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产栽培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许多地方开始栽培高产大豆。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有些高产大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据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措施。
我国加入WTO后,大豆生产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质量不高、加工品质较差,混种、混收、混销是阻碍我国大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为了增强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十五”期间必须大力发展高脂肪、高蛋白质专用大豆品种生产,尤其在我国东北大豆主产区,实现专用品种单独生产、单独收购、单独加工,建立专用大豆生产基地,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优质专用大豆的生产与出口基地。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据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措施。
1种子的选用
1.1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要克服盲目引种,不要把外地高产田或信息及有些新闻媒介推销的品种甚至品系没经科学分析和试验,盲目的大量引种和应用,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因地制宜种植。
1.2种子精选
播前选种是提高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大豆的苗齐、苗壮、苗全。“母大子肥”,粒大而整齐的种子能增产一成左右。因而,在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粒选或选种器精选种子。
2整地技术
合理耕翻整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墒,并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危害,是大豆苗全苗壮的基础。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大豆根系及其根瘤在土壤结构上虚下实,土壤容重不超过1.2g/cm3,含水量在20%以上时,才能良好发育。因此合理耕翻,精细整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重迎茬地块。
其方法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生产条件及茬口等灵活运用。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采用伏秋翻同时深松或旋耕同时深松,或耙茬深松。耕翻深度18~20cm、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cm。对于垄作大豆在伏秋整地的同时要起好垄,达到待播状态。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顶浆扣垄并镇压;有深翻深松基础的玉米茬、高粱茬,早春拿净茬子并耢平茬坑,也可以采取秋季灭茬起垄镇压一次完成作业,灭茬深度10~15cm,粉碎根茬长度5~6cm。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地块,采取秸秆覆盖或耙地处理,秸秆粉碎率98%以上,秸秆长度为5~10cm。有条件的采用全方位深松机,进行全方位深松,深松深度40~50cm。
3播种方法
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大豆的播种方法有:窄行密植播种法、等距穴播法、60厘米双条播、精量点播法、原垄播种、耧播、麦地套种、板茬种豆等。
3.1窄行密植播种法
缩垄增行、窄行密植,是国内外都在积极采用的栽培方法。改60~70厘米宽行距为40~50厘米窄行密植,一般可增产10%~20%。从播种、中耕管理到收获,均采用机械化作业。机械耕翻地,土壤墒情较好,出苗整齐、均匀。窄行密植后,合理布置了群体,充分利用了光能和地力,并能够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
3.2等距穴播法
机械等距穴播提高了播种工效和质量。出苗后,株距适宜,植株分布合理,个体生长均衡。群体均衡发展,结荚密,一般产量较条播增产10%左右。
3.360厘米双条播
在深翻细整地或耙茬细整地基础上,采用机械平播,播后结合中耕起垄。优点是,能抢时间播种,种子直接落在湿土里,播深一致,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缺苗断垄少机播后起垄,土壤疏松,加上精细管理,故杂草也少。
3.4精量点播法
在秋翻耙地或秋翻起垄的基础上刨净茬子,在原垄上用精量点播机或改良耙单粒、双粒平播或垄上点播。能做到下籽均匀,播深适宜,保墒、保苗,还可集中施肥,不需间苗。
3.5原垄播种
为防止土壤跑墒,采取原垄茬上播种。这种播法具有抗旱、保墒、保苗的重要作用,还有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利用前茬肥和降低作业成本的好处。多在干旱情况下应用。
3.6耧播
一般在小麦收割后抓紧整地,耕深15~16厘米,耕后耙平耪实,抢墒播种。在劳力紧张、土壤干旱情况下,一般采取边收麦、边耙边灭茬,随即用耧播种。播后再耙耪1次,达到土壤细碎平整以利出苗。3.7麦地套种
夏播大豆地区,多在小麦成熟收割前,于麦行里套种大豆。一般5月中下旬套种,用楼式镐头开沟,种子播于麦行间,随即覆土镇压。
4合理密植
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株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因此在生产上,要求在保证植株个体良好发育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单位面积株数,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确定合理密植的原则,主要根据地力、品种特性、气温以及播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南部地区气温高宜稀,北部地区气温低宜密;宽行距宜稀,窄行距宜密;繁茂性强品种宜稀,延期播种宜密;大豆与高秆作物间作宜稀,与早熟矮秆作物间作宜密5施肥技术
4.1增施农肥
施用农肥做底肥,营养元素完全,并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改良土壤的机构,增强保肥保水的能力,同时肥效长可适合大豆生育后期吸肥多的要求。腐熟的有机肥,还可以产生有机酸,能把土壤中各种不易分解的养分溶为易吸收的营养,为大豆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4.2合理施用化肥
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钾搭配,有条件的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比例,确定的肥料品种。根据我省大部分地块长期施用二铵,土壤磷元素积累较多的特点,大豆施肥要适当增加氮肥,补充钾肥。目前大豆复合肥或复混肥品种较多,要在当地推广部门的建议下采用。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肥量按纯氮18~27kg、五氧化二磷46~69kg、氧化钾20~30kg的量,折合为所用的化肥、复合肥或复混肥的实际用量。在确定施肥品种和施肥量后,要根据土壤条件,生产条件等科学施用。根据施肥时间和位置可分为底肥、种肥、根际追肥和叶面追肥。
化肥做底肥要结合秋整地起垄,在土壤封冻前10天进行,不宜过早,过早容易造成肥料浪费。也可以在春季结合顶浆起垄施入垄底。
大豆在幼苗期根瘤菌固氮作用尚未进行。为了满足苗期所需要的营养,施用一定量的化肥做种肥,可以促进豆苗生长和根瘤的发育,为大豆中后期生长打下基础。
根际追肥:根据各地区经验证明,根际追肥对大豆有良好的增产效果,特别是在土壤肥力较低的岗坡地或其它瘠薄地块,大豆苗期生长较弱,封垄有困难的情况下,在大豆分枝期或开花期进行一次追肥,对大豆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在土壤比较肥沃,而且底肥和种肥较多的情况下,大豆植株生长健壮、比较繁茂时,可以不进行追肥,以免徒长倒伏。因此大豆追肥要根据大豆植株长势、地力和施肥基础灵活掌握。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大豆幼苗生长较弱时,二遍地铲后趟前在大豆根部追施氮肥,每公顷施尿素37~74kg,在垄测开沟,距植株5-10cm,深5-10cm,追肥后立即中耕培土。
叶面追肥:一般在大豆盛花期、结荚期进行。如喷1次以初花期为宜;喷2次时,第一次在初花期,第二次在终花期至初荚期。主要的肥料有钼酸铵、尿素、硝酸铵,或过磷酸钙和磷酸二氢钾等,一般多用钼酸铵和尿素。
参考文献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从土壤选择、栽培方式、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魔芋的高产栽培技术。
魔芋因其食、药用价值等功效正日益为人们所喜爱,在贵州省修文县的分布较广,栽培历史悠久,加工业发展也较迅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因缺乏相关的栽培技术方法,产量低而不稳,但通过近几年的栽培研究,不断摸索,笔者总结出了一套魔芋的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普及魔芋高产、稳产栽培,促进魔芋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土壤选择
魔芋喜肥怕瘠,喜湿怕旱,喜阴怕晒,喜凉怕热。宜种植在海拔900~1500m、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的沙质壤土,以山间谷地、斜坡地最为适宜。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土壤pH值6.0以上。
2品种选择与种前处理
2.1品种选择在修文县栽培品种主要有花魔芋、白魔芋、疏毛魔芋等。白魔芋品质最好,但花魔芋的产量比白魔芋高,适宜性更广。一般选择无病、无伤、圆形或长圆形、顶芽矮壮(小于3cm)、叶柄痕较小、芽窝较浅的小球茎或根状茎作种芋。根状茎一般用2年生植株较好。
2.2种前处理栽种前将芋种晒1~2d,种前用1000万IU的农用链霉素600~700倍液浸种1h,或用40%福尔马林1∶(200~250)倍液浸种20~30min,然后将种芋捞出凉干即可播种。
3栽培方式
3.1轮作轮作是魔芋栽培中切断病源传播的最好方法,3年1轮较好,重点避开十字花科、姜等易感染软腐病、白绢病、根腐病的作物。一般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较安全。若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最好。
3.2间作或套作因为魔芋的叶片与叶柄成“T”或“Y”字形,光线穿透力较差,叶面积指数小,对光的利用率低,所以间套作选择植株高过魔芋的作物较好,如高粱、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杜仲、蓖麻等经济作物。使高秆植物在上层得到充足的阳光,而魔芋在下层得到适当的阴蔽。
4整地施肥
4.1整地冬前深翻土地,春后深耕细整,开厢排沟。
4.2施基肥魔芋的根为弦状根,根系较浅,吸收力弱,必须培肥土壤和科学施肥。魔芋对有机肥的需要量极大,一般以腐熟堆肥2.4万kg/hm2,或沼渣2.2万kg/hm2作基肥。有条件的地方应根据魔芋对氮、磷、钾肥的需要量、土壤供给量及利用率计算出其应施用的纯氮、磷、钾量。魔芋整个生长过程中一般施用氮肥260.9kg/hm2、磷肥930kg/hm2、钾肥(硫酸钾)280kg/hm2。在施肥过程中不能偏施氮肥。基肥的比例应占施肥总量的70%~80%,特殊地段用80%以上作基肥,且以缓释性肥料为主。施肥时将基肥施于沟内或在沟旁另挖施肥沟施入,也可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少数萌芽伸出地表时施于土表,然后培土。
基肥一般在栽种前10~15d施用,在两行种植沟间挖施肥沟,将基肥混匀施于沟内,或先挖深12~15cm的种植沟,在沟底施堆肥或沼肥,在其上斜放种芋,其上再施基肥约3cm厚,再盖土。基肥要集中施用,接近种芋,但又不直接接触,使其肥料利用率达到最高,但又不伤种芋。
5栽种处理
5.1播种期种植魔芋必须要在种球茎的生理休眠期解除后,平均气温回升至12~14℃,最低气温10℃左右时才能播种。修文县一般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栽种。品种不同,栽种时间也不一致,一般花魔芋萌芽所需温度稍低于白魔芋,因而同一地区花魔芋可稍早种植。
5.2密度及用种量魔芋种植密度一般较稀,球茎膨大较好的根状茎发生多,单株产量就较高。但密度过稀,单位面积产量下降,叶面积系数过小,阳光通透直晒地表,使土壤温度升高达35℃以上,对根产生不利影响。“Y”字叶型的品种较“T”字叶型的品种宜密植。魔芋种植密度与种芋的大小有关,种芋愈大,密度越稀。为了加强通风透气及便于田间管理,一般采取宽行、窄株栽种。不同年龄的种芋栽植密度也不一样。一般100g左右大小的花魔芋种,栽植株距为25cm、行距60cm,用种量约6500kg/hm2;种芋150g左右的株距31cm、行距60cm,用种量8000kg/hm2左右;种芋重200g时,株距38cm、行距60cm,用种量8900kg/hm2左右;如果和玉米套种,可以150cm开厢起垄,垄面100cm,沟深15cm,垄上种2行,沟中种玉米。
5.3种植方法一般采用高畦窄厢,每厢开2沟,宽畦浅沟可增加栽种沟数。根状茎可依同一方向将种芋横放沟中;小球茎依其大小按15~20cm放1个;250g以上的种芋可采取窝栽或沟植,依种芋大小,沟深10~15cm。种芋平地均按45°斜植,若为倾斜地,则应顶芽顺坡向上种植,如果不斜放,种芋就可能因球茎顶端的芽窝积水而引起球茎腐烂。覆土深浅要按地块的土层深厚而定,一般覆土6~9cm。6田间管理
6.1除草
魔芋的根多平行分布于土壤上层,中耕锄草时易伤根,一般在春耕整地后用除草剂彻底清除杂草。魔芋展
叶后,只能拔除杂草,以防止伤根、伤叶。
6.2覆盖这是栽培魔芋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管理工作。栽种时覆土6~9cm,然后再盖1层5~10cm厚的秸秆或草,一般盖秸秆或草2.25万kg/hm2以上,以盖秸秆后不见土为宜。这样既可保持土壤疏松湿润,避免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又可提高前期地温,降低中期地温,以利魔芋生长发育。
6.3培土追肥①中耕培土。在栽植后30~40d魔芋开始萌芽出土时,可趁根系尚未布满土层前进行浅中耕,以增进土壤的通透性,或培土与施基肥相结合同时进行,一般培土7~9cm。②追肥。追肥分3次:第1次于5月底至6月上旬进行,以促进魔芋上部生长;第2次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主要是促进魔芋地下部发育;第3次于8月下旬,用磷酸二氢钾75kg/hm2对水1000kg/hm2左右灌根。
6.4病虫害防治魔芋的病害主要有白绢病和软腐病2种。病害一旦发生,对魔芋的损失极大,在防治工作中,要严格进行芋种消毒,在生长的中后期发病时,应在发病初期用药剂进行防治。白绢病一般用井岗霉素1500g/hm2对水900kg/hm2,或用多菌灵3000g/hm2对水900kg/hm2喷施魔芋植株基部;每10d喷1次,连喷3次。软腐病:①发现病株立即拔除,以减少病菌遗留土中;②用农用链霉素1000万IU600~700倍液,或70%敌克松500~600倍液浇泼植株基部;每10d浇1次,连浇3次。虫害主要是蚜虫、螨类及叶蝉等,用一般杀虫剂、杀螨剂即可防治。
6.5适时收挖收挖过早会降低产量,收挖过晚则降低产量和质量,收挖最佳时间是在魔芋植株倒苗后10d左右为宜。
参考文献
[1]张荣全,杨美碧.水城县高海拔地区魔芋栽培技术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00,28(4):43-45.
[2]严泽湘.魔芋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3(4):6-7.
[3]李端波,姚强,潘明艳,等.魔芋配方施肥试验的研究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86.
[4]崔鸣.魔芋病害综合防治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J].陕西农业科学,2007(5):159-161.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阐述了山药的生物学特性,并详细介绍了山药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山药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山药又称淮山、山薯、薯蓣、大薯,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质块茎供食,喜温暖湿润,忌积水,怕干旱。山药为中药、蔬菜兼用,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VC、V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胆汁碱、尿囊素等。作为中药可以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抗肝昏迷、延年益寿。一般产值9万元/hm2左右,与其他作物进行周年间作套种产值可达15.0~22.5万元/hm2。
1生物学特性
山药为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茎细长,叶对生或3叶轮生,1m以上,叶片心脏形或箭头形,叶腋间常生1个珠芽(气生块茎),亦称零余子(山药蛋),可用来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质块茎,分为棍棒状、掌状和块状3类,表皮粗糙呈淡黄褐色或黑褐色,表面密生细须根,春季自块茎上生不定芽,肉白色或淡紫色。夏季开花,花单生,乳白色少有结实,都行块茎繁殖。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黄绿色。果实有三棱,呈翅状,成熟后枯黄色。山药要求高温,干燥气候,块茎10℃开始萌动,生长适温为25~28℃,在20℃以下生长缓慢,叶蔓遇霜则枯死,短日照能促进块茎和零余子的形成。
2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当前栽培的山药品种主要有2类:一是普通种,通常又叫家山药,二是大薯又叫田薯。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种有淮之、农大短山药1号等。
2.2土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较薄的黏重土层,挖沟时挖去,也可种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能连作,一般应隔3年轮作1次。
2.3种子处理,培育壮苗
应采用零余子(俗称山药蛋、山药豆)和山药块茎段作种。种前需晒种1周以上,促进种子内部物质的转化,打破休眠,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零余子晾晒至表皮呈灰绿色,上面有很多疙瘩突起,用手剥开表皮可见紫绿色的肉。山药块茎段晾晒至伤口向内萎缩,并从断面中间裂开。4月上中旬选择较肥沃的土壤掺以腐熟农家肥进行集中催芽育苗,可采用10cm×20cm的窝行距,待苗高10cm左右便可移植大田。
2.4栽植
挖沟栽植时,首先把沟内20cm深的熟土取出放在沟两边,沟宽30cm,再继续将沟下40cm深的土层挖松,将拌匀的腐熟农家肥15.0~22.5t/hm2、磷肥750kg/hm2、碳铵450kg/hm2、硫酸钾375kg/hm2施入其上,并稍加翻挖,最后把沟两边的熟土提到沟上,培成宽30~35cm、高20cm的土垄,再将繁育好的山药苗栽植在土垄上。一般栽4.5~7.5万株/hm2,水肥条件好,密度宜小。为了便于搭架、田间管理和通风透光,宜采用宽窄行相间栽植,如100cm×70cm×25cm,栽4.65万株/hm2;或80cm×50cm×25cm,栽6万株/hm2。
2.5常见的栽培模式
常见的栽培模式有:韭菜与山药套种、玉米与山药间套种、蚕豆与山药套种等模式。蚕豆与山药套种,一般在10月底11月初整地点蚕豆,来年3月到4月收蚕豆栽山药,效益可达15万元/hm2;韭菜与山药套种,效益可达18万元/hm2;玉米与山药间套种高效立体栽培,周年可生产蔬菜,效益更高,可达22.5万元/hm2以上。
2.6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徒长,促高产
多效唑对山药藤蔓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节间缩短、藤蔓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增厚、顶端新生侧枝减少、花蕾发育不良、零余子生长受抑,能使山药增产10%以上。喷施多效唑的最佳时期在山药藤蔓满架,现蕾开花初期,均匀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生长过旺的田块可多喷1次,间隔1周。
2.7搭架通风透光
山药是藤本右旋攀缘性植物,任其自然生长不利于通风透光和产量提高。搭“人”字架应在藤蔓生长到50cm以上进行,支架顶端用架材连接,并用绳子扎牢,以提高支架的撑力和抗风能力,防止倒架。搭架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架内的湿度,减少病害,从而提高山药产量。一般架高在2m左右。
2.8重施钾肥,促进块茎膨大
山药喜有机肥,从播种到发棵都可铺施。在生长前期以藤蔓生长为主,应适当供应速效氮肥,进入块茎生长旺期,要重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特别是重视钾肥的施用,以促进块茎膨大和物质积累。生长后期要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藤蔓徒长。一般使用的钾肥有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生物钾肥等。在山药生长期内,一般需分次追施硫酸钾600kg/hm2,
才能达到较好的高产效果。生长后期结合防病治虫,根外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还可达到保叶防早衰的目的。
2.9病虫害防冶
2.9.1病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白锈病、褐斑病。白锈病于春季发生,褐斑病于夏季发生。防治方法:①搭支架,使通风良好,不能在阴湿积水的地方种植;②用波尔多液(1∶1∶140)或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
2.9.2虫害防治。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咬食根部。防治方法:①结合整地施入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②发生时用毒饵诱杀或药液灌根等。
2.10防止畸形山药的形成
在山药栽培过程中,因不良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使山药在生长过程中改变了内部组织结构,从而产生各种奇形怪状的山药,如山药块茎上端分杈、下端分杈、蛇形、扁头形、脚掌形、葫芦形、麻脸形等,这些统称为畸形山药。防止措施:①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谨慎施用种肥,防治地下害虫施用毒土、毒饵时不能盲目加大剂量;②人工挖山药沟时应在冬前进行,通过冬春雨雪侵蚀冰冻使土块充分风化粉碎,随风化解冻及时填沟,填沟时仔细剔除上壤中的石块、砖块、沙砾等硬物。不要将大土块填入沟内;③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人粪尿、堆肥、厩肥和优质土杂肥,要利用夏秋季节气温高、易发酵腐熟的有利时机提前进行沤制。提倡有机肥和部分化肥在种植完山药后施入山药行间,把腐熟的有机肥铺施于2行山药之间的畦面上,耧划翻土15cm深左右,使土、肥充分混合,然后将畦面的肥土覆于山药垄的两侧。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介绍了茄子制种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苗、定植、肥水管理、授粉、采摘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茄子制种者提供参考。
茄子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目前,我国推广的茄子品种绝大多数为杂种一代。茄子杂种种子的生产非常严格,除掌握栽培技术外,还需要掌握授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采种技术。本公司从事茄子育种研究多年,掌握了一套完整的茄子杂交制种技术,制种茄子成本较低,管理比较简单,效益非常可观,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适时育苗
选择坐北朝南、背风向阳、排水方便、温度回升快的地块,床土应是2~3年内未种过茄果类、瓜类蔬菜的菜园土,最好是未种过菜的稻田土、塘泥、新鲜黄土等。老菜园土作苗床要做好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灵粉剂与过筛煤渣灰拌匀后撒施苗床,作垫籽药土。用猪粪渣、陈煤灰、塘泥、枯饼、人粪尿等,堆沤制作培养土。播种前,采用小拱棚育苗,浸种催芽,1hm2大田需苗床面积37.5m2,苗床密度1500株/m2,播种量750~1050g/hm2,种子发芽出土以后,夜间应保持12~15℃,白天为20~26℃,如果夜间温度在10℃以下,生长不利,尤其是土壤夜间温度不要低于17~18℃,否则根系发育不良。此外在1~2片真叶时容易发生猝倒病,应注意防治。
2定植
为了减轻病害,应实行水旱轮作,制种地选择水稻田或2~3年内未种过茄果类作物的地块,并要求有50m左右的隔离。茄子定植不必过深,与秧苗的子叶平齐为宜,3叶1心即可定植。为了使幼苗迅速恢复生长,定植以后应立即浇水,对新根发育有良好效果。定植的株行距根据茄子的品种而定,我团种植的是晚熟品种,行距60cm,株距35cm。
3田间管理
3.1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施猪粪渣75t/hm2,饼肥1500kg/hm2,磷、钾肥各1500kg/hm2作基肥。轻施苗肥,在定植后至开花前应追2次肥,浓度不要太高,否则会造成植株徒长,引起落花、落果,加重病害,最好用稀释5~10倍的猪粪水或进口氮磷钾复合肥,不用氮肥催苗。稳施花肥,自第1朵花开放到第1批果迅速膨大这段时间为茄子的大量开花期,也是杂交制种的人工去雄授粉期,为防止植株落花落果,在不是严重缺肥的情况下,一般不用追肥。重施果肥,当根茄(或称门茄)长至商品成熟度时,每株茄棵上基本上都挂了2~3层果,这时果实膨大需要大量养分供给,要大追肥,重追肥,一般每隔7~10d追1次肥,以稀猪粪水和复合肥为好,果实转黄即可停止施肥。保证植株充足的水分供应是提高种子发芽力的关键,特别是生长后期,因处在高温干旱季节,更应注意灌水。茄子在开花坐果期即可浇水,一般全生育期浇6~8次水,茄子的单叶面积大,水分蒸腾较多,一般保持80%土壤相对湿度,当土中水分不足时,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引起落花,所结的果实果皮粗糙品质差。当雨水过多时还要注意排水。从结果时即可开始浸灌,但应坚持“一浅”、“二急”、“三凉”的原则,“一浅”是灌水不能超过畦高的2/3~3/4;“二急”是急灌急排;“三凉”是水凉、土凉、天凉。因此,在晚上灌水效果较好。灌水后应及时追肥、中耕除草,其操作同常规栽培。结合浇水,施稀薄的粪肥或化肥;果实结果以后可追浇浓的粪肥或化肥,以氮肥为主,人工追施300~375kg/hm2尿素以供果实不断生长的需要;果实最旺时期,也是需肥最多时期。
3.2授粉技术
3.2.1授粉花朵部位及单株授粉花朵数。最适宜授粉部位是第2~4层花,每株宜授粉6~10朵花,坐果5~8个。
3.2.2父本花粉采集。茄子开花习性是当花蕾长足后,在花冠逐渐开裂过程中,花药逐渐破裂,花粉散出。可在上午8时左右花朵刚开放时,用电动采粉器收集花粉,此时花朵刚开放,花粉多,且发芽力高。也可在上午摘下当天开放的花朵,取出花药散放在铺有厚纸的筛子上,放在太阳光下晒干,约需4h。然后用花粉筛将花粉筛出,或将晒干的花药装入碗中,盖上纸,上下抖动碗几次,即可将花粉抖出,然后放入小盒中备用。3.2.3选择母本花蕾去雄。茄子花在开放前1d至开放后2d,均有受精结籽能力,而以开花当天受精能力最强,结实率最高。选母本植株上花冠开裂的大花蕾,用镊子轻轻拨开花苞,将雄蕊彻底去尽。去雄时,切忌挫伤柱头、子房。
3.2.4授粉。对前1天下午去雄、第2天上午开放的花朵授粉。用带橡皮头的铅笔或授粉棒(粗塑料电线壳中塞入海绵制成)沾取花粉,轻而匀地涂到柱头上,看到柱头上沾有足量花粉即可。如果花粉多,也可当天去雄、当天授粉。
3.2.5标记。用印油涂于花柄上或用有色毛线系于花柄上等方法进行标记。
3.2.6其他管理措施。在杂交制种中发现授粉量增加,其坐果率、单果种子数相应增加。因此,重复授粉可提高种子产量。每次授粉时,如果发现母本田内有未做标记的花朵或果实要及时摘除,以免影响杂交种纯度。每株坐果5~8个后,要将植株上部开放的花朵、自交果及生长点全部摘除,以证杂交种的纯度和果实的生长发育。一般母本田可安排30~45人/hm2去雄授粉。
3.3茄子的落花及防止
茄子落花的原因是气温低于20℃时,影响授粉受精及果实生长,在15℃以下会引起落花,最适宜温度为28~30℃,这种早期落花可以用生长剂来防止,一般用20~30mg/kg的2,4-D处理。
3.4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苗床期猝倒病及结果期的绵疫病,主要害虫为红蜘蛛。防治猝倒病主要是加强温床管理,在幼苗有2~3片真叶时最易发生,在管理上多通风,少浇水,是主要防止措施;果实绵疫病对果实危害严重,尤其在雨季易发生,防治方法是注意田间排水及避免与病菌接触。红蜘蛛防治主要用乐果防治效果为好。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白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棉籽壳40~42.5千克、麸皮7.5~10千克、石膏0.5千克、石灰0.5千克、水65~67.5千克。
二、生产技术
1、裁袋:将用于栽培用的塑料筒袋裁成30~35厘米长的小段,一端用绳子绑好,使之成袋。每吨料需袋12~13千克。
2、拌料:将原料拌匀后堆成70~75厘米高的料堆,堆闷24小时后装袋。
3、装袋:装料时要边装边用手沿袋四周将料压实。待料装至17~18厘米高时,将空袋部分沿料顶层平面往中间折成束状,并用力往下压,挤出袋内空气,最后用塑料绳将袋口扎成活结。这样的料袋可装干料0.4千克左右、湿料1千克左右。装好的料袋放于100℃温度条件下灭菌14小时。
4、接种:选择又白又密的金针菇菌种备用。菌种瓶与料袋比以1:25为宜。将灭过菌的料袋放入接菌箱内,菌种瓶在放入接菌箱前要先用浓度为3%的来苏尔液,或浓度为0.2%的高锰酸钾液擦拭瓶外壁;接种前要用浓度为70%的酒精棉球擦菌种瓶口。然后按比例将菌种接入料袋。接种时菌种要尽量撒满料袋表面。最后放入气雾盒密闭熏蒸20分钟灭菌。每接完1瓶菌种,取种用的工具必须消毒1次,避免交叉感染。
5、温湿度调控:菇棚使用前应通风。排菌袋前每立方米面积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8克熏棚24小时,然后打开通风口换气。菌袋排好后一定要保持菇棚通风干燥。发菌阶段棚温控制在20~25℃,并经常通风;当棚温低于16℃时,可昼开夜闭。湿度一般控制在65%左右。催蕾阶段棚温控制在13~20℃,湿度增加到85%左右,微通风,给予散射光。出菇阶段棚温控制在6~8℃,湿度保持在80~85%,不通风,造成黑暗的环境。
三、病虫害防治
纯白金针菇主要有绿霉、白毛和菇螨、菇蝇等病虫害,其防治方法分别如下:
1、绿霉:该病菌发生后,菇体呈浅绿或绿色。它可污染培养料,与子实体争夺营养和空间农业论文,通过分泌霉素杀伤、杀死金针菇杂志铺。当绿霉菌丝接触到金针菇菌丝时将金针菇菌丝缠绕切断,抑制菌丝生长,严重时,绿霉可长满整个料面,使金针菇无法生长。防治方法:培养室、栽培场所应保持低温,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并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一旦发生绿霉为害,立即挖除带菌的培养基,在处理部位上撒施石灰粉或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等,也可用多菌灵、施保功、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治。发生严重的要将整个菇袋带出棚外销毁,同时立即通风降湿,注意不要把水喷到菇体上。菌筒感染初期,可采用2%甲醛溶液或3~5%的石碳酸注射,抑制绿霉的扩张。
2、白毛:该病病原菌菌丝棉絮状、白色,菌丝发达,病原菌主要来自培养料,其次是空气中悬浮的孢子落在料面或洒水时带入。在温、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孢子萌发侵染料面,菌丝迅速蔓延形成白色菌丝,在金针菇基部侵染,菌柄变褐并腐烂,进而向上发展覆盖整个子实体,并长满整个出菇的袋口。被害处呈水浸状,并逐渐变成褐色软腐。防治方法:菇房在进料栽培之前要用65%代森锌粉剂喷洒。当局部发病时,立即停止喷水,加强通风降低湿度,摘除局部病菇,在患处撒生石灰。严重的将整个菇袋带出棚外销毁。患病区继续扩大时,立即喷洒65%代森锌600倍液、40%多菌灵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苯菌灵1000倍液防治。
3、黄汤:侵染初期在培养基表面,菇丛中浸出白色混浊的液滴,使菇柄很快腐烂,褐变成麦芽糖色,最后成黄褐色,发粘变臭。发病原因主要是把带菌的水直接喷到菇体上,由于菇丛密,表面面积大,呼吸作用很强,水分不能及时散失,产生热量,病原菌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生长,形成腐烂。防治方法:禁止水喷到菇体上,一旦发病,立即采收农业论文,加强通风,降湿控温,并用0.1%多菌灵或农用链霉素处理。
4、黑筋:子实体染病后,先从单个菌株开始,轻者产生斑点,使商品价值降低,重者整丛变黑腐烂,失去食用价值。该病发展很快,菇房内一般从上向下传染,水是其传播的主要媒介,病株上的水滴滴到健康的菌株上,健康的菌株会很快发病。防治方法:选用抗病的金针菇品种,合理调控菇房温湿度,出菇期间菇房温度应控制在15℃以下,发病后立即将病菇袋带出棚外销毁并用农用链霉素喷施防治。
5、菇螨和菇蝇:主要发生在温度偏高的秋季和春季。发生后严重影响金针菇的产量与品质,使其失去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防治方法:搞好环境卫生,菇棚内外要打扫干净,不存放人畜粪和作物秸秆等杂物,培养室、菇房(棚)使用前用敌敌畏密闭熏杀,然后关闭门窗熏蒸一昼夜,或用石灰水喷刷。菇房门窗及通气孔应安装尼龙纱网防止成虫飞入。菇房内外经常撒石灰,消毒灭菌减少虫源。一旦发生,可用粉虱一熏净熏杀,效果较好。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范文6
1优选抗病种
蔬菜栽培过程中,除了注重高产之外,还必须要注意选择品种的抗病毒性。比如说:“津优2号”黄瓜、“利生8号”西红柿等等,都是比较适合吉林本地栽培的无公害且高产品种。
2有效增施有机肥
蔬菜大棚施肥以农家肥为最好,约计每100m大棚可施农家肥15~20m3,具体生产期还要根据长势适量配施氮肥、磷肥和钾肥,注意逐层分施。
3建议用暗渗灌水
在棚内使用自动地下渗灌,地上没有水分蒸发,大大降低棚内湿度,就能很好地控制各种因高湿引发的各种病虫害。地下渗灌,设备简单,成本低,一般每100m长棚,一次安装费用为1000元,可用10年。
4严格灭菌流程
做好各种灭菌措施,对于预控病害、增产高产,效果会更好。常用的灭菌措施,参考如下:
1)高温闷棚,闷棚之前最好灌透水,闷棚温度严控在45℃左右。首次闷棚后1周,可再进行1次。之后每间隔2周进行一次,对于各种病害的防控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黄瓜霜霉病、黑星病的防控上,效果较为显著。
2)空置地杀菌消毒,待到每年的7~8月份,正值高温时节,此时棚内一般不会有种植蔬菜的任务。此时,正是灭菌的最佳时机。建议用石灰、稻草拌棚土,可有效杀灭土传类病菌。对于残留在棚膜、棚架、墙壁上的细菌,建议用硫磺粉,每100m用2kg,混拌一定量的干锯末,分5~6堆于棚内点燃。其后,封闭大棚24h之后,可通风1周后,再进行定植或者是育苗。
3)烟熏杀菌,当发现种植蔬菜有病虫害发生时,建议采用烟熏杀菌的方式。目前,较为常用的熏蒸药物有百菌清、克星灵、细菌灵、敌敌畏等等烟剂。使用此种方法进行杀菌,最大的好处在于不会在菜叶上形成药物残留。通常情况下。大棚内相对湿度都在85~90%之间。如果再遇到阴天、浇水后,棚内相对湿度将处于饱和状态或者是接近饱和状态,此时的湿度正适合病菌孢子萌发。由此,保护地播种蔬菜,与露天栽培相比,更有利于病害发生,多呈现蔓延快、发病重的趋势。由此,除了使用相应药剂进行防治的同时,还要掌握正确的降低棚内湿度的方法。
5掌握降湿方法
上面已经介绍棚内降湿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必须要科学管理,掌握基本的降湿方法。
1)掌握正确的浇水方法,浇水必须要安排在晴天、上午进行,如此可于中午通风换气时,排出多余的水分,有效降低棚内湿度。切忌不能再阴雨天浇水,或者是寒潮来袭时进行浇灌。
2)覆盖地膜或者是麦糠的方法,为了有效预控土壤内水分,达到降低空气湿度的目的。可通过覆盖地膜的方式,或者是在浇水后直接覆盖1层5cm厚的干麦糠,如此可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控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
3)适度中耕,对棚内未覆膜的栽培地,建议适度增加中耕次数。如此可有效切断毛细血管,改善土壤通透性,有利于根系发育,降低水分蒸发。
4)增温降湿,通过大棚内安置火炉、散热炕等等,提高棚内温度有效降低相对湿度。
5)通风换气,通过通风换气实现棚内温度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借助外界低温气流的涌入实现降低相对湿度的目的,尤其是在高温时节,更应该注意通风,争取做到早通风、大通风、晚闭风,通常情况下,每次棚内浇水,在不影响棚温度的情况下,增大通风量将棚内湿气排出,换入棚外干燥气体,实现降低棚内相对湿度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采用科学喷药的方式进行降温,通常情况下,人们常采用喷雾方式。传统的喷雾施药方式不但降低了大棚内的温度,同时也增加了大棚内的湿度。而大棚内湿度过大是引发霜霉病、灰霉病等与霉有关的病害的罪魁祸首。如何处理好大棚内防病与致病的矛盾呢?喷粉施药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采用此种方法,具有降低湿度、减少病害;省工省力,延长药效等方式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1)注意选择适宜的粉尘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可选用10%防霉灵或5%百菌清粉尘剂;防治黄瓜炭疽病、黑心病,可选用5%百菌清或12%炭灵粉尘剂;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可选用10%乙滴粉尘剂;防治蔬菜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和晚疫病,可选用12%得益粉尘剂。
2)注意选择合适的喷粉器:宜采用围产丰收5型或l0型手摇喷粉器。施药前先关闭大棚或温室,而后按喷粉1kg/667m2计量,把农药装入喷粉器药箱中,排粉量调在200g/min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