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溲马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牛溲马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牛溲马勃范文1

无价之宝,汉语成语,读音为wú jià zhībǎo,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这是无价之宝,如果让其他人看到,会爆发惊世大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无价之宝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无价之宝成语解析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唐·鱼玄机《赠邻女》诗:“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二、无价之宝成语反义词一文不值 [ yī wén bù zhí ]

指毫无价值。

一钱不值 [ yī qián bù zhí ]

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粪土不如 [ fèn tǔ bù rú ]

还比不上粪便和泥土。形容极无价值的东西。

牛溲马勃 [ niú sōu mǎ bó ]

比喻运用得宜,无用之物可以变为有用。唐韩愈《进学解》:“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牛溲:牛尿(一说车前子)。马勃:马屁勃,一种菌类。

马勃牛溲 [ mǎ bó niú sōu ]

马勃:马屁菌;牛溲:车前草。借指不值钱的东西。

三、无价之宝成语造句1、逆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

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2、书是无价之宝,书是打开幸福和成功大门的钥匙。

3、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4、技艺是无价之宝,知识是智慧的明灯。

5、永不毁灭的无价之宝,是一个的学问。

6、对庸才而言,时间一文不值,但在开拓者眼里是无价之宝。

7、真实且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

8、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天底之渊。

9、司令官与他的部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无价之宝。

10、陈列在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无一不古色古香,都是无价之宝。

11、这件东西对旁人来说不值钱,但他可是敝帚自珍,视为无价之宝。

12、奶奶把一件铜器看做无价之宝。

13、不管肮脏还是干净,精神不振还是乐不可支,对那些爱你的人而言,你始终都是无价之宝。

14、我去北京的时候参观了国家博物馆,那里的文物个个都是无价之宝。

15、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

16、他把这块玉石看作无价之宝,当然待价而沽了。

17、出土文物不少是无价之宝,我们应当好好地保护。

18、博物馆中陈列的几件商周时的青铜制品,都是无价之宝。

19、蔺相如机智地从秦王手中夺回了无价之宝和氏璧。

20、我国故宫里保存着许多无价之宝。

21、爷爷说他有个无价之宝。

22、我这珠衣是无价之宝哩。

23、掌柜的,黄巾只是猖獗一时,等天下平定这可是无价之宝。

24、在这些人眼中,金龙丹真可称为无价之宝。

25、这个能有碗口大小,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了。

26、毫无低价,也就是说这本书是无价之宝。

27、这大齐通宝,位列五十名珍,无价之宝啊。

28、都是无价之宝,我在电视里看见过,只要是古董,就价值连城。

29、宁静的心灵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牛溲马勃范文2

牛的基本解释

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黄。~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执或骄傲:~气。 4.姓。

牛字相关成语有:

牛黄狗宝 鼠入牛角 茧丝牛毛 牛农对泣 泥牛入海 钻牛角尖 气壮如牛 带牛佩犊 牵牛织女 犀照牛渚 牛角之歌 床下牛斗 服牛乘马 椎牛飨士 敲牛宰马 老牛破车 吴牛喘月 牛衣对泣 目牛无全 槌牛酾酒 休牛散马 呼牛呼马 一牛鸣地 蹊田夺牛 蛇神牛鬼 犁牛骍角

带有牛字成语解释

1)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2) 呼牛呼马:呼:称呼。称我牛也好,称我马也好。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

3) 一牛吼地: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

4) 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5) 汗牛充屋:形容藏书非常多。同“汗牛充栋”。

6) 汗牛塞栋:形容藏书非常多。同“汗牛充栋”。

7) 一牛九锁:比喻无法解脱。

8) 一牛鸣地: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9) 椎牛发冢:杀牛盗墓。谓为盗无所不为,穷凶极恶。

10) 椎牛歃血: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

11) 椎牛飨士:椎牛:杀牛;飨士:犒劳军士。指慰劳作战的官兵。

12)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指思想方法狭窄。

13) 呼牛作马: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同“呼牛呼马”。

14) 瘠牛羸豚:瘠:瘠瘦;羸:病弱的。瘦弱的牛和猪。比喻弱小的民族或国家。

15) 九牛一毫: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16) 饭牛屠狗:①喻指从事低贱之事。②指从事贱业者。

17) 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18) 服牛乘马:役使牛马驾车。

19) 老牛破车:老牛拉破车。比喻做事慢吞吞,一点不利落。也比喻才能低。

20) 老牛舐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21) 犁牛骍角: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同“犁生骍角”。

22) 犁牛之子: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

23) 马牛襟裾: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

24) 马牛其风:指马、牛奔逸。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25) 买牛卖剑: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同“买犁卖剑”。

牛字有关成语意思

1) 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2) 牛角之歌:后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3) 牛口之下:借指卑下的地位。

4) 牛郎织女: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5) 牛马襟裾:犹言衣冠禽兽。

6) 牛农对泣: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7) 牛溲马勃:牛溲:牛尿,一说车前草,利小便;马勃:可治疮。比喻一般人认为无用的东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里可成为有用的物品。

8) 牛溲马渤:牛溲,即牛遗,车前草的别名。马勃,一名马牷,一名屎菰,生于湿地及腐木的菌类。均可入药。比喻虽然微贱但是有用的东西。渤,通勃。

9) 牛蹄之涔:涔:雨水。牛蹄印中的积水。形容水量极少。也比喻处在不能有所作为的境地。

10) 牛蹄之鱼:牛蹄印坑里的鱼。比喻死期迫近。同“牛蹄中鱼”。

11) 牛刀割鸡: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12) 牛刀小试: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

13) 牛鼎烹鸡: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14) 牛高马大: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15) 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的坏人。

16) 买牛息戈:犹言卖剑买牛。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17) 多如牛毛:象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

18) 马勃牛溲:马勃:马屁菌;牛溲:车前草。借指不值钱的东西。

19) 气吞牛斗: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

20) 鼠入牛角:比喻势力愈来愈小。

21) 卖剑买牛: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22) 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23) 庖丁解牛: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牛溲马勃范文3

其中“马”字在第一位的有:

马革裹尸、马革盛尸、马工枚速、马后炮、马迹蛛丝

马牛襟裾、马牛其风、马前泼水、马前卒、马去马归

马勃牛溲、马浡牛溲、马不解鞍、马不停蹄、马尘不及

马迟枚疾、马齿徒长、马齿徒增、马到成功、马到功成

马耳春风、马耳东风、马翻人仰、马放南山、马腹逃鞭

马角乌白、马角乌头、马空冀北、马龙车水、马鹿异形

马鹿易形、马马虎虎、马毛猬磔、马毛猬磔、马面牛头

马上房子、马上功成、马上看花、马上墙头、马首是瞻

马首欲东、马瘦毛长、马水车龙、马咽车阗、马仰人翻

马中关五、马壮人强、马捉老鼠、马足车尘、马足龙沙

马如流水、马如游龙、马如游鱼、马入华山、马上得天下

“马”字在第二位的成语有:

鞍马劳顿、鞍马劳倦、鞍马劳困、鞍马劳神、鞍马之劳

车马辐辏、车马骈阗、车马填门、车马盈门、驰马试剑

打马虎眼、大马金刀、代马望北、代马依风、得马生灾

得马失马、得马折足、放马后炮、放马华阳、肥马轻裘

风马不接、风马牛、风马牛不相及、风马云车、狗马声色

谷马砺兵、归马放牛、汗马功劳、汗马之功、汗马之劳

金马玉堂、裾马襟牛、叩马而谏、快马加鞭、老马恋栈

老马识途、立马万言、六马仰秣、龙马精神、露马脚

率马以骥、马马虎虎、买马招兵、买马招军、秣马厉兵

驽马十舍、拍马溜须、盘马弯弓、跑马观花、匹马单枪

匹马当先、匹马一麾、匹马只轮、骑马寻马、骑马找马

裘马清狂、裘马声色、犬马恋主、犬马之报、犬马之诚

犬马之疾、犬马之决、犬马之劳、犬马之力、犬马之恋

犬马之年、犬马之养、雀马鱼龙、戎马仓皇、戎马倥偬

戎马倥偬、戎马劻勷、戎马生郊、戎马生涯、三马同槽

散马休牛、杀马毁车、善马熟人、失马塞翁、食马留肝

驷马高车、驷马高盖、驷马高门、驷马莫追、驷马难追

驷马轩车、驷马仰秣、天马行空、铁马金戈、万马奔腾

万马齐喑、五马分尸、系马埋轮、瞎马临池、下马冯妇

下马看花、下马威、信马由缰、野马无缰、一马当先

一马平川、一马一鞍、衣马轻肥、倚马可待、倚马七纸

倚马千言、意马心猿、饮马长江、饮马投钱、跃马弯弓

跃马扬鞭、仗马寒蝉、阵马风樯、竹马之交、竹马之友

走马到任、走马赴任、走马观花、走马看花、走马上任

牛马襟裾、驽马恋栈、驽马恋栈豆、驽马铅刀、驽马十驾

束马县车、束马悬车、司马称好、司马牛之叹、司马青衫

求马唐肆、求马于唐市、求马于唐肆、裘马轻肥、裘马轻狂、走马章台

班马文章、宝马香车、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策马飞舆

司马昭之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死马当活马医、四马攒蹄、驷马不追

“马”字在第三位的成语有:

鞍前马后、兵荒马乱、兵慌马乱、兵强马壮、不识马肝

不食马肝、车尘马迹、车尘马足、车驰马骤、车怠马烦

车殆马烦、车烦马毙、车水马龙、车填马隘、车在马前

裹尸马革、猴年马月、襟裾马牛、龙神马壮、驴唇马觜

驴唇马嘴、驴年马月、驴前马后、马去马归、枚速马工

拿下马来、牛高马大、牛溲马勃、牛溲马渤、牛童马走

牛头马面、乞儿马医、墙头马上、秋高马肥、权移马鹿

人喊马嘶、人欢马叫、人荒马乱、人困马乏、人强马壮

人仰马翻、人语马嘶、神龙马壮、士饱马腾、天粟马角

乌白马角、乌头马角、效犬马力、獐麇马鹿、蛛丝马迹

车辙马迹、东风马耳、风吹马耳、风牛马不相及、弓调马服

“马”字在第四位的成语有:

伯乐相马、持戈试马、窗间过马、吹牛拍马、丹书白马

斗鸡走马、短衣匹马、二童一马、放牛归马、飞鹰走马

非驴非马、风车雨马、风车云马、风樯阵马、服牛乘马

高车驷马、高头大马、膏车秣马、光车骏马、害群之马

寒蝉仗马、横刀跃马、横戈盘马、横戈跃马、横枪跃马

呼牛呼马、呼牛作马、讳树数马、毁车杀马、见鞍思马

金戈铁马、仅容旋马、鸠车竹马、尻轮神马、尻舆神马

历兵秣马、历兵粟马、厉兵秣马、厉兵粟马、励兵秣马

盲人瞎马、泥车瓦马、骑马寻马、骑马找马、千兵万马

千军万马、敲牛宰马、青梅竹马、青衫司马、青丝白马

识途老马、束兵秣马、素车白马、素丝良马、铜围铁马

童牛角马、土牛木马、脱缰之马、文君司马、问牛知马

洗兵牧马、鲜车健马、鲜车怒马、鲜衣良马、鲜衣怒马

香车宝马、心猿意马、休牛归马、休牛散马、朽索驭马

悬兵束马、悬车束马、悬崖勒马、选兵秣马、燕昭好马

以渴服马、以鹿为马、以毛相马、玉堂金马、招兵买马

招军买马、枕戈汗马、止戈散马、指鹿为马、指鹿作马

问羊知马、乌头白马生角、乌焉成马、五花杀马、舞刀跃马

单枪独马、单枪匹马、得马失马、东风吹马耳、东风射马耳

轻裘肥马、软裘快马、塞翁得马、塞翁失马、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之马、声色狗马、声色犬马、识涂老马

牛溲马勃范文4

关键词: 认知隐喻视角英汉动物词汇联想意义

一、引言

人类对隐喻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研究隐喻的亚里士多德是这样论述的,“隐喻字是属于别的事物的字,借来作隐喻”。他认为,隐喻不是概念性的,而仅仅是词语的用法,而且是其非常规的用法,不适合日常生活,仅适合于修辞和诗歌。所以长期以来隐喻一直被视为是一种修辞手段。但随着语言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学者们从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角度对隐喻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提出一系列解释隐喻现象的理论,因此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隐喻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是人的有限的记忆机制的必然产物,仅以命名来说,如果所有事物都要给予一个名称的话,那将不胜其烦。隐喻是语言的基础(林书武,1997);隐喻是一种根本的大脑能力,人用这种能力理解自身和世界,方法是通过把一个领域的知识在概念上映现到另一个领域上(林书武,1997)。隐喻不只属于文学语言,还属于普通语言。1980年,美国两位学者G.Lakeoff和M.Johnson通过对英语中大量隐喻表达的调查和分析,认为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隐喻的,从而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了全新的隐喻概念:“人类概念系统是通过隐喻构成并加以限定的。隐喻作为语言表达之所以可能,准确地说是因为隐喻存在于个人的概念系统中。”“我们用于思考和决定行动的常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以隐喻为基础的。”(刘宁生译,1992)所以隐喻不只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维中,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的方式(唐燕萍,2002)。本文从认知隐喻的视角,以牛和马为例分析英语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

二、隐喻与认知

Lakeoff等语言学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语言整体上是隐喻的符号系统,人类所形成的隐喻概念系统(metaphorical concept system)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影响人类的行为和语言,成了人类认识新概念、表达新思想、创造新意义的主要方法(唐燕萍,2002)。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或经验理解和经历”(刘宁生译,1992)。具体地说是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投射映合(projecting or mapping)到另一个概念域,从而建立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唐燕萍,2002)。例如,在“All the world’s a stage.”中,隐喻将源域(source domain)中“舞台”的框架投射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世界”之中。人们的思维之所以会不自觉地将两个概念域相提并论,并且以具体的、清晰的概念去认知和理解那些相对抽象的、缺乏内部关联的概念,使后者似乎具有具体事物的特征,正是利用了两个概念域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赵艳芳,1995)。如“舞台”和“世界”分别是两个不同的事物,相似性地将两者联系起来。通过“隐喻―语言―认知”这根链条,我们就在这三者之间发现了某种内存的有机关联。

三、认知隐喻视角下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

语言学家告诉我们,用来描写人类精神活动的词语几乎毫不例外地借自描述物质活动的词汇,这在英语动物词汇的隐喻意义中可见一斑。在英汉民族文化中,思想、感情、形势、问题等的发生、发展、影响和效果等是以动物生长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因此人们常用来源于动物的隐喻谈论或描述事件。因为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动物隐喻暗示着所描述的事物或过程是自然的。这种隐喻是以相似性为基础的,“用物质过程代替心理过程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个基本倾向”(束定芳,2000)。动物概念隐喻属于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所谓实体隐喻就是用表示实体的词语表示抽象的概念。人类在与动物的频繁密切接触中了解到动物的各种特性,这些特性由于与人、其他事物或概念有相似性而被语言使用者通过隐喻思维映射到人、其他事物的特性上,从而实现了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意义转移,使动物词汇概念系统或部分意义映射到其他对象的意义域,给其他相关对象一个新的认识角度,从而使动物词汇概念具有了超越其概念意义的联想意义。这种认知联想一定是以本身具有的某种相似性或经启发具有的相似性为基础而实现的。动物词汇的这种联想相似性主要有动物特性映射和文化背景映射两种,现以马和牛这两种动物词汇为例进行分析。

(一)动物特性映射

1.外形特征

汉语里的“牛”和英语里的bull都给人以体积大、力气大的印象,通常让人觉得莽莽撞撞,因而我们常把这些特点投射到具有相应特点的人身上。于是形容人力气大、体格壮,汉语中会说“力大如牛”、“健壮如牛”。而英语成语a bull in a china shop也就很容易理解了:一头高大强壮的牛在瓷器店里。那样的景象很容易想象,所以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喻指“笨手笨脚、到处闯祸的人”。英语中更常用马来喻人的强壮,如:as strong as a horse。再者,人们还由牛的眼睛想到人的大鼓眼,中国人形容为“牛眼睛”,英语中则有ox-eyed。而中国人和西方人都注意到马的脸狭长这一个特征,因此汉语中的“马脸”和英语中的horse-faced都是用来形容人的脸较长。这些都是把牛和马的外形特征映射到人的身上。

2.性格特征

人类和动物长期相处以后,对动物的秉性也有了较多的了解。因此,动物词汇也用来映射人类和其他事物的性格。

在人们的印象中,牛一直是任劳任怨、踏实肯干的,因此汉语中有“老黄牛”、“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说法。英语中对应的则是work like a willing horse。而另一方面,人们认为牛的个性又是很倔强的,因此形容一个人固执,汉语中就说他是一头“犟牛”。英语中则说as stubborn as a mule(mule是马和驴子杂交的后代)。汉语中还有更为形象的说法,“牛不喝水强按头”。英语中也有类似表达:You can pull a horse to a river,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

(二)文化背景影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和传递着文化。奈达曾经指出,文化的差异意味着语言的差异(Differences in culture mean difference in Language.)。作为语言里的一种特殊现象,隐喻也不例外,它体现了人们所居住的世界的文化模式,是交流思想,认知、认识其他人和物的有力工具。反过来说,人们所居住的世界的文化模式也会被人们用认知隐喻这一有力的工具反映出来。在很长一段历史内,牛和马这两种动物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产生了很多关于牛和马的联想意义。

1.生活方式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农业国家,自古以来人们就用牛耕作,用马作战,大部分中国人对牛的接触机会比马多,因而多用牛来象征某种感情或意义。而世界上操英语的国家深受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文化的影响。英国是一个岛国,渔业和畜牧业比较发达,他们用马拉车耕地,饲养奶牛以获肉食或牛奶,因而他们对马比较熟悉,多喜欢用马来比拟生活中的事物。所以,中国人说壮得像头牛、倔得像头牛、牛不喝水强按头、牛饮;而英美人均用马来作比喻,如:as strong as a horse;as stubborn as a mule;You can take a horse to the river but you cannot make him drink.;drink like a horse。中国人说“老牛拉破车”、“对牛谈琴”、“牛大压不死个虱子”,英美人则说put the horse before the cart,straight from the horse mouth,Lock the stable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总之,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关注牛,更倾向于用牛来作比喻,因而有关牛的成语比较丰富。与此相反,英美民族则更喜欢马,更容易从马产生丰富的联想意义。

2.风俗习惯的影响

西方人喜欢斗牛,于是英语中产生了许多与这一习俗有关的习语,每一个习语都有它独特的联想意义。如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起源于斗牛士勇敢地抓住发怒的公牛角,制服并杀死它,该习语把牛比作棘手的事情;like a red rag to a bull这一习语也源于斗牛士手舞红布逗弄公牛;red rag用来比喻惹人恼怒的事情。西方人喜欢看赛马(horse-racing),于是从这一体育活动中派生出许多成语,如:a dark horse(黑马),比喻爆出冷门者或实力难以预料的人;bet on the wrong horse与back the wrong horse均表示判断失误,作出了错误的选择(尤指支持比赛竞争失利者);hold one’s horses表示沉住气;running horse is an open grave表示行船走马三分命。

中国人喜欢下象棋,于是由象棋中的马产生了许多联想意义。例如“马前卒”比喻冲锋陷阵打头阵的人;“马后炮”比喻事后诸葛亮;“将军”比喻置对手于死地。中国古代由于民族战争,诸侯争战连绵不断,马匹作为运输工具和作战武器使用频繁,于是产生了许多与马有关的习语,如“人仰马翻”、“杀回马枪”、“马失前蹄”、“马首是瞻”、“马到成功”、“扬鞭奋蹄”等。

3.历史和文学的影响

《圣经》故事、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对英语语言与文化影响很大,许多包含牛马喻象的习语纷纷在英语里生根发芽,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语言,如:winged horse(飞马),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The golden calf(崇拜金钱),kill the fattened calf(宰杀肥牛),the bull and the goat(比喻忍耐并非无能),the horse and groom(比喻表面关心实不关心),the horse and the ass(比喻互帮互助才能共存),the horses of the Thracian Diomedes(狄俄墨得斯的马),A horse wins a kingdom.(一匹马赢得一个王位)等。

中国语言与文化受儒释道三教影响颇深,儒家思想和价值观念对汉语影响最大,反映儒家思想和言行的传说故事在中国历史典籍中层出不穷。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研习传诵为普通老百姓所知晓,其中不少包含牛马的喻象,如:庄子的“庖丁解牛”(比喻熟能生巧),刘备“跃马檀溪”(比喻吉人自有天佑),公孙述白帝城“跃马称帝”(比喻建功立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祸福相依),曹操自比“老骥伏枥”,“牛溲马勃”出自韩愈的《进学解》,“牛衣对泣”出自《汉书・王章传》,“牛角挂书”出自《新唐书・李密传》。每一个成语都包含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包含一个喻象(或牛或马),每一个喻象都反映儒家思想的一个观念。汉语的人文性在这些习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天道人性,流于语言,孕于万物之中,故曰:“言谈者,人之文也。”(《礼记正义・儒行》)

四、结语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进化发展过程中,动物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它们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一方面,动物是人类重要的衣食来源,另一方面,它们被赋予神性,视为图腾,顶礼膜拜。因此,动物相关概念的形成和词汇的使用必然打上深深的人类社会文化的印记,许多动物词汇都具有超越其概念意义的联想意义。人们在了解动物的各种特性的基础上,对动物和人、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概括,通过隐喻的方式,使动物词汇具有新的语义,极大地丰富了英汉语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牛和马这两种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动物,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着很多联想意义,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因此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注意这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特点,力争使我们的表达更为准确和得体。

参考文献:

[1]林书武.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

[2]刘宁生.我们所依存的隐喻(部分章节)[J].修辞学习,1992,(3).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谭文辉.动物词语文化意义的认知模型[J].福建外语,2001,(4).

[5]唐燕萍.试论英语植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J].山东外语教学,2002,(5).

上一篇冬至养生

下一篇简短情话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