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校;酒店专业;实习
实习是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教学环节,但实习过程中学生思想波动大、与客人发生争吵以及与同事领导相处不融洽等现象屡屡发生,最后导致中断实习。高校要针对这些状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实习质量和效果。
一、学生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要兼修
大多数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定位是应用型人才,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应该在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多下功夫,理论知识同样不能轻视。只有通过二者兼修,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要求的高级复合应用型学生。文化素养对于学生个人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它的教育、启迪、陶冶、审美等功能更多体现于间接和深远。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犹如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两条“腿”,专业技能让学生在专业领域内走更稳,而文化素养则使学生经过文化的沉淀和熏陶后综合素质更全面,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走的更远。只有推行“教书与育人”并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才能水到渠成的展示自己的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主线贯穿式教育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更为重要一些。通过跟踪学生实习情况我们发现,学生实习前往往把酒店行业想象的太美好,不理解服务行业的特殊性,所以实习时在对客服务中受到不平等待遇时会极度委屈,情绪失控进而产生对工作的质疑甚至产生退出的心理和想法。这与日常教学工作中忽视对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和职业信念的灌输有很大关系。因此,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主线贯穿式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条“主线”可以在入学初期、教学过程、实习过程以及选择职业等几个不同的阶段按照顺序循序渐进的完成。
三、实习单位选择要多元化
高校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有重要的把关责任,要尽量选择不同经营类型、对学生而言发展空间大、对于校企合作有完善成熟的管理经验的酒店做为实习基地,经过认真地考察合格后才能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实习单位时要从学生性格、日常表现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出现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扎堆”,导致一名学生有思想波动影响整个实习点学生情绪的状况发生。同时,对于学生们反映的实习单位存在的管理问题,要及时与实习单位沟通,使校企双方都能得到提升改进。
四、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提升
酒店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潜流失;酒店业;专业实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74-02
1 本科层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现状
1.1 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潜流失的相关概念
欧臻提出:“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专门为酒店培养的高级管理人才,但在目前我国酒店人才市场上这个群体并未受到酒店企业的青睐,同时这些大学毕业生也没有对酒店企业倾注应有的热情,而是流失到其他行业领域另寻他途。”他将这种流失称之为“潜流失”。
通过对大量的统计数据总结,绝大部分学者定义毕业生“潜流失”为酒店管理方向本科生在面临毕业时未选择行业内就业,或到岗后短期内跳槽、转岗流失现象。其定义的角度区别于酒店企业在职员工的流失。
1.2 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潜流失现状
(1)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行业内就业率低、流失率高
大量的高校就业统计数据和酒店人力资源结构显示大多数酒店管理本科生并未在酒店相应岗位就业,如下表所示,以我校2008―2010年三届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为例:
如上表所示:近三年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一直持续在较低水平,并呈下降趋势,行业内就业率不高,同时就业后流失率居高不下。
(2)缺乏竞争优势,流失方向多元化
在酒店专业性岗位的竞争中,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似乎更占优势,以笔者亲历的酒店招聘为例:某四星级酒店需要招聘酒店市场营销人员、宣传部美工、工程部弱电工、财务部核数数名,由于收到简历较多,通过一轮笔试和两轮部门面试,最后拟录取结果分别是来自市场营销、文秘、会计等专业的毕业生,其中只有营销部一名员工来自酒店管理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即使面对本专业对口就业方向时,酒店管理毕业生在招聘和使用中也不占优势,而他们却难以以明显优势去竞争其他专业领域的相应工作。除了继续深造或政策性就业外,最后往往分散在各个行业,就业领域与专业关联度低,流失方向多元化。
2 低就业率、高流失率带来的影响
2.1 对个人投入和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
酒店管理方向本科生构成旅游高等教育中一支重要力量,高等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但又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而是半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因此受教育者、施教者和国家都要适当分担它的成本,以湖北经济学院旅游学院平均学费为例:旅游本科四年学费2万余元,住宿费约4千元,该部分为硬性支出,还未包括四年的生活费、学校和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以及机会成本和隐性成本等,面临毕业时,大量毕业生选择另谋出路,四年的投入收效甚微。
2.2 酒店人力成本增高,行业发展低水平循环
酒店业进入门槛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现状很难吸引真正的人才,这也是毕业生在考虑就业前景时拒绝酒店的重要原因,同时酒店在招聘大学生时也抱着“招进来再看”的态度,没有将大学生员工的发展切实落实到人事管理流程中,最后还是面对人才的流失,于是又重新组织招聘、培训,如此的循环往复往往治标不治本,陷入“高成本、低水平”的循环发展中。
3 酒店管理本科生潜流失探源
3.1 酒店业行业性质对酒店管理毕业生吸引力有限
首先,随着旅游市场格局的逐渐变化,目前酒店业的工资水平较其他行业而言相对偏低,美国Occupation Outlook Handbook 中的资料指出:“Earning in hotels and other accommodations generally are much lower than the average for all industries.”首先,酒店薪金相较其他行业没有竞争力;其次,社会传统观念对一线的服务业一直存在偏见,且酒店的工作环境复杂,是犯罪行为的常发地;再次,随着国外高水平酒店管理集团纷纷入驻,行业体制发展日趋完善,提升机会减少。
3.2 人才需求的差异化与旅游教育同质化之间的矛盾
(1)酒店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酒店在面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时,要求有实践技能,同时具有管理者的眼光和潜力、创新的管理思想,针对酒店纷繁复杂的部门,需要的人才也是类型各样,例如前台接待的要求特点就是形象气质俱佳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如果是只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外语能力的毕业生,显然是无法胜任前台职位的。
(2)旅游高等教育总体规模扩展快,但培养模式趋同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院校扩展迅速,高等院校数量、在校生数量均不断扩大,根据历年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旅游院校数与在校生数数据公报,可以看出,2001―2005这五年期间,旅游高等院校数量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增加了122.8%,而在校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旅游院校总量增长的幅度,这些现象反映出高等旅游院校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结构不平衡,大部分的旅游院校在培养方向的选择时折中为偏重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加强旅游管理理论的教育,相应的实践教育内容没有跟上,同质化的教育模式使学生面对酒店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无所适从。
3.3 酒店顶岗实习对择业的影响
(1)经济效益第一位决定了酒店接受实习生的目的简单、功利
酒店企业接受实习生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实习生是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其二,名义上的校企联合可以增加企业的知名度,而旅游院系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酒店管理实践结合运用的能力;其三,协议的达成建立在各方利益妥协之下。以某一实习酒店为例,同酒店实习的13人中11人被分配在人手紧缺的餐饮部门(中餐、西餐和大堂吧),1人在前台,1人在客房,均为一线服务人员,半年实习时间,实习岗位的调动仅限于餐饮部内部之间,无任何管理岗位的安排。酒店根据自己用工情况分配实习岗位打击了实习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酒店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到位导致对酒店信任缺失
实习生遇到与酒店管理密切相关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地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倾向,笔者从湖北经济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08届、2009届共计79人的专业实习报告分析,得出影响毕业生不愿进入酒店工作的因素如下:部门管理不够科学;基本权益未受重视;授权不够;部门沟通不足;同事素质普遍较低;管理岗位实践不足;酒店业薪酬太低;服务行业环境复杂;老员工难相处。由材料可知,①酒店专业实习深刻影响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酒店工作的倾向;②实习生最终不愿进入酒店的主要原因为酒店管理水平较低。实习生对酒店的反馈说明如果酒店方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很难培养学生对酒店良好的印象和强烈的行业认同,进而难以招到高素质的本科毕业生。
3.4 酒店对人力资源认识的缺陷
杨效忠等的研究认为经过实习之后,酒店管理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一定变化,在将来选择就业时更侧重于个人的发展空间。然而目前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是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进入酒店后往往没有职业目标,在很长时间内处于摸索状态,一旦时机成熟便会选择离开。这种情况是酒店所不愿看到的,所以,酒店往往不愿意培养新人,结果酒店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不进行新员工职业规划―员工选择离开―企业更不愿意职业规划―更多本科毕业生离开”的恶性循环。
4 有效改善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潜流失的对策
4.1 科学合理的薪酬和福利机制
对本科毕业生最有效的薪酬体系便是与专科生和社会人员有差别的工资标准,提升制度的相对倾斜,通过能力与业绩等核心价值的薪酬体系使员工认识到个人利益与酒店利益的一致性,如酒店能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福利措施,如生日假期及礼物、奖励旅游等福利,更能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4.2 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结合
(1)酒店企业将实习的宽度扩大到老师,安排相应岗位供老师挂职锻炼,协助实习生管理;为酒店注入新鲜血液,从专业的眼光来审视酒店管理中的不足;更新老师的酒店管理知识结构,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引导学生与行业间的配适性教育。
(2)学生专业意识的加强需要行业内优秀人员的引导,旅游院校可引进合作企业优秀员工、管理者走进课堂与学生交流,可采取讲座、实验课、座谈等方式开展,教导同学们操作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安排酒店管理专家与高校合作制定酒店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3)定向合作培养优秀学生,笔者在法国波尔多市交流时了解到,当地很多酒店都与附近旅游院校合作培养酒店管理人才,酒店为学生支付一部分学习生活费用,学生根据协议在规定期间在酒店连续实习伴随整个教学过程,毕业后工作第一选择也是该酒店,这样的合作方式不仅仅替学生解决了部分学习费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定向的培养灌输企业经营理念与文化,培养行业忠诚感,同时他们由于有相当时间在酒店的锻炼,甚至可以在毕业后直接走上管理岗位,这样的合作模式值得借鉴。
酒店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实习学生 企业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办学,是指学校面向企业、社会开展联合办学,学校与企业相互渗透,资源共享的一种办学模式,是学校培养企业“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会展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尤其离不开这种办学模式,本文基于我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情况作的以下调查。
2008年9月,我系开设了应用英语专业(会展方向)。在前两年的教学中,我们与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原博览中心开展合作,将学生分期分批送到会展中心参加展会现场服务,使学生直观了解展会现场服务,提高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能力。
2011年3月,我系又确定郑州中贸、瑞成会展公司为会展专业新的合作实习单位,现已陆续派学生到这些公司开展实习,让学生感受会展招展工作流程,锻炼学生的营销能力。
除上述会展公司之外,我们还送学生到一些大酒店实习,从事客房、餐饮、接待等工作,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到规范的礼仪规范,提高学生待人接物的能力,提升学生基本素质。
一、出现的问题
学生实习工作主要体现在展会三个重要的领域:会展现场实习、展会招展实习和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因此在选择实习单位时也是基于这三个方面考虑的。但是,在这几年的校企合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列举如下:
1、学生方面:学生在展会现场服务的过程中对工作职位存在存在偏好和歧视:较受学生欢迎的工作是会议礼仪、接待,其次是服务台值班;非常受到歧视的工作是现场保洁。从学生在现场工作的情况看来,服务台值班人员普遍反映工作并不繁忙,工作主要涉及没收参展商违规使用的展具等,压力不大。做现场保洁的学生普遍觉得工作没有技术性,劝说展商不要在场馆内发广告起不到效果,热情不高。总的来说,学生认为课堂上学到的会展的知识在场馆的实习中运用不到。
场馆方面:对学生表现比较满意,但认为有些做保洁工作的学生工作缺乏积极性。
2、学生方面:如果说学生在展会现场实习中没用感受到太大的心理压力,那么,在会展公司电话招展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感觉到了做营销的艰辛。每次鼓足勇气拿起电话拨通客户号码,很可能还没有讲两句话就被拒绝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倍受打击,只有少数人能保持昂扬的斗志,自始至终不屈不挠。
公司方面:非常认可学生的工作热情和能力,有些学生甚至为公司签下了大单子,但发现工作时间学生有聊天和吃东西的现象。
3、学生方面:到大酒店实习,其特点是工作强度大,对体力要求也相当高,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在初期往往觉得难以坚持。
公司方面:非常认同学生们吃苦耐劳、敬业精神,但存在有些学生身体承受不了工作的负荷,中途想退却的情况。
普遍问题:学生希望实习单位给予一定的实习报酬,否则会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认为做会展就要做策划,这才是有技术含量的,对其他工作的兴趣不大。
二、问题的分析
尽管学校方面想方设法多为学生找一些好的实习单位,一些实习单位也欢迎学生实习为其带来经济效益,但现实中会存在学校、学生和企业利益上的一些矛盾:学校想让学生在实习工作过程各环节得到锻炼,煞费苦心为学生联系到一些实习单位;学生对实习工作的一些环节缺乏兴趣和热情;企业要承担培训实习生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这件事情要做到三赢,就要融合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者的模式。
1、学生方面:不同学生对不同产业的兴趣不一样。企业方面:展会依托所在地区的产业,不同产业的会展公司对人才素质要求亦有差别。学校方面:要调研省内优势产业会展公司,增加实习会展公司的数量,让学生到自己感兴趣的公司实习。
2、学生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展会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技能,如,会展策划能力、招展能力现场管理、服务能力等。企业方面:各企业侧重的业务不同,提供的岗位亦不同。学校方面:需对市场上的会展公司展开调研,了解各家会展公司岗位需求。
3、企业方面:会展企业对会展市场变化的感知非常灵敏。学校方面:学校教学内容的更新对市场的变化不太敏感,所以,学校要实施企业人士参与教学内容、实习考核的制定。
4、企业方面:不同会展企业展会档期不同,需要学校在用工高峰时大量派送实习生学校方面:学生实习时间的安排要遵照教学计划。因此,学校需要与合作单位共同制定实习计划。
5、学生方面:学生来到真实的职场环境中感受到压力,易产生懈怠。企业方面:对学生如何有效地管理是他们面对的问题。学校方面:学生到企业实习,教师不易于掌握其思想状况。所以,学校要和企业协商如何对学生进行疏导,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工作效率。
三、解决的对策:
1、对省内会展企业展开调研,了解其依托的产业、人力资源需求、展会档期安排。
2、邀请实习会展企业人士参与实习时间安排和教学计划的制定。
3、调查和统计学生对不同产业的兴趣,并形成分析报告,分派学生进不同的会展企业实习。
4、与会展企业共同探讨实习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工作效率。
5、改革学生实习考核办法,使企业参与实习考核并进行标准量化。
酒店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195-02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发展迅猛,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办学质量,彰显其特色的关键。原教育部部长周远清说:“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更为重要,而它目前却是一个薄弱环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同样如此,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科学、系统、规范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迫在眉睫。
一、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内涵
传统的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是指为使学生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获得包括职业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的职业从业能力,并且有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践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如今,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渗透至从学生招生开始直到其毕业就业等各个环节。具体来讲,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包括:招生、入学专业教育、校内综合实训、校外专业顶岗实习、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学生社会实践、模拟面试课程、技能大赛、实习汇报与总结、职业生涯规划等等,其中校内综合实训和校外实习是其中的重点。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它不仅包括传统实践教学的内涵,还包括以酒店行业实践,即以酒店行业标准指导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实现培养目标。
二、国外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实践教学现状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建在饭店内”,学生个人生活、学习实践全在饭店,是典型的“店校合一”的办学模式。“店校合一”的洛桑酒店学院是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设施设备非常先进,饭店内的教学设施属世界领先地位,学生的学习、实践操作,工作环境堪称一流。学校没有一名食堂职工、厨师,学生轮流充当顾客与服务员,教师在旁边指导与授课,学生学习结业后获得国际酒店行业认可的就业证书,在各国高星级酒店可直接上岗,不必再经过实习期。备有不同课程设施的教室,如电脑、信息、餐饮、品酒、宴会、酒吧、洗涤等以及中、小型会议室和一座能容纳200多座位备有多种同声传译及新闻传媒设备的国际大会议厅,处处体现着职业的环境。学生每天都置身在一个酒店氛围中,潜移默化中养成了一种职业习惯,培养了一种职业气质。
1.对学生实践教学严格要求
学院的招生简章明确要求:申请入学者一要有中学毕业证书,二要有在酒店或餐馆连续工作一年的证明(在申请人亲属开办的酒店或餐馆实习的证明无效)。学生还得进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行上有一系列严格的评分制度,为了训练学生品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新生入学后,必须经过18周的酒店基本锻炼,每周一个课题,如餐饮备料、运输、初加工、餐具洗涤、客房整洁、食堂服务、大堂清洁等等,这些活动多数以小组班级为单位,意在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员工,善与人处、团队精神等等。实习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学完一个阶段的课程,就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通过实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与行业紧密结合
洛桑学院教师的必备条件是要有经营酒店的经历,每隔三、五年,学校要求他们回到企业里去,以不断丰富新的经营信息,调研国际化经营中出现的新问题,这样就可不断更新学校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周而复始,使得教学始终与行业接轨。
(二)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学院实践教学现状
1.重视实践教学
位于康奈尔大学中心的staler酒店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和锻炼机会。此酒店拥有150间客房及会议中心、服务餐厅、鸡尾酒厅、实验室、烹饪示范教室等。校内酒店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实习机会。学生既可以在饭店不同的部门转换,也可以在同一部门由基层做到主管职位。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在酒店某一相关部门工作满800小时。实习不只是在学校的实验室,大部分实践是在一些联合饭店里,要求学生实习后写出实习报告,指出该饭店经营过程中的优缺点及改进的对策.
2.教师从业界聘用
在美国,同样十分重视教师的行业背景,担任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在酒店部门或酒店相关企业任职以及曾经任过职的人员。而且只要应聘教师身体健康、自己愿意,不受年龄限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酒店的行业经营管理人员,就可以在康奈尔学院任教。
(三)日本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日本酒店业的服务与管理得到世界的认可,其优质的服务具有国际水准的高质量高规格。日本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很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1.与酒店行业紧密结合,体现行业标准
学校通过去行业调研座谈、聘请行业专家到校指导专业建设等多种形式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从而获得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了解到行业最新的人才需求,而后,学校根据行业的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根据行业岗位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课程,与日本九十多家酒店联合开发了一套日本酒店业各岗位从业资格培训标准,并根据培训标准确定专业课程目录、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进行规范化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更加符合行业岗位的要求,充分体现行业标准。
2.注重营造职业氛围,以养成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素质
学校很注重外在环境的职业氛围的营造。日本酒店教育中心按照酒店的环境与布局标准来建造其酒店人才培养的专门学校。学生身处其中会不自觉融入酒店的氛围,按“酒店人”标准行事。学校同样也很注重在学生平时的言行举止体现酒店行业的服务标准,根据职业要求进行专门化训练,他们将酒店的职业化标准很好地融入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中,营造了一种最有内涵最有说服力的职业氛围,使得学生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慢慢就养成了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国内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酒店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始称桂林旅游专科学校,1994年正式定名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是我国高职高专学校公认优秀的代表,该学校对实践教学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该校罗清德和蔡平老师研究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指出酒店管理专业必须根据行业对人才素质及能力的要求,制定实践教学体系,并使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渗透.通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及考核制度等,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到阶梯式实习安排模式,即按认知实习,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职业综合能力训练四个阶梯循序渐进;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制度,该环节内容涉及建立考核评估体系的考核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和实践技能考核由酒店专家、领导和教师成立的专业小组负责等等。
谌世龙老师探讨了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测评的实施与管理,从系统论角度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测评及其实施与管理进行全方位阐述和探讨。明确了测评对象和测评方法,从实习管理的组织机构、实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克服了过去重校内轻校外、重课程轻实习、重学生轻教师、重个体轻整体的做法,使实习的工作规范性大为增强,真正成为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更为可取的是,谌世龙和黄国良老师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建立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之一。在明确了应遵循导向性、有效性、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等原则基础之上,较为科学、合理地确定了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分值、等级、标准和方式等,具有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二)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实践教学现状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是亚洲首屈一指的酒店及旅游教育机构,被评级为全球四大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之一。该学院为了帮助学生成为全面的专业人才,具备相当的运营经验和水平,对行业运营和管理决策有一定的认识,所有本科和专科学生必须完成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基于行业和岗位,是在香港或是以外地区住宿和旅游企业相关运营岗位上构件的学习经历。重点在于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掌握一定的通用能力和在实际情况下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该学院在学习期间有一年的实习。该学院在世界各地选择最好的酒店和旅游企业,学生在实习企业必须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并达到该要求,而不是简单地做劳动力,学生有机会到欧洲、美国、新加坡、韩国,甚至内地比较著名的酒店和旅游行业、企业进行实习。该学院正在建一所五星级的教学酒店,建出来是在世界上所有的酒店管理学院最好的教学酒店,270个房间,而且教学酒店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同时作为教学实验室,这也是在世界上唯一的大学有自己的教学酒店(自己管的教学酒店)。
四、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启示与借鉴
综合上述优秀代表的实践教学经验,结合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多年的实践教学实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国大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借鉴。
(一)校企有机融合,以行业标准指导和规范教学,共同保障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国外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是一种深层次双向合作,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教育,企业亦是教育的主体之一。学校与企业因为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无疑极大地保障实践教学卓有成效。当然,企业的参与同样离不开政府、行业协会的支持。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行业竞争的加剧,我国酒店行业在参与教育方面的积极性有所提高,特别是一些国际知名的酒店管理集团,越来越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也不再只把实习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使用,更多是把实习生当成自己后备人才来培养,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充分利用此契机,把握机会,与旅游企业密切合作,引进行业标准、行业人才加入到教学行列,共同保障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在实践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酒店职业的认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在我国,服务行业低人一等的观念较为根深蒂固,再加上我国的学生在进入酒店管理专业学习之前基本上就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和了解。在对学院新生中的四个班级135名新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进校之前对酒店行业有所了解的学生仅占4%,而对酒店行业有所了解并愿意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不到2%,而国外以及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这种问题基本就是不存在的。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我国尤其要重视学生酒店职业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学校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完备的实训设施设备,强大的师资,一流的实习基地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职业的认同感,潜移默化中养成一种职业习惯,培养一种职业气质。
(三)一流的实习基地,人性化而严格的实习管理,保障实习任务顺利完成
实习是实践教学中关键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置身于酒店,成为酒店行业的一份子,直接了解酒店行业,了解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工作环境。当然好的实习酒店是必须的,人性化而严格的实习管理亦必不可少。比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和康奈尔大学,给学生设置的实习项目有的是跟学生所修的课程是有关系的,学生在学校指定的酒店实习,因为学校可以直接给予指导和建议,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所有的酒店实习安排都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后做出安排的,一般酒店管理学校安排的酒店星级不等,根据学习阶段内容的不同,也有所区别。如果对安排不满意,可以提出申请,但是肯定不会你申请就批准的,学校安排都是有依据的,这两所大学,他们都是按照相关制度管理的。至于如果学生不配合学校的工作安排,不提出合理的依据,无故放弃实习或者工作,等同于放弃学业。
(四)重视师资的培养,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国外师资在企业和学校双向流动,教师既深谙教学,又是酒店行业的专家。我国基本就是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行业到学校的教师还不普遍。重视教师行业知识的培训,在企业的锻炼,加强对行业的了解,知识的及时更新,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五)构建科学而又有效的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
在国外,学校、酒店、行业密切合作,互相支持配合,基于行业标准,优越的实习实训条件,完备的制度保障,各方面的合力一起保证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我国旅游院校目前对实习方面的教学实践关注更多,研究颇为丰富,但是缺乏对实践教学体系全面、系统的研究,实践教学的内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的发展,酒店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所以科学、有效而又规范的创新性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它也是保障实践教学目标完成的关键。在政府、行业协会以及相关的部门的推动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根据我国国情,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自身特点和规律创新实践性教学体系,以此来指导和规范我们高职高专的实践性教学,进而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高丽红.国内外旅游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08(23).
[2]张丽坤.浅析美国旅游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科教论坛,2009(20).
[3]罗清德,蔡平.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4]黄建伟.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中外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9(2).
酒店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5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 213164)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
摘要: 本文通过对现行单一工学交替运行模式的分析,总结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研究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提出级联发散式工学交替运行模式,探索解决现行单一工学交替运行机制弊端的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single alternation of working and learning mode of oper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found in the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thesis also does research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rough the reform of the work-study combination curriculum system, this paper proposes a cascade-divergence mode of working and learning alternation, and explores the method of solving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working and learning alternation.
关键词 : 人才培养;级联发散式;工学交替
Key words: personnel training;cascade-divergence type;working and learning alternation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277-02
基金项目: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ZMF1002139)。
作者简介:贺峰(1986-),男,江苏丹阳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通信技术和产学合作研究工作;杨诚(1975-),男,江苏武进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通信技术和职业教育研究工作。
0 引言
工学交替是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工学交替扮演着学校教育和企业岗位之间剂的重要角色,做好工学交替,对于提高高等职业教学的办学水平、提高毕业生社会竞争力、提升学校社会声誉和促进产学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当代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指出要“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1]”,因此高职的发展迎来了春天。工学交替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特征,也越来越受到社会、企业和上级领导部门的重视。但是,凡事物就有两面性,工学交替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由来已久,在我国也实践了很长时间,期间暴露出来很多问题,制约了工学交替在职业教育中进一步发挥剂的作用。
1 单一工学交替运作模式的制约性
单一工学交替运作模式是指工学交替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阶段开展,独立嵌入在第四学期的正常教学进程中。以常州信息职业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和计算机网络专业为例,根据学生座谈、调查等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在工学交替之前接受学校指导教师的实习动员,具有较高的热情度,对实习岗位和实习工作具有较高的期望水平。但是,在1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以及实习结束后,学生反而表现出强大的负面情绪,不仅对专业丧失兴趣,而且对实习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产业了悲观甚至是厌恶的情绪。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不适应这种快速的角色转换,二是企业管理积极性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笔者分析,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学校的教学过程安排和企业的用人制度的衔接设计不甚合理。工学交替在教学环节设置上更多强调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反复进行,以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目的,实现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企业以盈利为目的,选拔任用人才注重连续性和持续性,特别注重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恰恰是学校和企业在这个问题上的不一致,两个环节的脱节最终造成了“学校喊累,企业喊苦”的状况。
进一步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学校不了解企业的用工制度和管理理念,企业不能积极主动和学校一起研究改进工学交替实施机制,不愿意将学生实习中出现的管理问题反馈予学校,有故意“遮丑”的嫌疑,以达到对外维护企业形象的目的。事实上,有部分企业存在惰性心理,愿意享受学校人才培养带来的红利,但是实际上不去积极同学校开展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帮助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方的沟通不充分,信息不能共享,最终成为了目前在工学交替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之根源。
2 “级联发散式”工学交替运行模式
2.1 融合校企合作资源,创新工学交替模式 “级联发散式”工学交替模式,结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两个专业的就业特点,顺应校企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整合现有校企合作资源,拓宽校企合作渠道,进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构建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专业工学交替新模式。“级联发散式”工学交替模式突出工学交替实习和学校再教育以及企业员工培训的连贯性,把工学交替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项工学交替实习阶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学用结合水平;第二阶段是订单班报名选拔阶段,目的是帮助企业根据学生的实习评定结果,采用双选的方式与学生达成订单培养意向;第三阶段是订单式工学交替实习阶段,目的是根据企业订单培养计划,采取弹性教学和实习模式,进行工学交替实习;第四阶段是顶岗实习,学生承接第三阶段成果,可以选择直接在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
2.2 “级联发散式”工学交替模式内容 第一阶段是专项工学交替实习阶段,该阶段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学用结合水平。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安排,结合学生个人意愿,分配学生进入实习岗位,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
第二阶段是订单班报名选拔阶段,目的是帮助企业根据学生的实习评定结果,采用双选的方式与学生达成订单培养意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之后,企业和学生都对双方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此时再组织企业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选拔合格学生进入订单班,校企联合执行深度人才定制计划。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前后承接的重要作用:第一在于督促学生从始至终在实习中树立责任意识,接受企业规范管理,做好本职工作;第二在于使企业对实习学生产生亲近感,有利于企业在学生实习中加强管理和倾注培训资源,做好学生的工学交替实习管理工作。
第三阶段是订单式工学交替实习阶段,目的是根据企业订单培养计划,采取弹性教学和实习模式,实行弹性工学交替管理方式,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
第四阶段是顶岗实习,学生经过前三个阶段的连续培养和锻炼,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岗位技能,作为正式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可以享受和普通员工同样的物质激励,同时作为实习生也享有更多的学习、晋升机会。
2.3 “级联发散式” 工学交替实施过程 第4学期中期开始第一阶段的专项工学交替实习;在这学期结束之前启动第二阶段的人才选拔和意向确定工作,暑假可以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培训、实习;第5学期开始第三阶段,校企双方按照订单班人才培养计划,用实习岗位需要的新课程置换学生原有课程,执行弹性工学结合方案;第5学期11月份学生与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进入第四阶段。
3 结束语
“级联发散式”工学交替模式强调工学交替过程的衔接性,既突出学生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又注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企业考核和实际需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发散分流。既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实现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又适应了当代90后大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 news.xinhuanet.com/edu/2014-06/22/c_1111255437.htm,2014-6-22.
[2]刘兵,张智靓.基于专业调研的三阶段工学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4(13):221-222.
[3]伍小兵.基于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18).
[4]周敏.“分层递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2010(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