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范文1

一、教材简介

《音乐会》一课选自人民音乐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册第四课,包括聆听歌曲四首、学唱歌曲两首,它们分别是:

(一)《游击队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所作,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

(二)《苗岭的早晨》是由作曲家陈刚根据同名口笛改编的歌曲。乐曲以明朗的旋律,展示了一副苗岭山寨山明水秀、春意盎然的绚丽图景。

(三)《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中的第五首,它原本是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后被改编成管弦乐曲。

(四)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作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乐曲为三段曲式结构。

(五)《我是小小音乐家》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声我是小小音乐家。

(六)《嘹亮歌声》这是一首曲调规整、词意富有意境的日本儿童歌曲。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对远山纵情欢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授课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学生对学習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掌握了正确的歌唱方法,具备了基本的识谱技能,但对轮唱的把握以及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有所欠缺,所以轮唱的把握以及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应成为本阶段学生的训练重点。

三、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内容,围绕音乐课程标准,本节课制订了以下三个维度课程总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创编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如小号、口笛、长笛等乐器。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四、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通过感受、体验、探索、实践等多种形式,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情绪,能听辨独奏乐器的音色,这是教学中的重点;能够带着美的情绪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并能够较好的完成轮唱歌曲的演唱,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五、教法说明

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所以通过以下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具体做法:情境法、教唱法、演示法、实物教学法。

情境法:通过电子设备和有感情的语言,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生动可联想的音乐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探究心。

教唱法:语言精练、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通过教师正确的范唱,使学生更直接的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听唱法:通过让学生直接欣赏、感受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后再歌唱,歌曲的难点就更容易解决,增加学生信心,更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图片、教具演示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学习内容,使课堂节奏更加紧凑,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实物教学法:播放视频文件,让学生模仿文件中的舞蹈动作,从情绪、韵味上着手完整并完美的学习该作品。

六、学法指导

在合理安排教法的同时本节课还十分注重学生学法的引导,使学生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具体做法设计为: 模仿法、教唱法和听唱法。

模仿法:模仿视频、置身情境、更完整的学习歌曲。

教唱法:通过老师的教唱,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给能更加生动的认识到歌曲,了解歌曲旋律以及歌曲的情绪。

听唱法:通过听、能够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听中随音乐歌唱,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情绪。

七、设计理念

根据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定位是让学生会学,即自我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始终坚持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教育理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发现、创造等活动过程中享受、掌握并创造音乐的美。通过聆听以及歌曲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音乐会愉快的场面,感受人们的愉悦之情,还能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歌曲。这样一来,既在无形当中也打破了以往枯燥的学习歌曲、记忆歌词的教学模式,又体现了学生自主,师生合作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过程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范文2

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与评价,以评价促进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杭州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工作思路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思想精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继续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与评价的探索,开展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和评比活动,做好新一轮高中音乐新课程实验和培训工作,加强音乐教师专业培训和音乐教研组长的培训,加强对学校的音乐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有效监控音乐教学质量,促进杭州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一)继续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

1.继续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1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6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6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7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

2.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要求各区、县(市)大力举行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以此来推进音乐新课程的发展。

3.加强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活动,6月份举行展示和颁奖活动。以此落实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促进器乐教学的实施。

4.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10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展示评比,12月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以高质量、高水平来体现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各区、县(市)认真做好三项评比的初评工作,选拔优秀者参加杭州市评比。

5.做好课改本学科的总结经验与交流工作。协同做好课改领导小组在教师中评选课改优秀教师工作。

6.按教研室要求对第三批实验区音乐新课程教学情况作一个抽样调研。以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为基础发现总结推广经验,以点促面,发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新课程的实效性。

7.继续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包括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音乐学业评价,以此促进音乐新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8.开展学能考试研究。结合新课程的精神,开展学能考试的调查与研究。积极制定学能考试审美与艺术测试方案和标准。

(二)积极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研究

1.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实验和培训活动。深入学习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领会思想精神,树立教学新理念,探讨新教材教法,为浙江省进入高中新课改实验作好充分准备。直属高中6月份举行《音乐课程标准》检测活动,并举行有关辅导讲座,以此来加强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音乐教师应对新课程的各种能力。

2.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直属高中2月份举行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讲座,5月份参加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6月底举行音乐课堂教学录像评比,12月举行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

3.开展音乐教学研究小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5月份在直属高中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4.加强高中音乐教师的各项专业培训。3—4月份举行《课标》和舞蹈培训,以此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5.结合杭州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战略,强化对基础相对薄弱的高中的教学调研与指导,同时调研与总结优质示范高中的教学经验,发挥优质高中的教学示范作用,带动全市高中教学。5月份在杭州高级中学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6.积极协助上级和有关行政部门做好高中音乐新课改实验工作。

(三)深入开展音乐学科教育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探索并构建“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音乐教学模式。

2.各区、县(市)在总结前期教改经验的基础上,举办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题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以此推广教改成果,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3.切实开展初、高中教改研究小组活动,以此培养一支教改、教研骨干教师队伍。开展音乐教改研究小组教学研究活动,举行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促进音乐教改的发展。

4.继续做好杭州市骨干教研组长的培训工作。研究本学科学校教研工作的规律与特征,探索更有实效性的音乐教研工作方法与途径,进一步提高教研组长培训的实效性。同时,支持各县区开展教研组长的培训。

5.继续推进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研究。开展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继续加强学生“个性化、合作化与活动化”的研究。

6.继续大力推广省级一等奖课题《小学等级制学业评价研究》的成果。

7.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制定学生音乐学业评价和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促进音乐新课程的健康发展。

8.协助做好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工作。积极制定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方案。

(四)完善地方课程建设

1.继续实施地方性综合课程《我与杭州》。完成五、六年级和九年级的教材编写任务。加强《我与杭州》教材的培训工作,加强该课程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推进地方课程建设和评价研究。

2. 加强“杭州教研网”的建设,继续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协同教育技术中心做好网上中小学教育的资源库建设。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6年2月15日

2005学年第二学期音乐学科主要工作(直属高中部分)

2月份 布置新学期音乐教研工作

大组成员会议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辅导讲座

3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4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舞蹈培训

5月份 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评比

6月份 音乐录像课评比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检测

大组成员研究学科教研工作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区、县[市]部分)

2—4月份 区、县(市)举行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5月份 新课程音乐案例评比

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

6月份 义务教育新课程第7轮骨干教师培训及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

颁奖活动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音乐教研员工作会议

其 他: 杭州市第18届教学论文评选、课改优秀教师评选

第三批实验区新课程教学状况调研(同局)

杭州市第2次教研组长培训

举行《我与杭州》、《人与自然》、《廉洁专题教育》教学研讨会

地方课程《我与杭州》教学案例评比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巧妙设问 有效性

新课程的设问理念改变了自孔子以来就一直提倡的“师问生答”的设问模式。不少教师为了能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设计了很多问题让学生“思考”。简单的满堂间带来的不过是学生的简单参与,并没有真正地走进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课堂设问中。一个巧妙的设问可能会引发学生的一场思维革命。那么,怎样设问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对小学的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课堂设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如何改进课堂设问进行探讨性总结,以达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课堂设问存在的问题

某小学的音乐课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老师把不同区域的《茉莉花》视频、音频比较一番后问了几个学生同一个问题:“你听了这些民歌后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很优美、很柔和。”老师所期盼的效果并没有如期出现。为何在该教学活动中老师没有真正得到所期盼的效果呢?

1.问题的设置没有坡度,指向单一。老师简单的提问诸如“是不是”或者“对不对”,没有循序渐进的坡度,问题单一性太强。问题的本身其实已经给了学生明显的答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无需做复杂的多视角思考。这种易于设置、易于操作、已有确定结论的设问好处在于既套用了新课程理念又便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但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空间的拓展来说没有一点实际意义。

2.事实性和选择性的设问,缺乏技巧性。事实性设问是指教师设置了诸如“这个曲子的名字是什么?”或“那首歌我们什么时候学过的?”等问题,表面上看是个问题,但其所指向的答案是明确的,也是唯一的,没有太大的思考价值,这样的设问没有为学生提供思维拓展的空间。选择性设问是指教师设置了诸如“好听吗?喜欢吗?想不想学?”等无疑而问的问题。这样过于简单、毫无意义、带有明显暗示性的设问,学生心里早已有数。这些为了达到引人思考的目的设问,没能为学生提供思维拓展的空间。

二、灵活运用课堂设问

某小学教师在讲授“前十六后八”的节拍时,选用了一个小鼓和包含着前十六后八节奏的绕口令作为辅助练习道具。她对学生说:“现在小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助小鼓解决困难吗?”她把绕口令一分为四放在信封里交给四个讨论小组。经四个小组的学生讨论、展示成果后,教师问:“小鼓在你们的帮助下,已经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你们听听,小鼓想对你们说什么?”接着,她用鼓棒在小鼓上敲出了一个“前十六后八”节拍。

从上面这个较生动的教学案例中,本文对如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设问做出如下总结:

1.巧妙设计,精设促思。独立性差、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是小学生的特点,课堂的设问就显得至关重要。上述案例中小鼓遇到了学习困难,让学生们帮助小鼓学习,在学生们的“帮助”下,小鼓“顺利”地学会了这个节奏。学生的思维已经跳出了原有思维的框框,拓展思在那一刻找到了空间。

2.掌握特点,创境设问。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在情境与设问的交融中找到问题所在,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得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上述案例中老师把小鼓拟人化,把小鼓遇到的困难绕口令形象化,把绕口令一分为四让四组学生讨论、练习,让困难“强大”却又留有“战胜”它的空间,让小鼓“弱小”却又留有“以弱胜强”的勇气。设问创设的意境,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亲切的形象,让小学生更乐于去接受,从而兴趣更浓地去学习。

3.连环设问,问少意精。一个主从关系清晰的连环设问,对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有着其他设问模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它需要老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和敏锐的思维。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范文4

一、如何组织教学团队来承担音乐教育学“三课”

音乐教育学“三课”的课程实施,首先面临的就是师资问题。原来只有一名教音乐教学法的教师,现在―下子要开设三门课程,如何上?谁来上?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我们意识到,在一个地方院校,要开设“三课”,必然要有一支能承担这项教学以及教学改革重任的团队。我们既没有先做师资培训再进行课程改革、承担新课的条件,也不可能再去招聘新的教师。于是,本着教师在课程实践中不断成长、进步的思路,采取在实践中摸索、积累经验,最后达到师资培训效果的方式,从一开始采取由多位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学组织手段。第一轮,我们先组织团队,以音乐教育学教学研究室的师资为基础,由八位教师共同承担这三门课。这样,在一学期事先统一的课程设计中,每位教师都要精心准备每一门课的某几个章节。好处是不但讲得精,而且每―种类型的课也都尝试过了。到了第二轮,再根据每位教师的长处,由两位教师共同上一门课。到第三轮,每一门课已经形成有该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在人员和教学内容安排上,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学科背景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并且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个阶段由于经常开展研讨、交流等教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师间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脱节。

二、“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教学的主体思路

“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教学容量大、理论性强,面对这样一个教学领域,我们的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学习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为出发点,结合学生自身经验,学习和理解各种音乐教育思想

我们首先认识到,应当通过音乐教育理论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一种教育价值观,对教育价值观的培养,首先要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教育原理和教育思想。在“音乐教育学理论”课上,除了介绍中国以及外国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概况,我们还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设计了讨论课。如在先秦诸子音乐教育思想的讨论中,学生开始非但难以理解,甚至给予贬斥。经过教师的详细讲述之后,我们发现,当学生了解了当时的社会情况,理解了历史人物的心理后,就能够自然的进入到讨论的语境中,并能够理解孔子等历史人物音乐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价值观念,进而就会对先前的某种偏见甚至相反的意见进行反思。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的主题,也就从“他怎么那么做”变为“他为什么那么做”,进而成为“我当时会怎么做,我现在会怎么做”。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正确地理解各种音乐教育思想,并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建立联系。

2.在专题研究成果的讲授与研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承担起一个教育思考者的责任,启发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未来的教师特别是进入中小学等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师,不应该是只会照本宣科的人,更不应该是不会思考、表达和批判的人。就目前的普遍情况来看,音乐专业的学生往往在这方面都是相当欠缺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多位教师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启发式、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注重事例的分析,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注重引导、启发,让学生在课堂中展开较为充分的讨论,同时根据教学的进度和学生的经验水平,适时地插入一些专题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当前某些研究成果的专题讨论,收效明显。

3.课内学习讨论和课外调研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思考能力

在“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中,我们并不是一味地进行理论灌输,教学中也适当提供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教学实践的机会,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我们一方面通过对基础教育领域中的音乐教育改革的介绍和分析,使音乐教育课程成为学生了解音乐教育现状和社会的一个窗口;另一方面通过其他课程给学生提供观摩、模拟和实习教学的机会,启发学生将这类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去讨论、去认识,这对于学生适应未来的教学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三、“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既涉及音乐的课程论、教学论知识的讲解,还要以实际的教学经验、教学组织活动为依据,甚至要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训练来提升理论分析、归纳能力和认识能力。教学方式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类型:

1.对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理论的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论仍然需要教师进行讲解,但不是采取单纯讲解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和研究的方式来教学。在教学中还可以请学生当“老师”,进行相关内容的讲授,最后由教师做归纳、总结。通过这种互动、探究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

2.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评价来认识音乐教学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虽然并不直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际演练,但并不是不需要关注教学实际。事实上,在课堂上通过对教学案例及教学组织活动的分析和评价来学习音乐教学理论,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让学生了解如何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评价,我们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到当地的中小学进行教学观摩,然后再就相关的教学论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不仅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欢,也让教学形式变得非常生动。

3.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授“美国音乐教育”这一专题时,教学中并没有只作单纯的理论讲授,而是结合教师曾经在美国访学的经历,同时充分发挥教师在钢琴即兴弹奏上的优势,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美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成果进行讲授,使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在讲授“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章节时,也不是一上来就对相关概念进行阐述,而是先通过一首歌曲的弹唱,结合一段能够体现这一主题的音乐故事来进行讲解,使学生形象地体会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音乐学习中的作用。这样的授课形式能够较好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4.拓宽教学渠道,提高学习主动性

在“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中,除了注重课堂教学,我们也同时开辟了第二课堂。绍兴市教育部门举办的中小学教师技能比赛、国家及省教育专家的讲学和教师培训活动,都成了我们可以随机选择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采、接触了丰富的教学内容、领略了独特的教学策略,回校后,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拓宽教学渠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

“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我们特别注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探索,并形成以下三个方面的经验: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中,我们一直强调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面对的是全班40多个学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这也同样是学生今后在基础教育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对此,我们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学生一致建议,以自愿为原则,由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教学片断、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实践。每组同学有不同的学习分工,以做到能力互补。例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上讲台进行说课或讲解案例时,各组就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推选出代表进行15分钟的说课,或进行教学片断实践,然后再由教师进行随堂点评。采取这种方式,各组的教学案例设计不会有设计内容上的重复性,教师也减少了负担,有时间和精力尽量照顾到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

2.利用“班级博客”,以任课教师的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评价,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如果仅仅从技术操作层面对学生分析案例、讲解案例,或单纯进行理论说教,均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要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法方面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任课教师要以身作则,让学生从主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评价等方面直接体会和认识到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这就是“以身示范”,以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带动、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我们要求以班为单位,在网络上建立班级博客。学生可以以小组或个人的名义,将对课程学习的认识和教师布置的作业,发到博客上面。教师可以直接在网上对作业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也能看到相互之间的作业并进行互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就开始进入新的教学阶段,教学主题就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方式具有多样性,而电子档案袋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教学评价工作更简单、有效的新的评价工具。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博客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明确了正在做的就是过程型电子档案袋,随后深入到对评价的量化、质化的标准进行讨论,得出评价标准不能采用一锤定音的形式,需要有针对性,并将讨论中形成的对于教学评价的认识,在此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

3.随机性评价和电子档案袋评价方式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的课堂实践不断作出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我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进行评价:一种是随机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一种是采用电子档案袋的评价方式。

这里讲的随机性课堂教学评价,不同于在中小学生课堂上经常使用的鼓励性评价方式。我们面对的是心智成熟,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大学生,因此,学生在课堂中进行10分钟左右的说课后,教师会利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说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们一般都会虚心的接纳并及时做出修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并不是各组的教案都有机会在课堂上获得随机性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互补,我们就采用了另一种评价方式――电子档案袋评价方式。这是在课堂之外,在班级博客中进行的评价。班上每组学生的教学设计案例,都会放在博客中展示。教师可以较详尽的对其进行评析,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相互借鉴、学习并共享教学案例,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五、音乐教育学“三课”的教学成果

音乐教育学“三课”,通过近五年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可以说已初获成效。学生的学习比以往更自信、更主动。学生不仅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在教学技能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从教学实习的反馈中可以看到,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所在学校校长、教研员和音乐教师的好评:从各市县的就业考核反馈中也可以看到,我院的毕业生课堂教学能力胜出省重点高校的学生。在省大学生教学枝能等比赛中,我院学生也屡获佳绩。

与此同时,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也获得提升,形成了一批科研成果。先后完成了部编教材《小学艺术课程与教学》。出版了专著《音乐教育学核心课程建构概论》,“音乐课程与教学论”、“音乐教学法”两门课程获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立项,教师的科研论文也获得多个省部级奖项。

音乐教育学“三课”是我们存音乐教育学学科与课程建设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虽然这种探索在初期已显示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说,仍然有相当的距离。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国内音乐教育改革中各种好的经验,以进一步促进音乐教育学“三课”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体验音乐》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小学古诗;课堂教学;初探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经》,到老幼妇孺都能吟上几句的唐诗,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古典诗歌文化,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如何进行传承和发扬呢?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感受到古典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呢?这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进行古诗教学的呢?下面以《寻隐者不遇》为例,与大家进行一下探讨。《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是以“推敲”著称的苦吟派诗人。这首诗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记述了诗人寻访隐者没有遇到,而与小童子进行对话的情景。不同的教者对于这首诗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第一个教学案例是这样的:教学伊始,教师告诉学生要讲一个故事:唐朝有一个叫贾岛的诗人,有一天他一边骑驴在街上走,一边在琢磨一首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无法决定是“敲”好,还是“推”字更妙。由于他过于投入,不知不觉中闯入了当时大官韩愈的仪仗队,被带到了韩愈的面前,韩愈告诉他,敲字更为精妙。教师问学生:“你认为贾岛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学生非常积极的进行了回答。接着,教师利用投影出示了《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进行了范读,总结出古诗的节奏,让学生跟读,小组读,指名读。在学生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背诵的基础上,教师利用投影出示了诗中几个重点词的意思:寻——寻访;隐者——隐居的人;言——说;只——就;此——这,让学生根据提示来说一说这首古诗的大意。经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介绍古诗的大意了。然后,教师再次提问“松下问童子,诗人向童子问了几次,分别是什么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非常吃力地回答,一共有三次提问,分别是:你师傅去哪里了?去哪里采药了?你能找到吗?教师紧接着问:“三次提问?诗人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学生好像有点摸不到头绪,在教师的一再提示和暗示下,勉强回答出来。最后教师进行了适当的拓展,介绍了“岁寒三友”松竹梅的象征意义,从而引出了学生对诗人寻访的隐者进行了想象中的评论。另一位教师讲授的也是《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导入环节非常的自然,他说:“今天我们和诗人贾岛去拜访一个人,你知道他拜访的是什么人嘛?他见到了吗?我们的诗人根据他的寻访过程写了一首小诗。”出示课题《寻隐者不遇》,教师进行范读,和学生一起总结了读这首古诗的节奏。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读。接着教师有提了一个问题:“你能根据这首古诗画一幅画吗?你觉得幅画中应该画上什么?”学生很容易的就给出了答案,画里应该有高山、雾、白云、松树、小童和诗人。教师紧接着又给出了一个问题:“诗中的哪些内容是画不出来的?”毫不费力学生就知道,童子和诗人的对话是画不出来的。“你有办法将他们的对话表现出来吗?”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进行表演,将诗人和童子的三次对话展示出来。然后教师又问道:“诗人为什么会写松下问童子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积极地思考,山中树很多,为什么单单是松树,必然有不同的意义。在我国的古代传统文化中松,白云和高山都是高洁品质的象征,从而引起学生认识到,诗人寻访的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而是具有高尚品质的世外高人。最后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作的机会,你曾经寻访过什么人,没有遇到,你能有一首诗记录下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热情高涨的投入到了自己的创作中。有的学生写到“花下问同学,言师开会去。只在校园中,人多不知处。”两个教学案例对比之下,我们很容易的就发现,第二个更精妙,在课堂中学生表现更加自如,为学生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怎样才能取得第二个案例的教学效果呢?

一、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古典诗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叙事诗,另一类是言志抒情诗。叙事诗讲述的通常是一个简单的小故事,甚至是一个场景。无论是哪种诗,它都是一副意境幽远的画,有诗情自然就有画意。在教学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教学资料收集要充分,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灵活的处理。第一个教学案例的执教教师的教学准备也十分到位,但他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效果却不是令人满意的,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反复诵读,品味古诗的美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是一个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对学生的精神也是一个美的洗涤过程。中国古诗由于在创作形式上的要求,使它具有了语言美,音乐美和意境美。中国的古诗尤其是唐诗讲究平仄和押韵,这样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感特别强,韵味十足。同时在语言的使用上,很多时候是一字意义无边,如白居易的《鸟》中“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一个“望”字,让人遐想无限。这就是中国古诗的魅力,简练的语言,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寥寥数字,就在读者的面前呈现出来了一个气势磅礴,奔流不息的黄河。在古诗的教学中,我们教师绝不了缺少这份美的感悟和教育。第二位教师通过一副画,就为学生呈现出了一个幽静的场景,让我们对那位隐者的身份和品质展开了想象,而第一位教师的教学中就是因为缺乏了这份美感的教育,是整堂课黯然失色。

三、教学方法要多元化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范文6

作为一名长年在农村小学任教的体育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

的现状较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只是做做准备活动、

做做游戏、打打篮球,完了就让学生在操场进行自由活动。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

,很多人对偏远农村小学的体、音、美 三科教学戏称为“唱音乐”“玩体育”“

画美术”。现行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

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可实际状况是:大部分家长只重视孩子

的文化课成绩,很少有人关心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发展。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针对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设计

了若干个教学案例,目的是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同时在玩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

力。

二、体育教学案例在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效能分析

1.从思想上以动机教育促学生创新教育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标不同,往往影响着体育锻炼的效果。目标明确的学生会

在种种体育活动中坚韧不拔,其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和过程更具有创造性,能进

行扩散思维练习。学生参与过程—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探讨—分析并处理过程—

汇报结果的方法,能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扩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都勇于创新、乐于创新。

2.从内容上创设情境进行创新教育

案例:立定跳远教学

教学“立定跳远”时,可通过小青蛙找妈妈的线索来教学:

(1)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装扮成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在找妈妈的途中遇到小动物,

指导学生模仿小动物做准备活动。

(2)遇到小河,要踏石过河(专项准备),要过比较宽的河,进行立定跳远的训

练,看谁的本领学得快。

(3)小青蛙学到了本领,勇敢地过了河,在稻田里消灭害虫。于是,他们拿起武

器(小沙包)去消灭害虫(投准)。

小青蛙终于找到了妈妈,与妈妈一起载歌载舞(放松活动)。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符合小学生好奇、善于模仿的特点,并巧妙地利用游戏代替

枯燥的动作技能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性。

三、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欲望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创造的个体,要从小激励学生有创新的欲

望。

案例:玩呼啦圈

一般在玩呼啦圈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在腰间转动,而我却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启

发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各种思维活动。 (1)扩散思维:圈可围着手、颈、上臂

、膝旋转,也可单腿进行等。

(2)求异思维:呼啦圈摆在地上一个个相连,可进行单腿跳练习或单跳双落练习

;一组学生手持圈竖成一排,另一组“钻山洞”练习等。

经过以上的创新练习,学生变得兴致勃勃,提高了创新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

创新欲望。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动作技能的要领,注重增进学生的体育知识的道

德的修养,更要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和锻炼的主人。

案例:学习弯道跑的技术

在弯道跑技术讲解中,教师先不讲课示范,而是让学生先进行练习,在练习中体

会弯道跑技术。在跑动中提醒学生注意直道和弯道上身体姿势的变化,在弯道上

左脚和右脚着地部位,两个手的摆臂幅度大小,最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体验

得出弯道跑的技术要领,教师适时进行表扬鼓励,认可学生的能力。学生自己归

纳,自主学习,又得到教师的认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弯道跑技术的学习。学生

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五、准备活动与整理运动的创新

准备活动的热身操节奏要稍快,整理运动的动作要柔和缓慢。教师可以让学生课

后分组进行编操,一组准备一套热身操,在音乐的伴奏下练习,以充分活动身心

案例:放松“照镜子”

游戏两人一组,一人模仿另一人的动作,要求像“一个人”在照镜子一样。

通过游戏,学生放松了身心,得到了美的享受;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满足了

他们的表现需求。

六、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通过自制教具,不仅弥补了器材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创造能力及表现欲望,使学生以更大的兴趣投入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接受学校教育最关键的阶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

要把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认真处理好能力、智力、知识、技术、技能与增强体质的关系,要像落实“双

基”任务一样,在每节课中抓好培养能力与发展智力的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兴

趣,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乐学乐用。体育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拓阔视野,

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段,加强教学研究,学习新理论、了解新信息、树立新观念、

掌握新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练习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因此,在体

育教学中,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时,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角度

考虑,积极挖掘教材中和生活中的可创造因素,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向学生

提供富有创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思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