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实习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险实习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险实习论文

保险实习论文范文1

高风险以及对应的高费率是影响老年保险发展的主要原因。老年人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也是风险高发群体,自身患病和遭受意外的可能性比其他群体大,出险几率高,保险公司进行风险控制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保险公司从自身利益和风险的角度出发,必须提高保险费率,否则有可能导致亏损,如果保险费用不变,就必须在投保规则上严格规定;另一方面,相对较高的保险费率,大部分老年人难以接受,这势必造成老年保险市场需求的萎缩。

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狭窄使老年保险发展没有坚强的后盾。按保险法规定,该项资金只能用于债券、大额存款、基金等。各大保险公司从盈利和风险的角度去考虑开发险种,老年人保险尤其是医疗保险便成为一块“烫手山芋”。

国内保险公司存在发展老年保险的技术障碍。目前我国的保险技术人员,特别是“精算师”奇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保险的开发,致使老年保险险种与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

商业保险公司对开发老年险种的认识有偏差。目前保险公司对老年市场研究不够,没有认识到老年保险是开拓市场的一个绝好商机;只是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片面地看待老年险种的盈亏,而忽视了该险种的社会效益及其引致的其他良好效应。

我国发展老年保险市场的对策

完善现有的老年险种。结合实际,对现有投保年限在60-70岁内的险种在费率、保障范围上进行重新包装,赋予新的内容,为投保人提供更全面的配套保障,为有效地消化掉部分老年保险市场作好充分准备。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结合我国实际设计开发新险种。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长期护理(LTC)将成为未来主要险种之一。在这类险种上,法国和美国已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我国可以借鉴这种成功经验,从保险费率厘定方面下功夫。先开发一些老年护理险种,积累经验、逐渐展开。除长期护理险外,另一个切入点在于发展老年医疗保险,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功能。商业性的老年医疗保险可提供大额医疗费用的补充保险、社会医疗保险未保障部分的补充保险及社会保险未保障的老年人群的补充保险。

以满足投保人需求为出发点。这就要求细分市场,开发各种个性化的专项险种。如针对特殊的“空巢家庭”的老年保险产品。“空巢家庭”包括没有养老金的老年家庭和一老养一老的老年家庭。后一种情况,在国外有一种老年人与家属保险,保证有退休金的一方去世后,另一方的生活不受影响。国内保险公司亦可针对“空巢家庭”推出一批有特色的保险服务,使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互相补充。

通过综合性险种分散风险。高风险和高费率分别是保险公司不愿经营老年险和老年人不愿意投保的主要原因。以老年险作为一部分保险责任的综合性险种可以部分消除上述顾虑。虽然对于保险精算人员有一定的挑战,但在降低风险发生率、增加险种吸引力等方面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2年末,新华人寿推出了结合现代家庭结构特点的“全家福家庭保障计划”,设计出针对三代人的保险组合。这种“三全其美”的新服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单一责任的老年保险的高风险压力,这在我国的保险界是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加强宣传的力度。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可以增加老年人对保险的认识和了解,能激发更多老年人的保险需求,从而使老年保险的经营更加符合大多数法则、使风险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分散从而降低发生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宣传活动可以从改变老年人的养老和理财观念入手,以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公园、老年大学以及老年活动社等作为主要场所,以知识层次高、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的部分城市老人作为主要的宣传对象。一些保险公司还可以尝试聘请一些有代表性的老年人作为老年保险的营销员或宣传员,年龄上的接近所带来的沟通上的流畅和鲜明的说服力对于老年保险的推广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明秋.关于发展我国老年保险的思考[J].海南金融,2002(8)

2.付娟,杨颖红.我国老年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4.1

保险实习论文范文2

一、我国分红保险的发展

近几年,我国保险市场上分红保险热销全国以来,分红保险基本上已成为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上最热门的字眼,也成为当前人们经济生活中最抢眼的字眼之一。分红保险是一种保单持有人参与分享保险公司可分配盈余,与保险公司共同分享经营成果的险种。保户在按期交纳保费以后不仅可以享受到一般的保险功能,还可以定期获得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后所得利润的分红。

分红保险的红利主要来源于三方面:死差益、利差益和费差益。三差中死差、费差的占比非常小,一个经营规范、监管严格、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在承保环节一般都没有利润,因此,分红保单的红利大部分来源于投资收益,而投资收益的多少则取决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能力的强弱。在分红保险飞速发展的今天,投资收益的高低自然也成为决定红利高低的重要因素。

在国外,分红保险已被发达国家运作了200多年,是用来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动的主力险种。分红类寿险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寿险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其功能的不断丰富和深化,即由单纯保障型发展到保障储蓄型再发展到保障投资型,分红保险就是保障投资型的主要品种。

分红保险在中国的历史并不算长,虽然寿险投资类产品早在前几年就在中国产生,但由于平安保险公司的投连风波,导致投资类寿险产品的发展一度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危及到寿险市场的发展;加上资本市场连年不利,投资类产品更是雪上加霜,而央行的利息又一降再降,加上利息税的征收,传统投资方式开始失宠,既有保底收益,又有分红收益的分红类保险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从分红保险的发展来看,基本上是和资本市场的连连不景气紧密相关的,仅2002年,寿险分红产品保费收入就达到1121.7亿元,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49.3%,分红保险市场已经成为各大保险公司抢占市场份额的必争之地。

二、分红保险产品分析

(一)分红保险的优势

1.符合保险市场中消费者的心理

分红保险和投资类寿险产品的重要区别在于其除了分红收益外还有保底收益,而中国百姓历来有崇尚储蓄的传统,大多数传统的中国人也都偏好比较安全的投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银行储蓄、国债等投资方式一直以来为中国百姓所看好的重要原因,但随着央行的逐次降息,银行储蓄这种投资方式已失去往日的辉煌,再加上利息税的征收,更加凸显出分红保险的优势,一方面分红保险有保底收益;另一方面在正常的经营情况下,消费者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分红,虽然分红收益可能不是很高,但一般分红收益和保底收益之和都要比银行利率高,再加上寿险分红收益不需交纳利息税,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分红保险的发展。

2.具有投资和保障的双重功能

分红保险在拥有投资功能的同时,还拥有保障的功能,既符合传统寿险产品的特点,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客户对保障功能的需求,尤其象传统保障类险种的分红型,不仅拥有投资的功能,而且保障的额度也比较高,满足了投保者对保障和投资的双重需求。

3.投保简单,便于销售

从投保的程序来看,除传统产品的分红型外,很多分红保险的投保都不需要经过体检,购买程序简单,也方便了客户的购买;从分红保险产品的销售渠道来看,由于分红保险产品的自身特点决定其不仅适合人销售,还适合通过中介渠道包括邮政、银行等其它渠道销售,这点无疑拓宽了分红保险的销售渠道,便于消费者购买。近两年,银行中介的发展也异常迅猛,业内最大的保险巨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2002年一年中仅邮政和银行的保费收入就达到166.35亿元。

随着市场的发展,银行保险的即刻出单系统也建立起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共同推出的“银保通”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好评,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分红寿险产品的销售。

(二)分红保险的劣势

1.保障功能相对弱化

分红保险虽然有保障的功能,但是保障范围都很有限,保障的额度也比较低,与传统的保障类寿险产品有一定差别,有些险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单纯的储蓄型分红产品,除去保障功能外,与银行储蓄非常类似。

2.分红的不确定性

虽然一般情况下分红保险都会有分红收益,但保险公司并不承诺有分红,只是在投资实现收益的情况下才分配红利,在资本市场不景气的年度,红利分配一般可能会很低,甚至有可能低于银行同期利率,红利分配的不确定性加大了预期的不确定性,一旦红利过低,和投保者的心理预期产生差距,无疑会破坏保险市场的发展;而险种的特点决定了在销售过程中业务人员很有可能为了短暂的眼前利益而误导客户,对分红险市场发展也会带来不利。

3.部分险种承保利润过低、投资压力增大

分红险保费一般比较高,但保险公司在设计分红险种尤其是单纯的储蓄型分红产品时支付给人的佣金却比较低,因此一般不利于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导致某些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而不惜用其它险种的费用来补贴分红险种的情况,因此保险公司寄希望分红险种的费差和死差来实现收益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可能,红利的主要来源只能靠投资收益来实现,这就增加了投资部门的压力,目前在中国资本市场还不规范的情况下,分红的不稳定性也给公司发展分红险种带来了盈利障碍,如果公司大力发展分红类险种,势必不利于其它险种的协调发展,更不利于产品结构的合理配置。

三、发展分红产品的对策性思考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分红保险的超常规模发展是中国消费者心理习惯和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从保险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很多分红类保险甚至已经基本超出传统意义上的保险定义,演化成民众的一种投资工具,消费者通过购买分红保险的保底收益和分红收益来获利。对保险公司来说,一方面要通过提高保费规模来抢占市场,利用分红产品促进销售是一个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是一个收益最大化的主体,而分红保险的盈利性非常有限,这样,保险公司不可避免地会走向“分红保险陷阱”。随着市场的博弈和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基本可以作出判断,分红保险的发展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

分红险的飞速发展并不代表分红险的良性发展,要使分红保险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大力发展分红保险产品的长期业务和期交业务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分红类险种趸交的比重都很高,很多公司都在90%左右,一方面造成对市场资源的过度开采,不利于业务的后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降低分红产品的销售成本,很多保险公司的分红类险种由于销售成本过高基本没有承保利润可言。因此需要通过发展期交业务来形成保费收入的良性循环局面,同时降低销售成本,减轻资金运用的压力。另外,从短期看,分红类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受资本市场的影响比较大,收益率一般也不稳定,但长期来看,资本市场的收益率一般比较稳定,也比较高,发展长期的分红寿险,有利于稳定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促进业务的长期发展。

(二)优化险种结构,发展传统保障类寿险

分红险种保费收入在总保费中所占的比例多少为合适,说到底其实是对保险业收益方式争论的问题,主张大力发展投资类产品的一方认为要靠资金运用来实现投资收益,而认为应大力发展传统寿险的一方,则更偏向通过承保来获得利润。从保险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承保获利和依靠投资收益来获利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在资本市场活跃的时期,通过资本市场来获得收益一般会比较可观,但一旦遇到资本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依靠资本市场来获得收益的不确定因素就大大增加,近几年的无数事实也已经告诫我们单纯依靠投资,尤其是依靠股市来获得收益蕴涵着巨大的风险。目前,国际保险行业回归本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过分依赖投资来实现收益的管理方式必须改变,回归本业,承保获利方式与依靠投资获益相结合的方式也越来越受到青睐。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分红保险的大发展,更大程度要依赖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以及保险公司投资渠道多元化体系的有效建立。

世界各国和地区分红险种保费收入在总保费中的比重不相统一,在北美地区,80%以上的寿险产品有分红功能;在德国,分红保险占该国人寿保险市场85%;在香港,这一数字更高达90%。但是储蓄型分红保险产品在国外所占的比重并不算高,而我国有些保险公司几乎达到了50%左右的比例,在目前国内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有限的情况下,再加上资本市场的不景气,保险公司积累如此大笔的资金,而投资的渠道却非常狭窄,资金运用的压力无疑会非常大;而同时,在一段时期内,同一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过多的保费收入都集中到分红保险上来,险种结构偏重于分红类保险,传统保障类险种自然会大幅度减少,结果是一方面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降低,盈利压力增大;同时保险针对消费者的传统保障作用也会大幅度减少,不利于整个社会福利程度的提高。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方法就是各保险公司通过营销和管理的各种手段,积极主动地调整业务结构,提高业务质量,大力发展保障功能的险种,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三)强化管理,降低成本

分红保险的销售成本主要集中于销售渠道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因此,要降低分红保险的销售成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分红保险的中介销售渠道建设,尤其是银保合作、邮保合作、证保合作。2002年全国寿险保费收入中,仅银行保险的收入就达到了388.4亿元,约占全国人寿保险保费收入的17.1%,为分红保险市场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国外来看,欧洲很多国家比如法国等的保费收人中,大约有60%以上都来自银行保险。之所以这么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银行保险,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利用银行、邮政等中介渠道销售可以大幅度降低销售成本,控制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类似鸿瑞这种分红类保险,由于投保简单,不需要体检等各种复杂程序,尤其适合通过银行柜台销售,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需要支付及维持相关销售队伍的成本,促进各险种的合理协调发展。在兼业发展成熟的城市,甚至可以逐步减少通过人销售的比重,以便更好地发挥兼业机构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努力降低内部运营过程中的各种成本尤其是管理成本,分红保险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承保成本过高,有些公司的承保利润甚至为负数,严重影响到寿险公司的生存,因此应加强对寿险公司的内部管理,通过提高工作效率等措施来降低管理费用,降低销售成本。

(四)规范销售行为

分红保险由于收益的不确定性,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为开拓业务极有可能发生违规行为,夸高收益率,误导消费者。目前关于分红保险的各种投诉或退保行为中,大多数都是因为人的误导导致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方法就是大力加强对分红保险销售人员的资格审核,加大对分红保险销售人员的金融知识培训和思想道德培训,提高分红保险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规避风险。另外在分红保险的销售过程中,保险公司也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民众对分红保险的认识程度,尤其是对分红保险的分红知识要有清楚的认识,塑造分红保险的理性消费环境,避免消费者产生比较大的心理落差,破坏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分红保险的关系行销

保险实习论文范文3

关键词:保险资金;运用;资本市场

自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良好发展势头,实现保费收入年均增长34咒。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保险公司61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705家,保险从业人员150多万人。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7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投资设立了62个保险营业机构,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8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设立了192个代表机构和办事处。2003年,全国保费总收入达到3880.4亿元,同比增长27.12;保险业总资产9122.8亿元,同比增长41.5Z;保险资金运用余额8739亿元。在我国保险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保险业在资金运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

尽管我国保险公司的可运用资金不断增加,资金运用渠道仍主要为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到2003年末,8739亿元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银行存款占54.3%,国债投资占16.8%,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占5.5笼,其他投资(包括金融债券、企业债和其他投资)占23.4笼,银行存款、国债投资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占比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0.4、3.2和0.1个百分点,其他投资上升3.7个百分点。投资渠道的限制,使进入保险公司的保费难以实现保值增值。银行资金充裕令保险公司协议存款利率持续走低,保险资金年收益率从2001年的4.3%降至2002年的3.4%.而此前,随着央行的8次降息,我国的利率水平已从原来的10.8%下降到现在1.98%,保险公司以前年度以高利率8.5%—8.8%承保的大量保单所带来的利差损极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进一步加大。我国保险业由此产生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运用保险资金快速增长和资金运用渠道狭窄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不利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二是保险公司预期资金运用收益率与保单预定利率不匹配,不仅不利于化解利差损等已有风险,还可能产生新的经营风险。三是狭窄的资金运用渠道限制了保险功能特别是资金融通功能的发挥,削弱了保险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作用。从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结构来看,50%以上的保险资金为银行存款,意味着保险业从居民储蓄中分流出来的资金一半以上又重新回流到银行,需要通过银行进行“二次交易”后再融资出去,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增加了银行风险。

二、保险资金运用趋势

国外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广泛,资金运用成为主要利润来源。随着发达国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发展,公司的保险业务逐渐成为一种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承保利润微薄,投资业务成为主要盈利途径。有的国家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保险业务盈利很小,甚至出现了承保亏损,但由于这些国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能力强,投资收益成为公司主要的盈利来源,不仅弥补了保险业务的亏损,而且成为保险业务发展的动力,给社会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险保障。美国作为保险大国,2001年其保险市场的保费收人达9040.21亿美元,占世界份额的37.54%.美国的保险资金运用方式实现了多样化,包括:国库券、各等级的债券、各种股票、抵押贷款、不动产投资、政策性贷款、短期投资等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使不同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进行选择,按照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要求和原则对资金进行投资组合。在投资多样化的总趋势下,保险公司资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等的比例逐渐缩小,而投资于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工具的比例逐步增大。1920—1997年的58年间,美国500家寿险公司的投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银行存款”、“保单贷款”所占比重从45.12下降至12.2%,而“政府公债”和“公司债权”所占比重从45.12上升至56.3%,上升最快的是股票投资,从1.0Z增至23.2%,增加了22.2个百分点;将债券与股票相加,1997年美国寿险公司的投资资产中,证券投资所占比例高达80%.因此,保险资金的广泛运用及大规模进入资本市场成为保险资金运用的必然趋势。我国于1999年10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保险资金可以进入证券市场,但前提是只能以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形式间接进入,并且资金比例也有严格限定。保险资金的直接人市,是利用股市的最有效途径。首先,可以避免投资于基金的管理费用和托管费用,节省成本;其次,可避免投资于封闭式基金造成的折价损失;第三,可避免投资于开放式基金的申购和赎回费用。2004年2月1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企业补充养老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投入资本市场的资金比例。《意见》的出台为保险业带来了资金直接人市的政策曙光。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保险资金大规模进入资本市场必然存在巨大风险,可以结合我国实际,多渠道地运用保险资金。

三、对策建议

(一)大规模增加购买企业债券

企业债券是保险资金投资的重要工具,在许多国家中,企业债券投资是各类投资中最多的。发达国家的保险资金尤其是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特点的寿险资金已成为其市场融资尤其是企业债券融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如美国将大部分寿险资金投资于固定利率债券特别是企业债券。我国目前企业债券的发行占各类债券发行的比重还很小,主要原因在于机构投资者缺乏,因此,我们必须从发行主体人手,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积极推进债券的发行,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发行更多的企业债券来满足投资者的购买需求,同时,必须鼓励保险基金增加对企业债券的购买。2003年6月,我国进一步放宽了保险资金购买企业债券的范围和比例,允许保险公司购买信用评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债券,将投资比例由不超过上月末总资产的10%提高到20%.在我国目前企业债券市场规模小,违约风险大的情况下,我国保险公司可投资于信用等级AA+以上的企业债券,这是一个较合理的做法。

(二)增加购买金融债券和国债的比重

金融债券和国债是收益相对固定的金融商品。金融债券和国债的投资具有安全性好、变现能力强、收益相对稳定的优点,保险基金参与金融债券和国债的投资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我国保险公司在国债市场上的良好表现就是明证。在国债买卖中,保险公司平均收益率维持在52左右,这对于拥有大量资金的保险公司来说是一个利好的环境。因此,保险基金应增加购买金融债券和国债的比重。

(三)少量投资于股票

一般来说,股票投资的潜在报酬率比其他投资方式高、流动性也好,但也是风险最大的投资。在我国证券市场仍然属于新兴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系统和非系统风险都较高,因此我国保险基金投资股票更要谨慎,可以购买少量的股票进行投资。

(四)参与银行业务的拓展

例如,同商业银行合作开展质押贷款、金融租赁业务,以及住房和汽车等消费贷款业务。通过开展这些银行业务,一方面可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领域。

(五)进行项目投资

一些市政建设项目期限比较长,正好和保险基金尤其是寿险基金长期限的特点相对应,有稳定的收益。因此,保险公司可以参与大城市的市政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张洪涛,郑功成:《保险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杨帆,韩卫国,甘露:《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国内外比较研究》,《金融时报》,2002年3月25日。

保险实习论文范文4

关键词:保险市场、发展趋势

(正文)目前,我国保险业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夕,保险公司将在竞争大潮中优胜劣汰,分化组合;保险业市场结构也正在重新“洗牌”并逐渐向着合理化方向演变,驱使这种变革的主要力量是:保险市场国际化和保险制度市场化,保险市场结构合理化,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

国际化带来有效率的结构调整

未来三至五年,更多的国外大公司将进入中国,与中资公司同场较量,与中国争夺市场份额。由于竞争的“鲶鱼效应”,中资公司必将励精图治,奋力拼搏,提高自己的经济绩效。例如,1995年上海各家保险公司新售的77万张个人寿险保单中,仅美国友邦公司就售出70万张,占91%。但这种局面很快就得到扭转,在上海市场根基深厚的中资公司迅速做出反应,1996年中保人寿和平安保险分别占个人寿险业务的20%和35%,友邦降至38%,1997年友邦的份额进一步降低。

外资公司还会以与中资公司合资经营或与中资公司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合资经营或战略联盟的“干中学效应”,中资公司能获得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所以;尽管保险国际化过程中。中资公司暂时失去了部分市场份额;外资公司增加了部分市场份额,但由于中国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密度都很低,在未来的保险业竞争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中,保险业务的“蛋糕”将做大,中资公司的业务的绝对量仍会上升。

经历激烈的竞争生存下来的中资公司将变得更有效率,并将带来有效率的结构调整。

保险制度市场化带来竞争之路

由于目前保险市场超额利润的存在,将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而政府也会顺势而为地放松市场准入,供给主体将增加。为应对加入WTO的挑战,我国政府已在1999和2000年分别组建一批全国性中资保险公司。从长期来看,大量保险公司的进入,保险供给增加,保险价格将逐步下降。各保险公司在政府有效监管的环境下,将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展开竞争,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其结果是促进保险公司行为市场化和经营高效化。

在保险市场国际化和保险制度市场化背景下;保险市场必然出现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发生在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间的兼并与收购、保险公司与其他经济组织如银行的竞争与联合的“大戏”必将在我国上演。

保险市场结构合理化

保险业是一种特殊的行业,是经营投保人转嫁过来的风险,它一方面为了获取一定的利润,但更重要的功能是促进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保障了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如果采取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保险企业逐利润而居,保险业利润率下降时则采取各种方法退出,利润率高时则一窝蜂拥进保险行业,势必造成过度竞争。虽然在短时间内保险费率将下降,但伴随保险费率下降而来的利润率的降低则会导致保险企业偿付能力的不足,最终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因此我认为将来我国的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只能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的市场。

垄断竞争型市场并不排斥竞争。在国外成熟的保险市场中。几乎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垄断。占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均是几家大的保险公司。而市场上的中小保险公司因其专业性强,经营灵活,而一直活跃于保险市场中。大型保险集团应是在竞争中逐步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否则依靠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圈地份额将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被别人所吞食。

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

现有保险市场的主体格局将被调整

中资保险公司的数量将会大幅增加。据统计,目前国内外资公司的数量超过内资保险公司的情况,不适应保险市场发展的需要,保险市场的开放,首先应该是对内的开放。

对中资保险公司组织形式的限制应该放宽。按照现行《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只能是两种:国有独资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这种规定未来保险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保险公司形式很多,除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及股份有限保险公司外,还有相互保险公司、保险合作社和个人保险等,虽然股份有限保险公司是国际保险市场上最主要的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但是相互保险公司在日本、美国和英国的保险市场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组织形式的限制不能放宽,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保险市场的发展。

现有中资保险公司的体制将会发生变化。

首先,国有保险公司将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鼓励国有保险公司与国内大型产业集团、大型金融集团实行交叉持股的方式,提高国有保险公司的实力。逐步建立大型保险公司、大型产业集团、大型金融集团之间相互持股的保险经济体制。

其次,少数几个中资保险公司,将成为能够主导国内保险市场,抗衡外资保险公司的大型保险集团。这种大型保险集团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可以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

最后,中、小型保险公司具有专业性强、经营灵活的特点。未来世界保险市场竞争呈现的趋势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和“活鱼吃死鱼”。这种情况为中、小保险公司的发展留下了发展空间;加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保险市场的需求也参差不齐,因此更需要中、小保险公司的适度发展。

保险中个市场将会进一步发展

发展兼职保险人市场。中国在规范专业人行为的同时,应利用目前的行业管理优势,以大型行业为重点,建立一批兼职保险人,如航空系统、铁路系统、水运系统、公路系统、医疗系统、邮电系统等。可以利用其规模效应来降低营销成本,又便于较快占领市场,有着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保险实习论文范文5

一、保险从业职员的职业品行水平有待前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配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三德”教诲,即社会公德,职业品行及家庭美德教诲。保险作为一种特别商品,其从业职员的职业品行水平的曲折直接制约着该行业的生长。保险人缺乏职业品行,就会出现以小团体或小我私家目的为焦点,只顾及短期优点,不思量企业谋划危害,盲目杀价,孕育发生诸如能手续费、低费率和提前支付无赔款退费等征象。保险中介人缺乏职业品行则孕育发生包括越权和超领域署理业务、误导陈诉、恶意招揽和保费后手等征象。可以说保险市场存在的许多题目都与保险从业职员的职业品行水平有关。这种征象一方面与整个社讨论业品行滑坡的大情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保险行业缺乏自律束缚机制有关。

二、保险监禁体系和监禁措施尚不到位。我国保监会自1998年建立以来,在范例保险市场行为、完满保险市场秩序方面做了大量事情,但保险监禁体系仍然存在部分盲区,在监禁事情中不行制止地存在事情重心失衡、监禁力度不够等题目,客观上为某些违规行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另外,某些不公正征象的孕育发生,也袒露了监禁部分行使职能的误区。当某些政策不切合微观经济单元的目的时,它们就会从自身优点出发,接纳措施变相抵抗或变通。我国现在对保险资金运用和费率等方面较为严酷的非市场行为的限定,也是导致这些违规征象孕育发生的缘故原由之一。因此,监禁部分应当吸取优秀人才,完满市场化的监禁机制,作育公平、有序的竞争体系。中国保险业将渐渐融入举世保险市场,监禁部分更应变化思想,在具体监禁行为简直定上应注意选择,不光要能管的住,更要使其弥漫活力。

三、部分政府部分的过问破坏了市场竞争机制。中国的特别国情决定了保险公司与政府机构有着某种特别讨论,渴望借助政府行政权力的生理使得保险公司面临政府的过问通常无可奈何。政府机构通常使用行政权力过问保险公司谋划,致使有些地方出现了政府部分插手事故定损的情况。同时,部分地域保险公司在展业历程中与政府部分团结发文,推行欺压保险的做法也袒露了个体政府机构的权力寻租征象。政府的这些行为自己就违反了市场经济体系下公平竞争的原则,在充任政策拟订者的同时又成了政策的破坏者。政府过问不光破坏了市场竞争机制,还滋生了不良的社会俗例。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过问的领域应仅限于市场的缺陷和不够,政府经济职能中最重要的是要促进市场发育,范例市场行为,创建市场秩序,掩护同等竞争。

四、保险公司内控制度不够健全。一些保险公司为了扩大业务,通常不看重承保质量,经常承保一些不答允保的标的,增大了脱险的可能。保险公司谋划的是危害,危害的滞后性、潜伏性和突发性决定了保险公司不能单看保单的出售量,而应注意承保的质量、险种的结构、危害的控制和再疏散等。连年来,保险谋划者偏重于市场份额,以为只要业务规模大、保费收入多即是保险公司实力的表现,就能确保公司的谋划效益。在我国,保险企业内控机制虽然早已提出,但由于中资保险公司谋划时间较短,管理经验短缺,没有形成完满的内控机制,危害管理预警体系、业务谋划管理体系和考核监视体系尚不健全。所以保险行业有须要完满核保核赔职员的评价体系,创建一支高素质的核保师、核赔师队伍,一方面资助保险公司前进核保核赔质量,控制谋划危害;另一方面也对保险监禁部分认真,监视保险公司的谋划行为。

五、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征象。由于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人们无法熟习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借助中介人的资助。保险掮客人行业在我国虽然已经兴起,但它的重要服务工具是社会团体,而最需要保险照料服务的平凡人群仍得不到资助,他们对保险的相识只能源于保险署理人的先容或保险公司的宣传,通常是保险人怎么说,投保人怎么听。投保人因没有本事对保险产品做出纵向和横向的比力,只好依附对保险人或保险署理人以为的好坏来做出是否购置该公司产品的决定。由于双方信息的非常不对称,签署保险条约险些成了单方行为,虽然购置保险产品的决定权在投保人,但签署保险条约的自动权险些都在保险人一方。现在可探索创建保险社区咨询机构来服务民众。另外应尽快完满国内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统计制度和财政管帐制度,加快保险信息网配置。保险公司应定期对市场表露其谋划状态、财政质量、危害管理等信息,并由专业人士举行评估、比力,不光方便监视管理,也必将勉励保险公司范例谋划和竞争手段。

保险实习论文范文6

关键词: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延时励磁涌流TA饱和

1引言

1.1励磁涌流对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影响

小电流接地系统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作为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有效辅助保护是按照最大运行方式下线路末端三相短路电流来整定的,由于考虑到灵敏度大于1.2[1],因此动作电流值往往取得较小,特别是在线路较长,配电变压器较多时,即系统阻抗较大时,其取值会更小。因此在整定时没有考虑到配电变压器投入时的励磁涌流对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影响,亦即励磁涌流的起始值远超过无时限速断保护定值,造成一些变电站的10kV出线在检修后送不出或运行过程中频繁跳闸的情况发生。

1.2TA饱和对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10kV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系统出口短路电流亦随着变大,根据现场的测试情况,最大时可达TA一次额定电流的几百倍,造成原有的一些变比较小的TA在故障时严重饱和,不能正确反应一次侧故障电流,从而使得小电流接地系统的一些出线在线路故障后,自身保护不动作,而靠母联断路器或主变压器后备保护来切除故障。

2线路中励磁涌流问题

2.1线路中励磁涌流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

励磁涌流[2]是变压器所特有的电磁现象,是时间的多变量函数,仅存在于变压器某一侧,在空投变压器或外部故障切除后电压恢复时,变压器铁心中的磁通不能突变,出现非周期分量磁通,使变压器铁心饱和,励磁电流急剧增大而产生的。变压器励磁涌流最大值可以达到变压器额定电流的6~8倍,并且跟变压器的容量大小有关,变压器容量越小,励磁涌流倍数越大。励磁涌流存在很大的非周期分量,并以一定时间常数衰减,衰减的时间常数同样与变压器容量大小有关,容量越大,时间常数越大,涌流存在时间越长。

通常10kV线路上装有大量的配电变压器,在线路投入时,这些配电变压器挂接在线路上,在合闸瞬间,各变压器所产生的励磁涌流在线路上相互叠加,产生了一个复杂的电磁暂态过程,在系统阻抗较小时,会出现较大的涌流,时间常数也较大。二段式电流保护中的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由于要兼顾灵敏度,动作电流值往往取得较小,特别在长线路或系统阻抗大时更明显。励磁涌流值可能会大于装置整定值,使保护误动。现就射阳供电公司几条10kV线路和情况进行举要,其有关数据详见表1。

表1的情况说明在2/3配电变压器总容量,励磁涌流取得配电变压器额定电流6倍的情况下,励磁涌流的值已明显超出无时限速断保护定值,从而说明现场无时限速断保护频繁动作的可能性是较大的。这种情况在线路变压器个数少、容量小以及系统阻抗大时并不突出,因此容易被忽视,但当线路配电变压器个数及容量增大后,就可能出现。射阳供电公司就曾经在变电所增容后出现10kV线路由于励磁涌流的影响而无法正常投入的情况。

现场技术人员曾经认为这些线路不能投入或运行中无时限速断保护经常动作的原因是因为躲不过线路电容电流和电机的启动电流,但查阅相关资料[3]表明,电容电流在系统固定的情况下,其值是基本不变的;电机启动电流一般延时几秒,亦即通过短暂延时是躲不过较大峰值的电机启动电流,而且过电流保护定值已通过自启动系数进行了裕度[4]。因此,不管针对无时限速断保护还是过电流保护,这种认识均应予排除。

2.2防止涌流引起误动的方法

励磁涌流有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含有大量的二次谐波,在变压器主保护中就利用这个特性,设置了二次谐波特性来防止励磁涌流引起保护误动作,但如果应用在10kV线路保护中,必须对保护装置进行改造,会大大增加装置软件的复杂性,因此实用性很差。励磁涌流的另一特征就是它的大小随时间而衰减,一开始涌流峰值很大,对于小型变压器,经过7~10个工频周波后,涌流几乎衰减为可以忽略的范围,流过保护装置的电流为线路负荷电流,利用涌流这个特点,在电流速断保护时加入一段时间延时,就可以防止励磁涌流引起的误动作,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用改造保护装置,虽然会增加故障时间,但对于如10kV这些对系统稳定运行影响较小的地方还是适用的。为了保证可靠地躲过励磁涌流,保护装置中加速回路同样要加入延时。射阳供电公司经过几年的摸索,在10kV线路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及加速回路中加入了0.1~0.15s的时限,就近几年运行情况来看,运行安全可靠,并能很好地避免由于线路中励磁涌流造成的保护装置误动作。

3TA饱和问题

3.1TA饱和对电流速断保护的影响

10kV线路出口处短路电流一般都较小,特别是农网中的变电所,它们往往远离电源,系统阻抗较大。对于同一线路,出口处短路电流大小会随着系统规模及运行方式不同而不同。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10kV系统出口短路电流会随之变大,可以达到TA一次额定电流的几百倍,系统中原有一些能正常运行的变比小的TA就可能饱和;另一方面,短路故障是一个暂态过程,短路电流中含有大量非周期分量,又进一步加速TA饱和。在10kV线路短路时,由于TA饱和,感应到二次侧的电流会很小或接近于零,使保护装置拒动,故障要由母联断路器或主变压器后备保护来切除,不但延长了故障时间,使故障范围扩大,影响供电可靠性,而且严重威胁运行设备的安全。

3.2避免TA饱和的方法

TA饱和其实就是TA铁心中磁通饱和,而磁通密度与感应电动势成正比,因此,如果TA二次负载阻抗大,在同样电流的情况下,二次回路感应电动势就大,或在同样的负载阻抗下,二次电流越大,感应电动势就越大,这二种情况都会使铁心中磁通密度增大。磁通密度大到一定值时,TA就饱和。TA严重饱和时,一次电流全部变成励磁电流,二次侧感应电流为零,流过电流继电器的电流为零,保护装置就会拒动。

避免TA饱和主要从二个方面入手:①在选择TA时,变比不能选得太小,要考虑线路短路时TA饱和问题,一般10kV线路保护TA变比最好大于300/5;②要尽量减少TA二次负载阻抗,尽量避免保护和计量共用TA,缩短TA二次电缆长度及加大二次电缆截面;对于综合自动化变电所,10kV线路尽可能选用保护测控合一的产品,并在控制屏上就地安装,这样能有效减小二次回路阻抗,防止TA饱和。

4结束语

通过分析表明,小电流接地系统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在应用中存在躲不过励磁涌流以及保护TA在线路出口短路时容易饱和的问题。对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躲不过励磁涌流的问题,可采取设定延时0.1~0.15s的办法;对于TA饱和问题,采取了选取较大变比,缩短二次电缆长度,增粗二次电缆面积,保护就地安装在开关厂等措施。实践证明:运行情况良好,基本满足了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5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规定汇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2]刘从爱,徐中立电力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