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团辅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团辅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团辅总结

大学生团辅总结范文1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人际交往与我们密不可分,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贯穿生命的始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保证,更是社会生存的需要。

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种种表现中,人际交往问题所占比例最大,而其他心理问题也或多或少地与人际交往问题相关。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刘倩、李辉的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有效地改善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团体成员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可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点。例如:被试的选择不够有代表性、团体领导者不够专业、实验方法不够全面等。该课题项目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改进方法,增加专业性,通过为期3周的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验研究,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团体内组员的人际敏感因子进行前后测对比研究与讨论。希望在短期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一些进步。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被试

从招募海报招到的自愿报名的参加26人中随机选取9名大一学生(5名男生,4名女生)参加大学生人际交往性质的团体心理辅导,均身体健康、无精神异常、存在一些人际交往困扰且有意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愿意按照团体契约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参加为期三周(共6次)的团体心理辅导。

1.2 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的人际敏感因子对研究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同时采用个案访谈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时了解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效果。

症状自评量表由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该量表共有90个评定项目,每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测验的目的是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需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一周之后对被试进行个案访谈,从被试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自我感觉、交往状况、自我调节情况等方面记录和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作用。

1.3 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

团体心理辅导以人际交往为主题,活动持续3周,进行6次活动,每次活动一个半小时左右,采用游戏、分享感悟、行为训练等形式进行。

1.4 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

第一阶段,建立团队信任感、适应指导。协助确定团体目的和个人目标、建立团队契约。

第二阶段,确定团体的结构,促进成员相互熟悉、建立和了解团体规则,帮助成员确定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期望、寻找他们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2]

第三阶段,领导者主动介入,鼓励成员认识并表达他们的焦虑,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处理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第四阶段,帮助成员接纳自己的问题,促进成员相互帮助解决问题,鼓励成员将自己从团体中获得的感悟转化为行为和人格的改变,对成员的一些人际交往问题进行认知重建。

第五阶段,帮助团体成员总结经验,领导者应将零散的收获组合起来,教会成员如何更好地将自己在团辅中的收获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鼓励成员健康快乐地生活。

2 结果

2.1 不同成员的SCL-90人际敏感因子的前后测数据

如表1所示。

2.2 不同成员两个因子前后测的差异分析

根据表1,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得:

P=0.001

3 讨论与分析

3.1 本实验中SCL-90结果分析

编号1、2、6、7、9五名成员:从上面的总分数来看,他们的前后测比较显著,从人际困扰较严重到人际困扰较少。从个项目分来看,这些成员掌握了与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在主观努力和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势下,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表露、自我认识、并尝试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编号3、4、5、8四名成员的前后测数据分析显示为差异不明显,联系成员个人,原因有以下几点:(1)成员自身性格比较外向,本来人际交往水平就处于良好位置。(2)本项目团体心理辅导持续时间仅为3周,时间较短,成员两次做SCL-90人格自陈量表时间间隔较短,可能会出现凭记忆选择选项的情况。(3)个别成员自己性格过于内向,短期团体心理辅导对其影响不大。

3.2 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的主观评价

总结团体心理辅导领导者、观察员和团员们的意见,每次团辅过后,团队中成员能主动跟团辅领导者讨论,还有些会跟其他成员分享感悟,90%的成员认为人际交往性质的团体心理辅导给他们的观念带来了改变,也学会了一些与人沟通、相处的技巧。由此可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促进作用。

3.3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给成员潜移默化影响的活动方式,人际交往性质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通过活动领导者精心设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团辅活动,将成员带动起来,通过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经验成员的相互影响,对成员人际交往能力起到提高作用。

在活动过程中,模仿在成员不知不觉下进行,而领导者对某个行为表示肯定或鼓励时,其他成员也会不知不觉模仿这一行为,类似于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心理,而这种模仿正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仅在团体心理辅导这一形式下才会体现并多次出现的。

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灵活多样,这样更能准确地把握成员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帮助成员成长。团体心理辅导创造了一个模拟的小社会,使团体中的成员在宽松的氛围中寻找、认识、改正自身的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生团辅总结范文2

1.活动名称:“假面精灵”

2.活动主题:体味社团,体味大学,开心一家

3.活动时间:xx年11月13日(星期六)晚上7:00—9:00

4.活动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

5.活动对象:青年经济学会、科技协会、创业协会、管理协会、市场营销协会、旅游协会全体会员以及大学生就业协会干部干事

6.预计人数:350人左右

7.活动形式:主导跳舞互动,辅之歌舞表演

8.倡导单位:重庆三峡学院青年经济学会

9.承办单位:青年经济学会、大学生就业协会、科技协会、创业协会、管理协会、市场营销协会、旅游协会

二、工作安排周二前确定活动所有详细内容,并将活动具体信息传达到各协会。

前期宣传:xx年11月10日至12日(星期三——星期五)

海报宣传:在食堂、榕桂苑等各宣传栏重复张贴海报。

会内宣传:各协会干部干事向会员发送短信,确保所以会员接到通知单; 各协会在会员群内重复活动信息。

人数统计: 各协会统计报名参加活动的会员以及人数,并于11月6日(星期六)经管社团及就业协会作出最后统计,以便安排具体活动。

三、活动准备:各社团现确定干部干事统一在周六周日学完华尔兹、三十七步两支舞曲,以便在活动开始时有足够的小老师融入舞池,教授广大会员。每个参与社团负责组织一个活动(建议是歌曲表演,包括粤语,情歌等形式多样,以便在舞会小憩时供大家欣赏,同时领略社团风采)周六上午布置舞池及准备相应娱乐设备和供消费的零食。周六下午开始彩排。会场布置 :11月13日(星期六)上午9点各协会干部干事到大学生活动中心布置舞池

四、活动流程策划

1.11月13日晚19:00华尔兹表演。

2.19:10活动在主持人的宣布下正式开始。

3.自由舞会开始,随意邀请舞伴共同进入欢乐自由舞。(每20左右分钟休息一次,休息时间10 分钟左右,休息间各协会代表歌曲演唱)

4.20:50舞蹈老师表演一支伦巴舞,随后鸣放礼炮,舞会在主持人的宣布下正式结束

五、后期会场整理及总结

1.会结束后,各协会干部干事整理会场,搞好会场清洁,归还所借桌椅。

2.总结活动得失,吸取经验,取长补短。

3.整理通讯稿,写好活动总结报告,交至秘书处。

六、活动可行性分析

1.本活动不但丰富了大学生的周末生活,而且能加强经管院各社团会员的了解和联系,帮助形成社团一家的良好局面。

2.本活动既使参加者多学会一门课程——舞蹈,又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交际能力的平台。3.活动新颖而且规模较大,能激发大家的热情,使大家踊跃参加。4.本活动得到了经管院各协会 (科技协会、创业协会、管理协会、市场营销协会、旅游协会)及大学生就业协会、校团体联合会的大力支持。5.星期六晚上大学生活动中心空置,能为活动提供场所。

七、经费预算

1.前期宣传:40元

2.会场布置:200元

舞会用品及相关娱乐设备:350元

邀请嘉宾化妆、头饰费用:150元

大学生团辅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心理健康

一、目前高师院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据来自国内各高校的资料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率占16% ~ 25.4%,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一些大学生表现出抑郁、焦虑、社会恐惧、自卑、过分依赖、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另外有一些大学生单从外表,根本看不出心理有什么问题,但一旦事情发生,就是无可挽回的,令学校、家长很是无奈。据统计,大学生已成为心理障碍高发人群。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形形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业的顺利完成。

高师院校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民教师,直接影响下一代学生的发展。因此,高师院校美术教育应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发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作用。

二、开发公共艺术课程,调节心理,健康成长

著名教育家先生就曾指出美术教育具有“辅德”“益智”“健体”的效果。“辅德性”就是以美启真、以美导善,通过美术教育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进而内化为一种美的意识,使其道德、情操、精神得到升华,达到完善和谐的境界。“益智性”是通过美术教育,使大学生在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欣赏的同时,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健体性”是指美术和体育是相互包容的,都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好的艺术作品能使人性格开朗,精神饱满,意志坚强,个性鲜明,发挥心理治疗作用。另外,艺术活动都能加强心脏活动和促进血液流通,有益身体健康,调剂性情,愉悦身心。

高师美术教育可以做什么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所需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它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高师院校应广辟途径开展美术教育,充分挖掘高师院校美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修订教学指导计划,增设全校性的通识1必修课程,如“书法”或“三笔字技能”等,高师院校应该将其作为师范生基本技能,加强训练;开设通识2选修课程,如“中国美术作品鉴赏”“外国美术作品鉴赏”等,让广大学生通过选修这些课程运用美的标准和规律来观察世界,塑造自己,陶冶情操,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并且要进一步地提高这些课程的学分比例。

(2)面向全校范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挖掘校园公共艺术的影响力,如大学生美术展、各级大学生艺术展演等。

(3)充分发挥高师院校的美术学院的功能,适当开放美术学院的陈列室、学生作业作品展览、教师作品展览等,并广泛宣传,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欣赏美的作品,享受美。

(4)图文信息中心或图书馆应采购更多的国内外美术类图书资料,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艺术精品。

(5)教学楼、图书馆、公寓、食堂、行政管理楼等学校公共场所多一些美术作品的展示,营造良好艺术氛围。

(6)邀请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讲课,展示美术精品,普及美术知识,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7)组织学生直接参与美术创作。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当事人容易降低防卫心理,而让潜意识的内容自由地浮现,是建立良好关系的有效方法。美术的创作过程是一种自我疏导的行为,使当事人的情绪得以缓和。

三、总结

有效的美术教育使学生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恰当地接纳自我,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天之骄子”们学业有成,事业成功。

参考文献:

大学生团辅总结范文4

关键词:思维训练;竞赛教学;学习型团队;实践教学

本文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为宗旨,对大学生实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应用的基础上,力求从创新思维培育、拔尖人才培养、学习能力构建等方面探索一套适于研究型大学的实践教学范式。

一、创新型、研究型实践教学范式构建

为了培养训练有素的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实践教学范式以科学研究为主线,沿着感知一抽象一应用这样的逻辑脉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完成科研体验的全过程(如图1所示)。

在此过程中,着重提升大学生两方面素质。一是能力素质,即思考、学习及研究能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业务能力强的创新性人才。二是行为素质,即在学习生活中与人相处、做事做人、应对挑战、自我实现的能力,注重情商隋感的培养,旨在训练身心健康的研究者。

在能力素质的培养中,可以辅之以多种实践教学手段,如思维训练、团队构建、竞赛教学等;在行为素质的培养中,我们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心智发展,从最初发现问题时可能遇到的挑战、未知、不安,研究问题时可能遇到的兴奋、挫折、低谷到最后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喜悦,通过不断的关注,总结和辅导,协助其完成研究心路历程的一次升华,进而实现自我的价值,更加增强了研究的兴趣与信心。

以下,分别就三种实践教学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1.有效应用思维训练教学法

思维训练教学方法,是20世纪中期诞生的一种头脑智能开发和训练方法,核心理念认为“人脑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后天的训练强化”,代表人物有英国著名心理学家T0nv Buzan。在课程中通过一系列思维游戏、智力测验、情境设定等活动,诱发学生思考,可以训练培养创新思维的态度,系统地应用思维训练方法。首先要明确目标,确定不同专业类别思维训练的重点。以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例,应将思维训练的重点放在拓展开放思维方面,着重解决现实问题,再辅之以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使其在分析问题时有较为清晰的研究脉络。然后是总体规划,整合课程体系,设计思维训练的全套系统方案。仍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将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营销学、会计学等课程综合构成理论一实践类课程体系,总体设计规划思维训练重点和内容,分别从策划、分析、建模等方面制定思维训练的系统方案,以实现全方位思维突破。最后具体落实,针对不同课程实施差异化思维训练方法。以统计类课程为例,适当加强数字方面的训练内容,增强对数据分析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而对于“管理运筹学”课程,更多偏重于规划建模,适当增加全局思维训练:营销相关的企划类课程则注重创意思维的设计,以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

2.设计竞赛式课程实践

竞赛是按照人们的自尊需要、成就需要而激发人们努力向上的一种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有利于鼓励进取、消除懈怠,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在实践环节中引入竞赛,着重于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并培养他们灵活应变、统筹规划及团结协作的能力,要求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竞赛内容点面结合。可以由学生主导自拟题目,进行“知识点”考核。通过角色转换,由学生自行设计竞赛题目对垒,竞赛内容紧紧围绕课程内容“知识点”进行。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扩展相关领域阅读量,发现并整理学习问题,以探索方式学习课程内容。教师需给出竞赛的具体要求,题目类型、题目难度、数量等总体信息,并在实际竞赛前审核题目,合理分配时间,组织竞赛。考核标准既包括出题得分,也包括答题得分,从而避免了小组间题目过难,恶性竞争的情况出现。也可以由教师主导设计命题式综合研究型竞赛,实施“知识面”考核。为了使学生对本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由关联课程的教师组成某一学科组,集成各知识点,设计学科相关的复杂命题,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参考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的形式,提出现实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通过建立各种数量模型,运用自行研发的“管理运筹学”软件以及其他分析工具进行分析、预测等,优秀成果还可整理为研究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3.构建学习型团队,强化大学生心智训练

在实践教学中努力构建学习型团队,展开深入讨论,交流观点,彼此借鉴产生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发挥团体智慧,有助于提炼出高于个人见解的团体智力。此外,学习型团队重在培养集体协作能力,不断关注大学生的心智变化,培养身心健康的研究者。

在学习型团队组建中,我们强调方式方法多样化。可以实现随机组队的方式;可也由班级学生民主选取核心组长,再由组长指定组员;还可以招聘会形式选拔,形式内容不限。通过开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自由发挥,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施展才能,这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十分有利。在团队学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心智成长。观察他们如何进行团队合作,以及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反应,并在适当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培养他们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团结协作的探索精神。同时,还应注重学习型团队的整体效果评价。鼓励学生在实践任务结束后认真总结,从知识掌握及心智体验两方面做综合评价。通过总结学习型团队中的经验教训,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借鉴,也为教师改进团队学习方式提供参考。

二、实践教学范式的教学应用实例

下面结合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安排及课程设置,以具体课程为例简单说明本实践教学范式的应用。

北京理工大学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在春季与秋季学期衔接的时间段集中安排了小学期实践环节,为期3周左右,通常以实践课程为主,注重技能、操作的训练。这为我们实践教学范式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通常会在这一集中时间,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研究竞赛形式,综合以往课程中学习的知识,完成相对复杂的综合性研究命题。待进入正式学期以后,进入长时间系统的课程学习阶段,分课程穿插课堂实践环节,如课堂热身,以lO分钟为宜,安排思维训练题目,活跃思维。改变以往小测验的形式,以学习型小组为单位完成组间对垒竞赛,以检验各章节的学习内容,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之后,再进入下一轮小学期实践,综合应用以往学过的技能、理论,组织团队学习或研究竞赛,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训练。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图2所示)。

1.课程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应用

基于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范式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设计的衔接至关重要,这就要求

课程组、学科组之间充分沟通,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紧密配合。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实践教学依托的课程如图2所示。正是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学生可掌握必要的数理分析知识及专业技能,具备了初步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正式学期课程中引入思维训练进行课堂热身。以“统计软件应用”这门应用性较强的选修课为例,统计学分析并非简单的数学推导,强调学生多角度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样的数据,不同的分析角度会产生新的科学发现,数据是不变的,而分析却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具有“横看成立侧成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意昧。因此,对于管理类学生而言,统计软件并非只是传授统计方法,更重要地是提升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充分调动他们对数据分析的深度和数据挖掘的潜力。因此,思维训练环节贯穿于课程始终,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质疑问难等形式来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观察辨析能力,发现事物有关属性和规律的能力,概括小结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最初的数据分析阶段,为了拓展学生对数据分析的维度,课程引入二维平面向三维平面扩展的思维题目,即必须通过三维分析才能解释的问题。通过变换思维模式,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其更加活跃,实现了对数据的多角度分析。

在多选题分析时,课程引入了“重复计算”的谬论题目,加深了学生对应答次数(Response Number)与样本次数(Case Number)的理解。在相关分析时,为了避免学生机械地理解数据间关系,而是发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潜在规律,课程引入了关于“伪相关”的题目,如何理解日本谚语“风一吹,卖桶的会赚钱”,力求使学生掌握数据逻辑中的相关关系,并不能解释其内在的因果关系,若想发现真正的影响因素还需更多的理论分析与科学验证。

2.理论课与实践课中的竞赛设计

在正式学期的课程中定期穿插“竞赛式对垒实践”,学生们几人一组(5人为宜,视班级人数调整),互出题目分组对垒,出题测验某些章节的学习内容,由于要对试题难度进行控制,通常教师会事前检验题目信息,必要时进行试题替换。由于出题环节也作为考核指标,因此学生们设计题目通常比较慎重,不会超出难度过多。竞赛式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加强了学生们的集体学习能力,特别是通过竞赛形式,学生们加深了对学习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由于角色的转换,从考试者到考官,使其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也比较深刻。

小学期的教学多以短时间集中实践课程为主,如笔者整合“专业实践”及“计算机基础实践”这两门实践课,先由教师完整介绍一个综合知识运用的管理研究案例,再组织“研究型竞赛”。在与本专业其他教师沟通之后,综合运用“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营销学”等课程知识,在暑期实践之前,下发研究竞赛选题。由学生利用暑期实践组织调研,问卷调查,收集一手二手数据资料,利用小学期计算机课程集中上课时间,综合运用各类软件,包括运筹学、SPSS等在实验室完成研究课题及报告撰写。

在研究型竞赛题目的组织方面,主要参考大学生建模竞赛及企业管理挑战赛等内容,设计问题导向的竞赛题目,可以是同一个问题背景的不同研究角度,也可是不同行业背景下的相同研究内容,课程结束后要求各参赛队伍做小组陈述,重点对研究方法、模型构建、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及分析结论等部分展开详细介绍,并安排现场提问及回答。教师最后总结并为每组打分,学生也参与打分,综合评价后,选出得分最高的3组,实施一定的物质奖励。

3.学习型团队的组织和安排

本文中所涉及的竞赛均为全员参与,且以团队形式组织,通常5人一组,完成各项团队学习任务,包括团队分工、团队学习及团队竞赛。在团队构建时,我们采取随机分组方式,之所以没有采用自由组合方式,一方面保证每组成员构成均匀,另一方面也是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现实中不可能根据自己喜好挑选团队,这其中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适应能力。团队中的工作方式各不相同,有些组主要依靠核心领导,有些组倡导民主合作,还有些团队,组内分工,两两合作。总体看来,学生基本适应团队工作,而且气氛比较融洽,尽管组内可能会遇到矛盾,但对外表现得非常团结。非常有趣的是,还有些组专门派出外巡人员,了解其他组工作状态,颇有些实际职场竞争的味道。教师在团队工作中要起到监督、协调工作,小组配置人员时,如果随机分组资源十分不均匀,可适当调整,在小组遇到问题时及时答疑解惑,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到各个组里调研,了解他们的研究动态,在研究方法上给予指导和帮助。

4.课程总结学习

大学生团辅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实验 实践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xperiments on Practice Teaching

HE Jianyun, ZHOU Wei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 and practical teaching programs, while summarizes the stage launch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exist,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innovation experiment;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实践教学一直是我国教育界探讨的重点。研究者对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及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了适应21世纪中国教育对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于2007年下达了《关于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通知》,并正式启动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项高校教育改革重要举措。也是从当前高校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的现状出发,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 创新实验与实践教学项目的区别

创新实验鼓励2~5名二或三年级全日制本科生组成团队自由申报,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自主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在预期时间内按计划完成研究内容,同时做好研究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撰写发表文章或总结性研究报告等。申报团队所属学院要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实验场地、设备等方面支持,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学校将拨付一定的研究经费予以支持,项目实施年限1~3年。创新实验的实施过程讲究长远效益,参与的学生大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开展实验工作,遵循“兴趣驱动、自主试验”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参与创新实验,学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认真仔细、坚持不懈、善于思考和总结的可贵精神。①

实践教学项目可分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通常每个项目为4~8学时。验证性实验项目是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以进一步巩固有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实验;综合性实验项目是指学生在具有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实验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实验;设计性实验项目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并总结实验结果的实验。近几年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开展,增加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也开设过创新性实验项目,但由于创新性实验项目讲究长远效益,仅凭几个学时的实验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收效甚微。

2 创新实验与实践教学项目的相互关系

实践教学项目是大学生创新实验的基础。申报创新实验的学生以二、三年级学生为主,因为通过大学1~2年的学习,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接触了一些专业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基本清楚从事本专业的研究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如植保学院检疫专业一个团队在大二开设的昆虫学基础课程中掌握了昆虫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机理,并对昆虫感兴趣的前提下,成功申报了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斯氏侧沟茧蜂携带囊泡病毒HvAV-3h对斜纹夜蛾的控害机理”。

大学生创新实验对实践教学有促进作用。多数学生开始接触专业知识的时候,还处于被动接受阶段,如果不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和巩固,很容易在不久的将来遗忘这些知识。参与创新实验的学生,可以通过直接参与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项目中期检查和项目结题等过程,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从书本中、从实践教学课堂中努力寻找方法去解决它,从而增加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理解。同时,大学生创新实验的实施,学生是主体,学生通过实验,综合素质得以提升,获得的不仅是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还有对待实验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态度,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实验精神,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②学生的这些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对实践教学项目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校的大学生创新实验是2008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项目实施几年来,虽效果显著,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团队凝聚力差,对创新项目的认识不够

大学生创新实验是一个探索和求知的过程,不应一味地追求科研成果及其衍生利益。有些学生是因为创新实验项目和奖学金评选、保研加分等挂钩而盲目参加,项目前期充满热情,后期却因研究时间无法保障、缺乏毅力、兴趣不足等原因难以坚持。通常创新实验是由2~5人组成的小团队进行申报,但部分项目组成员未能真正理解创新项目立项的意义,参与度低造成创新团队的凝聚力不强,部分学生由于面临各种考试、实习等,加之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往往不能坚持完成项目的研究,最后出现由指导老师催促学生被动地完成项目结题、延期结题甚至放弃等情况。

对策: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增强学生主动性。高校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研究生的讨论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学生对科研有充分的了解。同时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介绍创新实验的意义,组织参加过创新实验项目的学生开展经验交流会,激发学生对创新实验的兴趣。鼓励指导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创新团队成员进行合理分工,确保每人都能真正参与到实验中,采取适当的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 项目组织管理缺乏统一,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创新实验的管理依托指导老师的科研实验室,并未纳入院级创新实验室的统一管理,因此在学生管理方面,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若管理过严,会压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与科研热情;管理过松,又会丧失创新实验给学生带来的激励作用。目前创新实验的评价体系重结果轻过程,以科研论文的发表和其他成果为能否结题为评审依据,没有任何形式科研成果的项目将难以通过项目结题验收,并影响后续科研经费的到位及下一年度院系申报指标,容易误导师生忽视创新实验的过程。

对策:建立健全创新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制度,学生使用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统一实行申请使用制度,与之相配套建立的还有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实验药品安全使用等系列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开放,避免实验资源的浪费。完善评价体系,采取多环节累积计分的办法,选题立项、中期检查、结题总结各占一定的比例。在表彰优秀成果和优秀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对没有取得科研成果但能积极探索、坚持到底的学生予以认可,给能出较重大研究成果的项目足够的检验时间。

3.3 学生综合能力不高,投入科研精力不足

创新实验的开展是要以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为前提,本科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方面的能力,与研究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学生选题过于依赖老师,难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开展课题研究。学生缺乏科研实践经验,仍然习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少了老师的指导就不知道该怎么做。此外,创新实验的实施过程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参与创新实验的学生仅有12.7%能保证在学好专业课程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创新实验项目,其余学生表示无法两者兼顾。③

对策: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针对查阅文献、实验选题设计等困难,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为学生进行独立实验打好基础。虽然创新实验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但并不意味着导师可以放任学生不管,在整个过程中,导师可以通过推荐学生阅读文献及书籍,在各实施阶段给予适当的指导。增设项目立项学生筛选机制,虽然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验,但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参加科研,应当筛选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有较多时间和精力、能吃苦耐劳的学生来参加,以促进创新实验的顺利开展。

4 小结

作为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学生创新实验的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实践平台,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还能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而实践教学与创新实验相辅相成,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将大学生创新实验落到实处,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协作能力。今后,随着大学生创新实验的不断开展,将逐步改变目前高校中存在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现状,推动高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达到为社会培养出更具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与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项目“植保类本科专业实验与教学实习改革和实践”(50262O62010112004)

注释

① 韩丙辰,孙祝,李春燕,等.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探索与反思[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62-163.

大学生团辅总结范文6

关键词:团体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贫困大学生

作者简介:骆莎(1989-),女,江西南昌人,桂林理工大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林晋(1989-),女,江西南昌人,桂林理工大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132-02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而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让人担忧。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率一般要低于全校平均就业率约10个百分点。因此,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团体辅导由于其自身特殊优势已成为学校学生辅导工作的一个新趋势,本文将结合对贫困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对团体辅导在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当前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以及按照一定的时间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由于贫困大学生的特殊性,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认知模糊,职业准备不到位

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对自己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自我认识是个体进行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石。然而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困扰,许多贫困大学生在对自我认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这种偏差集中表现在没有准确的了解自己的价值观、能力、个性、兴趣等要素,对自我认知十分模糊。如此,便对其职业生涯规划造成较多的障碍,许多贫困大学生不了解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职业、适合什么职业,并不能结合对自我认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导致日后就业时准备的不充分。

2.就业取向功利,职业定位不合理

受特殊成长环境的影响,贫困大学生大都肩负着整个家庭的希望,他们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对就业抱有较高的期望值。贫困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功利,过分看重经济因素,有调查表明,贫困大学生多把职业目标放在“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和“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而忽视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单位。职业定位的不合理,反而会使贫困大学生失去了很多合适的就业机会,也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3.自卑心理严重,求职信心不足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物质生活相对匮乏,贫困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资源处于弱势,许多贫困大学生出现了严重的自卑心理。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着严重自卑心理的贫困大学生更是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对前途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没有信心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挑战,这对其顺利的求职就业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4.缺乏针对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指导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未能针对不同特质学生的需求制定相适宜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尤其缺乏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沿用传统的知识授课模式,这种模式不仅生硬单一,实效性和针对性较弱,也缺乏具备专业理论深度和实践应用的方法,职业指导效果不尽如意。

二、团体辅导的含义及其积极作用

团体辅导(Group guidance)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是大学生职业指导的一种新兴模式。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是在团体工作者的带领下,由一群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共同需要和问题的贫困大学生共同参与,通过一定的活动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支持、鼓励,令成员在互动体验中成长、学习并改进其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团体辅导因其自身具有的优点,在对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团体辅导在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的优点和作用表现如下:

1.勇敢直视贫困,正确接纳自我

许多贫困大学生都不能以正确的态度认识贫困,他们往往会认为这是自己的不幸,有的甚至会抱怨父母的无能、抱怨命运的不公,并在贫困的阴影下排斥自我,不愿意直视贫困。团体辅导通过将面临贫困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不仅可以让贫困大学生们在情感上找到共鸣,也可以汲取互相支撑的精神力量。同时,通过品学兼优贫困大学生的现身说法,帮助团体成员正视贫困、直面贫困、感恩贫困。

2.宣泄负面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贫困大学生要面对着比非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压力和挑战,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抑郁、嫉妒等负面情绪,心理状态极不稳定,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团体辅导通过创造一个自由、安全、真诚、温暖的氛围,在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相互的交流与彼此的理解与支持,使得贫困大学生可以最大程度的开放自己,宣泄压抑已久的消极情绪,使心理压力得到很好地释放,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3.准确自我定位,明确职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矫正贫困大学生对自我认知的偏差,使贫困大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兴趣,了解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对自己的气质、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也有明晰的把握,准确的进行自我定位。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以每个学期为单位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做好规划。

4.提升综合能力,支持职业生涯发展

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不同的单元主题设置对贫困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可以提升及培养贫困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开展团体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人协调沟通的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使其能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为其顺利的择业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团体辅导的应用设计

团体辅导不同于传统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模式,其强调团体活动中人际互动对个体的影响。以大一学生为例进行团体辅导,通过八次团体活动来完成辅导,可以设计如下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方案。

1.组建团体

在此阶段,以自愿报名的形式组建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团体,招募对象为一年级的贫困大学生,团体成员为8~14名。通过面谈,对其进行筛选,同时考虑到团体成员的广泛性,综合考虑性别及专业等因素,确认成员具备较强的职业生涯探索愿望,能够投入和融入团体。在团体组建以后,在正式开展团体辅导前,组织全体成员的见面会,介绍团体辅导相关知识及本次团辅的相关内容形式,促进成员间对团体的熟悉了解。

2.团体活动整体设计

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是在心理咨询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团体活动、交流分享、角色扮演、量表测试、心理绘画、心理冥想、案例分析等促使贫困大学生更好的分析自我,了解职业。其总体目标是提高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水平,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信心与能力,为未来的自我实现打下基础。团体辅导包括:开始阶段、中间运作阶段、结束阶段,本次团体辅导共分为八个单元,每周举行一次,每次时间为120~150分钟,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主题,以建立信任、自我认识探索、认识职业世界、选择目标、提高决策能力、潜力开发、制定规划、实际行动为主线,相互为基础,步步为营。

3.团体辅导具体进程

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共进行八次活动,每次为一个单元,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未雨绸缪定航向。目标:主要是激发个人参与活动的兴趣、成员相互认识、建立互动关系、形成团体、澄清团体目标、建立团体规范并唤起成员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意识。主要内容和活动:滚雪球;棒打薄情郎;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订立团体契约;秘密小天使。

第二单元:职业生涯面面观。目标:让成员进一步体会团体的力量、认识生涯与生涯发展、了解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主要内容和活动:兔子舞;职业大猜想;我的理想和专业;生涯的十字路口;分享生涯规划的意义。

第三单元:遇见未知的自己。目标:通过团体活动,让小组成员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协助成员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与职业兴趣类型,为未来职业的选择做参考。主要内容和活动:猜猜我是谁;我的柑橘;气质与气质量表测评;性格与MBTI测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量。

第四单元:人贵有自知之明。目标:协助成员进行工作价值观探索,探讨工作对个人的影响,澄清成员的价值观,了解价值观与专业、兴趣的关系。主要内容和活动:蜈蚣翻身;价值观大拍卖;生存选择;人生的最后时刻;总结。

第五单元:天生我才必有用。目标:帮助成员肯定自己的能力,进一步肯定自己,加强生涯决策信心,协助成员自我了解,发现优点,提高成员的自信心。主要内容和活动:青蛙跳水;我的潜力有多大;同舟共济;优点轰炸;自我寻宝。

第六单元:一寸光阴一寸金。目标:帮助成员更有效的掌握及运用时间,在生涯规划上掌握主动,协助成员确定职业目标、规划大学生活。主要内容和活动:我的时钟;生涯幻游;自测管理时间的现状;我的时间表;ABC时间管理;如何管理我的时间。

第七单元:小荷才露尖尖角。目标:鼓励和协助团体成员积极挖掘自身资源,正确面对贫困和挫折,协助成员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主要内容和活动:松鼠与大树;命运之牌;感恩贫困;职业生涯规划。

第八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目标:引导成员分享前面几单元的团体经验、评估团体效果、整理团体收获,学会利用现有资源感知幸福、笑迎未来,协助成员调整团体结束的心情。主要内容和活动:热座;揭秘秘密小天使;成长雕塑;真情祝福;大团圆。

四、团体辅导在促进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考

团体辅导在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操作的方法也简单易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现实推广意义。通过实践总结,就目前团体辅导在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和现实状况而言,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完善:

1.不断提高职业生涯团体辅导人员的综合素质

团体辅导对组织者和指导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指导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团体辅导在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作用的发挥及结果的实现。具备专业知识功底、娴熟的辅导技术及丰富经验的团体指导者才能有效带动团体气氛,达到良好的团体互动效果。团体领导者是促进、活化和维持团体的重要角色,所以在实施职业规划团体辅导中,领导者应熟练掌握职业规划教育必需的人职匹配理论、生涯发展理论、MBTI职业性格理论等职业理论,并不断提升团体辅导技术,提高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保障团体辅导的良好效果。

2.注重营造安全、温暖、团结的团队氛围

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是希望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因家境贫困而带来的职业规划困扰,应努力营造团体安全、温暖、团结的氛围,使得团体成员能够感到自在和开放。团体辅导活动场地的选择应避免在户外及嘈杂喧闹且人流量大的地方,注重保障团队成员的隐私;团体辅导室的布置要整洁温馨,使得团队成员能很好的放松自我;团体辅导时,签署团队规则制度,强调保密性,使成员获得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良好的团队氛围有利于成员在活动中敞开心扉,袒露心理问题,获得成长。

3.合理安排团体辅导,有效提高辅导效率

要合理安排团体辅导,注重考虑辅导时间和人数,借以提高辅导效率。每次团体辅导的时间间隔不要太久,以每周一次连续进行较佳,一次团体辅导以120~150分钟为宜。要仔细掌握好时间,时间过短会使参与的学生感觉获益感不高,影响下一次参加的积极性;时间过长,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影响其生活(如晚上寝室熄灯)等,造成其焦虑不安,影响团队效果。团体辅导人数应控制在8~14人为宜,既可以有利于团体辅导教师对每位团体成员的有效关注,也可以产生良好的团体动力以互相支持。

4.加强追踪辅导,建立个别辅导网络

加强追踪辅导,建立个别辅导网络,有利于对团体成员进行进一步的追踪和干预。如成立团体辅导小组成员QQ群,便于团体辅导结束后持续追踪辅导和相互帮助,巩固成果和成员间的感情,也有利于持续追踪辅导。同时在团体辅导结束后的不同学期,应该安排与团体成员的面谈,了解成员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情况,给予成员持续的鼓励和支持,使得团体辅导的效果能够良好的巩固和持续。

参考文献:

[1]樊富珉,何瑾.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曲振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邓红珍,等.高校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初探[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