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审计工作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投资审计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投资审计工作总结

投资审计工作总结范文1

今年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审计部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认真履行集团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根据集团公司20**年度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工作以集团公司企业管理年为中心,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突出重点,切实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审计工作计划和领导交办的审计任务,现就20**年度审计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成主要工作

20**年共完成审计项目97项,其中年度财务收支及年度预算执行状况审计12项,专项经营考核审计1项,任期经济职责审计2项,投资企业财务收支与资产负债审计3项,基建工程项目预算审计38项,基建工程项目结算审计41项,为完善集团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

1、预算执行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并轨同行

预算执行结合财务收支管理、自保效益并轨进行审计,在进行预算执行的过程审核时,针对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内控制度执行、内控流程操作等状况进行贴合性检查,发现各种问题,及时与各单位沟通,针对审计报告的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推荐,指导整改。20**年度完成上年度财务收支与预算执行审计12项,发现问题41项,提出推荐36项。10-*月份审计部对年度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状况与逾期应收账款催收进行审计回访,个性是针对整改不到位单位,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敦促其切实执行。透过审计,严肃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与财经纪律,为下一年预算执行储备了动力。

2、开展专项经营考核审计

20**cc年*月,公司为扭转汽车租赁公司年年亏损局面,重新任命总经理,并与之签订经营考核职责书。为配合集团经营管理,审计部精心研读文件精神,深入企业了解经营状况,与相关单位反复磋商,报请主管领导审核,最终确认汽车租赁公司的经营绩效考核结果,维护公司经营考核严肃性,同时也肯定了二级企业勤奋、用心的经营成果。

3、完善投资企业审计,带给投资评估依据

为评价对外投资企业的管理效果的需要,根据集团公司领导安排对投资企业进行审计,对20**年度省、、等三家公司财务收支与资产负债审计,深入、综合评价投资公司的管理效益。个性是公司经营合同到期,需对今后一段时间进行经营预测,为投资决策带给依据。

4、加强离任审计,带给人事管理参考

20**年,原总经理、副总经理岗位变动,根据集团公司安排进行离任审计,对其任期内经营目标的完成、经营、资产管理等进行全面评价,为集团人事考核带给参考。

5、完善基建工程审计

20**年,基建工程项目多,现场监管频繁、预结算审计任务繁重。工程审计人员深入工程项目现场,开展现场工程监督、材料审计等,纠正相关部门流程方面存在错误,做到实施事前项目审查、事中监督管理和事后造价控制的系统化工程审计模式。20**年完成基建工程项目预算审计38项,预算金额843。***万元,核减金额286。***万元;基建工程项目结算审计40项,结算报审金额1,392。***万元,核减金额384。***万元。

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对工程结算超过百万的基建项目,引进外部脑力与市场信息,公平、公正进行工程结算审核。20**年引进外部力量进行工程造价审核1项,结算报审金额228。***万元,核减金额119。***万元。为集团降低了工程造价,节省超多的资金。

二、主要工作体会

1、集团领导重视,是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

20**年度在集团公司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克服审计部自有人手不足等困难,成功从二级企业借调财务部长等业务能手来支援,二级企业财务部长熟悉管理与业务流程,给审计工作进展带来必须便利,推动年度审计工作顺利完成。

2、加强过程管控,提升内审质量

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审计部从制度、手段和成果管理等多个层面入手,全面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在管理标准化方面,审计部在审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审计档案等方面,制定和完善了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详细规定审计年度计划制定、方案设计、证据收集、底稿日志编写、报告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等全流程标准体系,逐步构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在信息化方面,随着企业ERP系统上线运行,ERP系统丰富的信息量和强大的查寻与信息分析功能能够大大助力审计工作。审计人员用心学习ERP流程操作、深化ERP审计系统应用,着手开展ERP环境下的项目审计工作。

3、延伸审计项目,合并审计目的,注重审计存在问题整改落实

20**年,由于审计人手不足,我们将预算执行结合财务收支管理、自保效益并轨进行审计,在进行预算执行的过程审核时,针对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内控制度执行、内控流程操作等状况进行贴合性检查,发现各种问题,及时与各单位沟通,提出相关推荐,指导整改。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打算

1、存在问题

由于目前审计部仅有财务审计2人,工程审计1人,疲于应付近30家孙子公司财务收支与年度预算审计等及超多基建项目施工预、结算审计,审计力量难以精细到效益审计、经济职责审计、内控评审等中去,对集团管理精细化的贡献力量有限。

集团母子公司基建流程不完善,存在基建单位与使用单位沟通不足,流程不完善、施工反复、超预算、结算不清晰等现象。

2、今后打算

投资审计工作总结范文2

(一)风险导向审计有利于更客观地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对被审计单位的全面了解以及对其经营风险的评估,从宏观上把握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及其所面临的重大风险,从而可以客观地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避免了以往以资产规模和企业户数作为标准确定审计范围,以历史经验确定审计重点的弊端,克服了主观随意性。

(二)风险导向审计有利于揭示被审计单位更深层次的问题

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相比,审计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根据不同会计科目的情况,既可以从财务层面入手到业务层面,也可以直接从业务层面入手,通过对业务运行情况的了解,去核实财务层面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准确性。这种灵活多样,互相稽核的审计方法,需要审计人员深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当中,而不仅仅局限于财务层面,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企业更深层次的问题。

二、审前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

对任何审计项目而言,充分的审前准备工作对项目的顺利开展以及取得预期审计效果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通过审前调查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

风险导向尤其应重视审前调查工作,尽早了解被审计单位。审计组长可采用职能部门间审前沟通、风险调查问卷、访谈、查看重要场所、查阅企业年度工作报告、工作总结、会议记录、内控手册等内部文件,了解被审计单位,为制定审计方案以及开展现场审计工作打下基础。审计组长应了解的基本情况以及应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以及职责分工情况,关注内控制度的健全性;主要产品及服务开展情况,关注新增产品及服务;企业战略目标及经营目标制定与完成情况,关注目标调整与完成情况;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水平,关注存货进销存管理、合同管理等关键业务的系统应用与运行;接受内部审计调查情况,关注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情况,关注建设项目进展及投资效果;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情况,关注发生的原因及造成的损失。

(二)根据了解的情况编制审计方案

审计组长应根据审前调查了解的情况以及本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总体要求,编制审计方案。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审计方案主要包括审计目的、审计依据、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时间安排、审计人员职责与分工等。

三、现场审计阶段的主要工作

现场审计应按照审计方案的要求,理顺审计工作思路,严格审计程序把“规定动作”做到位,并结合现场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以风险为导向,使“自选动作”有特色。

(一)审计组长总览项目,评估重大风险

审计组长在审计现场,需要进一步做好企业重大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向审计组员明确和强调审计重点;做好组织协调与沟通、把握审计进度。根据近几年的审计工作经验,审计组长需要从具体的审计事项中解放出来,使其真正发挥审计组长的作用,总览项目,统筹全局。

(二)审计组员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审计组员在审计现场,按照审计方案的分工,对负责的会计科目和事项执行审计程序,必须做到把“规定动作”做到位,重点是严格落实审计组长强调的重大风险,使“自选动作”有特色。审计组员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应具有适当性、充分性,对事实的叙述要清楚完整,关键环节要具体详细记录,内容和出处要具体详实。

(三)审计组长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为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特别是审计证据的质量。现场审计过程中,审计组长必须及时复核审计组员已完成的审计工作底稿,把好质量关,注意复核具体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程序是否有效执行,事实是否清楚,得出的审计结论及其相关标准是否适当。

(四)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

审计组长对审计组员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析、汇总后,列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重大风险事项,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交换意见。交换意见时,先与被审计单位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交换意见,对有异议的问题和事项,提请补充资料或说明材料;最后与被审计单位班子成员或企业负责人交换意见,沟通审计结果。

四、审计终结阶段的主要工作

投资审计工作总结范文3

摘 要 高速铁路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管理复杂等特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审计对象的运营风险为导向,能切实针对薄弱环节,集中审计资源,提升审计效果,因而适应于高铁项目的审计实践。本文在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高铁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并根据应用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审计 风险导向 高铁建设 改进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高铁建设具有技术要求复杂、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投资巨大等特征。因而对高铁项目的审计也有更高的要求。面对实践的要求,近年来国外开始发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该模式以传统的账表导向审计模式和系统导向审计模式为基础,以现代战略管理理论结合系统理论作为方法理论指导,更为关键的是着眼于所审计企业的经营风险,从更高、更广的视角来审视审计对象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因而相较于传统的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显著提高审计效率。鉴于高铁项目建设的特征,笔者认为在高铁项目审计中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利于切实提高高铁项目风险的全程监控水平,提升高铁项目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必要性

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特征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传统账表导向审计模式和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整体经营风险。通过企业经营战略分析、作业流程分析、经营业绩现状评价、财务报表分析等几大关键步骤,尤其创新性地提出将以往的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关联,从而从源头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的整体思路。在此思路指导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在于以风险评估为中心,有效改善传统审计的风险评估不到位、不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等缺点。

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1)全面的风险认识观。传统审计仅从会计视角予以分析风险,而经营风险并非是传统审计工作的重点,传统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对财务风险的评估及控制。而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将风险的内涵外延至广义风险,即以整体的视角从所审计企业的外部环境、经营条件、盈利模式、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相对综合、整体的分析,而且以财务风险分析为审计的基础,重点则落脚于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评估。

(2)科学的审计风险模型。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形式上简洁、在内涵与外延上扩展,以“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为审计风险模型,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两个层次:会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其中认定层次风险包括交易类别、账表余额、披露和其他相关认定层次风险。

(3)合理的审计侧重点。传统审计侧重于财务报表本身的分析,重点在于财务上,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侧重点则在于企业的整体外部环境与经验过程风险及相关控制措施,从而对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提出更为准确的判断与预期。

2.高铁项目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必要性

(1)高铁项目自身特征决定。高铁项目建设具有投资巨大、技术相当复杂、建设周期较长、综合性强(涉及土建、轨道、机电、车辆、通讯等专业)、涉及面广等特征。在当前高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铁项目的审计需要从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面、多环节去解决管理力量薄弱等缺陷,同时由于相关法规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存在诸多政策法规的空白,因而需要审计对高铁项目所可能存在的政策法规风险、资金风险、工程质量风险等各种风险进行科学、准确的甄别、衡量和评价,并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对策,以促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2)审计发展趋势使然。随着审计范围向管理审计领域延伸,审计需要实现由之前的发现型、符合型审计向预防型、增值型审计转变。这就需要提倡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以整体的视角去审视、监察高铁项目推进过程中各环节、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切实发挥审计在控制项目风险、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作用。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高铁项目中的应用

运用于高铁项目中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流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结果总结阶段。每一阶段包含的具体工作可如图1所示:

1.第一阶段――审计准备阶段

(1)前期调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风险为核心,旨在从风险发生的源头就达到判断、识别风险的目的。因此审计前要对高铁项目有准确的把握,了解项目概况,熟悉项目的内部业务流程,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初步评估该项目的风险状况,以期在审计中不漏掉任何一个潜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调查时可通过与高铁项目各相关部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确保项目立项、概预算及其批复文件等资料齐全,分析项目的投资控制计划书、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各期会议纪要和工作总结等。

(2)制定审计方案。为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应依据前期调查的结果,基于高铁项目既有特点,设定审计程序,归纳、提炼主要风险点,设计与审计方案相对应的审计项目,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审计方案。

2.第二阶段――审计实施阶段

依据审计方案,展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根据实践的积累和总结,高铁项目审计中,通常存以下四方面风险。在审计过程中,特别关注这些风险,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1)项目规划过程中的风险:即投资决策风险。检查项目是否可行,项目建议书是否已取得相关部门批准,是否进行过可行性研究论证。

(2)项目设计过程中的风险:即设计管理风险。检查项目设计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设计资质,勘察设计范围及内容是否与已批准的可研报告一致,设计变更的内部控制是否建立、健全,因过失造成设计变更时是否制定相关问责制度等;同时检查概算是否科学合理,即有无多计、漏计投资现象,投资规模和建设标准是否合理,建设管理费的归集是否准确等。

(3)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有招投标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和工程管理风险等。

①招投标管理风险即检查项目是否按照有关法规、规章的要求,进行了招投标,是否委托了具有合法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了合乎实际情况的工程量清单,标书是否合法、合规,同时能否准确、完整地反映项目的实际状况,是否符合招标人对项目的实质要求。

②合同管理风险即检查签订的合同是否合法、合规,包括合同签订方是否具有符合国家要求的施工、管理资质,合同条款是否与原招投标文件条款相一致,有无遗漏或多列标书外条款,合同变更与补充款项是否符合规定等;尤其是工程造价方面,是否约定合同计价原则,是否规定恰当的计取标准、取费基数和费率。

③工程管理风险即检查项目施工中是否存在分包、转包情况,分包单位是否具有资质,施工、建设单位是否按规定交纳了各项抵押或保证金,是否在有效期内办理了建设工程一切保险;同时检查项目预算是否符合合同相关规定,有无计划外建设项目、应实施而未实施的项目,预留未实施项目是否合法、合规,是否超概预算,以及应对超支或节约现象有无应变措施。

(4)项目财务管理风险。检查项目的建设资金从筹集到使用是否区别于经营性资金,是否依据合同要求,支付各期预付款项,并同时按照国家会计制度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

3.第三阶段――审计总结阶段

审计人员运用系统分析、战略分析、环节分析等方法对高铁项目运行各阶段进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撰写审计评估报告时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要明确提出风险识别结论,给出存在的重大风险点,并对风险管理机制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

二是要在分析风险事项的基础上,查找重大错报风险发生的原因,从而指出制度和管理上的缺陷。

三是要针对性的提出审计建议,向审计报告的各层次报送对象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四是要注重关注项目整体层面的、系统性、全局性的问题,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上的建议,凸显风险导向审计意见的前瞻性,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企业风险控制具有预防作用。审计工作结束以后,审计部门可将审计考核中发现的实际案例和各种问题分类整理,组织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开展案例培训,既可帮助管理人员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又可以为各单位提供风险范例,警示单位规范内部管理行为,从而降低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度。

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高铁项目中的改进

首先,要改进审计工作理念。以往传统的审计工作是直接对财务进行评估和控制,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力求从项目的源头规避、转移和控制风险。各审计单位应立足于企业整体,从运营组织环境、管理模式、财务状况等各方面,以科学的专业知识帮助企业及时地意识到危险,有效地防范风险,科学地控制和管理风险,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功效。

其次,要与项目各职能部门加强配合。审计工作是对项目整个组织的运营、管理工作成果的评估,因此审计工作所牵涉的部门不仅是项目财务部门,更是需要与工程、物资等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并保证这些部门之间管理职能的衔接,从而发挥控制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

再次,要培养、建设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可以熟练应用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同时还应灵活运用与企业运营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从单纯的财务分析专家变成对于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风险具有较高识别、分析和应对能力的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专家。因此,加强在职审计人员的统一培训,建设高素质的具有管理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等多学科背景的审计人才队伍,对于有效地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最后,要建立和完善业内风险信息数据库。审计部门应及时地总结实践中所收集到的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不断积累,将其分类提炼、分析后存入风险数据库,以使这些有代表性、典型的风险点为日后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五、结语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适应于审计实践需求的发展,在理论、方法、工具上亦日益成熟,其优势也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与广泛认可。高铁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高新、管理复杂等特点,因而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现阶段对高铁建设项目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十分有利于提升高铁建设项目风险管控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现代审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Timothy B.Bell, Frank O.Marrs, Ira Solomon, et al. Auditing Organizations Through a Strategic-Systems Lens. KPMG monograh.1997:141-159.

[2]Aasmund Eilifsen, W.Robert Knechel, and Philip Wallage. Application of the Business Risk Audit Model:A Field Study.Accounting Horizons.September.2001(9):193-207.

[3]蔡炯,刘晓春.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的实施.会计之友.2006(4):42-43.

投资审计工作总结范文4

第一条为加强对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规范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参照《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对企业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工作。

第四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照内部审计规定、准则的要求,认真组织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经济责任,纠正违规行为,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五条省国资委依法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

第七条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当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

第八条企业审计委员会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审议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监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与财务信息披露;

(三)监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提出有关意见;

(四)监督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

(五)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并接受有关方面的投诉;

(六)审议其他重要内部审计事项。

第九条未建立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及国有独资企业,应当按照加强财务监督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做好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监察(纪检)、财务、人事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第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对企业总经理负责;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一条企业所属单位应当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尚不具备条件的应当设立专职审计人员。

第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审计岗位所必备的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取得内部审计岗位资格证书;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具备中级以上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第三章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职责和权限

第十三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出资人财务监督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编制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按企业内部分工参与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工作,并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进行监督;

(三)对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宜或者未规定须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年度财务决算审计的有关内容组织进行内部审计;

(四)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五)组织对企业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六)组织对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所属单位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七)对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基建工程和重大技术改造、大修等的立项、概(预)算、决算和竣工交付使用进行审计监督;

(八)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物资(劳务)采购、产品销售、工程招标、对外投资及风险控制等经济活动和重要的经济合同等进行审计监督;

(九)对企业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意见反馈,对企业有关业务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和意见反馈;

(十)对企业年度工资总额来源、使用和结算情况进行检查;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求办理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监督应当根据企业的内部职责分工,依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

第十五条为保证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真实和完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按照省国资委相关工作要求,对下列特殊情形的所属单位组织进行定期内部审计工作: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涉及国家安全不适宜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特殊所属单位;

(二)依据所在国家及地区法律规定,在境外进行审计的境外所属单位;

(三)国家法律、法规未规定须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企业内部有关单位。

第十六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经营绩效及有关经济活动的评价工作,依据国家有关经营绩效评价政策进行。

第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企业及其所属单位有关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及相关业务活动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并做好社会中介机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的监督。

第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相关审计工作应当与外部审计相互协调,并按有关规定对外部审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相关工作资料。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内部审计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内部审计机构拥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限:

(一)参加企业有关经营和财务管理决策会议,参与协助企业有关业务部门研究制定和修改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召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

(二)检查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报表、凭证和现场勘察相关资产,有权查阅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的文件、会议记录、计算机软件及其电子数据等相关资料;

(三)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

(四)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行为,可作出临时制止决定,并及时向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报告;

(五)对可能被转移、隐匿、篡改、毁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企业董事会授权可暂予以封存;

(六)企业董事会或企业主要负责人在管理权限范围内,应当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

第四章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二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对内部审计工作作出合理安排,并报经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主要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和内部管理需要,制定具体项目审计方案,做好审计准备。

第二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前3个工作日,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对于需要突击执行审计的特殊业务,审计通知书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

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应当做好接受审计的各项准备。

第二十三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应当与被审计单位交换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有异议的,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无异议。

第二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上报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主要负责人审定后,企业应当根据审定意见,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报告(决定)。

第二十五条被审计单位若对企业下达的审计决定书有异议,可以提请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省国资委申诉。

第二十六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已办结的内部审计事项,应当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审计档案。

第二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每年向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提交内部审计工作总结报告。

第二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主要审计项目应当进行后续审计监督,督促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的采纳情况和对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第五章内部审计工作要求

第二十九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监督,纠正违规行为,规避经营风险。

第三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行为及时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发现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漏洞,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十一条对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不及时落实内部审计报告(决定),给企业造成损失浪费的,企业应当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还应当按有关规定向上一级机构及时反映情况。

第三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下列工作事项应当报省国资委备案:

(一)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报告;

(二)企业所属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重大资产损失情况、重大经济案件及重大经营风险等,应向省国资委报送专项报告。

第三十三条根据出资人财务监督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按照省国资委有关工作要求,对企业及所属单位发生重大财务异常等情况组织进行的专项审计,应当向省国资委提交审计报告。

第三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业务质量,并依法接受省国资委、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对其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的客观真实性承担责任。

第三十六条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客观、公正,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恪尽职守、保持廉洁、保守秘密,不得,,泄露秘密,。

第三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时,应当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检查、抽样和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第三十九条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应当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企业内部各职能机构应当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认真履行职责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第四十条企业对于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作出显著成绩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给予奖励。

第四十一条企业应当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所必需的审计工作经费,并列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聘任和后续教育,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执行。

第六章罚则

第四十二条对于企业出现重大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和企业内部控制程序出现严重缺陷,除按规定依法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总会计师(或者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及财务部门负责人的有关责任外,同时还相应追究企业审计委员会相关人员的监督责任。

第四十三条对于、、、泄漏秘密的内部审计人员,由所在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四条对于打击报复内部审计人员问题,企业应及时予以纠正;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受打击报复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有权直接向省国资委报告相关情况。

第四十五条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不配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拒绝审计或者不提供资料、提供虚假资料、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企业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各企业可根据本暂行办法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七条各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地区相关工作规范。

投资审计工作总结范文5

一、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经责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先审后离”的原则难以贯彻执行。中办、国办《两个暂行规定》都明确指出“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但在实际工作中,干部职务的变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职务变动,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一般人不可能先知道,由于种种原因使“先审后离”的原则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

(2)法规不健全审计评价难度大。尽管我国加快了法制建设步伐,但勿庸置疑的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速度比较,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致使审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难以用现行法律来评价认定。

(3)审计临时性和计划性的矛盾难以克服。目前领导干部的提拔调任,大多是经组织部门考核,党政班子研究,公示通过后任命,一种情况是,呈批量进行,形成了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集中的局面。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审计对象的不确定性,绝大部分是在审计对象已经离任,才通知审计部门进行审计,造成了任务安排上的临时性,影响了审计部门审计工作的计划性。

(4)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问题突出。一是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审计队伍力量薄弱,审计人员自己备与所应承担的审计任务不适应。二是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所承担的审计任务存在相对矛盾的地方。

2.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决算不实违规现象比较突出;(2)财政收支缺口大财力匮乏;(3)主项资金管理不严被挤占挪用;(4)计划生育经费管理混乱;(5)费用控制不严超支现象普遍;(6)财政预算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

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经责审计的思路和方法

(一)搞好审前调查

1.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情况。通过调查机构和职责情况,弄清被审单位机构和工作职责范围,被审单位特别是乡镇的特点,党政主要负责人各自所承担的直接经济责任以及履行经济责任所涉及的部门、单位和事项。

2.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情况。从统计部门了解的所属行政村、人口状况,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及在本市内各项指标所占位次。根据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性复核,通过分析弄清乡镇的经济工作着重点。

3.被审单位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体制情况。县市对乡镇实行的财政体制,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程序和执行管理办法,乡镇对所属机构、事业单位是否实行了“收支两条线”、“集中支付”、“集中采购”和“集中核算”管理办法。

4.任期内重大经济决策及其落实情况。通过查阅被审单位办公会议纪要、年度工作总结等有关文件资料,对乡镇出台的重要经济决策事项列出清单并了解决策执行情况。调查的重点放在兴建公益设施、国有和集体土地转让、企业改制、小城镇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涉及经济责任较大的方面。

5.有关部门对被审单位经济工作的考核和检查情况。市委、政府和市直机构对乡镇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检查,其检查考核结果对开展对乡镇党政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要通过走访纪检、监察、、财政、经贸委飞统计等重点部门收集这方面的情况资料。对这些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中把握乡镇的基本情况,主要业绩和经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准审计工作震点,提高工作效率。

6.被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许多乡镇设立了专职或兼职的审计机构,对所属机构、企业和行政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对这些单位的负责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了解内部审计结果并进行评价,尽可能地利用和借鉴其审计成果,缩小审计延伸面,减少重复审计。

7.审计机关以往对乡镇财政、财务审计或任中审计情况。

(二)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

1.摸清乡镇财政家底,包括资产家底、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情况。核实家底,不能只是停留在账面核对上,更要注意未在账长上反映的问题,如:账外资产;以政府名义担保的借款或对外借款未纳入预算管理;未决诉讼、外欠会议费、招待费等。核实家底的工作量较大,一般在进点审计前部署被审计单位先进行清产核资,清理往来账,盘点资产,审计组再根据自查结果进行抽查。

2.地方制定的“土政策”是否与国家财经法规相抵触。查阅会议纪要、地方发文和领导批示,年度工作总结等文件资料和召开座谈会等,可以直接发现这方面的问题线索,再通过核查加以落实。

3.财政收入和支出增长和构成分析。是否按照“保工资、保稳定、保法定支出”的顺序,把职工工资发放放在财政支出的首位。教育、科技、农业等法定支出的实际增长幅度是否达到教育法、科技进步法、农业法的要求。

4.把握需要延伸审计或核实的重点。一是从账面资金流入和流出入手,分析认为属于非正常和有疑点的资金,管理上有明显漏洞的资金作为重点。二是从票据入手,对财税部门管理发放的票据进行突击盘点、核对。财税部门和有关部门领用的票据反映的资金收支与账面反映是否一致,有无资金“体外循环”、虚列挪用资金和偷漏税金等问题。三是从银行账户入手。清理银行账户,审阅收支事项。四是调阅有关文件资料载体反映的财政收支数字与账面数字衔接核对,寻找需要延伸或核实的问题线索。五是从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如:农民负担、职工工资发放、挪用扶贫等专项资金、重大资金损失浪费问题。

(三)依法据实正确评价经责审计对象

正确评价经责审计对象,是经责审计重要内容,也是组织部门全面了解任免干部的依据之一。

一要科学合理确定领导干部经责审计评价指标。笔者认为,这些评价指标要包括:1.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指标。期内收入完成率、支出增减率;2.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期内资产增长率、不良资产率、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3.内控制度指标。内控制度健全率和执行率;4.重大经济决策指标。期内重大投资决策违规率、投资损失率、环境治理设施投资比率;5.个人违规资金比率。

二要依法准确评价领导干部履责事项。审计机关在对经责审计对象评价时,要依规、谨慎、准确、有据。具体来说,应把握五个原则。一是超越审计法和行政法的职责范围事项不评价;二是超越审计职权的事项不评价;三是没有依据证据的事项不评价;四是没有审计调查清楚的事项不评价;五是审计拿不准的事项不评价。

三、完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经责审计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

(1)加快制度建设,改革管理体制。在审计目的上,要明确领导干部在履行受托公共经济责任的效果;在审计范围上,应明确规定各类党政干部在调任、转任、轮换、退休、辞职解聘或机构裁撤合并时,都要进行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内容和方法上,应把握重点项目的审计,切实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在审计程序上,从立项至审计报告的完成,应严格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办理,同时把握与财务收支审计或经济效益审计的不同之处。

(2)强化计划管理,科学组织实施。每年年底前,按程序,由组织部门提出下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计划,与审计部门协商,确定下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的项目计划,报主管领导审定后,由审计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计划管理,并按计划组织实施。组织部门应率先似定离任审计计划,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列入年度审计计划的,应提前通知审计部门,以便及早组织审计力量,做好审计准备。审计部门应主动与组织部门取得联系,共同协商制定年度离任审计计划。

(3)严格审计程序,确保审计质量。坚持“先审后离”,可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科学确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明确审计内容与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坚持“先审后离”,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先离后审”是一种“马后炮”,查出问题往往难以纠正,而“先审后离”则正好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及时采取措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忠于未然;坚持“先审后离”,可以减轻离任审计的工作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事中就对领导在任时的情况进行审计,对其经济责任情况已经有了了解,干部离任后,离任审计可以直接利用任中审计的结果,只对部分未审计内容进行补充审计,这样审计人员更能全面、充分对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评价,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得到有效利用。

(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实务性强、责任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支过硬的审计队伍,是难以胜任这项工作的,这要求我们的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觉悟、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娴熟的业务技能,要大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鼓励干部参加学历教育,考取专业资格,学习新技能新知识;要引进入才,留住入才,造就一定数量的高层次、高技能的审计专门人才。建立和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把考核评估与干部奖惩任用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审计准入准则,考核晋升机制等,以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

2.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存在问题的建议。

投资审计工作总结范文6

审计内容标准化,即对审计事项进行逐级分类。根据电网企业的业务内容,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内容在一级层次上分为三大类:财务管理类、业务管理类和内控环境。在二级层次上,财务管理类是对所有财务报表项目的审计,包括资金管理类、资产管理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生产成本类、期间费用类和其他类;业务管理类包括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综合管理类、集体企业管理类、金融与产业管理类;内部控制环境类是对公司治理、组织机构、领导经营管理理念、员工职业道德等影响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控制环境所作的审计。在三级层次上,如资金管理类分为货币资金、债权债务、对外担保、债务融资、投资等审计;资产管理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生产成本类、期间费用类基本按照会计科目和收入、成本费用核算项目进行分类,这里不再赘述;其他类包括个人所得税、关联交易等;在四级层次上,以货币资金审计为例,包括资金的预算管理、银行账户管理、资金收付管理、资金保管、银行预留印鉴和有关印章及票据的管理等。以此逐级分类,直至最后细化到一个个具体的审计事项。

二、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标准化数据库

在审计内容标准化框架的基础上,设计了三个基本的标准化数据库:审计综合管理库、审计人员库与审计记录库;二个支撑审计记录库的审计法规库和审计资料库。三个基本数据库及两个支撑库的具体标准化框架如下:

(一)综合管理库:

该库是对审计项目管理及其他管理事项的标准化。该库将所有审计工作项目中需管理的内容进行统一登记,并配备检索关键词,以方便查询,同时,将各审计工作项目的结果以附件形式附在每条项目的记录后面。本库首先相对固化了审计工作项目的名称及代码,将审计工作项目分为审计项目、审计检查、迎接审计、配合检查、课题调研、培训交流和工作总结等7大项目,并根据审计工作项目的具体内容与性质,列出7大项目的所属二级项目。然后从项目来源角度,对各审计工作项目作进一步分类,以说明各审计工作项目的来源是部门的、上级的、内部的、外部的,还是区域的等。最后对审计工作项目的时间(报告时间)、名称及内容、实施主体、实施客体、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问题个数、涉及金额、备注(关键词检索)等项目的内容进行全面登记管理。综合管理库是有关每个具体审计项目和其他审计管理事项(课题调研、培训交流和工作总结等)的基本概况、问题及其结果的数据库,该库通过对每个具体审计项目或审计管理事项的全面信息管理,使审计的管理更加全面细致,同时,便于对审计项目或审计管理事项的跟踪以及对相关人员的考核,是人员库中审计绩效考核和审计记录库中的经典案例及其处理意见的重要数据来源。

(二)审计记录库:

该库是对各审计项目的审计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是对记录审计过程的具体审计内容、方法及审计证据的审计工作底稿的标准化管理。该库将所有审计项目按照上文标准框架的分级分类,对各类审计项目包含的所有审计事项进行标准化管理。将每一审计事项应关注的重点、审计方法、审计依据及审计建议等进行标准化。并以附件形式列明每一事项的记录格式。审计记录库中对审计事项的标准化内容具体如下:(1)审计记录,包括审计类别和事项描述。(2)关注重点:对某一审计事项应关注的重点的进一步描述。审计资料库作为记录库嵌入的功能模块,为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资料,引导审计人员如何完成审计项目提供了资料与智力支撑。(3)审计方法:首先明确具体审计目标,对应于审计具体目标,应采用的审计方法描述;对应审计方法应审计查阅的资料等。(4)审计依据:将可能发现的问题与相关法规依据的具体条款一一对应,并说明具体条款所依据的法规类别、级别、文号和文件名等。审计法规库作为嵌入的功能模块,为审计依据提供了知识支撑。该库将实时更新,由相关人员进行独立管理。(5)审计建议:对建议的类别、问题描述和建议描述。数据库将提供同类问题的经典描述与建议。审计记录库将企业所有财务、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分解为一个个具体审计事项,再固化每个审计事项下的具体审计目标,根据每个具体审计目标,固化对应的审计方法和应审计查阅的资料,然后再提供相应的审计依据———具体审计条款,最后要求给出相应的审计建议,同时还提供了对应的标准审计底稿和经典审计案例。该库对审计实务中相互联系的所有审计环节进行了一一对应的标准化设计,为审计人员提供了具体的审计操作指南,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能按图索骥,避免了他们在审计各环节的盲目性。如对审计问题的定性与恰当的处理建议一直是审计的焦点和最核心问题,但大多数审计人员的薄弱环节就在于此,该库针对各具体审计事项,提供了相应的审计建议所依据的具体法规、制度的条款,使审计人员能更加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恰当法规依据条款,提高了审计人员查找审计评价依据的效率,使审计结论有理有据。

(三)人员结构库:

该库是对审计人员的管理。该库集中了所有内部审计人员和外部聘用专家的信息与承担审计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员工类别、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专业、联系方式、所承担的项目及其角色等。该库与综合管理库和记录库连接,并实时取得相关信息。记录库和综合库中显示的该人员完成审计项目的数量、质量,其描述的审计问题和撰写的建议被引用或点击的次数为审计绩效评价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该库通过与记录库与综合管理库的连接,使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能够实时全面地反映在数据库中,可以随时查询每个审计人员的完成的工作量及其质量,通过审计人员所做的审计底稿模版、审计处理被引用的情况等,为审计绩效评价提供了全面可靠的依据。

(四)资料库与法规库:

这两库分别对审计涉及到的审计资料与审计法规依据的汇总和分类。资料库将所有审计项目涉及到的应审计查阅的资料分为共用的基础资料和按照审计内容标准化的分级分类资料。法规库则对审计依据分为国家层面和公司层面两个层次,并按照内容对各层次下的法律、法规、制度、准则等进行分类汇总。这两个库嵌入审计记录库,是对审计记录库的知识支撑。以上三个库相互联系贯通,审计记录库是对审计知识经验的标准化,综合管理库是对审计项目和其他审计管理事项的全面的标准化管理,资料库和法规库及人员库为审计记录库提供了人力和智力支撑。审计内容标准化框架贯穿于资料库、法规库及审计记录库。由于审计记录库中是根据审计项目下的具体审计事项的标准化,所以审计人员可根据自己承担的审计项目或具体任务,下载相关模块或模块里的细分模块,到现场依标准化底稿与资料进行审计。

三、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标准化实践的启示

从以上国家电网华东分部对电网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标准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由于审计内容涉及经营管理,评价标准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特点,导致各单位内部审计的差异性较大,所以在内部审计标准化上,单位自身对内部审计的标准化体系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另外,国家电网华东分部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还包括:

(1)结合业务与管理特点,对审计事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级分类是内部审计标准化的基础。

华东电网将审计内容分为财务管理类、业务管理类和内部控制环境等三大类,并进一步逐级分类,这样标准化模板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将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控制措施和监督等四个要素融合到财务审计和业务管理审计中,而将影响全局,但与财务和业务控制没有直接联系的控制环境单独作为一个标准化模块,避免了标准化模块中有密切联系内容的分割和不应有的重复,这种分类合乎实际,易于实务人员的理解。

(2)在审计事项标准化上,通过对逐级分层的审计事项的标准化,可以有效提高了标准化体系的实用性与灵活性、减少了内容的重叠。

对审计项目下所属审计事项进行标准化,逐级分层细化,这些审计事项包含了企业财务、业务、内部控制等各方面的内容,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审计项目对审计事项进行任意取舍和自由组合,便于审计人员按需下载、拷贝,增加了标准化模板的灵活性与适用范围,减少了从审计项目标准化所带来的审计内容的大量交叉重叠和系统中的大量重复的数据。

(3)按逻辑顺序,一一对应地标准化所有审计环节,可以有效弥补部分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不足。

审计流程标准化上沿着审计事项→关注重点→审计方法及查阅的资料→发现问题及对应法规制度依据→相应的标准底稿模版→经典案例这一纵向贯通的逻辑关系进行数据库的框架构造,彻底改变那种将这些知识、技能、经验各自独立存放,互不相连的做法。这种构架模式将它们有机地串联起来,打破了它们之间的壁垒。审计人员只要明确自己的审计任务,就可在系统中看到应审计的事项、关键风险点、审计方法、应审阅的资料,对可能查出问题的定性,审计依据的具体法规条款,直到最后审计处理意见的撰写。这种审计流程的标准化体系也大大提高该了审计效率。

(4)可充分利用标准化体系中的资源共享,来提高了审计绩效考核的群众性和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