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分课堂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分课堂教学范文1

关键词:对分课堂 高职院 商务英语 课堂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162-01

现在国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友善,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逐渐频繁起来了,正因如此,造就了现在人们对于商务英语这一专业越来越重视的现象。促使一些没有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也随之开设这一专业,并且期望通过这一专业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商务英语课程是结合商务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学科,基于这一专业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情况,我们需要提高对商务英语课程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

一、商务英语课堂教学F状分析

1.陈旧的教学理念

当前商务英语还在使用陈旧的教学理念来教育现在的学生,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来说其实是一种阻碍。虽然教育在不断发展,而且在教学中也有很多的创新举措,但是现在许多高校商务英语课堂上依然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效率不高,而且还存在许多其他问题

2.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

新时期下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同时,教师们的思想观念与当前学生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教师与学生一直处于较为困难的交流状态的话,那么教师将无法有效发挥出本身教学作用及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3.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是教育的重要主体,一旦学生缺少主体性地位,那么将失去教育的主要意义,所以必须提高对学生的关注程度。然而当前学生对商务英语的学习兴趣并不高,他们只是在被动地学习知识,缺少主动性学习,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明确,仍然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

二、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

1.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

现如今陈旧的教学理念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并积极采用。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设备来大力推广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新理念的优势,让那些理念陈旧的人可以更快地接受新理念,从而加快新理念的推广。也可以使学生们促使更好地接受新理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以更有效地提高商务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们的教学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针对当前师生角色转换情况,教师本身的教学压力随之攀升,这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是机遇,同时也是巨大挑战。所以教师们需要对自身进行反思,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这也是在督促教师适应当代的教学理念。还可以在高校中对教师教学质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交流,以适应新时期带来的挑战。

3.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如今很多学生自控能力不强,所以容易受到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之前,还应促其坚定自身的信念,以此来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的自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需要先对他们的自控能力进行培养。另外,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教师们需要多进行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分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让师生可以获得更加高效的学习课堂。

参考文献:

[1]祝菁.基于“对分课堂”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科技风,2017(2):48.

对分课堂教学范文2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化工原理;对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39-02

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我国于2016年6月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正式成员国,工程教育J证体系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目前,工程教育占到了中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以及毕业生总量的三分之一,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意味着我们的毕业生能够拿到通行国际的执业资格。因此,几乎所有相关院校都对参与工程教育认证表现出了空前高涨的热情。许多高校也逐步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的准备工作,此时迫切需要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工作。目前,成果导向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个基本理念之一,李志义教授提出要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来引导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工作。成果导向教育强调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结合具体情境并应用团队和协同方式,来协助学生学习。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在反思教育的实用性以及教育成果的重要性的背景下,由Spady等人于1981年首次提出的,也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目前OBE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这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

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期末分数,学生的成果应该是其通过某一阶段的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简言之就是最终取得的学习结果。学习成果具有如下特征:(1)此成果是该学生完成所有学习过程后获得的最终结果;(2)成果不是学习的暂时表现,不仅是学生知道、记得和了解,而是学生内化到其心灵深处的学习历程;(3)成果还应包含工程实际的应用能力,以及可能涉及的其他情感因素或价值观;(4)经过学生长期和广泛实践的成果,持久的时间越长;(5)成果应注重其实用性,并且兼顾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技能;(6)学校应同样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结果,根据最终培养结果按照反向设计原则来设计课程教学,并对阶段性成果进行多样化的评价。

OBE的成功实施须遵循如下四个原则:(1)教师进行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工作要与学生在完成学习过程后能够达成的最终学习成果相对应。(2)教师在课程设计与教学中应保证具有个体差异的每个学生都有完成学习成果的平等机会。(3)教师需要提高对学生学习的期待,鼓励学生开展深度学习。(4)教师应以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并开展教学活动。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在目前的信息时代,高校学生成为新兴的Online一代。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一个称为“对分课堂”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和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学生则以讨论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交互式学习。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过程。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为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点,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后就有一周的时间来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

三、我校《化工原理》对分课堂教学的实践内容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已开展专业认证申请工作,而化工原理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利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来引导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本次化工原理教学改革实践采用对分课堂“隔堂讨论”的形式,课堂上教师负责精讲基本概念和重难点。我们将化工原理的课程内容按照传递现象的特点分成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三大部分,并分别结合相应的分离过程进行介绍。在课堂讲授中,我们还结合了工程案例教学法,在化工原理这门具有较强工程背景的课程教学中,引入工程实际案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另外我们还采用演示仿真动画等方法介绍课程中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和工程设备运行,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地呈现授课内容,使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更加直观和具体,以期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通过展示换热器实际运行时冷热流体的流动状况来帮助学生理解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利用不同种类吸收塔的仿真模拟来了解吸收塔的构造特点、气液两相在吸收塔中的实际流动和传质过程。在每次课中,我们还结合我校自行开发的课堂互动Hclick系统通过一两道选择题来检查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辅助完成课堂考勤。每次上完课后教师布置两道与本次课程内容对应的中等难度的习题。与学生约定好需要完成的作业包括习题解答以及“亮考帮”(亮闪闪――分享个人学习所得;考考你――挑战自己的学习对手;帮帮我――向能者求助)两部分。课后学生需要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吸收和内化,并通过作业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分组讨论做好准备。完成的电子版作业上传至我校采用的网络教学平台供教师批阅,纸质版作业在课堂小组讨论时使用。作业不仅是自主学习的成果,也是讨论中非常重要的材料。

一周之后学生按4人一组先对上一次课的学习内容以及“亮考帮”展开分组讨论,我们要求学生都参与讨论,并强调在此过程中的学习分享以及互帮互助。我们也会安排预设的问题供学生讨论,例如在简单与复杂管路知识点讲授后,我们安排了从高位水塔引水至车间管路改造的问题。之后我们随机抽两位学生提出该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引导全班学生把一些未考虑到的关键问题提出来,此阶段以教师回答为主。最后,由教师在精讲与讨论的基础上做总结和拓展性陈述。

化工原理Ψ挚翁媒萄Ц母锟己朔绞缴锨康鞴程性评价,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课程的投入。课程末期我们还进行了化工原理课程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各教学环节和学体效果的反馈和评价来指导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该期末调查问卷一共包括16道题,询问学生在本门课程中的学习负担、对对分课堂的总体评价、对自己在本门课程中的学习效果的满意度以及是否认同并达到了对分课堂的教学目标等问题。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化工原理对分课堂在保持适度学习负担的情况下,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四、结论

总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在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程实践能力。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要更加精练,重点突出;还应进一步完善过程性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达成最终的学习成果。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发现的问题做出持续的改进。

致谢

感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对本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工作的资助。

参考文献:

[1]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2]Spady,W.Choosing Outcomes of Significance[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3,51(6):18-22.

Concept of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and PAD Class Practice in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Teaching Reform

ZHOU Jie,WU Sheng-ji,CHEN Lin,LV Ting

(College of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8,China)

对分课堂教学范文3

1 “对分课堂”的内涵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基于对大学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和实践,于2013年提出、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的课堂改革教学方法,目前正不断在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尝试和认可。

“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是“隔堂讨论”。该教学方法将传统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进行整合,把一部分课堂时间分给教师主导讲授基本知识,另一部分课堂时间分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在实施“对分课堂”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和学生交互式学习的讨论需要在时间上分隔开来,即“隔堂讨论”,学生在本次课上所讨论的内容是教师在上一堂课上根据讲授内容而提出的任务。

实施“对分课堂”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时间安排的灵活性。“对分课堂”对一次课中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的比例没有进行硬性的规定。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状态灵活安排讲授和讨论的时间,可以五五开,也可以八二开,甚至九一开。“对分课堂”强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内化”。教育家杜威认为实现有效学习必须“将思考作为学习的中心”。所谓思考,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情和从这种尝试引发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间段能对课堂讲授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学生通过内化对课程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学习任务明确,学习内容清晰。思考的成果会在后续的交互式讨论中得到体现,并作为对学生学业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使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得到有效的统一。

2 “对分课堂”在《饭店收益管理》的教学实践

我国的饭店业发展经历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与暂时调整时期,饭店市场日趋成熟,竞争日益激烈。而收益管理是当今饭店业瞩目的管理策略与工具,国内外实施收益管理的饭店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饭店收益管理》是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通过课程的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具有饭店收益管理的理念,熟悉饭店收益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饭店收益管理的实战方法和技巧。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本课程理论性较强,逻辑思维要求高,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对2014级酒店管理专业的一个教学行政班尝试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该班有学生44人。《饭店收益管理》共有36学时,每星期2学时,每次课连续80分钟。

2.1 《饭店收益管理》的课堂教学实施步骤

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有9周的授课安排了“对分课堂”。根据对分课堂的理念和操作要求,每次课的前部分时间由学生4人为一组的分组讨论上次课所布置的任务,每次“对分课堂”的小组成员都是不固定的,由学生当时的座位情况决定,共分成11组。后部分时间由教师讲授后续新知识的框架、基本概念和重点难点,并布置新的任务,作为下次课讨论的题材。

学生可以在讨论时间交流自己在解决任务的过程、方法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彼此分享学习体会,发表自己对相关问题的观点和建议,并解答疑难。教师在大局上把握学生的讨论节奏,调节学生的讨论氛围。讨论阶段由4个环节组成,即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每次都按照该次序组织讨论。小组讨论的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为5到20分钟不等。

每一个专题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完成读书笔记。鉴于高职学生的学情,读书笔记以“亮考帮”的形式完成。“亮闪闪”是指在本专题的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收获最大、最欣赏的内容,至少1个,更多不限;“考考你”是指自己已经弄懂了,但是别人可能还不懂得,可以拿来考其他同学的地方,至少2个,更多不限;“帮帮我”是指自己还不懂的,需要在讨论时请其他同学给予帮助的问题,至少2个,更多不限。“亮考帮”的内容也会作为课堂讨论的题材,通过上述的讨论过程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具体地,以“实用的预测方法”为例,第一次课介绍饭店收益管理中实用的预测方法,如定量预测法、定性预测法、根据预订进度预测等。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不会对每种预测方法都给以面面俱到的全盘讲授,而是重点分析、讲解预测方法应用中的难点,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和提升的空间。然后给学生一个预测的案例,请学生思考是否同意该收益经理所做的预测?为什么?以该案例为载体,学生在课后自主安排学习,对课堂上提到的预测方法进行内化吸收,并对案例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第二次课前面部分时间先按照上述程序组织讨论,互相解惑答疑,共同成长。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学会了饭店收益应该怎样做预测,而且学习主动性和合作学习能力得以激发和提高。

2.2 “对分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

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中,我们对学生《饭店收益管理》课程业绩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弹性评价机制,强调对学生平时学习状态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个人作业的质量、“亮考帮”的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对学生的课程成绩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具体来说,在学校对学生课程考核的规定前提下,《饭店收益管理》课程业绩的评价由平时评价和期末评价两方面构成,各占50%。在平时评价中,学生的到课率占比10%,课堂讨论参与程度占比20%,个人作业和“亮考帮”各占30%,阶段测验占比10%。期末评价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内容为课堂上教师重点讲授的,并且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内化吸收和课堂讨论阶段掌握的知识点和基本内容。

3 “对分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及反思

3.1 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饭店收益管理》实施“对分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一学期的课程教学结束后,我们对该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有8个题项,涉及三个维度的效果反馈:课堂学习意愿、课后自主学习和“对分课堂”本身。发出问卷44份,回收44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调查结果的汇总分析表明,在课堂学习意愿维度上,52.3%的学生基本同意“对课堂学习感到很有兴趣”,13.6%的学生非常同意;56.8%的学生基本同意“课堂学习能吸引他们投入到讨论中”,25.0%的学生非常同意;47.7%的学生非常同意“不懂的内容能通过课堂讨论得到解决”,而4.5%的学生则对此持否定态度。在课后自主学习维度上,29.5%的学生表示他们会在课后花时间进行自主学习,40.9%的学生也基本同意;11.4%的学生认为课后自主学习中要解决的任务是合适的、是他们能胜任的、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感到有成就感,而38.6%的学生是部分同意,另有9.1%的学生觉得课后自主学习的负担重了,感到有压力;在“对分课堂”教学方式本身这一维度上,68.2%的学生表示他们能够很好地适应或基本适应这种教与学的新方式,9.1%的学生则表示这种上课方式较累;79.5%的学生同意或基本同意“对分课堂”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习的热情,而6.8%的学生则对此觉得没有很明显的感受;68.2%的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方法下的学习效果持非常肯定或基本肯定的态度,并希望将来能继续通过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方式学习其他课程。

对分课堂教学范文4

关键词:微课;对分课堂;师生角色;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师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与沟通,使教学活动超越了文本内容而具有了建构知识和生成意义的功能,不仅是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上的成长,教师的生命意义同时也获得提升。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目的,一改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不再是单一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和主导作用,而是注重对学习主体实质性地参与课堂生活品质,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因而师生角色定位自然与传统模式有所不同,依据不同教学阶段和环节中的教与学的任务来确定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架构者与组织者,尽管统筹设计和安排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但在教学过程中并非担当全能角色,而是依据其在不同教学阶段所应发挥的功能与作用来确定其角色的。学生从传统课程中单一的接收者成为新型教学课堂中实践环节的制定者、课程环节的实施者和评价者、课堂效果的评价者。学生的角色更丰富,实现了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一、微课制作者及微课学习者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微课的时间短,内容少,但是主题突出,传播方式多样、灵活。

教师在现阶段主要工作是课程设计。设计阶段包括教学策略、教学顺序、微课要素设计等。教学目标的实现,需根据不同的学内容,设计不同的组织和传递策略得以实现。

教师同时也是微课视频的讲授者。微课适用于传递陈述性知识,对于操作性的教学内容则选用演示法等等。微课内容、微时间、微的特点,需要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充分利用时间,安排好教学顺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效率。教师在微课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实现环节,其中引起注意、告知目标、讲授新知和组织练习这四个环节为常见、易实现环节。微课呈现方式和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其要素的设计,主要是对微课形式、微课任务单和微课脚本的设计。下表为适用于《口译》课堂的微课的相关资源要素设计:

微课形式指依据微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使用哪种微课制作方式,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微课任务单是明确学习目标,确保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提醒学生在微课学习之前准备哪些学习材料,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微课的脚本设计指导微课的制作,是微课录制成功的保障。

对于微课制作的五个指标评分如下:

微课是否使用得合理,是否使用得当,应当由微课的制作者和使用者――教师与学生来进行评价。主要是对微课的制作进行评价以及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进行对比。分别从整体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作品规范、教学活动设计、媒体效果等五个指标,按照优、良、一般、较差和差五个等次进行了评分。

二、对分课堂设计者与课堂环节的制定者

对分课堂针对师生“教―学”任务的分配和承担,把教师从繁重、琐碎、面面俱到的全覆盖的知识点中解脱出来,教师作为对分课堂的设计者,角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对分课堂要求教师工作前移,从实体课堂前移到课前的课堂预设,把传统的课标预设转化为对分课堂的生成性课标、生成性课堂过程和生成性资源的“三位一体”的预设。

本教学假设包括一次完整的口译课程设计。第一次课第一课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和本学期的口译教学安排,实战演练,会议翻译模拟,PPT 制作,第二课时布置口译任务。第一次课的课时用于完成教师讲授( Presentation) 环节。第一次课后一周内,学生以小组形式搜索相关资料,也可以在网上寻找相关内容的外媒报道及商务谈判资料,了解经济以及商务洽谈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词句积累和情景模拟等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吸收。于答疑时间找教师汇报学习进展,并展示学习日志。第二周内,各小组组员集体讨论各自搜索和自学内容,确定角色及判大纲,利用微信或QQ 将角色安排及会议关键节点讲稿电子版发送给老师进行修改,并依据老师的修改意见组织语言,在答疑时间向老师展演。这主要完成对分模式的吸收内化( As-similation) 环节。第三周,学生用 15 - 20分钟时间展示模拟会议并完成交替传译,同时展示 6 - 8 张PPT,以帮助其他学生理解会议主题。第二次课的课时分配分为两大部分: 10 分钟的小组讨论, 15 分钟的组际讨论和教师、学生点评。这主要完成了讨论( Discussion) 环节。至此,第一单元的口译课结束。

学生是课堂环节的制定者,意味着课堂环节的制定并非由教师一人单独完成,教师需将学生在微课阶段所学习内化的知识、信息纳入考虑范围中,换言之,学生的知识内化效果决定着课堂环节的制定。

此外,由于每位学生都是在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下成长的,他们也就有不同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会有不同的选择和接收,会用不同的语言和心境去描述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建构和生成。以第一单元商务谈判口译任务为例,师生互动中对相同的口译任务认知理解时,可能碰撞出多个不同的结果,无论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教师都将其转变为积极的口译实践过程和课标生成的有效材料,这种适当利用生成性资源的课堂,即生成性课堂。

三、课堂环节的引导者及课堂环节的实施者

对分课堂将口译课堂教学过程预设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环节:讲授(Presentation)、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讲授环节在微课中已完成,吸收交于学生在课下观看微课视频实现,教师让出部分课堂时间,检测学生观看视频的理解程度,并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掌控、主导,形成师生“对分”课堂的格局。微课讲授环节,教师只需把握基本框架和重难点。吸收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和具体情况,课下独立学习,以自己的节奏去完成内化吸收过程,独立完成作业。讨论环节,内化吸收之后,学生再回到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与全班同学和教师进行深入地互动交流。这样,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对等”性变革,师生都有了自己对等的权利和义务,都能够作为主体更加积极有效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所以,有两个核心要素需要强调:一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师把控的方向,通过主动选择和积极实践,在与己相关的各种关系和自己参与的各种活动的交互作用中,成长为具有生命自觉的人,有效地实现认知、道德品质、精神风貌的积极改变,这种自主“成人”的过程就是生成―“预设―生成”。

任何一堂课的课堂原本都是不存在的,是围绕教学内容,师生在双向交往的“教―学”实践中创造的,是一个动态生成中的过程性存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明确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才能既充分认识到教师、也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才能创造出具有质性更新意义的生成性课堂。

四、学生表现的评价者及课堂环节的评价者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互动性主体,教师的角色转换总是与学生的角色转换相对应。在对分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和教师角色在互动中不断转换。因此,厘清学生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各个环节中的角色定位,有助于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提升教师教学与指导的针对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从知识的初步“接受者”逐渐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知识的“交流者”,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师生之间在课堂生活中的关系逐渐由“教―学”转向“导―学”,师生角色悄然发生改变,教师由教学中的权威主导者逐渐转变为辅助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生活的主角,经历了由教师引领下的“要我听要我学”到内化阶段的“我要学我要悟”,再到讨论环节的“我要讲我要分享”的深刻转变。

消化环节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的关键阶段。教师为学生预留的课后作业,不仅是检测学生课堂听讲情况及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作为评价者,在这一环节中应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采用弹性评价方式,建构多元评价标准,尽量避免终结性评价,而应突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性,注重对学生学习热情的保护。在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中,既要对学生付出的努力予以肯定,也要对学生的作业完成结果予以中肯的反馈,并给出指导性建议;既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激l其学习潜力,又能为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提供合格基准线,以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五、结语

对分课堂保留教师讲授这一传统教学的精华,保证了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对分课堂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不必为吸引学生注意去“表演”,而是回归到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正确定位上。对分课堂虽然减轻了教师教学中的机械性成分,但却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迅速提高,会督促教师提升教学水平。这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是中国高等教育提高质量的必由之路。没有高素质的高校教师,就一定不会有高水平的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瑞丰. 对分课堂――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3).

[2] 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J] .外语电化教学,2014(7).

对分课堂教学范文5

    思想感情”。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会随着教学方法的不同,而有着以下明显分别:(1)如果只是听,学习效果是30%;(2)边听边看,学习效果是50%;(3)藉着听、看和实际操作,学习效果可以达到80%。恰如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的学习原则:(1)What I hear I forget(我听了,就会忘记)(2)What I see I remember(我看了,我记得)(3)What I do I know(我做了,我就知道)。

    可见,角色扮演不失为教学方法创新的点睛之笔。下面从我的教学实践中择其一二以飨读者。

    1、擂台。打擂的趣味性毋庸置疑,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复习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时,我带领成苏、张晓韵等学生设计了这样一场“擂台”赛,效果颇佳。

    (话外音)一天,金属和盐发生了争执。

    金属:尊敬的盐“大哥”,听说你们很怕我们。

    盐:怕你们什么?

    金属:我们偷梁换柱的本领,常常使你们招架不住。

    盐:真的吗?我们倒要领教一下应用,不过……

    金属:“不过”什么?

    盐:金属“小弟”,这话你说了不算数,得让裁判来判决。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双方的实力,可以各派几位“大将”参战,一一对阵,若你们绝招灵,则判我方战将失败。最后看谁能取胜?

    金属:好吧!若我方胜,请裁判亮绿灯,你方胜,请裁判亮红灯。现在“擂台”比武可以开始了吗?

    (将学生组成男女各十人小组。手举写有物质名称的标牌,依次打擂。两名学生分任金属、盐主持人,我亲自当裁判,其余学生当观众)

    盐:开始,第一局我方先上,第二局你方先上。

    交 战 双 方

    战 局

    金 属

    盐

    裁判结果

    第一局

    (后上)金属钠

    (先上)硫酸锌溶液

    红灯

    第二局

    (先上)金属锌

    (后上)硫酸铜溶液

    红灯

    第三局

    (后上)金属铜

    (先上)硝酸汞溶液

    绿灯

    第四局

    (先上)金属铁

    (后上)氯化钠溶液

    红灯

    第五局

    (后上)沾水铁

    (先上)硝酸银溶液

    绿灯

    第六局

    (先上)沾水锌

    (后上)氯化银

    红灯

    第七局

    (后上)金属镁

    (先上)氯化铜溶液

    绿灯

    第八局

    (先上)金属钾

    (后上)氯化钙溶液

    红灯

    第九局

    (后上)金属锌

    (先上)硝酸铜溶液

    绿灯

    第十局

    (先上)金属铝

    比赛结果:4∶6,金属失败。金属一肚子不高兴,而盐却心中有数。观众也在一旁纳闷:裁判是如何按偷梁换柱的本意做标准去亮绿灯和红灯的?同学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2、相声。相声能够化抽象语言为具体的视觉形象,在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中萌发出强烈的学习意识。由

    我带领丁闰、张等学生创作的《我想当一名分子设计工程师》情趣盎然。

    甲:我有一个理想,美好的理想。

    乙:你有一个什么美好的理想?

    甲:将来我要当一名分子设计工程师。

    乙:没听说过。我只知道有建筑工程师、桥梁工程师、铁路工程师,可从来没听说过谁是设计分子的工程师。

    甲:这就对啦。这就是我的理想,我的奋斗目标。小王,你化学学得怎么样?

    乙:我化学学得挺好的,每次考试都在95分以上。

    甲:那请你讲一讲什么是分子吧!

    乙:好。你听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看不见、摸不着、并且在不停地运动着,它还可以分为原子。

    甲:你化学学得不错啊。我再问你:分子很小,小到什么程度?

    乙:小到要用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小得让一万个水分子排成一列横队,可以浩浩荡荡地穿过小小的针孔。

    甲:是的,分子很小,如拿水分子的大小跟乒乓球相比,就好象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

    乙:你打算设计出什么样的分子?

    甲:这就一言难尽了。

    乙:你就简单地介绍介绍吧。

    甲:行。在下雨天,你穿上雨鞋有什么感觉?

    乙:脚闷得很,特别是穿着雨鞋走远路,外面避雨,里面却出了水。

    甲:怎么?你的雨鞋烂了吗?

    乙:不。里面全是汗水,因为橡胶不透气啊?

    甲:以后我们就可以设计出一种既防水又能透气的橡胶。

    乙:那就好了。这么说雨衣闷气的问题也都解决了。

    甲:那当然啦。

    乙:你真行。

    甲:我将来还要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物质分子,用它做成轻便、小巧、高速、安全的宇宙飞船。到那时,你从地球到其它星球上遨游,就可以像在地球上从南通到北京一样便捷。

    乙:太好了应用,这样整个宇宙就可以互通有无了,整个宇宙也应改口叫做“宇宙村”了。

    甲:这还用说。告诉你,我将来还要设计一种比这更好的分子?

    乙:什么分子?

    甲:我要设计出一种药物遗传分子。它可以把上一代人具有的知识遗传给下一代,并且使下一代超过上一代。

    乙:照你这么说,你将来是工程师,你儿子就是工程师的工程师,你儿子的儿子就是工程师的立方啦。还有,因为下一代超过了上一代,整个人类就可以不要学校,那我们的老师不就都失业了吗?

    甲:这没关系,他们可以去生产这种药物啊!

    乙:好,咱们赶快去生产这种药物吧。

    甲:着什么急?这是我的理想,我相信,只要现在好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的美好理想一定会实现的。

    乙:哈哈,但愿我的未来不是梦……

    (鞠躬下)

    为保证角色扮演沿着课堂教学既定的目标有序地进行,需要教师科学地实施组织策略:

对分课堂教学范文6

    论文摘要目的:调查了解《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效果,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采用学校制定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学生用),调查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情况。结果:教学效果平均得分85. 42分,得分率最高的项目是人际和谐,得分率最低的是群体互动。结论:严格选拔护理师资并在课前进行试讲,教学督导专家评估指导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重视互动教学的重要性;临床课尽可能采用小班教学,注意改革考试评估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组织与支持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临床护理课程的教学有别于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临床护理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直接影响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儿科护理学》的教学又与成人护理学有不同的特点,为了了解《儿科护理学》临床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对重庆医科大学2003级及2004级护理系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重庆医科大学2003级、2004级护理系本科学生共234名,其中男14名,女220名。年龄21一23岁。于2006年上半学年和2007年上半学年,分别对2003级和2004级的护理系本科学生进行调查,对6名《儿科护理学》本科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2调查方法

    使用重庆医科大学教务处统一编制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学生用),调查内容包括学习价值、群体互动、人际和谐、知识宽度、教学热情、课程管理6个方面,共20个条目。其中学习价值、群体互动、人际和谐各包括3个条目,知识宽度2个条目,教学热情5个条目,课程管理4个条目。各个条目评分标准分为5个等级:很同意,得5分;同意,得4分;一般,得3分;不同意,得2分;根本不同意,得1分。满分为100分。由调查人员于每位教师课堂内容讲授结束后发放问卷,采用无记名填写调查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要求学生按问卷说明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完毕后立即收回。共发放调查表234份,回收234份,回收率为100% 。

    1.3数据处理

    数据输人电脑,应用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 1调查各项目得分情况(表1)

    由于各项目包括不同数目的次级条目,总分各不相同,按各项目平均得分:各项目总分计算出每个项目的得分率。最低平均得分为80.75分,最高平均得分为89.50分,总平均得分为85.42分。

    2. 2各次级条目的得分情况(表2)

    在20个次级条目中,得分最高的前5个条目分别是“学习价值”项目中的“在这门课里学到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人际和谐”项目中的“教师对学生友善”,“教师欢迎学生向他寻求帮助”,“教学热情”项目中的“教师对课堂内容和授课方式作了精心安排”,以及“课程管理”项目中的“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得分最低的前5个条目分别是“群体互动”项目中3个条目“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启发性的解答”,“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并与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并提出质疑”,“知识宽度”项目中的“教师能充分讨论本学科领域目前的发展趋势”,以及“课程管理”项目中的“教师所指定的阅读材料或参考资料有价值”。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总体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平均得分85.42分。担任课堂教学的6名教师都是从中专、大专师资中选的优秀教师,学历护理本科及以上,担任课堂教学5年以上,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热爱教学工作,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在课憧教学中,能较好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控制课堂,引导岸生接受教学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教学效果的6个调查项目中得分率最高的是人际和谐:人际和谐包括教师是否对学生友善、是否欢迎学生向他寻求帮助以及是否注意对全班同学进行指导。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和学生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才可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愉悦的过程,促进学习效果。Lisa L等研究结果表明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促进教学经验的共享、促进护生学习的方式影响教学效果。担任本课程的教师均是中年教师,年龄40一44岁左右,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工作经验,授课前学校的教学督导专家不仅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进行评估督导,而且对教师授课时的面部表情、姿势、语音语调等仪容仪表进行了专门的指导,增加了教师的亲和力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减轻了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心理,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得分率较高的项目是教学热情,本项目包括了教师授课时的活力和精力,授课方式是否让学生保持兴趣、是否对学生寄予较高的期望以及教师是否阅读了不少的参考书。调查表明教师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视,授课前教师们都经过精心的准备,查阅相关的参考书及杂志,并结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特长,在教学中使用形象生动的临床病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们还利用以前中专、大专教学中积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运用恰当的教学技巧控制课堂,调动学生的情绪,并通过多媒体丰富、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能较好的保持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值得关注的是,调查结果显示教学过程中群体互动项目得分最低,其原因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孙会娟等认为,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是配角:教师讲他就听,教师教他就学,教师说他就信,学生根本谈不上主动思考和大胆质疑,教师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按照教学计划逐一进行讲解,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考试制度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了考试过关,学生们被动的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没有充分参与到课程学习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试制度的因素外,笔者认为导致教学中群体互动差的原因还与学校分班排课有关,近几年高校扩招,招生人数超过了学校的教学环境所能承受的负荷,无论是硬件环境包括教室、教学设备,还是软环境如师资的数量与质量,都无法高效优质的满足教学的需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校的很多课程只能采用大班制教学,每个大班由2一4个小班合成,有80一120人,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如讨论式、演讲、角色扮演等在大班不容易开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研究显示,许多教师及研究者已经认识到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多维思考、科学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课堂讨论、病历分析、学术探讨或学生讲解、教师讲评等多种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