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师观课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观课报告范文1
近些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一直都在面临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追求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品质,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小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自身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来解决自身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小学生就会真切的感受到学习语文所具有的乐趣,小学语文学习才能够真正成为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顺应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改革,来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进行创新,下面,笔者就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探索。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近些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展[1],充分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并且成为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和优先考虑最为基本的问题之一,兴趣是一个人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教师,因此,快乐教学和愉悦教学是教师们一直在不断深入探讨以及研究的话题。
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中传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那么,小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学好语文知识,并且在情不自禁中取得好成绩,优化导语设计、实施情景教学以及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等等措施都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
在笔者的研究中发现,如果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只顾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那么,小学生会感受到十分痛苦,并且学习效率很低。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变通,把小学知识融入到情节里面,使小学生成为语文教学故事中的主人,这个时候,小学生就会对学习十分感兴趣,同时加深了小学生对于语文教材的探索和理解,进而能够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以及效果。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提升举例频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举例频率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2],小学语文知识并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怎么样才能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到一起,举例子就变得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在举例子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前文学的热点问题,并且要引出其他大的学科内容,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热情,更加能够对小学生所特有的好奇心进行满足。
在小学语文教师举例子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将其和地理以及历史等等知识进行结合,使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增加自身其他学科的知识,再通过其他学科知识来促进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这样不仅仅符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自身的要求,更加能够使小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课程所具有的有用性。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举例子是语文教师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挑选一些具有启发性以及精致的例子,这样才能够做到抛砖引玉,引发学生思维,进而对学生进行启发。
同时,要使小学生能够明白所举例子和知识之间的关系[3],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曾经有这样一个形象化的例子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会提上一袋苹果,给学生一人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学生一开始画得大多不像苹果,直到第三、四次才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只带一支粉笔,让学生打开书,开始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让学生照着画。
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就画得很像苹果,这个例子就像我们当前新旧课堂教学的差异。所以,我们应把社会、生活、大自然引进语文课程,以此来弥补教材的不足,丰富语文课程资源,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从而画出更真实的“苹果”,学到更实在的语文。
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备课
除了要将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并且采取举例子的措施之外,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备好课,做好开展小学语文课堂之前以及小学语文课堂之后的工作。教师实施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进行有效的备课工作,通常情况下,备课都要按照语文教师进行备课课程的标准以及备教材这两个基本环节来实施,每一个课程标准都能够从本质上帮助小学教师对语文教材深广度、教材体系以及教材知识层次进行了解。
语文教师备教材的目标就是要找到语文教材与各个单元、每个知识重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结构体系以及教材编写意图之间存在的关系,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选择一些时事,或者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找一些小学生比较关心和注意的话题,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语文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还必须要课后的作业,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社会实践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语文知识变得十分鲜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些全新的作业形式,如果说通过对学生邻居或者居民小区实施调查,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小学生要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开展辩论赛等等作业,这些作业锻炼了小学生行动、思考、分析以及设计等等方面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观课报告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语文教师;教学改革
Abstract: “The Primary Chinese Curriculum and Its Teaching Theory”is the key course of primary education specialty in higher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course should not only take into accoun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demands for teachers, but also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mbination and the connection of pre-service education and in-service teacher development. As for the discipline aims, we should not only lay a solid foundation of teaching ,but also cultivate the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of students. As for the discipline contents, a complete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cluding main courses, selective courses ,practical activities, research topics and academic activities so as to meet the demands for students’ development. As for teaching method, it should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primary Chinese, and coustrust a teaching mode with reflective practice as the core;as for teaching assessment, it should serve the in-servi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primary Chinese teachers.
Key words:Primary Chines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Chinese teachers; teaching reform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重要的、并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承担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效果,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他们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进程。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依据
在构建与实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一学科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以如下理论与现实两方面的因素为思考基点。
(一)理论依据
1.深入研究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语文学科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变与发展,洞察语文学科课程改革的基本状况与走向,以便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上贴近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并体现出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2.深入思考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所发生的变化,针对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与挑战,构建合理的学科课程体系,以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具有能够胜任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任务并能适应语文课程改革发展方向的教师基本素质。
3.站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长期性的角度上,兼顾职前教育与职后专业发展,将职前教育置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中进行整体考虑,在职前奠基阶段的本科教育过程中,准确把握应使学生获得怎样的知识和技能、奠定怎样的专业发展基础,以便打破原有的终结式培养模式与思路,体现出课程的基础性与发展性,使师范生既能应对现实挑战,又具有发展潜力。
(二)现实依据
1.从课程取向上看,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法课,仍未能走出终结式培养的基本模式。表现为:往往以理想状态下完美型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尤其是教育教学技能方面的素质)为终结性的培养标准,而很显然,这样的培养目标在四年的奠基阶段是不可能达成的。这一课程取向源自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认识上和理解上的不足,其后果是:在不断的技术性模仿与训练中、在严格的理论识记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中,师范生虽然暂时成为了合格的知识传递者甚或教学能手,但从长远来看,后劲往往不足。其原因是,这种急于求成的终结性培养模式导致了那些对于教师发展而言更为重要的东西在过程中的失落,诸如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决策能力、研究能力等。
2.从课程内容上看,现有教学法课,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逻辑性、理论知识的学术性,过于注重规律与原则的教学,从而使课程封闭于固有的理论体系中,走进了枯燥、陈旧、繁琐的、理想层面的象牙之塔,远离了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和丰富的教学实践本身。如此去武装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等同于以整齐划一的方式训练教师的思维与教学行为标准,其结果自然是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实践性知识、创造性、决策力的极其缺乏。尽管他们也许能够遵照相关的原则与规律进行教育教学,但他们所具有的是遵照执行的教学观,是教育教学的执行者而不大可能成为创造者,所进行的语文教学也往往会走上固定僵化之路,鲜有活力。
3.从课程实施上看,现有的教法课,过于强调对学生进行外在的灌输与塑造,漠视了对学生个体内部因素的唤醒与发展,淡化了学习者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感悟和实践环节,而在评价上又过于关注固有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这里隐含着一个错误的认识,即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娴熟掌握必然会带来相应的教育实践,但事实上,教育教学的理论却恰恰产生并发展于教育教学实践本身。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为重传递轻研究,重理论轻实践,重统一要求忽视个性发展;表现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差,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动力未能得到真正唤醒。
基于如上思考,我们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课程从目标到内容上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调整,从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改革与思考,力图充分体现出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创造性、研究性与发展性,以期能更贴近当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现状,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课程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以小学语文学科的课程形态与教学形态为其主要研究内容。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师范生对小学语文科课程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奠定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基础并使其具有较为深厚的发展潜能。具体表述如下。
1.培植师范生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兴趣,会做经师,更为人师;
2.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熟悉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能根据具体的社会环境、学生情况、教育条件等选择、利用、开发相应的课程内容与资源;
3.深刻理解小学语文课程对儿童发展的多元意义,掌握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并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4.充分认识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以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特点,了解并能够辩证分析针对如上教学内容常见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了解小学生学习如上内容时的心理过程并能据此进行合理的学习指导,能够对如上五种教学内容进行独立的教学设计;
5.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常规,具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如独立分析教材的能力、备课编写教案的能力、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与课后反思能力等,具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扎实基本功,如语言表达、三笔字、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
6.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内容及方式,并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评价内容、选择恰当方式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评价,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讨论与评价;
7.明确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的意义,培养师范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使其具有日后在实践中发展的潜能;
8.了解本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状况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内教改的新经验、新观点、新趋势,激发师范生参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愿望。
在上述目标的达成过程中,一方面要培养师范生未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学科理论与技能;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教育理论的熏陶、实践与反思能力的养成以及语文教育研究的尝试等,使其具有运用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探寻和剖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诸多问题的能力和专业发展潜能。
(二)课程内容体系
为达成如上课程目标,我们所构建的学科课程体系由以下内容构成:学科主干课、学科选修课、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与学术活动。这四块内容作为整体的课程体系,贯穿于大学阶段的二至四年级。见下表。
1.学科主干课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旨在使学生全面整体地了解和认识小学语文课程,并具备基本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和教师角色意识。主要内容为:(1)小学语文课程沿革与发展;(2)小学语文课程目标;(3)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与语文教材;(4)识字与写字教学;(5)阅读教学;(6)作文教学;(7)口语交际教学;(8)语文综合性学习;(9)小学语文课程评价;(10)小学语文教师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在学习“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能根据相关理论,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自身特点等进行独立、有创意的教学设计能力,并通过微格训练的形式,强化学生相关的教学实践技能。主要内容:(1)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案例的比较分析;(2)指导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并编写出教案;(3)分组进行微格授课,师生点评,并进行比较与反思。
通过如上两门主干课的学习,可以奠定学生初步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技能,为后续课程和真实情景下的教学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2.学科选修课
“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和解释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内部心理机制及其与课程、教材、教法、学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的改进、学法指导等提供心理学依据。
“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方法”:为培养“研究型”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导引。
“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专题研究,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对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引领学生能更好地识别、理解、把握、处理好小学语文教材,并具有初步的编制语文教材的能力。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对具有代表性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进行讨论与分析,整合并加深学生头脑中相关的理论认识,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识字与写字教学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指导”“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等:均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基础,对不同内容的教学进行深入的、拓展性的专题研究,既关注教育教学的现实本身,又关注当下课程改革及前沿理论的发展,以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对相关内容的教学进行独立思考和准确把握。
通过如上课程的选修,学生至少能在有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多个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拓展,并具有较为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能力。
3.教学实践活动
教育见习:2周,安排在2年级第二学期。主要内容:(1)了解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并写出书面报告;(2)至少听4节语文课并与授课教师交流听课感受;(3)将自己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感受、疑问与思考形成书面报告提交。见习活动要达到如下目的:对语文教育教学形成直接的体验与感受,并产生初步的思考,以为相关理论课程的开设奠定必要的感性基础。
教学模拟实践:集中安排在“语文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学科主干课上,以微格训练的形式为主,旨在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强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规,要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经历一次以上较为成功的模拟实践。这种模拟实践也可根据教学情况在其他课程中进行。
教育实习:8周,安排在4年级第一学期。主要内容:(1)深入了解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整体把握语文教学对小学生产生的影响;(2)与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建立起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意识和专业发展意识;(3)至少听12节语文课,讲8节语文课,并能相互评课和独立进行课后反思;(4)能通过不同方式发现小学生语文学习及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宝贵经验,也能发现其中的不足或困惑,并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或毕业论深入思考和解释。教育实习活动要达到如下目的:为师范生从大学到小学、从受教育者到教育者、从“准教师”到“教师”搭好桥梁、做好衔接,如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整合、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获得、教师角色的转化与确立、真实教育环境中自身内部冲突的发现与解决等。这一过程不仅是理论向实践的回归,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与跨越过程。
“理论知识是从业资格的基础,而专业实践本身是所有知识指向的终极目的。”[1]增加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质量,直接影响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效果,更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和走向。
转贴于 4.语文教学研究与学术活动
小课题研究:主要分布在3—4年级。一方面,鼓励并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将自己所研究的课题提供给学生。我们的宗旨是: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并经历一次研究过程,着眼点不在结果而在于过程的指导和研究意识的激发。
毕业论文撰写:相当部分学生在理论的学习、实践后的反思或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会选择有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方面的题目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学科教师将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全程指导。
学术讲座:贯穿于1—4年级。邀请一线教师或相关教学法专家进行学术讲座,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现实关注,强化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信念,拓展学术视野,培植学习与研究意识。
语文教学研究与学术活动将使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具有充足的发展潜能和发展动力。
以上学科课程体系的四块内容是彼此衔接、相互渗透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它所追求的是:培养以整体形式而存在的、不断生成与发展的未来小学语文教师,他们应当具有良好的语文教学观念、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一定的实践性知识以及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的良好意识与潜能。就此,我们一方面要强基固本、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引领导航、提供持续发展之动力。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前已述及,以往的教法课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并已严重影响了职前教师教育的有效性和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此,我们以理论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创造性、研究性与发展性为基本准则,将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微格训练、实践与研究活动等结合起来,进行了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
(一)密切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并最终指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本身,因此它不能仅存于大学课堂和书本之中,而应建立起与现实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不应仅以固有的、封闭的理论形态而存在,而应在丰富的、动态的语文教学世界中获得解放。
这就要求:第一,从事本门课程教学的教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有较为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并掌握足够量的教学案例,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教学与研究;第二,参与本学科课程教学的不仅要有大学教师,还应有工作在一线、具有丰富的感受与实践经验的小学语文教师;第三,要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了解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现实情况,并对有代表性的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就此,我院师生定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走访“基地校”,深入到课堂和教师备课小组,了解小学生语文学习状态和教师教学情况,我们也常常邀请小学语文教师到我院进行说课、讲课,并进行课后交流。在这些交流中,建立起了一种互动互助的共同发展关系。这样做一方面使我院师生对小学语文教育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教与学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也培植了师范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意,而更为重要的是,它使本门课程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理论的象牙之塔中获得了现实的解放,教与学开始变得更加鲜活生动。我们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本身正是小学教育专业“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课程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摇篮。
(二)强化发展主体的参与性,构建以反思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相应环境下的主体自我发展,职前教育阶段理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发展意识,培养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能力。为此,必须重新认识过去那种“理论必然决定实践”的理想假设,改变以“理论灌输”和“教学技能的机械模仿”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师范生由“被规范、被加工者”发展成为自主性凸显的“主动发展者”。
1.语文教育观念──从灌输、传递走向建构与生成
毋庸置疑,有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基础性知识、理论与观念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是重要的,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问题是,如果这些知识、理论与观念不是“被传递”和“被灌输”的,我们该怎样促成学生的内发性需要,“使其内化成为师范生所认同的教育理念,为其专业行为提供一个理性支点”[2]?我们认识到,教育理论只有真正唤起教育实践主体内心的参与、价值的认同和精神的再生,真正引起其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的深层思考,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而那些直接的告知和给予往往是徒劳的。因此,本学科课程不应是一套原则规律、操作规范的照搬,我们所应关注的是师范生主体内部教育教学观念的建构与生成状况和他们对知识价值的发现过程,而不是知识本身。
我们认为较为合理的做法是:以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直接观察与体验为学习基础,以知识理论的讲授和探究为主线,以案例分析与教学实践(含模拟实践与真实情境中的实践)为主要形式,通过三者的有机结合,促成学生主体语文教育观念的建构与生成。具体说来,就是要打破纯理论、单方面灌输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将演绎法与归纳法相结合,将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辨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行动中的实践反思相结合,广泛采取除自学和必要的教师讲解之外的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如现场观察、案例讨论、教育调查、合作研究、教学实践等,以便创建一种以教育主体的自我建构为中心、多种教育形式交叉互动的教学情境和教育过程,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师范生内隐的语文教学观念的确立,在不断地感悟、学习、实践、反思、修正过程中,促成他们头脑中有关理论知识的整合、认同与建构,实现个体教育知识与观念的统整与提升。
2.语文教学基本技能──强化与更新
语文教学技能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科教育学的有关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也是“高师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3]职前教师教育阶段要切实加强师范生未来工作所必备的教育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为他们步入职业生涯提供必备的专业支持,同时我们也要根据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情况,对这些基本技能进行适当调整与更新。
我们的基本做法是:第一,明确语文教学基本技能的内容。包括: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如朗读、演讲、沟通、文字(含网络)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三笔字等;基本的教学能力,如教材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编写教案能力和教学实施(导入、发问、强化、组织调控、作业编排与辅导)能力等;另外,还要求学生能具有熟练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的能力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第二,制定基本技能训练的质量标准。语文教学基本技能是在四年的职前教育阶段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入学阶段我们就把相应训练内容所应达到的最低标准提供给学生,使其能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根据自身情况择期参加学院组织的达标测试,四年内要完成所有基本技能的达标。第三,建立科学的技能培训机制。教学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学生主体在一定的理论引导下通过自主训练与切身实践而达成的。因此我们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给学生以必要的理论指导并安排相对集中的微格训练。同时,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指导也体现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总之,“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4]而在职前教育阶段,我们应给予必要的加强,以培养出具有扎实的语文教育教学技能的小学语文教师。
3.实践、反思与研究能力──持续发展的动力
教育理论促进教育主体的建构和提升不是直接实现的,而以实践为中介。“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5]而“对教育的理解,只有在丰富的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才能真正获得。”[6]因此,小学教育专业“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要加强实践课程的开发,并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建构与生成,促进职前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并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
我们认为:一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直观体验和认识;二要尽可能多地采取案例教学形式;三要增加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强调反思环节;四要组织各种针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实状况的研究研讨活动。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直观体验和认识,是学习本学科课程的感性基础。因此在学习本学科课程之前,我们安排2—3周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小学,深入课堂,接触小学生和语文教师。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对当前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基本状态有一个全方位的直观了解,另一方面也会促成他们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些初步思考,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自觉并培植起初步的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意。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的分析与讨论,缩短了理论教学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距离,而且,伴随着一个个鲜活案例中所隐含理论与基本原理的被揭示,学生头脑中有关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也进行着不断地重构与生成。不仅如此,它还能增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增进解决小学语文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品质。
以微格训练为主要形式的模拟教学实践,要求师范生能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独立分析,并根据相应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在模拟实践过程中还要体现出相应的教学理念,并接受师生的质询与评价。这是对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过程,也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
真实情境中的教学实践是学生语文教育观念的全面展现过程,同时也是教育教学观念的进一步整合与修正过程。至关重要的是,要切实加强指导过程,强调时效性,以使学生通过这一过程能基本建构起职前阶段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并进一步丰富实践性知识。
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状为大背景的各种研究与讨论,贯穿于职前教育阶段始终,但集中安排在三、四年级。这种反思与研究是基于实践基础上进行的,一般以小组形式在学科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的则与学生自己的毕业论文结合起来进行。这个环节能较好地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研究经验。
以上几个环节构成了本学科课程的“实践—反思—研究”系统,这一系统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拓展、改造、提炼和唤醒着师范生原有的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实践性知识和新的教育思维方式,实现着教育主体的建构与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所关注的是:第一,实践性知识的建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开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也许比灌输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以及模仿教学技艺更重要。”[7]而实践性知识只有通过实践这一环节才能得以建构,诸如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信念、教育教学中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教学过程中的情景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等。第二,反思与研究能力的加强。我们认识到,教师发展的动力不在于学会怎样去运用新的理论知识,而在于从经验中学习和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的能力。这是由小学语文教育的复杂性、审美性和创造性所决定的。而只有对教学实践本身的行动研究才是创造与发展的源泉,它也就成了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基础和成为一名创造性教师的必要条件。
4.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封闭、独立走向自主、开放、合作
我们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能仅仅靠“外塑”的形式去达成,而“要从一种外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的‘灌输’或‘训练’转变为一种内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的‘发展’。”[8]这就要求本学科方向课程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环境,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学习内容由封闭变开放,学习形式由独自状态转变为更多的合作形式。这种自主、开放、合作的学习形式其益处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意识;可以养成基于不同背景的思考与研究能力;可以培植学生的怀疑精神与创新能力。而这正是教师职后进一步发展所应必备的基础。
(三)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使评价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教学评价是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往本学科的课程评价在内容上重在考查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程知识和教学理论的掌握情况,在评价的方法上以书面闭卷考试为主,而评价主体又较为单一。这种关注了终结性而忽视了过程性、关注了现实性而忽视了发展性、关注了内容的固定性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情意与创造性的评价方法,很显然不利于职前和职后教师的专业发展。
对此,我们认为:第一,在评价内容上,既要评价学生对有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的掌握情况,更要加强对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同时,要把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兴趣和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以及完成各种学习、实践任务的质量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第二,评价形式与评价主体多样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定期考试与平时考查相结合,书面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查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而对学生作出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使评价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李·S·舒尔曼.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王幼真,刘捷,编译.比较教育研究,1999,(3):36—40.
[2]阮成武.小学教师养成方式变革与初等教育学课程使命[J].课程·教材·教法,2002,(2):65—68.
[3]罗雅萍.关于高师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5):49—53.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8.
[5]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教育研究,2001,(11):45—48.
[6]宁虹.重新理解教育──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1,(11):49—52.
小学语文教师观课报告范文3
教育实习调查研究报告篇【一】
人生总有许多的第一次,而初为人师,对于师范生的我而言却是件极具挑战、颇具诱惑的事情。2014年10月11日,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和队友来到榆中二中,开始了一个多月的教育实习,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让我体验到太阳底下最光荣事业的崇高和艰辛。在实习学校有关领导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时刻牢记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的校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在整个实习阶段,我从一个只会纸上谈教的大学生到一个能在课堂上讲课自如的准老师;从一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到一个对平行班有一定处理能力的班主任,这一切无不见证着我所付出的每一分耕耘所得到的收获。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我的实习进行总结。
一、进驻学校,统筹规划,全面做好前期工作
我们于10月11日上午到达实习学校――xx二中,之前兴奋的心情被眼前面临的情况冲刷得一干二净:我们15个男生两个房间一个房间10个男生另外一个房间5个,设备简陋,房间内苍蝇相当多。女生18个人住一个房间,男生相对还好一点。就是摆在我们这些养尊处优的大学生面前的第一个考验,我们及时清醒的认识到面前的困难,排除沮丧的心情,齐心协力的安置行李,布置房间,找来生活用品,很快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安顿下来。刚安顿好,负责实习事宜的老师和学校领导就召集我们开会,在会上校长对我们的实习做了安排,介绍了学校的一些基本的情况,还向我们提出了学校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希望我们这次实习能顺利完成,每个实习老师都能学到本领,要求我们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言必行,行必果,身正为范。这为我们的实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提供了保障。晚上我们实习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会议,落实了队规队纪,各项实习工作的安排和实习期间该注意的事项。有了这一切的统筹安排,我的实习才能进行的这么顺利。
二、名师指导,虚心学习,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实习的开展,我们分为两个阶段:实习的第一周为见习阶段,在这个星期里,我全面熟悉初一数学教材,认真听指导老师的每一堂课,做好听课纪录,课后与老师探讨,虚心求教,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过程。学习如何备课、备学生,如何更好地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落实考纲考点的要求相结合。第二阶段是上课,我的指导老师是具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并且带的是四个理科班,所以她给我上的课不是很多,而且给我安排的课时间间隔比较长,这就使得我有充分的时间细心琢磨教材、详细写教案、做课件,每一样都是改了又改,直到自己认为能教好的符合班级情况为止,这样才交给指导老师审批,在指导老师的批改和建议下再做修改,并且在上课前进行试讲。我的每一节课指导老师和另外一个数学都坚持听课,在课后细心帮我评课,针对我课堂上出现的缺点提出宝贵意见,并且肯定了我的一些可取之处,让我倍受鼓舞,在课后努力改正,提高教学水平,以确保在下一次的教学中不出现同样的错误,在这样的努力下,我在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老师的赞赏和学生成绩的提高是对我的教学水平充分的肯定。
认真负责,勤恳踏实,为人师表,积极开展班主任工作。做班主任是辛苦的,而当普通班的班主任则是更辛苦的,当我第一次到班上带早读的时候就更深刻的体验到这一点。 学生素质普遍较低,个给管理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所以一开始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要投入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我的工作做好,辅助班主任将班级带好。每天有三个主要任务:一是看早读,每天早上7:00到教室督促他们打扫卫生,检查仪容仪表,督促他们认真早读。二是在上课时间进行巡堂,检查上课情况,如有上课不认真听讲者,下课及时找他谈话,提出警告。三是午自习,我要到班上看班,辅导个别学生,给个别学生作思想工作。我在一开始我就抓紧了解班级情况,管理整理他们的档案和成长经历,很快的熟悉了学生的状况和家庭情况,这给我的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我做到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不喊苦不喊累,尽责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带领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经过不懈的努力,班级整体情况有了改善,我与学生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到他们的信任,成为他们诉说心事的对象,我也诚恳地倾听他们的倾诉并开导他们。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学会了制定班级的班规纪律,学会了如何调动班干部,学会了维持班级纪律,学会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学会写班主任工作计划,学会怎样开好主题班会,学会..,这一切都是我班主任工作实习进步的真实写照。互相关心,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做好实习队的工作。
在实习期间,除了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我在实习队里也尽力尽责,与队友团结合作完成该完成的任务;与队友相互帮忙,相互听课,互相借鉴经验,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这一方面巩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给我的实习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我从不同的队友身上学到了很多,如不同的教学风格,班主任工作技巧等等。虽说我们的实习已近尾声,但我对教学的追求和努力将一如既往,我对学生的关爱也将永不消减,作为准老师的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努力、不断成长,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育实习调查研究报告篇【二】
一、调查概况:
2011年3月13日至4月22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琼海市新田小学度过了我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学校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以我实习的四年级语文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我的指导老师丹老师、四年级班主任李杏老师。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四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方面还是习惯使用地方语言教学。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在教学方法方面,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
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四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四年级,学生都在十一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四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据了解,在现今中学,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小学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小学语文教师观课报告范文4
【关键词】教育科研 课题研究 教学研究
教师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实践、不断研究才能做好的工作,教师除了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知识,掌握教学技能外,还要在实践过程中研究教学、改进工作、完善自我。“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现时小学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教育研究应成为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推动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教师的能力可以分为从教基本能力和促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科研能力。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优劣是小学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速度快慢的晴雨表,小学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薄弱点”是教师科研能力不足。若不突破此瓶颈,小学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含金量”将遭到质疑。
我校语文组教师通过对保定25个县及市区乡校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从语文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与科研经历、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与自我评价、语文教师的科研活动形式与科研方法、语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困惑与需求等方面入手,分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现状、影响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起步与发展的原因,从中找到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对策,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保定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现状分析
1.对教育科研认识上存在误区。虽然当前对于小学教师能否参与教育科研这一问题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一部分小学教师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教育科研是大学、研究所、专家学者的事,小学教师无须也无法开展教育科研的观点仍有一定的市场;有些教师认为自身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无须开展科研也能搞好教学。
2.教育科研理论素质不高,缺乏研究能力。缺乏研究能力的内在因素主要有:学校财政支持、资料占有程度、科研方法掌握程度、科研经验、科研时间。
二、解决对策
从培训者的角度看,农村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培训需求有所不同,各项培训计划从农村教师专业能力水平和培训需求的实际出发,避免“一刀切”。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普及与提高培训、应急培训、专题培训等培训形式,分层要求,按需施训,以满足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
作为培育机构,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本着以点带面、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原则,利用继续教育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培训等时机,制定专题,普及科研知识。首先,为学员精心准备培训资料和培训教材。在资料和教材的准备上,既考虑到了培训的总体目标,又特别注意到科研能力与方法方面的教材优先充分提供。在课程的开设上,还聘请著名专家学者,为学员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使学员开阔视野,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同时聘请教育方法论专家,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使学员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知识。另外专家授课时还言传身教,讲述自己教学研究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自己在平时思考到的科研课题供学员参考。
教师进修学校指导农村小学教师通过教学自我反思,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客体来考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调节。一个教师一旦具备了这种对语文教学问题的敏感性和批判性,就具备了一种自我监控能力,能及时调控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中,进行教学案例的撰写是一种很好的反思方式,它不仅可以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吸取教训,还可以锻炼学员思考教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这是教学研究的开始。教学反思还可以通过学员的教学观摩课展开。一节观摩课上完后,及时组织学员进行研讨,对教学中的成败得失进行客观的总结讨论。这对学员的进步会很有好处,同时还能把一些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碰撞出问题研究的火花。还可以通过指导学员写教后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反思。一个教师应养成写教后记的好习惯,这不仅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好处,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积累资料,为以后的教育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学会教育科研方法使学员逐步掌握各种教育科研方法。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做课题的实践中由易到难逐步完成。通过开题报告的撰写,查找大量资料,学会文献查找法;通过教学案例的撰写,反思教学行为,学会行动研究法;通过对课题研究现状及有关教学情况的调查,学会调查法;通过教育试验的具体开展,学会实验研究法。而在运用这些方法的同时,学会比较研究的方法,使学员的研究水平逐步从直觉观察水平提升到探索原因水平,再提升到迁移推广水平,最后达到理论研究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观课报告范文5
【关键词】 教例研究;中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教例
【中图分类号】G6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01
一、关于教例研究
教例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真实事例,也称案例。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1]。研究,已经成为我们文明的一种普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受到它的影响。[2]教例研究,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教师进行学习、研究,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有效的方式。教例研究过程本身是反思、认同、获得意义,从而达到内心世界改变的过程,其思考的深刻性、性感的丰富性、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强烈冲击性,是传统所难以达到的。[3]本文主要从中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的特征,剖析中小学语文教例研究在教研活动中应用的价值和实践。
二、教例研究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
教例具有创设情境,提供信息,隐含问题,引发思考,揭示规律的作用。[4]教学案例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
(1)增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进行教学反思,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把自己的教学一览无余地再现,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的分析,这样有利于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2)加强教师的教学理论学习
撰写教学案例,要把教例分析透彻,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理论支撑。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例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同时,百闻不如一见,教师通过撰写活生生的教例学到的教学理论,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条,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教师内化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帮助教师总结教改经验
教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4)促进教师交流研讨
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与撰写论文相比,教例研究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形成教学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固然是教学研究;撰写教例,也是进行教学研究。关于某个专题研究的教例,不仅本身是教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是撰写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这类素材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6)提高教师的能力
首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师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时,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通过教学案例深入分析研究,提高教学效益;其次可以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教师要从日常纷繁的教学事例中发现典型,撰写教例,能够促使教师注意观察教学现象,发现教学问题,持之以恒,就会养成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的能力;再次提高思维能力。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养成凡事用脑筋好好想一想的良好习惯,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最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从教学案例的线索引申开去,思考教学案例反映的教学现象,就有可能产生一些深刻的认识,独到的见解,从而产生某些创新。
三、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教例研究的应用
我们按“教学实践探究问题教学反思撰写教研报告”四个步骤进行教研活动的教学案例研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教学实践。每学期每位语文教师选择一次课作为公开课,语文组所有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并进行记录。同年级的语文老师选择同一课题,在同一周的周一到周四进行。同时同课题教师在备课时不可相互讨论,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也利于教师个人教学问题的发现。
第二步:教研探究。确定周五为教研日,由教研组长组织语文组教师每周五进行教研。以每周进行的公开课作为教学案例进行探究。同一课题的教师先阐述教案的设计意图及具体实施情况,并指出在具体理论设计与实践过程中的差异。语文组的教师依次对同课题教师的公开课进行评述,指出其优缺点,教师之间通过相互评述讨论,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第三步:教学反思。(1)教研会后,执教者要对本次的研讨作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他教师的建议作一个书面总结(2)开展网络评课。将上课录像、教研组评课记录、教学反思等材料组成的教学研究案例放到教研组网页上,让全校的教师及学生家长参与评述。
第四步:撰写教研报告。由执教者综合教研会上的资料及网络上的评述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撰写教研报告,并交由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将每份教研报告整理成册,作为宝贵的学习资料,供教师们学习交流,指导下一步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4]方亮辉、赵培敏编著.小学语文教例研究.[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2):3-6
小学语文教师观课报告范文6
关键词:传承;民族文化;语文素养;文化修养
从《一家长质疑大学语文教育》及《错字连篇•语文教育为之蒙羞》两篇文章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令人忧虑。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没有解决好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问题,企望在大学阶段补课,其效果是事倍功半的。
一、语文素养是基础素养
作为母语及国文,学生最起码要写一手好字,会写文章,能够鉴赏,能够清晰地表达。南京某高校日前对2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希望了解用人单位最需要毕业生具备哪些素质,并列举了三四十种能力备选。结果大出所料,这20家单位最看重的并非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而是毕业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恰恰是语文课所能给予学生的。专家们认为,尽管是一所高校的调查,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用人单位乃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二、语文教学是民族文化传承之源
语文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语文教材其实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和根基的。我们的汉字,历经几千年不衰。它何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优势是明显的:汉字组词能力强,能跟上时代和语言的变化;汉字信息量大字形与字音相辅,使每个汉字都携带着大量的信息和情感;汉字富于联想,如日月为明,大小为尖,人言为信,就很有代表性;汉字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走遍天涯海角也能亲如一家等等。
三、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一)传统的“三中心”体系。
传统教学理论的体系,其核心是“三中心”,即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这种“三中心”的教学理论体系,对中国的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一些问题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的资源要开发拓展,教科书的局限性;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贯彻、执行新的课程理念时,要提倡辩证思维。
(二)关于语文教师的选择。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更是教学改革的承担者。因此选择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小学语文教育与其他科目不同,最重要有三点:第一,培养人最基本、最常用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的载体;第三,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基于此,我们的教师,不能只注重学历、普通话等条件,更要注重教师的中华文化修养和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师会影响成千上万的孩子.决不能忽视。
(三)关于语文修养的训练。
多年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比如。熟读精思、质疑问难、整体阅读、整体感悟、诵读品味、以读代讲、背诵积累、边读边想等。在积极实践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应把目标由知识、能力到修养的整体观。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没有让学生概括中心思想,而是组织了“人物评论会”。评论会上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喜欢蔺相如,因为他顾全大局,很爱国;有的学生说喜欢廉颇,因为他知错就改,很可敬;有的说喜欢赵王,因为他知人善用在热烈的氛围中.学生不但准确地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还给了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充分张扬个性的机会;不仅锻炼了思维,而且深刻把握了历史人物:更重要的是在思索中,作到了情感的迁移。语文修养是渗到骨髓中的东西,偏离语文修养去搞改革,无疑是逐本求末的。
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树立的理念
(一)由知识、能力到语文素养。
如今,我们在语文教学上沿袭的一直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即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因此,形成了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提问为主要手段,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使原本灵动、生动、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仅考虑认知目标的实现是不够的,还应包括情感体验、思维发展、文化品味、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目标的共同实现。
(二)由灌输知识到知识的建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是对教师课堂灌输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从学习理论上讲,分为三个主要派别,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行为主义是学生对老师的全面模仿,一般在形体的训练上。认知主义是教师对学生全面灌输,就是我们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是个体学习转化为小组学习,在讨论中。通过激发思考,形成新的理解和知识。我们的教学方法。要将其结合起来。由于学生的个性、爱好、能力、潜力以及经验世界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摄取的信息和选择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性,导致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的多元化。所以,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必然是自主建构和个性化的过程。所以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倡导语文学习有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