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考试分析总结

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1

为了使我校本期工作有条理、有目标、有进步,也为了使我校语文教师有压力、有动力,故制定以下计划:

一、目标

1、认真学习教学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2、规范常规教育,保证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3、确保我校三级段县调研考试语文成绩不低于全县前五名。

4、争当我校教研活动的排头兵、领头雁。

二、实施计划

9月份

1、开学季

2、召开学科组长会、全体语文教师会。

3、讨论并制定出本学期教研计划。

4、组织本组“名师在我身边”听课、评课活动

5、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县优质课听课活动

6、辅助学校“青兰工程”实施活动

7、催促各学科组制定出本学期工作计划及调研目标

10月份                    

1、国庆假期周

2、组织本组教师听、评新特岗教师的汇报课                

3、学科组长召开碰头会,分析语文月考成绩          

4、组织教师学习语文新课标

5、组织本组的教案、作业检查及汇报工作

6、迎接七八年级期中考试及九年级县调研考试

11月份

1、迎接县教研室视导                    

2、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3、组织本组1-3人听课活动

4、研讨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5、推选语文教师参评校优质课或公开课活动

6、督促各段展开“一课一议”教研活动

7、优秀作业展评活动

12月份

1、教案、作业大检查并组内汇报            

2、督促各段展开“一课一议”教研活动

3、组织好每一次周清考试语文试卷的供题工作

4、研讨“语文的复习课、讲评课如何高效”的问题

5、期末复习备考

6、摸底考试及考后的总结工作                 

7、语文学科最后的培优补差工作               

8、期末调研考试

9、总结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             

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三语文;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众所周知,语文是最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的科目,其主观性和拓展性都比较强,另外在高考试题中作文也占据了比较大的比分。而作文水平的高低更是长期累积的,甚至与语言天赋有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高三语文教学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有最大收益,尽可能地提高高考成绩呢?

笔者认为,在高考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惟有从务实基础、适应形势、提高学生信心、营造考试的氛围等几个方向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

一、务实基础

高考语文试卷中有将近50%的基础题目,50%的拓展题目。拓展题目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创新能力等有关,但基础性题目往往都是高中学过的基本知识。在以“抓分”为目的的高考中,自然能抓到越多越好。通过对高考试题成分的分析,这一基础性题目部分的分显然是最好抓的。但高中语文知识庞杂繁多,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不丢基础分呢?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将知识点梳理清楚,将基础务实,以不变应万变。

比如高三语文试卷选择题的前两道,考察易混字音和字形。教师可以将常考的字音和字形总结出来,并印发给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不定期地考察,以此加深学生的记忆,争取不丢这个基础分。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板块教学的方式,将看似拓展的题型分成几个基础题型的板块来讲解,层层剖析,以一点盖全面。比如古诗词鉴赏部分,看似是主观题,实际上也是基础知识的叠加运用。可以将这个题型部分分成语言翻译、思想内容、技巧、观点态度等几个板块,分别教授这几个板块相关的基础知识、答题技巧、基本术语等,最重要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个整体的思考和答题思路。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古诗词鉴赏部分采用该方法训练好了,学生掌握的一些思路和技巧,能够自觉运用到阅读理解中去。

二、搜集高考信息,适应形势

若想取得高考的成功,闭关锁国也是不行的。教师应当认真研究当年的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并且研习历年的高考试卷,把握命题规律、走向和基本特点,能将解题的基本思路提炼出来,再融汇到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时刻掌握高考动向,搜集高考信息,给予学生正确的信息指引。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教学器械的不断改进,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堂上来。多媒体是集听、看于一体的形象化教学方式,能冲击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能够适应当年的形势,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成绩。

三、提高学生信心

语文学科主观性与积累性较强,一般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出进步,很多学生误以为自己努力了与没有努力是一样的结果,遂索性放弃,去抓别的学科了。语文教学向来也不怎么提倡题海战术,尤其在高三这个特殊的时期,学生在别的科目众多的题海试卷的压力下,也很容易忽略语文的学习。久而久之,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语文成绩越来越差。

首先,教师要更正学生的观念,语文的好坏是与天分没多大关系的,任何一项成就都是努力得来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其次,要对本身就厌弃语文的学生进行因势利导,让他们明白语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和在日后工作生活中的作用。语言特别是母语,一直是一个人立于社会的根本,母语都学不好,将来又如何取得其他的成就。另外,语文历来在高考中是第一科目,考的差将极大影响后面的科目,进而影响到整个高考成绩,得不偿失。最后,教师应当明白在高三这个特殊的时期,让学生课外去复习语文是非常难以实现的,因此不必要留下太多的作业,以免适得其反。

四、营造考试氛围

随着各种模拟考试的频繁到来,考试的气氛会越来越重,但有的学生却产生了疲于奔命的感觉,厌恶感与疲倦感纷至沓来,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将考试变成了一种负担和应付。教师应首先在这方面给予学生疏导劝慰,令学生摆正心态。但必要的考试也是很重要的,能够让学生提前适应考场的氛围,就像是上战场前的演练一样。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解题时间的拿捏。

在这一个环节上,考试后的试卷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否则考试只变成了当时的一种状态测试,很快成了过眼云烟。在试卷分析中,教师能够分析出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牢固了的知识,不需要再反复教授;哪些是学生普遍薄弱的,要在课堂上重点加强讲解和练习。有比较好的针对性和节约不必要的时间。同时,在试卷分析讲解时加入考试时的答题策略和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易变题型,这些都是学生倾向于了解的,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对号入座”,能较快地提升成绩。

孩子能够成才,是每一个做父母的毕生心愿,同时也是身为老师的我们的迫切心愿,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能做到这一点。总而言之,在高三语文的教学上,教师应该做到对基础知识的清楚梳理,帮助学生增强高考的自信心,营造一种考试的氛围,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解题能力和技巧,同时也应该多搜集高考信息,因势利导,以最大的限度帮助学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汪欣.浅谈高三语文教学工作[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7).

[2]李平峄.摆脱旧模式,进入新征程――高三语文教学之我见[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9).

[3]周海东.关于高三语文教学的反思[J].考试周刊,2010,(06).

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3

一、分析考后语文试卷的意义

考后语文试卷分析是在考试后对语文试题及学生做题情况所做的分析。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分析考后语文试卷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教师通过分析试卷,可以看出自己的教学情况:各个知识点是否讲清楚了,重点是否突出了,难点是否突破了,便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2.学生通过分析答题情况,可以得知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语法掌握得怎么样,重点文段是否能理解,各个知识点是否都弄清楚,还可以总结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3.分析考后语文试卷有利于改进语文试题和试卷的编制。在分析时,除了要分析学生做题的情况、检验教学效果之外,还可以看语文试卷本身的质量如何,试题的题型、分量等如何。经常这样分析,能积累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出题制卷的水平。

二、考后语文试卷分析的内容

进行考后语文试卷分析时,分析面要广。

1.要把这次考试情况作一整体分析,算出一些基本数据,如总分、人均分、及格率、高分率等。这样,可以使我们了解这次考试的全貌,并可同前一次作比较,这次考得好,究竟好在哪些方面,比上次考得差,也要分析是老师的原因,还是学生的原因,或是试题等其他客观原因。

2.要分析试题的难度。一个试题的难度可以看做是能正确回答该题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这样分析能发现学生学习困难或教师教学不妥的地方。

3.要分析在这份语文试卷中各知识点所占的比例如何,基础知识、文段阅读、写作训练等各占多大的比重。

4.分析学生答题情况,特别是考生中带普遍倾向的问题。如某一试题失分率很高,那就要具体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没讲清楚,还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复习不够;是题目偏了,怪了,还是题型学生不熟悉,是哪方面的原因,在分析试卷时都要着重评析。

5.还要分析试题的导向作用,是不是可能产生“误导”。比如试题偏、难、怪,或是超出了大纲规定的范围等,就可能使教师和学生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转向了偏、难、怪或大纲之外。

三、考后语文试卷分析的方法

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4

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考试仍然是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不同类型的考试又分别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功能。如果说升学考试是一种终结性评价的话,那么初中三年内出现的调研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就应属于形成性评价。在“减负”背景和“五严”规定下,这些形成性评价更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对教师而言,这些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据此分析自己教学的优劣,查漏补缺,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而言,可以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扬长补短,不断进步。作为考试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试卷评讲课如何上得实效、高效、长效,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思考。

一、课前——充分准备,成竹在胸

(一)自己做题,备好资料

目前,有两种现象在教师中普遍存在:一是带着空白试卷和答案上评讲课;二是评讲前抄好答案,自己不亲自做题。笔者认为要上好一堂试卷评讲课,自己做题是非常必要的,切不可偷懒。因为只有自己认真做完整张试卷,再仔细对照答案,才能更好地知晓试卷的结构、考查的知识点、试题的变化、难点的分布、试卷的难易程度等等,其实这也很有利于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语文试卷上有些题目要想评讲透彻,仅靠答案还不够,例如诗歌鉴赏中的写作背景介绍、文言文阅读中的典故释义等,教师可以在做完题之后,将查阅到的相关辅助资料补充在试卷上。

(二)及时阅卷,做好统计

试卷做完后,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急于知道结果的主观愿望,此时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他们的记忆中还清晰地留存着试题以及自己当时思维的痕迹。所以,考试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及时阅卷、及时评讲,同时做好统计工作。统计本张试卷上知识点的分布、分值的配比、考试结果(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个体的进步或退步情况)以及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等等。经过这样详细的统计,教师就对本次考试的整体情况、学生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了如指掌,对学生出错的原因也能有个初步判断和分析,进而增强评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设计思路,谋划策略

做好以上的准备工作,教师就可以设计和构思接下来的评讲课了。本次评讲安排几课时?哪些内容讲,哪些内容不讲?哪些内容简单讲,哪些内容重点讲?简单讲怎么讲,重点讲怎么讲?采用哪种评讲方式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教师在上评讲课之前必须明确的,同时也是上好一堂试卷评讲课的重要保证。

二、课中——形式多样,切实高效

学生们普遍反映试卷评讲课比较枯燥和无趣,因为评讲课上既没有课文里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也没有视频、音频的播放和欣赏,有的只是老师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讲解和自己手头红笔“小鸡啄米”般地不停挥动。考得好的同学在课上收获甚微,因为绝大部分的题目他们都做对了;考得不好的同学则要遭受身心的双重折磨,因为老师还会冷不丁地点名批评。这样的试卷评讲课真是难熬!

要改变这样的课堂面貌,就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试卷评讲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参与到试卷评讲中来,让课堂变得灵动而高效。以下几种评讲方式,笔者平时实践下来,感觉颇有成效。

1.学生自主订正。考试中,学生出错的原因总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审题不清,有的是因为答题过程中过于紧张或粗心大意等等。面对这样的错误,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心生自责,教师就不必再进行大面积的批评了。这些题目学生本是可以得分的,一般不存在知识漏洞和思维误区,所以订正工作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完成。这样的安排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查找自身问题和及时改正的好习惯。

2.学生互评订正。根据出错的题型、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或讲解。各小组根据承担的任务,通过查阅资料、集中讨论、求助老师等方式,得出正确答案,查找自己犯错的原因,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探索某类题型答题的注意点、规律或诀窍。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对学生的活动给予充分的鼓励、及时的表扬。这样的活动安排彻底打破了评讲课的沉闷气氛,调动了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让课堂真正地动了起来。学生在互动讨论中既能提高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又能体会合作、探究带来的乐趣。

3.师生交流共评。对于试卷中首次出现的经典题型、改头换面的旧题型、部分出错率极高的题目等,采用师生交流共评的方式比较好。在师生交流共评中,教师要与学生真诚、平等地对话,关注他们答题时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重视点拨、提升和总结、归纳,完成“授人以渔”的重要工作。教师的评讲贵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以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学生思考时,要善于把他们引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此时教师加以点拨,效果最佳。教师评讲的最终目的是推广优质高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把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贯穿评讲的全过程。例如,在阅读理解题的评讲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学生由于经验和阅历的缺乏,有些知识点一讲就懂,一做就错,原因很简单,他们不会总结和归纳。评讲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手把手地指导学生总结和归纳,让他们深入地理解某些题型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例如,标点符号、病句常见的病例,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等均可进行归纳整理。这样,平时点滴积累起来的看似纷繁芜杂的知识信息就会更加系统有序,学生今后再碰到类似的题目就会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成就感和自信心都会大大增强。总结和归纳促使学生的思维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即由感性向理性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此过程中也能得到显著提高。

三、课后——反思内化,实现长效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评讲课上完之后并不意味着评讲的结束,以下几个环节切不可忽视。

(一)深刻反思,总结得失

学生在考试中都是有得有失的。大部分的教师都很擅长让学生分析自己失误的原因,学生每次的考试小结都写得好像个人批判书。总结不足固然重要,可是及时总结自己探索尝试后取得成功的经验同样重要。这些珍贵的经验不仅可以指导他们走向成功,还可以作为经验推广,供其他同学借鉴和运用,有时甚至能给教师带来启发。一场考试结束,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卷面反观自己平时教学的优劣;评讲课上完后,教师也有必要像随堂课一样写好教学后记。所以,课后师生共同进行深刻地反思,总结成败得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整理归纳,内化提升

错题集的使用在学生的理科学习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笔者认为语文学习同样需要使用错题集。评讲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样式将本次考试的错题整理到一起,不能仅仅满足于修正好答案,更要注明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或能力目标,将师生共同总结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醒目地标注在旁边显得更为必要。长期进行这种有效的整理,学生就能把评讲课上学到的知识和习得的技能内化为自身的基本素养,我们的评讲课才能真正地实现长足有效。

(三)消化理解,巩固强化

试卷评讲后,教师一定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消化,及时弄懂尚未掌握的知识、习得尚未具备的技能,鼓励他们在消化理解的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搜集和命制一些与本次考试出错率较高题目类似的题目,或有利于训练学生正确思维的题目再让学生练习,及时让学生巩固和强化。

(四)关注后进,个别指导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尽管通过学生自主订正、互评订正以及师生交流共评,卷面上反映的问题已经暴露得很具体,解决得很彻底,但可能有一些后进生对某一问题仍然弄不明白。这时就需要教师对给予个别的指导,帮助他们及时跟上大部分同学的步伐,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试卷评讲课应当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加强,它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虽然像上文所述上一堂试卷评讲课是十分辛苦的,但是只有这样备课、上课、总结才能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习得的技能落实到实处,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实现真正实效、高效、长效的课堂教学,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谢东健.初中语文教学中试卷讲评的技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05).

[3]马接男.初中语文试卷评讲现状与思考[J].读与写杂志,2007,(01).

[4]谭照华.初中语文试卷讲评课程序初探[J].语文在线,2011,(06).

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5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考试的走向

 

教育者关于诗词复习方法的把握,大抵是根据考试的走向来不断调整的,所以我们在理解复习中教学法的科学施用之前我们必须了解现行的高中语文诗词考点的走向。下面以实例向大家说明诗词考点要求。

 

比如,我们一份高中语文测试题第三大题为古诗词鉴赏,就拿鉴赏张九龄先生的《感遇十二首(其一)》而言,诗歌内容为“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样的诗词鉴赏在考试中一般会分为两个小题,第一题“这首诗首句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了“兰”,“桂”怎样的特点?”要求的是对诗词中的意向的一个把握,诗中的意向往往来源作者思想内容的一个衍生。第二小题为“全诗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抒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寓意是什么?”这就完完全全是对于思想内容把握程度的一个考验了。这是典型的新时期新课改要求之下的高中诗词考题,这也是符合教育发展要求的考试内容。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例题中看出,高中语文诗词考试的走向为向思想内容以及学生主观领悟表达的一个靠近。

 

二、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

 

1.学生对古诗词热爱程度低。在我的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古诗词学习效果差,思想内容把握不准的孩子都存在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乏兴趣,处在一个消极的学习状态。

 

2.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必要性的认识。具调查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只有百分之五十二的高中生认为很有必要,百分之三十三点三的孩子认为可学可不学,而剩下的孩子则认为安全没有学习的必要性。虽然过半的学生认识到了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百分之四十八的缺失率依然是个十分惊人的存在,这是高中语文教育的一大遗憾,因此可以说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依然存在着学生认识不清的问题。

 

三、客观上的问题

 

1.重“文”轻“言”。与文学本来的存在意义相反,许多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大谈特谈字里行间的深奥性而缺少对诗词语言,思维的解剖。不仅是诗词显得死板浮夸还使得学生对诗词一知半解,兴趣低迷。

 

2.“权威”讲读。诗词的美感不仅仅在于诗人所赐予的原始文意,而在于学生品读是有自己心灵深处而产生那种精神的共鸣与意境的绵长感受。而不少教师一味的死守所谓的“权威解读”对学生提出的新思维予以明令禁止或是加以批评,这是一种压迫学生情感,限制诗词发散性的做法。这种做法无异于照本宣科带来的被动教学。

 

四、如何有效的进行语文诗词学习

 

考试成绩是一定学习效率的表现,我们应当引起重视,然而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膜拜分数而忽视了有意义的诗词学习,因此,我们即使是在诗词的复习中,也应当使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不能急功近利,片面以成绩为主。

 

1.知人论世策略。诗词的写作背景一定情况之下就决定了诗词的主体情感走向,因此,我们在语文诗词的日常教学与考前复习中都要对诗人本身的社会背景进行相关的了解。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课内诗词《短歌行》《归园田居》《马嵬》《涉江采芙蓉》《咏怀古迹》的学习中总结出诗人的大体文风,再通过对诗人生活时代的社会分析,生平境遇分析全面的掌握诗人。这样一来,在今后的课外阅读或是考试时,一看到所属诗人就能联系其大致文风,即为我们解题思想内容,情感基调的探究方向提供了一定的参照。

 

2.张扬主体,多元化策略。诗词意义具有层次性,然而这个层次性却不等于我们的解读就能够带着随意性。在对诗词解读时,我们要注重尊重诗词的主体,不能脱离作品的表达中心。同时不能死守所谓的“鉴赏权威”,因为即使是同一个朝代的作者也有着生平境遇不同而带来的风格差异,就算是同一个作者,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思想体现。

 

比如同样是唐朝,盛唐时期的诗风与晚唐时期就截然不同,同样是婉约派诗人,李清照和柳永的思想内容就天差地别。因此,我们这种权威总结只能做参照,而不能全套照搬。在我们实际的复习与学习中,对古诗词的分析还是要抓住诗词的主体,以变化论多元化的策略来实现突破。

 

五、总结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气质与思想感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者万万不能马虎。另外,就学习效果而言,对于诗词的合理教学也能够促进学生实现古文的共通,即不仅有益于诗词本身,还对文言文学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6

袁腾飞老师曾经说道:“高考没有错,错在了考什么。”前半部分我十分赞成,因为在对于绝大多数青少年的选拔来看,高考还是最公平的一种方式。而这后半部分,我不敢苟同。这些年来我们的教改持续推进,高考试卷不断革新,就我的理解来看,一张高考试卷所考查的能力,足以为你这一生的学习奠基。

以语文学科为例:出现的问题:学生学习语文的参与度太低。大多数同学都觉得语文是一个难以提高的科目,觉得语文课对他们的用途影响太小。

我的认知:根据考纲的要求,我们需要掌握的能力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

1、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2、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提高了的能力等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我认为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的基础部分,而学生们再此出现的问题就是将两种能力割裂开来学习和训练。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文言文和古诗词部分,很多同学课文背不下来,背下来忘得快,背下来不会答题等情况多半都是这个原因。例: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2016年全国1卷12题)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所以本题答案应该是“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如果同学们能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够把识记和理解的能力综合运用起来,将词文当作有生命的故事来看,便能够在高考试卷上直接准确的填写出来。

3、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和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高考试卷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最需要这一能力,而同学们在这一部分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理解过于死板,死扣字眼,不能够理清文章结构,归纳整合文章要点,概括作者的态度,而在有些句段中又加入了自己的主观倾向,使整篇文章极度扭曲,丧失了论述类文本说特有的说理性和逻辑性。

老师在这一问题上应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将文章分层,分别进行凝练的概括,然后将部分容易出现歧义的句子,进行指点,最后向同学发问: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4、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这一能力的考查十分广泛。这主要是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一个纠错环节,纠正同学对文本的错误理解和错误倾向,也是要求同学体会和思考文本的特色和社会价值与影响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需要同学的积极发言,大胆的说出对文章的真实感受,老师要在同学的表述中发现学生对文本的错误理解点,合理的引导学生向正确的观点去靠拢,不要直接的告诉同学答案是什么,要逐步培养学生思考文章的思路和步骤,从学生的思维能上进行纠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从根本上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

5、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见解,有创见。这一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独创性观点和个人思考水平的考核。这环节将涉及对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等影响学生一生的思想能力的重要考查。学生正处于建造个人思想的时期,通过对语文文章的学习就是在对学生个人思想的完善,体会和感受人性变化和时代的发展,指出人和社会在发展中的弊病并且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老师在这环节的作用将尤为重要。首先,需要老师让学生先畅所欲言,大胆表达,并且告知同学们想法重复也可以,避免学生因为想法重复而不去思考,以此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然后,展示已经成型的想法或者是老师自己的想法,让同学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开拓学生的思考范围和思考模式,打破学生的思想桎梏。最后,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正确的引导,纠正错误的想法和异想天开,漫无边际的想法,将有具有创意的解读进行展示和表扬,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独到见解的水平。

6、表达应用:将表达能力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是因为它是我们在有了语文思维后,具体实践的环节,使我们语文素养体现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你的语言是否生动,你的逻辑是否有条理,你的表达是否简明扼要,甚至你的人性都将在这个环节暴露出来。所以这种能力的培养对我们老师的要求也是极高的,一方面,要求老师在自身的表达中就要渗透不同类别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语境中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积极地表达,指出学生在表达中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之间相互修改,学习各自的优点。另一方面,老师要给同学多推荐名著和名篇,让学生向优秀的大家学习表达,而老师在这过程中应该起到审核的作用,避免学生出现模仿和学习的偏颇现象,避免学生出现邯郸学步的可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