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三政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三政治范文1
关键词:特点分析;注意问题;面临尴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152-01
初三政治活动课,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个活动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就算个别教师开展了活动,也是出于应付检查或上公开课的形式。初中政治教学,既然开设了活动课,就有它一定的科学道理,对于初三来说,学生即将步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政治活动课无疑是提高学生政治认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取消初三政治活动课,实际上是斩断了提高学生政治认识和世界观改造的“恶魔”。从另一方面说,政治活动课是激起学生学习政治的有效手段,不进行活动课教学,学生将会感到政治课堂的孤立和无用,他们会厌倦政治学习。
一、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特点分析
初三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初三政治教材活动内容,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初三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上高度重视
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招考试的考卷上,如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师适度指导
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3、转变学习方式
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三政治活动课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初三政治“活动课”面临的尴尬
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
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2、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
初三政治范文2
关键词:特点分析;注意问题;面临尴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254-01
初三政治活动课,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个活动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就算个别教师开展了活动,也是出于应付检查或上公开课的形式。初中政治教学,既然开设了活动课,就有它一定的科学道理,对于初三来说,学生即将步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政治活动课无疑是提高学生政治认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取消初三政治活动课,实际上是斩断了提高学生政治认识和世界观改造的“恶魔”。从另一方面说,政治活动课是激起学生学习政治的有效手段,不进行活动课教学,学生将会感到政治课堂的孤立和无用,他们会厌倦政治学习。
一、当前初三政治活动课面临的尴尬
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2、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的开始学习转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首先应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形成对问题的解释。而初三政治活动课总是先给出理论方面的阐述,然后呈现一些典型资料或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才是让学生活动。这种逻辑结构不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规律,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容易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材给出的理论范畴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二、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特点分析
初三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初三政治教材活动内容,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 “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上好初三政治活动课渠道
1、思想上高度重视。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招考试的考卷上,如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师适度指导。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初三政治范文3
一、精心编制教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何编写学生的学案呢?我的学案编写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展示学习目标。第二部分是重点知识填空。第三部分是疑难点提问。每节课规定学生课前预习后,要提出三个以上的疑难点,这样就使我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了很深的了解,我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能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一些内容,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案的最后一个部分是课堂练习。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就下载了上一年度的全国各地的、尤其是江苏省13个大市的中考题、江苏省各地中考前的模拟试卷,按照课时教学计划,梳理了一遍,适合我们淮安地区使用的,就把它们按照课时教学内容分门别类的整理好。然后在编写教学案时,大量选取这些经典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二、加强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良好兴趣
初三学生由于年龄还比较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首先,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教的班,像朋友一样嘘寒问暖,与学生一起交流,参与他们的讨论,有时还与他们一起举行一些简单的活动,从而缩短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
其次,在课堂上也想尽办法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每节课的导入我都会采取不一样的方式。有时从复习上节课内容开始,有时从一则新闻入手,有时从一个案例入手,有时从一个故事谈起,……。这样就使学生不感觉枯燥,充满了新鲜感,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激发出来。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并不否定他,而是换一种问法、或者把问题简化,使学生更容易回答,这就使学生得到了鼓舞,愿意回答问题,敢于回答问题。
再次,在教学中,我经常关注时事热点,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社会所发生的一些问题。初三学生虽然年龄偏小,但是已经非常关注社会问题,如果我们忽视学生的这种情感需求,只是一味的学习书本知识,用空洞的说教来教育学生,往往达不到教学目标,还会使学生对政治学习失去兴趣。比如在学习诚信的时候,我就和学生一起分析了“毒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以这两个实例的分析导入到新课,并在分析中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把诚信、法律、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保护生命健康权、企业如何生产等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学习使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唇枪舌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三、安排三轮复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第一轮是初中政治五册书共11单元的基础知识复习阶段。这一轮复习在时间上安排为两个半月,也就是大约在3、4月份左右,最迟到5月上旬必须结束。时间紧,任务重,因此仍然要以编制教学案为主要复习资料,精讲少讲,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学案编写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书本知识梳理,主要引导学习掌握基本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二是练习巩固,数量不可大但质量要高。练习要精选,可以参照一些新的资料,比如每年淮安市教研室印发的《中考说明》,我们要好好的研究《中考说明》,上面的题目非常好,对我们自己编写题目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这一阶段的复习一定要做实,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对每一个知识点要烂熟于心,这样在遇到相关问题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轮复习要瞄准时事热点,强化专题训练。进行热点问题的专题研究,就成为我们后期复习的主要工作之一。老师要多研究一年来的社会重大热点问题,对主要热点问题,分别与教材中的考点联系起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和研究,并把热点问题编成习题让学生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既有理论的分析,又有实际事例的说明,进行发散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专题宜精不宜多,贪多则嚼不烂,学生也会厌烦,我以前一般是搞六专题,至于其他的一些热点问题,我们可以在练习里面稍微涉及就可以了,毕竟我们教给学生的是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问题的答案。这一阶段的复约需要20天左右,也就是要到5月下旬了。
第三轮复习要抓好模拟训练,提高应试能力。所谓模拟训练就是指试卷设计的题型、内容、能力要求、考试难度等都要貌似中考,保证学生在中考时见到试卷有一种熟悉感,在心理上产生欣慰和稳定,比较正常的发挥出自己的应有水平。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广泛吸取考试信息、阅读有关资料,认真钻研教材和考纲,精心设计模拟试卷,精心组织好每一次模拟考。在这个阶段,我会收集全省各大市的模拟试卷加以分析后选取部分试题使用,尤其是我们淮安本地的模拟试题更是重要,要尽可能的利用一切关系收集我市中考政治出题组成员所在学校的试卷,这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初三政治范文4
一、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进行复习,分清主次,抓住重点
复习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知识点做到识记准确、理解透彻、运用恰当,同时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节省学生的有限时间,还要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复习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捋清哪些知识点是要识记的,哪些知识点是要理解的,哪些知识点是要应用的,做到抓重点、带一般,重点问题要重点讲、重点练,舍得花时间,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分主次,平均用力。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复习课上教师讲得多,讲得快,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久而久之,学生感觉很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思想僵化,应变能力差,课堂效率不高。因此,复习课应努力创设一些情境,列举一些现实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去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像“两会”“嫦娥二号”等,把理论知识渗透到材料中,这样既可以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无论是知识点的整合复习,还是专题复习,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复习的过程中来。首先采用口答与板答交替方式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后,学生的存在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这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借我一双慧眼”的环节,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找出复习中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且通过小组讨论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些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在复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考试时经常出现丢分的地方。现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自己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能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楚地认识,认识到自己到底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众人拾柴火焰高”,你一言、我一语,运用集体的智慧,就能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比如在复习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时,学生经常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这两个知识点混淆,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他们没有理解题意,只背答案不背问题。解决的方法一是要把答案和题目放在一起记忆,再加上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二是通过仔细观察,学生发现这里有一定的规律:字数少的问题对应字数少的答案,字数多的问题对应字数多的答案,这虽然不是最佳的方法,但对于中下游的学生还真的起到一些作用。对待易混淆知识点,学生还想出对比记忆法、归类记忆法,如“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就很适用这两种方法,而且效果不错。
三、精讲精练、重点突出、提高课堂效率
初三政治范文5
某校学生来到某展览馆看濒危动物展览,当他们看到地球上许多珍惜动物因人类滥捕滥杀,生态环境恶化而濒临灭绝时,心情十分沉重。在一扇木门前,导游告诉同学们,这里面关着世界上最需要拯救的濒危动物,并请大家猜猜是什么。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猜什么的都有,而导游却频频摇头,究竟是什么呢?木门打开,对着同学们的是一面镜子,同学们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而陷入沉思。
使用说明:本案例通过创设情景给学生心灵以强烈的震撼,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同学们怀着强烈的探究欲得之谜底时,通过案例-北欧神话
芬兰是一个资源严重不足的北欧小国,面积只有33.7平方千米,人口只有517万。20世纪50年代,芬兰作为一个战败国还相当贫穷落后。从60年代kai始,芬兰重视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大力投资教育和科技,在传统产业中大量引进新技术。到1995年,芬兰的国际竞争力就跃升到世界第18位,到1999年又上升到第3位,在2000年至2004年世界各国竞争力排名中,芬兰一直居于世界首位。而芬兰的人口素质更是长期排名世界第1位。芬兰的快速发展被认为是信息技术时代的一个“北欧神话”。“北欧神话”归功于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这警示我们,一定要把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
初三政治范文6
关键词:“三四三” 教学模式
教育部在对改革教学方法的意见中指出:应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学会运用、提高觉悟三方面下功夫;教学方法要摒弃注入式,实行启发式。这就很明确地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认知能力,特别是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厌学现象严重,激发其学习兴趣,研究教学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
改革政治科教学方法是多年的话题。我从教数年,听了几十节教学研讨课,发现有的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说是启发式教学,灌输式却占了主导地位,形式主义浮于课堂之中:上课钟响了,老师进教室、起立、坐下,简单地复习旧课后在学生根本未了解本节要学习什么内容的情况下教师便讲授新课了,然后提问布置作业。一整堂课均是教师一张口在动一一标准的注入式。一节课下来学生昏昏然迷迷糊糊带着许多疑问走出了教室。
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思考与探索,我提出了“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即一节课45分钟,用30%的时间复习巩固旧课和预习新课,40%的时间用于教师精讲新课,剩余的30%时间学生小组讨论,深化认识,巩固新知。我从零五年秋开始在初三进行对比实验:把初三级四个班分为两部分,三(1)、三(2)班用“二七一”教学方法,三(3)、三(4)班采用“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以讲授初三教材中的“人才”一课为例谈谈“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1.复习旧课,预习新课(30%)
2.复习旧课:提出三个问题(幻灯放出)分别让学生书面作答,俗称“默写”。
3.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是什么?
4.认清历史责任的关键是什么?
5.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以前提高了,为什么还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生作答后收卷,约需5分钟。复习旧课无须面面俱到,抓住重点即可,目的既是督促学生在课外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亦是为新课作好准备。
1.出示提纲,预习新课(10分)
2.为什么说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试举二至三例说明。
3.人才的含义是什么?
4.衡量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5.祖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6.社会主义现代化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7.为什么说青年时期是成才的最佳时期?
8.成才的关键是什么?青年学生应如何做?
布置预习提纲力求全面,但每个问题答域不能太广,且问题应有层次性。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优点有三:1了解和熟悉教材结构,初步了解教材内容;2有目的地在教材中寻找答案;3对疑难问题有渴望老师解答的要求。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但这一环节不能全依赖在课外进行,尤其是自觉性较差的农村中学的学生。如果缺少了预习环节,学生不了解新内容,就会造成顾上不顾下,忙于笔记而疏于听讲。
教师精讲,突出重难点(40%)
学生预习后,教师必须把上面的7个问题一一提问学生,对普遍认为较易理解的问题略讲,对疑点较大的重点问题给予启迪,如本课中“衡量人才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一个难点,教师必须精讲,最好举例说明:例一、李小姐是银行职员,工作认真,待人热情,多次把自己有限的工资捐赠给山区希望学校,受到人们的赞誉,但由于业务水平不过硬,三年中先后4次搞错账目,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例二、刘勇大学毕业后去当兵,刻苦钻研业务,在全军报务竞技中获一等奖,但为了金钱,把军事秘密泄露给台湾特务,成了人民的罪人。问:李小姐和刘勇是否人才?为什么?通过例子,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有德无才非人才,有才无德亦非人才,只有德才兼备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教师精确的举例对学生对照课本内容形成概念和明确观点起到画龙点精的作用,亦照顾了中下层学生。
小组讨论,深化认识,巩固新知识(30%时间)
讨论必须有专题,政治课每节内容都含有一定量的概念和几个观点,要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和深化对观点的认识,单靠老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师生的讨论甚至是争论才能透彻理解并牢固掌握,因此政治教师不能独占最后30%的时间。以此课为例,引出讨论专题:
(1)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等成名成家的人才是人才,对吗?为什么?
(2)陈木匠手工超群,为人忠诚,他是否人才?
这两个专题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人才的概念。问题映出后,全班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肯定学生认识人才有类别和层次之分,有高级人才(如科学家、艺术家等),中级和初级人才,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人也是人才。木工做得好,大饼烧得好,同样是为社会作贡献,因而也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