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赞美老师的古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赞美老师的古诗词范文1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再比如: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样是写景诗,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仅写出敬亭山秀丽的风光,其中“尽’’、“孤独"、“只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
(2)想象力的培养: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江上渔者》学习古诗后,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
(3)课外拓展的必要性
赞美老师的古诗词范文2
关键词 古诗词;诗意;朗读语感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是每学年30篇以上,中年级 30篇左右,而高年级则为20篇以上。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e,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笔者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笔者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空间思维力,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去想象、丰富相关情节等等。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再比如: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样是写景诗,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仅写出了敬亭山秀丽的风光,其中“尽’’、“孤独"、“只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
(2)想象力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江上渔者》学习古诗后,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
赞美老师的古诗词范文3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的,咱就拿古诗词教学来说吧。古诗词教学并不是涉足到古诗词单元才有的教学活动,我一直把它当成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借以开展古诗词系列活动,从而进行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学伊始采取先入为主的方式,倡导学生广泛涉猎大量的古诗词,提倡他们多读多记,去亲身实践“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读书真理。这样不但增长了知识,又让他们通过这一途径亲密地接触了民族文化并了解其渊源,深刻体味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初中教材的古诗系列按“新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每一个阶段对学生的要求都大同小异,无外乎诵读、理解、背诵、体味、赏析。为了让古诗的学习和背诵落到实处,从执教最初,我就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古诗诵读”活动,采取“不求甚解”与“直面经典”的方式,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并藉此机会与大家探讨交流如下:
一、每周诵读一首诗
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把“课前一支歌”和“课前一首诗”相结合,各组推选“古诗擂主”引导同学们诵读古诗,每周除了选编入教材的古诗外再额外选读一首,或指名读,或听读,或一起诵读,到了周五,再由“古诗擂主”来检查同学们的诵读情况,不能达到诵读要求的,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补上来。每人每周诵读一首,一学期下来至少可以背诵20―40首古诗,一年就可以诵读40―100首不等,古诗诵读的任务自然是水到渠成,皆大欢喜。
二、每月上一次古诗活动课
每个月上一节以古诗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如:故事擂台赛、漫读古诗园、唐诗拾趣等,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每当上古诗活动课时,邀请其他语文老师来指点。在搞“故事擂台赛”时,把“谁记得古诗多、谁的见识更广”作为诱因,让古诗诵读活动自始至终轰轰烈烈地进行;在上“漫游古诗园”活动时,设计了五个部分:古诗数字园、古诗动物园、古诗植物园、古诗颜色园、古诗四季园,让同学们对含有数字、颜色的诗句,描写动、植物的诗句,赞美春、夏、秋、冬四季的古诗进行系统归类,有效地复习诵读了古诗。
三、每学期开展一次赛诗会
赛诗会以小组为单位,按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别安排不同的内容,如: “古诗,你能背多少”、“古诗巧对接”、“读古诗学成语”、“中秋节赏诗会”、“春联比赛”等。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既诱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又使古诗教学得到了有益的扩展和延伸,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一学期举行一次古诗诵读等级考核评定,由语文老师进行检测。20首一级,40首二级,60首三级,80首四级,100首五级,100首以上为特级。必修内容就是全班学生必须参加“古诗考级”项目,级别根据学生背诵古诗的篇数来确定。古诗诵读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两年来,同学们诵读古诗的能力大大增强。
赞美老师的古诗词范文4
【关键词】诵读;意境;体味;审美
一、诵读――纵情地渲染美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的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在低年级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还可以根据儿童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引导学和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边读边辅以手势、动作、表情的变化,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感怀身受,遐想翩翩,其乐融融。读读背背,不断地积累;背背想想,细细地体会。这样,将会在学生纯真的心灵上,不断地加深民族经典文化的积淀,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
二、入境――尽情地欣赏美
入境,是读古诗词的根本。在古诗词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词中的意境美。
⑴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伊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
⑵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
如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恰当。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⑶以图配诗,感受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更好地领悟诗词的意境。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如在教学《小池》时,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欲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⑷想象漫游,深入情境。
教学《望庐山瀑布》,在学生从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之后,再引导学生观看录像,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身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像,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一种爱美、赞美的感情油然而生。
三、体味――入情地再现美
古诗文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是语言的艺术,智慧的结晶,思想的光辉,只有通过潜心地体味、欣赏才能受到美的熏陶。要求学生学习时不但要动口还要动脑,更要动心,要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再现美,升华美,感受美。课本中每首诗教学时都安排了扩展活动,如让学生学了古诗后,读一读,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此外,我们学校还开展了“每周一诗”诵读活动,组织诗歌朗诵会,举行诗歌朗诵比赛等,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让学生受到直观的熏陶,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有创意的活动,如带学生走出校园,下乡村,去欣赏一去二三里,上田野体验汗滴禾下土,临池畔倾听曲项向天歌,在夜晚模仿举头望明月……这样,诗与意相印证,情与景相交融,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怡情,悟性,开智,明理。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诗笛”办学特色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研究》(课题号:FHB130445)暨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常规课题《小学诗词教学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研究》(立项编号:FJJK14-35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中华美德诗词曲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
赞美老师的古诗词范文5
关键词:意象;画面;意旨
“意象”最早见于20世纪初形成的西方意象主义。意象派认为,“意象”既是被感知的客体,也是诗人对它的体念;二者再由准确的不加修饰的词语表达出来。作为思想内容的载体,词语本身意义莫大于此。庞德给意象下的定义是:“意象是在一刹那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
简言之,“意象”是由“意”和“象”组成的,这里的“象”就是客观事物,而象外之象就是“意”。何为古诗词的意象呢?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括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物,还包括了作者的情思。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曾指出,“诗人应该选择‘特征’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地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因此,在意象教学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即诗中意象是什么,形成怎样的画面,用这个意象想要传达什么,最后初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我们认为,意象捕捉在古诗词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抓住意象来生成形象画面
古诗中出现的意象一般不止一个,而是一连串,且这些意象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由景物、颜色、远近等组成的一幅幅画。在古诗教学时,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意象,然后指导学生按作者的情感流露把这些意象串联起来,犹如身临其境。不妨来看两首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前一首,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写,诗中句句都是意象,处处有景,也处处活动着诗人的身影,移步换景,景中有人,如入画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一曲优美的春的颂歌!教学时,教师就要让学生寻找出一连串意象,然后指导学生从中整理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后一首,前四句是诗人眼中的环境风物。后四句是诗人抒诉这样特定的环境风物中的心情。告诉学生:诗当然需要特征鲜明的景物,更要知道人其实也是人事,也是不可少的一部分,物画与人画相互对应、交织构成了鲜活的动态画面。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智力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好动不好静。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年龄特征,授之以正确的阅读方法,配以适当的多媒体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必要的。
二、抓住意象理解写作意旨
明朝的诗评家胡应麟说过:“古诗之妙,在求意象。”意象是诗歌构建的材料,意象就是我们研读的重点。因此只有在感知并领悟意象的基础上才能把握诗歌内容,进入诗歌意境,感知诗人情感,领会诗歌主旨。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阕意象:秋、雁、边声、(号)角、嶂、长烟、落日、孤城。从上阕这些意象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雄浑悲凉的塞外秋景图。下阕意象:浊酒、羌管、霜、白发、饮酒、泪。这几个意象的摄入,作者意在表现这样的感情:浓霜遍地的夜晚,随着悠悠羌笛之声,白发将军陷入了深沉的悲慨之中,由于思念家乡,久久未能入眠,流下了忧国思乡的热泪,这壮志难酬的悲痛和思念家乡的愁苦,一杯浊酒又如何能够消除呢?通过找出诗词中的意象,让这些意象“站出来”倾诉它的含义,本文的要旨便不攻自破。
有必要指出的是,优美的诗词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要想真正彻底地读懂一首古诗词,还须了解它的作者。比如,在教学《行路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了解李白在创作这一组诗歌时的背景。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抓住诗歌中的“拔剑四顾、停杯投箸”等画面,体会诗人苦闷、豪迈的思想感情。在教学《相见欢》时,先了解李煜是一位后来沦落为阶下囚的皇帝,这样通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诗词中的“西楼”“月如钩”“梧桐”“清秋”等有鲜明感伤情绪的意象来理解诗人痛苦和离愁的感情,体会到一个亡国之君的孤独形象,从而为准确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三、抓住惯用意象形成能力
诗词中的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许多意象经过人们感情的长期积淀,有着独特的情感内涵。
如,“圆月”“明月”往往成为人们盼望亲友团聚、表达美好祝愿、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王建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苏轼于中秋许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而“残月”则更多的是别离的象征,李煜的“月如钩”,勾起的便是深深的离愁。类似的还有“柳”象征了送别,梅花、、翠竹来喻隐士君子,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等等。
因此,通过积累了解一些意象的涵义,能成功帮助我们学习鉴赏诗歌。
教师指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整合相关意象的诗词句,创造出该意象的一个浓重的学习氛围和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把个体的意象转化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将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意境。学生通过对一些常见意象涵义的了解,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对内容、对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就很容易理解,对古诗词的初步赏析也不成问题。
赞美老师的古诗词范文6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 教学方案 理解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27
中华古典诗词以悠远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为了一道难题,这是因为古典诗词与我们小学生生活的年代有很遥远的距离、所处在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变化。而且在教学中,小学生对诗人的情感的理解能力比较弱,对于诗文中的平仄把握不到位,对于生僻字词的领悟能力较差等均造成了古诗词学习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必须抓住重点,将过分注重字词教学和背诵的核心,转移到理解诗词和诗人情感的方向上。这样回过头来,再来背诵就会降低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古诗文教学中的价值
学生对于古诗文的掌握情况,可以反映出他最基本的文化素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历代文人都以当代的表达方式,表达出了自己国家的爱国之情,对于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在小学语文教学环境中,我们要以中国梦为目标,按照党和人民所赋予我们的责任,按建设新型创新型社会的发展需要去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强行将自己单方面的见解加于学生之上这是不合规范的,因为一首古诗在诗人创作的时候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到这首诗都或多或少有不同的见解。在面对古诗词的平仄对仗时,我们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和表达的准确性。我国古典诗词种类之多,让人感叹先人是多么的才华横溢。在学习各类型诗文时,教师要把握要点,针对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如在进行爱国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教学时,要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国破家亡的危机感”,从而进一步表现出诗人的对于国破家亡的忧愤,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真实的情感;在进行送别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诗人与友人之间最真挚的友谊,启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注重友谊,不要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伤害了大家之间的感情;在《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里,我们要让学生感受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让其领悟大自然的生灵之美,以此提升学生对大自然的爱护之情,也响应了如今国家推行的环保政策。学生在学习这些类的诗词时,很容易受到诗文中表达情感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把握诗文中具有艺术性的方向,例如诗文中运用了各种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现人或物,这些诗句很容易读而且给人美的感受,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给学生一种思想层次的提升。在任何的学习创造中都是由模仿起步的,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动手锻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渲染意境,理解诗人情感
要知道诗文的创造是诗人艺术的结晶,诗人往往不会仅仅追求单方面的写人或写事,而是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来营造出一个美的意境。因此,我们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更易理解诗人的情感。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看似是写那随风飞舞的柳枝,“碧玉妆成”引出“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诗人将这一系列的形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意象”,在古代文学中“碧玉”往往代表年轻美貌的女子。这首诗用“碧玉”来作比喻,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写景色,更是将人和“柳枝”进行对照表现诗人对年轻女子美貌的赞美之情。教师要注意抓住诗眼来引导学生把握诗文中感情丰富、形象鲜明的字词,带领大家反复推敲进入诗人的意境。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教师带领学生想象,画出瀑布飞流直下的样子,然后体会出诗人当时面临此情此景时的感受。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反复推敲的思想,这样学生才会更好的理解诗文中优美的意境。
三、发挥联想,加深理解
我们知道,之所以有美丽的古诗词,那是因为诗人运用了极其生动传神的语言表达出了当时的氛围,这让读者禁不住遐想万分,一步步走进如诗如画的世界。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自编自导让小学生们来进行角色扮演,充分融入到诗人的写作情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例如《望庐山瀑布》中,教师可以运用投影仪投影出庐山瀑布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观看瀑布的飞流直下,让其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在一边欣赏美景的同时,一边给学生讲解或者让学生多次诵读原诗文,使学生感受美景的同时,产生对自然美的赞叹,在观赏完影片之后,请几位同学来讲一讲自己的体会和感受。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重点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关键词的寓意,并结合图片、影片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领悟。这种情景再现的方法,能够把学生置身于诗人当时的环境,既可以让学生学习本文的内容,又可以结合影片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联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