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考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考指导范文1
看到考题后,先不要急于动笔,要仔细看清题目要求的内容。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思出一个框架或画面,确定短文的中心思想,不要匆匆下笔,看懂题意,根据提供的资料和信息来审题。审题要审格式、体裁、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主体时态、活动时间、地点等。
二、要点明确
要点是给分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防止写作过程中遗漏要点,同学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把情景中给出的各个要点逐一罗列出。
三、列出提纲
为写作做好准备。根据文章要点短文的中心思想将主要句型、关键词语记下,形成提纲。
四、写顺全文
写短文时要做到五个方面:
1.避免使用汉语式英语,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句型。
2.多用简单句型,记事、写人一般都不需要复杂的句型。可适当多使用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不用或少用非谓语或独立主格结构等较复杂的句型。
3.注意语法、句法知识的灵活运用。语态、时态要准确无误;主谓语要一致,主语的人称和数要和谓语一致;注意冠词用法,例如:It takes Tom half an hour to go to school by bus.中的an不能写成a;注意拼写,例如:fourteen,forty,ninth等不要写成forteen,fourty,nineth等;注意标点符号和大小写。
4.描写人物时,要生动具体,可以选择使用下列词汇,例如:外形:tall,short,fat,thin,strong,weak,pretty等;颜色:red,yel-low,blue,white,green,brown,black等;心情:glad,happy,sad,excited,anxious,interest-ed等;情感:love,like,hate,feel,laugh,cry,smile,shout等。
5.上下文要连贯。同学们应把写好的句子,根据故事情节,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时间或空间),使用一些表示并列、递进等过渡词进行加工整理,使文章连贯、自然、流畅。同学们应注意下面过渡的用法:并列关系:and,as well as,or…;转折关系:but,yet,how-ever…;时间关系:when,while,after,before,then,after that…;因果关系:so,there-fore,asaresult…;目的:in order to,in order that,so as to,so that…;列举:for example ,such as…;总结性:in general,in all,in a word,generally speaking…
五、没有病句
中考作文时,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同学们出错在所难免。因此,改错这一环节必不可少。中考作文评卷是根据要点、语言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来给分,根据错误多少来扣分。因此中考时花几分钟时间用来检查错误显得尤为重要。检查错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看字数是否达到要求,看有无遗漏要点。
(2)看文体格式是否正确规范。
(3)看有无语法或用词上的错误。
(4)看单词拼写、字母大小写是否有错,标点符号有无遗漏或用错等等。
(5)注意时态、语态、人称是否上下文一致。
中考指导范文2
关键词:考试;听力;技巧
一、保持正确的心态
英语听力材料不同于阅读材料,是“口语化”的英语,无法像书面材料那样能够“反复阅读”,转瞬即逝,再加上一些连续、失去爆破、弱音、语调等基本因素的影响,就会造成学生听力理解方面之困难,因此,要保持正确的心态格外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懂会意”的上面,从而进行合理的推理和猜测,这种“耳听会意”的做法,可以使考生心情平静,增强信心,保持正确的心态,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抓紧预习,抓住关键词
参加过中考的考生都知道,每当考卷发下来后,监考老师往往都是让学生先写姓名、考号,停几分钟后再放录音,就在这短短的三五分钟内,考生就要抓紧时间,预习问题和选项,大胆预测听力的内容、话题,抓住应听的关键词: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件),why(原因),how(怎么)。例如,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In a shop. B.In a factory.
C.In a museum. D.In a school.
依据所给的问题和被选答案,在听录音时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听谈话的“处所”上,是“买东西”“在工厂上班”“参观博物馆”“在学校”时的对话,这样就可快速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
三、能联系平时积累的常用词汇、短语用于交际的句子
中考命题注重于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强调真实的语言情景。听力方面的基本内容总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它常常涉及学校、家庭生活、天气、旅游、食品、动物、劳动、看病、问路、体育、时间等方面。
如,问天气,What’s the weather today?
中考指导范文3
学生在审题和答题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这样几个:一是因方向不明导致答非所问,二是遗漏重点信息造成答题内容缺失,三是范围不明角度不清而偏离题意,四是语言表述不合要求,词不达意或晦涩难懂甚至病句连篇。造成失误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但我觉得思维紊乱和审题能力、语言表述能力不强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
下面,结合泰州市近几年来的一些中考试题,谈谈如何审题及答题。
一、 审题指导
审题,就是要仔细研读试题,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去揣摩和了解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准确把握试题的命题思路、方向、范围、角度、重点、条件等,为准确答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审题要仔细,是我们在考前强调的最多的问题,但恰恰又是一个容易造成失误的问题。“看清题目要求”并不是只要简单把题目逐字逐句读清楚就行了,而是要进行认真慎重的思考,学会从题目中提炼有效的答题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处理,准确找到答题的切入口,进行筛选和整合,从而完成试题的解答。审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审限制的范围
不管何种类型的试题都是针对文本的某一内容设计的,因此,审题一定要看清范围,如试题要求以什么材料为答题依据,在什么段落内寻找信息,在某一个句子里提炼答题要点等等。
例 “阅读全文,说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2011年泰州中考试题)此题要求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概括,所以,就不能随便在文章某个段落中找个句子来回答,“全文”就是一个范围。
2. 审特定的角度
新课程倡导的阅读,是整体地把握和个性化地理解文本。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大致有三个层次:理解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在审题时,必须有这样层次的意识,并且要根据这类试题的特点要求来答题。
(1) 理解性试题
这类试题解答的关键是要准确提取文本信息,不要出现信息遗漏和偏差。
例 “请说出你对第4段中加点词语受宠若惊的理解。”对“受宠若惊”这个词语的理解 ,就必须仔细阅读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作出具体回答。如果理解不到位,答题就会有偏差。
(2) 创造性试题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答题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积累作创造性的发挥,但是,这种创造性的发挥不能脱离文本提供的语境,也就是说,这种创造性发挥还是有一些限制的。明确了此类试题的特点和答题要求,回答时就不能超越限制条件,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例 “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华夏大地上,像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两座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作简要表达。(2008年泰州中考试题)
此题考查文化知识的积累,对答题者来说属于一种新的创造,回答时必须注意这些限制信息:建筑物、人物、名句三个答题要点缺一不可,看清了这些限制信息,答题才有针对性。
(3) 评价性试题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所写人物,阐述的观点及所用材料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特别要看清试题要求你对什么内容发表看法,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例 汤姆・索亚选择了逃离教会学校。请你对汤姆・索亚的逃离作出自己的评价。(4分)(2010年泰州中考试题)
此题要求评价汤姆・索亚的逃离,必须紧扣这个重点,理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既能自圆其说,又能令人信服。
3. 看试题的限制条件
一般来说,试题的题干总会提示考生一些答题的条件的,而这些限制有些属于范围的限制,有些则属于内涵的限制,把握好这些“限制条件”, 才能“因题制宜”,准确答题。
例 “针对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中第7段中三位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2011年泰州中考试题)
此题的限制条件是通过比较陈述理由,如果不看清这限制条件,就会有答题的偏差。
4. 审试题的重点
有些试题在题干上会用着重号标出答题重点,有些虽没有这些符号,但也可以找到一些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就暗示了试题重点。
例 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什么?(2008年泰州中考试题)此题中“最”就是一个关键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审清。
二、 答题指导
1. 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
例 “某班晓文同学家庭困难,常常抱怨自己没有一个好爸爸,情绪总是很低落。结合本文内容,以同学得身份对他进行劝解。”(2011年泰州中考试题)
此题的关键是要对晓文进行劝说,因此所写语言要针对文章内容,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 要全面完整
审清题目后,就要根据题目要求,通过分析、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尽量完整的提炼出答题要点,不要有任何遗漏。因为有不少表述题,在评卷时往往采用“踩点得分”的原则,答到几点给几分,因此,为了保证答题的全面,就要把问题的要点一一列出,然后将它们组织成一段条理清晰的文字来回答。
例 “阅读第4段,说说如何打败超级细菌。(请分4点概括,每点不超过15个字)”(2009年泰州中考试题)
3. 要准确无误
正确理解文本,准确表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例 有人认为沙悟净在取经途中是一位多余的人物,你不赞同这种看法,理由是什么。(2011年泰州中考试题)
此题已明确观点,考生要准确回答不赞同的理由, 千万不可把握不住题意,背道而驰。
回答此题,特别要注意试题提出的要求,如果少了一个要点,从而造成答题的不完整。
4. 要简洁明了
用最少的语句传递更多的信息。
5. 要条理清楚
回答问题时,如果有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定要有条理的写出来,不要不分主次,不分轻重胡乱堆砌语句。
例 联系第9段,说说第4段开头所说“人类自身的错误”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如果此文在网上发表,请针对人类的这些错误行为,写一两句留言,要求至少运用一个成语。(2009年泰州中考试题)
中考指导范文4
一、文面清秀打动评委
文面就像一个人的脸面,干干净净、端端正正,就会给人一个好的第一印象。那么,同学们该如何写出一份清秀的答卷呢?
字体大小以占格四分之三为宜,切忌太小或太大,笔画也不可太粗,用纯蓝墨水书写。试卷上的字和稿纸都是黑色的,因此用这样颜色会比较鲜明。 要书写工整、清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切忌把标点一顿到底。。
二、标题醒目先声夺人
题目即文章的眼睛,眼睛美丽、有神,才能引人驻足欣赏,引起进一步阅读文章的情趣。一般地说,好文章的标题应具备简明、概括、新颖的特点,言简意赅,点明文章的主旨或概括主要内容等。切忌题目太长、语言生硬、文法不通。
三、亮丽开头引人入胜
常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既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又激发了读者的兴趣,还可以自然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常用的开篇的技巧如:
1、开门见山法 2、借用诗词名句法 3、巧用修辞法 4、环境描写,渲染气氛法 5、巧用寓言故事法 6、妙用题记法。
总之,开篇的原则:简洁、生动、优美、点题。
四、结构巧妙动人心弦
“文无定法”,在平时的作文学习训练中,要尽量让学生尝试使用多种文章构思方式。1、镜头组接式,2、小标题式,3、小排段式, 4、问答式,5、联想式,6、记者采访式,7、辩论式、8、书信式、9、剧本式、10、章回小说式、 11、数学解析式、12、英语式、13、首尾呼应式、14、波澜起伏式、15、抑扬妙用式等。在临近中考时,要梳理平时自己的习作,选出自己最擅长的两三种形式,重点训练,力争事半功倍,更上一层楼。
五、语言生动耐人寻味
记叙的语言,具体形象;议论的语言,严谨周密;说明的语言,平实准确;描写的语言,或佳辞丽句,清新优美;或娓娓动听,含蓄隽永;或刚健有力,痛快淋漓……美丽的语言给人以享受,美好的思想需要美丽的语言来表现。锤炼语言的方法如:引用名言、词语借用(大词小用)、巧用修辞。
六、线索清晰,顺序明了
考场作文的结构要简洁,有一条突出的线索是非常必要的。或以情感为线索,或以事物为线索,或以关键语句为线索。顺序可灵活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安排成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七、主题突出
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要一目了然。切忌“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读完全文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言。下面介绍几种突出文章主题的方法:
1、让标题点明主题。
2、在开头点明主题。
3、结尾点明或深化主题。
八、结尾有力
巧妙结尾打造完美之作,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如何给文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呢?接下来列举几点常见的文章结尾技巧:
1、自然收束式: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刻意雕琢。
2、首尾呼应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可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能唤起读者的共鸣。
3、升华主题式: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4、凸现主旨式:明确表达主题思想,清楚交作意旨。又称“画龙点睛式”
5、抒情结尾式: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6、发表议论式:能够深化作文主题及人物形象、深刻反映社会生活及表达作者情感、增添作品的思考及理性的色彩,赋予读者以警策、鼓舞和力量等鲜明的表达效果。
九、激发兴趣循序渐进
1、教师应抓住学生阅读体验、生活体验的激情时刻,及时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恰当诱发学生的写前兴趣。
2、在学生作文中,及时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写中兴趣。
3、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评改,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亮点给予激励。
4、引导学生养成反复修改作文的习惯,可将学生或名家作品的原稿与修订稿相比较阅读分析。
5、因材施教。必要时降低要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中考指导范文5
说明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说明文也就成了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的必选试题。近年中考涉及说明文的考题主要是:(1)考查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2)具体考查学生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以及作品感受的能力。
在2010年说明文阅读复习备考中,应认识到以下几点:
(1)把课文当做“例子”,采用课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说明文来进行测试,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保证试题有较高的效用。
(2)说明文的范围是很广的,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平时训练,不应有所偏废。同时适当加强一下社会科学类的说明文的阅读训练,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3)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明文阅读测试的目标就是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说明中心的理解、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等。由于任何知识的介绍都离不开概念,而介绍高科技知识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别多,所以,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是解答说明文阅读试题的一个关键。
【样题点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②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分贝~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鸣。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③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觉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细胞上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长此以往,耳鸣和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在美国,64岁~75岁的人群中有1/4的人失去听力;在意大利这个比例达到了18%,是40年前的两倍。据一些国家征召新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选自《科学世界》)
1.本文主要说明了。(限10个字以内)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②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第③段画线句子表明人们的听力,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4.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词语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A.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B.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
C.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
D.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探究分析】
第一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力。要准确概括说明的内容,必须从整体入手,学会全面把握,要善于分析句与句甚至句与段之间的联系,会找关键词语或中心句,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这道题从文章的第一段来看,该段是一个总起段,由此就不难发现“噪音对人的伤害”这个核心。
第二题考查了说明的顺序以及文段的结构特点。第一问要求回答说明的顺序,该段为了说明不同等级的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运用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因此很明显是按噪音等 级由低到高的逻辑顺序安排的;第二问其实要求回答这样排顺序的好处,很明显这种逻辑顺序使得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分明。
第三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和说明方法的把握。从画线句子的内容来看,运用了“1/4”“两倍”和“越来越多”来说明了人们的听力变得越来越差;说明的方法较容易,运用了数字――“列数字”,列举了美国人、意大利人和一些国家的新兵――“举例子”“作比较”。
第四题考查的是说明的语言,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降低了难度。这些加点的词语,都是在句子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副词,删去以后对原句意思表达都有影响。解答这道题,可以逐题比较,看看哪一题删去后影响最小。
【参考答案】
1.噪音对人的危害。 2.按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逻辑顺序)安排的。更清晰地表明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或:使文章条理更清楚)。 3.变得越来越差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4.A
【专题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成功登陆火星的“勇气”号探测器
①2004年1月4日,带着人类探索太空奥秘的千年梦想,“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经过半年多的飞行,成功登陆火星。这对于了解火星及其演化,了解地球的过去和未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火星是地球外侧的比邻星,距离地球十分遥远,探测器登陆火星远比登陆月球艰难得多。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制动火箭可以引导登月舱准确地进行软着陆;而火星大气的密度虽然远远低于地球大气的密度,但仍可使登陆舱在着陆的数秒钟内烧毁。同时,火星风也能把登陆舱吹离目的地。因此,航天专家们给火星起了个绰号叫“死亡行星”,意指探测火星非常艰难,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
③美国科学家总结了四十多年来国内外火星探测的成功经验,并汲取了多次登陆失败的教训,采用了多种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案,终于使“勇气”号成功登陆。
④“勇气”号是迄今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以移动的、自动化的大型实验室。其实,它就是一台车式机器人,长1.6米,宽2.3米,高1.5米,重174千克,靠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能源。它有自己的大脑、颈、头、眼睛和手臂。
⑤“勇敢”号的“大脑”是一台每秒能执行约2000万条指令的计算机。不过,与人类不同的是,它的大脑并不在头部,而在腹部。所谓“颈”和“头”,是指“勇气”号上部伸出的一个桅杆式结构,上面有一对“眼睛”――其实是两台可拍摄火星表面彩色照片的全景照相机。(甲)两台相机的高度与人眼高度差不多,使“勇气”号能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寻找有价值的探测目标。(乙)当发现值得探测的岩石等目标时,“勇气”号会像地质学家一样,走上前去对岩石敲敲打打,搜集数据,然后向下一个目标前进,因此科学家们亲切地称其为“野外地质学家”。
⑥“勇气”号配备了野外科学考察所需的“全套武装”,其中包括全息摄像机和显微镜成像仪。“勇气”号上有多台高清晰度摄像机,可以拍摄高分辨率的火星地表和天空影像。而显微镜成像仪就像地质学家手中的放大镜一样,能以几百微米的超近距离对火星岩石纹理进行审视。探测器还配备了一个相当于地质学家常用的小锤子式工具,能对岩石内部进行采样研究。另外还有一些先进仪器,可用来对岩石构造做进一步分析。
⑦“勇气”号火星探测器拥有一套独特的通讯系统。借助这套系统,“勇气”号可以直接与地球控制中心交流信息。
⑧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勇气”号也将围绕此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它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用先进的生化手段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二是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
⑨“勇气”号成功登陆火星,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不过,这条探索之路仍是漫长而艰难的。尽管在这条道路上随时都可能遭受挫折,但是人类绝不会停止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目前,航天专家们正计划在发射无人探测器的基础上,选派航天员登陆火星,对这颗神秘而美丽的红色星球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索与研究。
1.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介绍“勇气”号探测器。(答案不超过40个字)
2.文中对“勇气”号的结构、装备及其功能进行说明的是第______段到第______段。
3.既然火星被称为“死亡行星”,登陆非常困难,为什么人类还要坚持对火星的科学探索?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写出四点理由。
4.“勇气”号这一名称是从参加火星探测器命名比赛的一万份美国小学生作文中挑选出来的,被选中的文章的作者是一名9岁的小女孩。人们为什么把为火星探测器命名这样神圣的使命交给孩子们呢?为什么“勇气”号这一命名能够中选呢?谈谈你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
中考指导范文6
[试题再现]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从2007年开始,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知中提出的口号是:“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为落实通知要求,某中学初三(1)班准备召开“走进‘阳光’,迎接奥运”主题班会。请根据下面要求,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
要求:(1)开场白中要有“阳光体育”和“民族素质”这两个词语;(2)开场白中要有与“奥运”相关的内容,如五环旗、奥运口号、奥运健儿、奥运吉祥物等(涉及一项内容即可)。
同学们:
。“走进‘阳光’,迎接奥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北京市)
[考查点剖析]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面和根据具体情境运用语言的能力。
[答题指导]
首先,要对活动的情况作全面的了解,如,主题是“阳光体育”,活动的形式是主题班会。其次,要紧扣“开场白”,点明活动的目的、主题、意义等。第三,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来写,必要信息不可缺少。总之,要把握主题,表达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这样作答: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开始了。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而努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看,福娃正张开双臂,迎接世界各国的朋友。让我们和福娃一起,迎接奥运,走进阳光,走向明天。
[相关练习]
为了发挥班级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班委会决定开展一次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假如你是这次班会的主持人,请写一段话作为开场白。
(四川省资阳市)
[参考示例]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有温文尔雅、谦恭礼让的礼仪传统。一个人的举手投足、待人接物,无不体现了他的气质与素养。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基础。让我们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五、辩论拟题――观点鲜明
[试题再现]
请你参加与《于丹〈论语〉心得》有关的综合性学活动。请结合链接资料的“相关言论”,拟一道辩论题。
要求:辩论题的正、反观点不能只来自“相关言论”的同一句话。每方观点不超过15个字,字数大致相等。
正方:________________
反方:________________
链接资料:
人物介绍: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从2006年开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连续推出《于丹〈论语〉心得》讲座。她的解读唤起了民族记忆,冲破了专家与群众间的藩篱,让高深文化走出象牙塔,来到群众当中,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方式,让她收获了赞许,也面对着质疑。对此,她选择了从容,用加倍的勤恳真诚回馈赞许的热情,用坦荡的“三鞠躬一握手”直面质疑者的诘问。
相关言论:
①大白话的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与毁灭。
②于丹是电视媒体强大的传播所创造的神话。
③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做的是文化普及工作。
④父亲、师长的悉心培养,博学、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她成功的强大力量。
(陕西省)
[考查点剖析]
辩论入题,更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才能。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语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和观点提炼能力。回答要求观点鲜明,有针对性。
[答题指导]
根据辩论的特点,所拟的辩论题必须精炼,观点鲜明且针锋相对。本题辩论的焦点应设为:大白话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的意义。按照要求,结合“相关言论”可以得出答案,如:
正方:白话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普及。
反方:白话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
[相关练习]
信息时代,网络阅读对青少年影响很大。网络阅读究竟是利大于弊(正方),还是弊大于利(反方)?学校准备搞一次辩论会。现在由你担任辩手,请选择其中一方陈述观点和理由(字数50左右)。
我的观点是,其理由是 。
(浙江省宁波市)
[参考示例]
正方:网络阅读利大于弊;网络阅读比传统纸质阅读方便快捷,可以迅速获取大量信息,对于青少年增长知识,不无裨益。
反方:网络阅读弊大于利;网络阅读囫囵吞枣,不利于深层理解,而且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青少年心智发展有负面影响。
六、活用修辞――妙笔生花
[试题再现]
从以下选项中任选一项,写一两句赞美的话。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如比喻、对比、对偶、排比等。
A.农民B.农民工C.工人D. E.教师
(河南省)
[考查点剖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是否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恰当地运用一种或多种修辞方法,能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答题指导]
回答本题的关键点有二:一是把握所选项的主要职业特点;二是要确定采用何种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最好。结合以上两点,可把答案拟为:
A.农民:像黄牛一样辛勤耕耘不止,像秋天的高粱一样淳朴可爱,像广袤的大地一样胸怀宽广坦荡。(比喻、排比)
B.农民工:来自田野,投身城市,用描绘大地的双手,绘出城市斑斓的画卷。(比喻)
C.工人: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固定在哪里,为祖国的发展尽心尽力。(比喻)
D.:战争年代的钢铁长城,和平时期的安全卫士。(比喻、对偶)
E.教师:一方净土育桃李,三尺讲台铸栋梁。(借代、对偶)
[相关练习]
1.“保护我们的水源,阻止全球变暖”代表了绿色和平珠峰考察队队员及藏民的心声,请围绕“阻止全球变暖”这个内容设计一则富有感染力的宣传用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辽宁省沈阳市)
2.请以“母爱”开头写一句话,表达对母爱的赞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山东省济宁市)
[参考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