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贸专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贸专业论文范文1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劳动者从事某项职业学识何谓职业资格证书、技术、能力的认可.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对技能人才的资格认证制度。许多国家都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国家制度推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重申了国务院的有关要求指出要做好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对接服务,加强专业教育相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教学内容能够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专业学生技能鉴定可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避免重复考核。国务院、国家有关行政机关等一系列举措指明了双证书的实施方向,即学历教育和证书教育直接对接以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这样做的明显好处是:节省了学生的学习培训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经费成本.即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及考务费用,二是学生参加考核培训的时间成本即机会成本。学生为了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的考核培训就要放弃学习其他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因此,这种改革和革新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整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时将职业技能标准的各项要求纳入专业课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使专业课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达到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即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质量各方面加强专业的建设。处理好主体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关系。
此课题就是要研究我系课程设置、专业课教学与学生考取各种资格证(如报关员资格证、外销员资格证、货代员资格证、单证员资格证、跟单员资格证等)之间的关系发挥已有的优势和特长进一步改进课程设置课程时间安排开发新课程.将专业学习与学生就业所必需的考资格证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外经贸人才。通过本课题研究,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质量各方面加强专业的建设处理好主体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关系为学院今后教学课程安排设置提供一定依据,为学生通过各种资格证考试提供参考和帮助,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
国外如德国等国家对此问题也是十分重视的.国内上海、河南等地也发现有相关研究,但我院有自己的特点.即培养外经贸人才,而且相关资格证书是全国统考,与其他省市、院校有不同之处,因此很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研究。
具体到研究过程,第一步是调查搜集数据阶段:校内调研调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os级有考证意愿的学生数量、准备考何种资格证、预计考证时间的安排统计考证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调查统计05级学生持证情况。2、校外调研:调查相关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知情况第二步是分析研究数据阶段:根据调查结果研究本专业课程设置是否能够满足考证的时间要求『课程内容与考证要求是否吻合教学目的与考证要求是否一致等问题。第三步是制定方案阶段:根据分析结果对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以便将专业教学和职业资格考证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双证书实用人才。
经过对国际贸易系06级国际贸易五班.六班,物流一班二班,报关一班,二班及五专05国际商务班进行的问卷调查,发出试卷416份共回收305份,其中有效问卷227份达到74%表明该调查的代表性较强。分析回收问卷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对资格证考试的认知程度较高比重占,100%而且很多学生了解多项资格证考试。报名参加过各种资格证考试的累计人数为233人平均通过率58.8%(见图1)其中参加考试的人数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货代员、报关员、单证员、外贸业务员和物流师,通过率分别为18.5%,24.2%,80.8%,86.7%和80%。
目前学生求职意向较多的行业为外贸公司,其次为有外贸经营权的生产工厂和货代公司。在求职过程中认为自己缺少资格证的合计为254人次没取得相应资格证的原因主要是有一部分学生参加资格证考试但没有考出来其次是由于不了解资格证书的作用没有参加考试。认为如果有资格证对找工作有帮助的有109人,比重为48}(见图21,会建议低年级同学考资格证的有136人比重为59.9%,认为比较重要的证书有报关员和外贸业务员选择这两个证书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35人和48人。
国贸专业论文范文2
论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革新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其中的大部分就属于应用型人才。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应该本着基础理论适度、专业知识牢固、应用能力突出的理念,加大力度强化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
1、国贸专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专业培养方案到教学计划的制定,都纷纷向实践教学倾斜。但是许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过多地沿袭了旧的做法,重理论、轻实务,课程设置的调整还很不到位,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在整个教学课时中所占比例过低。有的高校即使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检查标准。我国的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国贸专业的发展较滞后,竞争的激烈性和发展现状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
2、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是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国际贸易专业又是操作技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与生俱来地具备应用型的特点。本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外,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在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融资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熟练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业务的能力,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国际经贸高级人才。而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仅有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因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学、研究与关注真实世界问题的结合。
3、社会的需求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产生了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它不仅需要高层次的具有领导才能的精英群体,也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线高素质员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贸专业各类层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应运而生。但是,毕业生中真正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外贸行业急需要大批国贸人才,而国贸专业的学生却无法就业或不在外贸岗位就业的现象。外贸企业需要的外贸人才,不仅要懂得外贸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外贸业务能力。据2005年麦肯锡咨询公司对83家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的调查,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马上能够胜任工作的仅占10%。这些年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二、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内容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途径,是学生理解、消化课堂知识的重要过程,为学生创造了广阔开放的空间、身临其境的感触和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背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活力。
1、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模拟训练
可以对学生进行如制单、报关、网页制作等单项实训,也可以进行综合业务实训,亦即货物出口整个流程,从洽谈签约到货、证、船、汇,直到核销、退税等环节逐一地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水平。
2、课内仿真案例讨论
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教学中,可以精选真实案例组织讨论。案例核心事实应接近事实,对采用的处理方式和结果可以拓展讨论。
3、组织专业讲座
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为学生讲授工作实例、常见问题以及新动态、新趋势等,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假期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道德。近年来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主办的全国商科教育学科竞赛,是结合国际经贸专业的一项很有实践意义的行业社会活动,高校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参与。
5、专业实习
安排学生到商贸流通领域进行专业实践,从而让学生了解商贸活动的一般规则和基本要求,参与进出口业务流程及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并了解行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6、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前的练兵,能为就业做好准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制作,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
三、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在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方面,首先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财力,建立实验室、实训室,购买适合本专业的教学软件、硬件,配套的教学设备。其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有较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师资队伍的质量与结构确实有所优化,学历结构与科研能力迅速提升,但真正能够胜任实践类教学课程的师资显然不足。从实践教学考虑,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还要有娴熟的业务经验,较强的外语说听能力,能理论联系实践地将知识与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而事实上,许多专业老师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的,理论功底没有问题,但在国际贸易实务、运输保险、商检报关、国际结算、商务外语沟通等领域的实践环节显然薄弱。教科书上的有些内容在文意上空洞艰涩,但只要有实践经历,通过简单的解释就能让学生理解掌握。
2、校外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要使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应用能力突出,必须建立健全良好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对这类基地来说,既要能配合教学需要安排生产作业周期、配备经验丰富的职业人士传授和指导实践操作,又要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和经营运作。学生到公司实习,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一定的冲击,因而有些公司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同时对学生实习的管理需要严密的制度安排,需要学校、指导老师和企业的潜心合作。往往因为管理的缺失,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较好的效果,甚至有些内容根本无法落实。
以通常教学安排来说,大学一年级要组织学生到相关外贸企业参观学习,使学生对国际经贸活动建立基本认识,为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而进出口业务涉及到商品生产、包装、运输、保险、商检、报关、制单结汇等多个环节,这一过程不可能由一次参观而达到深入全面的效果,也不可能给学生带来深刻影响。
实习阶段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最为关键的阶段。但是外贸企业除了前面分析的不太欢迎学生实习的一般原因以外,还有其特殊原因:首先,在洽谈签约环节,贸易谈判及营销策略涉及到进出口双方的商业机密,而且在谈判中也需要营造特殊的谈判氛围,一般不会让实习生亲临其境,当然谈不上实习效果。其次,进出口业务涉及时间较长,实习单位很难有一单完整的交易过程让学生观其首尾。最后,进出口贸易涉及很多部门,业务工作量大面广,所需的人力、物力较多,实习过程的组织颇费周章,如果安排不好,费时费力还不见效果。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实习生到实习单位后,也只能感受一下外贸企业的工作氛围,要想达到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效果比较困难。
四、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建议
1、配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效果,配备一支高水平的指导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从事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知识和经验,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经验。要使教师达到相应的要求,需要不断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首先,引导教师树立基础理论适度、专业知识牢固、应用能力突出的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育理念;其次,通过培训使教师改进教学能力和方法;再次,通过进修学习和到企业实践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与企业共建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势在必行的选择。所谓共建,就是在校内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以以请进来的方式聘请既懂理论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业界人员做教师,可以在实训实习阶段请他们授课,也可以不定期请他们来校面向师生进行业务专题讲座。
2、对校内实验资源加大投入,同时进行科学整合,开设特色课程,设立学用密切结合的实践环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开设实践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学校学科优势及特点,开设相应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考虑到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商务往来的主流,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完全可以和电子商务课程整合,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国际电子商务的常见处理方式及运作手段。在软件环境建设方面,配备世格外贸实习平台、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软件、外贸单证模拟软件、国际贸易全景仿真系统软件、电子商务实验软件、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等形成软件平台和知识连锁,创造一个完全仿真的国际经贸环境,让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操作技能,增强涉外商务实践能力。
3、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场所
稳定的实训、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环节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学校应当与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建立长期固定的实训实习基地,与基地签订学生实习合同,落实学生实践环节的实训安排,并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络。实习结束以后,由实习基地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出鉴定。这样紧密合作的方式,便于高校和企业的及时沟通和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可以保证学校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跟踪了解。
国贸专业论文范文3
综合上述两块研究成果来看,尚未将二者有机结合并进一步体现专业建设对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因此,如何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这个角度来更好地指导国际商务类专业尤其省级示范特色专业的内涵建设,同时将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带动真正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
二、研究内容及主要观点
(一)(1)研究目标:本课题试图以湖南省发展新型加工贸易为契机,在职业教育和国际贸易理论的指导下,借鉴省级示范特色专业的建设成果,将湖南省与江苏或浙江等某个沿海发达省份在国际贸易专业建设和加工贸易转型省级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深入研究教育部十一五中长期规划和商务部等相关政策和法规,将国际商务类专业建设的提升和湖南省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发展进行有效对接,同时通过计量模型的构建和测算,对新形势下加工贸易影响湖南经济发展的程度做一个经济预测,从而为湖南构建新型加工贸易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也为国际商务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2)研究内容:国际贸易省级示范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区域选择与湖南省产业转移关系分析;湖南省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对国际商务专业方向创新的效用分析;湖南省与浙江省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和加工贸易发展对比分析;新型加工贸易促进湖南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考虑风险的加工贸易模型的假定及说明;模型的实证检验分析以及测算结果的导出;湖南省发展新型加工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国际贸易省级示范特色专业的社会辐射作用与湖南省发展新型加工贸易及产业转移的关系研究;湖南省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升级对拉动国际商务类毕业生就业的效用分析。(二)主要观点。(1)国家“十二.五”中长期规划明确规定了发展加工贸易,特别是中部省份应承接东部甚至国外产业转移,这为湖南省提升现有加工贸易内涵,构建新型加工贸易格局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基础。(2)国际贸易省级示范特色专业的成功申报与前期建设为湖南省提升现有加工贸易内涵,构建新型加工贸易格局提供了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3)将加快湖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国际贸易省级示范特色专业的后续建设进行对接研究,既是经济发展对更高级别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中“产学研”结合的重要理念。
三、基于新型加工贸易转型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全面修订以发展加工贸易为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于加工贸易的环节众多,涉及的国际商务类专业及典型岗位也比较多,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调研的分析结论,结合相关各岗位特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其更适应外经贸产业转型升级的岗位需求,并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
国贸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国贸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实践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我国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发挥高职教育的作用,就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外语既是教学媒体,同时又是教学内容,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更显示其重要性。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逐年增长。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迎来了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得国际商务贸易类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温。国际贸易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国际商贸规则,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贸交流和商贸业务实践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在近年的国际商贸人才市场中,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为了解决实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短缺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外语能力的商务型实用人才。
然而,由于我国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办学实践较短,处于创办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尤其突出的是该专业英语教学,英语教学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专业学生必须具有坚实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而不少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基本是沿用本科学科体系结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职模式,培养目标多是以学习研究型为主,使用的是以学习研究为主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因此,应尽快树立高职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在这一目标转变过程中,反思高职国贸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建构教育思想
出于探索如何将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思想应用于外语教学的愿望,英国应用语言学家M.威廉姆斯和教育心理学家R.布尔登共同研究并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模式。它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更强调社会文化对于学习的影响。在这种理论中学习者与社会的交互更加受到重视,学习不再是孤立存在的活动,而是学习者与环境、教师、其他学习者以及学习任务等的交互作用。社会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对我们改变英语教学现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很有启发,特别是该理论强调语言教学的社会实践性,强调实践的情景性及交互性,并充分体现在教学中,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
三、社会建构教育思想对国贸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课内,课外,实训基地,并突出情景性及交互性。
1.课堂教学中采用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法又称互动教学法或互动合作学习法,起源于2O世纪7O年代的美国,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简言之,交互式教学法就是以师生、生生互动为桥梁,使现代课堂教学的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几大要素之间形成立体的信息交流和传递网络,让学生主动在情景与对话中进行积极的知识构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动性、创造性,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各种素质和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交互式教学法改善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和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与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实效显著,因此备受教育界的关注,成为当代教育的前沿理论和研究热点。
交互式教学法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之间良性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作为参与者而非整体的控制者,以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
交互式教学法中,互动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目的。如果仅以互动为标准,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与合理的教学安排,那么最终也会事与愿违。为此,该教学模式在实施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是问题中心原则。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疑为轴,解惑为线,互动合作地探究英语教材中的疑难点,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教师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画龙点睛式的点拨方式给予指导,并给学生留出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2)是开放性原则。即教学方法和手段公开,教学氛围宽松,使学生有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3)是实践性原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英语情景,让学生练习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有外方人员参与的外事活动中,有效提高其口语和听力能力。
(4)是层次性原则。鉴于学生之间在知识、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教学要层次分明,依据学生不同素质选择不同目标与合作对象,做到分类施教,全员受益
2.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课外实践活动的优势。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来说,课堂教学是基本的教学形式,起主导作用,但课外活动也不可忽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实际技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通过课外指导,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如组织英语专题讲座、英语辩论赛、演讲赛、文艺演出、观看英文电影,成立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协会、或英语兴趣小组,或让学生直接参加一些涉外实践活动,如接待外宾、观摩涉外业务洽谈、担任口头翻译等。课外活动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他们尝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
3.学校与相关外贸企业合作,加强学生的阶段性实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岗位阶段性实习,使得学生可以亲身感触工作环境.实践语言知识和工作要求。实习结束后.再鼓励学生回顾实习经历.反思实习过程中成功与不成功的具体实例,再充实到语言学习中。因为,这里具有最真实的实践活动的情景性及交互性,实习是职校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实习期间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会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专业英语教师要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培养。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写实习日志,使学生把在实习岗位中的所思所感,在日常工作中的收获与不足,语言实践的困惑等一一记录。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英语中的贯彻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英语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国际贸易经验,即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不可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教师“持证上岗”,要求进行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或实践合格证才能上岗,要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践的指导能力。同时,积极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
四、小结
两年的国贸专业英语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在社会建构思想指导下的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得到综合的锻炼,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明显提高。
虽然我们在国贸英语教学和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我们还须做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瑞锋:论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市场,2008(14):117~118
[2]曹群英肖武云:从社会建构主义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222~223
[3]温江霖: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商场现代化,2007(7):393~394
[4]许海兰:探析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特色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30):100~103
[5]林震:论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职业时空,2006,2(8):70~70
[6]李淑荣:职校专业英语教学与实训相结合之我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3):56~57
[7]雷耘:高职英语教学在涉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3(4):73~74
[8]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9]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是开放性原则。即教学方法和手段公开,教学氛围宽松,使学生有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3)是实践性原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英语情景,让学生练习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有外方人员参与的外事活动中,有效提高其口语和听力能力。
(4)是层次性原则。鉴于学生之间在知识、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教学要层次分明,依据学生不同素质选择不同目标与合作对象,做到分类施教,全员受益
2.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课外实践活动的优势。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来说,课堂教学是基本的教学形式,起主导作用,但课外活动也不可忽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实际技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通过课外指导,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如组织英语专题讲座、英语辩论赛、演讲赛、文艺演出、观看英文电影,成立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协会、或英语兴趣小组,或让学生直接参加一些涉外实践活动,如接待外宾、观摩涉外业务洽谈、担任口头翻译等。课外活动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他们尝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
3.学校与相关外贸企业合作,加强学生的阶段性实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岗位阶段性实习,使得学生可以亲身感触工作环境.实践语言知识和工作要求。实习结束后.再鼓励学生回顾实习经历.反思实习过程中成功与不成功的具体实例,再充实到语言学习中。因为,这里具有最真实的实践活动的情景性及交互性,实习是职校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实习期间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会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专业英语教师要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培养。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写实习日志,使学生把在实习岗位中的所思所感,在日常工作中的收获与不足,语言实践的困惑等一一记录。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英语中的贯彻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英语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国际贸易经验,即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不可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教师“持证上岗”,要求进行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或实践合格证才能上岗,要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践的指导能力。同时,积极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
四、小结
两年的国贸专业英语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在社会建构思想指导下的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得到综合的锻炼,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明显提高。
虽然我们在国贸英语教学和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我们还须做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瑞锋:论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市场,2008(14):117~118
[2]曹群英肖武云:从社会建构主义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222~223
[3]温江霖: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商场现代化,2007(7):393~394
[4]许海兰:探析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特色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30):100~103
[5]林震:论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职业时空,2006,2(8):70~70
[6]李淑荣:职校专业英语教学与实训相结合之我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3):56~57
[7]雷耘:高职英语教学在涉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3(4):73~74
国贸专业论文范文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日益加强,对外经济贸易量的不断增长.这必然对精通外贸知识的人才需求量扩大,以下就是由求学网为您提供的浅谈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
据有关资料统计称:受金融危机风暴的影响,今年高校共有610万应届毕业生,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150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并且,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三聚氰胺的影响,在上一年中,已有7万家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倒闭,这就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实施地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在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正好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目前,在国际贸易的日常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不够紧密现象,学生课上学到的大多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教师所传授的实践知识也多是通过案例进行讲解。但是,教师由于学校自身管理措施和教学任务的繁重很难切身深入到外贸行进行实践,因此教师大多通过案例讲授实践环节,而案例多是自身长期教学中积累起来的,但是大多数案例资料较旧,观念落后,脱离实际,因此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目前教师采用的绝大多数案例都限于片面解释相关的理论、原理,而侧重于策略、思维习惯训练、知识整合的综合性案例却少之又少,这无疑与专业教育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标相悖。
通过上述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案例教学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在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国贸专业论文范文6
1.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课程性实践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
(1)课程性实践教学是指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课程作业(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大作业)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
(2)集中性实践教学(或称综合性实践教学)是指需要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论文)等。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国际贸易实务》,该课程讲授国际性商品交换的具体运作过程,包括环节、操作方法和技能、应遵循的法律和惯例等行为规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操作程序,为今后从事外贸及相关工作奠定专业技能基础。
2.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因素[2]。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各国都在本国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实施了教学改革,如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掀起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加快培养科学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运动。这一改革很快波及到许多国家,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进入90年代,各国的教学改革仍方兴未艾,普遍强调把普通教育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例如法国非常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出学校必须“面向生活、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市场”。我国也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直接手段,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完善,对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竞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对于应用性极强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来说尤为重要。
二、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1)从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定位上看,有些高职院校非常注重理论教学,认为那些具体操作属于低层次的要求,一般中等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经过培训就能做到,所以未能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来对待,其重理论轻实践之程度可见一斑。
(2)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有的高职院校设置了较多的理论性课程,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国际投资等,但像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函电、报关实务、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等实践性课程却较少。
(3)从教师的队伍结构看,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都没有实际从事过国际贸易工作,但他们对理论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这在客观上造成教师在授课时会侧重于理论教学。同时,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校内课堂教学质量和从事科研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仅以科研成果的多寡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而是否进行实践教学则往往不在考核之列。
2.操作方法与教学内容简单
以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学生分别作为进口方和出口方,处理外贸业务。通过指导教师的讲解,学生和教师共同处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各个交易环节的内容,所以实践能力提高得较慢。同时,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交易磋商与制单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解决整个贸易流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制单也只是根据已给定的信用证填制提单等相关单据,对如何开立信用证则讲解甚少。这些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
3.校内实训室相对匮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重点院校由于有国家配套资金支持,情况要好于一般非重点院校和民办院校。同时,诸如生物、化工、信息等专业实训室建设要远比金融、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早得多、充分得多,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根本没有配套的实训室,有的甚至连多媒体教学都未能实现。
4.学生的实习机会少
高职院校安排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致使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前根本不清楚具体的国际贸易工作会涉及哪些方面;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外语应用能力不到位,部分毕业生虽经过公司的培训,但仍难以胜任公司的岗位,最后不得不转行。毫无疑问,这既没有满足市场需要,也浪费了教育资源。
三、加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构想
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
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可操作的实践教学计划
原有的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过于偏重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特别是忽视校外实习、实训,不仅实践教学的课时少,而且实践教学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就应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因此,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制订。此外,制订实践教学计划要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聘请一些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专家,共同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
2.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某种程度上与大学本科雷同,只不过稍作精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学校的定位,即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来调整课程设置,这个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学制由三年制过渡到两年制后就更为突出。为了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的设置首先要体现实践性,突出集中实训环节,大幅度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包括学时、授课内容等;建设实训中心,改善专业实训条件;加强教师(包括理论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该与社会上一些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开设相应课程,如报关员、单证员、外销员、商务师、物流员等资格证考试。教师要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因为这些证书就是学生能力的证明,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建立实训基地,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职业技术学院都建立了自己的实训基地,并为一些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实训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机会。在积极建立实训基地的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建立实验室、模拟国际贸易博览会、模拟公司等,以相应的软件作为支撑,通过软件操作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和整个流程[3],以及实际单据的填写、谈判会涉及和应注意的问题等。通过这些训练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工作能很快上手,成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了增加学生对实际业务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工作场所,比如参观保税区、港口等,看集装箱、堆厂、港口、铅封等以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也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操作和掌握的自信心。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建设新型的实训基地,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来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重要选择[4]
4.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在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职业学院本身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的的产物,在教学上采取工学交替形式,一年分两个学期,每学期24周,其中12周在学院学习,12周在企业培训,学生熟悉实际生产组织,掌握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责,需要时还可顶班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大概的了解,同时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和学生选择职业提供机会与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为此,高职院校应深入企业,将那些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能人”充实到教学岗位上来。培养一批适合本校特点的高水平教师,这是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要拓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来源,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做法。可采取兼职的办法鼓励社会上从事外贸工作的优秀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这样既充实了教师队伍,又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同时要提高教师待遇,增加教师的科研及进修经费,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外贸公司挂职锻炼、外出进修,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教师的压力很大,学校应给予一线教师以足够的重视,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才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6.加强校企合作
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缺少见习和实习基地已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难题。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应鼓励高职学院与企业合作[5],鼓励企业资助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向学校提供毕业论文选题,指导学生的实习。学校要承担企业的技术开发项目,向企业转让新成果,向企业职工传授新技术发展所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从而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韩常青.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41-142.
[2]何学坤,刘淑芬.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9):141-142.
[3]蔡珍贵.试析外贸模拟实验在外经贸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6,(1):246-247.
[4]陈万卷.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性教学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3):20-22.
[5]张汝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7):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