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小学

识字

教学策略

识字是小学生学习知识和认知世界的第一部曲,也是小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所以说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乐趣中识字,不断地丰富学生对汉字的积累,从而提高小学生识字学习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一、激发学生识字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正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识字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观察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特点大多表现为:年龄比较小,好动、好玩,集中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不长,天真活泼等。在一堂课40分钟里面,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10分钟,而其他的时间我们又不能让它白白的浪费掉,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才能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首先得让学生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在识字课堂上敢于畅所欲言,所以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在老式的教学方法中,我们教师总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一副十分严肃而威严的脸面,这就会自然而然给学生一种压抑的情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的打折,最终使课堂成了老师“自唱自演”的舞台。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教师只有放下身段,采用和蔼可亲、面带笑容的方式去亲近、接触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与此同时,在上课时,老师可以适时的利用一些识字游戏来激发学生们的识字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同样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其在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对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二、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识字的教学效果

利用有利于学生识字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直观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来说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教学方法。所谓直观教学,即是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猜谜、幻灯等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这样,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识字学习作好铺垫。如在教学生字“人、口”等字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面示范演示:双脚跨开站着就表示是一个“人”字,把嘴张得大大的就表示是一个“口”字。通过直观教学的示范演示,学生们对汉字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得更牢。再如在教生字“葡、萄”时,利用先进的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先在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株茂盛的葡萄树,树上结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生字写在上面)。当我说:“谁愿意将这些香甜的葡萄带回家呢?”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有几个学生激动地离开座位来到讲台边要求进行演示操作。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教学的效果就得到了稳步的提高。

三、多鼓励,有利于学生的识字效果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分组学习 研究

一、实行小学语文分组学习时常见情况分析

现就结合教育实际,谈一下小学语文分组学习时的一些情景及情况,提出一些问题,并探析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小学语文分组学习,一则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孩子们的语文水平;二则为了增强孩子的合作意识、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

1、问题情景

在小学一年级的学习阶段,所有的教育者都知道,这时的孩子们还不十分懂得遵守课堂纪律,所以在实施分组教学之前,更要懂得把纪律先调整好,好的课堂纪律是实现分组学习的第一前提。除此之外,在学生们对分组学习的意图贯彻的不到位、不彻底,例如,在实行《乌鸦喝水》学习感受的分组讨论时,有的学习小组开始进行,有的学习小组还在东张西望,不知道如何学习讨论,或者应该做什么。

2、相关事件

在小学低年级实施的分组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已经强调或者要求得很明白,但是依然有学生在举手询问相关的事宜,有的问题甚至是刚刚讲过或者强调过的,这是就需要广大教师要用耐心和爱心去一一告知、一一的重复解释一遍的,从而确保此次分组学习的成功,也是为了保证小学语文分组学习的有序性。

3、教学困惑

这时教育工作者就会针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课时产生困惑。困惑一,就是孩子的纪律如何保证;困惑二,就是如何在强调教学任务和目标时一次性告知,或者如何能少告知几遍;困惑三,就是如何把稍微明白事理或者理解能力稍强的孩子均衡划分,从而确保各个学习小组的力量都是相对均衡的,这样更有利于有序性语文教学的开展。

4、教学改革政策及法规要求

希望学校在小学语文分组教学实施的初期,对课堂力量予以适当的增强,或者实行大班额学习尝试,这样就可以有2―3名教师共同服务于教育教学。总之,小学语文分组教学中,教学力量不足是一个主要的困难,再则就是学生们课堂纪律的问题。

5、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一一解决:孩子纪律的问题,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注意对孩子们在平时纪律强化、群体性的纪律意识提高和训练,从而满足日常分组教学需要,也要确保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序性;教学力量不足的问题,需要校方和班级之间互相帮助和协调,解决初期开展分组学习不好管理的问题;需要多次告知的问题,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观察,把了解能力强、学习成绩强的同学,均衡地分布到各个小组中去。

二、研究范围、方法、周期、步骤

研究范围:南充市顺庆区渔溪乡小学一年级学生。

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对比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等。

研究周期:2013年12月到2014年6月。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12月),通过多方的调查论证,经区教育部门、校重要领导同意,决定在小学一年级六个班级中实施小学语文分组学习实践活动。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范文3

新的课程标准已将估算作为一种运算技能和能力来要求。估算应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来培养。因此,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感。2.有助于增强学生行为的计划性。3.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4.有助于学生养成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把握不好估算教学的要求,出现各种教学误区,严重影响了估算教学的质量。而学生们通常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估算,估算到底有什么作用,严重缺乏估算意识。

千里之行起于“思”,鉴于以上种种情况,笔者认为在估算教学中,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最重要的是使他们在思想上接受估算,喜欢估算,会用估算。这就使得转变教师的估算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学习和运用意识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低年级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呢?

1.教师转变观念,重视估算教学

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估算教学意识的强弱。教师要重视估算教学,并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当中,首先要考虑到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定位在今天就教会往大估,或是见到“大约”就要估算,做一些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式。(教学论文 )而我们想要的那种估算的意识,是如何培养学生这种近似的意识,这是我们数学教学本身发展应该关注的问题,也应该作为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实施。

2.感受估算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感悟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就显得犹为重要。

2.1让学生认识到有些问题的解决不用精确计算,估计一下就可以了。如第五册教材中有这么一道题:有一座承重为1吨的桥,下面哪几只动物可以一起通过?大象500千克、熊180千克、牛120千克、狮子240千克、马200千克。在这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诸如此类问题估算比精算更方便。再者我们也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在无法进行精算的情景中,往往需要估算。如“小明去书店买书,《格林童话》2■.00元;《十万个为什么》68元,妈妈给了他100元钱,够吗?”在这个情景中,《格林童话》价签上的个位数字看不清了,学生不能顺利计算,于是试图思考另外的策略。果然,陆续有学生的思维转向估算:《格林童话》的价格是20多元,就算把它看成30元,30+68=98(元),妈妈给的100元也够了。

2.2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性。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教学时,我们可以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题目。如:你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的题目是对的还是错的吗?为什么?150×6=630201×6=126832÷4=24597+268=755学生通过估算、比较,得出结果相差很多,学生体会到了估算好处,在以后的笔算中明显增强了估算的意识,错误也越来越少。

2.3让学生感受到估算能提高巧妙解题的能力。特别是在选择题、判断题和比较大小时,通过估算,可以正确、快速地探求出解题途径。例如:车上原有32人,到达一个站后有9人下车,有5人上车,现在有多少人?a、46人b、36人c、28人如果进行笔算,要分两步,得花一定的时间,但如果我们能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题中的条件,就可以发现车上的人变少了,三个选项中只有28人是符合条件的,所以通过分析估算,可以既快又准地找到答案。

2.4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这可以从书本中的生活估算题引申出去。比如可以利用学生集会、看电影、去春游等具体活动情境,让学生估一估人数、座位数、门票数等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估算题材,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常估算,多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优越性,感受到估算的魅力,增强估算的意识。

3.注重方法指导,形成估算技能(探索估算方法提高估算技能)

估算教学中要突出的问题即估算方法的指导。估算方法因人因事而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同时,结合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出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以下是一些我认为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估算方法。

3.1取整估算法。在估算时把数保留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计算出大概是多少。如:建设小学一年级捐书118本,二年级捐书104本,三年级捐书95本,建设小学大约捐书多少本?可以把118看成100,104看成100,95看成100来估算。有些数用这种方法时误差会比较大,则可以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如防疫站要给二个年级的学生注射疫苗,大概要准备多少个一次性注射器?一年级152人,二年级147人。如果把这两个数都看成整百数误差就会比较大,所以可以把152看成150,147看成150来估算。又如在买东西时,电视机996元,微波炉816元,妈妈至少该带多少钱?这里如果把996看成1000,把816看成800,则带的钱就不够了,碰到“买东西”这类问题时则应该多估计一点。

3.2生活经验估计法。在解答应用题时,根据题意估计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果,或者列出在实际情况中不可能存在的结果。例如:爸爸35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9倍,爷爷、小明的年龄各是多少?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很快判断出爷爷大于35岁,小明小于35岁,为正确解题埋下了伏笔。又如:有20个同学要去划船,每条船最多能坐6人,要租几条船?在估算时就要从实际出发,租3条船不够,必须得租4条船。

3.3参照物估算法。如:估一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