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课德育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课德育总结范文1
关键词:微课;中职;德育课;应用
当前互联网逐渐普及,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应用,教育事业同样应用着网络技术。微课是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产物,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对于中职德育课而言,微课同样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改善传统枯燥、单调的德育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以及方法逐步多样化,优化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水平。
一、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应用的意义
现阶段,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方法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德育教学无法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面对这种教学情况,就必须要找到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改善德育教学效果。微课教学满足当前中职德育教学的现状,与时展相适应。
首先,中职德育教学的相关指导纲要指出中职德育教学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立德树人,教学要满足时展需要,提高德育教学的针对性,使德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实现高效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
其次,能够提高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要实现良好的德育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让学生对德育课程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制定科学的微课件,充分展现出德育教材中的艺术以及意境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不同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让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学习。
最后,相比于专业性的课堂教学,中职德育教学是比较枯燥的,德育课程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是教学中缺乏实践性,忽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并不高。微课可以通过图像、文字、视频等方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使中职德育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活跃。
二、中职德育课中微课应用的策略
当前,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因此德育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在中德育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能够使以上的问题得到妥善的处理和解决。
1.预习教学中应用微课
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德育知识,预习是第一环节,要学习知识,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和整理,将其制作成微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传播,让学生观看视频,对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比如在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等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制作微课预习视频,简要介绍相关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这些方法,在课堂教学前,学生就能够对课程的构成以及重点知识进行了解,能够全面的指导学生掌握知识。
2.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中职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学习习惯,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等也是不同的,依据当前教育的实际需要,教师教学时需要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转变单一的讲解方法。但是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是无法顺利实现这一目标的,将微课应用德育课堂中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问题。微课教学与新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多媒体设备制作图像、文字以及视频等知识,让学生对德育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顺利实现德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团结互助相关问题时,就可以利用春晚小品《扶不扶》进行微课件的制作,小品的娱乐性比较强,在微课播放过程中,通过有趣的小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观看小品,教师向学生提问,如果陌生的路人需要帮助,大家应该怎么做?到底是扶还是不扶,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通过学生的讨论明确观点,最后学生们认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是一定要扶的,但是扶的过程中要有技巧,要保护好自己,并且积极寻求周围路人的帮助,营造出团结互助的氛围。这种教学情境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实现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3.课后复习中应用微课
课后复习就是对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加深对德育知识的认识与掌握。复习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学生自主进行。开始讲课之前,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德育知识进行复习,可以通过提问进行,也可以通过总结知识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唤起学生的记忆,不仅能够让学生复习知识,也能够为接下来的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十的中国梦,新课开始前,教师要让学生对十的时间、重点内容以及中国梦的相关精神进行回忆总结,使其与知识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
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自主复习,通过微课视频的方法总结重点知识,让学生能够随时学习知识,从而使教学效果得以巩固。微课教学能够节省教学时间,环节教学压力,提高学生的德育学习水平。
三、结束语
中职德育课其实是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都比较强的课堂,使用微课开展德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微课教学是一种信息化的手段,德育课堂中利用微课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任务,进一步普及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使传统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更好地促进德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微课在中职德育课网络教学的应用初探[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02:76-77+80.
[2]邹海滨.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与反思[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05:14-16.
网课德育总结范文2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丰富工作内涵、优化工作方法,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为重点,以中小学德育课堂为主渠道,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保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努力打造有效德育、特色德育,保障全县德育高效推进。
三、主要工作
(一)贯穿“一条主线”,提高道德素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深刻领会其内涵,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结合实际,挖掘资源,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重点推进清明“网上祭英烈”、六一“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七一“童心向党”、十一“向国旗敬礼”四项集中活动。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建立“两项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1、建立德育教学一体化机制。面向全体教师培植德育管理理念和育人智慧,切实增强全员育人意识,全体教师形成合力落实育人过程。发挥班主任的引领辐射作用,探索推进集体备班制度、班科联席制度,强化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育人责任,让全体教职工人人有德育任务,让德育任务内化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让德育工作真正关注到学生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2、探索德育管理精细化机制。德育即管理,管理在精细。特别是在学校德育管理过程中,我们一是要严格遵循“尊重主体、改良土壤、夯实阵地、优化过程、养成习惯”的德育规律,要积极创新德育精细管理模式,坚持结果与过程并重的原则,使德育活动项目化、项目流程数量化,不断细化德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优化和关注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在循序渐进中去内化和提升。
(三)突出“三个重点”,打造德育特色
1、强化习惯养成教育。必须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XX市未成年人基本礼仪规范(试行)》即六礼三仪为标准,坚持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抓好规范教育,持之以恒,逐步落实,要把着重点放在礼仪习惯、安全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上。一是要以学习落实《守则》、《规范》和“六礼三仪”为重点,加强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二是各学校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相关规定,并切实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特别要加强学生的课间管理、就寝管理和出勤管理,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进一步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使之成为我们教学质量提升的新举措。
2、扎实推进法治教育。开展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交通安全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自我保护意识。要围绕预防未成年人自身犯罪和预防未成年人自身被害这一基本目标,各地各校要建立健全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完善行为偏差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心理障碍学生、单亲家庭子女、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帮扶制度,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实施个性化的人文关怀,落实“一对一”帮扶。开发法治教育课程,全面开展“法纪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等活动,主动增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召开学生违纪违法预警工作座谈会,研究构建学生管理的预警机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不良行为发生,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3、夯实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建设、课程建设、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育目标,纳入课程计划,开设课,做好教案并上好课。二是城区中小学、乡镇中心学校都必须设立真正的心理咨询室,有专职心育教师。学校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学生个人和团体提供咨询、辅导服务,做好心理调节,解除心理障碍,有辅导记录。三是加强对心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实现持证上岗。
(四)强化“四项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认真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者及班主任专题培训,提高班主任的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二是指导班主任精心设计班会课,自觉实践班会课,积极改进班会课,大力提升班会课,不断丰富德育工作途径,增强育人效果。启动制度性的德育研讨和交流活动,各中小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鼓励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提高德育科研水平。三是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形成“人人争当班主任,年年争当优秀班主任”的良好氛围。
2、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各校要认真总结常德学习经验,对比借鉴,认真开展工作自查,科学确立文化主题,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工作。一是积极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中小学每年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加强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建设。二是美化校园育人环境,加强校园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校报校刊、警示语等德育文化阵地建设,开展优秀影视剧作品和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三是切实开展好班级美化、净化活动,加强班级文化提升,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我局将在全县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示范学校评选活动,教育局将组织专家,对推荐上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进行评估验收。全县拟评出一批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示范学校,落实以奖代补,进行表彰奖励。本次活动以后,各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示范学校评选活动作为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措施,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
3、 加强德育阵地建设。各学校一是要切实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主题班队会,充分利用好校园广播站、宣传栏、团队活动室等阵地,坚持德育活动周安排、月小结,形成基本德育规范。二是要在假期、周末、节日、纪念日,充分利用我县革命烈士纪念碑、雷公仙、网岭60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山书院、罗家坪、学校少年宫、酒埠江地质公园等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拓宽校外警示教育、科普教育、体验教育渠道。三是家长学校为龙头,以家长会、XX县教育网、校讯通、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和家长开放日为平台,广泛传播科学育子理念,转变家长观念,主动和学生家长加强沟通与合作,整合教育力量,整合教育资源,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
4、加强德育课程建设。课程育德是落实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面育人的关键。在开展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各学校要按照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充分挖掘学校独特的德育资源优势,建立学校三级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要结合各自特点,重点在任何推进学校养成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国防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努力探索开发利用德育校本课程,要把校本课程作为德育创新的载体,积极开展德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工程。为参加全市中小学“德育百优课程”评选活动早做准备。
四、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制定2015年度德育工作计划;
2、召开德育主任例会,部署新学期德育工作。
三月份
1、开学第一课;
2、全县“学雷锋见行动、好习惯伴一生”主题活动月;
3、全县“养成教育”宣传月,各学校制定实施方案。
四月份
1、清明“网上祭英烈”活动;
2、省市县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学生评选表彰;
3、各学校养成教育全面启动。
五月份
1、“五四”青年节活动,各学校举行入队、入团仪式;
2、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教育活动;
3、全县各学校养成教育督查;
4、全县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竞赛
六月份
1、庆“六一”活动;
2、开展“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活动;
七、八月份
1、七一“童心向党”活动
2、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3、心理咨询师、少年宫辅导员、班主任培训。
九月份
1、开学第一课:新生入学教育;
2、“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
3、全市中小学“德育百优课程”评选活动;
十月份
1、十一“向国旗敬礼”活动;
2、全县养成教育督查;
十一月份
1、法治教育月活动
2、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评选活动
十二月份
1、养成教育专项考查验收、总结、表彰、授牌;
2、全县德育工作现场会;
网课德育总结范文3
关键词:微课;中职;德育;运用
一、“德育微课”的定义及特征
“德育微课”主要是以“微课”的形式为基础,但承载的内容则是关乎学生道德素养和人生价值观成长的德育元素。它围绕某个德育主题,通过情境陈述、诠释分析、点评反思等手段,把德育主题中的教育观点正确地归纳并展现出来,供学生学习与思考。其特征:(一)教学时间短。一般微课程的持续时间在都不超过十分钟,有利于学习者保持注意力和知识建构。(二)教学内容微型化。微课程主题更加突出,直接聚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三)使用灵活。微课程主要由微视频组成,体积较小,非常适合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观看使用,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并能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支持服务。(四)资源组成构成的情景化。以微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包整合了课件素材、习题反思、点评反馈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有利于促进学习者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德育微课”的优势
(一)易操作、易传播。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将德育知识进行碎片化、情境化、可视听化处理,学生既可以在家中观看,也可以在校园里集体学习,只要通过视频、网络等数字化载体都可以进行观看学习,十分便捷。(二)短、篇幅小,符合学生观看学习的特点。精短的“德育微课”能在很短内完成情境展示,让学生高效率地接收教育资讯。“德育微课”是通过精心剪辑设计而成的德育视频,能很好地适应广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三)丰富,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此背景下,凡是有利于学生提升品质和正确引导价值观的人物事件都可以成为“德育微课”的重要题材,并且贴近学生的现实世界,更能够引起思想启示和共鸣。(四)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听不同的人讲述道理是“德育微课”的重要特点,也说明了德育不仅仅在学校课堂,也在社会各个阶层;不仅仅存在于大是大非的大道理中,也存在于生活的细微处。
三、微课程的设计
(一)内容设计――知识点的微型化处理。一是内容选择上应主题鲜明,不追求内容的系统化覆盖,而是依据“微目标”的标准和最小粒度原则,选择短小精悍且自包含的知识点材料。每一组块的微视频都能够独立承担单一、完整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点能够、但不必需与其相邻近的知识点松散组合。二是教学内容的微型化处理。内容分割上,尽量将课程分割成微小的知识点,或者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单一而且有实际意义的主题,以便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具体实践上可以采用微内容结构脚本进行知识点的切割处理:将传统教学中一个整体的教学内容分割成“主题~话题一学习对象”三个部分,最终的视频设计与制作将落在学习对象模块上。
(二)可用性设计――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境感染力。在微课程的设计、制作以及的过程中,应始终重视用户体验,把学习者需要放在首位。在微课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思考“更好地获取学习者的注意力,创设自由快乐的学习体验”,让短短几分钟的微课程带有艺术气质的美感或闪现智慧火花的幽默;让微课程中的小故事和小策略能够设计的更为巧妙深刻:能够科学合理的实现最小粒度原则控制学习任务负载:能够更好地实现声画匹配、噪音控制、镜头转接以及流畅播放等。
(三)模块设计。“德育微课”在制作模块上应该具备四个步骤:1.情境创设。就是德育微课主题涉及范围,该模块中要点明微课的德育元素的重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主题的引入部分。2.主题呈现。微课所涉及的典型案例或者主讲人对情境完整的叙述,是整个微课的核心内容,也是主题展现的重要承载体。3.分析点评。主讲人对该微课情境的理解,并从德育角度的解读分析。4.启迪引导。总结微课体现的核心价值观点,并结合联系学生群体和实际背景,给学生以启迪和指导。
四、德育微课的运用
(一)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我们将难点问题制作成相应的微课,放在网上,学生就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在课前、课后通过学习微课视频,遇到特别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还可以重复或暂停播放微课,就能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相应的技能,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整体提高教学效果。
(二)用微课促进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微课短小精悍、画面精美,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能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它以视频的方式实施培训和学习,可以变教师被动接受培训内容为主动创作培训内容,能直观地让学习者了解教育思想与教学技能,便于教师借鉴和模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更新观念,改进教学行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三)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随着微课程特别是校本微课程的大量建设,微型教学视频可以经过标签化处理组成一个巨大的视频资源库。学习者能够获得不同学科的、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为网络时代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微课程既可以作为开展正式课堂教学的支架,也可以供学习者课后随时复习,进行查漏补缺,强化巩固。
(四)微课能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开展全体教师自主开发微课视频,推进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加快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通过大力推进微课教学,将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考评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可以加快学校信息化队伍的建设。通过推行微课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完善学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支持平台、校园网络环境、及存储中介、学习平台及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从而推进学校信息化系统建设。
(五)德育微课运用的几点建议。第一,微课不是全堂课的浓缩,它应该是在充分分析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突出重点或突破难点为目的。第二,中职德育微课应该注重课前预习新知、课上内化提升,而不是把微课制作好了只在课堂上放一遍,让学生自己观看。微课不是教师讲授的替代品,更不是一次性使用完就"深藏闺中"的"小家碧玉"。第三,微课的的内容应该大于形式,制作微课要先考虑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接受,是否接近教材,而不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制作花哨的形式上。
【参考文献】
[1]万国军.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小学电教(下),2013(05)
[2]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
网课德育总结范文4
关键词:中职,德育,案例,基本原则
当下,多数学生对德育课的理解往往是传统说教、死板无趣,这一现状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德育课认识的偏差,尚未意识到德育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这种普遍逆反心理的存在也影响着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改变学生对德育课的认知,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是广大德育工作者、特别是德育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
对此,我们认为,应从教学内容入手,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与学生共鸣,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在课程内容一定的前提下,教师对教学案例的选取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可选在此处破题。在选取德育课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应主要依据以下基本原则。
1.与时俱进,内容不断更新
德育课与其它基础课程相较,更具有时代性的特征。由于教材的出版和更新有一定的周期,教材案例与实际生活脱节的现象在所难免。这时,教师若仍沿用教材上提供的案例,就可能出现与社会生活、学生思想实际背离的情况,再加上学生对德育课原本就有的抵触情绪,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德育课教学案例选取的过程中,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德育案例,以贴近当下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
2.控制半径,时间空间接近
德育课教学案例选取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案例发生的时效性和空间性原则,发生时间越接近当下,地点越接近本地,学生对此案例的兴趣度越高,教学效果会越好。
时效性原则即选取时间轴上距离当下越近的案例故事,其效果越好。中职院校学生对历史的认知相对浅薄,对古代或近代历史人物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而时间上离己身越近的人物或事件则会越熟悉,当然这也得益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娱乐节目的丰富化、多元化。
空间性原则即选取在空间半径上距离教育对象越接近的案例越好。即使是教学对象十分熟悉的外国人物的案例仍远不及本土化的故事更贴近教学对象,教育对象甚至会因为自己身边、自己国家就拥有可以与国外人物相“抗衡”的优秀代表而倍感自豪。
3.关注热点,结合学生兴趣
此处所指的热点可以是新闻时事热点,也可以是案例选取时社会大众关注较多的社会热点。当然德育案例应特别针对德育课教学对象的兴趣点来选取社会热点,很多成年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未必是当下中职院校学生感兴趣的,如教师课堂上讲授成功和挫折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选取时下深受青少年追捧的 “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电视节目中参赛选手的成长故事做案例。“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是青年人成就梦想的舞台,也承载了观看此节目的人们对实现梦想的渴望,因此,在教师讲述这一案例时,教学对象会立刻兴奋起来,话题感十足。
4.年龄相仿,人生经历相似
德育课教学案例所涉及人物的年龄段和人生经历越接近教学对象越好。教学对象会对这类人物倍感亲切,甚至对案例人物的故事感同身受,从而引起教育对象的情感共鸣,更容易进行同类或相似对比,更容易从案例中受到启发。例如,在如何使教学对象了解职校,对自己充满信心的问题上,可以选取王洪军、苗俭等职校生通过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取得职业生涯成就的案例,因为他们在校学习时,年龄段与我们的教育对象相同,也有相同的职校生活经历,这样的案例说服力更大。
5.见微知著,从细小处着眼
德育课程包含着许多学生认为的“大道理”,在讲授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如果一味从理论高度阐述或选取英雄事迹来做案例讲解,其效果未必理想。而如果从生活小事或教学对象的个人微小行为引申出“大道理”,则更能够使学生从情义上接受进而内化为个人思想上的认同,最终通过外在行为的一致性体现出来。例如,在讲爱国主义时,选取、等英雄人物舍生忘死的事迹,其效果可能不及选取汶川地震时万人齐聚天安门默哀呐喊爱国的案例。在这里,虽然英雄人物是伟大的,他们的事迹是惊天动地的,但同时他们离我们的生活实际太遥远了,令普通人望尘莫及。这时,选取切入点小,起点低的案例,反而能使教学对象体悟到即便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能实践“大道理”。
6.导向正确,信息传递准确
选取的案例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对案例进行再加工以符合实际教学需要是必须的,在案例再加工的过程中,应注意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如案例论述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应保持一致,案例的内容应该与事实一致,避免数据或其他方面的错误等。整个案例在论述的过程中应注意价值导向的正面性,特别在运用反面案例时,更要给予全面的评价并注意阐述其正面意义。例如,在讲授拒绝沉迷网络世界时,可以介绍一些学生因沉迷于网络导致猝死的案例,在案例的介绍过程中,对事件人物及事件过程的介绍应准确,从中得出结论,沉迷网络十分有害,但同时应传递一个信息,即网络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问题不在于网络是好是坏,网络是中性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网络的作用,不能因为网络存在危害就一味排斥,只要在运用网络的时候把握好“度”,凡事不可“过度”即可。
7.图文并茂,呈现手段多样
“酒好也怕巷子深”,好的案例若要达到好的效果,也需要注重其呈现方式。单纯的口头介绍一般较为枯燥,如果采用图片或简短视频等方式呈现案例,其效果往往比较理想,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对图片或视频进行一定的编排,其效果会更好。例如:讲授知识点爱国主义时若涉及到问题,单纯口头讲述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图片展示更加直观,会立刻吸引学生眼球。
8.总结启示,画龙还需点睛
网课德育总结范文5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班会;主题实践活动;设计
目前的主题班会有几种不良倾向:1.以灌输为主,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以学校说教为主,缺乏德育实践。表现在教师是演讲者,学生是听众;往往只是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2.学生自编自演相声、小品、诗朗诵、舞蹈为主。3.为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完全将主题班会交给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在班会课上读一读、说一说,缺乏指导、提升。 这些类型的主题班会有一些弊病:一是学生缺乏实践活动,没有直接参与探究,没有深入体验,没有自己真实的体会,仅仅是靠听一些道理,显得枯燥无味,没有说服力;另一方面,有时过多的、机械的节目表演,太过形式,花时间效果不大。
而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理念的主题班会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它最大的特点是不以系统的德育知识的灌输为基础,而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直接体验为形式。把主题实践活动引入主题班会,创新主题班会的形式,这有利于防止传统主题班会不良倾向和弊病,提升班级德育的实效性。现就如何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理念,设计和开展主题班会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题确定与实践活动的创新设计是关键
主题是实践活动的中心,主题的确立与活动的设计对整个实践活动来说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班级主题实践活动是由班集体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开展的实践活动,在这过程中如何确定主题和设计实践活动是开展好主题实践活动的关键,它将引导实践活动向预定的方向发展,达到预期的目的。
主题的确定应来源于社会需要和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可以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如学习问题、交往问题等;也可以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的教育内容,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行为教育等;还可以针对本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如缺少自信,课堂秩序差、不良学习习惯等。班级主题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下面结合一些案例予以说明。
1.针对班级学生存在问题,设计班级主题实践活动
针对班级学生存在问题,班主任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班级存在问题,从中确定主题,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设计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如一位小学班主任,发现班级有些学生不能按时、保质完成规定任务,缺乏责任心。针对这个问题,班主任拟定了班级主题实践活动《我的岗位我负责》,设计了主题实践活动的系列活动(分4次班会课完成):深入探究,认识岗位;交流研讨,分析问题;实践体验,珍惜岗位;归纳总结,拓展延伸。通过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岗位任务以及认真完成岗位任务的责任心。
2.抓住热点问题,确定主题设计班会课
抓住社会生活热点问题,确定主题。如,龙岩一中分校从教育新闻热点“践行福建精神(指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设计了七年级上学期各班以“我爱闽西”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又如,围绕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点问题,永定二中确定了“汲取客家土楼文化精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了“客家土楼文化精华”“土楼道德礼仪”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为主题的班会课。通过主题实践活动的班会课,使学生了解客家土楼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汲取其思想精华,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
3.结合当地资源选择主题,创新设计实践活动
要想让德育取得实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开掘利用当地活生生的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闽西有众多的红色资源,通过探寻,可以弘扬革命历史,学习伟人精神,进而达到育人效果。结合文化遗产、名人足迹等,我们可以选择保护环境、爱国爱乡等众多的德育主题。
如,长汀河田故名柳村,后因洪水泛滥及森林大砍伐,水土流失连年加剧,致使“柳村无柳,河比田高”,故把柳村称为河田。1988年至今,河田人民群策群力治理水土流失,昔日烈日炎炎的“火焰山”重新披上了“绿装”,基本实现长汀人百年绿色之梦。被誉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品牌,南方治理的一面旗帜。为此,长汀县河田中心校确立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气息的“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增强水保意识,建设美丽家园。围绕这一主题,依据班级实际,班主任设计了“水土保持 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活动。活动分三个部分:1.主题的确定。2012年12月,确定《水土保持 从我做起》活动主题,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2.活动的实施。2013年1月――2014年5月,根据《水土保持 从我做起》活动方案,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调查、采访、宣传、美化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收集资料;处理资料。3.活动交流汇报。2014年6月进行这一主题活动成果的展示汇报。
该活动经历一年半,班级以该主题为主线索,深入社区调查、参与实践活动。这个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当地的地理、时代特色,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同学们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达到了独特的德育实践活动教育效果。
二、实施主题实践活动,创新形式开展主题班会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不是一节课就能够完成的,必须经历一个实践的过程,确定主题和设计实践活动这一环节完成后,如何组织实施是实现德育效益的根本。只有将方案得以实施才能将班集体的主题实践活动落实到位,才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体会、有感悟、有行动。所以以主题实践活动为主线的教育活动应该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题班会形式,或运用选择主题,或采用讨论交流,或让学生参与实践体验,或让学生将主题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可谓是形式丰富多彩。
1.情景切入式主题班会课
情景切入式主题班会课常在主题确定课时使用,通常选择相关视频片段引入问题、思考问题;也可课前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访谈情况引入,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情景切入,达到显现主题的目的。接着围绕主题分析、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如,龙岩师范附小有位班主任发现班级同学中买零食现象严重,为了引导同学们对正确使用零用钱,拍了不少该班同学买零食的一些镜头,在主题班会课上,作了以下安排。
第一步,播放同学们随意消费的图片、视频片段;
第二步,学生们认真对照自己的行为,分小组思考、分析片段,反思存在的问题,各小组代表剖析问题;
第三步,教师正确引导,如何正确使用零花钱,如何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提出问题:我们学校各年级同学使用零花钱的情况如何?如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获得零用钱?
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消费方向得以纠正,在这个过程当中注重学生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品质。同学们开展了以下实践活动:对零用钱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的;周末进行体验挣零用钱;“我是小小理财家”等实践活动。
2.集体讨论式主题班会课
班级学生通过“考察” “设计问卷”“调查”“访问” “反思”等活动,形成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了亲身经历,有了体验和感受后,这时可采用集体讨论式,开展主题班会课。通过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在班会课上发表,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其他小组提出看法,彼此互相完善经历实践的成效,教师适时点评,提升教育实效性。
比如,龙岩高级中学七(1)班班主任带领学生开展了《学雷锋做文明学生》主题活动,围绕该主题确定了两项实践活动:1. 通过学习雷锋事迹,了解雷锋精神的具体内涵。2. 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中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刻不容缓。该阶段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对雷锋精神有了一定的认识,设计问卷,了解目前学习雷锋精神的现状和思考,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主题班会上,学生踊跃发言,对雷锋精神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目前学习雷锋精神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该节课,作为总指导的班主任最重要的是组织交流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将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同学交流,进而生成一些新的问题,将研究不断深入进行,同时集思想教育于其中。激发学生明确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内涵,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新时代雷锋精神,为行动提供思想基础。
又如,上文中有关长汀河田中心小学的案例,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水土流失给河田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再现当年水土流失的情况,感受水土治理的成效,感受家乡美丽山河的巨变。通过学生深入交流研讨,将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与大家分享,进一步了激发同学们深刻认识保持水土的重要性,树立水土保持的责任感。
3.情感体验式主题班会课
情感体验式主题班会课是以学生在付出与坚持中情感体验为主,展示成功的喜悦和失败教训的感受,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积极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道德情感、意志、行为、能力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
比如,龙岩一中分校以《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为题开设了一节魅力班会课,称为魅力是因为经过主题实践活动后的展现,不是简单的一节课,而是学生情感体验的再现。其流程如下。
情境引入,情感体验成为这堂课主要活动环节:第一环节――走进父母,感悟爱。这个环节是在音乐、视频的渲染下,让孩子们充分感受父母表现出来的伟大的爱,深沉的爱;让学生把父母的爱找出来,并告诉他们要珍惜身边每一个爱他的人,同时也要坚强的去面对人生中的任何突如其来的变故,拓展、深化了主题。第二环节―― 体谅父母,理解爱。这个环节是在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的背景音乐中,妈妈深情地念着她的人生经历,让学生从一个个很熟悉的学习生活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告诉学生,要从学会感恩父母开始,要感恩你的亲人、师长、朋友和帮助过你的人;第三环节――关心父母,回报爱。通过学生与父母心连心的交流,全班同学向父母表达感恩宣言,把班会课推向最,使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努力奋斗的内动力,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懂得关爱他人,学会感恩,并在一首与主题相关的歌曲中结束。
4.总结汇报式主题班会课
该课型是主题实践活动完整结束后的汇报课,既要对各个小组整个活动进行简洁、有效的展示,又要求师生对整个活动进行小结汇报,所以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是总结汇报课的保障 ,是提升主题实践活动德育效果的重要环节。为了达到更加有益的教育效果,应事先组织小组对整体活动进行反思,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有了体会,小组进行总结、撰写心得体会,结合一些成果展示,甚至可以准备简单的节目,以丰富汇报课内容。
如上文《我的岗位我负责》主题实践活动中,班主任在总结汇报式主题班会课上,开展了以下环节的活动:
(1)各组汇报岗位体验的情况、展示一些成果、提出思考;
(2)班主任围绕学生的成果展现,结合德育教育主题进行点评;
(3)小结深化,点明主题:我的岗位我负责。
5.拓展提升式主题班会课
该课型是在主题汇报课的基础上的拓展提升,重点是实践活动的德育实效进一步具体化,这个环节更需要学生文字表达、概括,通过该节课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总动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将活动效果推向。
如,上文《零用钱的正确使用》案例在这种课型中是这样拓展提升的。
第一部分,通过前期实践活动,形成文字材料,充分认识正确使用零花钱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从学生小组参与挣钱体验活动中的感悟中升华,提出重视劳动果实、珍惜父母为孩子的付出;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拓展提升,进一步思考“如何当好小小理财家”;
网课德育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提出:“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公平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首要的任务。”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职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所谓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是指中等职校德育队伍(即学校的德育管理干部、班主任、德育课任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如团干部、心理咨询师等)作为专业人员,在从事中职德育这种专门活动中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及所形成的合理的知能结构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在中职学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有德育专业能力提升的手段单一,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质量不高,德育工作保障机制不完善,德育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缺少专业成长激情等问题。因此,探索适合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保证德育工作有效实施,已成为摆在职校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
促进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基本思路
1. 意识唤醒
这种意识是指德育意识。中职德育队伍的德育意识是指中职德育人员作为德育过程的主体, 对自己言行的德育意义及德育活动的性质、结构、内容、效果始终保持清醒认知的意识。中职德育队伍不是完成德育工作任务的机器, 而是在工作中向中职生传递道德价值、彰显教育个性的道德主体,他们的个性、观念和行为必定对中职生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是无形的、潜在的, 也是持久的、深刻的,这是一种道德和人格上的影响。所以,中职德育队伍必须主动培育和提高德育意识, 对自己言行的德育意义形成清醒的认知。作为学校,应把加强德育意识的唤醒和培养作为探索专业能力发展途径的出发点。
2.强化使命
中职德育队伍面对的中职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坦率地讲,中职生在道德水平还不高,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是非意识、行为习惯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缺失。这个特殊的群体的知识、道德水平的高低对整个社会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努力,把他们转化在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的有用之人,是中职德育队伍的责任和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职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发展体现出对教师职业品质的理想追求,只有把“德育”当作事业来追求,中职德育工作者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才会从追求功利价值到追求社会价值,最终追求人生价值;才会由经验型德育工作者,最终发展为专家型德育名师。因此,要对德育队伍强化使命感教育,让德育队伍在对职业理想的追求中,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最终形成有个性化风格的德育特色,真正实现其专业能力的根本发展。
3.外部加压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队伍人员专业能力的发展,积极研究制定促进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例如,针对职校班主任,可参照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资料,结合本校班主任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路径清晰,目标明确,要求到位,保障有力的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规划,要求全体班主任对照执行。还可结合学校实际,可制定《班主任培训、学习制度》、《班主任业务考核实施细则》、《班主行工作岗位基本要求》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对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进行鞭策;其次,要加大对德育队伍的培训力度。学校要明确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落实培训的细化要求,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外出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用兄弟学校优秀的德育管理和自身进行对比,开成压力,也可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让德育专业能力较强者对徒弟的规范引导和督促;第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推进德育队伍准入机制,提高和完善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标准,严格考核标准,完善评价机制,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格局。
4.激发内驱
就是要完善德育队伍的激励机制,努力激发德育工作者专业能力发展的内驱力,让德育专业能力的发展成为中职德育队伍的内在需要,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除对德育队伍加强理想价值观、事业心责任感的教育外,学校要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向德育专业能力强、德育成果显著的德育人员倾斜,同时积极打造德育名师工程,发挥典型示范、榜样引领的作用,激发从事德育工作的荣耀与激情。在物质激励方要通过完善绩效工资等渠道,提高德育队伍的薪资待遇,为德育队伍安心于德育工作营造和谐的环境。
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
1.理论学习
学习对于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是第一位的,正是学习才能使德育队伍的教育思想逐步形成、专业得到发展、智慧得到提升。中职德育队伍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集体学习、自学等各种形式,学习德育工作基本理论和新形势下的新德育理念,从而进一步明确中职德育培养目标,提高对中职德育课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从事中职德育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树立德育新理念;进一步了解中职德育教育规律,能够按照中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从事德育活动,其中德育课教师还要了解德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德育课程的内容,深入领会德育主干课程的精髓;进一步掌握在新形势下从事中职德育的方法、手段和技巧,提升从事中职德育的能力和水平。
2.岗位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活动的内容很多,校内的、校外的、社区企业的、家长参与的、网上进行的等等。这些活动为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发展提供的大量的机会。德育工作者要自我加压,不能错过任何一个锻炼的机会,做到每一项活动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获得新的感悟,转变观念,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学习德育经验、方法,提高德育专业能力。另外,学校要积极搭建平台,开展对外活动,如德育现场会、研讨会、成果展示会,提供交流展示机会,对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而言,可参加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如德育课“两课”评比、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主题班会课评比等,在参赛中提高德育专业能力。
3.课题引领
德育专业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德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展开研究行动――解决问题――反思总结提升”的研究思路,探究对策。在课题研究中获得对于德育问题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结合德育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德育专业能力也将在课题引导下逐步提高。
4.团队发展
德育队伍团队是年龄、学历、职称、专业领域等方面结构得到合理配置的组织。注重团队建设与发展,也是提升德育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每个德育工作者术有专长,在专业能力上风格各异,如果各成员以共同目标为牵引,在德育学科带头人、德育骨干教师等人的引领下,成员间彼此分工明确,协作互助、取长补短,共同德育研讨活动,有利于提高个人专业能力乃至德育队伍整体水平。对新德育工作者来说,接受团队培养,能够成为合格教师;对已经合格的青年德育工作者来说,能够成为德育骨干;对骨干教师来说,进行“风格”培养,可以塑造成为德育名师。因此,学校可以成立以德育名师为引领的德育名师工作室,组建一个德育团队,通过传、帮、带,引导团队成员专业能力快速提升。
5.校本研修
德育校本研修是以发生在学校德育活动现实中的真实问题以及提高德育水平等方面为研究内容,它根源于职业学校与德育队伍的现实需求。它主要包括:个案研究与诊断、集体备课、德育课和班会课的同课异构、同伴交流等多种形式。德育校本研修可促使德育队伍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当然,由于职校的校情不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条件与基础也就不同,但以校为本的德育研究更能直接而迅速地提升专业能力,也渐渐成为职校德育专业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