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技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方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方技术论文

地方技术论文范文1

1、堤防不决口修做工程措施

1.1截渗墙、堤沟河工程:截渗是近几年来黄河采用的防渗措施。一是对近堤险点、隐患、坑塘、堤沟河、井渠进行加固处理;二是对于沿黄村队搬迁投资较大,土地稀少,不能搬迁的进行加固。分别采用了振孔高喷、钻孔水泥泥浆、垂直辅塑、防渗土工(膜布)等加固技术。堤沟河采用近堤淤填抬高高程,减少渗径,洪水时避免顺堤防洪。

1.2背河淤填工程:根据设计要求放淤固堤是黄河下游的一项创举,也是黄河下游堤防加固的法宝,一举多得。长期实践证明,放淤固堤有着其它方案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放淤固堤将堤身、堤基的渗流稳定问题,填筑不实、土质不良、獾狐洞穴等隐患问题一并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堤防的整体稳定性,有效解决堤身质量问题、处理堤身和堤基隐患;其次较宽的放淤体可以为防汛抢险提供场地、料源等;再次,可以从河道中挖河,有一定的疏竣减淤作用,优其是还可以利用黄河泥沙、变害为利。因此长期实施放淤固堤,利用黄河泥沙淤高背河地面,在加固堤防的同时淤筑“相对地下河,使地上“悬河”形似地下流水,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

1.3防浪林带:堤防防浪林是近几年来采取的防护新措施,基本上采取优质比较速生的“速柳172”新品种,它生长迅速成林快的优点。一是:大洪水时期风大浪急,减少风浪对堤身的冲击,造成的堤坡坍塌;二是减缓顺堤流势,落淤抬高近堤地面高程;三是减缓顺堤流势防止顺堤行洪带来的严重危害;四是为洪水时期抢险提供了充足的枯料;五是给标准化堤防提供了靓丽的绿色生态林带。

1.4大堤加培及前后戗工程:大堤帮宽加高,主要是大堤加大了断面,增加了渗径,建成标准化堤防后,从环境、社会、生态、抗洪、运输等几个方面大大改观。

2、大堤不决口目标战略措施

2.1数字黄河工程的必要性:为实现新世纪治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水利部“从传统水利向现在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新时期的治水思路,黄委提出了建设“三条黄河”的战略措施,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原型黄河的研究,提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需求,利用数字黄河对黄河治理开发方案进行计算机模拟,提出若干可能方案或预案,利用模型黄河对数字黄河提出的可能方案或预案进行试验,提出可行方案或预案,最后将所选方案或预案,在原型黄河布置或实施,经过原型黄河实践逐步调整、优化的保障,为实现各项治理开发方案的技术选进、经济合理、安全有效。

地方技术论文范文2

(1)地下室采用的是钢筋砼薄壁结构,由于在钢筋砼薄壁结构中,砼的结构层厚度较小,砼裂缝往往是贯穿的,会使地下室发生渗漏,对使用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地下室施工中更应想办法防止裂缝的产生。在地下室施工中对防水防渗的潜在危险中,有许多不利的因素,使得地下室出现漏水情况发生。这些潜在危险主要包括,后浇带的处理和混凝土自生的原因,以及外防水和变形缝、钢筋等出现问题。

(2)对于后浇带原因造成渗漏情况,一般都是由于没有对后浇带施工缝正确处理。

(3)而部分的混凝土施工时振捣不密实,也会使地下室发生渗漏。如果出现这种状况,地下室就会常常渗水漏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处理非常困难,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较大,且延误很长工期。

(4)在地下室建筑工程施工时,如果是混凝土自生的原因,如混凝土的水灰比不适当,以及砂、石的含泥量比较大等问题,使得地下室混凝土开裂而产生的渗漏比较严重。

(5)在施工中还要注意外防水问题,主要涉及到施工所用的防水材料,防水的规范性施工,防水的成品保护,以上三方面都要符合要求,否则就会造成外防水渗漏。

(6)变形缝的处理,由于地下室浇筑混凝土前,由于止水带没有固定好,会产生一定的扭曲或者出现移位情况,容易出现漏水现象。

(7)还有钢筋的问题导致出现渗漏水情况也比较多,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钢筋间距大,且直径也很粗的外墙钢筋容易使得混凝土丧失一定的收缩力,进而让外墙出现裂缝,使地下室产生渗水现象。另一种情况是,钢筋在外面,在氧气和水分的影响下,会产生一定的锈蚀,也使地下室的渗水。在地下室施工时对防水防渗,很多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对于此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严肃的对待此项工作,通常认为增加了防水层,就可以忽略混凝土自身的防水对地下室防渗防水的重要性,这是错误的。

2地下室防水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措施分析

地下室的重要程度高,防水的等级也比较高,防水的做法,一般都采用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相结合的做法。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和施工情况来看,对于地下室防水防渗进行科学防治,就要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在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以及外防水等加强控制。

2.1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预防措施

(1)模板施工的预防措施。模板采用的材质要满足混凝土施工的要求,保证模板的位置、几何尺寸、加固方法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保证模板在混凝寺施工时不变形,不渗漏。对拉镙杆要在中间加装止水片,防止水顺着拉镙杆渗漏。

(2)钢筋施工的预防措施。在配筋率不变的情况下,采用较小直径的钢筋,即小直径密分布的配筋方式,以减小砼开裂的可能,保证钢筋的数量、位置、几何尺寸、和绑扎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混凝土施工的预防措施:①混凝土施工前,做好砼的配合比,根据实际的情况中不同混凝土的配合比都不是固定的,需要对混凝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因此,对于混凝土防水结构需要通过实验室进行试验配置和确定。水胶要小于0.50,砂率应该维持在35%到40%之间,灰砂的比例应该在1∶1.5到1∶2.5之间。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避免出现水泥在用量上过多,同时在每立方米的混凝土在使用水量上保持在260kg/m3以上。从而使得混凝土的收缩量能够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得到加强。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小的水灰比,使用粉煤灰,以降低水化热,使用外加剂,以减少用水量和增大砼早期强度;②混凝土施工时,在砼浇筑前做好组织工作,保证人员充足、材料充分、机械完好,不得因组织原因影响砼的浇筑,使得砼浇筑时出现,工人等待砼运输,或砼运输过多,砼等待时间过长,机械故障,停电等影响砼质量的事情。砼浇筑的时间要尽量避开高温时段,砼浇筑时要合理分层,要在下层砼初凝前浇筑上层砼,不得因此在上下层砼之间形成施工缝,砼既要震捣充分又不能过度震捣,不能漏震;③混凝土浇筑后,砼浇筑完成后要及时浇水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七天,墙体模板的拆除要在砼达到相当强度后才能进行,模板拆除不得损伤砼结构。在混凝土养护温度方面的策略,要指定专人负责,要对在养护混凝土进行专业测温,然后根据测温的情况进行科学及时的调整保温,必须要保证温度在内外的差别小于25°C。一般情况下,这种情况产生温度裂缝的几率非常小。此外,对于高温条件下,施工现场要尽量弄一些简易遮阳设备,同时还要用低温水来拌制混凝土,使混凝土入模的温度得到有效的降低。

2.2细部处理方面的预防措施

(1)做好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处理,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在合适的位置留置施工缝和后浇带,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形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橡胶和钢板止水带的产品质量合格,放置位置、固定方法、搭接方法正确。在接着施工缝和后浇带施工时,要按要求把松散的砼清理干净,并用清水把施工缝和后浇带冲洗干净,在接口处用素水泥浆涂抹充分,再浇筑砼。预防施工缝和后浇带处理不好产生裂缝渗漏。对于施工缝的处理以及后浇带防水施工处理方法,要让施工人员科学浇筑混凝土,按照浇带施工的图纸和有关方案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不能出现施工混凝土不合格,以及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止水带的设置工作。对于新旧混凝土在接缝施工和处理时,一定要在浇筑前一天内,对施工缝进行高压清水处理和冲洗工作,还要对混凝土多加湿润接槎面,让混凝土的新旧面具有较充分的接槎。

(2)在地下室管道施工中的措施,一般是对其穿墙部位进行科学施工和防水防渗处理。外墙穿墙管不得直接穿墙,要通过浇筑混凝土前设置的预埋套管穿墙。而穿墙管和内墙角两者的距离,应该要大于250mm,而在管和管之间间距也要在300mm以上。如果穿墙管线非常多,就要将穿墙盒封口钢板焊结实,同时也要把墙上顶埋角焊严。然后对钢板上的预留浇注孔进行注入一定的细石混凝土,当然也可以注入一些密封材料。

3柔性材料外防水的预防措施

(1)柔性防水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材料要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和耐久性,以及耐刺穿性和耐腐蚀性、耐菌性。

(2)柔性防水施工的基层,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基层的含水率符合柔性防水施工的要求,基层平整、清洁。

(3)柔性防水层采用卷材防水时,基层油的涂刷要匀均,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卷材的铺设方向,达接长度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阴阳角处,要做成一定的折角,当然也可以做成圆弧,在一些薄弱部位还应作加强处理。卷材及基面之间的粘连要牢固,保证粘贴紧密,卷材和卷材之间也应具有良好的粘连性能。防水层使用刷涂或者进行喷涂的时候,也要按照规范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分层喷涂或者刷涂,且保证涂层要均匀,要避免出现漏刷漏涂的现象。柔性防水层完工后,要对防水层进行必要的检验,验收合格后,要及时做好保护层。

(4)保护层施工时不能对柔性防水层造成破坏,保护层使用的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只有保护层达到足够的强度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下道工序施工时,对保护层和防水层造成破坏的,要对保护层和防水层及时进行修复。

4结语

地方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房地产;档案管理;重要性;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房地产档案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业务建设,是房地产管理部门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房地产行政管理和发展房地产业的必备基础资料,也是研究房地产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不可缺少的依据。本文主要就如何加强房地产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加强措施进行论述。

一、房地产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房地产档案是在房地产审批、建设、管理等环节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价值的文件、图纸、音像等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料。由于房地产档案具有的动态性和广泛性特征,使其成为今后城市规划的决策依据,是我国实施财产清查的重要依据,也是解决房地产纠纷化解产权争议的主要参考资料。只有合理利用房地产档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避免房地产档案资源的浪费。然而,从目前的房地产档案管理实际来看,房地产档案管理重资料管理,轻档案利用;重档案信息收集轻档案信息服务;缺乏有效的档案信息检索体系,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等。因此,加强房地产档案管理,合理利用档案信息为决策机构、人们生活等方面提供信息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房地产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从目前的房地产档案管理来看,我国房地产档案管理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档案数字化也在进一步推进,档案资料也日渐充实。然而,也不可否认,房地产档案管理仍然有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房地产档案的利用率低。建立房地产档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档案用户使用,最大限度提高其资源利用率。而从房地产档案管理的实际来看,房地产档案的开放度极低,即使检察院要获取相关的房产资料,也有相当的难度,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想利用房地产档案资料来化解纠纷,在当前实施起来很困难。

(2)档案信息服务形式单一。房地产档案管理部门所提供的信息服务不仅有限,而且服务方式单一,仅仅是相关的房地产政策、动态等,缺乏对用户的需求研究,难以提供深层次的信息编研服务。

(3)缺乏有效的档案检索体系。从目前来看,很多省市的房地产档案管理都实施了信息化管理,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检索体系,用户对档案信息的利用方式不熟悉,造成用户很难搜索到需要的房地产档案资料。

(4)房地产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差。随着档案数字化步伐的加快,提供高质量的房地产信息服务成为今后档案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房地产档案知识,还要具有敏锐的信息洞察力,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有价值的房地产档案信息给用户;同时还要具有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够创建动态的信息界面,这就使得仅仅具有档案管理知识的档案管理人员面临着素质与能力的提升问题。

三、加强房地产档案管理的措施

综上分析,面对以上房地产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加强措施:

3.1 树立全员管理档案理念

城市房地产档案是城市房地产业务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城市面貌和发展的历史见证,是研究城市的发展历史、研究房地产业的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重视房地产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发展,不只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一项一般意义的工作,乃是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应有内容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要真实地记录和留取材料,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为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必要且优质的服务。要通过学习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档案管理知识,认识档案的功能和作用,树产全员参与管理、全员重视档案的观念,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各项管理工作中强化档案意识,以对历史负责的责任感奉献我们的聪明和才智。

3.2 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根据《档案法》对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使之适应经营管理的据要,在直管公房档案管理上实行三级管理制。具体应采取集中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由其负资统筹、协调、组织和管理档案工作,中层科室应有分管档案工作负责人,并配备专职档案员,由其负责所在科室的档案收集、整理、编目、立卷、移文等工作。同时,要建立综合档案室,作为本企业档案工作的专业管理部门,以实现其输入 (收集、接交) 和输出 (利用) 的双重功能,把档案管理工作与全面的整体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及其利用价值。

3.3 加强房地产档案基础性工作力度

房地产是人民群众生活四大要素之一,其自然属性日益显现。原来房屋产别只有直管房产和单位自管房产,而现在私房房产、涉外房产、股份制房产不断增多,出现了房屋产权的多元化;原来房屋的结构分为钢混沛专混、石专木、简易四种并以砖混为主,而现在混合、钢混、钢结构己成为主流;房屋的设计用途由原来的以住宅为主,逐步发展为商业、教育、科研、办公等多种用途并存。因此,要加强对房地产档案信息的管理,必须加强房地产档案信息分类的基础性工作,使其更加衬合房屋的自然属性,更加便于档案的利用。要结合各地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采取多种方式:一是要建立房地产档案信息检索体系。对于不发达地区,要建立手工形式的档案信息检索体系,既要建立案卷级的,又要建立文件级的,以提高检索效率对于发达地区,要建立电子计算机档案信息检索体系,以满足利用者的计算机检索和 网络检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二是要开发房地产档案信息资源,深化房地产档案信息的编撰研究工作,为城市建设决策、活跃房地产市场、服务广大群众提供系统的档案史料。三是房地产管理部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为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3.4 加速房地产档案现代化管理

房地产档案信息处理技术现代化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蹦而就,必须分阶段有步骤实施。近期的主要任务是:编制完善的检索工具和提高系统的完全防范。计算机检索途径应有尽有,数据中的每一个产权要素都可以作为检索点包括产权更新信息、房地坐落自然信息、产权证管理信息以及模糊条件检索等等,为提权档案的查询、利用带来极大的方便。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功能,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形成计算机检索与手工 互补的档案信息检索体系,以提供高效、便捷的查询服务。计算机应用保护了档案原件,又高效地满足利用者的需要。同时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系统的安全性指的是保护系统硬件和软件免受 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做好防病毒工作 抓好用户权限管理只有保证系统的安全顺利运行,房地产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做好系统的安全防范工作是重中之重。

3.5 提高房地产档案管理者的素质

实现房地产档案现代化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人才资源是实现房地产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是开发利用房地产档案的基本条件。因此,房地产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要依赖于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房地产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要着重抓好以下二个方面工作。一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档案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房地产事业健康发展服务、为人发群众服务的思想,需要既要懂专业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能,具有熟练驾驭计算机技术、灵活利用网络档案信息的能力;二要提高业务素质。房地产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基本功,熟悉和掌握房地产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行家能手。尤其要注重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前期管理,对己接收与保存的档案进行二次加工。同时还要熟悉本单位房地产档案所藏的数量、内容、价值、存放位置 ,做到得心应手,迅速调出案卷,准确回答查询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地方技术论文范文4

地铁是现代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的高效运行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地铁通信传输系统是保障地铁正常运行的基础,在地铁指挥和调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地铁通信传输系统可以为地铁运行提供综合性的服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地铁也在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升级,地铁通信传输系统会根据地铁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地铁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快速、准确地为地铁的正常运行提供各种数据和信息。通过对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研究,其在信息传输和指令下达方面的时效性逐渐增强,为地铁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使地铁的运输效率以及交通承载能力得到提高。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综合还体现在各种高新技术及元素的应用,将地铁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更新,使地铁能够为人们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完善城市交通系统建设。其次,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地铁的高效发展,创造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进的地铁通信传输系统可以使系统的性能更加稳定,各项子系统的指令传达和信息传输更加准确,各个系统之间的配合更加精确,对地铁的速度和功能进行全面的提升。效率和安全是地铁交通运输的核心内容,通过先进的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运用,使地铁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得到提升,减轻了地铁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推动了地铁的可持续发展。高效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使用可以为地铁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

2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方案设计分析

随着相关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地铁通信传输系统也在进行不断的升级与创新,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设计方案可以根据地铁运营的特殊性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运用。

2.1弹性式通信传输系统方案

弹性式通信传输系统方案是地铁通信传输系统中的一种,采用弹性式分组环通信传输技术(RPR),IP业务核心是其方案设计的基础,设计目的是为了与互联网络的发展相适应。弹性式通信传输系统方案在对地铁运行情况进行调度时,既可以支持传统业务功能,也可以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对系统进行联网处理和统一的管理。弹性分组环通信技术的结构比较简单,是以环状拓扑结构为基础,在各个分组环之上对逻辑节点进行安装,并且每个分组环的逻辑节点相同,在节点上实现其中的二层转换。弹性分组环通信传输技术会在最高优先级别进行时钟分组信号与晶振时钟信号的发送,完成对信号的传输,并将冗余部分进行及时的备份,与网络通信保持完美的一致性。弹性式通信传输系统方案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对光纤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提升信息传输的效率,并且可以在相互之间不造成干扰的情况下,实现多个节点数据的同时传输。

2.2开放式通信传输系统方案

开放式通信传输系统(OTN)是一种网络拓扑结构,分复用技术是其网络通信实现的基础。开放式通信传输系统采用双光纤与双向通道环路,在网络节点方面采用光纤链路进行相互联接,环路光纤结构是反向循环。开放式通信传输系统方案可以将信息在同一个环网上实现连续传输,数据帧的连续使各个节点通信的数据传送成为有效地传递。开放式通信传输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主环和次环,主环是顺时针传输数据的环,逆时针则为次环,在地铁的通信数据传输中,主要采用主环进行,次环可以对主环数据传输进行监督,为了保障数据的连续性,可以在必要时对主环进行代替。

2.3综合式通信传输系统方案

综合式地铁通信传输系统(SDH)可以对信息数据进行综合性的传输,满足地铁运行对综合业务的需求,是一种商用的同步数字传输方式,也是现代电信传输网络的基础形式。综合式通信传输技术在电力、铁路、公路等多个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其性能可靠,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综合性通信传输系统采用统一的数据传输接口,对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的调度与管理,智能化水平较高。

2.4分组式通信传输系统

分组传送网(PTN)是针对传输承载业务的IP化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技术,它在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媒质之间设置了一个层面,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以分组业务为核心并支持多业务提供,具有更低的总体使用成本(TCO),同时秉承光传输的传统优势,包括高可用性和可靠性、高效的带宽管理机制和流量工程、便捷的OAM和网管、可扩展、较高的安全性等。

3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发展趋势

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建设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导向,满足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对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发展理念以及技术进行创新,提高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管理水平和现代化水平。在地铁通信传输系统未来发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提高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管理人员素质和相关技术水平,促进整个系统的健康发展。

4结束语

地方技术论文范文5

苹果标准化双套袋技术

苹果双套袋技术主要是通过膜袋和纸袋的双层物理阻隔作用,减少山西省中南部常见的纸袋苹果果面失水纹裂现象,同时促进果面着色,提高商品果率,增加果品附加值。增产增效情况在山西省中南部,通过标准化双套袋技术实施,单位面积产值可提高20%~30%,每千克果实售价平均提高0.9~1.5元。技术要点膜袋的标准化使用根据山西省5月份气温上升较快的特点,膜袋的使用应在5月上旬之前完成,即在苹果坐果后10~20d内完成。膜袋使用越早,果面着色越鲜亮,同时果实接受农药等有害残留的机会越少,因此,膜袋应提早实施。套袋时,还要求带上棉质手套,不要用力触摸果面,幼果入袋时可手持果柄操作,防止人为造成“虎皮”果面。纸袋的标准化使用标准纸袋要求采用双层纸袋,其内袋为黑色或红色,外带为灰色木浆纸。同时要求在内袋及外袋的内侧涂有缓释以及无公害抑虫、抑菌药剂。套袋时,先撑开袋口,托起袋底,使2个底角的通气放水口张开,并令袋体膨起,果实在袋内悬空并近果台位置,以防止袋体摩擦果面。果实套纸袋一般在花后20~35d内完成。即膜袋完成后开始,5月下旬果园高温期开始之前完成。袋内滞留时间与脱袋时间根据山西省优质鲜食苹果品质发育特点,要求中晚熟苹果在纸袋内停留90~110d;晚熟红富士苹果在袋内停留120~130d,同时脱袋后接受日照25~30d,以提高果实含糖量,改善综合品质[3-6]。注意事项脱袋期果园昼夜温差大,为防止果实表面日灼伤,因此,应根据当地天气预报,选择在阴雨天或傍晚脱除外袋。该技术适宜山西省中南部苹果产区推广。

苹果园地面生草与管理技术

技术概述该技术依托单位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和山西省农业厅果树工作总站。果园肥力下降是山西省苹果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增加果园有机质含量,综合培养土壤肥力,近年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有关单位系统开展了果园生草技术研究,通过人工生草和自然生草技术的完善,逐步提高了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并减少了果园地面水土流失。增产增效情况果园生草技术并不产生直接的生产效益,但能够改善果园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果园综合肥力,是稳定果园产量、提高果实品质的基础,具有持续的潜在效益。技术要点山西省果园生草技术主要采用人工生草和自然生草2种途径。人工生草在有灌溉条件、且越冬低温不低于-15℃的苹果产区,可进行人工生草,主要推荐白三叶草、红三叶草、意大利黑麦、扁茎黄芪等绿肥草种作地表植被,这些草种生长量平缓,为匍匐或半匍匐生长,每年割草1~2次即可控制株高在20cm左右,以克服地面植被与果树根系的水肥竞争。自然生草果园自然生草就是利用现有果园的自然草品种,通过人为去除深根杂草和有害草类,限制性利用一般性草种类,逐步改变果园地面植被结构的生草技术。通常在自然生草的第1年,地面以兔尾草为主,其后逐步演变为矮冠草种类。为了避免果园生草与果树根系的水肥竞争,草种在果园地面生长高度达20cm左右时进行刈割,保持植被5~20cm高度。如此反复进行,逐渐在草生植被下方积累有机质,形成养分与水分的富集层。果园自然生草技术对土壤改良的效应虽然不及人工绿肥,但基本符合黄土高原条件下土壤养分与水分特征,加之天然草生植被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强,易于管理操作,因此,可在山西省中南部旱作果园应用。生草果园进入盛果期后,由于树冠郁闭,地面植被发育衰退,需要借助果园间伐技术提高地面透光率,进而提高果实品质[7]。注意事项在旱作果园,地面生草可能与苹果根系水分供应产生矛盾,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果园生草高度。该技术适宜在山西省中南部苹果产区推广。

旱作果园苹果节水施肥栽培技术

山西省现有苹果面积33.3万hm2,其中50%左右为旱作或半旱作果园。山西省水果产区自然降雨平均500mm左右,且每年降雨不均匀,为了在现有的降水条件下实现水果优质生产,山西省农科院在总结现有果园施肥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施肥时期与灌水方法的调整,形成了旱作果园节水施肥栽培技术。增产增效情况通过在山西省隰县、吉县、霍州市、平陆县等地示范应用,项目实施后产量平均增加12.6%~27.3%,效益增加15.5%~29.2%。技术要点果园雨季节水施肥旱作果园在当地雨季集中时期(7—8月份),采用树冠投影附近浅开沟方法施肥。此时为果树生长期,为了不影响果树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开沟深度以15~20cm为宜。果园开沟施肥后需要及时掩埋施肥坑,并利用果园自然降水促进发育与肥料吸收利用。果园雨季施肥通常采用有机复合肥与多元复合肥配合使用。雨季施肥一方面可促进秋季树体发育,果树根系可继续生长,并产生大量吸收根,增加树体后期营养;另一方面,还可减少雨季果园地表径流,促进雨水向土壤深层贮藏,达到节水栽培目的。果园秋季节水施肥利用果实采收前后果园土壤湿度大的有利条件,在果园树冠投影区域开沟施用基肥。由于旱作果园果树根系比较深,施肥坑的深度通常为30~40cm。施肥坑的大小根据肥源种类来决定,如果施用农家肥,施肥坑通常长150cm,宽50cm,每株树开沟4个左右;如果施用有机复合肥或多元素复合肥,开沟长度120cm,宽度30~40cm,每株树开沟5~6个。肥源种类可采用农家肥、农家肥与复合肥配合或有机复合肥的配方。果园施肥完成后,需要在树冠施肥坑部位人工补水浇灌。果园春季施肥在山西省旱作果园条件下,如果果园秋季降水少,不具备冬季灌水条件,为了减少秋冬季果园开沟施肥后的水分散失,可推迟到春季果园解冻后开沟施肥。为了减少果树根系损伤,该期的施肥坑深度为30cm左右,开沟方法和肥源种类与秋季施肥相近。同时为了促进施肥后果树根系吸收,需要在施肥后人工拉水浇灌施肥坑。注意事项果园雨季节水施肥需要结合当地天气预报,在一次降水超过20mm左右时使用为宜。该技术适宜在山西省中南部丘陵坡地苹果园推广。

地方技术论文范文6

为便于估计,利用Battese和Coelli(1993)[7]的方法将(式略)该文采用辽宁省除阜新市海州区、新邱区、太平区之外的74个农业县(市、区)的1994~2009年粮食生产投入和生产条件的面板数据,来源历年《辽宁统计年鉴》、《辽宁省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汇编(农村经济部分)》和辽宁省气象局提供资料,对个别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予以补充。3模型估计结果利用frontier4.1[8]对上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技术非效率函数进行估计,结果分别。γ=0.886,说明实际生产活动与理想状态差距绝大部分是由技术因素引起的,占88.6%,随机误差仅占11.4%。模型中大部分参数是显著的,lnL*lnF系数为负,说明劳动投入和化肥投入在粮食生产中具有明显的替代作用,而lnA*lnM系数为正,土地和机械投入的交互作用是正向的,说明土地和机械两种投入要素存在着互补效应。

技术效率分析

2009年粮食生产技术有效性的平均值为0.815,比1994年提高8.7个百分点,2000年值最低,为0.572,2007年值最高,达到0.895。技术效率区域分布情况在所考察的74个农业县(市、区)中,1994~2008年平均技术效率≥0.85有14个,占18.92%;0.80~0.85有15个,占20.27%;0.75~0.80有13个,占17.57%;0.70~0.75有17个,占22.97%;<0.70有15个,占20.27%。其中技术效率最高的为盘锦市大洼县,达到0.941,最低的为阜新市细河区,为0.554。为便于观察,特绘制技术效率区域分布图(图3)。各县(市、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区域差异非常大,效率值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和辽东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是气候条件适宜,经济、科技实力较强,属于辽宁粮食生产优质区域;而效率值相对较低区域集中在辽西北的部分县(市、区),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粮食生产条件比较恶劣。技术非效率的影响因素根据技术非效率模型估计结果(表2),劳均机械动力Z1、有效灌溉率Z4、劳均农技人员数Z7、粮价生产资料价格比Z8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这些变量对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的影响,因此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加强农田灌溉设施、提升农技服务和提高粮食农资价格比对提高技术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化肥施用量Z2/667m2、劳均播种面积Z3系数虽然为负,但是不显著,说明目前单位面积内增加化肥施用量、提高劳动强度对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作用不明显。成灾面积比例Z5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自然灾害对降低粮食生产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如果成灾面积减少1%,那么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便会提高0.022%。政策虚拟变量Z9显著为负,说明2004年后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对提高技术效率具有显著作用。要素产出弹性分析以劳动力要素为例,产出弹性计算公式为:εL=d(Y)/d(L)=β1+2β*6lnL+β*11lnA+β12lnF+β*13lnM+β*14t,规模报酬指数为4种投入要素弹性之和。由表4计算结果得出,在考察期内,劳动要素弹性一直为负,说明目前提供的劳动力相对于粮食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是过量的[9]。土地要素弹性一直呈上升趋势,由1994年的0.867上升到2009年的1.127,说明在目前粮食生产用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土地产出率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方式[10]。肥料投入弹性从1994年的0.344下降到2009年的0.181,呈现出十分显著的递减趋势,机械投入增产作用则不明显。这表明目前单纯依靠加大化肥和机械投入达到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研究期内,规模报酬指数始终小于1,说明目前辽宁粮食生产存在规模收益递减效应,粮食增产难度逐渐增大。