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用文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用文学习计划范文1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将小数四则运算加以系统整理,加深理解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2、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决和方程式的解法。

4、在复习过程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二、复习题型

(一)基础知识

1、填空。2、判断。3、选择。

(二)计算。

1、口算。2、竖式计算及验算;3、简便计算;4、小数四则混合运算;5、解简易方程;6、文字题。

(三)操作部分。

1、公顷与平方千米。2、测量的有关知识。3、实际应用。

(四)应用题

1、解题思路。2、列方程解应用题或算术方法解应用题。3、适当加深题。

三、复习策略建议

1、强化目标意识。复习时要树立目标意识,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上下力气,花功夫。复习时既有共同基本要求,又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辅导,从而真正使所有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使知识得到巩固,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2、在复习计算部分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又不能停留在让学生死记硬背、照搬硬套。而应该看作是训练思维,发展智能,激发兴趣,培养正确学习习惯的过程。(1)重视口算。(2)弄清算理与法则。(3)掌握运算定律与性质:复习时应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弄清使用的前提条件,同时要求学生能自觉地根据题目结构的特征进行简算。(4)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尺度。先澄清学生对运算法则、性质、定律等基础知识方面的模糊认识,再组织练习,老师应不断了解反馈信息,及时点拨评讲。一方面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复习计算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能针对学生的缺陷帮助剖析错因,教给纠正方法,减少出现类似失误。

3、复习土地面积计算时:(1)沟通联系形成网络,应帮助学生把零散的几何知识纵横沟通起来。形成一个合理的几何系统,以便学生从整体结构来认识单个知识。(2)深化理解,提高能力,领悟数学思想,会联系生活经验对结果进行估算检验。(3)操作实践、动手操作技能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复习时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有关工具,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新晨

4、复习简易方程时:(1)用字母表示数,复习时先明确“字母”和“数”的含义。(2)解简易方程:辨析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等有关概念,掌握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3)列方程解应用题:复习时,要让学生抓住特点,理清一般解题步骤注意与算术解法的区别。解题时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

应用文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基于问题的学习法;无机及分析化学;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编者按: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学校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为核心学科,其他学科建设紧密配合核心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使学校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近年来,该校教师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引进新方法和新技术,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积累了宝贵的教学改革经验,取得了一系列教学创新研究成果。我刊(省略)本期遴选该校4篇教学改革创新论文,从不同角度洞悉他们开展的一系列尝试,希望这些改革与创新经验、实践对其他行业学校学科建设与实验改革有所启发与借鉴。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两门基础学科—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整合、改革后形成的一门新课程,它是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目前高等林业院校有关本科专业,普遍开设该课程。但由于课程内容多、课时有限,师生在教学中普遍感到教和学的效果欠佳。无论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还是在培养目标等许多方面,与高等学校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由于受历史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所限,目前我们的高等教育还远远未完成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这一根本任务。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向教育界和总理提出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因此,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探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应用了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教学,通过自学、问题讨论、教师指导评讲等环节,有效地解决了内容多、课时少以及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1 PBL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大意义,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1]。但由于考试制度的原因,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讲授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来传递信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尽管讲授法具有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教师更容易掌握且有安全可靠的优点,但也容易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是填鸭式地学习,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3]。再加上目前高等教育进行的课程改革,总的趋势是教学时数大大减少,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大量的教学内容,只靠讲授法是远远完不成教学任务的。

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我们认为讲授法、问题法等教学方法仍然导致表面肤浅的学习和依赖性学习。教师通常仅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为了克服上述教学方法的不足,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使学生成为更加独立、终身、活跃、积极的学习者,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我们试图考虑对教学策略进行变动,设法研究PBL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PBL是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最早使用PBL学习法的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是他于1969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4]。PBL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从实际问题出发,发掘与主题相关的所有问题,以问题为焦点,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资料,从而让学习者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过程,灵活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从中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 PBL在无机及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中学的应试教育和学生机械、被动的填鸭式学习方式不是在大学一门课程中就能彻底改变的,无机及分析化学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基础课程,完全实行PBL的教学模式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我们仅尝试在部分章节的教学中实行PBL的教学模式。以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一章,介绍我们的实践。

2.1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是PBL教学法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专业情况等来设计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我校的专业特点,在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一章中,我们选用如下问题进行PBL教学。

脱落酸(Abscisic Acid),学名丙烯基乙基巴比妥酸,是指能引起芽休眠、叶子脱落和抑制生长等生理现象的植物激素,因能促使叶子脱落而得名。1961年,W.C.刘和H.R.卡恩斯首先从成熟棉铃里分离出了脱落素Ⅰ;1963年,大熊和彦和F.T.阿迪科特等从棉花幼铃中分离出了脱落素Ⅱ;1963年,C.F.伊格斯和P.F.韦尔林用色谱分析法从欧亚槭叶子里分离出了休眠素;1965年,韦尔林等比较研究休眠素和脱落素Ⅱ的化学性质后,证明两者是同一物质,分子式与大熊和彦等在1965年提出的一致。统一命名为脱落酸。它在植物中普遍存在,其结构如图1所示。

脱落酸具有促进脱落、抑制生长、促进休眠、引起气孔关闭、调节种子胚的发育等作用,在农业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使百万盆鲜花保持盛开的状态,均施加脱落酸,美化了我们的环境[5]。

要求学生在阅读完资料后,解决下列问题:

应用文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简笔画;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1何为以简笔画的形式所展开的课堂教学

简笔画是一种简洁明了的绘画语言,是在教师讲授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常用到的一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它引导学生首先通过图画的认知过渡到心理上对于知识的接受,逐步再到由手写加强记忆。将简笔画这一教学形式合理且巧妙地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大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融入课堂学习中,而并不是教师空洞地传授知识与经验,以此更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2简笔画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2.1有助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掌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将间接经验为主要教学内容,直接经验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内容。例如,低年级学生学习生字的这个过程中,竖弯钩对于他们来讲是有些复杂的笔画,教师可以通过鸭子的这种弯曲的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竖”像鸭子的头颈的曲线,又细又长;“弯”是弧形,是小鸭子圆润的胸部;而后面的行笔顺序是小鸭子的腹部、臀部,最后是它的尾部;字母“q”可以用系线的气球来加深记忆。

2.2帮助学生精确把握词句的内涵与精髓之处

我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在语言学习中,能够掌握住字形只是最基础的要求,还要进一步学习掌握词组、句子、文章等更为复杂的文字组合形式,锻炼其理解能力。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十三课《雪地里的小画家》,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描述小动物们的爪子形状,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朗诵这篇课文并进行字词的学习并画一对小爪子。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了各种形状的爪子,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各种颜色。这样不仅学习了知识,整堂课的气氛还是融洽而且活跃的。

直观法教学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学习内容的重点,还可以给学生识记学习的过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开阔眼界与开发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2.3有助于学生对重难点进行掌握与突破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恰如其分地以简笔画的形式传授知识,带领学生们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并找到知识重难点的突破口,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在描写小马过河的过程中时,学生可能因为对三个动物形象的不熟悉,在课文的理解上有些偏差。这时,教师可以用简笔画的方法将文中涉及的老牛、松鼠、小马画在同一条河里,把它们的形体大小在黑板上通过对比展现出来。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小马比老牛矮,比松鼠大很多,河的深度是一直不变的,所以小马、老牛和松鼠过河时所感知的深度自然就不同。用图示直观地进行演示很容易突破课文内容过于抽象这一难点。

3简笔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与价值

3.1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并合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

据调查显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处于活泼好动时期的小学生,更加容易被教学之外的条件所影响。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以及活泼好动的特点,利用鲜活有趣的简笔画背景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结合且明确学习目的,一定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2始终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开发创造力为基本任务

在教师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把简洁生动的图画当作学习知识内容的阶梯,让学生可以有目的、有方向地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间,合理大胆而又丰富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设想,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创造力的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3.3能够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运用边写边画边思考这种形式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极大程度上激发了一些写作文略感吃力或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的兴趣与实际动手能力。另外,在教师讲评的过程中,图形相结合的形式给予了学生画面感及无穷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分析理解画面的内容、结构,学会更好地运用文字进行表达,更有利于了解文章内容。

应用文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 有机化学 课堂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7-01

课堂教学属于学校最根本、最重要的教育任务,是培育人才进行当中的关键流程。课堂教育是完成人才培育目的的方式之一,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育品质的关键因子。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里的一门关键根本课,利用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与定义,鉴于此,本文对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1.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深层次探讨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品质的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真实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培育学生的创新观念与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是这些年全国各大相关院校有机化学教学团队中不断在探究的主要课题。然而,在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得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如下三个问题:缺乏具有批判性的有机化学课本;教学大纲跟人才培育方式不协调;教学知识老旧,缺乏专业特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和发展。

2.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

2.1加强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材的建设

课本是教育内容的载体,好的教材是优良教育品质的根本保障。当前,专门适用于应用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本较为有限,大多数高校应化专业应用的有机化学课本仅仅停留在满足化学专业的一些基本有机化学。所以,加强应用化学专业的教材建设是必须的,也非常紧要。此外,随着有机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概念已经慢慢渗入至跟其紧密相关的生物学、医学、药学、制药、材料、食品等学科里,因此,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在有机化学课堂上应该学习跟这些交叉学科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但是,现有教材较少涉及跟交叉学科有关的有机化学概念。所以,加强应用化学专业的教材建设是必需的,也非常紧要。

2.2创建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理论觉得,老师于教学活动里属于组织人、指引人;学生是学习的真实主体,教学的好坏一般是由学生是否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来决定。有机化学教学目标是在教授有机化学根本理论的另外,不停提升与培育学生的专一素养。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教授关键、难点为轻的教育方式。例如老师能够选用新反应不多的取代酸、杂环等篇章,引导学生运用图书馆资源,自主查资料,归纳总结。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写课程教案,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进行教授,然后将学生分小组探讨的课堂教育行为,提升教育结果。也能够提前安排内容使学生在查寻文献信息的根本中,最终用论坛或报告的形式完成汇报沟通。

2.3引入新理论、前沿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教授课程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如何吸引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选取课本中的与社会实际结合紧密的知识内容作为切入点,适当地引入跟社会实际结合紧密的案例来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例如,在有机化学中的酯化反应与付-克烷基化反应,课本中使用硫酸、路易斯酸等作为催化剂,然而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酸性物质的使用对仪器设备腐蚀、污染环境、造成提纯过程繁杂。现有新型的催化剂如固体杂多酸、活性生物酶等具有环境友好和原子经济的优势,已被普遍应用。在讲解苯酚的酯化反应时,可以引入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这一药物的发现历程,用途以及在战争中的地位。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教材的建设,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新理论,前沿知识的引入方式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些将在某程度上,对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完善,比如增强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本构建。进一步为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的发展奠定尤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波,徐雅琴.农业院校应化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2(02)

应用文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 化学修复技术 应用研究 效果解读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古建筑修缮不同于建设工程,它是对古建筑实施修复的实践活动。古建筑修复措施的合理与否,对古建筑的安全与价值保护至关重要。目前造成古建筑修复效果不好的因素,主要有勘察不到位、工作不细、凭经验生搬硬套、照猫画虎、随意改变原建筑做法、提高建筑做法等级,改变了文物原状。如何才能做好呢?首先前提条件,要求从事文物修复的工作者要具有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包括对传承古文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做好各个环节上的调查研究,力求有针对性的选择科学的设计并运用合理的古建筑修复措施。最后是严谨细致的现场施工管理。

本文对较为典型的砖、石件风化及残损,大木结构糟朽变形,地基基础沉降问题等三大类现象的修复技术做分类应用研究与效果解读。

一 砖、石件风化及残损修复

1.砖体的风化及残损

目前,砖体风化较之石构件风化更严重,只不过由于其更换成本较低,很多较严重的,都采取重新拆砌等办法解决。随着修缮规模不断扩大,加强砖体酥碱修复更加迫切,特别是对于价值较高的文物的修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故宫在这方面做了多年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砖砌体修复,目前采取的方法主要还是传统的抹面和剔补等物理修复措施,这种做法使文物外观在修缮后可得到一定改善,但对文物本身会产生一定损坏。对于砖体酥碱面积较大,一般运用新材料按原状重新拆砌,这种做法对原文物历史价值损害很大,不过解决了安全和外观美学问题。

建设单位在安排和选择上述砖体酥碱墙面修缮措施时,除了考虑保护理念与修复效果,主要受到经费影响。经费少就用灰抹后画缝;经费宽裕可剔凿挖补,也有提出重新按原状建。前者简单,省钱外观得到改善,但不延年;“剔凿挖补”则可使“外观改善”且较前者延年,但对风化深度仅几公分的墙体来说,全部剔掉、整治修补,一是费工费料,文物价值本身损失也大。二是因补砌严实难度很大,易在结构安全上形成一些新的隐患,大面积实施也会使墙体的文物价值大打折扣。重砌的做法应该严格控制,这是对文物价值损坏最大。虽然外观新了,但与文物历史价值的减少相比有些得不偿失,这种做法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近些年,北京从故宫围墙修缮开始对酥碱严重的墙体修复措施做了一些探索,逐步改变过去一概采用传统意义上的“剔凿挖补”,只要求去除酥碱等病害部分,然后根据缺失部分尺寸,用同材质材料进行局部镶嵌补齐,减少因剔凿给古建筑带来新的扰动。修复后墙体外观同样可以得到改善,如使用色调相似的旧砖修补效果会更好,这种做法消除了整块剔补,给墙体可能带来的新的隐患,使墙体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2.石件风化

目前古建筑中砖、石风化现象较为普遍,在汉白玉、砂岩类石件中较为突出。在国内,石件的化学修复虽已实施多年,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连业内人士仍有不同意见。因此,长期以来石件修复研究工作难以取得大的突破。

近年来,随着文物修复经费投入加大,许多单位的科技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都在加强化学修复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北京在化学修复方面十几年来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实践表明化学修复在文物修复的措施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当前石件修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文物建筑科学修复将是文物修复工作的发展方向。鉴于各方面条件所限,目前大面积实施还应十分慎重,对于已不可能带病延年非实施不可的项目,实施前应进行可行性研究,要对实施效果的利弊进行充分的分析,经专家论证后再做出决定。

二 大木结构糟朽变形修复

大木结构为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其损坏程度往往决定了维修工程的性质。抢险加固工程,是针对古建筑险情所采取的、临时性的、加支撑等附加构筑物应急的安全措施;维护保养工程,主要是指以日常保养性的工作为主的维护工程。如屋面除草、零星的小修小补、室内油饰、粉刷以及零星的补配等;维修工程,又可分为一般性维修和重点维修工程。一般性维修包括:少量的大木修补和墩接、屋面局部揭瓦、墙体修补、局部择砌、地面修补局部挖补、油饰彩画以及化学修复等;重点修缮工程包括挑顶打牮拨正,局部及全部大木落架及墙体大面积重新拆砌等。

目前,大木维修主要是柱子墩接、加附加梁、柱或其它附加支撑等。在修复措施的选择上应该十分慎重,特别是在大木更换等问题上,应严格遵守木结构加固规范的要求,通过修缮不仅要保证文物建筑的结构安全,也要保证其加固后外观与建筑的协调,同时要最大限度的修复文物原结构的完整性和文物建筑原有的结构、工艺和做法。做到这一点,对现状损坏程度分析判断的准确性来说至关重要。

大木结构文物应以修为主,大木加固是修缮中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技术规范中强调的损坏程度超过规范应优先考虑加固的这一环节,只注意强调“超过规范必须更换”,使文物建筑在维修中木件更换量过大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知道,年久失修的古建筑经过大修甚至一般维修,文物原构件及价值损失量就已很大,如果再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更换量,就有可能使修缮后的古建筑的文物价值降低很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其理由不外乎就是“安全要求”、“发挥文物使用价值”、“外形美观”等三点。

三 地基基础沉降问题修复

地基基础沉降是目前古建筑出现险情的重要方面,表现有墙体开裂、大木架走闪、局部柱顶石下沉等,其形成原因不外乎地震、大木糟朽、院落积水或地下工程等造成的。

修缮首先要查明确切病因,同时也要查明病害的出现时间,近期的发展趋势。要从现象上注意去分析,修缮中发现不少裂缝是地震瞬间造成的,地震过后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这种情况从外观看多集中在内侧有柱的外侧墙面上,裂缝上下缝宽度差距不大,除个别山区外,沉降不明显,如仅此而已,这种情况应继续观察,不必大动,修补即可;由大木糟朽造成的下沉,轻者可以维持现状继续观察,一般情况可适当卸载、支顶加固和墩接柱子等处理即可,对于比较严重的,可在论证的基础上,采取更换等措施解决。

对于地基基础的下沉,要认真分析原因,如果是早期就已形成的,现状结构似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可以考虑现状修复,定期观察。但对于具有发展趋势的问题,应针对起因采取必要的措施,根据不同的情况可分别采取疏通排水,保证上下水、暖气管道等不出现渗漏,对地基基础进行打桩、锚杆等方法进行加固,防止险情进一步扩大,对于危及结构安全的,可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考虑落架,重新修复基础,特殊情况也可适当考虑打桩,运用增加地梁等新技术,处理地基基础。当然这些需要有勘察报告、计算等比较科学的数据分析的支持。总之,还是以最小干预为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力争把因加固对文物造成的损坏降低到最小限度。

四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总结了古建筑修复影响因子,主要包括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古建筑修复措施,严谨细致的施工管理,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洲 潘可馨,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与对策浅析,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8期(37)

2刘乃涛,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文物春秋,2008年06期(46)

应用文学习计划范文6

【论文摘要】探究式教学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利用探究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利用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由于它的实践性,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时, 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认知特点,善于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积极探究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多年来,我尝试探究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

1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课堂探究性学习应根据问题的需要,注意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提出要充分考虑到问题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即学生想解决又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取得成果时要予以充分肯定或表扬,鼓励其继续深入探索。

例如,图文混排一节教学,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重阳节快到了,对我们亲爱的父母,同学们想想我们该做些什么呀”?最后建议做一张电子贺卡,有电脑的发邮件回家,没电脑的教师帮学生打印,再寄给父母。同学们都感到这个创设有纪念意义,于是实验课上同学们用WORD的图文混排技术,结合自己的创意做一张或几张有新意的贺卡,如果你需要用到相关知识、图片技术,可以看书、网上查找、或自己设计。这一节课关于图文混排的教学,设计的问题是制作贺卡,实用、学生又感兴趣,而且有能力解决,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带着好奇心,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习、掌握了图文混排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

带着问题学习,尤其是让学生解决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成倍的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操作技巧,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感到了快乐。制作卡片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多课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完成。

2发挥实验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探究教学法提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能靠死记硬背科学知识获得,而是在能动地探究活动过程中完成的。不轻视知识,但更关键的是要在掌握知识、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思维方法、训练技能,培养探究精神。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或实验方式,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才能真正地深入理解相关内容。

例如:我在上windows操作的“文件和文件夹”一课时,在讲述了概念、用法之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以我们学校的各个年级、专业和班级,建立一个名为“潍坊经济学校班级目录”文件夹,然后再将这些班级名称表示为子文件夹名,放置在上述文件夹下。并提出具体要求如下:年级、班级和专业名称要易于区别,要易于查找,可以看书、互相讨论,但要认真完成。学生表现得很积极,巡回指导中,我发现了各种各样的解答。然后我请部分同学展示作业,并负责解释,答疑。同学们争论得很热烈,最后我让同学们推荐出几个最理想,最实用的方法。

解答一:用五个字符表示,前两个字符表示年级,第三、四个字符表示专业简称,最后一个字符表示班级号,如大一计算机信息管理1班为DYXG1,大二软件技术2班为DRRJ2。

解答二:用三个字母表示,第一个字母表示年级,第二个字母表示专业,第三个字母表示班级号。如1J1表示大一计算机一班。

最后,我对学生的解答进行四个方面的评析:解答方法;学习态度;创新精神;不足之处。

通过实验探索,从而使学生学会了培养科学的批判精神、探究精神。

3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探究精神,提高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并随时注意渗透探究教学思想,及时让学生探究与现实生活有关问题。计算机文化基础更具生活气息和现代气息,要使学生学会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社会价值。鼓励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要求学生调查课任教师目前办公软件特别是课件制作软件的使用现状,鼓励学生深入企业了解财务报表、文档处理、数据管理等各种办公软件在实际使用中的问题或技巧,承担技术服务,拓展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当学生切实感到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兴趣和积极性就会被充分激发,进而非常认真地完成这一探究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探究的真正价值,真正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

4倡导合作学习,促进共同进步

探究教学提倡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其组织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个班级都有学的较好的和学的差一些的学生。这虽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但如果能安排得当,反而可以将参差不齐的劣势变为优势。何不试一试让学得好的学生去教差一些的学生,实现互帮互学呢?上机课为这种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学习完图文混编的有关操作之后 ,需要做一个综合图文排版。布置任务时,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注意好差生搭配组合,各组选一名代表负责组织,协调,并要求每个组先进行讨论、分析再分工,先在课后独立完成自己的模块、然后再上机课时共同调试,在调试过程中讨论、修改,直至成功。教师可要求掌握较快的同学,帮助慢一些的同学。学生调试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与检查,适时给予帮助。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学得较好的同学在帮助同学时,知识得到了巩固,而同学之间的帮助让那些平日觉得自己不行的同学增强了信心,能力有了提高的同时也增进了友谊。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日异更新,学会学习尤其重要,探究教学法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探究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自主探索过程,它追求的不仅仅是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真实情景中、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体验科学、应用科学,逐渐养成探究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必将对学生终身发展产生良好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学毅.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J].福建电脑,2008,(4).

[2] 何小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跨世纪,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