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健康教育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健康教育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职 顶岗实习学生 心
理健康教育 EAP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
0125-02
一、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顶岗实习学生主要存在的
心理问题
高明曾在2012年对565名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青年常模、大学生常模差异显著,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这3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和大学生常模。总的来说,高职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适应能力不强。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企业生活,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但在实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因对企业的管理不满意、生活不适应、同事关系不和谐等问题经常抱怨,没有主动去适应环境,有的学生甚至动不动就离岗,给学校和企业造成极坏影响。
2.人际关系处理不善。很多学生性格单纯、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经验,在工作中处理不好与领导、同事或客户的关系,甚至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不知如何处理人际冲突,缺乏沟通能力。
3.情绪困扰。在高度竞争的企业环境中,当常规的情绪调节方法失效后,学生可能会面临情绪失控而又无人帮助的情况。
4.自我认知偏差。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认为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技能,只想到实习单位做领导和管理工作,不愿去基层一线做具体的工作。但是在领导、在学历高的人面前,或是遇到困难时,又不能客观评价自己,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
问题
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该院2010级顶岗实习学生的情况进行调研,结果发现,该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上可以满足在校学生的需求,却对顶岗实习学生帮助甚少,而大三学生的危机事件又往往发生在企业实习阶段,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顶岗实习这一阶段变成了一个真空期。
1.理论研究薄弱,参考经验缺乏。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少。查找中国知网,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探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论文不到10篇。
2.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度不够。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均存在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投入不均匀的情况。大一新生入校后开展新生心理普查、排查及后期跟踪,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而对大二、大三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则极为有限。虽然每年“5.25”心理活动月要求各年级学生参加,但仍然是以大一学生为主,针对二、三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心理的教育也仅限于几次讲座,缺少系统跟踪和个性化的服务。朱易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为:“对大一新生过分关注,对大二年级适当关照,对大三毕业生放任自流”。
3.职业教育的开放度不够,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足。很多高职院校均存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学管理部门缺乏沟通的情况,心理健康教育者既不了解顶岗实习学生,也不了解企业,大部分的工作局限于“课堂、活动、咨询”这个狭窄范围,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
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会产生众多心理问题,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又无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EAP的具体应用
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以下简称EAP)是美国19世纪70年代以来在企业界所推行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精神福利支持项目,旨在帮助员工解决心理、行为与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员工的身心健康水平,改善员工的人际关系,强化工作中的团队精神,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组织管理效能的双重目标。据1995年美国健康和人文服务部的资料称:美国对EAP每投入1美元,便会得到5~7美元的收入。
(一)EAP在高职生顶岗实习阶段的执行模式
常见的EAP执行模式有内部模式、外部模式、联合模式、混合模式4种。高职院校可采用混合模式,即顶岗实习单位有EAP服务的,学生就享用该单位的EAP服务;顶岗实习单位没有EAP服务的,由学校向这部分学生提供EAP服务。可见,学校是提供EAP服务的主体。
(二)EAP服务的实施方案
EAP的实施类似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针对的对象是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服务的时间从顶岗实习开始持续到毕业。
1.心理状况调查。通过问卷、面谈、小组座谈等形式评估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果是组织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是工作环境的问题还是企业软环境的问题,向企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内部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丰富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内容,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消除问题的诱因。
顶岗实习学生到岗的两周内就要安排心理状况调查。对于顶岗实习较为集中的企业安排各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的教师开展此项工作,开展的形式可以是集中完成调查问卷,也可以是小组座谈;对于较为分散的情况安排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的同学负责完成,主要是通过QQ等网络工具获取相关信息;针对联系不上或无法完成调查的学生要特别注明原因是什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是校内EAP服务的总牵头人,要负责统和各个顶岗实习点的调查结果,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心理健康状况数据库,分析原因并向学校、企业提出意见,同时向各顶岗实习点反馈情况并安排进一步工作。
2.心理健康宣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各顶岗实习点的调查结果,通过宣传手册、海报、自助卡片、网络、讲座、微博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认知。
关于职业心理的教育工作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就要开展,甚至是新生一入学就开展,校企双方必须及时地将学生所选择专业方向的专业特点、教学方法、技能训练手段、培养理念,以及整个教育流程全部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针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适应问题、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等问题,可制作成微博推送到学生手机上或制作成宣传手册等资料发放到学生手上。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顶岗实习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总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不用担心、焦虑,当自己无法解决的时候要及时向别人寻求帮助,并留下咨询电话或网络咨询方式。
3.教育培训。对于顶岗实习学生较为集中的地方可以通过讲座、团体辅导、团体活动、素质拓展等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情绪管理、压力管理、调节职业心态等知识,能够调节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提高心理素质和工作热情,增强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活动的组织者可以是各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的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的成员,甚至是企业的员工。
4.心理咨询。通过电话、网络或者团体辅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顶岗实习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因为顶岗实习学生大部分在外地的特殊性,目前主要开展的咨询方式是电话及网络咨询,学校要建立好免费的电话热线和网络咨询平台,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不仅要有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要还懂得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和技术。
5.效果评估及总结。学校要做好EAP工作阶段性结果的调查反馈和总结,帮助学校或者企业了解EAP实施效果,并根据实施效果不断完善和调整方案。这一工作尤为重要,只有让学校和企业看到EAP的效用,才能让更多的人享受这项服务。学校也要发挥辐射地方的功能,帮助我国更多的中小企业认识到EAP服务的投入是值得的,EAP通过维护组织成员的心理健康,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工作绩效,改善组织管理。
(三)EAP服务的原则
1.预防与处理相结合的原则。EAP服务的对象为全体顶岗实习学生,以发展性、建设性、教育性和预防性为主。这一点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宗旨一致。
2.学校、家长和企业三者相结合的原则。顶岗实习的学生在企业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往往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综合导致的。学校要争取学生家长和企业的支持,顶岗实习并非学校唱独角戏,而是学校、家长和企业三者互相联动的一个过程。只有学校教师,家长和企业三方面相互关注和配合,共同管理、教育、帮助学生,才能提高学生顶岗实习创造的价值和意义。
3.解决普遍与特殊问题相结合的原
则。因为个性、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不同,顶岗实习的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殊性,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是相同的,这就让EAP服务要关注他们的共性,也即普遍性。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时要将普遍与特殊问题相结合,才能在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其自身问题。
总之,把企业的EAP福利运用到高职顶岗实习学生上,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适应企业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入职后遇到的问题,提高人际交往技能,进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获得企业行业用人单位的认同,充分发挥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值得在高职教育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8)
[2]朱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索[J].文教资料,2010(34)
[3]吴玲玲.DK公司员工援助计划
(EAP)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课题(2013JGB337)
企业健康教育总结范文2
关键词 社区:肺结核病:健康教育
我国是全球结核病第二高负担国家,根据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总数为523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总数为134万,肺结核病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因此,对社区居民、肺结核病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于提升全民防治意识,有效预防控制结核病传播流行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南京市大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江苏省省级示范中心,中心服务人口72834人。中心自成立以来,深入社区,面向居民、结核病患者及家属,大力开展肺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现总结如下。
1 具体做法
1.1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加大投入,加强医护人员业务知识及技能培训。
中心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任组长,预防保健部部长为副组长,成员由中心主要部门负责人组成;在健康教育模式上,建立了以中心为辐射点,发散至6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再发散至各社区居民,实现全面防治肺结核病。
在经费上保证充足,配置了手提电脑、幻灯仪、便携式耳麦、健康教育视频等设备;每年耗资编印发放35000份肺结核病防治资料(手册),并制作展出多种展板、画报用于宣传。
每半年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每季度开展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交流会,针对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1.2充分利用各种健康教育形式与平台,全范围多角度地开展社区肺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
由中心健康教育科的统一协调,6个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团队的具体落实,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视频、网络平台、健康教育橱窗、健教讲座、义诊咨询、健康教育园地、院报等途径开展肺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
深入社区、工厂、学校开展肺结核病防治知识普及活动,将社区内的结核病患者及家属作为重点人群,进行深入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治疗、防护等相关知识指导。
1.3深入社区全面开展肺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
1.3.1对社区居民开展肺结核病健康教育。
在社区内张贴肺结核病防治宣传画;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入户随访的同时,发放肺结核健康教育资料并进行一对一的肺结核病相关知识普及;充分利用社区讲座、义诊、广场宣传等活动普及肺结核防治知识。
1.3.2对高校、企业、工厂开展肺结核病健康教育
中心邀请权威专家对高校、企业、工厂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鼓励受众定期体检、出现症状及时就诊、戒烟限酒,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防治肺结核病。
1.3.3对社区内肺结核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社区结核病督导医生深入患者家庭对患者及家庭成员进行全面的肺结核病防治宣教,围绕规范用药的作用及重要性、药物副作用的观察、治疗期间的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居家隔离的方法、生活饮食起居的注意要点等做重点介绍,并及时反馈,反复强化宣传。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对肺结核病的并发症,树立治疗信心。
2 思考与体会
2.1领导重视、机制健全、经费充足是社区肺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根本保障。
社区肺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微小部分,成效慢,耗费大,尤其在面对患者开展工作时还有一定的被感染风险,因此尤其需要领导重视,建立健全机制,充足经费保障,才能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让工作开展的更加顺畅和有效。
2.2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健康教育水平是社区肺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
肺结核病的疫情今年来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如耐药结核的出现,发病年龄特点的改变、复发结核的大量出现,让结核病的防治进入了一个更加严峻的时期,因此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学会利用新型的传播媒介,如网络、视频、微博等等,熟练运用办公系统,如PPT、word、excel、photoshop等等,才能进行更高效、更科学的健康教育工作。
2.3肺结核病防治全民普及与高危人群的强化健教相结合是社区肺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全民普及可以全面提高居民对肺结核病的认识,加强居民的卫生防护意识,促进居民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强化健康教育,高危人群主要有:抵抗力弱的老人、容易造成流行的高校、艾滋病、糖尿病及呼吸道疾病感染者、有结核病接触史的人群等等,在各科室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将此类人群通过集中培训、个别宣教等方法进行肺结核病防治知识普及,能有效减少肺结核病的发病率与感染率。
2.4肺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社区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
肺结核病患者是所有健康教育人群中的重中之重,这对于控制其传染、促进其早日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肺结核病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需要贯穿整个治疗的始终。
企业健康教育总结范文3
一、领导重视,认识明确。公司领导能够正确贯彻县委、县政府和县卫生局、爱委会、商贸局对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专题研究我公司实施健康教育工作,作出了健康教育年度安排,要求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坚决贯彻,积极落实。
二、聘请专家,专题授课。于今年月日,6月25日分两次请县防疫站和县医院的专家,给公司员工进行健康教育,使大家对什么是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都有哪些,如何通过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来推动我县的健康教育,克服和改变有损健康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一致反映,“不听不知道,听了吓一跳,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危害健康的因素存在,真得好好改一改了”。授课效果良好,也鼓舞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搞好工作的信心更足,县上进行的类似讲座,都能及时组织员工积极参加,从中受到教育。
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年初,公司印制了650多份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分发给每一位员工和他们的家属,各基层单位配合公司活动,举办专栏、黑板报,形成多方位的宣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为健康教育造势,以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制定制度,严格控烟。公司明确规定,在商品库房、营业大厅、商业网点等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并张贴了醒目的禁烟标志。发现顾客吸烟,要及时讲明道理,加以劝阻,发现员工吸烟,按制度每次处罚10元钱,绝不姑息迁就。制度实施以来,引起员工高度重视,都能严格遵守,达到了令行禁止的目标。
五、认真组织“无烟日”活动。一是安排3名员工,带着宣传资料1300份,在商贸局指定位置,向公众进行宣传。二是聘请两名已经成功戒烟的员工,现身说法,讲述以前吸烟给他们带来的危害,现在戒烟以后,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好处,在员工中反响强烈,收效良好,戒烟人数,与日俱增。
企业健康教育总结范文4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高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研究综述
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并逐渐在美、欧、中等国家发展起来。可以说,心理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潮流之一。笔者对目前现有资料进行梳理发现,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二是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而本课题“将项目化教学引用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成果相对比较少。综述如下:
一、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
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朱营周(2001)提出,应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及方法等四个方面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龙晓东(2003)提出构建以课程教学为主渠道,以多种活动方式为载体、以实证性调查和分析为依托,教学、咨询、研究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体系。总体来看,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某一方面为对象进行的研究,深入、具体,操作指导性强,值得借鉴。
二、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
近十多年来,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1994-2012)中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题名,只检索到115篇文献,其中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文献只有不足7篇。通过分析已查阅的有关文献,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理论研究层面:潘柳燕等(2007)从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原则入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构建。杨民和杨立红(2006)认为,当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应建立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新的评价体系。学者们认为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目标和内容,这是学者们的共识,但在课程体系构成以及课程内容选择方面,学者们的观点不尽相同。
实践研究层面:段鑫星等(2004)总结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经验,实践1+5教学法,即“课堂教授+新概念作用+心理影片+心理调适+网上辅导+学年论文”;潘柳燕等(2007)认为,应围绕“一个中心、三个特性、四个延伸、五个结合”教学模式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课;韩丹(2007)探讨了团体咨询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从已查阅的国内有关文献看,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课程内容研究和课程实施模式探索与总结两个方面,这反映出学者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在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等重大问题上还未达成共识。
三、关于项目化教学引入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
将项目化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新课题,目前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项目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运用两个方面。
(一)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研究
关于项目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的意义:倪海珍(2010)认为,将项目教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引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朱佳雯(2012)认为,项目教学的价值理念和方法值得心理健康教育借鉴。
(二)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运用项目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研究
关于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有人认为应根据项目教学法的类型,分别探讨项目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还有的学者认为应针对大学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点的不同,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活动。
综上所述,关于项目教学法引入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课题,目前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主要表现在:一、现有研究虽全面但不够深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项目化教学理念和方法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证比较多,但是关于具体方略运用的探讨比较模糊和薄弱;二、研究成果虽丰富但不够新。文献检索表明,已有的有限的相关研究成果重复严重,有些文章内容相近甚至大体相同,同一成果往往被多人引用;三、现有成果理论阐述多,而实证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探索研究,较少有具体的实证研究。当然,尽管如此,这些研究成果还是为本文提供了研究资料和一定的理论借鉴,本课题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倪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探索[J].青春岁月,2012(1).
[2]孙福兵.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
企业健康教育总结范文5
目的 探讨规范性健康教育在干预专家门诊患者健康行为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自身对照方法对380例专家门诊患者进行规范性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健康行为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治疗期间进行规范性健康教育后的反复就诊的患者不健康行为明显改善,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进行规范性健康教育,强化健康意识,改变患者不健康行为,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看病次数,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专家门诊;健康行为;健康教育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高速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重视,专家门诊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为此笔者就2005~2007年间专家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了健康调查,并针对上述人群健康行为进行了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以及电话随访和健康追踪等方式相结合的规范性健康教育,探讨规范性健康教育在干预专家门诊患者健康行为中的应用前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5~2007年内反复专家门诊就诊的3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00例,女80例,年龄25~65岁,平均45岁。文化程度:初中学历6例,高中学历10例,大专及以上学历364例。
1.2 方法
首先选择2005~2007年内的反复就诊的3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其健康维护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其健康教育干预前的相关健康行为资料。根据研究目的,将上述380例患者纳入本文规范性的健康教育研究。针对所调查患者不同类型的工作性质和疾病,采用就诊期间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包括有强化健康意识、反复训练、强化健康行为的培训方法以及采用电话随访和健康追踪等两种方式相结合的规范性健康教育模式。健康教育干预随访时间为1年。研究结束后再次对研究调查对象的健康行为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归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 结果与分析
2.1 规范性健康教育前、后健康行为的调查结果
(1)进行规范性健康教育前专家门诊患者100%带有带药离院,但能坚持服药的只占67.1%,而进行规范性健康教育后,能坚持服药的增加至92.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进行规范性健康教育前患者主动吃药占40%,进行规范性健康教育后,患者主动吃药占80%,差异有显著性(P<0.05);(3)听从并记住护士的忠告和建议的比例由45%增加至82.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当护士的建议与自己的生活习惯矛盾时,回家后执行健康建议者进行规范性教育前占37.1%,而进行规范性健康教育后占8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5)身体不适立即就诊由62.9%增加至92.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6)运动改善由40%增至9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认为身体健康了,工作会更好,规范性健康教育后较健康教育前意识有提高30% (P<0.05),见表1。表1 规范性健康教育前、后健康行为调查比较(略)
2.2 规范性健康教育前、后专家门诊就诊次数调查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进行规范性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状况明显好转,其年就诊次数明显减少。
2.3 分析
2.3.1 患者共同点
工作忙,没时间照顾身体,忽略了身体对工作的正确帮助;生活无规律,休息无规律,自我保健意识差;对正向引导接受意识差,疾病得到控制就认为康复了,不必再注意保养和休息。
2.3.2 文化层次
面队群体主要为本市居民,文化程度较高,配合良好。少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不一,但亦能良好配合。
2.3.3 患者对护士健康教育的态度
(1)对护士说的健康建议配合差,护士的健康要求与自身习惯冲突,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接受。(2)少部分患者对护士的表达方式患者不能接受。
2.3.4 患者听从健康建议的影响因素
与文化层次关系较小,与从事职业有一定关系。
3 规范性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护士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过程中必须注意技巧,有效的沟通主要是建立在护士对患者真诚相助的态度和彼此能懂的言语上,这是非常重要的[1]。面对特殊群体就得采用特殊的方法。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沟通交流的桥梁
首先,护士打扮要大方得体,稳重端庄,使人产生信任和易接受感。其次,护士语言清晰温和,措辞准确达意,交代护理用途简洁、通俗、易懂,让患者感觉既温馨,又易懂。同时要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与修养和专业理论水平,熟练技术操作,提高业务素质,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对患者的说服力。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1)转变观念,尊重患者习惯,采取患者能接受的、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取得结果完全不同,患者依从性大大提高。(2)将对患者的爱心、同情心和真诚相助的情感融化在言语中,针对不同对象谈及不同的情况。(3)护士可视不同对象区别对待,有的可直言,有的需婉转,做到既能让患者理解,又不增加其精神压力。
3.2 对患者的规范性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健康信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具有自我健康保健意识,并且自觉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2]。针对患者的特殊性,我们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
3.2.1 强化健康意识
(1)反复向患者讲解健康的身体对工作生活的帮助,举出名人、伟人、身边熟悉的人为实例进行参照。强化主动维护健康,促进健康意识增强。(2)强化工作与健康的相辅相成。健康的身体是好好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保障。可以举出很多古今实例,给患者作参考,进行良性刺激。(3)语言教育,书面资料。抓住进行任何操作的机会,随时考考,增强记忆,并指出不良习惯的有害之处,以充足的理论和事实根据说服患者,改正不良习惯。
3.2.2 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教育方法
(1)对企业家,应该突出他们在企业中的导向作用。强壮的体魄、健康的身体,对企业来说,就是生命,就是活力,就是希望。增强他们重视身体健康的意识。(2)对个体成功人士,应该强调,健康的身体就是金钱,有了健康的身体就可以挣更多的钱;可以更好地回报社会,可以让自己及家人生活得更好;健康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生活会更幸福。(3)对厅局级及以上干部,则强调健康的身体是党和人民的希望,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可以为人民大众谋求更好的福利,带领大众,更好地建设咱们的国家。他们身体的健康是人民大众美好生活的有力保障。
3.3 改变健康行为的相关措施实施策略
(1)门诊就诊期间强化健康行为。对患者进行的每一次治疗或护理,都抓紧机会进行指导帮助和强调。这样,深入记忆,不断纠正不良习惯。(2)离院后随访。要强调健康行为的持续性和良好效果,鼓励患者坚持。(3)强调主体自觉性。鼓励自觉维护健康,电话随访,起到提醒促进作用。让患者深刻理解小病早防的重要性,防患未然,以免转成大患,于公于私均有利。(4)充分利用家属和身边人的力量。家属的督促具有促进作用,可以发动他们的力量,提醒、督促和帮助患者进行健康的维护,必要时可以电话告诉医护人员,再通过医护人员进行督促。共同维护患者的健康。
4 小 结
患者来专家门诊,基本均带着极度信任的心态来就诊的,因此,在专家门诊就诊过程中,就应该得到更优良的治疗服务[3-4]。专家门诊的建立增强了医院的活力,促进了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扩大了医院知名度,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患者的满意和社会信誉。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运行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不断发展和改进,充分发挥特需医疗服务的特色,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才能更加满足需要,加快医院与国际接轨。但在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对一些特殊群体,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尽管他们可能对护理工作不能很好配合,对健康教育的执行和改变健康行为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时间过程和差距,但我们决不能放弃。为此,不论患者的身份有多么特殊,我们要坚持一个理念:他们是我们的患者,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的健康教育首先从改变自己开始,不断提高自己职业素养、文化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加强沟通交流技巧的学习;分析患者,分析自己,寻找突破口,以强有力的理论和事实,以及真诚帮助患者的耐心,让患者感受真诚,接受健康教育。强化健康意识,改变其不良的健康行为,提高其生命的质量和生活质量,减少患病住院次数,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大众服务,这样,就达到了我们健康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士俊.医院管理学质量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2.
[2]李继坪.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8-39.
企业健康教育总结范文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环境和市场经济给居民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居民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在我国,随着近年来社区教育的兴起,部分试点地区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社区教育不仅承担着文化补习、技能培训等内容,同时还承担起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1]
本文在总结国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及国内南方发达地区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开展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开展秦皇岛市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界定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社区服务工作中,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原则,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方式,达到预防心身疾病,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的社区心理工作模式。具体的说,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儿童青少年的正常发展,培养其健全人格;保持成年人的正常发展;预防各种心理障碍,包括精神病、神经症、心身疾病、病态人格、精神发育迟滞;消除引起心理压力和各种不良心理的因素,预防各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培养居民乐观向上、理性平和的心态。
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国内外发展概况
1.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外发展概况
1.1国民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观念
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危机前的心理干预)普遍受到重视。例如在美国、德国等国家社区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占据了一席之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与社区医疗一样得到了普及。德国在14岁以上的居民中,接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人数已经达到千分之二点二。
1.2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国外关于心理健康服务评价指标主要有三个方面:外部的问题、内在的问题和总的问题。研究发现,经过社区心理健康教育,预对象从平均分、临床表现率、病例种类都出现减少,情况均得以改善
1.3探索出了适合自己国情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许多国家都探索出了适合自己国庆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研究表明,“开放式提交系统(允许任何人,包括人和病人本人通过电话或信件联系预约服务,让其具有优先权)”与“封闭式提交系统”(由社区医院转入心理治疗中心)开展干预服务相比,前者对于服务的满意度更高
1.4具有稳定的课程形式及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
西方国家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国,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开展形式多样,除了咨询、还有团体辅导、课程讲座做等多种形式。特别是课程已成体系。
社区心理健康工作人员一般由多学科工作人员组成,具体可以划分为志愿工作者、中级专业人员和高级专业人员。在加拿大,越来越多的曾经接受过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如今在社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几乎占到了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一半
2.秦皇岛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
与我国南方地区相比,北方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经过对于我市部分社区的调查,我们发现,秦皇岛市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心理健康服务范围狭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问题矫正,忽略了居民发展性需求,社区心理干预群体有待扩大
秦皇岛市社区教育主要是针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矫治,而在现实中,社区居民中家庭妇女的情绪情感、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属感、社区居民的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社区家长对于子女教育心理等有着广泛的需求,心理健康服务群体有待进一步扩大。
而且社区推动活动很多时候采取“自上而下”的推动形式,百姓参与度不高,如何真正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吸纳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来,值得进一步探索。
2.2缺乏心理健康的稳定的专业队伍和系统的课程体系
大多数的社区没有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期规划和教学设计。即使有心理健康服务,也仅是停留在“搞个活动,做个讲座”的小教育理念阶段。社区教育“硬件”与“软件”的发展很不平衡。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缺乏连续性。
此外,社区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不够稳定。如何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其所属社区内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家以及社会心理健康组织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索。
2.3缺乏资金来源
资金缺乏不仅是秦皇岛市各个社区的问题,也是国内社区教育的一个共性问题。国内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短缺,有的只能靠与企业合作的形式或者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项目收取成本费的形式维持经费来源,由于经费短缺,也使得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不起来。[2]
三、秦皇岛市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策略
针对秦皇岛市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研究者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1.加强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宣传,加强广大社区群众对于心理健康的科学观念,提高对于心理咨询的认识水平。
2.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管理机制,避免多部门负责,责任分散的问题。
3.由政府部门建立专项资金,解决资金短缺、活动经费短缺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