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之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和氏之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和氏之璧范文1

和氏之璧范文2

 

关键词:刑事和解 辩诉交易 对比

一、刑事和解制度概述 

所谓刑事和解制度,又称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制度, 一般是指在犯罪后, 经由调停人的帮助,加害人和被害人直接相谈、协商,解决纠纷或冲突的一种刑事司法制度。从目前学术界对这项制度的理解来看, 多数学者认为, 刑事和解的理论和实践最早产生于西方国家。1974年, 加拿大安大略州基切纳市发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刑事和解的案例, 被认为是刑事和解制度的起源。刑事和解制度的目的是修复因犯罪人的犯罪行为而被破坏的加害者和被害者原本具有的和睦关系, 并使罪犯因此而改过自新、复归社会。双方通过面对面的会商, 加害人了解到自己行为的不利后果,被害人有机会对加害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从而降低犯罪行为造成的痛苦。某些情况下, 当事人的亲属、社会公民或其他人员也会参与到会商之中。最终会尽可能地达成赔偿协议, 修复犯罪带来的损害, 从而使犯罪人复归社会, 使被害人权利得以最大限度保护, 以实现刑事和解化解矛盾、全面恢复正义、提高司法效率的刑事政策价值。 

二、辩诉交易制度概述 

"辩诉交易"制度,是在20 世纪70 年代伴随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刑事案件频发,积案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一系列判例正式承认其为"刑事司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开始作为一项司法制度在刑事诉讼中广泛实施。所谓辩诉交易,又称为答辩交易,指"被告人基于得到政府方的对价的合理预期而作出的对刑事指控答辩有罪的同意。"因此,辩诉交易实际上是刑事诉讼被告人通过同主诉检察官对于控诉、罪状、量刑等方面协商后,以检察官减轻控诉换取被告人有罪答辩,以迅速有效地结束诉讼程序,追诉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使被告人接受刑事处罚的一种司法制度。 

三、形事和解制度与辩诉交易制度之比较 

(一) 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共性与契合。 

1. 二者都体现了对刑事诉讼中个体权益的关注,顺应了国际司法发展的潮流 

我国传统的刑事观是一种国家本位的价值观, 依照这种观念, 犯罪是个人与国家的冲突, 它侵犯的是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因此, 必须通过国家职权活动对犯罪予以追究。这一理念在刑事诉讼上的反映就是对公诉案件实行起诉法定原则, 强调有罪必诉、有罪必审、不允许和解与协商。传统的刑事观在重视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同时, 却忽视了个人(主要是受害人也包括犯罪人)的利益。从刑法的机能来看, 刑法有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两大机能, 而长期以来, 我们过于强调打击犯罪, 忽视对个人利益特别是被告人权益的维护, 在保障个体权益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 这与国际刑事司法发展趋势明显不协调。随着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无罪推定原则、对抗式诉讼方式、辩护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这一传统的理念将逐步得到改变和革新。要适应国际司法改革的潮流, 最关键的是要在刑事司法领域里, 建立犯罪首先是对个人法益的侵害, 其次才是对国家和社会法益侵害的理念, 强调对个人利益的保护优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 尤其是对于一些轻微的刑事案件更是如此。而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正体现了这些新理念, 它将被害人与被告人的权利作为刑事诉讼关注的重点, 将解决当事人纷争视为诉讼的根本目的, 体现了对个体权益的保护以及对社会和谐的重视, 因此, 两者都体现了对刑事诉讼中个体权利的重点保护, 顺应了国际刑事司法发展的大趋势。如果二者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 必将实现中国司法与国际司法的并轨。

2. 刑事和解是中国建立辩诉交易制度的前提 

美国对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实行国家补偿制度, 因此, 被害人通常不参加辩诉交易, 辩诉交易的主体限于检察官和被告人(通常由其律师), 作为控方的检察官一般是根据所掌握的证据能否获得胜诉而决定是否进行交易, 并不征求被害人意见, 也不以赔偿、道歉作为条件, 交易的结果也无须告知被害人。但是, 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设立对被害人经济损失的国家补偿制度,

被害人在经济上的损害赔偿主要是通过对被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实现的。被害人能否得到经济上的赔偿, 对于化解诉讼各方矛盾, 维护社会稳检察机关在决定是否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 为了切实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裁判的社会效果,实施辩诉交易时, 应当充分听取被害人的意见,并要在被害人获得赔偿或者其他安抚方面做充分的工作间接的经济。在一般刑事案件尤其是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案件中, 必须首先要使被害人直接或者损失得到补偿(主要通过刑事和解), 使被害人身心得到安抚。如果被害人正当的经济权利没有得到满足, 或者被告人有其他漠视被害人利益的行为, 被害人拒绝的,就不得适用辩诉交易。除了被害人的赔偿要求外, 被害人对案件在定罪量刑方面的意见也经常影响着案件的社会效果。虽然被害人的情绪并不能完全代表普通民众的心理, 但是, 被害人对案件关注的强烈程度是一般公众所不能比拟的。因此, 为了促进辩诉交易, 检察机关与被害人进行沟通, 取得被害人对被告人的谅解这一环节是不可或缺的, 而这些都是刑事和解的重要内容。所以, 在时下中国, 没有刑事和解, 就不可能有辩诉交易, 刑事和解既是确保辩诉交易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基础, 也是辩诉交易客观公正的重要保障。 

(二、)辩诉交易制度与刑事和解制度的区别 

一,辩诉交易的主体为检察官和被告人,很多情况下被告人是通过其辩护律师与检察官进行交易,被害人一般不参加。而刑事和解的主体是被害人和加害人、被害人不仅要参与,而且还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被害人不愿意适用和解,或不能与加害人达成协议,该制度就无法实行并发挥作用。 

二,辩诉交易中不征求被害人意见,也不以道歉、赔偿作为条件,被害人利益可能会因此受到侵害。而刑事和解不仅以加害人的认罪悔过与积极赔偿为适用前提,而且主要以被害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较好的维护 

三,外国通行的辩诉交易制度主要在审判阶段适用,由法官进行审查和把关,而我国目前试行的刑事和解制度则主要在审判前程序尤其是在公诉阶段适用,法官介入刑事和解制度相对较少。 

参考文献: 

[1] 魏晓娜. 美国辩诉交易根由之探析与品评[m]. 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8. 

[2] 黄京平, 甄 贞.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 序[ c]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陈光中, 葛 琳. 刑事和解的理论依据与适用构想[c]m黄京平, 甄 贞.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 祁建建. 美国辩诉交易研究[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5]吕茂竹.辩诉交易在我国适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法制与社会.2009(7). 

和氏之璧范文3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面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自然美景,苏轼的情感开始激荡。他一生以治国平天下为已任,希望“致君尧舜”,于是“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里的“美人”实际喻指仁宗皇帝。但此时苏轼却因“乌台诗案”被贬到了黄州,虽是团练副使,却毫无实权可言,更不用说向皇上献计献策了,所以他只能“望美人兮天一方”独自感叹。

一、“本我”的催促

弗洛伊德这样解释“本我”:“这是在我们个性之中,最难渗透的幽暗部分。……它一团混沌,像充满了沸腾情绪的一只锅子。”

在苏轼感叹之后,客人的情绪也随着苏轼开始激荡,以洞箫和之。这里的“客”其实就是苏轼的“本我”。他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为我们直接呈现了“本我”,这正是那“充满了沸腾情绪的一只锅子”,即“客”。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呜呜”声其实是此时苏轼内心的写照。苏轼的“本我”开始“沸腾”,“‘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曹孟德,一代枭雄,多么渴望贤人志士加入到他的集团,为了贤人志士,曹孟德可以“周公吐哺”。“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这“天下归心”的“一世之雄”却被困在了此地,本想有一番作为的苏轼也被贬到了此地。

面对“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的“夏口”“武昌”,苏轼的内心能够平静吗?当然不能,不但不能,反倒是内心有一团灼热的火在燃烧。苏轼因为在诗文中“愚弄朝廷”,“无君臣之义”而入狱,牵连到他三十多位亲友,并且他自己险些丧命。想到这些,他的内心能不燃烧吗?现在他“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但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更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然而“知不可乎骤得”,于是只能“托遗响于悲风”。苏轼是真的在悲吗?不是,反倒是这一团燃烧的火焰在催促着他去寻求自我的和谐。

二、“超我”的激励

弗洛伊德认为:“超我是自我理想的载体,自我根据它来衡量自己,竭力仿效它,争取满足它所提出的任何更高的完美性要求。”

《赤壁赋》第三段中,“苏子”正是苏轼的“超我”。水与月是中国古代文人大都喜爱的,苏轼在这里也用“水月之喻”来表达他对宇宙人生的看法。“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阐明自己从宇宙的变化中看到人类和万物同样永久地存在着,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是把问题绝对化。他对待自己的苦难也是同样看待。从变的角度看,苦难也只是在转瞬之间,是暂时的,像月亮一样时有时无,苦难同样也会像水一样逝去;从不变的角度看,苏轼及他周围的存在也就是无穷无尽的了,所以苏轼也就还是那个苏轼了。因此,他身处逆境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超我”正是这样就给予他的人生以积极意义。

三、外界的“推搡”

苏轼以“放臣”谪居黄州后,“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宜死矣”,然而黄州人民却向他张开了双臂,拥抱这位天涯沦落人。田夫野老尊敬他,帮助他,资助他,并帮他建造了临皋亭和雪堂。这使得他对这里的人民怀有一种深深的情感。黄州,虽然没有什么名山大川,但这里有丰富多采的风物,有诱人的赤壁,有浠水兰溪、蕲春天峰麓、黄梅五祖寺等名胜古迹,这些在苏轼的笔下都构成了他对人生、对生命的不断思索。苏轼竹杖芒鞋,往游其间,到处有他的足迹和诗篇。“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声”“目遇之色”这种美好的图景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面对此时的清风、明月,想想自己的苦难其实也算不了什么,苏轼又怎能不释怀呢。于是“喜而笑,洗盏更酌”。

和氏之璧范文4

今年春节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三月下旬更是创1994年以来最大幅度贬值。那一年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之后,中国采取了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政策。2005年重新启动汇改以来,人民币总体上处于升值状态,只是升值的速度有高有低,单边升值的预期已经形成。

在这种市场预期之下,人民币资产当然成为投资者的新宠,押注人民币升值,更多的投机资本流入中国,进一步推高了人民币汇率。如此循环下来,虽然资本管制依然存在,但是金融安全网络已经漏洞百出。单边升值固然使人民币避免了其他新兴经济体在2013年遭遇的货币保卫战,但“人民币例外论”也不见得是好事。

从1月份开始,人民币掉头向下,到3月下旬已经将2013年的涨幅全部覆盖了,汇率又回到一年前,做多人民币的投机者损失惨重。人民币汇率在最近又开始慢慢回升,汇率震荡将成为常态。让市场在汇率机制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关键一环,此外,仅仅依靠人民币升值来推动国际化终归是不可持续的。对于中国出口型经济来说,人民币贬值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时机,但是汇率差带来的利润并不是长久之计,经济转型的进行曲还将继续,人民币贬值两个多月来确认了单边升值时代的终结。

央行的阻击战

从3月17日开始,中国银行间即期汇率波动幅度从1%增加到2%。这是人民币汇率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2012年汇率波动幅度从0.5%增加到1%,人民币汇率形成的“蛇洞”直径不断增加,最终的目标是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汇率水平,让市场在汇率调整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关键性一步。值得关注的是,当汇率波动区间扩大之后,人民币汇率并没有改变下跌的趋势,汇率一度跌破6.2大关,波动区间扩大的改革举措与汇率下跌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在决定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扩大之前,需要将市场中的泡沫挤压掉,否则波动区间扩大之后也许会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中国央行自1月份开始引导人民币汇率下降,而投机资本首先“中枪”。此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一次讲话中明确表示中国对短期的投机资本不欢迎,而是希望更多的长期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其实这就算是周小川对投机资本的一种警告。当人民币下跌的时候,粗略估算,上千亿美元中招,损失的规模也有几十亿美元。

在央行阻击短期投机资本之前,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一直是普遍默认的“事实”。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超过3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在2013年下半年新兴经济体货币暴跌的风暴中,人民币汇率逆势上涨,成为新兴经济体货币中的特例。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直存在,形成了一种难以逆转的“态势”,市场中的投资者已经对人民币升值“习以为常”。人民币升值让出口商感到不堪重负,中国贸易顺差在GDP中所占的比率已经下降到2%的水平之后,外汇规模依然不断增加,也就是说,在贸易顺差形成的外汇之外还有大约5000亿美元是进入中国市场的套利资本,这些资本既可以获得中国市场较高的利率水平,同时又可以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得不菲的利润。此外,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新兴经济体中宏观经济较为稳定的国家,种种利好使大量的热钱进入中国市场。

资本进入中国市场不是好事吗?在一个大资金潮的时代,如何运用全球资本来发展经济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议题。但是过多的短期资本进入会对国内金融秩序带来压力,这些资本很难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会进一步扩大资产价格泡沫,同时资本的大进大出对金融稳定是不小的挑战。外汇集中于政府手中,大量的热钱进来会扩大基础货币的发行,最终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热钱流入造成了央行货币发行的被动,侵蚀了货币,而这些热钱进入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赚取美元。换言之,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增强话语权,而是确认了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次级货币地位。

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动摇之后,固定汇率制度就不再是全球性货币体系的主流,浮动汇率体系之后,汇率一直处于震荡之中。以市场供需为原则的汇价很难稳定,在全球贸易体系之外又形成全球金融市场。汇率水平除了反映市场的意志,也体现全球央行体系的作用。一种完全由市场来决定的汇率机制还没有形成,各国央行在定价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根据市场的反应而采取中间价的政策,人民币汇率是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中国政府和央行均坚持人民币汇率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均衡的区间,一个核心的指标就是贸易盈余在GDP的比重已经到了国际认同的合理区间。

人民币升值不仅使贸易盈余回到了正常的水平,也使中国贸易增长速度大幅度回落,不但回到了个位数的增速,而且还低于GDP增长速度,也就是说汇率对贸易的刺激作用正在被降低。现在人民币扭转了升值的态势,对中国经济是一件好事吗?未必如此,在市场经济体系之中,任何政策措施都有自己的边界及其成本。

“破6”的袭击

3月21日,人民币跌至6.2370的水平,着实让投资者吃了一惊,押注人民币升值的投资者和进口商们都抱着2014年人民币要“破6”的想法。年初,笔者一位在央行系统工作的朋友也认为“破6”是大概率事件,可见人民币贬值算得上是一次不小的“袭击”,除了上文所说的这是央行的一次“演习”之外,还给市场以警醒,即必须进行全面评估,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风险。

汇率波动给进出口商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同时也带来赢利的空间。一个国家在实施出口战略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固定汇率或者钉住某一种强势货币的做法,从而为出口商提供稳定的汇率环境,免去汇率风险带来的烦恼。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大西洋两岸崩溃之后,在东亚地区又得到重建,因为这些国家基本采取了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为本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创造了条件。

随着东亚国家经济的发展,固定汇率无法体现出这些国家经济的进步。如果继续将汇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进一步强调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会引起美国市场尤其是美国制造业的不满,要求东亚国家货币升值的呼声将如同波浪一样荡漾开来。汇率低估也未必是好事,一方面其扭曲了本国的产业结构,使出口部门获得额外的刺激,使本国的资源、劳动力和环境凝结到商品中被出口到国外,而这何尝不是本国发展红利的流失呢?另一方面,中国这样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带来世界性挑战,中国的过剩产能暂时无法消化。从中国经济有序发展的角度来看,汇率水平的确需要市场化。

在过去几年中,人民币内贬外升让很多出口产业遭遇危机,国内的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成本蚕食了利润空间,同时人民币升值又在出售价格上压缩掉一块利润空间。此番人民币贬值的确让出口商获得了意外的利润。比如说1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至6.040的高位,眼看“破6”指日可待,3月21日则贬值到6.236的低位,中间相差0.2元。如果出口商签订100万美元的大单,那么仅仅因为汇率贬值就可能带来20万元的收益。当然人民币贬值也让进口商叫苦不迭,由于抱持人民币铁定升值的预期,在签订进口合同的时候没有锁定汇率,或者采取一些对冲措施,进口商的利润随着汇率贬值将严重缩水。

中国已经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不仅是全世界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家,也是世界主要的投资大国。在美元依然是全球霸权性货币的局面之下,对待人民币汇率最好的办法还是围绕市场供需而波动,以此实现国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当然,双向波动才能走出单向升值的怪圈,同时不至于陷入贬值的泥潭之中。

汇率的升与贬不仅会影响进出口贸易,而且会带来金融市场结构的变迁。在全球经济体体系中,金融市场已经高度发达且自主化,货币金融已有自己的逻辑。2013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出现暴跌,各国政府为了捍卫本国货币付出了高额的成本,而一些外汇储备不够多、宏观经济不稳定的国家甚至不得不应对货币崩溃的潜在威胁。为了避免本国货币被抛售,而不断在货币市场购买本国货币,释放美元外汇储备,央行成为全球外汇市场的主要“玩家”,这也从中看出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真实面目。

另外,印度、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央行还提高了利率水平,需要承担的成本就是经济增速下滑。经过一年的调整,新兴经济体股市与债市存在的泡沫基本被挤压出去,资产价格已经跌到了低位,虚拟财富严重缩水,而很多机构投资者准备再度进场。坏消息是,这些国家的财富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好消息是投资者准备开始一场新的宴席。

人民币在第一季度成为表现比较差的亚洲货币,贬值将大量的投机资本赶出去,可能造成中国货币市场的紧缩,刺破资产泡沫。比如说,人民币贬值,很多人认为房价即将崩盘。中国的房价的确是按照金融逻辑展开的,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到房价涨跌。外汇占款是中国基础货币发行的重要渠道,外汇的减少自然会造成货币市场比较紧张的态势,利率的上涨将使支撑中国房价的信贷条件发生逆转。房价大幅度下跌对地方政府高企的债务来说并非福音。中国经济处于增速下滑、结构调整时期,汇率和利率的大幅波动都不利于经济改革与增长。

汇率改革给中国带来诸多挑战,根源还在于人民币并非国际货币,在计价、结算等交易环节基本以美元来定价。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动力就是升值,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那么境外市场持有人民币的动力就会变弱。最近,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的排名在下降,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出货币国际化的艰难。人民币大跌无疑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当然,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以及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式都不会让人民币持续贬值,这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一大优势。当然外汇储备只是最后防线,汇率市场化、自由化最终还需要依靠国际市场,央行扩大汇率波动幅度是解除汇率管制的关键一步。

和氏之璧范文5

[关键词]资产减值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比较

对于以前年度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允许转回的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允许转回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商誉除外)减值损失;另一种观点是对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一、IAS36中有关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IAS36)是第一种观点的代表,它对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做了以下规定:

1.主体必须在每个资产负债日判定是否已有迹象表明以前年度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再存在或已减少,如果有迹象,主体必须估计该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2.主体在最近一次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后,只有在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中所使用的估计发生改变时,才能冲回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此时,资产的账面价值应增加至其可收回金额。资产减值损失的冲回反映一项资产在使用或出售方面的潜在服务能力,比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时有所提高。对于仅仅因折现的展开而导致可收回金额高于其账面价值,不能转回减值损失,因为资产的服务潜能并没有提高。

3.由于资产减值的转回而增加的资产账面价值,不能高于资产以前年度没有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时的账面价值(减去摊销或折旧)。

4.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应立即在收益表中作为收益确认。重估资产减值损失的冲回应作为重估值增加,遵照相关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处理。

5.如果有迹象表明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再存在或减少,即使没有转回减值损失,主体也需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对该项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折旧(摊销)方法或残值进行重估并予以调整;资产减值损失转回被确认后,该资产的折旧应按新账面价值予以调整。

6.对于现金产出单元减值损失的转回,主体应按照现金产出单元中除商誉以外的资产的账面价值的比例,增加账面价值。转回后资产账面价值不应高于以下两者中较低者:资产可收回金额;如果以前年度没有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所确认的账面价值(减去摊销或折旧)。

7.已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在随后期间不得转回。

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有关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代表的是第二种观点,其第144号《长期资产减值与处置会计》(FAS144)规定:在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后,资产的账面价值就成为新的成本计量基础,主体不应在以后期间调整资产的成本,所以在资产减值恢复时,如同其他资产增值不确认一样,不允许转回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认为,资产减值决策与资本投资决策类似,继续使用减值的资产相当于购置新资产,所以,当资产减值恢复时,不允许转回资产减值损失。三、我国资产减值准则中有关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

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该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这里的不得转回是针对长期资产减值而言,对于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的减值问题由其他的准则来规范,这些资产当确认的减值损失又得以恢复时,是可以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

四、减值损失是否应该转回

对于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可以转回,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从资产减值会计本身来看。资产减值会计本身就是稳健原则的重要体现。稳健原则又称谨慎原则,其实质是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不可能高估资产和收益的方法。稳健性原则要求报告提供者向使用者尽可能提供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信息。在这些信息中,资产减值会计信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资产减值会计是稳健原则的重要体现。经济环境越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越多,其风险也就越大,所以应该反映出这样的信息。既然减值损失的确认是稳健性的体现,那么为了保持会计处理的一致性,当减值损失不再存在或已减少时,应该将以前年度确认的减值损失转回。

2.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来看。为了符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原则,对发生减值的资产确认减值损失。那么,当减值损失不再存在或已减少时,也应该将减值损失转回。减值损失的转回有可能会提高相关性,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这是因为,当资产减值损失减少或不再存在时,若是不予以转回,则会是信息使用者没有了解有关资产的相关信息,继而会有可能制约着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的制定过程。

同时,虽然允许减值损失的转回可能会降低其信息的可靠性,但是不允许减值损失转回在避免利用减值损失转回来操纵利润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也不能排除企业利用其他手段来实现盈余操控的目的。

由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不能片面的强调其中一个方面,而忽视另外一个方面,在处理有关减值损失转回时,应当尽量兼顾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整体效用。

参考文献:

[1]张洪君:资产减值损失及其转回的国际比较.会计之友,2006

和氏之璧范文6

河南了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文件中明确指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不是主要依据,除学业水平考试外要考察综合素质,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学校老师要把学生在校的一切相关内容记录在《河南省初中学生成长纪实报告》相应栏目中,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务求真实,有据可查,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

鹤壁中考科目、内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全部科目纳入考试的范围。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七个科目实行闭卷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两个科目实行开卷考试。

体育与健康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统一管理,由省教育厅明确统一要求,各省辖市(含省直管县、市,下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艺术(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也要进行考核,由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以初中学校为主实施,相关特长表现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

在考试内容方面,将依据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开展试卷评估与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

鹤壁中考时间安排

【重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中录取计分科目包含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总分80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120分,物理、道德与法治每门70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每门50分,体育70分,理化生实验三科满分30分。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和艺术(音乐、美术)等未纳入中招录取计分科目的课程,考核成绩原则上以等级呈现,具体等级要求由省辖市统一规定。经教育厅批准的地区,也可以选择部分科目,统一组织考试,并以一定分值计入中招录取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做好教学反馈与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不得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

【变化】

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

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将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录取使用。这也就意味着,中考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将要远去,未来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将会越发完善与成熟,同时意味着学生的课外生活会越发丰富。

此外,高中阶段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规则,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高中阶段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的相关要求应在招生前提前向社会公布,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

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初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上一篇英语语感

下一篇浙大远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