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新学期寄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新学期寄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新学期寄语

小学生新学期寄语范文1

——黄涛涛的新学期寄语

新学期来临了,跟了我四年的坏毛病又出现了,在这个学期我一定要改掉上课东张西望这个坏毛病,不能让他跟我一生,我长大可是要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林体国的新学期寄语

新学期开始了,以前我有一些缺点老是改不了,本学期我一定要将它们赶走,比如马虎、胆小……在新的起跑线上,我要奋起直追,争取跑在最前面。我也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习,人人争取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陈向毅的新学期寄语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新的学期又开始了!让我们走进书香校园,让朗朗的书声伴随着我们每一天,也让我们一起改掉自身的缺点,不断添加更多优点,一起向厚德、博学、砺志、创新的目标前进。

——黄文颖的新学期寄语

在这个学期里,我希望可以战胜懒惰,填满粗心大意的空缺,令自己变得细心、冷静。我将把老师对我的批评和鼓励深深记在心中,以此来激励自己。最后我祝大家在狗年人旺、财旺、学习旺!

——林云茂的新学期寄语

新学期开始了,我想在这个学期改掉以前的缺点,延续以前的优点。在上课时,我要做到认真听讲,大胆发言;而每次的考试最好都能达到九十五分以上。我相信,我能行!

——李统管的新学期寄语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又要学习了。玩的时间少了,学习的时间多了,但学习能让我们增长知识,能让我们学会本领,我喜欢学习。在这学期里,我要多读一些课外书,让自己变得博学;我还要以《小学生日常行规范》来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王瑞辉的新学期寄语

新学期已来到,愉快的寒假生活从我们眼前掠过。现在我们急于做的是改掉寒假时的一些坏习惯,好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多看有益的课外书,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书籍是为类进步的阶梯,希望阅读能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

——洪琪儿的新学期寄语

寒假过去了,新的学期开始了。虽然我们有些恋恋不舍,但是我们又必须进入新学期中。在新的学期里,我要好好学习,加快速度,争取在期末能考个好成绩。

——陈妮迎的新学期寄语

温暖的阳光照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小鸟的叫声传遍校园的每一个地方,它们仿佛在告诉我们新学期来了。在新学期里,我要把以前的“病”(动作太慢)给治好,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康”的人。我要让自己学习并快乐着。

——林乐乐的新学期寄语新的学期开始了,校园里又传出了朗朗的书声,每个同学都在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乐园。我想:如果每个人都在自己小时候珍惜时间,认真读书,好好掌握知识,长大后为国出力,那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变得更加繁荣、富强。我祝愿大家以后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打开双手,把梦想实现吧!

——陈珍珍的新学期寄语

打开2010的大门,一个新的学期又悄然开始了。

“一年之际在于春”,只有在春天辛勤地耕耘,才会在秋天结出累累硕果。

小学生新学期寄语范文2

关键词:中学体育;逆反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39-01

本人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所讲授的技术动作听不进去,练习也不积极、认真,甚至产生对抗心理。少数体质弱、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的学生表现就更为突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逆反心理”。

一、逆反心理学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与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关;中学时期中学生在性方面的发育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逐渐强化和建立。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的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而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教师诲人不倦的施教、家长苦口婆心的相劝等等,早已被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意向驱散了。事实上,在这一时期,青少年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身体还处在发育的过程中,经济上不能独立,无论从主观和客观上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家庭和成人的制约。于是导致在心理上产生严重不平稳和多重矛盾,主要表现为独立性和依赖性、求知欲旺盛和鉴别能力低下,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闭锁性与开发性等多方面。“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矛盾冲突的一种表面形式。

2、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最直接的客观因素

(1)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如有的教师对待掌握技术动作差、成绩提高慢的学生,不是主动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动作,找出错误原因及改进方法,而是骂他们“笨”、“死脑筋”,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有的教师对待学生的点滴过失,喜欢小题大做,任意夸张,或者揪住不放,整天挂在嘴边,使学生觉得教师是在和自己过不去而产生冲突而导致学生严重伤害事故的事件,这就是因为体育教师不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而采用简单的、粗暴的教育方法而造成的。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

(2)教师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对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对学生实际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只凭主观臆测就作这样或那样的处理,对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态度,甚至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如罚站、辱骂、不让参与教学活动,甚至出手打人等,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3)教师的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脱离学生的实际可能,学生不愿接受。如教师不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与素质水平,上课时安排的运动量太大,或练习的难度过高,或硬性规定完成的数量,学生感到没法完成,只好消极对待,采取偷工减料的办法应付。而教师又强制其接受,这样便会使学生产生与教师相对立的情绪,形成逆反心理。

二、减轻和克服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

学生的逆反心理,常给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只有减轻和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解除师生的对立情绪,才能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变积极主动;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减轻和克服学生逆反心理呢?我们体育教师又应该怎样做呢?下面,谈以下几点看法。

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心爱护学生;作为体育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如果老师能够经常做到“心理换位”就能理解学生。教师只有与学生同乐、同优、同悲,学生才会感到教师是“自己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一般来说,师生之间思想上的反差越大越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思想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他们的标准,减少反差,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树立典型榜样.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将动作规范的同学请出来给全班同学示范。这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但要切记,要确以“好”示范,如这个学生的动作不能服人,老师也不及时的纠正、分析,这样学既损害了教师威信,又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

3、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是体育教师尤应加以注意的。如性格开朗和性格内向不同;调皮捣蛋和遵守纪律不同;男生与女生不同;初中生与高中生不同。一般说来,在体育课上,当教师确认学生的某些行为是由于“逆反心理”而生产的,应做到以下几点:(1)不当众批评,个别交换意见。(2)采用诱导式教育,切忌粗暴。(3)对小事不宜过分追究。(4)和学生交心,但不干涉其内心秘密,满足其“独立感”的愿望。

4、建立适宜的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适宜的运动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上定出能预期达到的程度和适宜的体育锻炼标准成绩。帮助学生建立的运动目标,其水平必须是适宜的,除切合学生体质、身体素质、知识水平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实践证明,建立适宜的教学目标,能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5、艺术教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进取心;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运用新颖多变的组织教法,提高教学艺术,运用多种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进取心。

小学生新学期寄语范文3

本文提及的体育运动心理障碍主要强调是一种相对表现下的临床心理异常表现或症状,一般不能将之视为疾病对待。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调研过程中发现(以广西区调研数据为研究对象,下同),这一现象首先在中学女生中更为普遍。大多表现为进行某类体育运动或者处于某种体育环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典型心理特征及外在行为表现或生理反应。然而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学女生的体育运动心理障碍问题一直未得到真正重视。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对中学女生的体育运动心理障碍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分析,并提出了在游戏中帮助其消除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相关对策。

一、 中学女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表现特征

1.心理方面

中学女生对于进行体育运动的常见心理障碍会表现为:焦虑、畏惧、自卑、抑郁或者漠视。如焦虑畏惧型:某同学跳箱练习时一次被绊倒后对此产生畏惧心理,再次练习时会产生异常紧张、大汗淋漓或者助跑到跳箱前突然停下等反应;如自卑抑郁型:某校阳光体育运动重点推广健美操项目,而体型肥胖动或肢体不协调的同学练习中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个别同学会因无形中被运动孤立而抑郁;也有些女生对体育运动呈漠视的态度,表现为运动参与行为敷衍以及对结果不关心、无所谓。

2.生理方面

事实上,运动心理障碍往往伴随一些较为明显的生理反应或行为表现。如某耐力较差的女同学每到要进行800米测验就变得抑郁、焦虑,因为既害怕跑步又担心测试成绩;结果,每当进行中长跑练习时就出现腹痛、腹泻、尿频、脚抽筋等现象。再如某同学因在篮球赛中被对方撞伤而产生畏惧心理,再次上场打球时动作放不开、不敢主动争抢。此外,也有少数学生表现为运动抵触,即直接拒绝或间接避免参加某种体育项目或练习某种动作。

总之,由于中学女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青春关键期,运动心理障碍的最直接表现即运动锻炼的认知性误区及参与程度低。更重要的是,这将对其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发展方面产生严重影响。一方面,体育心理障碍的长期存在会影响学生对身体自我的正确认知,对形态自我不悦纳等;另一方面,还可能在其生命成长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消极因素,如自卑、畏难、自控能力差等;此外,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缺乏正确的身心健康观,身体综合素质较差等也自然不可避免。

二、 中学女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关于中学女生产生运动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将其归结为下列三个方面。

1.中学女生的特殊生理、心理特征

一方面,中学女生生理年龄一般为12-18岁,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这一成长阶段由于内分泌活动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性别意识突显,神经系统此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上有出现暂时性肢体协调能力下降、反应迟缓或过分敏感等特征。并且,由于进入青春期后的生理变化,认识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过程中会羞怯、胆怯,对身心自我认识不足。另一方面,进入青春期的女学生在心理方面呈现下面的特点:情绪较为容易波动;敏感、自尊心强,容易羞怯;参加体育课时较多表现意志上畏难、畏苦情绪严重,疲劳耐受力差以及进行室外体育活动时怕晒怕黑等等。此外,网络以及手机的日益普及,无疑为那些敏感、羞怯的女中学生提供了情感宣泄的空间,迷恋于手机网络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转移了参与户外运动的行为选择。还有少数同学对体育运动的漠然心理,则表现为只对体育的逃避性“假装漠视”和对任何事物的漠然,如网瘾学生。

2.体育教学和家庭教育的间接影响

由于中学女生在这一时期敏感性心理变化,某一偶然的事件都有可能使其对体育产生畏惧心理;加之应试教育环境下,体育课不受重视,教师对学生差异化关注较低。因此,传统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示范干扰或言语不当,学生受伤后的畏惧,个人身体素质差——肥胖或肢体不协调导致嘲笑或歧视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中学女生产生运动心理障碍的引子。家庭教育方面,问卷显示,尽管有近七成的家长认可身体健康、体育锻炼的重要,但是出于升学压力等原因,运动锻炼明显被后置。此外某些传统观念,如重男轻女、女生要文静少动等思想观念,也间接影响了某些女生的行为偏好。

3.压力应对教育缺失

整体而言,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待真正落实。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以广西参与2010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中学为例),尽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但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是班主任的鼓励教育或理论灌输,专职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较少,压力应对教育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学生也对心理咨询缺乏合理认知,有相关自主意识并且敢于去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较少。更关键的是,中学生处在青春躁动的成长阶段,社会适应性等多方面很不成熟,往往因为压力应对教育的缺失,每当遇到困难问题、失败挫折时,不会自主自发地及时进行思考分析;更多的可能会陷入自卑或者悲观低落的情绪状态,也有部分同学会采取逃避式防御机制等等。 三、 消解措施

1.游戏激趣与合理设计

游戏论之父约翰·赫伊津哈认为,游戏是在明确规定的时间、空间里所进行的行为或者活动。它是按照自发接受的规则来进行的。这种规则一旦被接受就具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的目的就存在于游戏行为自身之中,它伴有紧张和喜悦的感情与日常生活不同。游戏的最大特点是人自觉行为的展示,并较少地受到限制,是人自由活动的最佳表现[1]。体育游戏的引入可提高初中女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她们积极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体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运动技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过程的发展前提,便是对体育游戏的合理设计。合理设计其实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游戏的设定、组织开展、过程控制及事后分析等环节。一是选编原则,即游戏的选编要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充分考虑难度、时间、场地因素,还要保证活动开展的安全性;二是要把握好运用时机和运动负荷强度,既要实现游戏设计目的,又保证不影响课程其他环节的进行;三是教学组织过程中,规则裁判、游戏启示引导教育等十分重要[2]。此外,在体育游戏中通过一些场景的练习还可以让学生适应各种“角色”的变化,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把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放到重要位置上,培养浓厚的兴趣、持久的注意力,借助于经过良好设计的游戏及合理组织开展,来帮助存在运动心理障碍的学生逐渐调试自己的运动参与体验及认知感受。

2.心理关注与引导帮助

解决中学女生的体育运动心理障碍,游戏激趣与心理疏导密切相关。比如某女学生因身体协调性较差等身体素质原因而产生的逃避、自卑等体育运动心理障碍,表面上看这是与社会性需求会引起自我完善的需要相矛盾。问题关键在于,中学女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未得到重视,缺乏合理的引导帮助,未形成完善的自我人格。因此,体育游戏开展前后的规则目的讲解、总结以及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参与指导和引导性帮助非常关键。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差异化行为表现,通过自身的言语或参与,有针对性地进行动作技术指导、情感激励或压力缓释,减轻她们的心理包袱,让女中学生在逐渐尝试参与的过程中,享受体育游戏和体育运动的快乐,进而帮助形成运动锻炼、身心健康的美好的情感体验。

3.健全人格与自我悦纳

在体质测试调研过程中发现,同龄人群中,敏感内向、疑心较重、容易悲观的女中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畏惧等负面的情感体验甚至轻重不一的运动心理障碍,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因此,游戏教学过程中,游戏组织、趣味引导只是外显的引子;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活跃思维、开动脑筋,不断地拓展自身潜能,完善个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断提高受挫能力和意志品质,间接增强疲劳耐受和对户外恶劣环境的忽视,逐渐帮助学生养成较为健康完善的人格。

总之,游戏教学法便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趣味性强的游戏,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沟通交流交往的情境,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发展心智、完善个性。本文也是由此出发,对中学女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提出应对之法。当然,这无疑也间接对体育教师提高了要求,但是显然游戏激趣对学生带来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以及正面引导还是较容易实现。

参考文献

[1] 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

小学生新学期寄语范文4

菲菲生气了

学习内容:绘本《菲菲生气了》

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绘本《菲菲生气了》,使学生了解故事内容,认识生气是可怕的。

2.学会控制管理好自己脾气,让学生懂得宽容和友爱。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封面,引导学生读懂封面,认识菲菲、作者,

2.读懂课题: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生气

什么叫“非常非常生气”?(特别生气,十分生气,气极了,气得火冒三丈,气得吹胡子瞪眼,气得说不出话来……)

指导读好课题,表达出菲菲异常生气。

3.引导学生质疑:菲菲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呢?她生气时干什么了?结果怎样?

二、指导读绘本

1.第一幅图:菲菲在干什么?她跟大猩猩都玩些什么游戏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描述菲菲与大猩猩的假想世界,体验玩耍时的快乐。

2.姐姐来了,发生什么事情?连续出示第2、3、4幅图,师读。

3.(出示第5幅图)“哼!这下菲菲可气极了!”菲菲气成什么样了?

鼓励学生仔细看图,描述生气的菲菲。

4.我们来看看,画面上用什么颜色来表示菲菲气极了?为什么要用红色呢?

师:看来画家真了解小朋友们的心,她用颜色来表示你们的心情,知道你们生气的时候,心里是火,眼睛里是火,鼻子里是火,嘴巴里是火,整个人就是一团红红的火。

5.菲菲气极了,(看图),学生描述,动作、影子颜色

看到生气的菲菲,你想到了哪些词?

书上是怎么写的呢?我们来看看文字,谁来读一读?

引导读文,理解“咆哮”。

6.这样的菲菲真让人担心,她接下来会怎么做呢?鼓励学生猜测。

7.菲菲有没有那样做呢?

(苏菲感觉好难过,她耷拉着脑袋,瘦小的身躯走在长长的道路上,她感觉好委屈、好难受,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如果你是苏菲,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三、交流感悟

1.最后菲菲还生气吗?是一下子不生气的吗?中间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再一起去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引导学生概括复述故事大意。

重点:第13幅图。

(1)出示图:菲菲坐在高高的树上……

指导看图,展开想象:她看到什么?还会听到什么?(海浪声、海鸥叫声、鸟叫)她甚至闻到了什么味道?

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理解“安慰”

小结:画家可真厉害,让我们不用看文字,也能从画面上感受到菲菲的愤怒、伤心与快乐!绘本阅读就是这么有趣,我们不光要读文字,更要读懂图画。

重点:第18幅图。

(1)终于到家了,菲菲推开门,高兴地大声地说:“我回来了!”啊,屋子里暖暖的,香香的,看见菲菲回来,每个人都很高兴。 这里的暖暖的,香香的,就是“温馨”的意思。(板书“温馨” )

猜猜看,哪个字表示暖暖的,哪个字表示香香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你从哪儿看出家充满温馨?(引导学生说一说爸爸、妈妈、姐姐、小猫分别会干什么。)

你们还丢了一个人,谁?是啊,少了菲菲家还会温馨吗?

(3)出示第19幅图文:

只有一家人在一起,这个家才是温馨的家,才是暖暖的,香香的家。

好温馨的画面啊!整个画面全是暖暖的黄色。

课件出示:

家是妈妈温暖的怀抱,

家是爸爸关心的微笑,

家是姐姐真诚的道歉,

家是小猫轻轻的喵喵叫……

家永远是暖暖的,香香的。

3.出示第20幅图:引读“而且,菲菲也不再生气了。”

(1)聊天讨论:菲菲终于不生气了,看来生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生气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现在我们回想一下,如果当时菲菲不跑出去,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想象说话)

小结:这样会伤害身边很多很多的人,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特别特别糟糕。所以希望小朋友们读完这本绘本之后,要尽量的少生气,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讨论:菲菲可不可以控制一下自己,不生气呢?

引导学生学会宽容、友爱。

四、讨论思考,升华主题

1.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令人生气的事情,我们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再生气呢?学生交流。

2.出示:

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可以试试下面的办法:

* 跟好朋友聊聊天;        * 到大自然中散散步;

* 听听音乐;              * 做做运动,画一幅画,或者看看书……

五、作业

小学生新学期寄语范文5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体育;抗挫能力;培养策略

一、现代社会的小学生心理特点

当今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沉浸在“四二一”温暖怀抱之中,充满了溺爱、迁就、包办代替的氛围,是在“蜜水”中泡大的一代,很少饱受挫折的滋味和失败的痛苦。因此,很多都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的脆弱的“蛋壳心理”,他们更容易在生活上、学习中遭受挫折。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缺乏坚强意志、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承受能力较差。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成功体验,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小学生从入校之日起,就频频面临着考试、师生关系等诸多的压力。尤其是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发展,在他们不断向周围生活环境进行自主探索时,会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各种矛盾,难以避免地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健康心理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挫折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

1.攻击他人。攻击是挫折的结果,由于挫折的存在,会引起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比如学生在篮球比赛中输了,部分观看的学生就会因挫折产生愤怒的情绪,会对造成失败的关键人物和事物进行攻击,如骂他们没有用或者裁判不公平,向场内投掷瓶子等物品。

2.焦虑不安。在体育活动中,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失败或跟不上集体配合的要求经常遭受同伴们的指责,也会慢慢地失去信心,在情绪上出现不稳定、忧虑、焦急现象,但是他们一般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而是经意志力压抑愤怒的情绪,在表面上出现一种无动于衷的态度,而内心又很在乎别人的评价,长期压抑欲望、情感和思想,转入个人潜意识中,就会变得非常的敏感与脆弱,有损身心健康。

3.逃避事实。个人不敢面对自己遇到的挫折情景,就产生逃避。体育教学中的考核、达标无疑是对身体素质差学生的一种考验。如跳远、400米跑等项目对肥胖儿童学生来说,是一种难以达到要求的困难项目,长时间的努力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就会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以身体不舒服等各种理由为自己的逃避掩饰。

4.推诿责任。在体育活动中,尤其是两个班级、两个队之间进行体育比赛或者做游戏时,由于个人的某一个失误,导致了全队或班级在比赛中的失利,这时往往把自己的过失和行为推诿给别人,以减轻自己不安、内疚和焦虑。虽然这样做可以缓解自己的表面压力,但是实施上其个人承受的内心压力非常大,而更加重要的是不敢承担责任却是不良品质行为。

三、培养策略

1.榜样教育。举一些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的错判、漏判和舞弊等案例,让学生感受世间的纷繁复杂,以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自控能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如悉尼奥运会上,男子花剑团体赛中裁判的舞弊,致使中国三剑客与几乎到手的金牌擦身而过;女子佩剑的谭雪也是因为裁判的连续两次误判才屈居第二;在男子体操单杠比赛中涅莫夫近乎完美的动作征服了观众,却受害于裁判,他们都虽败犹荣。

2.环境磨炼。艰苦、恶劣的环境最易磨炼有的意志,现在许多学生的家庭比较富裕,是家里的“小皇帝”,从未接触过困境,经历过较多艰苦环境磨炼,意志坚强,有较多挫折经验的人,比没有经历艰苦环境的人,挫折承受力要强得多。因此,体育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艰巨的任务,让学生去尝试,去体验,进行必要的磨难教育,有效地增强挫折承受力。

3.困难设置。社会生活中的困难是无处不有的,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到特殊保护,不经受任何的困难和磨难,就像“温室里的花朵”,那么他长大走向社会后,不遭受挫折是绝对不可能的。“马厩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增加练习的难度,提高练习的数量与要求,养成学生与困难拼搏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克服身边的困难。

小学生新学期寄语范文6

关键词:技校班主任;问题;心理;教育对策

我国相关的教育法规定:“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作用,班主任的首要职责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在这个大的前提下,技校的教育又有所不同,它既不是义务教育,又不同于成人的高职教育,多数学生是由初中升高中筛选下来的,素质条件相对于同龄的其他人来说要差很多。所以,作为技校的班主任,除了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外,更多地要教授这些才十几岁的学生怎样做人,怎样适应社会,怎样去适应所选专业、职业等。

技校的学生文化功底普遍不好,纪律性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贪玩等。但是他们往往聪明,好动,精力旺盛,对待他们要有耐心,善于引导,指导他们去如何做人,为了自己的将来掌握一技之长。因此,作为技校的班主任,其工作就要更为务实,付出更多一些。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谈一谈技校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一、要有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

班主任工作不是谁都愿意承担的,也不是谁都可以承担的,尤其是职业学校。技校学生来源复杂,学习基础普遍较差。他们具有品德发展不够健全,责任心缺乏,自身心理素质普遍较差,个性心理、自制力不稳定,意志力薄弱,自信心不足,成就感低等不同于普通高中学生素质的特殊性。因而,把一盘散沙的学生凝聚成一个团体将有很大的难度。班主任工作要比任课教师多付出几倍的努力。笔者接手的这个班级是学校的“题问班级”,全班男生心特别齐,在第一学期时曾四处打架,所有男生一起上,而女生也是异口同声地支持男生。但越是这样的班级,越能锻炼一个人,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只有带过这样的班级,并将这个班级带好,才能算是一名好的教师。

在接下这个班后,笔者做好了管理计划。首先,去掉惯常的“有色眼镜”,以发展的眼光,满腔热情地对待班级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位学生都看成独特的个人、发展的个人,都是可塑之材;把全班40多名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并与每个学生至少详谈一次,了解每一个人的思想动态;建立问题学生的心理档案,追踪调查,关注进展,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帮助。其次,既不以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好生”还是“差生”,也不绝对地以过去的档案记录来看待每个学生。帮助学生正面评价自己,正视现实和压力,乐观向上地面对困难,学会自我接纳、自我欣赏。在自己没课的时候尽可能地多在班级随堂听课,监督管理每一个学生。然后利用班会时间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设心理讲座,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心理保健方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和情绪控制。

二、班主任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因为生源复杂,班主任要面临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笔者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技校学生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考不上高中,感觉低人一等,在家人朋友面前抬不起头,表现极为消沉。

2.家人对学生的失望,导致学生破罐子破摔。

3.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差而无法继续上高中,所以既不满现状又无处发泄。

4.学生成长于单亲家庭、离异后结合家庭,性格孤僻。

由于上述原因,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睡觉、说话、不看书、不听讲,严重的甚至顶撞教师。作为班主任,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难免就会与学生出现冲突。但笔者注意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多与他们沟通谈心,生活上给予帮助,从根本上转变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毕业时这些学生都成为了合格的好学生。

三、技校班主任的最主要工作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只有先学会做人,知识才会有用,所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尤其重要。为此,班主任工作要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身心健康教育。“言传身教”不是一句空话,用自己的知识、感情、人生观、道德观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笔者把自己工作以来的经验和社会上常见的成功或失败的例子讲给他们,为他们在踏上社会的第一步上把握好方向。

班主任是学生人生旅途的引路人,是健康个性的培养者,心理治疗的工作者,担当着影响学生人生命运的重要角色。技校的学生所具有的特殊性,也为技校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艰巨性和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