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对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全面反映。是单位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新时期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如何实施事业单位管理对策进行探讨,简要地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形势与新举措。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容单一,体制特征鲜明,管理模式固化

自1966年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来,1988年颁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直到1997年颁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内容单一、方法简单的收付实现制,具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征。1998年实行新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质的飞跃,特别是财政部2012年颁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2012]72号令)以后,财政部门加大了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会计行为和经济活动。但由于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以使用财政资金为主,形成了较为固定化的管理模式。导致了氛围僵化,管理模式落后等诸多问题。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做依托,同时还需要对事业规划的详细了解和合理编报单位预算,以及具备精细化的会计组织做后盾和支持。新的制度和政策没有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得以全部吸收和消化,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效受到财政制度的改革和财务人员结构与业务技能等原因的制约,体制特征鲜明,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氛围在一定形式上固化,从而直接影响到管理效益。

2.事业单位的资金业务活动投入产出无法量化评估,间接影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事业单位固化的管理模式会导致财务管理活动缺乏优良的氛围,与财务工作人员对资金管理缺乏科学、全面的管理意识和理念密不可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除小部分为自收自支单位、差额拨款单位以外,绝大部分事业单位为全额拨款单位,资金来源的主要是国家财政补助收入,自有资金占有的比列微乎其微。有的事业单位属于纯公益性单位,对社会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精神产品,很难对财政资金的投入产出进行量化指标衡量,所有的经济活动通过年终部门决算来反映。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忽视。主要表现在:第一、没有制定完整的单位财务管理、财务收支、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机制方面具有随意性和不完整性,缺乏系统性和严肃性。有的制度没有跟随国家的政策方针及时修订,在执行中实际情况脱节,丧失了财务制度的时效性;第二,部分单位从形式上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偏离,致使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没有达到一致,没有完全起到制度的管控和监督作用;第三、少数从事财务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以及相关政策和专业知识的更新,缺乏对单位经济活动的深入、全面了解分析,致使专业水平仅仅停留在账务处理上,核算能力和报表综合分析的能力有限,缺乏对经济业务的职业判断。所有这些因素,都会阻碍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进步和提高。有的单位缺乏分析资金风险防控能力,很少对资金采取风险管理。

3.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执行力

财务管理工作取得成效不足,大多数情况并不是没有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关键在于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的执行不力[1]。首先,对于资金的管理中,职工借款后没有及时催收造成呆账现象,存在不及时核算清查造成坏账现象。在原始票据管理中,原始票据信息不准确,甚至出现了“假冒”票据。其次,有的单位对于应缴款项管理不规范,没有对往来款项及时清理,部分使用混乱,助长了腐败现象发生。最后,年终结算和财务结算制度落实不到位,会计部门未按规定盘点,也未按规定进行年终结算,导致账面和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发生。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强化单位依法理财的整体意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

首先,单位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依法理财的意识,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各项财经法规,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是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管理人员财务意识的欠缺,将会导致财务管理的职能无法充分发挥。其次,财务部门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预算资金编报、项目资金使用、财务收支的管理,要重视项目资金文本的申报和使用,以及后续的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同时为了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及时高效进行,应该定期对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单位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严格财经纪律、严肃财经法规的管理意识,同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以优良的竞争机制来激励财务人员认真工作,不断促进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此外,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单位管理氛围来吸引外来的优秀管理人才,输入新鲜血液,提高整体工作素能。从根本上讲,构建单位的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并加以贯彻实施,配合及时的财务人员培训和激励机制,是促使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的必要条件。

2.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事业单位预算是我国部门预算体系的组成部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重要原则之一,所以在会计目标、会计核算基础等方面,都需要兼顾财务管理需求和财政预算管理的信息需求[2]。2016年的预算编报较以前年度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增加了2016-2018年单位三年项目支出滚动规划和预算,这体现了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规划管理,同时,也对事业单位的事业规划提出了长远的、有发展意义的项目申报要求,体现了预算编报中会计目标的综合性、全面性。新《预算法》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预算的严肃性,强化了事业单位在预算中科学化、精细化要求。2012年出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了基本建设支出合并在单位统一的事业帐套中核算,这样既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又可以为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提供有效手段,同时为监督财政、审计等方面提供方便,有效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所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首要抓好预算编报,包括项目支出文本的编写。其次的是抓好财务收支主管理工作。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最大化。努力节约资金,合理、合规开展事业活动,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架构合理的决策程序和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的颁布,为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和预防腐败以及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设定了明确目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前,应根据规范的原则和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对单位层面、业务层面的内控制度建设、自我评价和监督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设置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程序,从内部发挥明确有效的控制效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程序,组成发现问题-确定问题-制定方案-分析预测-确定方案的实务解决程序,不仅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还可以促成民主制度的发挥[3]。此外,事业单位应该对内控制度进行强化,确保财务决策程序的实施,而财务管理成效的关键在于严格的财务预算,加强严格的财务预算,就要强化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将财务预算工作落到实处。内控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合理约束财务工作,促进财政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财务管理的合理化实现。当然,强化事业单位的内控措施,还要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分工和岗位职责,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要实际加强。

三、结束语

在当前形势下,国家通过系列财经法规和政策文件,强化了财政资金的预算申报、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管理力度,强化了财政监管。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将面临新的变革。如何合理、合法、合规地使用好国家的财政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促进单位事业的积极发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势在必行,而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一个大工程,涉及多个方面,本文仅从小处着手加以探讨,权作抛砖引玉。

作者:安永娜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无线局

参考文献:

[1]郑姗.浅析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13(36)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2

随着我国公共人事管理立法的不断完善,我国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人事管理体系,但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仅仅依靠文件形式下发缺乏权威性,并不能达到人事制度的改革目的和要求。由于事业单位人才市场的相对落后,人才招聘制度的规定不严格,再加上没有必要的的竞争机制,一旦录用都不会被淘汰,导致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很难做到人尽其才。虽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获得了短暂的成效,但仍旧没有达到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没有在管理体制方面创建真正的法制管理结构,员工自我约束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岗位的管理工作相对落后。

二、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人事管理是指国家或企业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合理的管理制度,以实现员工的体力、智力的最充分利用,并保护员工的合法利益,具体包括对事业单位人员的招聘、考核、工资福利等各项管理规定,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创建完善科学的分配制度、实现单位员工自我管理,来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工作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人事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人事管理制度法制化可以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是健全人事管理制度的急切需要,也是顺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满足条件。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逐渐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使人事管理工作可以做到有法可循。通过对员工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的健全,促进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优化事业单位的员工队伍。只有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才能使人事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途径探索

1.构建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机制。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建立与本单位性质相符合的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实行岗位管理。对工勤岗位,要建立员工自我约束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岗位等级规范。对管理岗位,要建立能够体现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管理水平的等级制度。对专业技术岗位,要坚持择优聘用原则,逐步建立职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通过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机制,以此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现事业单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以自身特点为出发点,以科学合理、简单高效为原则,通过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结合,制定符合本单位发展的岗位设置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机制,不仅可以突出岗位的作用,还可以淡化工作人员的身份,把人和事联系起来,有效的将工作内容体现在岗位职责中,不仅培养了事业单位的骨干精英,还优化了职工队伍,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员考核评价机制是实现绩效工资合理分配的基础,绩效考核是单位通过运用特定的标准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来决定员工的绩效工资分配。如何在管理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一直是管理者思考的问题,员工的工作有的可以量化,有的却是不可量化的,比如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员工的素质等都不可直接量化。这就需要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实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的目标,比如完成数量等可以直接按照数量的多少来进行分析评价,而定性分析的目标,需要间接地通过客户的满意程度或者投诉率等来进行分析评价。绩效考核制度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一些管理者由于心软考虑到员工工作的辛苦,没有按真实情况考核,从而导致绩效考核制度流于形式。因此,必须加强人员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要打牢绩效考核的基础,公平地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避免使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从而实现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员考核评价机制的真正目的。

3.创设完善科学的分配制度。完善的分配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基础,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本条件。十七大中明确提出:合理的分配制度才能体现社会公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在2007年实施改革,完善了工资调整机制,将事业单位员工收入分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岗位补贴四部分。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根据规范要求,采取灵活的分配方式,人为地决定绩效工资的分配,绩效工资的分配依据是事业单位员工对单位的贡献程度,目前,绩效工资的模式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具体的实施还需完善。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员工的自我约束和员工之间的竞争以及事业单位对员工的奖赏措施来促进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事业单位的发展。合理的分配制度主要指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根据员工对单位的贡献公平分配。只有创设完善科学的分配制度,体现公平的分配原则,才能使员工积极的投入工作。事业单位要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分配制度形成合理的工资增长模式,从而达到事业单位科学规范的收入分配。

4.实现单位员工自我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员工的地位不断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成为事业单位的主要管理方式。员工的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和自我学习五个方面。自我认知作为自我管理的基础,需要员工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并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自我规划要根据员工自己的内心需求来设定目标,是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的前提。自我激励是指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若发展顺利员工应时刻告诫自己要居安思危,若发展困难员工应时刻激励自己。自我控制是自我管理的必备条件,员工应为了既定目标而放弃暂时的欲望。自我学习是指员工应不断通过学习提升自己以适应单位的需求。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改变以往的只由管理者制定的模式,应让员工也参与人事管理的制定,这样不仅能够了解员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还可以较好地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只有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才能实现事业单位绩效的提高。制定人事管理制度时可以通过发问卷或者开座谈会的方式来了解员工对人事管理制度的感受,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更容易被员工接受,也更容易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

四、结语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3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的财务收入、支出、预算、分配等方面进行全程的监督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也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有了一个基本的准则及管理体系。这也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及社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需求。对比旧的管理制度,新的管理制度体系与准则更规范、更具体、更具备原则性。但是,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经济改革步伐的持续前进的大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在服务对象以及服务方法也必然要发生很大变化。取得与支出资金的渠道、方式也与过去有比较大的不同。有鉴于此,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遵循更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原则,从管理层次、管理要素以及管理内容各方面建立更适应新形势的体系。我们也可以从行政事业单位中对于财务管理以及资产管理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来分析现今财务管理制度的现状。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财经纪律观念淡薄, 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制度执行不严格, 在日常办公中依旧是按照以往的习惯、经验来处理问题,对于财务管理程序、手续和规则不去严格遵守。

2. 财务工作缺乏持续以及连续性,经常存在财务人员变动的情况,客观事实上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和波动,也是形成死账、烂账的原因。

3. 一些单位对于现今财务管理中支票、发票的管理严重不足,没有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票据管理规范,即使制定了相关制度也没有严格实施到日常工作活动中。

4.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更新和修正往往不够及时,管理制度的落后容易导致出现一系列财务问题和纠纷。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的现状及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货币资金的管理存在漏洞,导致资金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一些单位的出纳、会计等职业存在一人身兼的情况,并没有按制度严格分离,且单位对出纳的工作监督管理不到位,对库存现金的清查盘点不严格。公款私存、白条抵库以及大额资金流动使用现金支付等现象依然存在,例如: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资金收入不入账,租金、抵押款等本应列入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交存专用账户的资金收入未及时入账,通过虚构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单位资金转入财务管理账户外的私人账户设置小金库等现象。

2. 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目前仍有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流量和存量管理不够严格,普遍存在轻管理、重构建的情况,固定资产的维护、使用、出借、调拨、报废等等方面的管理不规范,导致使用效率低下以及资源浪费等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无谓流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加强,建立有效的互相约束和管理机制在国家宏观管理机制和相关规章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漏洞等方面, 建立切实可行的会计核算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管理机制, 并在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中严格执行。对单位财产的审批流程,现金的管理,审批权限的制定,财务预算及计划的制定实施,资金的支出、收入、筹集使用等等方面,都应有具体且明确的规定。并且遵循可操作性及适用性原则, 在财务制度条文制定的表述上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一针见血。并且能够紧密结合日常会计核算的内容,避免空话、虚话和套话。单位流动资金、固定资产等都必须定期审核,必须做到账账相符。并且应定期对单位会计核算流程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进行评核, 做到及时更新以保证不落后于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相关变动。

(二)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环第一,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根据相关规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所列条例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列出健全的管理制度。第二,管理制度中包括国有资产登记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固定资产入库验收规范、制度等,以及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制度,严格确保实行,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完整与安全。

(三)强化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约束力度与核算精确性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中对收入支出资金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消耗了非常大的工作比例,可以看出,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不仅在编制预算时要尽量精确,还应加强预算制定和执行的监督力度,保证在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一整个工作流程顺利进行,并且不偏离实际。绝不能出现只重预算执行、忽视编制和评价工作的现象,另外,加强细化预算收支项目,贯彻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保证预算与实际基本相符。

(四)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1.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各部门领导应主动发挥带头作用,组织学习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国家相关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并认真贯彻到平常的工作中,能够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切实、认真的履行财务管理制度。2.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教育水平,定期组织单位中财会及审计人员学习,不断提高财会及审计人员的各项素质,在今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且能够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在财务管理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施行。定期举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和政策水平。保证整个财务管理团队能够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并对表现突出的人员予以相应的奖励。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4

1.1我国事业单位图书摆放混乱

我国事业单位的传统图书管理制度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其中图书馆内图书摆放混乱为主要的问题之一,图书摆放混乱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仅是某些事业单位不正常管理导致,而是所有事业单位内部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图书馆内部图书摆放混乱的现象,不仅给借书的读者带来的不便,使他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找寻自己需要的书籍,而且也造成了大量的图书存储空间的浪费,图书摆放混乱还会给图书管理者的工作造成了较大困难,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对混乱的图书进行排序,若新型的排放顺序不对也会给图书借阅者带来较大的寻找图书的障碍,在图书寻找上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这对事业单位工作繁忙的员工来说,无疑是较大的读书借阅的障碍,如果图书管理也不够合理,就会导致图书馆的图书处于更加混乱的一种状态。事业单位图书馆内图书排放混乱的主要原因是图书数量和图书种类越来越多,导致图书管理者对图书整体整理处于一种较为繁琐的工作阶段,这会导致许多图书管理出现排放混乱结果的出现。图书排放混乱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图书管理者掌握的传统的图书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型图书管理体系的要求,因此应该加强图书管理者的技能培训。

1.2读者的借阅秩序混乱

除了图书馆内图书排放顺序混乱这一主要问题之外,事业单位图书馆的读者借阅秩序混乱也是另一常见的问题,与其他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不同,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内的借阅者主要是工作人员,他们一般存在着借阅时间较长,无法认真阅读借阅规则的现象,这都会导致图书馆内的借阅秩序较为混乱现象的出现。传统的事业单位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借阅登记,归还时划去登记这样的程序进行,这种借阅管理方法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在进行图书的借阅和归还时,出现借阅时的登记错误或是归还后图书出现损坏却无法找到相对应人员进行赔偿的问题。在电子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图书管理借阅的弊端已经无法适应读者对读书借阅效率的要求,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图书馆的长久发展。传统的事业单位图书管理制度主要是通过手工完成,图书管理效率较低,随着人们对图书需求的不断增多,图书借阅的人流量也日益增多,若是图书管理水平不能与图书借阅规模的增长相匹配,这就会很容易导致借阅秩序混乱情况的出现,进而会直接影响事业单位图书馆的效益,制约事业单位图书馆的长久性发展。

1.3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效率低下

事业单位图书管理员工作效率低下是制约事业单位图书管理发展水平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传统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已经不能够适应图书事业快速发展的当今市场,一些图书管理人员不按照新型图书管理制度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图书管理,无法积极严格的要求自己适应新型技术发展的要求,会从根本上导致图书馆内部图书管理运转的效率,从而会直接导致图书馆内图书利用效率较低现象的出现。我国事业单位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管理工作不重视的现象,还存在于传统图书借阅登记归还的层面上,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事业单位图书管理机构的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图书馆新型管理体系的开展。

2提高事业单位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2.1树立正确的事业单位图书馆管理理念

我国事业单位的图书馆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事业单位图书管理者对待图书管理的态度不够积极的态度,是直接导致事业单位图书馆图书管理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该加强对事业单位正确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树立,才能够确保事业单位图书馆在新型图书馆体系下的高效运转。只有树立正确的事业单位图书馆管理理念,才能够高效的提高事业单位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才能够在电子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保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不被淘汰,才能够更好的确保事业单位图书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借阅者进行图书借阅,进而可以在保证图书馆管理体系运转的同时,提升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保证事业单位图书馆的长远性发展。

2.2更新事业单位图书馆管理技术水平

为了适应新型图书馆管理体系的要求,首先需要加强图书管理者的技术水平,技术要素在整个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事业单位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新型服务需要更加高要求的技术水平与之相适应。提升事业单位图书管理制度中使用到的技术水平,才能够确保图书馆图书借阅和幻术的速度,也可以更好的保证书籍损坏可以找到相关的负责人,从而能够实现严格执行赔偿制度,进而可以保证图书馆的利益得到有效的维护。

2.3提升事业单位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图书馆的管理制度的更新能够适应图书馆行业制度更新的速度,最根本的是保证事业单位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只有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培养,才能够更好的保证新型图书馆管理制度得到更多的实践和保证。一些生产效益高的事业单位可以将图书管理向电子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电子化的图书管理系统可以更好的加快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3结论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

事业单位预算指的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事业单位预算反映了预算年度内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规模、业务活动范围以及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的规模和方向,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

一、改革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

1.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现预算管理的核心体现在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方面,也是事业单位建立预算管理制度的目标之一。传统的预算管理w系只是单纯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的财务数据,而忽视了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与工作绩效的完成情况。通过对预算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可以将事业单位的目标、预算的编制、执行的控制、绩效的考核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合理地使用宝贵的公共资源,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2.健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也使得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体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健全,财政改革不断深入,通过建立部门预算改革、政府采购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政府收支科目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引导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也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迈入规范化与科学化的轨道。

二、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现状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事业单位经费来源大部分由财政拨付。日常的事务开展主要以财政资金的收支为主,不参与市场竞争机制。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对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主要包含了以下突出问题: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制度缺失、预算编制与事业单位的目标不符、会计核算精准度不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足、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政府采购预算执行不到位、职能转变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改革预算管理体制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改革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体制的对策

1.加强预算编制工作,实现全面综合的预算管理

对预算目标进行管理,将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管理,有利于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只有通过精细化的预算编制工作,才能避免出现重复预算,浪费经济资源,进而优化财务管理组织,提高预算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公共资金的共享,增强会计信息的科学化与真实性。与此同时,还应该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明晰的界定,依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预算制度建设进行细化,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避免财政资金的盲目投入,合理利用财政补助资金提高公益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效果,将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统一管理,合理分类,一并纳入预算资金管理范围。这样才能做到预算管理的全面分析,确保预算编制与事业单位目标一致,保障收支平衡,做出科学化的决策。

2.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益

事业单位预算的主要目的在于完成单位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如果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体制缺乏针对性与系统性,那就难以实现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因此,构建一套完善的预算管理系统,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建立健全会计预算业绩评估体系的重要途径,能有效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以及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与公开度,提升会计预算工作水平与效能。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由于内部缺乏与财务环境相匹配的系统化制度,致使其针对性不高,从而引发内部预算管理出现混乱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的正常运转。建立有针对性的预算管理制度是进行预算制度改革的基本条件。因此,事业单位管理者与主管部门人员有必要总结新时代下的预算管理的特点,从而构建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具有系统化、科学化的预算管理体制。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借鉴学习预算制度改革方面的先进经验,建立一套内容科学、结构合理、理念统一的预算管理基本制度。实现科学管理事业单位预算与会计核算的目标。

3.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监督管理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经常会出现预算安排随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首先,依法理财的核心是要求强化预算的约束,事业单位管理者应该加强预算的严肃性,加强对预算计划编制与预算实际执行过程的严格监控,将全部收支均纳入会计预算体系中进行综合核算,确保有效规范的管理好资金;其次,为了满足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要求,对于部分事业单位应实行权责发生制,对财务状况、产出和结果情况等环节进行监督,以进一步提高预算的准确度和透明度,提高会计核算及预算管理水平;再者,为了防范风险,对于那些涉及金额较大的资金要做好重点监督、项目绩效考评与跟踪审计,以确保每笔资金都能达到预期效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完整。与此同时,可以凭借会计电算化与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数据处理技术,以提高监控的实效性与真实性。

四、结束语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适应市场环境的需要,认清事业单位的本质,依据财务管理与技术人员条件,同时充分学习借鉴国外的预算管理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从而充分发挥我国事业单位的作用,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6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职工较多,而且大多数高素质的人才都集中在事业单位。但在事业单位实际发展过程中,对市场经济认识不到位,人员配置不灵活,缺乏活力,再加之机构设置缺乏科学性,导致资源无法实现跨区域共享,存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的问题。而且当前事业单位人员冗杂,存在严重超编的问题,这对国家财政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快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使其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只有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才能尽快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事业单位人员多以专业人才为主,这些专业性人才通过利用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好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通过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有效的调动起这些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和活力,更好突显出事业单位的人才优势。而且通过全面调动起人才的积极性,也能够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率。另外,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过程中,可以加快促进资源的共享,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改善事业单位人员冗杂的现象,实现人才的有效利用。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的策略分析

及时转变管理理念,明确人的重要作用,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要想确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加快转变管理理论,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解脱出来,针对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创新,利用先进的发展理念,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科学化水平。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人作为最活跃的要素,需要充分认识到人这一要素的重要作用,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其与单位同步成长,这样才能增加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全面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

改变用人机制。相较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还要积极向企业进行学习,加快对人才选拔机制进行优化,并进一步提高人才选拔标准,利用公开招聘的方式,针对聘用人才的水平来为其匹配合适的工作岗位,从而使聘用人员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更高的水平。作为事业单位,还需要重视人员的培训,通过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另外,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还需要引入淘汰机制,进一步对人员进行精简,优胜劣汰,这不仅能够加快人员的流动,而且能够不断的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规范绩效考核标准。事业单位要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规范绩效考核标准,明确考核目标,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对单位人员绩效考核的意识培养,使其了解绩效考核在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绩效考核制度指导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并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开展绩效考核时要严格按照绩效考核制度进行,确保绩效考核过程公平公正。同时还需要根据各行业的特点来对内部考核制度进行完善,针对不同的岗位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绩效工Y分配,在实际分配过程中,还需要向关键岗位及一线岗位进行适当倾斜,以此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时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充分调动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内部员工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制定多样的激励机制,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单一的激励手段,采用综合多样的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创造能力。用竞聘制代替选拔制,对竞聘人员的竞聘资格进行严格要求;对人才实行科技创新激励制度,对工作中有新发明、新思路的员工进行奖励;定期举办技能大赛,选拔出技术、技能过硬的人才,发现和选拔一批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优秀人才,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