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祛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祛斑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课堂 事半功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数学课堂充满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从其行”。小学数学课要想上得生动活泼,就必须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充满趣味。只有巧妙地创设课堂教学环境,科学而又合理地组织好数学的课堂教学,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空间,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充满无限趣味。
一、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
没有幽默的生活是单调而乏味的,没有幽默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同样是枯燥无味的。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如果能够巧妙而灵活地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启发和诱导学生,就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轻松、更愉快、更有趣味。我们现行的数学课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如果我们按书上的数学程序来讲解,很可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成一支催眠的曲子。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教学艺术来处理数学教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刻为浅显,化单调为丰富,变沉闷为活跃,化平淡为神奇,变抽象为具体,就可以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真、假分数时,有一部分学生老是记不住概念,我就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想想,一位母亲和她的亲生儿子,谁的年龄大?”学生回答:“当然是母亲的年龄大。”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郑重其事地说:“母大于子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学生听后在笑声中记住了真假分数。
二、使课堂教学饱含活味
传统的课堂教学,被“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所禁锢,那些生性活泼、想象满怀、好奇爱动的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专制下,主体性被扼杀得一千二净,被老师牵着鼻子痛苦地在知识的沙漠里艰难跋涉。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与教师的“一言堂”、“传话筒”、“搬运工”的陈旧教法有关,另一方面是教师缺乏“童心”和“童趣”。“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如果教师以成人的心态去组织课堂教学,学生无疑会失去“动”的本能,这样的教学没有一个不失败的。我们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起来。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基础学科。研究不同的问题,就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方可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不同课型的教学,如实验课、讨论课、实践课、自学课、活动课等。学生在不同的课型中,能拓宽视野、发展思维、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波涛会在愉悦的享受中一浪高过一浪,永不止歇。
2、“活”的课堂教学训练方式。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养成了一种等知识、要知识的习惯。框架式的教学又会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即使是最好的知识,他们也没有兴趣去学。其实,他们自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容器,是等着老师去往里灌。我们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首先教师要改变“灌”的教法,训练学生养成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动笔去寻找知识、学习知识的习惯。讲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数、拼、割、补等方法推导出公式;讲应用题时,我让学生从读、划、画、写、列中进行审题、分析、解答;在讲计算题时,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试着解答,从中得出方法。不同的训练方式,不但能使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三、使课堂教学富于韵味
科学祛斑范文2
[关键词]科学课;获取知识;方法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
新课程中提出了“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我们的科学教育必须要有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指导和实施。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的抄袭”。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是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 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 、让学生放松思想,大胆探究
对学生自行探究的最大束缚就是“分数”,教师往往把一些知识点和知识网让学生翻来覆去地背,去练习,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网点形成“条件反射”,却很少用一些新颖的问题来训练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这样让学生既形成了学习呆板硬记的不良习惯,又使学生在思想上时时受到压力,处在这样的紧张的精神状态之中,少年儿童的聪明才智岂不被大大压抑,怎能让他们放开手脚畅游于知识海洋去尽情吸取丰富的营养呢?因此,我们在科学课教学中总是让学生渐渐地在解决问题时不紧张,遇到新颖的问题,也敢于思考,敢于动手大胆地探究了。
另外,课堂常规对学生自行探究,应用知识的能力的发展也是有不良影响的。人是统一的整体,当他们高高兴兴吸取知识的时候,又要听,又要想,又要发表意见,哪能让他们一动不动地坐着呢?难免有时伸伸头,有时侧目,有时要写写画画,有时还要说几句话,所以,老师不要老是约法三章,而要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有发言权,力求让学生感到课堂上是愉快的,使他们大脑处于积极而又轻松的状态。
二 、带着学生一起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由认同目标,自主选择目标,逐步过渡到自我设计学习目标,确立自己的知识技能目标,诱发他们“我要学”、“我要发展”的内在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获得教学的成功。这就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领悟了“自主”,确立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在教学三年级科学《纸张》一课时,我先和大家设定研究目标,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和选择方法,进行探究。在这节课中我们看到:有的学生选择“比较纸的吸水性”、选用宣纸、牛皮纸、瓦楞纸、书写纸来研究,将这些纸滴上红墨水,看哪种纸吸水快,并且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滴水时要同时滴,水量要一样等;有的学生选择“比较纸的承受拉力程度”进行研究;有的学生选择“比较纸的承受弯曲能力”等等。由于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他们在学习时也特别认真,思维十分活跃,神情也十分专注。
课堂是群言堂,不只是老师的演讲,一个人说半天,在解决问题时,也要让他们考虑好怎么样的实施方案才合适。特别是在实验中,更应该让他们自行探究。这样不仅可以引导他们自行探究 ,而且可以让学生听到各种观点,可以锻炼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发表错误观点的学生,当他们错误被点破时,会豁然开朗,他在辩论中虽然失败了,却因明确了问题而很高兴。问题是: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肯自行探究,坐等结论,上课时应反复引导他们发言,力图改变其不良学习习惯。
三 、鼓励学生自行探究
我在教学《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时,先让学生用教师课前提供的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和一根电线,用小组合作的办法,把小灯泡点亮,并要求把小灯泡连接的方法画在科学记录表上。各个小组有序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过一会儿有几个小组陆续完成了任务,只有一组的小灯泡始终没亮,他们在别组的欢呼声中变得更加着急,当我发现了这组的情况后,不是叫他们停下来,而是很亲切地安慰他们:“没关系,慢慢来,要不要老师帮助?”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又忙乎起来,但见一个同学一手拿电池,一手拿电线与电池的负极相碰,另一同学一手拿电线的另一头,与电池的正极相碰,另一只手拿小灯泡碰电池的正极。当老师发现了这一情况,马上轻轻地提醒他们:“小灯泡有两个连接点,你们只用到一个连接点,还有一个连接点是不是也要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他们轻轻地商量了一下,马上修改连接法,终于点亮了小灯泡,使每一个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每一节课都应是学生学习的时间,教师的任务是带着他们探究,帮助他们探究,选择恰当的问题给他们去进行探究。因此,培养学生应用自动探究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要培养这个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起着最根本最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这个能力,科学教学中讲过理论知识后还要讲授所学知识应用的典型事例。在这里,不要过分强调那些技术细节,而要突破科学知识是怎样被应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
1、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懂得所学知识的用处,这些都是对的,都是联系实际的重要作用。
2、联系实际的范围不要只限于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也有许多有关自然的问题,也是应该联系的。联系面广了,学生的视野就开拓些,思想也开放些,
对科学知识的应用以及如何用就知道得更多些。
总而言之,要正确指导学生自行探究,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放下包袱”,大胆探究,给予他们探究的武器,更多应用知识的机会。在教学中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认真领会现行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学习中多发现知识秘密,多去自行探究,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去。让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大的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分享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参考文献:
科学祛斑范文3
每天,午饭过后,我们带着这群快乐的孩子户外散步时,常会听到他们有议论不完的话题。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便是孩子们不停地用自己的小脚踩着同伴的影子,以表示自己的脚步走得很快,有时,又会看着地上的影子,指认那是谁。但对于影子的产生、变化等问题孩子们了解的不多或是有着不同的见解。常常我说你议,谁也说服不了谁。我想,何不让孩子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呢?同时,也能借助这一活动来观察孩子们自己是否有主动合作的意识,能否主动寻求同伴和自己一起协作完成任务。为此,在活动前,我在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了较多的思考。决定,让孩子们以集体、小组、结伴、个别的方式,在各个环节上进行尝试,并能试着自己来解决出现的问题,真正让孩子与孩子互动起来。
【活动目标】
1.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发现影子的产生与变化是与光源的变化有关的。
2.和同伴产生初步的协商、合作关系,尝试共同记录实验结果。
3.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丰富对影子的认识。
【活动重点】
幼儿能探索出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活动难点】
幼儿能主动合作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活动组织形式】
集体、个别、两两合作(自发)相结合。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手电筒,若干小玩具和圆柱体积木。
2.记录卡,记号笔(两人一份)、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手影游戏导入:猜猜小动物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魔术,请你们一起来瞧一瞧,我都变出了什么?(教师变化手型,幼儿猜测。)
【分析:活动内容源于孩子的生活和兴趣,而孩子偶然的发现是片面的、零碎的或者是个别的,老师抓住这个契机,提供机会让“大家”来“看一看”“玩一玩”,积累更丰富的感性经验,共同关注奇妙现象,从而萌发更多的想象、疑惑,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而以“玩手影”作为活动导入,及时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激发出来。】
二、影子的产生。
1.猜测“手影魔术”的秘密。
师:咦!为什么我能变出这些小动物呢?你能猜出里边的奥秘吗?
【分析:通过幼儿自由发言,体现幼儿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原则,引出本次课题。】
2.幼儿结合经验讲述。
师:你怎么知道是影子的?你平时见过影子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影子?影子是什么样子的?
【分析:在幼儿参与科学探索时,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重要,这里充分调动幼儿平时的生活印象、经验,来讲述自己对影子的理解,也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3.第一次操作观察:幼儿拿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实验,探索发现光、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
(1)交代实验任务。
师:平时我们在太阳底下常会见到自己的影子。今天,我想请你们来帮玩具找找影子。(介绍材料有小电筒、玩具)
(2)幼儿自由操作。
【分析:让幼儿走自主探究之路,就要靠教师提供丰富的材料,放手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各种方式进行探索。在此,老师提供圆柱体(立方体)积木和小电筒让幼儿任意进行操作,自主尝试找出玩具的影子,也为幼儿深入探究提供了帮助。】
(3)交流:你是怎样帮助积木找到影子的?(幼儿边讲述,边展示给大家看)
(4)讨论:为什么用电筒照了就会看到积木的影子呢?
(5)小结:因为有光,物体挡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分析: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相当活跃,有的在室内较暗的状态下,用电筒照;有的跑到活动室进门有阳光的地方进行观察。孩子们个个喜悦、兴致盎然,在此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参与探索,能相互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为共同交流提供多维而有真实的经验。】
三、影子的变化
1.教师抛出话题,幼儿讨论。
师:原来影子是因为有光照的缘故。那你发现平时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样吗?它们会有什么变化吗?(幼儿个别讲述)
【分析:孩子们在总结出影子产生的因素后,进一步让他们思考影子的变化,由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一个过程,也让孩子们对影子有进一步想细致探究的愿望。】
2.小结:影子有的大,有的小,还有各种形状。
3.幼儿再次操作观察:尝试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
(1)提出操作要求、观察任务
师:你们再去试一试,仔细看一看,积木的影子会变吗?为什么会变的?
(2)交流:你的影子是怎么变的?
(3)引发合作操作的讨论:你们的答案这么多,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清楚地介绍给大家听呢?我们一个人又要做实验,又要做记录,一个人忙不过来,怎么办呢?(让幼儿自发产生合作愿望,教师简单介绍记录表)
【分析:这里我们没有限制孩子一定要寻找伙伴、两人合作,而是让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自然地发现到分工、合作带来的便利,进而产生合作意识,能自选合作伙伴、有效分工、反馈探索结果,真正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4)第三次操作、记录(合作):让我们再去试一试,把你们的发现又快又清楚地记下来。
【分析:这一自由结伴的过程,能充分调动幼儿的交往意识、合作要求,让孩子们在自发的合作结构中,进行探索,真正达到生生互动、共同建构的目的。】
四、影子的利用
交流:你们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处?(教师介绍:夏天利用相关物体的影子遮荫的现象。)
【活动延伸】
1.教师随机带领幼儿在户外光照下继续探究影子的变化
2.利用相关资料向幼儿介绍有关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
【活动思考】
一、因“玩”而激趣
孩子们虽对影子有着较热烈的攀谈,但我带领孩子们来关注影子、真正进行“影子”方面的探索还是第一次。整个活动开展下来还是比较成功的。首先是,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对影子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有不停操作的愿望,同时,我结合自己在外听课、学习的经验,尽量让孩子们在快乐地“玩”中,产生思维的碰撞点,而后再来集体解决。可以说整个探索过程都是一个“玩”“思”结合的过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感受到了轻松、自由又活跃的课堂。同时在三次操作中,孩子们都有不同的发现,并没有因为反复的操作而起厌倦之意。真正让课堂因为有了“玩”而让探索变得更有趣味。
二、因“质疑”而生动
在交流的过程中,有许多孩子都能试着帮助他人解决产生的疑虑。如:一位小朋友发现,用小电筒照方积木的时候,里边一圈是方的,外面一圈是圆的。其实,她所说的“圆的影子”是电筒外边的玻璃、和塑料圈的影子,而不是方积木的影子。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没有及时告知答案。而是在他的又一次操作中,观察了他的实验过程,并考虑到也有另外的小朋友发生这样的情况,也不能正确认知。为此,我在操作完后,先一起来解决“到底是谁的影子”后,再来探究下一个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让孩子们互动解决问题,又能让这些孩子清晰的完成这一段的探索,而不至于把这个问题带到下一个环节中,让其受到影响,有模糊感。
三、因“分工”而有序
在这一活动中,我有一条组织形式上需达到的科学素养目标,也可理解为情感目标,就是想让孩子们有自发合作的意识,不再是老师提示好组合方法,让幼儿直接参与合作。而让这种合作愿望由孩子们自发产生,并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能更顺利地完成任务,我在第三次尝试中,故意让孩子们自己去感受,“怎样才能又快又方便地完成任务”,结果有一部分孩子能主动和同伴商量、分工,并较快地完成需探索的问题,并从中体验到与他人友好合作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也使整个探究过程变得更有序。
科学祛斑范文4
以党的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健康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普法宣传为切入点,以树立科学发展观为目标,贴近生活,注重实践,通过开展活泼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宣传科学观念,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注重自身建设,加强宣传力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科普组织网络。完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继续以社区主任牵头总负责、社区其他干部成员共同参与实施的科普工作机制;进一步充实壮大“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伍”,以科普志愿者带动周边社区群众树立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决心与信心。
以科普活动室为社区科普活动主阵地,以科普宣传栏、文化画廊、院落张贴栏、基层信息公开平台等作为社区宣传载体,广泛张贴科普知识宣传海报,架设宣传横幅,科普活动信息,定期组织科普志愿者进院落开展科普宣传讲解活动等,在全社区营造科普宣传的浓郁氛围。
三、抓主题,突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1、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好丰富远程教育课件资源,搜集整理后,有针对性的定期举办各类科普培训,宣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继续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方式,开展民生科普共建田园城市”为主题,开展各类科普活动,结合社区实际,创新活动方式,突出活动特色。
3、抓好科普志愿者活动,开展科普志愿者进院落、进家庭活动。通过入户分发生活常识、科普知识,使科技之风吹进万家。
4、以各种节日、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做到每月有活动、有小结、有记录,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5、积极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通过举办科普知识竞赛、科普文艺汇演、科普旅游、青少年寒署期电脑培训等活动做好科教进社区工作。
科学祛斑范文5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对照,本人在工作上、思想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学习还不够全面系统。虽然本人平时比较注重学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都能积极参加,并且经常上网了解国家大事,学习政策法规,但平时拘于日常性和事务性工作,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特别是学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不够透彻,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好。在学习上侧重于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缺乏全面系统的知识升华。只满足完成本职工作,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结合自身思想实际的少,思想政治素质还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工作作风还不够深入细致。对自己所分管的工作缺乏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在知人、知事、知情上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还不够细致。虽然自己能够经常深入到各村、社区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但整天忙于事务,真正铺下身子,带着问题到基层调查研究少。二是对同志关心不够。在工作中,安排工作多,压任务、压担子多,与同志们思想交流少,坐下来谈心少,思想工作做得不够,体贴关心不够。有时到自己所联系的乡镇,也多是检查、督促工作,没能经常、定期地到基层去关心一线工作的同志,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
3、决策调研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自区委办将调研任务进行分解后,各单位上报调研材料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上报材料的质量不高,数量不多,在各级刊物的登载率不高,为区委发挥决策参谋服务的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4、开拓创新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还不能全面深刻的把握,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思想不够解放,往往是执行政策多,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的方针政策少,没有能够做到超前创新,与时俱进。
二、存在问题的根源
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工作方略上的,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1、经常性学习不够。认为自己身处办公室工作,主要是为领导提供服务,搞好协调,抓好落实,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学习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造成自身理论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没能很好地把学习理论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2、深入调研不多。由于忙于事务性工作,未能抽出时间经常深入到基层就领导所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对各单位开展调查研究也缺乏必要的督促指导。
3、党性锻炼不够。不能经常性地用《》的规定来对照检查自己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经常改造自己的思想,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要求不严,以致自身的政治觉悟和党性没有多大提高。
三、整改措施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决心抓住这次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好机会,加强学习,拓宽思路,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用科学发展的正确理念引导和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要在提高学习能力上下功夫。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自
觉克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做法,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要在提高决策参谋能力上下功夫。今后,将围绕“三个重大”的目标要求(即重大项目的落实、重大问题的解决和重大工作的突破),紧紧抓住牵动全局的关键点、党委领导的关注点、社会矛盾的突出点、群众意见的集中点,全面、深入、多角度地开展调查研究,力争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调研文章,为领导决策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三要在提高协调落实能力上下功夫。协调是抓好决策落实的重要环节。要加强上下左右的联络,协调好各方关系,合理调度和安排各方面的工作,做到横向求一致,纵向促落实,形成围绕中心、整体联动、互相配合的良好局面,保障机关高效有序运转。督查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从维护党和政府权威、提高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的高度,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开展督查落实工作,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
科学祛斑范文6
1.乐意参加科学活动,体验科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2.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探索两种纸的外部特征,并用简单连贯的语言表述。
二、活动准备:
餐巾纸和挂历纸每位幼儿各一份;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的颜料水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今天朱老师带来了两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来吧!(教师出示餐巾纸和挂历纸)
教师:你们好,我是餐巾纸宝宝;你们好,我是挂历纸宝宝。今天呀,我们要和你们做游戏。
(评析:在餐巾纸和挂历纸画上五官,很可爱,引起幼儿兴趣。教师以纸宝宝口吻向小朋友们问好,立刻吸引了幼儿注意力,效果很好。)
(二)观察挂历纸和餐巾纸
1.观察挂历纸宝宝。
教师:请每位小朋友拿一张挂历纸宝宝,看看,和我的是不是一样?我请小朋友们看看,你的挂历纸宝宝是什么形状的?闻一闻挂历纸宝宝有味道吗?摸一摸挂历纸宝宝是什么感觉呀?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挂历纸宝宝放在耳边,听一听它能不能发出声音?
幼儿观察,并互相交流,提醒幼儿将纸放在耳边抖一抖、揉一揉。
教师:现在挂历纸宝宝要和大家说悄悄话,听听挂历纸宝宝说什么了?
教师唱儿歌:挂历纸宝宝哗啦哗啦响,我们今天真高兴,和你们一起做游戏,找个地方藏藏好,我们要睡觉。(将挂历纸宝宝藏起来)
(评:教师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听觉不同感官引导幼儿探索纸的特性,并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我的挂历纸宝宝是正方形”。孩子们都专注、认真地随着老师一步步探索,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挂历纸的感受。教师用创编的儿歌,请幼儿将纸宝宝藏起来,效果很好。)
2.观察餐巾纸宝宝。
教师:这是什么纸呀?(出示餐巾纸)看一看餐巾纸宝宝是什么形状的?闻一闻有什么味道?用手摸一摸餐巾纸宝宝是什么感觉?听一听有声音吗?
3.比较挂历纸和餐巾纸
教师:请小朋友把挂历纸宝宝再请出来,看看这两个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比较观察并互相交流。
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完善。
(评:在幼儿两种纸探索后,教师及时总结餐巾纸和挂历纸的不同,帮助孩子梳理取得的经验,概括孩子的发现,运用总结性的语言来让孩子了解探索活动的情况,让孩子形成清晰、完整、准确的认识。)
(三)探索餐巾纸的吸水性
教师:餐巾纸宝宝告诉朱老师,它看见小朋友们身上都穿了漂亮的衣服。可是它们身上是白白的,一点都不漂亮,怎么办呢?今天朱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样神奇的东西!
教师:这个神奇的东西是什么呀?它叫颜料,它像小朋友们身上穿的衣服的颜色一样。怎么让你的纸宝宝变漂亮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试一试吧。
请幼儿自主探索餐巾纸的吸水性,教师巡回指导。
(评:教师用拟人的口吻引导小朋友想办法给纸宝宝穿上漂亮颜色的衣服,吸引儿注意力,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请幼儿自主探索餐巾纸的吸水性,没有限制孩子的思维。孩子们很聪明,用自己的方法装饰了纸宝宝,有的用手蘸颜料在纸上点、有的用手蘸着颜料像画笔一样在纸上画出一条一条彩色的线、还有的将纸放进颜料水里,发现水吸上来了兴奋地说“餐巾纸吸水好快呀!”)
(四)展示漂亮的餐巾纸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