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教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选修课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选修课教学论文

选修课教学论文范文1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对老师的评级系统却不够完善,从而导致选修课的监督制度不严厉,使得选修课的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上去。然而,高中语文的考试中也会涉及到选修课的知识,评价系统的不完善,使得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学生在选修课方面的成绩难以提升。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

(一)正确设置选修课的教学内容

我们都知道高中语文选修科目较多,教材的种类也多,与当前汉语的教学不相复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应该缩短学习,减少课时。从“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这一点出发,语文选修课的模块、课程设置都应该加以重视。此外,选修课的学习不能像必修课那样全面兼顾到,要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们的喜好和擅长进行课程的设置。选修课教材只是提供一些材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相关的设置,充分利用课本材料,使学习达到最有效的学习目的。此外,老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分类目标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例如:选修1中的“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等模块,其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与鉴赏的能力,也包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但是实际上老师只看重其中的一个,而忽视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两个方面都要兼有,就会使得课时不够;再如:“古典文学文化”模块,可以分成《古典诗歌鉴赏》、《李白诗歌鉴赏》,一个模块怎么教,要看老师怎么的拆分,需要老师花时间去思考。

(二)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和评价形式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这样对教学方法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内容,确定出教学重点,从而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创设多种多样的学习情境。例如:在“主题辩论”“、影视欣赏”“、汇报演出”“、学生讲坛”等主题时,老师可以设置相关的情境,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前面讲到选修课评价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老师可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出自由灵活,可以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评价内容及形式。例如:在学习《中国小说欣赏》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以下的评价方案,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做出一个选择:a、在学习这一节课前,请学生阅读两部相关的文章;b、选择教材中人物进行评价,可以从人物、主题、艺术方面来进行评价;c、围绕本节所讲的内容,组织一个辩论会或者演讲会。以上三种评价形式角度不一样,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

(三)将泛读与精读区分开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中美教育的差异在于,中国是按部就班的将知识传授给孩子,这样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好,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这样不利于学生自由发挥,抑制了学生的特长发挥,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对于欧洲的一些国家来说,他们要求高中生读一些本国作家的名作,不会给学生太多的选择,而是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他们只有一个要求:“必须完整的学习完一部文学作品,让所有的学生都要读完”。相比于这些欧洲国家,中国的高中生面临考试和高考的压力,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精读一些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我国高中生阅读面狭窄,再加上课程设计的不一样,就会使得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例如:选修课的教学,可以多一些“自选动作”,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老师在讲解选修课的时候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有选择性的去讲一些内容,可以读后回答一些问题或者读后对文章写一个点评以及总结。精读与泛读可以由老师来决定,老师可以根据内容适当的选择内容来进行授课。

选修课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比较文学概论;选修课程;英语专业;教学方法

比较文学作为全球化时代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被定为中文系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高校英语专业的选修课程[1]。大批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对比较文学作为中文专业必修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但对于外语专业选修课程的比较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探讨者甚微。即使有相关学者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也止于探讨将比较文学的思路与理念融贯于英语专业教学的研究中,如张喜华博士的《论英语专业课程与比较文学课程的融合》等。本文试图立足于英语本科专业比较文学概论选修课程的教学实践,阐述对这一课程在英语专业学习中的必要性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的认知,并探讨相关对策。

一、英语专业开设比较文学概论选修课程的必要性

什么是比较文学?尽管世界各国学者对之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都不否认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与“人们的全球意识和学术上宏观意识的形成与发展”[2]相关联的学科,具有着跨越民族界限与学科界限的特点。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对英语专业学生拓展理论视野和知识领域,调整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提高研究能力、思辨能力,发展个性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利于比较文学研究人才的培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英语专业发展迅猛,但英语专业学生存在着一个最明显的问题:知识面过窄。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把英语学习当作是英语单词和语法的简单记忆,没有把语言当作一门工具去学习和运用。因而,英语专业学生没有宽阔的知识视野,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甚至于有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做本科毕业生论文文学方向的选题时,局限于一个人物形象的简单分析,苦于找不到更好的视角切入。诸如此类的问题,虽然不能靠几节比较文学的选修课解决问题,但比较文学以其开放性、宏观性的特征,必然会引领学生进入世界文学这个万花齐放的大花园中,去品味世界文学的纷繁复杂似而不似的独特魅力。不仅如此,作为英语专业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的本科生研究能力培养,不仅要求学生的读写能力,还有思辨能力。英语专业本科生思辨能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缺乏支撑较强思辨能力生成的知识背景,这里指的是“学生知识构成较为单一,人文底蕴较为薄弱,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较为欠缺,难以从多个视角思考问题,不易形成批判性思维”[3]。而比较文学采取的就是一种全方位的思维方法,“把文学放在各种关系之中,从各个层面来加以考察”。无疑,比较文学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开拓。钱中文先生,曾谈到掌握外语对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性。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发展中的著名学者,朱光潜、钱钟书、季羡林等等,无一不是精通外语的。“比较文学要在英语界有所突破,就得从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做准备,来培养一支英语研究队伍参与到比较文学研究中来。”[4]由此可见,比较文学选修课程的开设,让英语专业学生走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英语专业开设比较文学概论选修课程的问题

诸多一线教师的研究中,认为比较文学作为相对于中文专业其他课程比较年轻的课程,教材版本多,学科问题未定性定位,学科理论性强等,导致学生对比较文学这门课程产生从兴趣到畏惧的心理,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作为英语专业的比较文学概论选修课程的开设的难度之大,问题之多,可见一斑。这不仅涉及到学科教材、学生的问题,对老师的教学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比较文学的教材层出不穷,但基本上找不到一本针对英语专业本科生选修课程的教材。比较文学学科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也增大了教学的难度。比较文学这门课程的展开,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知识储备。但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同于中文专业的学生,前期没有开设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等,没有这些必备的基础课的学习,完全凭学生平时的课外视野,要很好地展开互动式的比较文学教学是完全不可能的。比较文学作为选修课,学生不可能也很难愿意拿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前准备,对该课程的重视度也不够。这就给老师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此外,英语专业的比较文学教学对教师水平要求甚高,教师不仅要求有中文专业的素养,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以便顺利地开展教学。三、英语专业开设比较文学概论选修课程的对策英语专业比较文学选修课程的开设困难重重,但其必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突破英语专业比较文学选修课程开设的困境,找到一条适合英语专业学生比较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的特色之路,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找准课程定位

英语专业比较文学概论课程是一门选修课,因而在授课难度和深度上应不同于中文专业的比较文学课程。另外,其教学目的旨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在教学中,这一课程的定位应是重在导入而不是研究。正如,钱伟长先生所说,“虽然我们不可能向学生传授全部的学问,却可以在他们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条件下,将这个学科专业最根本的东西教给他们,用这些作为媒介和载体,来掌握科学方法。”[5]授学生以鱼,不如授学生以渔。比较文学概论选修课程,是让学生对世界文学有一定的了解,并能以一种宏观、开阔的视野、思路、观念、方法来欣赏、研究文学,形成比较的意识,从而提高认识水平,提升基本素养。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比较文学概论这一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教师的引导认识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拘于视野的狭窄,甚至都没听说过这个课程;部分学生纯粹是抱着来混学分的心理来上课。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引导,势必会造成学生不重视、上课磨时间的教学局面。比如,在开课之初,可以对比较文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介绍,引导学生重视这门新兴的学科;对此门课程的整体课程规划作一安排,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将学习的内容、方式等。除此之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可以例举一系列中西文学中类似的文学现象的例子,比如,相似的“二母争子”,相似的“灰姑娘型的故事”等;也可列举中外文学中的不同现象的例子,比如,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短诗《我心雀跃》和辛弃疾的《丑奴儿》中不同儿童观的表达等。思想工作前行,文学现象前行,学生的观念得以正确树立,兴趣得以激发,这是课程教学展开的重要前提。

(三)慎选课程内容

比较文学学科知识庞杂丰富,但英语专业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都十分有限,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教学内容的谨慎选择。要在有限的选修课课时当中,解决比较文学学科中诸多重大的问题是不现实的,而比较文学理论的枯燥势必又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选择授课的内容和顺序至关重要。针对英语专业语言学习的特点,可以将比较文学中的美国学派作一重点介绍,或可以选用一些与比较文学学科相关的英语文章或书介绍给学生阅读;在媒介研究中重点和学生一起探讨翻译研究等,从而使比较文学课程教学与学生英语专业的学习相结合。在可比性问题的探讨时,可以置后教学,以便学生在大量的实例及理论中更深刻地理解这一问题。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比较文学是一门开放的学科,其作为一门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自然也应灵活多变。这门课程的教学既需要讲授式教学,以引导学生进入比较文学学科世界;又需要研讨式教学,带领学生参与到学科的讨论和研究当中。在此基础上,适时地插入双语教学模式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完全的双语教学模式,还是值得商榷的,毕竟学生的知识面无法达到用外语较好理解这门学科的程度。此外,实践式教学可以在学生当中个别引导。部分学生因为对比较文学的某个方面感兴趣,可以指导其直接运用到毕业论文的写作当中。比如,英语专业12级学生在上完比较文学选修课程后深受启发,毕业论文对《到灯塔去》中绘画特色进行了研究。不仅如此,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可以用关键词的方法来概述理论,同时尽量淡化理论教学,通过具体的比较文学实例,尤其是与英语文学相关的实例来阐释深奥的比较文学理论,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挑选有一定质量的比较文学论文进行课堂研读等。比较文学学科研究需要更多的英语专业人才的参与,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在比较文学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提高。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核心,教师的自我激励与提升是关键,英语专业比较文学概论选修课程的教学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蒋洪新.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

[2]陈,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仇云龙,高瑛,张绍杰.英语专业本科生研究能力培养研究综观反思前瞻[J].外语教学,2016(1).

[4]张喜华,刘雅倩.论英语专业课程与比较文学课程的融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7).

选修课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 文献信息检索课;中医高等院校;中医教育

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课自1985年首批中医院校开课至今已25年,目前国内所有中医院校均已开设检索课,有了相应的统编教材和自编教材、教参和一支教师队伍,不少院校还成立了检索教研室。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增强了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广大同学普遍掌握了文献检索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和科研奠定了基础。

1 发展历程调研

笔者借助2009年本校主办“首届中医药信息学与信息素质教育高级研讨班”之际,对全国23所中医高等院校文献检索课的教研室设置,教材使用,教学内容、层次,授课和考核方式,以及相关主题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与1996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张长生老师开展的《中医文献检索课》的调查进行了对比[1]。这次调查结果有如下变化:①在计算机检索教学和实习场所2项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各个院校都建立了电子阅览室,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新校区的搬迁,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台数更是成倍递增,为检索课的实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②20多年来,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教学不断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wwW.lw881.com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逐渐雄厚,拥有了各个职称层次的教学队伍;教学效果有所突破,特别是使学生增强了信息意识,达到了在一定程度上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参考书和教材的编写呈现百花争鸣的态势;依托教材建设的平台,不断开展校际间的交流。③教师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教学经验,撰写了一定数量具有中医特色的检索教学论文。

但是,从此次调查和会议的交流中,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中医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发展偏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与“医学生七种能力”的培养要求距离甚远。

2 存在问题

2.1 各行其是,疏于交流

从资料记载和统计看,2000-2005年大约先后有24位检索课教师参加了福建中医学院图书馆主办的每年一期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网络医学信息采集与服务》培训班。而全国中医院校以文献信息检索课交流为主要议题的学术会议,自1996年在浙江中医学院召开之后再没有开会。因此,各院校同仁间几乎互不认识,信息沟通基本处于闭塞状态。

2.2 缺乏统一规范的要求和管理

自教育部(84)高教一号《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下发以来,20多年来再没有新的有关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文件、意见或通知,各高校均依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自行安排教学内容。从我们调查的数据和本校长期以来的做法可以看出,中医院校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课程名称、课程设置也不统一,有的学校是必修课,有的学校是选修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的学期段也不同,从大一到大四必修和选修均有;课时安排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是2个学期的课程,有的学校是1个学期,学时从18~51学时不等。

2.3 缺乏对检索能力评价和考核标准

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对中医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信息素质的评价和指导标准。各类探讨检索课教学方法和内容的研究论文数量不少,但涉及具体如何评价检索能力或信息素养的论文鲜见,与西医院校的发展和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我们在面向研究生的课程中,发现许多研究生不懂如何选题和立项,面对导师指定的选题,又不知如何制定信息搜集策略,如何动手实施一项检索任务,如何识别或捕捉复杂多变的课题需求,如何对信息进行鉴别、组织和分析。而这些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比检索技能更为重要。近年来,信息检索课之所以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是缺乏自身认识和内容的创新。

2.4 教研室建设无统一要求

从调查情况看,许多学校的任课教师都是兼职的,备课时间相对不充分。有的学校虽然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时间比较久,但由于没有形成独立的教研室,几乎处于学校教学的边缘状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任课教师的考核和评价,都游离在学校教务处统一规范的管理之外。因此,教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大打折扣。另外,有些图书馆对青年教师培养不够,虽然是图书馆或中医药专业毕业,但没有受过教学方面的专业训练,不了解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把握课堂;同时还存在年轻教师没有充足的检索实践经验,检索的基本功较薄弱等问题。

3 建议

3.1 开设各层次、各专业文献信息检索课

以《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医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08〕3号)为契机,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探索课程设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文件中提出了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医学、中药学的专业培养要求,明确单列一条规定:本科学生在完成学业时,专业水平应达到“熟练运用计算机,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了解中医药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而目前已经在医学院校推广的国际医学专业认证的考核指标中,文献检索能力也作为一项单列的考核指标。因此,检索教学的意义更加凸显。教学效果的好坏关乎学生文献检索能力的高低,这对从事中医检索教学的教师、团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3.2 推动文献信息检索课内容从传统检索到信息分析的跨越

随着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信息检索已经由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发展到了网络化、智能化、认知化阶段,这一阶段的信息检索平台具备了初步的信息分析功能,从而使传统检索信息向信息分析层次发展。而目前的中文检索平台,如cnki的知网节、万方的知识服务平台、读秀知识平台等,都开始朝信息分析的方向发展。以cnki为例,当检索出某一主题的结果后,检索者还可以利用该平台提供的信息分析功能,对检索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①分组分析法:从学科类别、中文关键词、研究层次、文献作者、作者单位、文献出版来源、研究获得资助、来源数据库等角度深入;②排序分析法:按照相关度、发表时间、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等排序方法,对同一主题的检索结果进行分析。

而英文数据库的isi检索平台,同样能够按照时间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时间阶段课题研究的状态;按照国家分析,了解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国家以及国内该领域研究情况;按照机构分析,了解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按照作者分析,了解该领域的核心研究人员;按照来源刊分析,了解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期刊以及对某刊物收录论文情况;按照学科进行分析,了解该课题涉及哪些学科领域以及对感兴趣学科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很显然,通过对检索结果从6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将使学生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中英文数据库的示例表明,检索课的教学侧重点应该有明显的改变,信息检索目前已经发展到信息分析层次,这一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教师和学生高度重视和关注,并及时引入课堂,作重点分析和介绍,引导学生由传统的单纯检索向检索与信息分析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3 尽快制定信息能力评估指导性标准

本次调查除了问卷形式之外,我们还对各个中医院校的网站进行了调研。除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学院的检索课有精品课程网站之外,尚未发现其他院校有中医药文献检索的精品课程的相关网页,说明中医院校的文献检索课程建设还需要加强精品意识,相关教学手段、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队伍还要不断努力,朝精品课程建设方向发展。

3.4 培养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目前,承担检索课的教师在完成现有教学任务的同时,面临着继续学习和知识更新的挑战。因此,应该主动融入到中医药信息学的学科建设中,将学习、教学、科研紧密结合,扩展知识结构,根据信息学学科涵盖的其他课程的需要,积极开设更多的课程,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选修课教学论文范文4

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向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羽毛球运动是一项便于掌握,对场地要求不高,以及健身和娱乐作用深受广大群喜爱的运动[1]。为了顺应潮流,满足学生对羽毛球学习的热情,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将其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增加到教学中[2]。在高校开展羽毛球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有助于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原来传统的教学思路已经不能适应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羽毛球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创新高校羽毛球教学的思路,无论是实现教学可持续发展还是促进学生更好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 当前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分析 

1、 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 

在当前的高校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没有根据学生和教学的特点,选择一本较好的教材,而是机械地沿用上一年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缺乏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创新,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课堂氛 围过于沉闷,缺乏活力。这样缺乏新意的教学内容,不仅不利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于想通过羽毛球课提升自身能力的学生而言。很多学生在之前就已经具备了羽毛球运用的基础,而如果老师在教学中仍然一味循规蹈矩地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 

2、 教学方法单一 

从当前很多高校的羽毛球教学来看,教学过程普遍还是以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展开。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老师让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学生完全根据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和训练。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它还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得预期教学效果难以实现,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挥与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 教学过程中缺乏组织实战型比赛 

羽毛球是一项速度快、变化多、技术丰富多样的运动。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过于注重将动作肢解的教学,而忽视组织一些实战型的比赛,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切实提高自己的羽毛球技能。在当前的与羽毛球相关的比赛仅有全国高校羽毛球锦标赛,能参与其中的也只是凤毛麟角,大部分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参加。而学校在教学中又没有组织相关的比赛,很难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实战技能。 

4、 师资队伍专业素质较低 

在当前高校羽毛球教学中,老师大多是从其他体育项目专业转来的,或者是通过自学等途径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使得整体羽毛球教师专业素质较低。虽然他们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不断学习,吸收新理念和新技术,不断增强自身的羽毛球水平,但是羽毛球是一项战略技术较为丰富多彩的运动,需要长时间的系统学习和摸索才能深刻理解羽毛球的相关战略和技能,不是老师自学或者短期学习就能习得的。因此,这种专业人才素质较低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制约着高校羽毛球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成为了当前高校羽毛球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 新形势下高校羽毛球教学的新思路探讨 

在当前形势下,创新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相关思路,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有利于教学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学生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现状仍然如此让人忧心。因此,如何采取措施,促进高校羽毛球教学的有效发展,成为了当前体育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其具体措施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1、 采取措施增强老师的专业水平,建设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重要参与人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实现。羽毛球的教学很注重实践性,对教师的各项专业技能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创新高校羽毛球教学新思路的过程中,学校要采取措施增强羽毛球任课老师的专业水平,建设和完善师资队伍。比如,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专业水平较高的羽毛球教师或教练,组织他们对在校羽毛球任课老师在技能和比赛战略等方面进行培训和指导,让学校的羽毛球任课老师能够更好地展开羽毛球教学;学校也可以根据羽毛球任课老师的专业综合素质的高低,选出一些水平较高、各方面素质较为优秀的老师外出进修,学成归来之后再指导其他老师,从而使得老师的专业技能不断得到提高;高校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羽毛球专业组织在平时教学之余加强沟通交流,互通经验,或者是不定期组织本校老师和外校其他老师举行羽毛球比赛,互相切磋,同时又加强教学方法和技能的沟通,从而切实有效提高老师自身的羽毛球的相关技能。此外,学校的羽毛球任课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之余,要勤于练习,加强自身羽毛球相关技能和战略意识的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促进高校羽毛球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 

2、 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不断完善高校羽毛球教学机制 

要实现创新高校羽毛球教学的新思路,就必须改变原来传统的轻视羽毛球教学的思想,采取措施不断完善高校羽毛球的教学机制。在高校开展羽毛球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必须重视羽毛球教学的发展,摒弃和摆脱传统教学中轻视和漠视羽毛球教学的思想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和贯彻素质教育理念。首先,在课程设置和安排方面,高校相关部门可以适当地增加羽毛球教学的课时,提高羽毛球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比重。在教学内容方面,老师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更要注重一些技能,比赛规则和其他羽毛球实战的相关规则的传授,从而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自身的羽毛球水平。其次,由于学生的羽毛球水平存在差异,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实现适合自身发展的进步。最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地改变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练习,同时老师在一旁对学生的相关动作和技巧进行指导,从而使得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 3、 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羽毛球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是衡量一堂课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创新高校羽毛球教学新思路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发展。比如,在当前高校羽毛球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对于羽毛球的认识和掌握水平都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的存在,从而选择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使得每一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有收获和进步。老师可以先根据学生对羽毛球的兴趣和运动技能等综合因素,将学生分成基础较好、基础一般和零基础这三个层次。然后针对每一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展开教学。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较高难度的羽毛球相关动作的指导或者是一些相关的拔高运动技能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满足这类学生想要不断提高羽毛球技能的需要;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加强和巩固基础动作和一些较为简单的运动技能,让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并且鼓励他们向难度较高的技能挑战;对于零基础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羽毛球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意识和体会到羽毛球运动的乐趣,并且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和动作等入门知识的教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羽毛球运动中来。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采用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羽毛球比赛的视频让学生观看,或者是在某一动作的讲解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某一羽毛球运动员的相关动作让学生学习等。这样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而且多媒体设备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对相关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观看羽毛球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对其进行有意识地模仿,从而促进学生羽毛球运动能力的提高。 

4、 积极开展羽毛球的比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羽毛球是一项实战性较强的运动,很多运动技能和战略都要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才能获得。因此,在创新高校羽毛球教学新思路的过程中,老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羽毛球的相关比赛,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更多的实战机会,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羽毛球运动能力。比如,老师可以将本班同学分成几组,组织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羽毛球比赛;或者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不同院系或者学校的羽毛球爱好者进行羽毛球比赛,在羽毛球比赛的具体实践中检验教学成果的好坏,让学生展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动技能。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激发羽毛球运动的兴趣,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能够适当放松,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老师也要注重各类羽毛球比赛的质量的提高,以及在比赛过后要注重分析和总结,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实践积累,从而促进教学发展。 

四、 结语 

羽毛球作为球类运动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高校师生的喜爱。在当前形势下,必须要对其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使其顺应时代和学生的发展。但是它的实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老师不断创新和尝试,不断总结,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促进教学发展。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