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绿护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爱绿护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爱绿护绿范文1

爱绿护绿范文2

你们好!

春,带来希望,带来温暖,沿着冬离开的脚步,于这日日明媚之中,款步向我们走来,带来繁华似锦,带来莺歌袅绕。而在这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春日里,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树,绿色的代言,生命的源泉,它象征着青春,象征着理想,象征着希望。一片绿色的树叶,一朵鲜艳的花瓣,一颗无名的小草,点缀着我们的生命。为这美丽的小小蓝色水星球增添了靓色。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和《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精神,我们郑重向全校的师生发起倡议:

让我们共同携手,让一粒粒种子茁壮成长,让一颗颗小苗枝繁叶茂。用实际行动投入到三月的“植树、爱绿、护绿、养绿”活动中,从自己身边做起,向全社会证明:

我们是高素质的一代,我们真正懂得珍惜绿色、爱护绿色!

我国是一个绿化面积(也就是森林覆盖面积)很低的国家。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是我国的木材砍伐量、使用量却是世界最多的国家。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因此我们不仅要节约纸张,少用木材,少用一次性筷子之外,还要多多植树。

为了给同学更多植树的地方,让同学拥有自己的树木,我基地与学校联合开展“种下希望,贡献力量,奉献绿色”大型植树活动。让我们“自种自养,一人一树。”让“小树伴我们成长”。

自己的树木自己起名字。让我们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绿色的明天,畅想绿色的未来,以勤劳和智慧,圆起一个水灵灵的绿色的梦。

爱绿护绿范文3

地球是人类的唯一家园,绿色生命是我们这个家园的主体。没有花草树木,空气怎会滋润和清新?没有花草树木,怎能感受到鸟语花香?种一棵树,爱护一草一木,便能染一片生命之绿洲。只有美丽的梧桐才能招来金色的凤凰!只有绿色的家园才能庇护生命的茁壮成长。

20xx年4月7日,全校师生集体出动,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在高速公路两侧植下了带着我们辛勤汗水和无限祝愿的树苗,为我们的家乡带来了一抹难得的绿色。同学们,如果这些倾注了我们心血的树苗遭到人为的破坏,你们答应吗?最近发现有些村民蓄意盗窃和毁坏树苗,这种行为不但违反法律法规,而且与社会公德格格不入,同时也为有良知的人们所不耻。

同学们,人人争护树木,爱护绿色的天使,就要求我们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和素质,也更需要全体师生的一腔热忱,一份认真。为了保护我们种植的树苗,在社会上形成爱树护树的积极氛围,学校向全体师生提出以下倡议:

一、爱护树木从自己做起。做到不践踏绿地草坪,不攀摘树枝花朵、不剥树皮,不在树上乱刻乱画、保护绿色生命,不翻越绿化带,不做出任何破坏树木草地的行为。

二、主动劝阻破坏绿化的行为。看到破坏树木的行为时,能主动上前劝阻,告诉他花草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不能践踏它们。

三、积极开展爱护树木宣传。不仅自己尽力而为,带动身边的每一位同学一起来爱惜花草树木,同时也要给自己的家长进行宣传。

四、我们在谴责那些毁树人之外,要勇于把毁树的坏人坏事向老师和园林部门举报。

同时要求全体老师和同学们能够爱屋及乌,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并提出以下倡议:

一、树立绿色文明观念,自觉关心生活环境状况,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把个人环保行为视为个人文明修养的组成部分。

二、爱护校园绿化,立即行动起来,都来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校园绿化建设和管理,爱护花草树木设施,对破坏绿化设施的行为要敢于制止并举报。

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意乱扔瓜皮果壳、烟头、食品包装物等,不随地吐痰 。伸出你的手,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一只废塑料袋、一个烟蒂,为校园的整洁献出你的爱心。

四、支持和参与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的回收利用,尽量减少生活垃圾。

五、遵守公德,倡导文明,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卫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倡导师生和谐,同学友好,语言文明,行为规范,共建环境幽雅,和谐文明的校园。

老师们、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草一木显春色,一举一动见品行;花红草木青,德高心灵美;一块绿洲,一片诗意,一种希望。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让我们的家园更加温馨、优雅。

爱绿护绿范文4

1.1一般资料

76例病例均为本院2013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4.3±5.6)岁。弓下吻合者43例,弓上及颈部吻合者33例;胸上段18例,胸中段32例,胸下段26例。

1.2纳入标准

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护,均符合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诊断标准;患者ST段发生改变;排除术前发生心律失常食管癌患者。

1.3方法

对76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合并症状等方面进行分析,观察食管癌患者发生肿瘤的位置、手术吻合口的位置和手术时间等,并对患者术前心电图和中心静脉压产生的异常进行密切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食管癌心律失常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年龄≥60岁、具有吸烟史、手术时间≥5h、为弓上吻合者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无吸烟史、手术时间<5h、为弓下吻合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

心律失常是一项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状,多发于食管癌患者术后和贲门癌患者术后,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心律失常的病发率为1.9%,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为30.8%。一些调查文献显示,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约为13%~38.5%。因此,目前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问题已经在临床医学中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相关人员需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此为基础,探讨对食管癌心律失常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本组研究资料中显示,≥60岁、应用弓上吻合手术方式、具有吸烟史和手术时间过长等食管癌患者,术后很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并发症。≥60岁的人群,通常情况下身体素质会大幅度下降,心脏能力也明显下降。同时,因为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比较多,如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比较差,而且代偿性也比较差,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食管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选择弓上吻合的手术方式,于患者主动脉弓位置钝性分离食道,会损伤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大幅度提高患者的心肌组织,且具有不应期和不均一性,很容易引发折返运动和触发激动,极大地增加了食管癌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几率。如患者具有吸烟史或者手术时间过长,也会明显加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另外,一些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前曾经接受过辅助治疗,如放疗和化疗等。通常情况下,患者应用的化疗药物主要是指蒽环类药性,会导致人体中形成大量的自由基,损伤线粒体膜,特别是对心脏自由基的损害。因此,这些辅助治疗也会增加食管癌患者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率。

3.2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措施

食管癌患者的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为了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可对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其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①术前护理:如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肺功能异常,入院后,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症状,对患者急性血压和血糖控制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应积极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度。术前,护理人员应充分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维持患者体内电解质和水的平衡,以较大程度提高患者的抵抗能力。另外,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体质,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开展有效的锻炼,以增加患者的肺功能。②术中护理:食管癌患者的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也应对其进行护理。例如,调节手术室温度,为患者提供安全感与舒适感;给予患者心理安慰,让患者感受关怀;密切检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等,准确判断患者心脏基本功能,并估测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等,同时做好手术准备。③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测定患者的肺功能,把患者送进监护室后,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监护时间应≥72h。全面了解患者的心肌瞬间活动,如出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咳嗽和呼吸方法进行指导,适当调整患者的输液速度,避免患者因血容量增加,而导致患者肺动脉压力大幅度升高。

4结语

爱绿护绿范文5

【关键词】癌症患者 精神卫生 心理护理

癌症是一种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1]。在患病期间,对患者及其家属都是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源。住院期间,患者将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而患者的不良情绪将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调查分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作者2010年5-8月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2]和自行设计调查表(参考有关文献和网上搜索而来),对癌症患者进行调查评估,针对其具体焦虑状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旨在寻找帮助减轻癌症患者焦虑的应对措施,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5-8月在我科治疗的癌症患者65人作为观察对象,分二组,男性35人,女性30人;患者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51岁;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50人,小学15人。有医疗保险的29人,占44.6%,农保32人,占49.2%,自费4人,占6.2%。

2、方法

(1)调查工具:Zung焦虑自评量表包括20个项目,每项症状按1-4级评分,总分最高80分,分数越高说明焦虑状况越严重。20分为完全镇定,20-35分为轻度焦虑,35-40分为中度焦虑,40-80分严重焦虑。

(2)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医疗费支出形式、对病情的了解程度、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及引起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等。

结果:65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

表1出现频率较高的焦虑表现

表2癌症患者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比较(例)

表3癌症患者有何心理需求

表4 干预前后癌症患者SAS分值的比较

二、讨论

1、表1显示“特别紧张着急”、“心理烦乱不安,总是丢三拉四” 说明患者在患病期间处于消极应对状态;表2、表3显示“担心治疗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担心治疗检查的伤害”、“疾病的发展、预后”、“治疗的新方法和疗效”这些心理问题占主导地位,说明患者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以造成的不必要心理恐慌和心理折磨,提示我们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应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表4显示女性组SAS得高于男性组,提示女性与男性相比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临床工作中提示我们对女性更应该宽容,对女性的困扰和忧虑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本次调查显示:癌症患者存在着严重的焦虑情绪,他们的心理问题及不良情绪应高度重视。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的护理不能单纯把对疾病的护理作为工作中心[3]。患者的心理健康对疾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患者心理健康,积极应对应激,配合治疗,对疾病的治疗是非常有益的。如表显示,提示我们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应对方式等采用更为人性化,符合个体需求的护理方式,因时、因地、因具体病情针对性实施个性化护理,这样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活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3、应用ROY适应模式,针对焦虑情绪实施护理干预。(1)改善住院环境。最大程度的给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患者入院后,主管护士详细介绍病区住院环境、主管医生、同室病友等尽快消除其陌生感。保持病室通风良好,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谢绝非探视时的探视,以便让患者得到很好的休息。(2)加强情感和社会支持。在与患者的的交流过程中,充分理解他们的内心体验,鼓励倾诉内心的不快与苦闷,通过劝慰、启发、建议,传递康复希望等方式,使其清除疑虑,建立康复信心,每月组织一次病友座谈会;邀请抗癌明星进行经验交流。(3)信息支持。以癌症的基础防治知识为基础,提供康复信息,调整认知,设立心理咨询电话和咨询信箱,对患者的疑问及时给予解答反馈,让患者正确认识癌症。同时通过榜样作用,增强康复信心。(4)情绪疏导。根据患者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宣泄负性情绪的方式。性格内向的患者可采取“情绪日记”的方法记录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建立激励卡片,增强自信心或选择听广播、音乐、下棋等形式转移注意力。外向性的患者,鼓励其参加晨练、联谊活动、郊游等集体活动,增强自我情绪调节和管理能力。(5)行为训练。采用一对一指导方式教会患者和家属放松训练的方法,以语言引导为主,音乐背景为辅的放松磁带进行指导,从头部开始,顺次对各组肌群进行放松练习直至双脚,最后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每次20分钟,隔日练习一次。

综上所述,癌症患者存在较严重的不良心理应激,其心理健康状况受诸多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提示医务人员在治疗癌症患者的同时应注意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减轻经济负担,指导其建立正性的认知评价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帮助其建立和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等,从而预防和减轻癌症患者不良的心理应激反应。

参 考 文 献

[1]张志全,周郁秋,癌症患者配偶疲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9.9(800).

爱绿护绿范文6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后遗焦虑状态;心理护理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或持久的反应[1-3],治疗侧重于脱离应激源及药物治疗,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绝大多数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在精神病性症状缓解后,遗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如焦虑和抑郁。本研究试图以心理护理手段对后遗焦虑状态进行干预,以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符合CCMD-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排除伴有严重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病史者。全部病例72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3.8±9.8)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5.7±10.9)岁。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方法:两组患者入组后根据病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2周(两组患者均未用抗焦虑和抑郁药),精神病性症状缓解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同时实验组心理护理介入:第1周采取集体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发病原因不同以及焦虑程度的轻重,将相似发病原因及程度相近的患者5~7人分为一组,每次1~2h,1周4次,采用以下形式:①讲座方式,结合患者的焦虑症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每次讲解必须联系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有重点地阐述引起患者焦虑的原因,便于在个别心理护理时患者能充分暴露焦虑体验。②组织座谈讨论,首先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鼓励和诱导患者联系疾病的实际和发病原因,心理社会因素、病前性格,结合目前焦虑体验展开自由讨论,尽量做到每一个患者都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以达到互相启发,良性互动,并注意收集患者反映的与焦虑有关的问题,以便个别心理护理阶段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第2周个别心理护理:①细听倾诉,目的是收集相关信息,建立信任关系,给患者以宣泄焦虑的机会。②支持与鼓励,给予患者以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鼓励患者从心理创伤中走出来,使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第3周行为疗法:①脱敏疗法,让患者逐渐去接触会引起焦虑反应的事物、环境或情况,由少渐多,慢慢调节其程度,让患者习惯,不发生焦虑反应。②全身松弛法,在安静的环境下,让患者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半闭眼睛,按次序指挥自己的肌肉松弛下来,先是头部,然后依次是颈部、肩部、背部、腰部、四肢的肌肉,最后达到全身松弛的状态。全身松弛后可以使紧张的肌肉得到调节,从而调节紧张的植物神经,通过生物反馈作用缓解焦虑情绪。而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而不施加任何心理护理手段。治疗结束时再次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1.3疗效评定:由两名受过训练的精神科主治医师在一致性测验后,于心理护理前后行焦虑自评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减分率评定疗效,痊愈:汉密尔顿减分率≥75%;显进:汉密尔顿减分率≥50%;进步:汉密尔顿减分率≥25%;无效:汉密尔顿减分率<25%。1.4统计分析:应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0.0)进行χ2检验与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2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结果比较,见表2。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有明显降低,t检验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两个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减分更加明显,t检验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说明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后遗焦虑有明显康复作用。

3讨论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或持久的反应,过去称之为反应性精神病,强调生活事件的强度及持续时间等客观因素在发病中的关键作用[4],但这不足以解释为什么在同样强度甚至更大强度的生活事件面前有的人能平安渡过危机而不发病,这就说明个体易感性和对应激应付能力在发病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闭。以往,多数学者认为创伤后应激障碍预后良好,不遗留缺陷症状[5]。近年来这一观点在修正,国外的诸多研究表明,该障碍往往病程迁延,经年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6-7]。本实验观察到绝大多数患者在精神病性症状消失后均遗有明确的情绪障碍,这与既往研究的结果相一致[8-9]。这也表明重大心理创伤对患者产生持久应激效应,会长期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从一个侧面说明患者的心理成熟度和应对应激的能力在发病中有同样重要的作用。由此,研究心理护理手段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就有很大意义了。

本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显效率83.3%,对照组55.5%,二者差异显著,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减分更加明显,t检验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说明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后遗焦虑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从而避免一部分患者的慢性化趋势。本实验采取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循序渐进的,在创伤应激期应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需要注意的是不宜采用让患者回忆创伤事件的认知疗法或暴露疗法,因为有加重病情的可能。另外,心理护理的关键是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士有足够的信任。在应激相关障碍后期,精神症状大部分消失,为患者提供有关应激相关障碍及其治疗的知识也很重要,还需注意患者家属及其他社会关系的力量,强化社会支持[10-11]。

本课题研究结果充分显示,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症状明显较对照组减轻,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达到了康复的目的。本实验研究结果值得临床护理工作者重视。

作者:于宏 单位:辽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参考文献

[1]龙官保,江山,马龙.心理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的临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671-673.

[2]江家龙,刘阳,袁满.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的心理护理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13,32(12):557-558.

[3]胡佩诚,宋燕华.心理卫生和精神疾病护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63.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34-137.

[5]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5.

[6]沈鱼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84.

[7]沈鱼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86.

[8]吴昌全,夏帮能.47例反应性精神病的随访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1998,11(4):235-236.

[9]KuchK.SymptomsofPTSDin124survivorsoftheholocaust[J].AMJPsychiatry,1992,149(3):337-340.

上一篇黄山风光

下一篇弹窗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