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培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软件开发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软件开发培训总结

软件开发培训总结范文1

图1英特尔软件网络社区

为表彰英特尔® 软件网络社区中最活跃的成员对我们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推出了英特尔® 黑带软件开发计划。通过授予“英特尔® 黑带软件开发人员”荣誉称号,表彰那些具有出色的英特尔® 技术专业知识,并对社区建设有突出贡献的成员。他们乐于与他人分享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论坛提供帮助和支持,发帖并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极具领导地位。

为确保“英特尔®黑带软件开发人员”评选的严谨与可靠,英特尔® 软件网络成立了专门的评选委员会,成员包括我们的软件开发工具专家、资深应用工程师及社区经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例会,提名新的成员,审核、验证他们在过去一年中对英特尔® 软件网络社区的贡献。评选标准包括成员向社区贡献内容的质量和数量(即专业技术水平)、在社区内的领导地位及为社区带来的支持成员三个方面,最后评选出的英特尔®黑带软件开发人员会得到相关奖励。

在最近一次的评选中,杨剑锋博士、周伟明先生、李铎锋先生成为中国首批荣获“英特尔®黑带软件开发人员”称号的社区成员,如图2所示。他们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知识,为社区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图2三位“英特尔® 黑带软件

开发人员”

在首批荣获“英特尔®黑带软件开发人员”称号的成员中,杨剑锋老师来自武汉大学。杨老师积极参与英特尔的高校合作计划,从师资培训、课程开发与教学,到网上的英特尔学术社区建设,他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开展了细致的工作,是目前英特尔学术社区乃至英特尔®软件网络上积分最高、贡献最多的成员。

杨剑锋老师

2007年,多核相关课程在国内高校尚处于起步阶段,杨剑锋老师在武汉大学主持了“多核架构及编程技术”课程的开发。课程组老师经过努力,将业界的最新技术与电子通信遥感等学科相结合,引入课程教学,为培养适应时展的实用技术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同年,该课程荣获英特尔―教育部精品课程。基于“合作、发展和创新”的主题,英特尔与武汉大学建立了多核技术联合实验室,将其作为推广多核课程内容开发与教学的种子院校之一,相继于2008和2009年在武大举办了两次多核师资培训,协助华中、华西、西北等高校教师进行多核课程建设,受到各位专家的好评,也为多核技术的推广贡献了力量。杨老师在师资培训结束后总结了相关经验,在英特尔学术社区上发表了博客,与大家分享。

2008年秋,在包括杨剑锋老师在内的众多高校教师支持下,英特尔®学术社区中文版正式,为“英特尔多核大学合作计划”提供了网上支持,给老师们提供了与英特尔专家和全球高校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2008年底,杨老师受邀担任了英特尔学术社区网络研讨会的嘉宾,与全球90

余位教师分享了武汉大学等国内高校开展多核技术教学的情况,交流了成功经验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中国高校教师第一次在英特尔学术社区中与全球教师互动交流,让全世界其他地区的老师们了解了中国高校在新技术领域内开展的工作。自2008年以来,杨老师受邀参与包括英特尔、微软、IBM、Nvidia、Sun、AMD、Adobe等公司技术专家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乔治亚理工、北爱荷华大学等教授组成的全球并行教育工作小组,参与并行教育的讨论,加强了中国并行教育的国际流。

2009年6月,杨老师在英特尔®学术社区上了由他主持开发的“多核架构及编程技术”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包括所有的教学幻灯片、实验代码、指导用书及课程建设参考资料,与全球教师共享;还特别了课程组倾力开发的部分题库及动手实验和教学录像。这些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多核知识提供了巨大支持,也为兄弟院校开展教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实现了英特尔®学术社区“学习、进步、分享、创新”的理念。

2009年底,作为英特尔®软件网络中积分最高、贡献最多的成员,杨剑锋老师荣获“英特尔®黑带软件开发人员”称号。

为帮助更多英特尔® 软件网络成员尽快成为黑带软件开发人员,英特尔® 软件学院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掌握和应用英特尔的最新技术及经验,提升产品开发技能。学院依托英特尔®软件和

服务事业部的强大师资力量,沿袭英特尔用户需求至上的传统;与国内多家知名公司、大学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已成为面向软件开发及管理的优秀一站式培训服务基地。

在未来的日子里,英特尔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中国的软件开发提供最优质的培训服务,推动我国IT产业的持续发展,也期待更多的软件开发人员获得“英特尔® 黑带软件开发人员”称号!

杨剑锋,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现任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多核技术、嵌入式系统及网络通信等方向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同时承担多核和嵌入式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2008年担任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专题邀请赛专家组成员、评委。

软件开发培训总结范文2

一、软件开发项目的人员组织形式及存在问题

(一)软件开发项目的人员组织形式由于软件开发人员个人素质与能力各不相同,因此,要对软件开发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同时,软件开发的组织结构应与软件项目开发模式、软件产品结构相对应,使软件开发方法、工具与人相统一,降低软件开发过程中,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复杂性。可以按照树形结构对软件开发人员进行组织。树的根是软件项目经理和项目总技术负责人,可由一个人或一个小组担任。树的结点是程序员小组。为了便于项目管理,树的结点每层不超过7个,并在此基础上尽量降低树的层数。程序员小组可以按主程序员进行组织,由主程序员负责小组全部技术活动的规划、协调和审查。小组其他成员,如后备工程师,是主程序员的助手,必要时可以代替主程序员领导小组工作,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程序员小组之间和小组内的程序员之间的任务界面必须清楚,并尽量简化。如微软公司的编程人员共分为5个等级,最高等级只有5人,WindowsNT,Windows2000操作系统的核心开发队伍只有10人左右。内核程序由核心人物亲自编写,而提供软件开发工具的队伍则多达2000人,编写各种程序模块的编程人员也有1000多人。

(二)存在问题1.人员流动性过大,人才结构不合理调查显示,软件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为33.3岁,普通软件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8.4岁,65%以上的受调查人员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由此可见,软件项目从业人员以高学历的年轻人为主。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这些人有更强的学习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个人约束力差、眼高手低等不稳定因素,一些自认出色的从业人员对公司稍有不满就会离公司而去,造成项目人员流动频繁。再加上高级研发人员缺乏,一般编程人员过剩,更不利于员工培养和人力资源维护。2.绩效评估不合理许多软件项目缺少完整、系统的绩效管理机制,比如,对个人绩效评估的实践、考核结果大多只为评价员工工作态度提供参考,最终绩效考核变成员工出勤记录。软件项目缺乏绩效考核,不能充分反映出项目成员的付出,有一些项目虽然对项目的投入和项目进度进行绩效评估,但没有和激励机制结合在一起,这时,有无绩效评估结果一样,同样不利于团队建设和人员稳固性的增强。3.培训不足由于培训方式落后和培训管理手段不成熟等原因,软件项目一般对成员培训较少。项目成员认为在项目组中没有机会学到更多东西,无法提高自己的能力,导致软件项目人员流动频繁。而由于人员流动频繁,项目更不愿意为员工培训投入时间和金钱,当需要人时就直接聘用,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二、软件开发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招聘策略招聘是控制人力资源质量的第一步,也是人力资源建设和开发的重要步骤,是吸引优秀、适合人才的重要途径,作好招聘工作是保证人员质量的重要环节。项目组配合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积极参与筛选简历和面试评审环节的工作,根据项目需求挑选简历和设计面试考核问题。与往常面试题目相比较,根据项目需求的不同,在招聘面试过程中,适当增加对某方面能力的考核。不能达到能力要求的面试者,不予以录用。

(二)培训策略1.新员工培训新员工培训的具体内容包括:公司测试标准与规范,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公司测试业务、人员、公司整体、各部门介绍,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公司办公与测试环境配置,测试基本理论、测试流程与测试案例(测试方案、测试计划、测试报告、缺陷报告等),工作流程、工作表格、测试文档的标准模板等。所有参与培训的人员要在培训后的入职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考试合格率要达到100%。2.内部技术培训由于各部门承担的测试项目类型不同,对员工技能要求也不同,因此,毎年各部门、各项目组也会根据自身需求,组织与测试项目相关的内部技术培训。

软件开发培训总结范文3

【 关键词 】软件企业 项目管理 解决方案 问题

一、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各个行业对软件需求的不断提高,软件开发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软件行业本身是一个具有极端挑战和创造性行业,软件开发是一个复杂工程,牵动面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很多不可抗拒的因素,在软件开发的实际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好不及时,就会导致项目的失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如何总结、分析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就尤为重要,是一个软件公司在今后的开发过程中取得胜利的关键。

二、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沟通意识问题

在项目中一些重要信息没有进行充分和有效的沟通。在制定计划、意见反馈、情况通报、技术问题或成果等方面与相关人员的沟通不足,或者传达错误,造成各做各事、重复劳动,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些人没有每天定时接收、查看邮件的习惯,对一些最新的信息无法及时接收。

(2)项目计划问题

项目经理对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作用认识不足,没有详细的时间安排和工作进展计划,总体计划制定比较随意,很多问题没有仔细规划;阶段计划也因为各种原因经常拖延,经常因为一些小问题而导致工期延误,造成计划与进程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

(3)项目的系统管理

在软件企业中,以前几乎没有专门招收项目管理专业的人员来担任项目经理,被任命的项目经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技术上独当一面,而管理方面特别是项目管理方 面的知识比较缺乏。部分项目经理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项目,而是埋头于具体的技术工作,造成项目组成员之间忙的忙、闲的闲,计划不周、任务不均、资源浪费。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很好的管理方法,不好安排的工作只好自己做,使项目任务无法有效、合理地分配给相关成员,以达到“负载均衡”。

(4)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意识问题

部分项目经理没有充分认识到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计划书中风险管理部分应付了事,随便列出几个风险,随便地写一些简单的对策,对于后面的风险防范起不到什么多大作用。计划中列举的风险也不一定是项目开发中可能会遇到的真正风险。

(5)软件开发项目团队分工协作问题

项目团队内部有时由于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 角色之间的责任分工不够清晰而造成工作互相推诿、责任互相推卸的现象;有时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任分工比较清晰,但是各项目成员只顾完成自己那部分任务,不愿意与他人协作。这些现象都将造成项目组内部资源的损耗,从而影响项目进展。

(6)项目干系人问题

在范围识别阶段,项目组对客户的整体组织结构、有关人员及其关系、工作职责等没有足够了解以至于无法得到完整需求或最终经权威用户代表确认的需求;或者是多个用户代表各说各话、昨是今非,但同时又要求项目尽早交付;项目后期需求变化随意,造成项目范围的蔓延,进度的拖延,成本的扩大。

三、解决方案

(1)加强沟通交流

制定有效的沟通制度和沟通机制,提高沟通意识;采取多种沟通方式,提高沟通的有效性。通过制度规定对由于未及时收取邮件而造成损失的责任归属;对于特别重要的内容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沟通以确保传达到位,例如:除发送邮件外还要电话提醒、回执等,重要的内容还要通过举行各种会议进行传达。

(2)增强项目管理人员的计划意识

计划的制定需要在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假设之下采用渐近明细的方式进行不断完善细化。提高项目经理的计划意识,采用项目计划制定相关知识、技术、工具,加强对开发计划、阶段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事前事后的评估。

(3)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项目管理的培训力度

项目经理接受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对考核指标的合理设定和宣传引导项目经理更好地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技术骨干在担任项目经理之前,最好能经过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丰富项目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意识。有了专业领域的知识与实践,再加上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和一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必能大大提高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

(4)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掌握风险识别、量化、对策研究、反应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掌握项目风险管理所必备的知识。通过加强对项目规划中风险管理计划的审核提高项目组的风险管理意识。总结本行业项目中常见的风险及其对策作为风险管理计划中必要的风险内容,并切实评估相应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加强与项目干系人 的沟通和管理

项目的目的就是实现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愿望。项目干系人管理应当从项目的启动开始,项目经理及其项目成员就要分清项目干系人包含哪些人和组织,通过沟通协调对他们施加影响,驱动他们对项目的支持,调查并明确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减小其对项目的阻力,以确保项目获得成功。

(6)加强项目团队内的分工协作

项目经理应当对项目成员的责任进行合理的分配并清楚地说明,同时应强调不同分工、不同环节的成员应当相互协作,共同完善。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整个项目的全局出发,统领整个软件项目管理工作。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使员工分工明细,团结协作,人尽其能,优势互补。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领导力量,应当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在发挥个人能力的同时注重挖掘人才和培养人才。

四、结束语

软件项目管理在软件企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决定了软件项目的成败。因此,要预测项目管理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制定较为完善的应对策略并评估这些对策的有效性、可靠性。另外,还要利用项目管理技术,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坚持项目管理的改进,提高效益和品质,确保项目的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软件开发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企业实践 Java软件项目开发岗位 职业能力 教学改革

笔者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暑期期间到济南维库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一个月的企业实践,顺利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现将一个月的实践收获总结如下。

一、转化角色,虚心、耐心、专心做一线有责任心的企业员工

1.遵守企业制度,认真承担并履行责任

在一个月的企业实训中,笔者谨记学校领导的嘱托,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企业制度,从未发生迟到、请假、早退现象,进入公司后将自己由受人尊重的老师转变为一名初到公司的企业员工,做到慎独、慎微、慎初,强化工作责任心,主动处理好分内与分外的相关工作,勤奋扎实地工作,不敷衍应付,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问题,完成企业交给的每一个工作任务。

2.不畏工作困难,耐心解决项目开发中的各种问题

企业实训为真实软件开发项目:山东高速集团采购系统。由于项目庞大复杂,涉及知识点琐碎,项目开发工作困难重重,笔者认真细致学习企业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分析需求说明书,钻研软件算法和代码的实现,面对项目中遇到的各种错误代码和异常,耐心查错排错,认真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并及时记录解决方案和问题,为下一步软件开发工作和教学实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放下教师架子,虚心向企业有经验老师请教

学校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企业工作是开发高质量软件产品。工作任务的不同,使笔者慢慢放下了教师的架子,主动地向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小兄弟”请教。虽然他们年龄较小,学历不高,却有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笔者向他们虚心请教,反复讨教工作中不明白的问题,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工作技巧和技术,更领略了他们一丝不苟、沉着耐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企业实践锻炼内容

企业实训内容主要基于目前软件公司的热点需求――Java软件开发岗位进行设计和选取,包括相关知识内容的培训和山东高速集团采购系统项目的实训两部分内容,具体知识包括:Java知识(JDK的安装配置、Myeclipse开发工具使用、数据类型和运算符、流程控制、面向对象开发)、HTML知识、MYSQL知识和SSM知识(JSP应用、Sevlet应用、Spring-MVC应用、Spring依赖注入、Mybats框架应用及整合)。

三、企业实践锻炼收获与心得

1.课程设置应与岗位需求相匹配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以Java软件开发岗位为例,目前学校开设的都是传统的数据库知识和web前端知识课程,但是IT技术发展迅速,真正的软件开发大多通过相关框架实践,如SSM框架、SSH框架等,因此,学校要适应目前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课程标准和授课内容。

2.教师实践操作水平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企业对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学生毕业生比较青睐,所以企业高职院校的评价主要通过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进行,而学生技能大赛成绩的结果反映了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俗话说“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应首先提高个人实践操作水平,而提高教师实践操作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通过企业实践锻炼。据悉,山东省在不久的将来将启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因此教师要将提高实践操作水平作为自己以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四、未来的努力方向

1.基于企业岗位需求进行教学改革

(1)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遵循职业发展规律。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要基于企业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教学改革。

第一,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B,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好处。

第二,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推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课下完成。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查阅需要的材料,还可以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并在课上分享任务完成过程和心得体会。由老师进行评论,师生间还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过程基于软件开发工作过程。将教学过程与企业软件开发过程相结合,教学过程围绕企业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展开,将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转化为一项项工作任务,学生分组按照行动导向的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进行,使学习任务既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又是一个工作过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技能操作的提升与社会岗位前沿技术的了解

(1)技能操作的提升。以后,笔者将会继续积极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参加省级培训,完成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目标,通过企业真实工作过程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水平和职业能力,并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实验实训过程和学生技能大赛中。

(2)社会岗位前沿技术的了解。为推导社会技术的变化和教学知识的更新,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经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应用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适应社会岗位对教学知识的需求。

软件开发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改革;校企结合;产学结合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软件的学科,是将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其重点在于软件的分析与评价、规格说明、设计和演化,同时还涉及管理、质量、创新、标准、个人技能、团队协作和专业实践等。高职学生通过软件工程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从事软件技术工作所需的专业能力。由于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又是软件专业的核心课程,故加强软件工程课程的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弥补实践环节存在的不足是十分必要的。

一、软件工程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国内高校对于软件工程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许多教师本身缺乏使用软件工程方法开发一个完整系统的经验,不能将当前软件企业的实际案例融入到基本原理的讲解之中,与实际的软件工程实践有明显的差距。所谓课程实验也是在一个缺少软件工程支持的开发环境下进行的。由于缺少适合高职学生教学使用的实验环境和资料,学生也只是编写一些规定的软件过程文档,根本得不到真正的锻炼。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与实践和软件开发过程实践脱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软件工程课程,感到内容抽象、枯燥,甚至认为没什么实用价值。另外,随着软件工程学科的发展,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研究学科发展和最新技术,构建先进的课程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软件工程课程改革的对策

1.规划新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以IEEE最新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基础,在基础、应用、实践三个层次上建立软件工程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1)基础部分:课程知识单元覆盖IEEE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包括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配置管理和软件项目管理等核心内容。

(2)应用部分:以当前流行的统一开发过程、面向对象技术和UML语言为核心,融入企业的最佳实践和实际案例,覆盖IEEE的系列软件工程标准以及RUP、Rational Rose、VSS、Junit等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使学生掌握当前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

(3)实践部分:要求学生以开发团队的方式协作开发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系统,建立支持小组开发的软件开发支持环境,让学生从“可实践”软件工程的角度学习和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现代软件开发技术解决软件开发问题。

2.推行案例化教学和探索式学习

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是从众多软件开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但是,对于缺乏软件开发实际经验的高职学生来说,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且难以理解。因此,应将一些软件开发案例贯穿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中,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建立软件开发的系统化与工程化观念和质量意识。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从软件开发的实际案例中总结出不同的软件系统,结合这些系统的特点和开发策略,讲解瀑布模型、原型化方法、增量模型、形式化方法和基于组件的开发模型等,会使学生在思考、分析和讨论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软件过程的基本概念,并且有利于在实际开发中运用这些过程模型组织开发过程。

在软件工程技术方面,也可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论述需求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详细设计、软件测试和软件演化等内容,重点讨论基于用例的面向对象方法和组件技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和引导探索式学习,学生通过文献查阅以及与软件企业人员的接触交流,会真正体会当前软件工程业界的真实案例和最佳实践。课堂讲解避免“一言谈”的死板方式,采取课堂互动讨论,营造活跃、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专题报告和软件演示。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要辅之以网络课程和扩展资源,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需要进行自主式的学习。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教师要由知识的灌输者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育变成主动地探索知识。

实践教学是本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以开发小组(一个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的方式开发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系统,侧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一个软件开发项目全过程。

3.探索校企结合、产学结合的软件工程教学的新路子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软件开发环境,使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软件技术人员,提高他们的软件工程CASE工具的应用能力,高校与软件CASE工具开发商要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可在软件工程实验室共建(企业提供教学软件)、人才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合作。下面以软件企业西安楚凡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介绍高校与软件CASE工具开发商的合作内容与形式。

(1)共建软件工程实验室

楚凡科技向高校赠送由企业自主研发的教学版UML建模工具――Trufun Plato 2008专业版用于共建软件工程实验室,提供教学和学生上机实践;

楚凡科技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提供免费电话、email咨询等方面产品应用支持。

(2)课程合作

楚凡科技将以优惠价格提供相关授课教师参加初中高级收费公开课培训;

高校与楚凡科技合作开展面向学生的uml理论和实战培训;

高校与楚凡科技合作开设学生毕业实习平台,提供真实项目供实习学生操作,实现项目全程建模过程,培养学生掌握软件项目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楚凡科技配合高校老师编写教材或共同出版教材;

(3)科研合作

高校在课题研究中需要采购更高版本产品用于研发实践,楚凡科技给予产品优惠支持;

楚凡科技可以在高校相关的科研项目中提供技术支持、技术合作。

通过这种学校与软件厂商之间的合作可以有效地推动高校中的软件工程实验室建设,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接触并掌握最新的软件工程开发环境及软件CASE工具,并将学习过程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实现真实项目全程建模过程,培养高职院校软件专业学生软件开发中的项目分析与设计能力。

三、结语

根据高职生培养目标中的“实用性、技能型”要求和加强实践教学的新特点,认真分析软件工程学科的当前发展趋势和现代软件工程人才的社会需求,积极探索和实践软件工程的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突出先进性、系统性和工程化;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将课堂式讲授、互动式讨论和探索式学习结合在一起;在教学实践方面,应建立适合学生小组开发的软件工程支持环境,结合毕业设计目标围绕实际项目开展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强.“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部

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8,(8).

软件开发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软件测试; 实践性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712,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144-001

1.专业人才需求

我国软件产业被预测为21世纪拥有最大产业规模和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按《湖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的全省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开发一览表,软件工程师及测试人员2020年要达到9.3万人,我省软件测试专业人才缺口很大。

2.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2010年与企业合办软件测试专业。合作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供真实项目资源、教学案例、兼职师资,并且参与专业教学、学生评价和学生就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双方共同申报科研课题、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共建共用课程资源、教材和实训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测试专业学生第五学期在合作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训。合作企业结合软件人才的实际岗位需求,将培训学生按照企业的真实环境,组织企业师资团队,按照企业软件开发的流程,为学生分组分配角色,对学生进行软件项目实训指导和技术培训,使同学们了解软件开发主流技术,理解现代软件开发的规范过程,并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以开发团队的形式,进行高强度的全真项目开发实践。在实训过程中,通过进度压力、质量压力、团队氛围,激发同学们自身的潜能,使同学们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获取直接的软件开发技能,积累实战经验,为就业及日后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合作企业跟踪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分析现今主流的软件开发语言,按照中国软件行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标准,根据当前IT企业就业的热门方向,结合同学们的兴趣特长,将软件测试专业在职业技能学习上划分了三个方向:Java方向、PHP方向和Net方向。分方向教学,让学生在一个方向上学深、学专。通过分方向教学软件测试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更精、更专,满足了现今软件企业的人才要求。

3.实践教学环节探索

通过校企合作,在实践性教学环节做了以下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一是校企合作双方提前布局、全面部署、计划周到。实训前,合作双方进行了沟通交流,就培训内容、目标要求与企业进行了充分协商,对学生进行了实训前的动员,提出了实习实训的具体要求,统一了思想认识。

二是实训目标明确、内容充实、过程扎实、收获颇丰。合作企业周密安排,从内容培训到项目制作进行了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充实、项目制作任务大、模块多、要求高,实习内容既有常用技能训练,又有新技能渗透,使学生真正学到了软件开发的关键技能和最新技术,从教学内容上保证了实训的质量。

三是制度保障、管理严格、全程跟进。实训过程中,企业方全程跟进,坚持课前有考勤、课中有检查、周末有小结,结果考核有答辩,坚持经常召开学生会议,强化实训制度与要求,并把学生的出勤、表现、技能掌握情况与答辩成绩纳入实习成绩评价范畴。除专业教员之外,企业还安排教学督导员,坚持对学生跟踪指导、坐班听课,做到管理到位,思想到家,关心到人,从措施与管理上保证了实训的有序性。

四是创建真实的企业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软件测试专业实践环节按软件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建设。位于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完全按软件企业的功能布局和风格进行实训环境设计,学生实训期间,与企业员工要求一致,需要佩戴学员卡,并打卡记录考勤。

五是提供真实的实训项目,搭建专业的培训平台。将真实项目引入实践教学课堂,追踪技术潮流,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

六是配备真实的项目经理,组成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他们参与过中、大型软件项目开发,具有丰富的项目开发和团队管理经验,同时还有较高的授课水平。

七是营造真实的工作压力,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在企业实训中,企业会安排人员模拟客户代表给予项目组施加真实的项目压力,例如需求变更、新技术风险、工期变更、人员变动等问题,让实训学生来应对,从而培养学生承受工作压力的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以后踏入职场打下基础。

八是面向企业推荐符合条件的学生,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合作企业下设人力资源公司,该公司负责联络国内各大软件企业,了解用人需求,并根据培训学生的表现,选拔推荐同学到有关企业就业或组织招聘、面试,解决同学们就业需求。

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培训,学生普遍切身感受到企业文化和企业工作氛围的熏陶,受到了企业工程师严谨求实、刻苦攻关、爱岗敬业的精神教育,学到了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了解了软件产业的新近发展情况,增强了学好专业技能的紧迫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表达、沟通及自我管理能力,收获很大。

项目来源:武汉市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重点项目《软件技术专业仿真式企业课堂与虚拟公司模式研究》(2013039)

参考文献:

[1]高志升.软件测试技术教学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09期

[2]程茂,温静,吴玉洁.《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3]胡宏银.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