检察院的反贪工作。
2015年6月,有关部门接到群众举报,七师某国企的项目部经理黄某有涉嫌受贿行为。但有关部门找其谈话时,黄某拒不承认自己有受贿行为。一个多星期下来,调查毫无进展。随后,该线索被移送奎屯垦区检察院。该院立即成立了专案组,并任命王永刚为专案组组长,要求迅速查清此案。
“形势在发展,我们的侦查思路也一定要改变,不能像过去那样,总是一味依赖嫌疑人的口供来办案!”接到任务,王永刚没有立即展开调查,而是召集专案组的同志开会,研究侦查思路。会上,王永刚结合在淮安区检察院办案中总结的经验教训指出,对黄某的前期调查之所以陷入僵局,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分依赖他的口供。要想快速突破此案,必须转变思路,先掌握过硬证据,再以此突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实现以证促供的目的。这个侦查思路让专案组的同志顿时茅塞顿开。
随后,针对该案前期的调查情况,王永刚组织干警对该案线索进行了梳理,决定先从查找证据,并制定了详细的初查方案。为了确保办案质量,王永刚亲力亲为,带着干警深入各团场、乌鲁木齐等地展开调查取证。经过大量的取证工作,专案组获取了黄某涉嫌受贿的重要证据。
随后,专案组依法传唤黄某。面对检察官出示的一系列证据,黄某最终彻底交代了收受他人60余万元贿赂的犯罪事实。
“在12小时内便突破一起职务犯罪案件,这在七师检察院历史上还是第一例!”亲自到场坐镇指挥该案侦破工作的第七师检察院检察长张凤军见到王永刚,立即高高举起了大拇指。
“在侥幸心理支配下,嫌疑人拒不认罪很正常。但只要侦查思路正确,再硬的骨头也能啃下来。”王永刚说。
树榜样:情系边陲的血脉相连
“既然来了,总要留下点什么。否则,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在来到新疆的第一天,王永刚在援疆日记上郑重写下这句话。
一年时间内,王永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在工作中,王永刚发现,奎屯检察院反贪局有些干警办案程序意识不强,审讯、取证能力也有待提高。针对这个现状,王永刚决定,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职务犯罪侦查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奎屯检察院的同事。
而他关注的第一步,便是干警的规范意识。在具体办案过程中,他发现问题都立即毫不留情地指出,并身先示范,手把手辅导年轻干警办案。
有一次,王永刚安排两名年轻干警找一位行贿人谈话。在谈话过程中,王永刚来到谈话室巡查,立即发现了问题,他当即沉下脸,对负责电脑记录的干警问道:
“你们找的是什么人?”
“行贿人。”
“他的身份是什么?”
“证人。”
“证人是犯罪嫌疑人吗?”
“不是。”
“既然不是,你笔录的开头怎么写的是讯问笔录?这样的笔录上了法庭,它有法律效力吗?”
负责记录的干警这才发现,在电脑记录时,匆忙中将笔录眉头的“询问笔录”误写成了“讯问笔录”。负责记录的小伙子顿时满脸通红,立即纠正了这个错误。
“如果这些细节错误不及时纠正,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不好的习惯。可以不办案,但要办就要规范,绝不能办瑕疵案,为后续法律程序留下隐患。”事后,反贪局召开办案总结会时,王永刚再次强调。
对王永刚的严苛要求,干警们开始有点不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发现由此带来的好处,对王永刚也开始由衷敬佩,依法办案、规范办案逐渐成为奎屯检察院干警的一种习惯。
为了开拓干警的眼界,王永刚又积极牵线搭桥,带领奎屯垦区6名干警来到淮安开展业务学习交流活动。在淮安期间,王永刚带领他们前往淮安的多家检察院参观学习,组织两地干警进行互动,相互交流学习。
“王助理,你来我们单位虽然只有一年,却通过你的言传身教,促进了我们院干警素质的大幅度提高,这是你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财富!”临别时,奎屯垦区检察院检察长李茂林拉着王永刚的手,感激地说。
异地挂职总结范文4
[关键词]专业教师 基建工程建设 实践锻炼 策略
[作者简介]孙静华(1963- ),女,江苏常州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建设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江苏 常州 213016)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089-02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基本建设项目也在不断增加,有的是扩建工程,有的是改造、维修工程,还有的是异地重建的新校区建设工程。不管是何种工程,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学校基建工程建设,不仅体现了学校管理的民主性、公开性,也是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建设类专业教师参与学校基建工程建设的意义
(一)发挥专业教师优势,提高基建工程建设效益
建设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工程的任何分部、分项甚至各个细节都必须严格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控制。在学校基建工程建设中,可充分发挥土建、给排水、电气、暖通和预决算等专业教师的优势,他们既懂基建又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参与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可严格控制投资,保证建设质量。任何一项基建工程,都需要经历项目决策、设计、施工、验收等阶段,让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工程建设各阶段工作,运用专业知识,参与项目建设方案论证、工法研究、技术攻关,并配合做好工程设计、预算、招标、施工、验收、决算、档案资料管理等工作,在项目设计、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等阶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为工程建设献计献策,可以节约投资,提高工程建设效益,确保达到优质工程标准。
(二)提供实战平台,增强实践锻炼效益
建设类企业有别于其他企业,施工现场不是固定在某个地方,流动性较大,这给教师实践锻炼带来许多不便。在繁重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之余,教师参与学校基建工程建设,可以节约以往因赶往施工现场在路途上花费的时间及所耗费的精力。以往教师有空去企业实践时,想要学习的项目行将结束,而新的项目进行时,教师在学校又脱不了身,即便是在寒、暑假,教师实践的内容也不能如人所愿。在现代基建项目中,如土建施工及水暖、强弱电安装、系统控制、室内装潢等都呈现高科技、高品位、智能化发展趋势,学校基建工程建设为专业教师实践锻炼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平台,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随时掌握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实践项目也易于掌控,而工程的每一个建设环节都可以作为教师实践锻炼的项目。
(三)拓展教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建设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缺少参与企业管理与生产的实践技能,缺少对建设行业的深入了解;他们深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却习惯于在教室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对于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时显得力不从心。专业教师参与学校基建工程建设,与企业密切接触,可把握企业最新发展动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并将掌握的最新技术、最新工艺、最新材料和最新设施等融入课堂教学中,不断更新、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使专业教学更贴近企业、贴近市场。同时,专业教师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参与学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项目建设和项目研发,可增加实际操作机会,可以完整经历一个工程项目,积累工程建设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能更真切地体会到企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对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认识会更清晰。
(四)深化课程改革,开发课程教学资源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效果如何,关键在课堂教学。根据建设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都相继制定了课程标准,要按新的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必须加强校企间的深度合作。专业教师参与学校基建工程建设,可以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中学生能力、素质、知识等要求,更好地会同企业专家共同研究、讨论,设计出更为合理、实用的教学情境。同时,专业教师带着专业课程教学情境设计任务参与学校基建工程建设,还可以进一步了解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设计出更为合适的教学仿真项目。此外,专业教师在学校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各关键环节的要求,可以深入工程施工现场搜集、拍摄工程建设各进程、建筑结构关键部位和施工控制关键环节的影像资料,经过编辑、制作后形成珍贵的课程教学资源。
二、建设类专业教师参与学校基建工程建设策略
(一)强化教师参与学校基建工程建设意识
1.强化主人翁意识。教师是学校发展之本,是学校民主管理的主体。在一所学校中,教师既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学校要提高基建工程管理效益,就必须充分体现管理的民主性、公开性,要把专业教师作为合作伙伴,与他们共同商量和探讨,广泛听取他们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专业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及自身潜力,积极主动参与基建工程项目的监管,强化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将个人的力量融入集体,将个人的利益与学校利益相结合,抱着对学校基建工程建设高度负责的态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动做好与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等的沟通与协调,对所参与项目的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提出建议,以确保各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2.强化专业实践意识。一些专业教师对下企业实践锻炼缺乏内在动力,被动应对,对企业和工程建设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仅满足于具有企业实践挂职经历,而不考虑挂职锻炼的实际效果。基建工程建设管理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各个环节都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如怎样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并优化设计内容,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等,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专业实践意识,要带着问题参与实践,向工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请教,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深刻理解参与学校基建工程建设是学校师资培训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拓展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
(二)优化专业教师参与学校基建工程建设过程管理
专业教师参与学校基建工程建设,为防止流于形式,学校要优化教师的实践过程监管,必须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需要出发,使实践锻炼项目更有针对性,实践锻炼目标、任务更明确,从而确保教师实践锻炼更有实效性。
1.健全机制,完善保障。要保证教师参与学校基建工程建设取得成效,学校要有一定的政策导向,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形成合理的工作机制。如考核监督机制,学校要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对教师参加基建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考核、监督;后勤保障机制,学校要根据教师实践锻炼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提交的实践成果数量、质量,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和津贴;激励机制,要依据教师实践锻炼实绩和对学校基建工程建设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奖励、表彰等。从制度层面加以引导和规范,确保教师在学校基建工程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2.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任何活动只有经过有序组织,才能得以有效开展。教师参与学校基建工程建设,必须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专业教师的实践锻炼不是教师个人行为,应建立以项目组为单位的实践锻炼团队。根据基建工程的内涵、性质、特点,结合专业特点,由学校基建部门精心设立项目组,如工程施工项目组、建筑水电项目组、工程监理项目组等。教务部门要科学组织,会同各系、教研室,合理安排专业教师加入相应的项目组,如建筑规划专业教师加入方案设计项目组,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教师加入工程施工项目组,电气工程技术、给排水专业教师加入建筑水电项目组等。学校要有科学、具体的实施方案,对各项目组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组织管理、考核检查、成果鉴定等都要有明确规定。
(三)细化教师参与学校基建工程建设目标
专业教师参与学校基建工程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当然,如果仅有目标,而没有目标达成的办法,这样的工作就会显得毫无头绪,目标也难以达成。为更好地完成目标,必须进行“任务驱动”,将目标不断细化,进一步明确具体的任务,这样才有利于增强教师实现目标的动力。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组织各专业负责人认真讨论,根据基建工程建设管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并结合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资源开发等,拟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教师实践锻炼任务书。任务书内容应包括实践锻炼时间,实践锻炼的专业方向,实践锻炼应掌握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规范等。例如,在学校基建工程建设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的具体任务是认识施工图集,熟悉工程施工组织进程,了解工程关键阶段施工过程及规范,掌握新的施工工艺,拍摄、搜集施工现场专业教学资源;工程监理专业教师的任务是了解工程建设勘察方案,参与验收勘察成果,了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费用控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合同、信息等,了解工程质量缺陷并对缺陷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修复建议,结合工程进度拍摄、搜集相关教学资源等。目标细化得越具体、越明确,教师就越明白该做什么,应做到什么程度,这样就越容易达到既定目标。
(四)物化教师参与学校基建工程建设实践成果
教师参与学校基建工程建设的效果如何,主要看教师在实践中有无收获。不管是实践意识的增强,还是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必须有物化的成果来体现,这是实践效果最具说服力的证明,也是学校对教师实践锻炼进行考核、评价的有力依据。在基建工程建设项目结束后,教师必须按要求提交物化成果,主要有实践锻炼日记,实践锻炼总结,用于教学的反映建设项目重要活动、里程碑事件的影像资料,或反映施工进程、建筑结构关键部位、施工控制关键环节的影像资料,本专业核心课程中重要节点的教学情景设计等。此外,根据实践项目的不同,还要提供其他物化成果。例如,参加工程施工任务的,要求提交一套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参与方案设计的,要求针对某项目的设计方案提交一份合理化建议;参与工程监理的,要求提交一套监理大纲或监理规划;参与招标和工程造价的,要求完成一套工程造价书中工程量计算或算量软件的建模等。有了物化成果,才能对教师参与基建工程建设活动作出公正的评价,这些物化成果也就成为教师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基建工程建设这一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并加强过程管理,这必定对提高工程建设效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日恒.做实教师下企业实践 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5).
[2]傅彩虹.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实践与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异地挂职总结范文5
一、做好女职工工作对女工干部的要求
做好企业女职工工作,就必须对女工干部有较高的要求。首先,做为女职工干部应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做到这一点,必须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以工作为重,以广大女职工利益为重。树立朝气蓬勃,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热爱女职工工作,心系女职工,满腔热情地为女职工说话办事、为女职工谋利益。要求女工干部要带头更新观念,敢于突破旧的思想模式,打破传统工作格局,探索女职工工作的新途径;其次,做为女职工干部应有精湛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女工干部的工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较高的理论水平是服务好女工工作的根本保证。业务知识水平是女职工干部工作能力的体现。业务知识包括有关女职工的法律法规知识,女职工工作职责、工作方法、工作规律等专业知识。这些是女职工干部知识结构的主体。同时,女工工作涉及到政治经济、历史法律、婚姻家庭以及心理学、科技和管理学等,掌握这些知识也是女职工工作岗位的必备条件。女工干部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做好女工工作。再者,女职工干部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是做好女工工作的根本。
二、提高女职工干部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企业女工工作中,提高女职工干部的工作能力包括提高组织活动能力,宣传鼓动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如何提高女职工干部的工作能力,需要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得以不断提高。主要途径有:1、岗位培训。岗位培训是针对女职工干部所在岗位需要而进行的业务知识培训。新上任的女职工干部一年内应接受一次轮训。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要根据上下结合、内外结合、分级实施的原则,每年有计划地培训专(兼)职女职工干部。上下结合,即参加工会的培训与本级工会培训相结合;分级实施,即上一级培训下一级,逐级开展培训。培训的指导思想应本着“学以致用”的方针,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及需要设置不同的课程,力求突出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培训形式可以是系统正规的长期培训,也可是一周至半个月的短期培训或针对性培训。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组织女职工干部到女职工工作突出的单位学习,举行现场经验交流,从而使女职工干部增强认识,看有榜样,学有示范。2、岗位成才。岗位成才是指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成才。实践出干部,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女职工组织应为女职工干部提供大胆实践的机会,创造实践锻炼的条件。女职工干部则应抓住实践中的各种机遇,在工作中磨炼意志品质,陶冶道德情操,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决策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才能培养、张显和完善自己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缺陷。除加强基层工作锻炼外,还可采取岗位轮换、挂职、交流等方式,使女职工干部能够在多种环境、多种岗位上得到锻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3、异地委培。企业内部没有培训干部的能力,可以委托工运学院举办专修班或进修班,培养女职工工作的专门人才,也可以将从事具体工作的女工干部送到高等院校进修深造。4、报告会形式。举办有关女职工工作的讲座、报告会、研讨会、也是一种快捷简便的提高女工干部素质的方法。不仅可以就企业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也可以就某些热点、难点问题邀请专家进行专场讲座或报告,扩展思路、开阔眼界。也可以就女职工工作计划中的工作重点进行讨论,集思广益,使年度工作计划顺利完成。5、自学成才,自我达标。女职工组织要鼓励女工干部在工作之余参加电大、函大、自考等成人教育的学习,坚持在职自修提高。女工组织积极开展女职工“自学成才,自我达标”的终身学习的观念,有计划地安排读书自学,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女职工干部自身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危机感,结合本职工作需要自觉制订学习计划,广泛阅读有关女职工工作的业务书籍,坚持不懈地通过学习提高自己。6、开展业务知识竞赛。女职工干部参加脱产学习培训的时间毕竟有限,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女职工组织可通过举办演讲赛、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论文评比等活动,促进女职工干部提高理论水平、调研能力、演讲能力和写作能力。7、制定强制措施。利用文件的形式,规定女职工干部每季(月)上报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活动次数、投稿件数,以提高女工干部的写作能力。为提高女职工干部的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在开展 征文、调查报告、新闻投稿、下发通知时,要求必须以电子文本形式上报,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培养了女职工干部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三、阻碍女职工干部工作能力提高的几个因素
当然,提高女职工工作能力也离不开企业对女职工干部的大胆使用和培养。目前,在煤炭企业中女职工干部得不到应有的重用,其主要表现在:1、女性职工提拔较难。例如一家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职工总数万余名,女性副处级以上干部只有3名。科级女干部也只是屈指可数;2、对女职工组织建设重视不够。在企业中,许多新建单位没有及时成立女工组织。成立女工组织的单位女工干部享受待遇的也很少,女工干部享受待遇的只占应享受待遇的48,且享受应有待遇的女工干部数为零,即为通常所说的“降级使用”。原因是基层工会不是成立组织的最终决策机构,即使成立了女工委,也解决不了女工主任的待遇问题,这也是女工干部工作积极性下降的原因之一。3、女工干部参与民主管理较难。有些单位的女工委员会主任甚至不是本单位职工代表。这些因素对于女职工组织建设、女职工整体地位的提高以及提高女工干部的工作能力等各方面无疑是个巨大的障碍。
异地挂职总结范文6
从中小学校长职业专业化转变层面看,校长专业化就是校长职业从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校长个体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基于中小学校长培训给校长群体带来的专业化提升优势,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通过专业化培训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水平。
国外中小学校长培训研究比我国略早,培训模式也是建立在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模式:
1. 问题中心模式。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将医疗教学模式引入校长培训,该模式以校长已有知识为基础,提升管理技能为培训目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校长积极思考,探寻问题解决的新见解、新方法。主要包括问题设计、问题探究、成果汇报、评价反馈四阶段。该模式强调先问题后学习,以问题为导向,校长是主动学习者,教师是促进者和设计者。
2. 同辈互助模式。该模式由美国旧金山远西实验室教学管理研究所设计,以教学特性、校长需求及成人学习特点为理论基础,强调为校长提供批判性检查自己和其他校长行为的机会,培养校长全新的思维方式。校长在相互学习、探讨中反思个人管理行为,提高管理能力。操作过程包括观察、反映式访谈和领导结构框架构想三要素。
3. 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模式。国外校长培训中心试图参照医疗、建筑等行业做法,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培训教育管理专家。强调校长的自主学习是成人学习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由此参培校长成为反思实践者。
4. 辛迪加模式。这是澳大利亚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它采取全封闭式的讲座、个案研究、参观学校、辛迪加小组讨论等完成对校长的培训。按照校长经历组织、设计工作并促使合作,校长轮流当主席,加深校长之间的认识与了解,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当地教育行政官员倾听并评论和建议。培训学院帮助校长运用知识,营造辛迪加学习氛围,并将培训过程制成影像资料,再分析各自的表现,提高自我认识的客观性。①
5. 校长专业资格模式。英国教师培训署根据《国家校长标准》,先后推出“国家校长专业资格”(NPQH)、“校长领导与管理计划”(HEADLAMP)及“在职校长领导计划”(LPSH)三个互相联系、逐步递进的校长培训计划。以NPQH为例:NPQH是校长上岗的必要条件,是英国现有三个校长培训计划中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多、程序最复杂的一个计划,分为申请、入门、发展、最终评估四个阶段。只有通过最终评估的校长,才有资格参加校长岗位竞聘。
这些专业化的培训模式注重培训的科学性、有效性,使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研讨与交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性与个性化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各国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发展。
培训实施的载体就是具体的培训模式。通俗地说,培训模式就是指,根据“培训目标”的要求校长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学习,以及校长与专家在什么情景中学习。
建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基本条件是要与校长的工作情境高度相关。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内涵建构可概括为:
1. 培训目标指向“学校发展”而不是“校长发展”。致力于促成学校之间的师生结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此带动学校发展。
2. 培训数量指向“团队合作”而不是“专家讲授”。注重团队智慧,促进团队发展。
3. 培训内容指向“问题解决”而不是“理论提升”。直面学校发展困境与难题,使培训效果迅速转化为工作质量的提高。
4. 参培身份指向“角色多重”而不是“受训校长”。参培校长是真正的培训主体,既是学习者、观察者,同时也是专家、导师。
(一)我国现行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基本梳理
我国中小学校校长培训工作自“八五”以来,经过了初级到高级、团体到个体、粗放到精细的发展过程。从全国一统、自上而下的简单化组织培训到统一与多样化组织培训相结合,从看重校长队伍(整体发展需要)到看重个体校长(个性发展需要),从校长一般职业培训到校长专业化发展,推动中小学校长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但与此同时,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也面临着发展的“高原期”、“沼泽地”。从多维认知的一般视角看,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在培训目标、培训课程、培训模式、培训管理、培训质效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整体要求。②
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大体归纳为8种培训模式:
1. 课程进修培训模式。这是典型的学科教学模式,以学分为控制、以证书为导向、侧重系统学习理论知识。课程讲授一般依托各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及相关高等学校。根据培训要求,确定培训课程、培训教材、培训形式。课程研修模式可在最短时间内,较系统地传授教育管理知识,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但课程进修培训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与校长实践导向的工作需求存在距离。同时,培训中忽视校长作为成人学习的特点,不利于校长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 案例教学培训模式。该模式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校长引入教育实践情境中,通过专家与校长、校长与校长间的互动、平等对话等提高校长面对复杂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它既能训练参培校长的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还可通过案例的学习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在培训实践中,案例使用和开发中的“人工化”、“不切合实际化”,不利于激发参培校长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机制设计不良,授课专家“一言堂”,容易形成“路径依赖”,无法启发校长们对案例进行批判性研讨;校长没有足够精力和时间了解案例的背景知识、查阅相关的理论和原理,课堂讨论实效性差。
3. 课题研修培训模式。该模式是基于行动学习和实践共同体理论而建构的教学培训模式,提出学会学习是个人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更关注对校长已有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该模式实践中形式化现象严重:(1)课题研修培训模式定位不准。校长常对行动学习内涵及行动研究实施步骤不了解,将行动研究学术化,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热情骤减。(2)课题研究小组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课题研究小组是由参培校长、指导教师形成的实践共同体,是一个交流思想、共享知识、分享专业成长经历的集体。目前,实践共同体的建构缺乏积极的组织和激励机制,运作不顺畅。
4. 任务导向培训模式。该模式以任务导向学习框架为基础,从满足校长专业发展需要、关注校长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特点为出发点。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课程模式、案例研究模式、同伴互助模式、问题中心模式。
该模式注重现场操作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要求校长在真实、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参与研究。这种培训模式可以克服传统培训实践活动中观念与方式脱节、忽视校长教育背景及非情境性教学的弊端,关照校长的个性差异,发展校长专业自主意识,使学习过程成为造就有思想的实践者的有效平台。③
5. “层级导师制”培训模式。该模式根据校长专业成长阶段,让每个校长的参培角色双重化。每位校长既是学习者又是指导者。校长们向高一层级的导师请教,努力反思,也为下一层级的校长提供指导帮助,这也是不断自我反思与提炼的过程。④
6. “聚焦诊断”培训模式。该模式借助培训集体的团队力量,围绕某个主题,对某所学校进行“聚焦式”的分析与研究,找出影响学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聚焦诊断”培训模式整合了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的优点,把培训工作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更具实际启迪意义。
7. “问题探究主题研讨”培训模式。该模式以关注学校实际问题、提高校长研究水平为重点,把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运用于校长培训活动,并以科研与培训整合为目的。建构流程是:(1)培训机构精心设计和组织,引导校长仔细观察本校的教育实践过程;(2)从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提炼带有根本性的关键矛盾;(3)反复论证、确定研究课题;(4)围绕课题,组织开展具体研究活动;(5)通过不断反思,获得课题研究成果。
8. “异地研训”培训模式。该模式是一种从封闭培训走向开放培训的有效培训模式。
(二)现行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局限性的分析
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存在以下几点局限性:
1. 以传授理论为主的培训,局限在于学科化、被动化。这类培训模式以课程进修为特点,它的变式包括专题式培训、教育考察—会诊模式中的第一阶段的集中学习以及课题研修第一阶段的理论学习。主要特征是以学科教学为主,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为依据组织。这种课程建构与校长工作的逻辑结构不符,降低了校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新学的理论知识在校长被动学习中也很难得到有效吸收和建构。
2. 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培训,局限在于表面化、形式化。这类培训模式以模拟实践情境形式为教学模式。它的变式包括模拟情境学习、角色扮演学习等。主要特征是需要校长和培训者对问题情境做出完整描述,对培训者的要求很高,要在整个模拟情境中起到发起者、指导者的作用。
其局限体现在:从案例来源看,校长没能成为形成案例的主力军,更多地依靠培训专家寻找案例,案例的质量和真实性都大大降低;案例收集不规范,培训机构尚未形成高质量、有代表性的管理案例库,在案例使用和研究方面比较随意;缺乏完整缜密的案例阐释,任务描述不清,使案例研究流于形式,校长不能进入情境,造成案例教学的形式化和表面化。
3. 以课题研修为主的培训,局限在于理论化、差异化。这类培训模式基于实践情境的行动学习,特征为:强调校长自身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进行反思,强化问题意识。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校长系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局限在于校长对课题研修的认识有偏差,重结果轻过程,将研究报告学术化,研修目标发生偏移。研究定位和研究方法的不明确使问题研究停留在表面,也没能形成有效的知识建构。
(一)构建多样化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综合体系
1. 确立专业化的培训目标。这是培训模式专业化的核心要素。校长培训目标应从学校发展方向和校长自身发展角度来确定,其目标的价值取向应具有时代性、主体性、发展性和实效性。
2. 设计专业化的培训内容。培训需求是确定培训课程的依据。一是校长个体需求,充分考虑校长实际,重视校长个性发展,关注校长自我实现,以此确定其接受培训的层次、类型及内容;二是学校组织需求,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为宗旨,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找出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是社会需求,要考虑教育的超前性,进行未来预测,提出战略性、前瞻性的发展思路。⑤
3. 确定专业化的培训方式。注重科学性与操作性,做到讲授与自学结合,研讨与交流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统一性与个性化结合。引导学员主动获取信息,联系实际,认真反思自己的办学理念与办学行为;以教育改革与发展、学校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载体,让每一位参培校长通过相互交流、研讨、碰撞,进而梳理、反思、总结,形成更加合理的办学理念与方略;组织学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挂职锻炼,由教师进行点评、对突出问题进行会诊。
4. 运用专业化的培训手段。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搭建包括网上学习和信息服务在内的多功能综合平台。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培训的专业化,通过现代化手段建立学习共同体,既可解决工学矛盾,也使多向选择式交流成为可能,提高工作、学习的综合效益。
(二)准确把握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实质,在培训模式的运用上采取多元化、专业化培训模式
专业化培训模式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程序性。构建和运用培训模式应准确把握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实质,从校长培训需求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教育状况、教改要求、校长的实际水平与学历程度等情况,分层次、分岗位确定相应的培训模式。
改变培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培训模式专业化的生成创造良好的政策、组织环境。传统校长培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培训部门对培训模式的选择运用与创新,限制了培训的能动性和中小学校长参培的积极性。行政部门在对培训质量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应给培训部门以更多培训自,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宽松的发展空间,激励培训部门在专业化培训模式的探索与改革上多下功夫,提升校长培训的质量与效益。
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要有新的理念、新的创造和准确的价值取向来定位,才能构建具有实效性、专业性、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培训机制。
注释:
① 褚宏启.校长管理智慧〔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
② 李方.教师培训研究与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
③ 夏芳.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比较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