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1
对于语文、数学等一些基础学科来讲,小学音乐这一学科就显得不是很重要了,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升学考试中,音乐并没有被列为主要的考试科目,使得家长以及学生都没有认识到音乐学科的重要性。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音乐学科不被重视的现象必须要进行制止,因为在音乐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间接地促进学生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培养。此外,对学生音乐情感以及音乐能力的培养是音乐学科教学过程中情感化以及审美化的一个主要标志。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影响因子就是小学生的情感,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情感的培养不但是音乐审美感受的一种动力,也是音乐教学的主要教育方向。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培养、教育的过程中,要紧紧地把握这一原则,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激发一下学生的情感火花,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将学生带入到一个美好的意境中。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培养的过程中,要将小学生的情感因素考虑到其中,这是因为一切音乐审美的活动都是从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开始的,并且情感因素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是非常奇妙的一门学科,这主要是因为不用的音乐有着不同的节奏、旋律以及力度、速度等,这些构成音乐的特性的要素可以通过不断地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让学生用心聆听完整的歌曲,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厌烦的心理,并且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唱歌的欲望,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推动力。一般来讲,不同的音乐其所蕴含的情绪情感是各不相同的,需要听者去细细品味。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有时并不需要增加文字的介绍,将学生带入到音乐的世界中,让学生用心去聆听音乐远远比用枯燥无味的文字对音乐进行介绍要更有效,更能让学生领会到音乐的内涵以及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2、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
我们通常所说的感知能力主要是听觉与视觉所带来的一种效果。对小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音乐的音调;(2)音乐的音色;(3)音乐的力度等因素。要让学生用心去感知、认识声音。当让小学生学会聆听以上这些因素以后,可以准确地听出音乐的旋律并且还能分辨出音乐中的人声或是各种乐器的声音,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听觉敏感性以及选择性。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听觉的培养以后,还需要对小学生的音乐视觉进行培养,通常情况下来讲都会在发声的练习中或是视唱的过程中,对小学生提出依据视谱进行歌唱。在培养小学生视奏的过程中要做到一目十行。通过这种培养方式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速视的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学习与运用保持一致。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学习的知识转变成其自身的技能。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技能以后,就可以逐渐地掌握识谱以及唱歌的能力。同时音乐教师必须要将其讲授的内容与练习的内容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3、培养小学生科学的出声方法
通常情况下来讲,不同的人其嗓音是不一样的。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描绘人的嗓音,就是嗓音是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一种奇妙的乐器。所以在学习发声的过程中必须要先了解发生的原理,才能用嗓子这一乐器充分地表现出音乐。
4、深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扩展能力有重要的两点因素是: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我们也都了解音乐与文字的表达是有一定区别的,文字可以明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维、概念与思想。但是这种方式是音乐做不到的,音乐没有明确的表述,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知的,同时对人们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人们对音乐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是需要通过联想的,所以只有引起共鸣才可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5、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通常情况下来讲,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能力,一旦将小学生的这种能力培养出来,这种能力就会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增长,同时对今后走音乐之路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这种能力也不仅仅局限在欣赏教材上音乐作品的能力,也应该对音乐的视野进行不断的扩大。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与小学生的听音训练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6、结语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2
教学方案的设计第一步就是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的特点,认清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认识其能力与不足。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学习能力不强,知识结构单一,只有初中学历,有些中职学校的学生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从小接触音乐的机会,也许就是平时上的哪几节音乐课,还有就是可能追星时学唱的那几首流行歌曲,估计也就仅此而已,所以说,他们可能的音乐基础,尤其是乐理知识知之甚少。
二、教学具体任务和目标的树立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唱、弹唱、编创能力。其中“唱”是第一个阶段,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学要求培养出能够随时随地能唱出多首风格各异的童谣或是儿童歌曲,同时要具备教幼儿唱这些歌曲的能力;进入下一个阶段后,就是“弹唱”,要求学生能够一边弹琴一边教儿童唱歌,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边弹边唱是最实用的技能之一,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尤为重要;最后一个阶段,则是“编创”,要求在与儿童的长期学习接触中,学生能够明锐的观察出儿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编创出适合儿童唱跳的歌曲和舞蹈。一般情况下,在校期间,学生很难掌握此项能力,比较努力和有天赋的学生也只能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对于实际编创,难度可能很大。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思考
这个专业的学生出了校门以后,可能也是一名教师,现在中职学校对他们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能是他们以后模仿的依据和基础,所以学校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多采用一些针对儿童的、活泼的,容易引发兴趣的。第一种,发散联想。在看完有关短片、照片后,教师进行有关背景介绍,再让学生去听相关音乐,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和作者的心声,完成学生对作者勾画的画面的想象。这种先有感性认识和背景情况的了解,再通过聆听想象作曲者勾勒的美好画面的方式方法比老师介绍曲子内容后,放音乐,更能让学生对作品有新的领悟,提起学生的兴趣,最后可以结合情况,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第二种,作游戏。例如,课堂上,以五声阶中任意一个单音节开始,即兴接唱,看谁唱的快,接的多,需要学生平时的积累,如果以do开始,请学生接唱,大家纷纷接唱,一会就能唱出几首歌来,有效活跃的课堂气氛,逐步引导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联想。加强学生对歌曲的记忆能力,相互启发思路拓展视野和知识面。游戏是很自然的活动,学生将逐步区分正常呼吸和唱歌时呼吸的不同,鲁索说过,“掌握了呼吸,就是学会唱歌的一半”。逐渐培养学生唱歌的自然性。第三种,肢体表示。该专业的学生中一定存在音乐乐感不强的人,如果不断的让他们听完了唱,唱完了记,就是将记完的又忘,形成这样一个怪圈。同时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将挫败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手势表示五声音阶,例如,sol是掌心面对前方,手指指天;la是掌心向地,手指往左指等等。通过听觉和视觉的配合,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应急性和掌握音准。第四种,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再高尚的理论不能应用于实际,只是纸上谈兵,不断创造机会将学生从学校带到幼儿园里,接触儿童,提升他们对幼师行业的认知度,一方面,他们可以将平时学校书本上写的,老师课堂上教的知识好好应用到怎样做好一个合格的幼儿园幼师上来。另一方面,现在极大匮乏专业幼师人才的幼儿园也需要有一些新鲜的血液,创新的思路补充进来。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实现了中职学校与幼儿园的双赢,实现了中职学生与幼儿园幼儿的双赢。第五种,主动教学。现在的学习一般都是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学期结束后,一张试卷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急需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主动学习。通过进一步编排课本中的知识,将其设计成一系列的问题,启发式的推进课程的进行。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结语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初中音乐多元化激趣应用
一、突破教材内容,博览中外音乐作品
音乐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音乐是无国界的,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应善于用一些世界名曲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例如,《友谊地久天长》这首苏格兰民歌所赞颂的友谊正是初中生需要面对的事情,而这悠扬的旋律曾是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推荐学生去看这部電影,同时欣赏这首名曲。通过鉴赏世界名曲,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人类音乐的精华,进而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平。
二、创设情境,触发学生音乐情感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当学生的情感与认知联系起来的时候,学生情感就会被激活,兴趣才能被点燃。情感与认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积极创设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深化教学内容,调动学生情感,引发学生主动探究乐理知识的兴趣。音乐教学内容丰富,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言语描述情境、角色扮演体验情境、多媒体再现情境等都是常用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年龄特征选择适合的方法。在学习《长江之歌》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长江图片,让学生观看、谈感受。有的学生骄傲的说:“长江好长呀,不愧是黄金水道,它像一条丝带穿过祖国的心脏,壮观极了,在图片中,我看到了三峡水电站,看到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看到了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中华鲟……”还有的学生说:“通过观看图片,我看到长江像一条龙,众多支流汇入,宽广的湖面,碧绿的江水……”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看感受进行总结:“从你们的评价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长江的赞叹、热爱之情,作为中国第一长河,长江哺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让我们一起唱出对长江的热爱之情。”学生纷纷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利用创设的情境,将长江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受到感染,学习歌曲的热情被点燃,主动探究歌词内容和旋律。图像的再现可以生动地显示教材的内容,激活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图片,激活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敏感度。
三、游戏方法
所谓快乐的教学方法就是寓教于乐。对于音乐课,音乐课本身就带有娱乐性,所以快乐教学方法更容易实现。一般来说,快乐的教学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方法进行的,也就是说,以游戏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当然,还有一些方法,如竞争法和模仿法。但游戏玩法也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在音乐课上,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允让学生以歌词对接的形式进行游戏,并且有时间限制,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获得分数最高的组获胜。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团结感。
四、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将现代教学技术引入音乐教学,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资源,而且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做好创新研究工作,确保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例如,当学生学习“奥林匹克之风”的音乐时,他们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动画,从而使学生受到图片和文本的刺激,从而积极主动学习音乐知识,产生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竞争激趣
随着我国经济和信息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所学知识,通过竞争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例如,在学习歌曲“一二三四歌”时,可以在学习完所学歌曲后,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知道的反映部队生活的歌曲,并将其表演出来。教师可以以此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奖励表现出色的学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六、户外教学法
户外教学方法的主要步骤是让学生接近自然,在自由的状态下表达出对自然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最原始的自然声音,还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面对实物对音乐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就以《茉莉花》来说,如果教师将学生带领到茉莉花树下,让学生与茉莉花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并加以观赏,然后教师再对歌词进行进一步的解说,这样学生就对《茉莉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了,并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一直都是抒发的最好状态。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了。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蟊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5
初级的音乐理论课对于一个人音乐情操的熏陶可谓十分关键。如果想要进入音乐的大门,就不能忽略它。一方面,它可以让学生积累充足的知识,另一方面,它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但是,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音乐教学的一些问题也慢慢显现出来。例如,学生用书的版本不能及时更新,影响教学;没有将音乐知识同其他科目结合,导致音乐教学比较孤立,没有一種贯通感,导致知识不够深入。
一、中职音乐课乐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音乐理论课程是为学生打下良好基础的课程。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运用音乐学习的各项必须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借助外部方法不断提高自己,从而达到心中的目标,同时为学习其它音乐理论课程打好牢固的基础,所以在中职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为未来的教育而蓄积能力
中职音乐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老师和音乐人,而基础音乐理论是一科必须的指导性课程,它将有益于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或者是音乐从业者,不仅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要过硬,还要学会怎样把自己的所学能系统、科学的传授给学生,因此,中职音乐专业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基本乐理知识不但能促进自身发展,而且还关系到此后能否胜任音乐教学工作的重大问题。
2.加强中职生的逻辑能力培养,发掘学生音乐天赋
音乐理论的教学不仅可以锻炼个人学习素质,还能为更好吸收相关知识提供动力。它是一门初级必须课。基本乐理课的最终教学目标是提高中职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培养音乐审美。对于中职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一方面需要掌握乐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其具备良好地音乐素质养,为以后的和声、趋势分析等课程打下坚实的理础。
二、中职音乐乐理教学的创新策略
大部分中职的专业器材都配备齐全,但音乐教育很大程度上由乐理知识传授组成,传统的乐理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其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对音乐专业学生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创新,以此改善中职音乐乐理教学的现状。
1.从外而内地使知识内化于学生
如今,中职音乐教育发展不太理想,这里面有学生的问题,但是这个现象还主要是教师水平有限和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引起的,只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或者只对乐理方面有所研究,而不了解其他音乐方面的知识,能力单一,这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不会采取渗透式的方式,进行学科的转移的教学,过于死板,这对现代音乐专业的中职生来说,显然满足不了其发展要求,因此中职在音乐乐理教学方面,应该投入大量的资金,培养复合型教师人才采取渗透式教学的方式。所谓渗透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音乐乐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渗入视唱练耳的技巧,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提高学生理论素养的同时更好,还能够提高学生听觉审美能力;第二,在音乐乐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钢琴演奏,以此来提高学生钢筋演奏以及和声的水平配;最后,在乐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留出一部分课堂时间,来让学生演唱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以此来提高学生立体音乐的感知。
2.调动各感官,默契配合训练
目前我国各大中职在音乐乐理教学中,并没有将其与视唱练耳向结合,这是乐理教学效果不显著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够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并且采取交叉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讲解乐理时会更有针对性,学生通过教师形象化的讲解,对学习的乐理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比如教师在讲解某种唱法时,如果只是单纯的进行书面讲解,学生无法对其进行感知,而如果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采取边讲解边试唱的方式,学生们借此会更深入的了解该唱法。以视唱为例,教师理论知识讲解结束之后,可以对其旋律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让学生们了解音乐中塑造的形象,并且让学生们掌握其表现手段,进而使得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入的感知,这样既能够掌握相关的乐理知识,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感知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多维度教学的尝试
音乐立体化教学方法是指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以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习兴趣。比如说可以多尝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既能听又能看,音乐形象更加直观的表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当然,每个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是什么方法,都应该对症下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将乐理知识与视唱练耳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和运用乐理知识。
4.增强优秀教师群体力量
按照我国中职音乐乐理教学现状来看,从事音乐理论研究的人员并不多,无论是院系,还是学校对音乐理论研究的投入都不高,但是实际上,我国中职设置的音乐专业,其主要的培养方向是音乐教师,大部分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都会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需要掌握大量的乐理知识,与此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否则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难以立足。基于此,中职应该加大音乐乐理师资的投入,培养或者引进大量的音乐乐理优秀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育出优秀的音乐人才。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小学音乐;家国情怀;民族文化;音乐素养;民族音乐;爱国主义
一、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发展可行性分析
中华民族是拥有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的民族,中华儿女在经过世代接续奋进不断前行中,努力创造并丰富我国的传统文化宝库,使得我国传统文化不仅具有广袤的内容,还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以民族音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灵动鲜活的传唱方式演绎并传承着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有效彰显了民族精神,是过去与当前形势下传扬优秀民族文化较好的方法与途径。而以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发展模式,恰恰能够在小学学生基础认知阶段,以丰富多样的歌谣教学与传唱模式,有效渗透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使得民族文化与小学音乐教育二者相辅相成,既有利于小学学生积极健康价值观念的培养,也有利于对于小学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积淀,能够使小学学生在深入接触民间歌曲及器乐的过程中,有效传播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更要在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通过将民族文化与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教育学生灾难来临之际,拿出中国人坚韧的民族精神面对灾难,共克时艰。因此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发展不但是可行的,而且在整体基础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二、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发展策略
( 一) 提升小学音乐教师素养;明确教学目标及任务
对于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发展的过程来说,小学音乐教师可谓是扮演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对于小学学生来说,音乐学科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并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能性,而是以其独特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有效满足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因而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扮演传道授业解惑者,更要成为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发展的引导者,以较高的音乐素养,启发学生音乐学科学习兴趣,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并通过明确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教学目标及任务,切实推动并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并参与相应的教研活动,累积各类民族文化素材和民族音乐知识,切实提升自身音乐素养,从而加深自身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为有效推动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音乐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对小学学生音乐学习情况和喜爱水平进行调查,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设计中,以贴合小学学生生理可接收程度的教学设计进行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发展教学目标的设定为促进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二) 创设民族音乐教学情境;渗透家国情怀德育教学
要想切实提升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发展的成效,还需要引导小学学生深入到民族音乐教学学习的情时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尤其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正处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对于外界的事物存在一定的好奇和探知心理,正处于个体健全人格的培养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面向重大灾害时做出正确积极的反应。此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紧跟时代步伐有效结合实事,创设多元的民族音乐教学情境,在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强化小学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效开展德育教育。
( 三) 完善民族音乐教学设施;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
众所周知,民族音乐在传唱过程具有极其鲜明的感染力。但是在传统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大部分音乐教师以播放音视频的形式,引导小学学生对于民族音乐进行学习和传唱。这种枯燥死板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小学学生深入体验和感受民族音乐特色,也不利于学生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力量的感知。因而,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完善民族音乐教学设施,引导学生有效利用乐器感受民族特色,感知音乐文化,切实推动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富含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乐器进行学习和体验,在有效增强对于民族音乐学习体验感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使学生在音乐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家国情怀及民族精神的品鉴,进而有效促进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切实推动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要注重对于学生音乐理论及曲目传唱方面的教学,还应注重对于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等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和培养,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在传唱民族歌曲和体验民族乐器的过程中有效增强民族意识和大局意识,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切实强化学生民族体验感荣誉感的同时,深化对于小学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成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念和目标取向,有效提升学生音乐品鉴能力和情怀感悟能力,切实提高综合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董万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